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技术论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生态农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处于基础地位。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逐步重视,农业技术创新成为重要的问题,它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加速农业发展,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农业技术的创新,并加速其扩散。笔者将针对农业技术创新进行阐述,对影响农业扩散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解决对策。

第一篇:生态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摘要:农业是我国整个经济组成中的重要部分,而且农村人口占据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所以农业发展也关乎我国的基础经济体制和社会和谐稳定,当前的农业发展面临的是科学技术创新以及扩散、推广等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农业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并针对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提出相关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技术扩散

我国农村土地面积广大,但是人均拥有土地量却很小,长期在传统农业的影响下,一直都处于小规模的农业经营发展模式,这与现代农业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1 影响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扩散的主要因素

1.1 资金以及人才的相对匮乏

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扩散需要以资金和人才为主要基础。首先,随着当前高科技的快速崛起,年轻人时下对于传统农业的兴趣并不大,缺少年轻人基数的农业创新就显得捉襟见肘,青黄不接的人才问题抑制了农业创新的快速发展,而年纪稍大的农业从事人员,自身文化程度不高,往往在生产作业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也导致了我国现代化农业人才不足的现象。另外,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资金都流向“高精尖”产业,对于传统行业,资本也并不热衷,这也导致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受到阻碍,甚至基层农业有停滞不前的趋势。

1.2 区域差异性导致农业技术扩散受阻

我国国土面积较大,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的农业耕地有着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特征,因此在种植作物品种选择种植机械以及选择种植方式方法上都存在着较大差异性。例如,在培养一个新的小麦品种时,试验田如果设在华北平原,那么即便在此地有较好的产量,但是如果放在西北、西南或东北地区可能就并不适应,因此在农业技术扩散方面受到了阻碍,只有差别对待农业技术,才能促进农业技术的全面扩散,寻找到每一个地区不同的种植特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才是农业发展的健康路径[1]。

1.3 农业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从我国整体的农业发展来看,农业生产人员的素质不高,更多的需要依托于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但是当前所面对的问题是农业基础性技术服务体系还有待完善,需要针对现代农业的特点深层次的推广和创新农业技术。目前乡镇一级的服务体系还不健全,存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的不足,虽然也有一定的管理制度以及服务规范,但是推广效率较低、创新意识不足,加上其他因素影响,从而制约了基层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2 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策略

2.1 争取更多的政府与社会资金支持

资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我国农业的发展,而且农业也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命脉组成部分,但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和生产加工过程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的市场需求,应该转变传统式的种植方法,加大农业技术的研发以及创新力度,其中的资金是首当其冲应解决的问题。首先,地方部门应该更多的争取地方政府的资金投入,每年建立专项资金,将政府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并制定完善的资金使用流程,让资金以透明的方式接受大众监督。其次,农业技术的创新以及扩散也要更多的开发社会资源,注重农业企业的融入,更多的以政策倾斜换取资金建设,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性农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注重创新技术的全面扩散,为地方性的农业种植与生产建立长远性的规划,让企业在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受益,也让地方农民感受到科技的力量[2]。

2.2 完善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体系

我国的传统农业种植以生产方式往往以口口相传的经验为主,但是这种方式与方法不仅传播速度较慢,而且在传播过程中还可能出现错误,针对这样的问题,应该以国家为主体建立和完善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体系。当前互联网行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以及学习的重要渠道,具有传播速度快、存储量大、分享便捷等诸多优势,所以农业技术信息传播体系应建立不同的信息模块对于先进技术、种植指导、市场分析等很多个方面建立交流板块,提高各地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技术创新,也同时对一些发展适用较好的技术进行大力扩散,以灵活多样的方式打造开放性的系统,同时也给农民提供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3]。

2.3 减低信息技术的应用风险

农业种植是农民的全部收入,一旦出现任何风险,可能会造成农民全年的计划落空,因此很多农民对于新技术不敢尝试,也不愿尝试。所以在进行新型农业技术创新和扩散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抗风险能力,并将自然条件以及市场因素作为风险提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注重实用性强、可行性强、效果明显的技术类型进行推广,地方政府也可以采用财政补贴,以及赠送农业保险的方式,激发农民的参与热情,这样既可以有效降低农民自身所承担的风险,同时也能让农民快速了解新技术的优势,经过3至4个农业种植周期,就可以让农民对新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对于技术推广有着较大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阶段,农业作为我国全面发展中的重要环节,应改变传统的劳作方式,注重农业技术创新以及技术扩散,相关部门需针对影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不断探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的优化路径,为我国的农业提供更加优质性的服务,降低农民承担的新技术风险,完善信息传播渠道,让我国快速走上现代化农业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沈力钧.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扩散机制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4):21-22.

