行政处罚法实施细则

2022-09-03

第一篇:行政处罚法实施细则

干部行政处罚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严肃单位纪律,规范单位干部的行为,保证单位及其干部依法履行职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单位干部违反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单位的决定和命令,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条例给予处分。

第三条 单位干部依法履行职务的行为受法律保护,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处分。

第四条 给予单位干部处分,应当坚持公正、公平和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给予单位干部处分,应当与其违法违纪行为的性质、情节、危害程度相适应。

给予单位干部处分,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第五条 单位干部违法违纪涉嫌犯罪的,应当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章 处分的种类和适用

第六条 单位干部处分的种类为:

(一)警告;

(二)记过;

(三)记大过;

(四)降级;

(五)撤职;

(六)开除。

第七条 单位干部受处分的期间为:

(一)警告,6个月;

(二)记过,12个月;

(三)记大过,18个月;

(四)降级、撤职,24个月。

第八条 单位干部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撤职处分的,应当按照规定降低级别。

第九条 单位干部受开除处分的,自处分决定生效之日起,解除其与单位的人事关系,不得再担任干部职务。

单位干部受开除以外的处分,在受处分期间有悔改表现,并且没有再发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处分期满后,应当解除处分。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第十条 单位干部同时有两种以上需要给予处分的行为的,应当分别确定其处分。应当给予的处分种类不同的,执行其中最重的处分;应当给予撤职以下多个相同种类处分的,执行该处分,并在一个处分期以上、多个处分期之和以下,决定处分期。

单位干部在受处分期间受到新的处分的,其处分期为原处分期尚未执行的期限与新处分期限之和。

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

第十一条 单位干部2人以上共同违法违纪,需要给予处分的,根据各自应当承担的纪律责任,分别给予处分。

第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处分:

(一)在2人以上的共同违法违纪行为中起主要作用的;

(二)隐匿、伪造、销毁证据的;

(三)串供或者阻止他人揭发检举、提供证据材料的;

(四)包庇同案人员的;

(五)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从重情节。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轻处分:

(一)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的;

(二)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

(三)检举他人重大违法违纪行为,情况属实的。

第十四条 单位干部主动交代违法违纪行为,并主动采取措施有效避免或者挽回损失的,应当减轻处分。

单位干部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过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第十五条 单位干部有本条例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内从重或者从轻给予处分。

单位干部有本条例第十四条第一款规定情形的,应当在本条例第三章规定的处分幅度以外,减轻一个处分的档次给予处分。应当给予警告处分,又有减轻处分的情形的,免予处分。

第十六条 单位经人民法院、监察机关、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上级单位依法认定有行政违法行为或者其他违法违纪行为,需要追究纪律责任的,对负有责任的领导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第三章 违法违纪行为及其适用的处分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的;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的;

(三)违反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造成不良后果的;

(四)以暴力、威胁、贿赂、欺骗等手段,破坏选举的;

(五)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六)非法出境,或者违反规定滞留境外不归的;

(七)未经批准获取境外永久居留资格,或者取得外国国籍的;

(八)其他违反政治纪律的行为。

有前款第

(六)项规定行为的,给予开除处分;有前款第

(一)项、第

(二)项或者第

(三)项规定的行为,属于不明真相被裹挟参加,经批评教育后确有悔改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分。

第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负有领导责任的干部违反议事规则,个人或者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改变集体作出的重大决定的;

(二)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命令的;

(三)拒不执行机关的交流决定的;

(四)拒不执行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的判决、裁定或者监察机关、审计机关、行政复议机关作出的决定的;

(五)违反规定应当回避而不回避,影响公正执行公务,造成不良后果的;

(六)离任、辞职或者被辞退时,拒不办理公务交接手续或者拒不接受审计的;

(七)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造成不良影响的;

(八)其他违反组织纪律的行为。

第十九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不依法履行职责,致使可以避免的爆炸、火灾、传染病传播流行、严重环境污染、严重人员伤亡等重大事故或者群体性事件发生的;

(二)发生重大事故、灾害、事件或者重大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不按规定报告、处理的;

(三)对救灾、抢险、防汛、防疫、优抚、扶贫、移民、救济、社会保险、征地补偿等专项款物疏于管理,致使款物被贪污、挪用,或者毁损、灭失的;

(四)其他玩忽职守、贻误工作的行为。

第二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处分:

