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农业论文

2022-04-27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农业人才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支持,以“新”字开头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我国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的核心关键。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农业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农业论文 篇1:

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的欧洲模式及其借鉴

摘要:欧洲国家在对农业源污染治理过程中财政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欧洲重视农业源污染的源头治理、农业环境补贴采取经济诱导方式、成员国积极承担治理责任。中国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存在缺失,应借鉴欧洲经验完善中国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

关键词: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欧洲模式

一、欧洲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的启示

(一)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有以下特点:

1.农业补贴与环境保护相衔接。欧盟在不断制定和完善有关肥料和农药合理施用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行政监管之外,在经济上实行农业环境补贴,将对农业补贴与环保标准的贯彻情况挂钩,对减少肥料和植物保护剂的使用、实施或进一步扩大生态农业耕作或者使用有利于环境和资源的其他生产技术都可以给予补贴 [1],并大幅度增加用于环保措施的资金。

2.严格的制度保障。农业环境补贴标准是以农民为农业生态建设的投入额度为参照系,农民为农业生态建设投入越多,其获得的补贴也就越多。农业生产经营者申请农业生态补贴项目时必须承诺预期成果和保证措施,若不能达到最低标准要求则不能获得全额的农业补贴甚至不能获得农业补贴。欧盟2007—2013财政规划,进一步将补贴用于整个农村大环境的综合保护与治理。

欧盟制定的农业生态环境补贴政策为纲领性政策,其所有农村发展措施都不仅仅是一种指导原则,而是一些操作性非常强的具体措施,对于资金来源、支持条件、支持额度、违规的处罚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3.以合作方式引导农户实施环保行为。成员国在执行农业环境保护政策时,尊重公众意愿。欧洲农业环境保护主要是以自愿方式引导农户积极参与,财政补贴往往以合同方式落实。从20世纪90年代荷兰开始实施新的农村政策。在联盟政策框架内,区域联盟的国家,民间社会和市场各方开始寻求通过具体项目方式的处理农村问题 [2]。法国为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而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1)对于农业经营单位为减少和防止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氮化物、硝酸盐等污染物排放而采取的环保防范措施,给以一定的公共资助。(2)农业经营单位与政府签订为期五年的合同,农业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达到合同规定的环境标准,政府给予相应补贴 [3]。

4.成员国积极承担责任。在欧盟共同农业政策的框架内,成员国对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采取积极补贴政策。英国政府规定,农民负责对农场附近的树林、河沟的保护;养殖农场必须有环保计划书。农场遵守了这些措施,政府支付105英镑补贴费;农场在改变土地用途过程中,不施用氮肥,政府则每公顷补贴450~550英镑。在氮污染敏感地区,如果农户每公顷氮肥施用量小于150公斤,则补贴65英镑 [4]。

在德国从事生态农业每公顷土地每年可以得到450 马克的补助。德国农业部还提出了资助农村综合发展新思路。这一新思路的基本思路是,把一个地区视为一个整体,把各种资助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改进地区自然条件、农业基础设施和农场工作条件,以达到有效促进有关地区综合发展的目的 [5]。

(二)启示

1.在经济上鼓励农业清洁生产,重视农业源污染的源头治理。欧盟农业环境补贴鼓励基于环境利益,从源头预防农业污染,不是单纯的事后治理。

2.采取经济诱导方式,激发农民环境保护的自觉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直接与生产利润预期相联系。自愿方式摒弃了强制命令的不足,能够激发农户发自内心地能动地参与农业环保,有利于农业源污染治理的持续性。

3.成员国对责任的积极承担是欧洲农业环境保护制度保障。

二、中国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的缺失

目前中国农业源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存在严重缺失:

(一)农业环境技术推广财政支持力度不足

农民缺乏当地农技推广系统的技术指导。据农业源污染控制课题组进行的农村调查发现,在最近的二十年间,只有不到15%的家庭接受过施肥培训,有的地方多达40%的家庭不知道自己所在的村庄里有任何推广活动。很多农民对农药带来的污染和危害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化肥也会造成严重污染 [6]。

