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2022-04-15

[摘要]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尤其是生态负责的新型旅游活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行业效益存在大范围的溢出效应,使全社会都能从中受益,财税支持尤为重要。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生态农业旅游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篇1: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进入新世纪以来,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办公与生活区域,走向自然与人文景观,去享受生活、热爱生活。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旅游人数已经突破60亿次,预计全年将突破百亿人次。随着旅游人数的急剧增加,旅游已经成为我国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已经很难满足国内民众对旅游的需求。正如十九大报告所述,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国内旅游业,亦是如此。虽然我国旅游业推出了生态农业旅游,但是仍不成系统,多是各地的尝试性发展。由严贤春所著的《生态农业旅游》一书,立足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相关理论,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发展的诸多有效途径,对该行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生态农业旅游》一书共计7个章节。第一章:生态农业旅游的基本知识,主要介绍了农业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城郊生态农业与旅游开发、生态农业旅游的产生及发展、特点及类型、作用及功能、理论体系、系统等。第二章:生态农业旅游者及市场开拓,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者概述、形成及培养、生态农业旅游的市场开拓和营销。第三章: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及产品开发,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生态农业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农业旅游商品的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与生产。第四章:生态农业旅游环境与保护,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环境概述、容量的确定和调控、保护、生态农业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等。第五章:生态农业旅游业及运作,生态农业旅游业概述、产业特征、结构体系、运作。第六章:生态农业旅游的规划与实施,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规划设计的基本原理、程序与内容、模式等。第七章:生态农业旅游的管理,主要介绍了生态农业旅游管理概述、生态农业旅游管理的内容、生态农业旅游与农民培训、生态农业旅游与产业化经营、生态农业旅游的效果评价、生态农业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本书的一大特色。作者从生态农业旅游着手,多方面探讨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如: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市场、生态农业旅游的设计和规划、管理和运作模式等等。生态农业旅游,是20世纪发源于发达国家的一种旅游方式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正在由粗放型转变为精细型,必然引起旅游业和旅游模式的转变。久居喧嚣城市的旅游者,将不再简单的选择自然与人文景观,他们更愿意体验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即生态农业旅游。生态农业旅游,是以所在资源大环境为背景,以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依托,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旅游方式。在生态农业旅游过程中,旅游者不仅可以领略当地农村的自然景观和特色文化,而且还可以深入到乡村,体验农民生态劳动活动,从而获得与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愉悦身心。

结合《生态农业旅游》一书所述,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提出,有必要扎根理论,寻求新的实践举措。当前,生态农业旅游模式主要有五种:“三高”生态农业旅游、“花、果、园艺”生态农业旅游、“农耕景观、乡村活动”生态农业旅游、“茶艺”生态农业旅游、“水乡活动”生态农业旅游。纵观以上5种生态农业旅游发展模式,其本质是依托当地科技和农业资源,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旅游。书中提到,生态农业旅游模式的创新,首先必须立足当地特色。只有立足特色发展,当地生态农业旅游才具有生命力和吸引力。其次,应建立一整套生态农业旅游发展链。生态农业旅游,绝不是简单的个体相加,而是一个系统的完美整合。如就生态农业旅游设计与管理者而言,要从宏观着手,对生态农业旅游进行设计与规划,使“吃、住、行、游、购、娱”贯穿旅游的全过程。最后,增加政府投入支持,加强生态农业旅游宣传。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旅游还属于起步阶段,相关旅游地资金不足,客源不足,发展困难。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或者可以进行零息或低息贷款,帮助生态农业旅游度过艰难期。同时,媒体的宣传引导也很重要。我国有着庞大的旅游者群体,合理的分流,不仅有利于生态农业旅游,缩小城乡发展差距,而且还可以减小重点景区的人流压力,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些年来,生态农业旅游正逐步走入大众的视野。事实上,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生态农业旅游有助于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可以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除此之外,生态农业旅游还为旅游者提供了新的旅游感受。在一定程度上,它可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態农业旅游,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刚需。鉴于此,严贤春所编著的《生态农业旅游》意义重大,它为我们找到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道路,为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董丽媛,女,讲师,研究方向:旅游管理、经济管理、职业教育)