(一)在行政许可工作中违反法定权限、条件和程序设定或者实施行政许可的;

(二)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的;

(三)违法设定或者实施行政处罚的;

(四)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进行行政委托的;

(五)对需要政府、政府部门决定的招标投标、征收征用、城市房屋拆迁、拍卖等事项违反规定办理的。

第二十一条 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二条 有贪污、索贿、受贿、行贿、介绍贿赂、挪用公款、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等违反廉政纪律行为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三条 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国家资财的,给予警告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

第二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殴打、体罚、非法拘禁等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

(二)压制批评,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的;

(三)违反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摊派或者收取财物的;

(四)妨碍执行公务或者违反规定干预执行公务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二十五条 泄露国家秘密、工作秘密,或者泄露因履行职责掌握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造成不良后果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六条 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二十七条 严重违反干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懈怠、工作态度恶劣,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

第二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

(二)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包养情人的;

(四)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

有前款第

(三)项行为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二十九条 参与迷信活动,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组织迷信活动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三十条 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第三十一条 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者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或者其他便利条件的,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挪用公款赌博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

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的,依照本条例第二十三条的规定给予处分。

第三十二条 违反规定超计划生育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第四章 处分的权限

第三十三条 对单位干部给予处分,由单位上报主管局批准后,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以下统称处分决定机关)按照管理权限决定。

第三十四条 单位干部违法违纪,已经被立案调查,不宜继续履行职责的,任免机关可以决定暂停其履行职务。

第三十五条 处分决定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处分人员的姓名、职务、级别、工作单位等基本情况;

(二)经查证的违法违纪事实;

(三)处分的种类和依据;

(四)不服处分决定的申诉途径和期限;

(五)处分决定机关的名称、印章和作出决定的日期。

解除处分决定除包括前款第

(一)项、第

(二)项和第

(五)项规定的内容外,还应当包括原处分的种类和解除处分的依据,以及受处分的单位干部在受处分期间的表现情况。

第三十六条 处分决定、解除处分决定自作出之日起生效。

第六章 不服处分的申诉

第三十七条 受到处分的单位干部对处分决定不服的,依照有关规定,可以申请复核或者申诉。

复核、申诉期间不停止处分的执行。

单位干部不因提出复核、申诉而被加重处分。

第七章 附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从2012年1月起执行,中心其它文件与本规定不一致的,以本规定为准,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其它问题的请及时与中心办公室联系。

第二篇:行政处罚法贯彻实施情况汇报-如皋

关于全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情况通报

为全面了解我市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简称《行政处罚法》)的情况,根据市人大常委会年度执法检查计划和市政府年度执法监督检查计划的安排,在各执法单位自查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与市政府在7月份联合组织对全市29个主要执法机构的58名正副职负责人及全市主要执法部门的37名法制审核员进行了行政处罚知识考试。成立三个检查组实地抽查了公安(交巡警大队)、劳动、交通(运管所)、水务、农林、文化、卫生(卫生监督所)、物价、环保、国土、质监、工商(如城工商分局)、国税、地税(稽查局)、药监、烟草、盐务、安监、城管执法(城管监察大队)等单位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情况,并召开了法院、检察院及行政相对人参加的座谈会征求意见。从检查情况来看,《行政处罚法》在我市得到了较好的贯彻实施,全市实施行政处罚的工作已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1996年10月1日《行政处罚法》实施以来,我市各行政执法机关认真宣传学习、强化制度建设、严格依法实施、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市政府法制办认真履行职责,牵头组织了行政处罚法的宣传培训、行政处罚主体资格的清理确认公示、行政处罚配套制度和格式文书的建立和完善、行政处罚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等工作,及时研究解决行政处罚法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和问题;市监察局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作为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的重点;市政府也将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情况列入年终行政执法考核的内容。