农民对清洁农业的认知受教育程度、习惯以及对农业产出追求的限制,对农民进行农业环境技术培训是政府的公益性职能。然而,财政支持农业环境技术推广受到限制,表现为人员经费、推广经费无保障。其原因,一是公益性环境技术推广范围模糊,法律没有界定农技推广体系的公益性服务职能范围。二是保障制度软化。法律只是原则上规定了政府推广农业技术的财政责任,但缺乏具体的保障制度。

(二)财政政策设计缺乏农业源污染源头治理的考量

中国目前农业源污染的治理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一是推进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二是控制农村废弃物的污染;三是提高化肥农药的利用率。相对来说,前两项财政支持力度较大。中国正通过实施农村沼气项目,推进农作物秸秆等污染物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环境的综合整治。对从源头上采用清洁农业生产,预防和减少农业源污染却缺乏足够的财政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财政支农补贴对生态农业发展的导向性不强,对于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及对土地资源节约、保护、节水灌溉等生态方面的建设没有针对性的补贴;农民采取减少施用化肥、农药、增施有机肥等环境友好和资源节约型生产措施,农民对生态和可持续农业模式的选择而遭受的经济损失得不到补偿;农业清洁生产缺乏税收优惠。

环境是财富潜在来源,减少化学物质、农作物轮种等,使农民真正受益,必须清楚农民获利目标与社会环境质量目标是冲突的,为了发展农业,政策必须致力于提供财政上和技术上的支持。

(三)财政手段缺乏使农民环保意识内化的机制

一方面,农业清洁生产的环境技术标准不健全,缺乏认证、评价农业清洁生产的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对农业生产中的污染问题过分依靠监管和处罚等行政措施,而缺乏合同和指导等积极措施。农业清洁生产需要支付相对较高的成本,无直接经济效益或经济效益较长的实现周期,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农民选择低碳技术的欲望。由于农民自愿为前提的农业环境补贴政策的缺位,农民对生态和可持续农业模式的选择得不到良性激励。

三、完善中国农业源污染治理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重视农业源污染治理中的财政作用

与欧洲相比,中国农业源污染治理更加艰难。困难来自于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农村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管理等诸多层面的不合理性。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实行城乡二元化模式,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投到工业和城市,农村和农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管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欧洲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失时机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对农业环境采取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保护措施,促进了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中国应加紧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重视农业源污染治理中的财政作用,将农业补贴建立在环境保护理念之上。

(二)改革补贴方式

引导农民参与环境保护的政策存在两种选择,一是通过征税、收费等惩罚手段抑制农民的非生态行为,二是通过补贴、减税、减费等财政手段奖励环境保护行为。积极以财政手段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与、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可以培育农民的环保意识和农产品质量意识。由于农业环境补贴的额度与其环境保护投入相关,在利益驱动下农民可以自觉地把环保理念贯穿于农业生产中,做到环保生产和清洁经营。这种积极引导方式是农业环境保护不可缺少的。

借鉴欧盟的经验,对于按照技术规程要求合理减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农户给予补贴。补贴应采用直接补贴的方式,可以包括亏损补贴和奖励补贴。同时坚持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原则,针对最低环境技术标准的实施采用强制方式,对高于最低环境标准的农业清洁生产采取自愿原则。

(三)扩大财政资金来源渠道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对农业清洁生产的财政扶持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资金来源。

1.设立鼓励农业清洁生产的专项基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加大对农业清洁生产的财政投入。同时建立严格的政府财政投入保障机制,立法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的范围,建立资金使用问责制度。

2.城市反哺农村。长期以来,污染防治财政投入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和城市,与此相比,农村和农业环境保护财政支持力度小、资金投入不稳定。建立资金向农村流动的机制,在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上实现城乡一体化。

3.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财政资金以外的资金投入少制约着农村环境保护的实现。中国目前立法中,由于针对农业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的税收减免、贷款贴息、投入补偿等财政措施的缺位,其他参与者参与农业清洁生产的动力不能被有效调动。应尽快完善保障和鼓励私人投资者利益的法律规定,立法规定税收减免,风险损失补偿,贷款贴息等财政工具的适用。

参考文献:

[1]余瑞先.欧盟的农业环保措施[J].世界农业,2000,(11).