书名: 生态农业旅游

作者: 严贤春

ISBN: 9787109126008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8年6月

定价: 41.00元

作者:董丽媛

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篇2:

促进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方式研究

[摘要]生态农业旅游是一种对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和文化尤其是生态负责的新型旅游活动,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有利于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当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其行业效益存在大范围的溢出效应,使全社会都能从中受益,财税支持尤为重要。合肥市的生态农业旅游正在快速发展中,生态农业旅游企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政府对于生态农业旅游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也不断加大,但是生态农业旅游企业仍面临着很多困难,财税支持方式也存在很多问题。研究在对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方式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财税支持方式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结合合肥市的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方式优化的建议。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企业;财税支持方式;优化

[DOI]1013939/jcnkizgsc201625240

伴随着近年来全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势,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企业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和机遇。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有利于农村改革和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生态农业旅游企业的发展则是发展好生态农业旅游的必要前提。政府的财政支持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对于生态农业旅游企业的发展十分必要。优化财税支持的方式,促进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企业的发展,逐渐形成高效优质、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

1合肥市促进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方式现状11直接支持

111机制激励、以奖代补

市政府对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固定资产投资、新获得省级以上龙头企业称号等予以奖补;择优支持一批生态农业旅游渔业企业创建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采用合同约定方式,每家给予资金支持额度50%的预拨专项资金。获得上述称号后,预拨专项资金转为补助,补足50%余款;拨付乡村旅游美食示范村补助资金及旅游宣传促销等奖励资金;鼓励新建生态农业旅游景区。年内固定资产投资额超过8000万的旅游景区建设项目,最高可获百万奖励。

112专项基金

设立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先进设备引进”“先进技术引进”等专项基金。

113融资担保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设立“农村中小企业担保资金”,发挥了担保资金在缓解生态农业旅游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的作用。与金融机构合作,建立农业发展融资担保基金;放宽贷款条件,允许生态农业旅游企业的现有资产(如塑料大棚、生产机器等)作为贷款抵押,或者政府尝试出面做贷款担保。

114贴息贷款

市级生态农业旅游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对市农业产业化指导委员会评审选定的龙头企业给予贷款贴息补助。按企业当年度发生贷款利息额50%的贴息补助,最高补贴限额20万元。

115产业品牌建设

利用财政政策引导作用,坚持招大引强和培育本土“两手抓”,一方面,积极引进世界500强、国内500强以及国家级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35家,引进战略投资龙头企业46家;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本土企业,把小产品建成大品牌,用小产业开拓大市场。

116财政补贴

举办国际性、全国性展会的生态农业旅游企业,根据展会规模和影响力等情况,对主办单位或引进单位给予补贴。具体补贴标准由市商务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提出意见报市政府确定。

117竞争性分配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补助资金

合肥市财政局会同市旅游局制定出台了《合肥市旅游发展资金竞争性分配暂行办法》,对照办法,市旅游局、市财政局组织对2014年各县区申报的旅游项目进行了评审,共分配奖补资金150万元。

12间接支持

121生态农业旅游地基础设施投资

投资交通建设。例如全面贯通长达155千米的环巢湖大道,打造重要景观大道,为环巢湖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基础;区域配套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投资。例如肥东长丰县的草莓大道、草莓文化展示馆、精品草莓园等基础设施建设,财政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加强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列入省计划的新建农村客运站,市财政按省补标准1∶1配套。