目前全市有市政府、45个部门和22个镇(含开发区)共68个法定行政执法机关、10个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具有行政处罚权,15个事业单位受委托实施行政处罚,大多数执法机关建立了执法大队、监察大队、稽查局等执法机构,专门从事行政执法(处罚)工作。至2006年6月底,除垂直管理部门和公安部门外,全市共有3158人领取了如皋市人民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件。其中45周岁以下的1952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1923人,约占60.9%。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至2006年6月底,全市各行政执法机关共查处各类案件218995起,总计罚没5643.47万元,拘留1467人,责令停产停业40件。对行政处罚不服申请行政复议26件(其中因行政机关改变行政行为后当事人撤回复议申请的4件),提起行政诉讼的14件(其中行政机关败诉的3件)。各执法机关能正确处理好规范执法与提供优质服务、创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快发展经济之间关系,建立和推行了行政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认真学习,广泛宣传,为《行政处罚法》的贯彻实施奠定基础 《行政处罚法》颁布后,我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把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来抓。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如皋市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协调行政处罚法的贯彻实施,专门下发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通知》,全面部署学习宣传贯彻实施行政处罚法的工作;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把《行政处罚法》的宣传培训列入了“三五”、“四五”普法内容;各行政执法机关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方式对行政处罚法进行广泛宣传,并普遍建立了培训考核制度,多数部门坚持了每周半天的学法制度,有的部门还通过文艺活动和知识竞赛等形式,提高行政执法人员对行政处罚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处罚)行为逐步规范 1998年,市政府在环保局、交通局等试点单位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按照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责任明晰化、执法程序公开化、执法内容规范化、执法检查经常化的要求,在全市所有行政机关及各镇人民政府全面推行了执法责任制。2004年6月,市政府颁布了《如皋市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从执法制度、执法规范、执法监督与责任追究等方面对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以来,根据国务院、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各行政执法部门对本部门的各项行政职权(包括行政处罚职权)、执法依据、执法内容及执法程序进行了梳理、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 为全面实施行政执法责任制,各行政执法部门普遍建立了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行政执法公示制、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集体讨论制度、重大行政处罚报备制度、行政处罚听证制度、廉洁自律制度、执法监督检查制度、罚缴分离制度、登记保存及罚没财物管理制度、行政案件涉及犯罪案件移送制度、行政执法程序制度等一系列配套制度。工商局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范了行政执法管理流程;烟草局积极探索“公权力”的行使和监督新方式,借助网络科技手段,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岗位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的建设,其开发的执法管理软件系统被国家烟草总局在全国烟草行业推广使用。

同时,各执法单位认真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意见,本着宣传在先、教育从严、处罚从宽的原则,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对情节轻微属于可罚可不罚的坚持首查不罚,普遍建立了涉企下限处罚、处罚报备等相关制度,正确处理规范执法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三)强化监督检查,行政处罚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从源头上规范我市的抽象行政行为,确保行政执法依据的合法与规范。市政府专门出台了《如皋市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如皋市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办法》和《如皋市行政规范性文件施行前公布暂行办法》等规定,全市目前已无自行设定行政处罚内容的规范性文件。二是制定完善了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市政府出台了《如皋市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办法》,市政府法制办每年对各单位报送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进行抽查,并视评查情况提出案卷评查意见。三是加强对各执法单位的执法监督检查。对群众关心的热点和执法难点问题,市政府每年都邀请市人大、政协、纪检等机关的人员组织对环境保护、城市建设、计划生育、土地管理、财税物价、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等执法情况进行专项执法检查,特别是对行政处罚情况的检查,对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四是强化行政执法考核。市政府每年都修订完善行政执法考核细则及评分标准,将各行政执法机关实施行政处罚的情况列入了年终考核内容。同时为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市政府还出台了《如皋市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将行政处罚中的过错责任纳入追究的范围。五是发挥行政复议的层级监督功能,加强对行政处罚工作的监督。

各行政执法单位在严格执行各项行政处罚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内部的监督检查机制,确保本单位实施的行政处罚合法、公平、公正。公安、质监、药监、环保、物价等部门分别成立了“案件审核中心”、“案件审理委员会”、“案件合议委员会”、“案件审核小组”,对适用一般程序进行处罚的案件全部实行集体讨论。交通、卫生、烟草等部门建立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制度。工商、农林、等部门建立了行政处罚案卷评查制度。市公安局建立并完善了“三三制质量考评体系”(即三级把关、三个考核、三全管理),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实行末位调整,近几年来,因执法质量考评位居末位,共有21名所队领导被调整。市交通局成立了“交通行政执法督查组”,对下属执法单位进行明查暗访、定期点评;市运管所建立了重大行政处罚三级(即一线执法机构、所领导和局领导)会审制度和处罚廉政告知制度。税务部门在实施检查前向被检查对象发出书面稽查通知书,告知稽查人员名单,稽查人员在实施检查时主动将检查证件交被查人核对签字,接受监督。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监督检查措施,各执法部门行政处罚的整体水平普遍得到了明显提升。近两年因不服行政处罚决定而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案件数量不断下降,被变更、撤销、确认违法的案件明显减少。