[2]Chapter 9 Dutch Rural Policies at a Turning Point Froukje Boonstra [G]// B.Arts and P.Leroy (eds.).Institutional Dynamics in Environmental Governance.Springer,2006:183-201.

[3]周淑景.法国农业公共支持的变化趋向及其启示 [J].农业经济问题,2009,(12).

[4]英国农业发展和农村环境保护政策及启示[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4,(11).

[5]高晴.德国的农村发展政策[J].国土资源情报,2007,(10) .

[6]朱兆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课题组工作报告[EB/OL].http://www.cciced.net/procedings /200908/.htm.[责任编辑 吴高君]

作者:赵凯,孙嘉宣

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农业论文 篇2:

培育把准“新”字脉 农民走稳创业路

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农业人才是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保障和支持,以“新”字开头的新型职业农民成为我国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的核心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要以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职业农民为重点,加快构建职业农民队伍,造就高素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要就地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近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坚持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加强制度建设、创新培育方式、健全工作体系、营造良好氛围,围绕“新”字做文章,使新型职业农民加速涌现,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引领作用日趋明显。随着“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加快推进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正成为创业创新的沃土,一批能创新、敢创业的“新农”加入职业农民队伍,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新力量,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他们与有经验、想务农的“老农”和有知识、有情怀的农业后继者一同构成高素质的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成为我国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先行者,成为应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引领者,成为创办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实践者,是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亮点,是农业现代化的未来和希望。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培育体系日益完善。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和长期性的事业,也是一项创新性工作。“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统筹利用好各类公益性培训资源,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大胆实践、务实创新。近年来,全国各地创新教育培训途径方式;不仅有专门机构培育,还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市场化运作等方式参与培育工作,引导农民合作社建立农民田间学校,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就近就地学习、教学观摩、实习实践和创业孵化场所,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同时支持各地整合资源办好农民学院,拓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渠道。“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国已经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创业创新培训机制,通过分类、分批对返乡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颁发合格证、技术等级证,提高其就业和创业创新能力;启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推动“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农业电子商务和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新产业,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升级,使农民工共享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增收效益。稳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展新型职业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建立创业创新扶持基金,通过给予相关补助,提高农民创业创新中抵御风险的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各地正严格按照農业部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范例宣传推介工作的通知》要求,把宣传推介一批典型县范例作为推进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效方法。通过加强媒体资源建设,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推介培育新模式新做法,遴选创业兴业典型,展示新型职业农民的风采风貌,有效营造起良好社会舆论氛围。同时,各地在宣传工作中交流了做法经验,开阔了工作思路,落实了政策措施,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了公共服务,营造了社会各界关心和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氛围,有力促进了农村创业创新之势走向蔚然。

把准“新”字脉,走好创业路。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不断加大、培育渠道不断拓宽、培育效果不断彰显,社会对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创新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创业创新大潮风云迭起的今天,新型职业农民必如雨后春笋般遍布神州大地。

农业生产经营者生态农业论文 篇3:

天祝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及建议对策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把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作为农村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的关键环节,把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作为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的重要基础,把加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作为健全严格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决定》发布后,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充分尊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允许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依法、自愿、有偿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符合党在农村的一贯政策。积极、稳妥、有序地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利于完善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和发展好、实现好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权益;有利于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现代农业发展;有利于解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防止土地抛荒和粗放经营。现就天祝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1全县农村土地流转现状

近年来,天祝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个主题,切实把推动土地流转作为促进“三农”工作的重点来抓,强化引导,注重规范,使农村土地流转呈现出了较好的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步伐。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土地流转面积已达1 067.20万米2,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其中:转包面积480.24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45%,转让面积160.72万m2,占流转面积的10%,互换面积213.44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20%,出租面积106.72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10%,其它形式流转面积160.08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15%。土地流转的年限一般长期的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剩余年限,短期的为1~3a。