122生态农业旅游环境优化

2014年合肥正式获批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在城区,合肥打造了6大公园,总面积约10万平方米;积极参与引江济淮工程,依托黄金水道建立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安徽省正在推动淮河生态经济带上升为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这也间接为合肥市的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带来了综合环境的改善和历史机遇;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环巢湖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正在分期实施中。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综合环境的改善,为合肥市的生态农业旅游企业提供了更长远的发展基础及进一步可供利用的旅游资源。

2合肥市促进生态农业旅游企业发展的财税支持方式存在的问题21财税支持规模小,方式少

相对于发展生态农业旅游较早的地区,合肥市的财政支持资金规模较小,企业享受到的财税支持十分有限;而财税支持方式单一,方式仍待创新。

22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不够大

合肥市大部分生态农业旅游地位于城郊,交通不够便利。根据对游客的调查,游客反映主要依靠自驾游或是旅游大巴,缺少公交直通专线。而企业也反映,交通不便带来了游客量的损失。由于网络,自来水等配套设施的不完善,早期企业招聘到的一些人才也因此流失。

一些景区景点休闲、度假、购物等必需设施与服务配套跟不上,旅游者经常感到不便,下表是来自合肥市三个景区的游客对于旅游地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支持系统的满意度调查数据。

满意度调查数据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很不满意3%6%37%36%18%

数据显示,大部分的游客对于旅游地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支持系统表示不满意,硬件环境还存在着很大的改善空间,财政支持需要加大力度。

23项目评审过程、决策过程不合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竞争性分配的专项资金项目评审方式有待改善。据某企业负责人反映,在申请旅游项目专项资金支持中,评审会评委由市人大民宗侨外工委、市人大预算工委、市发改委、几所大学的相关领导专家组成。缺乏对该企业所在生态农业旅游地资源和发展前景认识深刻的人士,项目评审缺乏合理性。

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的缺失,不仅降低了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而且影响相关机构对财政资金使用的有效监督。

24缺乏间接支持

产业环境营造不够全面:投资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都需要升华,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没有提供间接的知识技术支持平台。部分企业负责人表示,每时每刻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有时仅仅依靠企业内部科技人员不足以应对,专家指导和技术支持相当重要,财政资金没有用于投资建立相关的技术间接支持平台。

25缺少对旅游企业前期发展外部性的重视

旅游产业有较强关联性。企业在市场开发等环节的投入具有正外部性,极易造成“搭便车”行为。比如某企业反映的物联网、电商产业链尚未形成,生态农业旅游物联网的建立,不能仅依靠企业的力量,财政缺少对前期发展时期外部性的重视。

26引导作用不明显

政府没有有意识地引导产业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合肥市的生态农业旅游地产业规模效应还不够明显,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仅仅依靠一两家龙头企业支撑该景区的发展,难以形成合作性竞争和互惠合作网络。

27忽视生态农业旅游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生态农业旅游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缺乏有效的专门针对旅游企业的融资平台,企业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3国内经验借鉴

山东省是中国生态旅游企业发展较好的省份之一,实地调研也显示即使是旅游淡季,山东省微山湖的旅客流量还是相当大,当地的生态旅游企业也被规划得很规范:①日照市财政局大力支持旅游宣传促销,2014年日照市财政局投入908万元资金在央视二套宣传日照市旅游。同时,与人民网、搜狐网等的大型网站合作加大了网页上对日照旅游情况的介绍宣传。②威海市文登区帮助生态旅游企业发展的措施:一是完善生态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旅游环境。二是不断强化对外宣传。三是政府的严格监督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江苏省是中国生态旅游企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到2012年,江苏省具备一定规模的农村生态旅游景点已经超过2000家。政府对生态旅游企业的财政支持起到了显著的作用。①江苏东海投资29亿元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建设,江苏东海政府投入大量财政发展以生态农业为基础、生态工业为主导、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生态环保产业协调发展新体系。②江苏溧阳政府多项措施构建生态旅游格局,一是进行形象宣传。二是统筹规划旅游项目体系建设。三是健全旅游业人才培养机制。