(四)加强执法队伍建设,行政处罚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

一是执法主体进一步规范。市政府对本市范围内的所有行政执法主体进行了严格的确认和公示。对全市所有行政执法人员(垂直管理部门除外)进行了《行政处罚法》等知识的培训考试,并为培训考核合格人员办理行政执法证,确认其执法资格。执法人员持证上岗,亮证执法。二是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各执法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将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行政执法(处罚)职能相对集中至执法大队、监察大队、稽查局等执法机构,安排具有行政执法资格人员专门从事行政执法(处罚)工作,并普遍建立了法制科室,指导、监督执法机构规范执法(处罚)工作。三是执法能力进一步提升。公安、交通、城管执法等部门还与政法院校、党校通过联合办学或函授等方式,对一线执法人员进行法律大专学历的教育培训。通过强化培训,健全制度,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执法质量明显提高。

(五)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执法先进典型不断涌现

市政府经过多年的努力,于2006年4月获得省政府的批准,在南通市北三县率先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在城市管理范围内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管理领域的职责不清、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的问题。各执法单位在推进依法行政的同时,不断创新执法工作思路,形成了一批具有如皋特色的执法经验,得到上级的充分肯定。市公安局连续三年被省公安厅评为“执法质量优秀公安局”,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做法被公安部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公安系统推广,2006年9月15日—16日由国务院法制办组织的中央新闻采访团进行了专题采访,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等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市农业行政执法大队采取有效措施,规范执法行为,被农业部表彰为“全国农业综合执法先进单位”;南通市如皋质量技术监督局被国家总局表彰为“全国质量技术监督执法打假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市卫生监督所的一份案卷在全省卫生行政执法案卷评比活动中荣获金奖;交通局运管所连续9年被南通市交通局评为“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三、存在问题

(一)部分部门执法理念和执法目的存在偏差

有少数部门将罚款变成行政执法的目的,有时为了罚款几个部门可以争办一起案件,甚至出现后立案抢先作出处罚决定的现象,而对没有罚款或者不具有罚款条件的案件则相互推诿。有些执法部门层层下达罚没款指标,并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

(二)个别部门对行政处罚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

个别执法部门仍习惯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方式和管理模式,习惯于用行政管理手段处理问题,重审批、重收费,忽视运用法律查纠违法行为。部分执法范围相对较宽的部门,办理的行政处罚案件数量极少,与其行政职能不相适应。

(三)执法体制、执法环境有待理顺、改善

一是因管理体制方面的原因,目前尚有少数执法部门和镇的执法人员不符合执法主体资格的要求。如在城镇管理领域、生猪屠宰管理领域的人员中,有不少是机构改革时的清编人员或者是临时聘用人员。二是执法机构的网络建设有待加强。有少数执法量大的部门尚未设立法制科室或专门的执法科室,执法力量薄弱,部分镇政府至今未明确专(兼)职法制人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政执法(处罚)工作的正常开展。三是部门之间的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四是行政处罚的监督措施执行不力,对行政处罚过错责任追究的措施未能认真落实。五是执法难、执行难的状况未能得到根本解决。

(四)行政处罚的执法不公现象仍然存在

主要表现在:有的执法单位对同一类别的案件,不能规范行使自由裁量权,随意性大,在违法事实、违法情节相同或相似的情况下,作出的处罚决定差距较大,执法的公正性受到质疑;有的执法单位在实施行政处罚的过程中抓小放大,只是对数量较少的部分个人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查处,对法人单位和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未能依法有效查处,失去了执法的公平性。

(五)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

一线行政执法人员的文化层次和法律专业知识与国家、省、市所提出的要求差距较大,行政执法人员的日常培训有待规范化、制度化。部分执法机构工作人员乃至负责人的行政处罚理论功底和实务操作能力偏低,与岗位的要求不相适应。

