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2022-04-18

摘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农业大国的称号。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现代化设备和技术逐渐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了应用,可以说目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现代化特征。我国的农业种植越来越重视现代化水平地提高,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化学药剂在农产品的种植中得到应用。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篇1:

浅析生态意识对农业旅游发展的影响

[摘 要] 农业旅游注重生态消费和生态保护的协调,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觉醒,观光农业旅游日益成为人们返璞归真,放松身心的时尚选择。本文从生态旅游及生态理念的溯源入手,着重分析了生态意识在农业旅游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将生态意识贯彻其中。

[关键词] 农业旅游生态旅游 生态意识

当城市化进程步步挺进,人们尽情享受着社会生产力迅猛发展带来的硕果时,却发现赖以生存的环境中,大气、水质、土壤、噪音等各种污染正在肆虐横行。人们对日渐消失的原生美日益向往,“走向自然,认识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活动,正是顺应了这一心理要求。生态意识在旅游活动中占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一、生态旅游及其生态意识的缘起

可持续发展理论这一思潮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兴起,成为生态旅游发展的理论基础。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系的核心可概括为:生态环境持续是基础、经济水平持续是条件、人地关系协调是关键、人类社会持续是目的。

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旅游业努力寻找着旅游领域的可持续性,生态旅游的出现将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化于旅游领域。吕永龙教授认为:从可持续发展理念出发,人类建立了生态旅游的发展哲学,生态旅游通过减轻环境压力来平衡经济利益,通过保持旅游区景观资源和和文化的完整性实现代际间的利益共享和公平性。马乃喜教授也从宏观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证了生态旅游是人类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总得来说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反过来说,生态旅游的目标是可持续发展,是为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战略指人类为了发展,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时应遵循生态学规律,开发和利用的程度限制在自然生存环境承受力范围内,维护自然系统的正常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生态过程。一种崭新的理念——生态理念逐渐渗透到了人们的旅游活动乃至生活的各个层面。它包含着人类对于自身作用于自然环境行为的价值反思与评判,它深刻的涉及到人类对于自身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生态价值理念决定了人类对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态度,并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

二、农业旅游的生态属性

农业旅游属于生态旅游的范畴,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农业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以生态旅游为主题,为游客提供新的活动空间和体验生活的场所,突出了城乡差异和地域文化。它既不同于传统的乡村旅游,也有别于一般的以原始自然风光为主的绿色之旅,而是将传统和现代的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农业生活、农村生态环境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生態旅游类型。观光农业旅游多分布在城乡结合地带,具有以城市为核心,呈同心圆或扇形分布的空间结构,这样的地域是城市巨大的生态屏障和空气调节器,这片距离都市人最近的“自然带”在旅游开发中存在着巨大的潜力。

开展农业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表现在:

1.就资源的利用而言,观光农业主张采用无公害的、新型的能源和资源以及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技术、新设备,如建立立体生态农业、采用无土栽培和滴灌技术等。

2.就旅游商品而言,观光农业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等,吸引了大批旅游者前来参观。

3.农业旅游的参与特性可使游人体验现代农业的乐趣,了解农业知识,增加阅历。

4.可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人民收入,从而改善旅游地居民的生活质量。由此可见,观光农业旅游的开展使旅游可持续发展思想得到了充分的贯彻和实施,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在农业旅游中贯彻生态意识

以绿色休闲为主题的观光农业旅游注重生态消费和生态保护的协调,如何保护和营造生态环境就应作为观光农业旅游成功与否的价值判断标准。

按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生态旅游最终目标是协调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关系,然而旅游开发不当就会大大干扰这个问题,甚至带来强烈的反作用,所以应该将生态理念时时处处贯彻在农业观光旅游的开发过程中。

1.开发时要杜绝对生态环境和景观的破坏,无论是主体设计,还是配套的服务设施建设,都要避免对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造成破坏。

2.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的原则,观光农业实际上是由农业的发展延伸而来的,因此其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和季节性。发展观光农业必须根据各地区的农业资源、农业生产条件和季节特点,突出农业生产发展的区域特色。这样才能展示当地独特的生态景观,而不是矫揉造作的模仿。应当在原有农业景观与当地特有农耕文化的基础上适当进行人为开发,为游客提供便利的条件,增加旅趣。