总结国内外政府对生态旅游企业的财政支持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政府补贴。比较国内发展较好的地区发现当地政府对生态旅游企业均给予了大力的财政支持。我国目前生态旅游企业发展的规模和水平参差不齐,地域差异很大,一些有资源优势但是生态旅游经验不足的地区的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要靠政府的引导和管理。政府要进行宏观指导,对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技术和政策支持,通过减税、补贴、低息等政策,为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2)规划引领合理利用资金,强化配套设施建设。生态旅游企业是一种对基础设施有很高依赖的一种企业,游客对交通、住宿、餐饮等基本需求的满意程度都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好坏。政府主管部门应该规划引导各类资金投入生态旅游区内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如道路、绿化、厕所的建设。

(3)强化宣传。政府的财政支持除了对企业直接的经济补助和加强生态旅游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之外,还要注意加大对生态旅游宣传和促销的投入。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有赖于市场的开拓,而市场的开拓又有赖于对生态旅游的宣传和促销。

4对策与建议

41扩大对生态农业旅游企业的财税支持规模

在财政预算中,应加大生态农业旅游事业费的预算支出,提供更多的生态农业旅游企业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生态农业旅游物联网,信息平台和电商产业链的投入,提升生态农业旅游企业、景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大对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合肥市的生态农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开发潜力也很大,发挥其功能和效益,形成有合肥特色的生态农业旅游文化圈。

42创新财政投融资机制,搭建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融资平台发起设立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产业项目建设和产品开发;以政府信用为后盾给投资企业提供担保,保证企业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开展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吸引社会私募资金,利用信托平台等,委托发行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信托产品,吸引社会投资;引导建立地区性生态农业旅游融资担保联盟,当某个企业需要申请贷款时,其他联盟成员企业自动为其进行担保;改善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简化外商投资审批手续,吸引更多外资。

43减免税收,扩大财政间接支出

增强合肥市生态农业旅游企业的竞争力,减轻其税费负担。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投资大,回收期长,企业负担重,在开发期对新开发的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给予税收优惠,在购置项目用地的各种费用、设备设施的购置税、企业的营业税上增加减免幅度。土地出让金等可以分期交付;扩大财政间接支出。为存在困难和疑惑的企业提供专家指导,加大企业挖潜、改造支出,将财政的直接投资转变为补助性、鼓励性投资。

44营造产业环境,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机制,打造产业品牌扶持建设一批影响力大、带动力强的大型生态农业旅游项目,引导生态农业旅游市场发展;打造产业品牌,营造品牌效应。因地制宜规划发展,丰富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扶持重点企业发展起来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相关企业共同发展,打造产业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45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

根据公共产品理论,生态农业旅游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公共服务,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市场是不会提供的,公共财政应给予保障。加大对生态农业旅游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乘数效应”。采用PPP模式,将市场机制引入到生态农业旅游的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

46提高项目评审和决策的公正性、公开性,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倾听企业意见,在评审决策前做好调查,确保评审委员会由大部分企业认可的了解情况的专业人士组成。提高评审和决策的公正性、公开性。建立相关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

47扶持生态农业旅游中小企业发展

为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的财政贷款,解决资金困难;针对性成立生态农业旅游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或中小企业协会,为企业提供免费的专家咨询,技术指导,信息咨询;提高小规模纳税人的税基标准扩大受益面,降低生态农业旅游中小企业的进入门槛,简化审批手续,降低相关费用,如登记费、注册资本金等;为地处郊区的创业初期的生态农业旅游中小企业提供大额度的财政补贴。

参考文献:

[1]何忠伟北京休闲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政策建议[J].调查研究,2014(1)

[2]郭建华财政支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J].中国财政,2010(3)

[3]林源源国外农业旅游的运行经验及启示[J].农业经济问题,2009(12)

[4]杨公朴,夏大慰,龚仰军产业经济学教程[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汪殷劼 王璐 陈璐 贺文慧

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篇3:

打造田园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方略与实证

一、基本含义

田园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大田生态农业为载体,与山水林路构成一个系统有机整体,充分利用田园风光和生态环境资源,开展观赏田园风光、参与农业生产、品尝和购置绿色生态农产品、学习了解生态农业技术等旅游活动,把生态农业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合理配置农家乐的吃住乐,满足人们生产、休闲、观赏、娱乐、养生、度假等多样化需求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以达到了解和体验生态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发展、生态环境优化、旅游产业创新和农民增收的目的,获取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构建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系统,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对促进乡村旅游、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加快农业市场化进程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农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入,还能带来新思想、新观念,带来市场信息、产品信息和项目信息,为当地农民提供了解市场的窗口,成为城市与乡村互动的桥梁。农民可以针对市场需求开展生产,使生产经营与市场需求接轨。同时,还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契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田园生态农业旅游正在如火如荼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盲目发展、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受损、景观建设雷同、经济效益不理想等问题,不同程度制约了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为此,积极采取科学、合理、有力的方略打造具有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的田园生态农业旅游产业是长远大计,是根本所在。只有生态农业旅游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得益彰,才能彰显田园生态农业旅游“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和创新意义,实现生态农业旅游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打造方略

打造田园生态农业旅游产业要立足本土、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生态优先、科学规划、有序开发和持续发展,做强、做大主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协调发展理念

打造田园生态农业旅游应坚持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以生态农业发展为基础,科学确定旅游项目,合理规划生态农业旅游发展蓝图,使田园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强化生态农业旅游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互协调与统一,实现田园生态农业旅游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

2. 构建良好的田园生态农业系统

构建田园生态农业系统要优化农业布局,逐步建立农业生产力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的农业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田园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把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废弃物综合利用与农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生态农业旅游提供坚实的基础。二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加强田园生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休闲价值和文化价值。三是推广环境友好型生态种养技术,保护病害虫天敌,恢复田间生物群落和生态链,促进动物、植物、微生物之间的良性循环。四是保护和改善田园生态景观,优化乡村种植、养殖、居住等功能布局,培植田园综合体,打造生态田园、美丽田园,推进田园生态农业旅游发展。

3. 打造本土生态农业旅游特色产品

打造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特色产品要发挥本土优势,突出当地乡村的风情、融合当地的传统文化,挖掘古镇、古村、古迹、典故等文化内涵,在建筑、饮食、生活、农耕乃至旅游活动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地体现出地域风情、风貌、生活习俗等特色,提升产品文化韵味。一是突出绿色、环保、休闲、娱乐等特点,彰显生态农业的内涵。二是坚持以绿色生态农业为导向,民俗风情为特色,以农事休闲体验带动观光旅游,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特色品牌。三是以生态农业为基础,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发挥当地的独特风俗风情,融入浓郁的农耕文化,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坚持规范化、规模化、品牌化、多样化、一体化发展形式,构建集生产、观光、体验、购物、游乐、度假、居住为一体的田园生态农业旅游产业体系,使每个田园生态农业旅游产品都有自己的特色,让特色成为生态农业旅游的亮点。

4. 科技引领田园生态农业种植

科学种植是田园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地的地理、气候、土壤等条件,走科技、智慧、创新发展之路,如在瓜果蔬菜、粮食作物、林木果树、花卉药材等方面,通过培育、试验和示范种植新品种促进传统农作物转型升级,提高现有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实现种植规模化,形成自身独有的特色和优势。通过农作物的间作、套作和立体种植,展示生态农业的魅力。选择一些具有观赏价值的作物、花卉和林果,构建田园的美丽风光,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得到生态农业种植带来的美好感觉和农业科技体验,促进农业科技与旅游产业的创新发展。