(六)行政处罚的保障机制仍须加强

一是部分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机构人员编制偏少,年龄结构偏大,难以完全履行法律法规授予的行政执法(处罚)职能,造成监管不到位,致使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的查处和纠正。二是行政执法经费难以保障。随着形势的发展,对违法行为的查处要求越来越高,取证工作越来越必须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这些都需要不断加大财政投入,而一些执法部门连基本的执法车辆、电脑、照相机、摄像机等装备都难以保障,执法经费严重不足,制约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和执法水平的提高。

(七)行政处罚的相关工作机制尚需进一步完善

1、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少数部门未建立立案审批、重大案件集体讨论、案件结案审查制度,有一半以上的部门未依法建立调查与审核决定相分离的监督机制,个别部门办理行政处罚案件从立案到结案几乎就是一个人说了算;大多数部门未能建立规范自由裁量权的制度。

2、不少部门未建立没收物品依法处理的相关制度,有的对没收物品不知如何处理,有的没收物品不开罚没票据。

3、有的部门在办案取证方面存在调查笔录过于简单化、过于追求格式化的倾向,未能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证据,有的甚至连处罚相对人的调查笔录都没有。

4、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有的部门因过分强调处罚决定书的格式化导致处罚决定书的内容过于原则,处罚所依据的法律条款引用不具体,普遍存在说理不充分的现象;有的处罚案号与公文号相混,有的法律文书未加盖执法单位的印章等。

5、有的部门的重大行政处罚决定备案审查制度仍停留在纸面上,未能得到有效地贯彻落实。

6、罚缴分离制度未能得到有效坚持。仍有不少部门为了方便,未能执行罚缴分离制度,甚至存在预收罚款、收取待处金的现象。

(八)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有待进一步确立。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理念在少数行政执法部门还没有牢固确立。个别单位主要领导不关心,分管领导不用心,部门负责人不专心,执法工作被边缘化。有的对手中握有的处罚权没有正确的认识,将公权力绝对化,缺乏对私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有的对权力运行应当受到制约和监督以及自觉接受监督的观念比较淡薄,权为民所用,“执法为民”的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有的过分强调条线和部门利益,缺乏整体协作精神,服务大局的意识还没有完全确立。

四、今后的工作意见

(一)深化法制宣传与培训教育,努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在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上继续利用多形式、多渠道,深入开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业务培训,增强行政执法机关依法行政的意识,真正实现从人治观念到法治观念的转变;各行政执法机关要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执法技能的培训,着力提高执法水平特别是一线执法人员调查取证的能力,通过典型案件分析、课题研讨、办案经验交流等形式,针对实施行政处罚中出现的问题,对执法人员以案例说法,在实际工作中提高执法水平,提高执法人员正确实施行政处罚的自觉性;同时要积极承担起《行政处罚法》宣传教育主体的责任,坚持不懈地进行法律知识的普及教育,尤其是要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把对法律的宣传教育贯穿于执法活动的全过程。通过宣传教育活动,着力提高全社会的法制意识,促进行政机关与行政相对人的良性互通,营造健康和谐的执法环境。

(二)全面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

从有利于依法履行职责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明确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责任,建立健全各项行政执法制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行政处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把依法行政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一是以各部门推行执法责任制来保障市政府《行政执法责任制暂行办法》的贯彻落实;二是在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过程中,必须以依法行政为目标,实现依法行政与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三是职责要明确。在进行职责分解时,必须将职责、目标、责任层层细化分解到具体人头;四是加大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在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时,必须突出行政过错责任追究,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三)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程序,加大对行政处罚的监督力度

程序是处罚之母,程序合法公正是实体合法公正的保障。进一步加强各级行政执法单位的行政程序意识,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实施处罚。各行政执法单位要认真对照《如皋市行政处罚案卷标准(试行)》,规范行政处罚的各个环节、各个程序以及各类法律文书的制作,不断提高行政处罚案卷的质量。

加大对重大行政处罚案件的备案审查力度;健全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使行政执法监督规范化、制度化;建立行政执法特别是行政处罚投诉举报制度,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投诉的行政执法行为及时严肃查处;充分运用《行政执法监督决定书》的形式强化对各执法单位的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限期整改;严格执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和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对执法人员的过错责任严肃查处。通过加大执法监督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行为,促进依法行政。