[2] 卢东宁,邱硕.我国农业技术创新研究态勢分析[J].江西农业学报,2020,32(7):121-129.

[3] 孙伟光.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20(22):64.

作者:谢继林

第二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

【摘 要】在国民经济中,农业处于基础地位。随着我国对三农问题的逐步重视,农业技术创新成为重要的问题,它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要加速农业发展,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需要农业技术的创新,并加速其扩散。笔者将针对农业技术创新进行阐述,对影响农业扩散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农业;技术创新;农业技术扩散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紧缺。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渐增多,农业的发展将有更多的制约因素。因此,加大力度发展农业,进行农业技术的创新,并加大农业技术的扩散,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对现有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

1 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

我国农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1 人口数量

现阶段,我国的农业人口较多,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农民由于分得的土地较少,基本是小规模经营,现代化农业机械难以进入。

1.2 自然资源

我国人均耕地明显不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水资源分布相对不均。

1.3 农业增长速度慢

农民依靠农业取得的收入虽然有所增加,但是与城镇居民相比,仍然增幅较小,增长数额较小。我国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处在农村,因此加强农业的技术创新迫在眉睫。

1.4 资金

我国农业生产率较低,在市场机制下农业投入的动力明显不足,国家资金较多的投入到非农业产业。即便有所改善,它在总财政支出的比例也在下降。

2 农业技术创新的含义

农业科技创新主要是指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采用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发展,增加农业生产中科技的含量,促进我国农业的科学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包括新技术的研发、新技术的使用、新技术的掌握和新技术的推广等内容。农业科技创新要以自然科学、经济学、社会学为基础,不断更新科学理论,研究技术方法,以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是农业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袁隆平在1973年实现三系配套的水稻杂交种,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1986年,袁隆平不断进行科技创新,选育三系杂交水稻成功后,又开始两系法杂交水稻的选育,并在1995年获得成功,得到推广应用。现在他正在研究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一超级杂交稻。袁隆平的三系、二系杂交水稻不但可以提高质量,还可以增加产量,具有竞争优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节约土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就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典型案例。

3 分析农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

农业技术扩散系统按照信息交流的基本模式运行,它的过程包括供给、交流、采用子过程。农业科技创新速度在不断加快,中国的农业由以资源为基础转向以技术为基础,在技术的发展方向上,由常规品种演进为杂交品种。

在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中,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区域性差异

由于我国的国土面积较大,各个地方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对于品种的要求也就不同。新品种选育成功后,推广过程必须要经过试点,符合当地种植条件的,才可以进行推广。

3.2 持续时间长

以水稻为例,选育新品种,从开始选育到最终推广需要4~8a的时间,品种更新的速度慢。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对象是农民,他们的素质参差不齐,在进行农业技术扩散时,需要花费很大的精力。

3.3 传递需求信息不畅

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如报纸、电台等传媒较少,传播渠道较为有限。具体表现在:信息设备人均拥有量较少;信息传递的成本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信息的传递。

3.4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不灵活

农业科技推广机构运转存在以下现象:农业内部的各个部门相互分离;农业和其他涉及农业的部门分割开来,例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生产资料公司在农业生产上难以达到同步、配套,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农业推广的队伍人员配备不充足,专业水平较低,学历层次较低,总体质量显得单薄。此外,推广站的经费不足,福利相对较差,推广站没有办法进行其他的经营创收活动。

3.5 农民素质低

农业技术员出现了断层的现象。现在的农村,年轻、有文化的选择外出务工,剩下的劳动力文化基础较差,对新技术知识接受的能力不强,并且学习的机会较少,导致新技术推广的困难。

3.6 农户技术的应用障碍

在农村,要想使农民接受并且运用农业技术,要克服许多环境因素。主要有:信息传播的渠道不畅通应用技术的成本不断上涨;拥有的资金较为短缺,贷款难度较大;劳动力文化素质较低;技术应用风险较大。

3.7 技术扩散较为复杂

农业技术的扩散过程较为复杂,包括技术来源、技术接受、技术应用、技术作用效果。它和一般的技术扩散有很大的不同。農业技术要成功推广,需要经过技术采用、技术应用、技术评价3个环节,这3个阶段顺利进行,还需要内外环境因素的有机配合。

4 农业技术扩散的方法

要加快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速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4.1 增加资金投入

资金缺乏成为制约农业技术扩散的重要因素。农业资金不仅有利于农业技术的应用,还有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因此,国家财政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经费。银行应该在新技术贷款上放松条件,在利率、还款期限等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地方政府应增加一定的技术补贴,以便提高农民对新技术应用的积极性。

4.2 完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

农村的信息传播网络系统应该是高效、灵活、渠道多种、形式多样的系统。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便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扩散。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这样的系统对加强交流、应对竞争是有力因素。农民可以在农业技术市场中买到比较先进、实用、价格低廉的技术,农民在应用技术的过程中及时与外界交流,可以提高农民应用新技术的兴趣,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扩散。