5. 合理配置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

生态农业旅游配置农家乐,要突出当地农村的特点,关键是突出富有农村地方特色的理念,围绕游客“吃、住、行、购、娱”五个环节,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将风景与旅游功能合理配置,景观与吃住相融合,彼此依托,尽可能达到完美的效果。以生态农业为特色,充分利用田园风光、自然生态、农村文化和鲜活农产品等,吸引游客“吃農家饭,住农家屋,看农家景,干农家活”,让游客有回归乡野的感觉,享受生态农业旅游与城市不一样的生活。

农家乐的吃,要立足当地农村,就地取材,尽量采用农家自种的绿色无公害、城里不多见的烹饪原料。菜肴以当地农家菜和民间菜为主,突出本地、农家、民间菜肴的特色。主食也应充分体现出农家的特色,如北方面食的拉面、饸烙面、手擀面、猫耳朵等。小吃也应当突出农家特色,具有浓浓的农家味如凉粉、凉面、面皮、煎饼、发糕、粽子、土豆饼、红薯饼、南瓜饼、玉米饼、窝头、煮玉米、蒸(烤)红薯、蒸(烤)土豆等,做到经济实惠、物美价廉。

农家乐的住,要立足农村的四合院、窑洞、阁楼等,提高卫生条件标准,让游客能体验到农家氛围,住得舒适满意,有回归乡野的感觉。

农家乐的乐,除了让游客在田园生态农业旅游活动中感受喜悦的氛围外,还应开展一些当地文化娱乐节目,如秧歌、社火等,让游客看到城市看不到的节目。

三、实证借鉴

目前,全国出现田园生态农业旅游热潮,涌现出较多好的范例,下面介绍3种不同类型的案例实证,为田园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1. 富锦市“稻海田园综合体”

富锦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北部、松花江下游南岸,是三江平原腹地的中心城市,享有“黑土绿谷、北国粮都”美誉。市域总面积8 227.16千米2,2019年总人口46.73万人。耕地面积920万亩,其中市属耕地面积570万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20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富锦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是中国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县,享有“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之美称。2019年粮食总产量30.8亿千克,位居黑龙江省第一。

近年來,富锦市坚持走以农业促旅游、以旅游强农业的融合发展之路,以万亩水稻公园为样板,构建良好绿色生态农业,优化旅游产业发展,让农家田园变为景区公园,彰显农业与旅游结合的魅力。

打造稻田文化“田园综合体”生态农业旅游。富锦市依托独特的地理和生态优势,打造长安镇永胜村万亩高标准水稻示范基地,以稻田文化为主题的“稻海田园综合体”。园区稻田耕地面积4万亩,核心区面积1 850亩,景观区面积819亩。经过建设逐步打造出一幅农业与旅游融合示范区、稻作文化体验基地、农业旅游观光体验休闲度假区的壮美田园画卷。在规划中,景区中心将建观光塔1座,观光亭12座,观光平台20个,其中将玻璃平台延展到稻田里,让游客有进入稻田的感觉。在观光塔四周种植6种不同颜色的水稻苗种,每年在田园中种出各式变换主题的稻田画。

发展特色主题农家乐,助推田园生态农业旅游。重点打造6个农家乐示范点,即民俗文化朝阳村、低碳养生工农新村、湿地芳邻洪洲村、农家餐饮大屯村、满族风情六合村、赫哲故里嘎尔当村。同时,围绕农家乐的“吃(餐饮)、住(农家乐住宿)、赏(观赏)、采(采摘)、养(休闲养心)、玩(娱乐项目)、秀(如何展示)、买(购物)、学(拓展)、 撒(如厕)”等10个要素,构建农家乐,由此带动有意愿和有条件的村农民或参与发展旅游产业,促进农业资源、民俗风情和农产品的有机结合,让生态农业旅游产业在农民脱贫致富和农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

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位于山东省寿光市新城区,占地总面积370公顷,是集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开放式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坚持以农圣贾思勰故里为内涵,以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生态农业文化为特色,以人为本的规划设计理念,形成“绿色植物、蓝色水体、彩色蔬菜”的锦绣风貌。