(四)完善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

根据各执法机构的具体情况,调整和优化行政执法队伍结构,努力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政治素质、业务知识水平和行政执法能力。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对聘用从事行政执法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尽快清退。新录用行政执法人员要严格标准,公平竞争,择优录用。坚持实行行政执法人员的法律考核、考试制度,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行政执法人员的年度考核,应当将掌握法律知识的程度、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并与年终考核等次、任职、晋升结合起来。对现有行政执法人员,按照省、市的要求,有计划的实施法律学历教育,通过几年的努力,使行政执法人员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作风硬、业务强的执法队伍。同时,不断加大行政执法的经费投入,配备必要的办案装备设施,保证办案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保障行政执法工作的顺利开展。

市政府法制、监察、人事、财政、司法等相关职能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要根据此次检查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分别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时点要求。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市政府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中的协调、指导、监督、检查的作用。各行政执法部门要以此次检查为契机,进一步健全执法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保障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

第三篇: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强化各部门负责人的行政职责,增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效能意识,促进恪尽职守、依法检测,为服务对象和客户提供科学、公正、高效、满意的服务,根据《云南省质监系统行政问责制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问责坚持权责统

一、赏罚分明、责罚适当、实事求是、公正公平的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负责,坚持教育与惩戒相结合、追究责任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加强对干部的监督与发挥干部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确保问责工作健康发展。

第三条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各所、部门正副职负责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依照本办法问责。

第四条各所、部门正副职负责人对岗位职责内发生的应该问责行为承担直接责任;各所、部门主要负责人对所管辖部门发生的应该问责行为承担主要领导责任。

第二章问责事项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问责:

一、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二、独断专行、决策失误;

三、滥用职权、违规检测;

四、办事拖拉、推诿扯皮;

五、不求进取、平康无为;

六、欺上瞒下、弄虚作假;

七、态度野蛮、作风粗暴;

八、铺张浪费、攀比享受;

九、暗箱操作、逃避监督;

十、工作不力、处置不当。

第三章问责方式

第六条问责方式:

一、诫勉谈话;

二、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

三、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四、责令公开道歉;

五、通报批评;

六、调整工作岗位;

七、停职检查;

八、劝其引咎辞职;

九、责令辞职;

十、建议免职。

以上问责方式可以单纯使用或并用。

被问责的情形构成违反党纪、政纪应按相应规定追究纪律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七条根据被问责情形的情节、损害和影响,决定问责方式。

一、情节轻微,损害和影响较小的,对行政负责人采用“诫勉谈话”、“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责令作出书面检查”的方式问责;

二、情节严重,损害和影响较大的,对行政负责人采用“责令公开道歉”、“通报批评”、“调整工作岗位”、“停职检查”的方式问责;

三、情节特别严重,损害和影响重大的,对行政负责人采用“劝其引咎辞职”、“责令辞职”、“建议免职”的方式问责。

第八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从重问责:

一、1年内出现2次以上被问责的;

二、在问责过程中,干扰、阻碍、不配合调查的;

三、打击、报复、陷害检举人、控告人、证人及其他有关人员;

四、采取不正当行为,拉拢、收买问责调查人员,影响公正实施问责的。

第九条发现并及时主动纠正错误、未造成重大损害和影响的,可从轻、减轻问责。

第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免予问责:

一、因服务对象、客户弄虚作假,致使难以作出正确判断,造成未能正确履行职责的;

二、因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内部管理制度未作出具体、详细、明确规定或要求,无法认定责任的;

三、因不可抗拒因素难以履行职责的。

第四章问责程序

第十一条通过以下渠道反映有本办法第二章规定情形的:

一、上级机关的指示、批示和通报;

二、院领导以及综合部门在业务工作、纪律检查、政纪监督、法制监督、人事和财务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三、服务对象、客户的投诉和举报;

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通过议案、提案等形式提出的意见建议;

五、监督机关及司法机关等提出的意见建议;

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检举、控告;

七、巡视(巡查)、工作检查或工作目标考核中的意见建议;

八、新闻媒体的报道;

九、本院干部、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

十、其他渠道反映的情况。

第十二条经初步核实,如反映的情况存在,由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办公室向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提出关于是否启动问责程序的建议。

第十三条由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启动问责程序。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办公室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

被调查的行政负责人应当配合调查,阻挠或干预调查工作的,调查组可以按照干部任免程序的有关规定,提请暂停其职务。

调查组应当听取被调查的行政负责人的陈述和申辩,并进行核实,如其成立,应当采纳。不得因被调查人申辩而从重问责。

第十四条调查组一般应在2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工作,并向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书面调查报告,情况复杂的,经过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可延长10个工作日。