2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形式

2.1转包

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承包耕地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部分或全部以不超过承包期剩余年限转包给第三方,自己仍保留承包权,转入方拥有使用权,双方签订契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而承包方与发包方仍按原承包合同履行双方的权利、义务。这种方式目前较为普遍,涉及农户约950户,转包面积480.24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45%。这种流转形式主要分布在哈溪、华藏、打柴沟等各乡镇。

2.2转让

经土地承包农户与第三方协商,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由第三方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签订土地转让协议,土地承包农户将部分或全部承包土地转让给第三方从事农业开发,第三方拥有剩余承包年限的土地经营权。这种形式一般出现在承包土地的农户举家外迁,在其他地方从事一、二、三产业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这种流转形式在我县发生的不多,约210户,转让面积103.72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10%。

2.3互换

农户为方便耕种或流转,与集体或其他农户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对各自的土地经营权进行交换。这种形式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常有发生。主要出现在松山、赛什斯、华藏等乡镇。各地互换条件不一,有1:1对换的,也有1:1.20对换的,涉及农户约420户,互换面积213.44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20%。

2.4出租

即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租给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内或以外的农户或其他农业生产经营者从事农业开发,并与之签订相应的土地租赁协议。这种形式多出现于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承租者一般以当地每667 m2农产品产值的1.20~1.50倍向出租户支付产值,并吸收该农户1~2劳动力为生产工人。涉及农户约210户,出租面积103.72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10%。这种形式主要出现在抓喜秀龙、赛什斯、炭山岭、华藏寺、安远、打柴沟等乡镇。

2.5其他形式流转

主要以代耕形式出现,这种流转方式主要是近几年来由于移民搬迁、劳务输出过程中出现的。承包方因无力耕种所承包的耕地,以口头协议等形式将部分或全部耕地经营权无偿的交给自己的亲戚或朋友或其他人代为耕种,涉及农户约1 000户,流转面积160.08万米2,占流转面积的15%。

3土地流转的主要特点

3.1土地流转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

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村土地在局部村组也发生了一些流转,其主要形式为转包、代耕,且面积较小。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日光温室建设的进程,全县土地流转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出现了以转包、转让、互换、出租等形式为主的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特别是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后,农民更珍视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有灌溉条件的农业生产区,流转形式更为多样,无偿或只象征性收取一定收益的转包或租赁等流转形式逐渐减少。而以收取一定数量的实物或直接收取现金为主的流转在逐年增加。

3.2土地零星流转向集中流转发展

土地流转目前虽然以零星流转为主。在零星流转方面,主要与农村劳动力外出有很大关系,如子女在城市实现稳定就业的农户、举家迁入小城镇的农户、在城镇从事二、三产业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农户。这些农户一般在原居住地留有部分“口粮田”,把剩余的耕地出租给其他农户,收取一定数量的实物或租金。在集中流转方面,主要出现在城镇化建设的一些乡镇,如我县的华藏寺镇南山、红大等村,在新农村建设中实行了整村、整组搬迁,土地也进行了整体规划,集中发展温室蔬菜、红提葡萄产业,从而土地流转也出现了村与村、组与组整体兑换的现象。

3.3土地流转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调查中基层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土地流转对于转出土地的承包户来说,不仅可以拥有长期稳定的土地收益,还能安心外出打工,增加劳务收入,对于转入土地的经营户来说,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增加,也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增加收入,互利双赢。

4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情况看,全县土地流转仍处于层次低、范围窄、规模小、不规范的流转过程之中,主要表现为:

4.1土地流转的手续不健全

调查中我们了解到,90%以上的农户都是通过私下的口头协议流转土地,没有签订书面合同,承包户、经营户、村集体三方的责、权、利不明,一旦发生纠纷,调解缺乏依据。就是形成了书面协议,也没有涉及权利、义务及经济赔偿条款,流转期限不稳定,土地保护责任不明确。致使土地流入户不能很好的保护耕地、增加投入、扩大规模种植。