3.应该注重强化环境教育普及自然知识,通过宣传引导的方式另游人自觉对景区内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增强其生态意识。生态意识归结到底还是要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只有从思想意识上改变人们对待环境和自然的观念,培养一种“生态良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

总之,通过营造城郊独特的田园生态氛围,挖掘深厚的乡村民俗文化内涵,追求生态,文化,高科技结合的现代观光农业旅游符合人们关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构想,将生态意识积极地贯彻到农业旅游的各个环节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理念的更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和提高,一种蕴涵深刻生态意识的崭新的农业旅游必将显现出无穷的生机!

参考文献:

[1]崔海珍 郝永冰:浅谈观光农业的兴起发展和前景展望.青海农林科技.2003,(2)

[2]吴必虎:地方旅游开发与管理.科学出版社.2003.3

[3]蒋三庚:旅游策划.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9

作者:张 岩

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篇2:

生态农业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摘 要:自古以来,我国就有农业大国的称号。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现代化设备和技术逐渐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了应用,可以说目前的农业发展模式具有非常显著的现代化特征。我国的农业种植越来越重视现代化水平地提高,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化学药剂在农产品的种植中得到应用。化学药剂的使用虽然能够降低农产品的病虫害风险,但如果使用过量也会造成很多不可挽回的后果,不仅会影响到当地的土壤质量,而且还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地破坏,阻碍当地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以及生态农业旅游的兴起,人民越来越重视生态性手段在农产品种植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经济发展;探讨

生态农业旅游中不仅应用了旅游管理学原理,同时还运用了很多生态经济学原理。生态农业旅游中不仅应用了大量的先进种植设备和技术,同时还应用了非常具有先进性的管理模式。农村包含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以及农业资源。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提出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对农村各种资源的综合、有效利用,为农村增加收益,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生态农业旅游项目中不仅展现了农业的劳动过程,还展现了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因此生态农业旅游是人们领略农村风光,了解地域文化的一种新型旅游项目。现阶段,当地政府应该在农村中大力推行生态农业旅游项目,这不仅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发展农村经济,推动农村发展的需要。

一、生态农业旅游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

(一)加速农业发展的整体进程

生态农业中不仅包含非常先进的理论思想,而且还运用了非常多的先进技术。生态农业中,选择农业资源时一定要注重合理性,不同的区域所选择的农业资源也会存在差异,务必落实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我国的生态农业中,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只有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方式的先进性,才能够最大程度上保护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而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生态农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还为农村创造了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生态农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开发农业资源

近几年,随着越来越多先进机械设备的应用,农业生产中现代化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农业生产中,大量化学药剂的应用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非常严重地影响。而生态农业就是在农业种植中运用生态性的手段,所以生态农业的发展在当地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生态农业改变了传统农业中粗放型的生产模式。相较于传统农业,无论是在资源的节约方面,还是在资源的更新方面,生态农业都更具优势。保障农业资源是生态农业发展的绝对核心,因此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以及化学药剂的过度使用,最大程度上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为农业的發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的发展趋势也不断发生着改变。所以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断提升农业发展的科学性,农业生产也应该从内部着手,对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农业生产中涉及各种各样的农产品和农副产品,生态农业就是对这些产品进行全面的整合。在推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些产品,为我国社会的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相较传统农业,生态农业更注重规模化地生产,这样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加工过程的完整性。

二、推动生态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利用市场机制,优化政府宏观调控

政府是循环经济的责任主体。要改变农业旅游园区职能不清、角色不明的命运,必须从转变政府职能人手,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的合作,优化政府主导作用的宏观调控机制。依托市场,通过制定规划,依法管理,教育宣传等手段多层次地推进,保障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

(二)开展环境教育,倡导绿色消费方式

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必须落实到企业、单位和个人,只有全社会真正理解了循环经济的内涵并将它贯串到生产和生活当中,循环经济才能得以实现。旅游企业应加强雇员教育,通过培训,使雇员具有环境意识,能够识别绿色材料和绿色产品,尽量少采购一次性产品,通过对垃圾的分类,使之资源化,实现垃圾的新利用。