调查报告包括问责情形的具体事实、基本结论和问责建议。

第十五条调查终结后,由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作行政问责决定。

第十六条问责决定书应当自作出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送达,并告知被问责人享有的权利。

被问责人享有对所问责问题向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进行申辩、申诉的权利。

问责情况应及时告知提出问责批示、建议的有关单位或个人。

第十七条被问责的行政负责人对问责决定不服的,可自收到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提出申诉。申诉期间,问责决定不停止执行。

第十八条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收到被问责人的申诉,应当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复议、复查,在20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一、问责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问责方式适当的,维持原决定。

二、问责认定事实基本清楚,但问责方式不当的,变更原决定。

三、问责认定事实不清楚、证据不确凿的,撤消原决定,并在一定范围内澄清事实、恢复名誉。

第十九条调查组成员与被调查的行政负责人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应当依法回避。调查人员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作出的调查结论与事实出现重大偏差,致使院行政问责等四项制度工作领导小组作出错误的问责决定,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追究其责任。

第四篇: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实施细则

###文化体育旅游局行政许可和 行政处罚信用信息公示实施细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的通知》(#政办发〈2016〉55号)精神,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实施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以下简称“双公示”)工作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双公示”工作是国务院就运用大数据加强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作出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打造透明政府和公信政府的重要体现,是促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的有效手段,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做好“双公示”工作,有利于信用信息资源整合,对推动我市政务诚信建设、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创新政务公开方式、建立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等方面都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总体要求

(一)思路及目标

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为基本出发点,结合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明确责任主体,规范公示内容和公示方式,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评估考核,确保公示信息准确、合法、无遗漏,确保2016年3月底前市、旗市区两级政府部门“双公示”工作全部到位,全部做到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自作出行政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上网公开。

(二)主要原则

一是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以法律法规及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为依据,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依法不予公开的信息外,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全面、完整、规范、清晰、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方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查询查看。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是坚持分级共建、多方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市政府、旗市区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其他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实现各地区各部门信用信息资源交换共享及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的多渠道公示。

三是遵循谁产生、谁公示、谁负责的原则。公布“双公示”信息的各级各部门对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负责。

三、落实“双公示”工作责任主体和责任人

市政府杨海副秘书长为全市“双公示”工作总负责人,统筹推进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工作。市发改委为全市“双公示”工作的牵头部门,市发改委杜国栋副主任为全市“双公示”工作负责人,并指定一名具体联络人。市直各相关部门的分管领导作为本部门“双公示”工作负责人,要安排本部门办公室或承担综合协调工作的科室具体负责本部门、本系统的“双公示”工作,并指定一名具体联络人。

各旗市区人民政府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为本地区“双公示”工作总负责人。各旗市区发改局为本地区 “双公示”工作的牵头部门,发改局确定一名分管领导作为本地区“双公示”工作负责人,并指定一名具体联络人。各旗市区具有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权限的部门,也应按照市直部门工作机制开展工作。

四、“双公示”具体内容和公示方式

(一)公示内容。市直各部门、各旗市区政府部门要对照各自“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梳理并编制本部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事项公示目录,将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全面、完整、规范、清晰、准确地向社会公开。 1.行政许可信息主要公示:行政许可决定书文号、设定依据、项目名称、行政相对人名称及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和审批部门等信息,以及作出行政许可决定的部门认为应当公示的其他相关信息。

2.行政处罚信息主要公示:行政处罚决定书文号、执法依据、案件名称、行政相对人名称及统一的社会信用代码、处罚事由、作出处罚决定的部门、处罚结果、救济渠道等信息,以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部门认为应当公示的其他相关信息。

(二)公示方式。市、各旗市区政府相关部门应在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作出决定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在本部门网站进行公示,并同步将公示内容推送至本地区政府网站、市政府门户网站、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及其他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等进行公示。

在我市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成之前,以政府门户网站为依托,开设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等信用信息公示专栏。市、各旗市区要在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显著位置开设专栏,对本地区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进行集中公示。尚未建立相关信息系统或网站的地区和部门,可通过数据拷贝或建立数据接口等方式与本地区政府门户网站、市政府门户网站、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及其他综合性政务门户网站等保持数据报送与更新。