4.3 降低新技术应用的风险

自然条件、市场等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较大,农民很难接受新技术。为减少这种风险,在推广技术项目时,注重推广实用性较强、操作方便、效果明显、风险较小的技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农业发展不同阶段,选取适宜的技术类型。政府发放技术应用风险补贴,并定时发布相关的信息,使农民对此有较为详细的了解。

4.4 提高农民的素质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有很大的比重。农民素质较低影响农民技术进步,阻碍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想提高农村的经济水平,必须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结合具体情况对农民进行短期的技术培训,使生产者能够掌握农业科技知识以及相关的技能;采取多种方法,对农民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做好职业技术中学的相关工作,为农村培养新型的技术人才;通过科技兴办农业,切实做好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工作,为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村经济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5 结语

农业技术创新不仅有助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对促进国家整体的经济发展意义重大。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扩散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农业科研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加强新技术的研发,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有助于对新技术的接受、应用,这样,农业科技创新和扩散工作可以顺利开展,以促进国家农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虹文.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技术扩散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05).

[2] 朱广其.农业技术创新、制度路径与农业发展方式转变[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4).

[3] 张学明.现阶段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1(11).

[4] 张伟,朱玉春.农业技术扩散研究综述[J].科技与经济,2012(05).

[5] 汪红梅.社会资本变迁:我国农业技术扩散的新视角[J].农村经济,2011(04)

作者:张子怀

第三篇: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要点

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农村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以往单一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生态农业应运而生。在生态农业发展期间,传统的种植结构逐渐被改变,需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使农业生产工作稳定开展。

1生态农业概念及特点

生态农业概念已形成几十年,生态农业的开展改变了中国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一般以完善生产理论和新型农业技术为主。生态农业技术具有以下几点作用。第一,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性。第二,在改进生产技术的基础上转变农业类型,制定健全的农业体系。通过大力发展农业,使生态环境得到全面保护,改善农村经济结构,促使农业经济朝着集约化方向发展。第三,提升农民能力和素养,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农业建设中。

生态农业技术具备如下特征:第一,以科学理论为主,以往农业发展经验较为传统,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较为先进。第二,始终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路,生态农业不仅关注农业产量,同时还注重农产品质量及经济效益的提升,更加注重保护环境。换而言之,生态农业提倡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第三,生态农业将现代化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发挥各自优势,从而促进农业全面发展。

从目前情况看,虽然中国生态农业技术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可在具体应用期间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确保粮食安全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是生态农业的一项基本功能。目前,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较低,发展情况不均衡,需进一步优化和改进中国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从而将生态农业技术的优势发挥到最大。

2对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进行优化和改进的必然性

第一,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阶段,要想提升中国生态农业技术水平,关键在于对中国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加以优化。科学合理的农业种植结构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

第二,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做好生态农业技术的优化工作还可提升中国农产品质量,粮食质量问题决定了人们健康,因此,在农业生产期间,务必加强农产品质量,全面优化及改进中国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农产品质量。

3生态农业技术种植结构优化要点

3.1合理划分农作物生长空间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做好各项农作物的划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划分期间需以实际情况为主,将农作物对空间需求作为一项基本依据,一旦没有满足农作物空间需求,将不利于农作物自身生长。如果符合农作物基本需求,同时合理规划种植空间,就能促使农作物的健康成长,提高农作物产量及经济效益。例如有的农作物植株非常高,成长期间所需的光照较多,但有的农作物植株则比较矮,对光照需求较小,因此,可适当搭配种植2种类型的农作物,满足双方生长需求,减少土地占用面积。另外,一些特殊的农作物例如桑树在生长期间分泌出的物质或气体较多,这些物质及气体对预防病虫害有良好的效果,所以可以将桑树与食物作物间作,在生长期间桑树会对食物作物产生保护作用,降低病蟲害发生概率,既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还可以节省农作物种植成本,从一定程度上确保农产品的安全性。

3.2实施结构型农作物种植

不同农作物生长状态不同。当实施生态农业技术时,可将粮食和豆科作物一起种植,还可组合种植油菜及胡豆,这是因为这2种作物属于经济类作物和豆科作物,混合种植可提升土壤肥力,抑制病虫害。

综上所述,农业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提升农业生产质量是目前的重点问题。生态农业技术经过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和完善,未来发展趋势良好。当应用生态农业技术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时,既可以提升资源利用率,还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在改善环境的基础上,降低农业资源消耗。落实农业发展政策,提升农民经济效益,明确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

(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义桥镇人民政府刘朝华)

上一篇:医学化学教学论文下一篇:现代语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