4.2土地流转的范围比较小

大多数土地流转是发生在本村亲戚之间、邻居之间或者比较要好的本村居民之间。向科研单位、企业和县域外经营土地人员的流转很少,流转收入不高。

4.3土地流转后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

总的来说,我县农村土地流转还处在一个自发的、分散的、不规范的流转阶段,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5土地流转中存在的几个制约因素

5.1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

我县农牧民受长期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农牧民恋土情节较为严重。加之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后,国家惠农、支农政策的实施,土地收益又有提升,很大一部分农牧民不愿意将自己承包的土地流转给他人耕种;也有部分农民对土地流转政策不理解,认为土地流转就是对承包地的重新调整,失去承包权就没有依靠,小农经济思想意识比较严重,满足于现状,小富即安。

5.2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全县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尚未建立,土地流转市场还未形成,流转信息不畅;乡(镇)、村两级引导和服务不到位,乡镇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土地流转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也没有完全落实到位。

5.3农民转移就业空间小

一方面,市、县工业和城市产业规模都比较小,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范围有限;另一方面,就业环境仍不宽松,对于进城创业的农民还存在事实上的户籍、保险、就业、子女上学以及工资兑付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平均工资水平比较低,缺乏吸引力。另外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转移就业的能力较差,调查中农民群众普遍反映,目前针对农民的职业培训、就业指导、维权服务等机制还不完善,要通过在城市和企业打工取得比经营土地更高的收益,难度仍然较大。

5.4农村社会保障跟不上

由于农村的养老、医疗、社会救助等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农民主要还是依靠土地收入解决看病、上学、养老等问题,普遍把土地作为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来看待,对于流转土地存在后顾之忧。特别是部分年龄较大的农民,尽管已经没有精力和能力经营好承包地,但宁肯粗放经营,也不愿将土地流转出去。

6几点建议

目前,我县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分散型农业向现代集约型农业转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要坚决落实中央关于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确保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长期稳定,这是土地流转的基本前提;另一方面要适应发展需要,坚持依法、有偿、自愿流转的原则,适时促进农村土地加速流转,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6.1加强对土地流转必要性的宣传

要让基层的干部群众认识到,土地不仅仅是农民就业和生存的手段,更是一笔庞大的资产,加快土地流转正是合理利用这一资产、增加要素收入的有效手段。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有关农村土地流转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流转土地增收致富的典型,让农民了解政策,消除误解,放心流转土地。同时,要提高基层干部“以地生财”的意识,疏导农民群众提高组织化程度,增强集中土地、运作土地的能力。

6.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

充分发挥各地的地缘优势,引导农民集中土地,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依据各地产业特色,引导农户向产业化龙头、种养大户有偿转让土地经营权,扩大特色产业规模;积极鼓励外出务工且又不愿放弃土地的农民,采取各种形式依法把承包地流转到种养大户手中。同时,从“方便生产、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积极引导同村同组农户以互换形式加快土地集中,改变目前土地布局过小、过散、过乱的问题,切实提高耕种效率。

6.3建立县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和乡镇土地流转服务站

开展土地流转信息, 搜集发布、价格评估、法律政策咨询、合同签订鉴证、合同登记备案、纠纷调处等指导、管理和服务工作。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服务机制。

6.4村级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点

由村干部兼任土地流转信息联络员。负责土地流转供求信息的搜集、上报等服务工作。

6.5多种形式并存,搞好各项管理服务工作

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和扩大土地流转需求市场,提高土地流转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通过规划疏导、政策扶持、权益保障等措施,为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土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组织领导、服务建设、政策咨询、档案管理等工作。

参考文献

[1]第三篇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的政策和法规..农业政策与法规[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专辑98-158.

[2]关于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工作的通知[G].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甘政办发(2009)130号.

[3]关于加快全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的通知[G].中共天祝县委办公室、天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

作者:钱有栋

上一篇:建筑工程教学与建筑结构论文下一篇: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