在我市统一的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成之后,市、旗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使用各自帐户登录,对本部门作出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直接上传到我市社会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进行公示。

五、工作启动及相关要求

市、旗市区政府各相关部门自该实施细则发布之日起启动“双公示”工作,同时,确保从2015年1月开始产生的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信息全部、及时、持续予以公示。“双公示”工作务于2016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

六、建立“双公示”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把“双公示”工作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各地各部门在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同时,要把“双公示”作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确保责任到人、具体到事、安排到位。

二是要建立灵活高效的动态管理机制。根据法律法规立改废释情况、机构和职能调整情况等,及时调整公示信息,并向社会公布。

三是要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立全市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加快设立社会信用征信机构,加大建设资金投入,加强技术人员配备,确保早日实现全市范围内各类信用信息数据准确、高效、便捷地交换共享与公开公示,确保“双公示”工作规范、有序、长效开展。

七、强化考核监督

市发改委作为我市“双公示”工作牵头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对全市“双公示”工作的考核监督。以公示信息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为标准,通过书面检查、实地核查、网络检测等方式调度工作情况,做到发现问题、督促纠正,并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告市政府。

第五篇:行政工作细则

1. 负责公司保洁:(1.指导李阿姨对公司各个地方的清洁工作,冰箱,微波炉,内部定时清

洁,注意厕所异味的处理。2.早上自己要帮盛总清洗杯子)

2. 公司物品的分类和摆放:(将办公柜子分类,将工具,办公文具,电脑上用的配件都分

类放好,贴上标签,通告大家)

3. 公司的打印复印扫描一体机的维护与使用:(注意墨盒是需要要加墨水的,如遇到打印

不出来或卡住了就要关闭一会再开,再试用。)

4. 对新来员工的安排与行政培训:(安排位子,将更新的公司员工通讯录给于新员工,加

QQ号,把公司的QQ群告知用途及加入,告知如何用内部系统飞鸽)

5. 策划公司各种活动,增加企业文化氛围(1.打印些公司活动的照片,放在休息区展示软

木板上,经常在QQ群里发些激励的话语,温馨的通知等。2.做活动策划库(大概有50几个活动以供领导选择)

6. 负责公司办公室各种用品的采购及分配工作(办公用品,厕纸,垃圾袋,消毒水,洗洁

精,洗手液)

7. 负责接听电话(接听所有打进的电话,打进时按40接听,按电话结束健再按分机号转

过去,听见分机响了,就可以挂电话了,打外线按9就可以打了)

8. 负责配合项目部门的一切工作,随时和刘经理保持沟通。

9. 负责公司员工的合同的编排及打印,盖章,分发。

10. 负责公司所有需要的一切电子表格和文件的编写及存档。

11. 负责公司所有物品的维护维修的联络工作(电脑,桌椅,绿色植物,空调,及空调的控

制面板的移位)

12. 每天更新公司的前程无忧的网上职位(批量更新)

13. 要每天看公司的招聘邮箱里的求职简历,筛选出工作经验丰富的,打电话通知面试,和

各部门领导预约好时间。

14. 做好面试人员的接待工作(告诉他们不同岗位的招聘登记表的填写要求)

15. 公司有客人来时做好接待倒水工作。

16. 及时更新各个供应商的联系方式(电脑公司,物业,社保,办公用品,装修等)

17. 要每月8号前去农业银行取对账单子及月底准备寄给会计的所有文件及票据。

18. 给大家准备了医药箱放在休息区的书柜最下面一格。(经常要看看还需要补充些大家需

要的药物)

19. 每月10号前要将大家的报销单,收齐,并告知过时不报。月底将考勤表,请假单和调

休单一并收上来以便算工资用。(考勤不全的要问到本人和部门负责人,弄清情况,填好考勤表。)

20. 负责所有部门的文件及物品的快递工作。

21. 做好盛总交代的除公司以外的私事处理工作(及时回复工作的结果)

22. 做好所有员工档案的完善及补充。

23. 做好所有部门的各项通知的发放,辞职人员的文件签名归档等工作。

24. 做好备用金的领用,及支付工作。

25. 及时的整理休息区书架上的书,为大家更好的拿用做好工作。

26. 财务:根据具体情况开手工发票。

上一篇: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下一篇:写字楼物业管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