(三)重视环保技术在生态农业旅游中的应用

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展往往会对环境产生一定的破坏,所以在产业开发的过程中要加强环保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建立环境保护协调机构,优化环保旅游产品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加快农业环保技术和产品的推广应用。

(四)大力投资生态农业旅游建设

在对农村和农业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公共设施和服务决定了开发力度,交通条件就是极其重要的一种基础设施。而想要完成相关的公共设施的建设,就必须得到政府的支持,从而加大在生态农业发展中投资力度。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农业是最基础的产业。现阶段随着我国科学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现代化设备和技术逐渐在农业种植中得到了应用,为了最大程度上提升农产品的产量进而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越来越多的化学药剂在农产品的种植中得到应用。这些化学药剂的使用给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地影响,因此为了保护农村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应该大力推进生态农业旅游项目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李兴荣,李建标,马灿芬,等.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治本之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05):2+4.

[2]王文红.基于改进农村生态环境的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J].现代国企研究,2019(06):136.

[3]尹成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农民致富之友,2019(09):219.

作者:章采荇

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论文 篇3:

基于生态农业园模式,探析旅游新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条件显著提升,对旅游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当代人休闲观念的不断进步,山水旅游、海滨旅游、古镇旅游和主题公园旅游等多种多样的旅游形式层出不穷。尤其是最近十年兴起的农业生态园旅游模式,更加丰富了旅游发展的内涵,推动了旅游行业的多元化。生态农业园的模式新颖,主题独具特色,与其他旅游模式横向比较起来,极具竞争力和潜力。然而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并非容易之事,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难点在于目标市场的调查与分析,以及后期的宣传推广和品牌建设。本文将基于生态农业园这一新型旅游模式,探析旅游新发展的大潮中所面临的问题,最后会附上笔者的一些见解。

中共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城镇化将会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将会涌入城市,远离农村土地,过上市民化的生活。由此将会带来农业真空地带,习惯了城市中车水马龙和朝九晚五的城市居民,必然会产生对生态农业旅游的需求动机,这是生态农业园存在的最大前提。

一、 生态农业园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生态农业园的旅游开发模式已经被广大的经营者所认可,把生态农业园开发成生态农业观光园,以满足广大城市居民回归自然、享受生态新生活的需求,已经成为生态农业园发展的新的趋势。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国生态农业旅游兴起得很迅速,尤其是在大中城市。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观光农业已有了一些雏形,形成了一些经营模式,许多大城市的观光农业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都发挥着令人瞩目的作用,生态农业观光园也成为市民周末最喜欢光顾的场所。以笔者所在的安徽省蚌埠是为例,具有关部门统计,蚌埠市全市生态农业园有25家,仅蚌埠市郊就有11家,这些农业园大部分都有旅游开发的需求。

大批旅游业研究人士研究认为目前的农业生态旅游形势很好,发展前景辉煌,也要认识到生态农业观光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许多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缺乏整体区域性观光农业整体规划,各郊区乡镇各自为政,园区项目设置重复,形成自我竞争,最终导致经济效益不佳。有些生态农业园的在产品开发层次上比较低,在产品结构上也不尽合理,观光农业产品多局限得表现在观光采摘活动,而养生、度假、购物、科普教育等类型活动项目相对较少,对民俗文化资源开发略显不足。有些观光园区在选址方面显得不佳,交通不便、区位偏远,导致经营成本增加,客源受限。园区规划在理论成词缺乏对生态园规划的指导,影响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弱化了辐射带动作用,经营水平低。部分农业生态园区把目光多集中于景观及旅游观光方面的规划,对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产品综合开发涉及甚显不足,这样就同建设农业生态园的初衷背道而驰,没有办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和生态旅游的发展。更多的生态农业园缺乏规章和监管,发展不规范,没有相关的法规约束,建设随心所欲,无序竞争,严重影响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生态农业园模式建设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难点分析

主要内容:

1)生态农业园及旅游开发类型划分。根据项目主题,搜集相关的资料与文献,进行生态农业园发展现状及分类,统计已经完成旅游开发的生态农业园的比例,预测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趋势,