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分为蔬菜博览区、花城风采区、林果绿洲区、水上游览区等4大功能区,以弥河自然水体串联4个功能区,展示出田园生态农业的景观格局。

蔬菜博览区:主要景点有五色土广场、观光菜圃、瓜果长廊、草桥观瀑、四季广场、农圣广场、贾思勰室外园区、农耕文化广场、寒桥月色等。展示农圣先贤贾思勰及其巨著、农史、农具等农耕文化,以生态农业生产、绿色产品等,让游客了解农耕文化、农业知识,体验农耕文化与农业科技的内涵,珍惜农产品的来之不易。

花城风采区:主要景点有桃花岛、花卉梯田、梯田广场、湿地花园、高尔夫练习场、风铃广场等。该区利用地形高差构成叠落的梯田种植花卉,呈现出花团锦簇、色彩绚丽、欣欣向荣的花海景观,让游客享受花的美丽、花的芳香。

林果绿洲区:主要景点有节气广场、问天台等。种植柿树、银杏、文冠果、石榴、杏、梨、木瓜等特色林果树,让游客在观赏林果的同时,体验采摘品尝的乐趣。

水上游览区:主要景点有水上花园、水上乐园、钓鱼区、大型豪华游船等。该区利用弥河广阔的水面开展划船、龙舟赛、垂钓等水上活动,营造亲水休闲环境,让游客尽情体验滨水娱乐活动带来的刺激。

周边景区的拓展: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有效地改善了本土生态环境,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带动了周边旅游景区发展,如位于观光园西岸的“国际划艇俱乐部”,建设项目有国际划艇培训中心、运动中心、娱乐中心、孔子研究中心,以及相关的一系列配套设施,丰富了农业观光园旅游产品,提升了旅游观光的品位。

目前,寿光生态农业观光园先后荣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优秀园林绿化工程金奖”等称号。

3. 昔阳县东冶头村“荷塘月色”观光园

山西省晋中市东冶头村地处太行山的土石山区,属昔阳县东冶头镇管辖,距昔阳县城28千米,紧邻317省道,交通便利。全村共615户1 750人,耕地总面积2 666.95亩,人均土地1亩多。近年来,东冶头村以发展乡村旅游为契机,注重农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旅游,依托水磨头渔乡景区旅游品牌的带动,发挥松溪河畔田园风光的优势,由昔阳县宏力农牧专业合作社负责实施,打造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荷塘月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

观光园位于东冶头村南,松溪河畔,规划占地面积500亩,目前已投资600多万元,园区建设已见雏形。观光园划分为游船赏莲采藕、节水莲菜种植、生态水稻种植、特色水产养殖、小型动物园、农家休闲用餐、日光棚连片采摘、自助家庭烧烤和旅游徒步等9个功能区,构成了集田园风光、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健康养生于一体的水田生态农业旅游综合体。

夏日走进“荷塘月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荷花池塘水面一朵朵红色荷花与白色荷花竞相开放,小龙虾、小鱼在荷花池塘水里游动,稻田里的稻子生长得郁郁葱葱,让人有回归自然的感觉。

“荷塘月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的建设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宏力农牧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入股分红和劳务两种方式为贫困户增加收入,吸纳贫困户入股20户,每户出资1 000元,年分红每户500元。合作社内贫困户用工80户,每户年增加收入3 000元。村民李怀民深有体会:“村里一年比一年变得好,旅游不仅改变了村庄的旧貌,也改善了我的生活。以前我农忙时在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现在土地也被流转了,每天我就去观光园打工,一方面能就近照顾好家庭,另一方面在自家门前就能有不错的收入,年底还有分红,生活各方面变得越来越好了。

“荷塘月色”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的建设不仅会带动当地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而且为当地农民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联系地址:山西省太原市长风街2号山西农科院13号楼,邮编:030006)

作者:梁吉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