2)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市场调查。这是项目研究的重要环节,通过市场调查,进行市场细分,定位目标市场,有针对性的进行旅游产品的打造。市场调查必须在充分了解生态农业园资源特点、所在地脉文脉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做好调查计划,设计调查大纲、拟定调查题目,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

3)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内容。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内容实质上就是生态农业园区旅游产品的打造。一般来说,要进行游览观光产品、休闲体验产品、购买产品等产品的打造,包括农作物景观、农耕文化景观、人造景观小品、农业文化活动、农业劳动实践、农园吃住、农产品及艺术品等等。或者根据年龄细分的客源市场,在农业园建设适宜少年儿童的鱼趣园、小菜地、小动物和采摘活动,建设适宜老年的金色老年乐园和夕阳红游园活动,建设适宜青年的科研学习园地以及适宜中年人的餐饮、垂钓活动等。

4)生态农业园旅游产品的营销与管理。运用工商管理学院的专业特长,结合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实际,对农业生态园旅游开发的营销策略和管理模式进行研讨。设计出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和恰当的管理模式。营销涉及到品牌建设,管理涉及到员工队伍管理和园区财务管理,这两个问题是生态农业园较薄弱的环节,在项目研究报告中将分出专章叙述。

5)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实训。直接选择导师服务的生态农业园,以该园区为依托,进行旅游规划与开发,参与该园区的景观建设、绿化、游览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营销、来园游客接待,了解园区的人事管理与财务管理,形成“生态农业园区旅游开发实践”一章。

基本思路:

用生态农业和旅游学的理论做指导,对生态农业园进行旅游开发,把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该项目的研究,首先需要对我国生态农业园的类型进行归纳,充分了解各类生态农业园的景观资源和生产管理特色;然后进行客源市场调查,进行目标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市场定位;再后进行有针对性地旅游开发,根据市场需求和园区景观资源特色确定生产哪些旅游产品,组织哪些相应的观光、体验、购买等服务;最后,在生态农业园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训,真正掌握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理论与技术。

难点分析:

生态农业园旅游开发的难点在于目标市场的调查与分析,对生态农业园进行旅游开发,必须考虑生态农业园的类型、景观资源特点、文化背景,但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市场需求,一个生态农业园开展旅游活动究竟要针对什么样的客源市场,这是项目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三、生态农业园发展对策和建议

重视加强融资,确保资金供给充足:

集约农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质产业基地建设,技术改造等等,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重视发展专业的组织营销团队招徕目标游客旅游休闲观光,可重点考虑当下时兴的众筹融资模式,让旅游者同时具有投资者的身份属性。同时,积极拓展品牌渠道建设,以强有力的品牌号召力拉动融资需求,拓宽融资渠道。重视与本地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引进项目投资运作。

因地制宜,综合规划设计:

生态园规划要因地制宜,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在原有农业产业的资源基础上,加强水电、交通和食宿等一体化建设。与此同时,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民俗文化与人文景观应当纳入规划考虑当中,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历史、民俗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并与社区实现良性互动。

培植精品,营造主题形象:

任何旅游线路的设计、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旅游模式的设立,均须培植一个拳头产品,旅游精品。然而农业生态园存在的问题就在于缺乏拳头产品和难以进行深度开发。生态农业园旅游的规划应着重考虑“生态、农业、和旅游”这三驾马车,寻找三驾马车的平衡点,整合各自既有优势,整体布局,培植具有生命力的生态农业园旅游休闲观光精品。在发展旅游休闲观光之外,还以发挥“生产”的功能,通过生产精品农副产品,促进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协同带动旅游休闲观光的发展。

品牌建设,维护机制创新:

农业生态园品牌和其他旅游产品一样具有生命周期,对业已建成的农业生态园品牌要进行定期维护,通过实行品牌跟踪监测机制、打造整体产品、建立信息共享、实施协同营销等多种品牌维护手段对品牌的维护可以有效的保证品牌的知晓度和美誉度,延长农业生态园品牌的生命力和生命周期。

(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作者:周明 杨宇民 魏文雪 张旭 魏笑 江春雨

上一篇:金融危机原因分析论文下一篇:传统剪纸文化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