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21

摘要: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让我们更加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将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全方位、多领域的实现生活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几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论文 篇1:

发展农村大中型沼气池的可行性分析

摘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促进高效生态农业技术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有机结合,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转变农业企业生产模式的重要契机。要做好农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增收节支打好基础,巩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成果。具备发展农村沼气条件的地方,要尽快普及农户用沼气、生产用沼气,建立以养殖场为核心的大中型沼气池,加快沼气池的推广。

关键词:农村;大中型;沼气池 ;可行性

近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农村沼气建设把可再生能源技术和高效生态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对解决农户炊事用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节支,巩固生态环境建设成果等具有重要意义。要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在适宜地区积极推广沼气。大幅度增加农村沼气建设投资规模,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快普及户用沼气,支持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贵港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文件精神,积极推广并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到目前为止,贵港市港南区已建成3座大中型沼气池,总投资458.36万元。其中新蒙种猪场、泉旺猪场分别建成沼气池500立方米、帼英养猪专业合作社建成沼气池400立方米,现已投入正常使用。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1 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是港南区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支柱,约占农民年均收入的40%。随着养猪业的迅速发展,养殖场所产生的大量污水粪便未经科学有效的处理大量排放,对城市农村环境、人饮水源和农业生态均已造成了严重危害。因此,对猪场污水进行治理,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促进资源的多层往复利用,发展“猪—沼—蔬菜”生态农业模式,实现农业企业的科学发展,带动周边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协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1.2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据统计,我国畜禽养殖业每年能产生粪便30多亿吨,这些粪便流向不明,大多数未经过有效的、正确的处理。这种情况极大地污染了农业用地及农民生活环境,从而导致传染性疾病极易在农村流行,疫病多发。对于大量的养殖场畜禽粪便,应将其集中并封闭起来,统一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消灭潜在的传染源,切断各种传染病的传播渠道。在养殖场内,要彻底搞好环境卫生,阻断传染源,注重人、畜疾病、疫病的防控。可借鉴国外农业企业防控血吸虫病、煤烟型地氟病、口蹄疫、禽流感、猪链球菌病等疾病的防治对策,务必使农场及周边保持清洁卫生的环境。让周边农民过上清洁、卫生、健康的生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后勤保障。

1.3 促进企业及周边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

我国农业生产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和农药,年施用量达4000万吨和30万吨,不同程度遭受农药污染的农田面积达到1.36亿亩。过量的化肥、农药进入土地和水中,引起农产品品质的急剧下降,同时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健康。猪场对粪便及污水进行处理,生产的沼渣、沼液作为一种有机肥料,与化肥相比具有较好的肥效,且明显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也提升我国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1.4 适应农业循环发展方式,发展生态农业

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发展依靠沼气有机地连接在一起,挖掘出废弃资源、物质中的能量,并实现了能量的高效转化及循环。在广大农村中,建立“种植业—养殖业—沼气池—种植业—养殖业”的农业循环发展模式,使饲料、农产品、粪便三者间进行循环,形成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利用粪便的方式,寻找发展绿色农业的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遵循节约资源的原则,建立新的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添砖加瓦。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1 抓住机遇,加快建池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加大农村沼气工程投入力度,加快了农村沼气建设。2001~2005年,中央累计投入35.30亿元,其中养殖场沼气工程投资8115万元,建设沼气示范工程120处。到2005年底,已建养殖场沼气工程3500处,年可处理畜禽粪便等废弃物8700万吨。当前养殖场大中型工程技术已逐渐成熟,沼气工程的工艺流程、工程建设、沼肥利用技术、发酵工艺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因此,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建设步伐。

2.2 因地制宜,形成了适宜的建设模式

大中型沼气池项目建成后,通过沼气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养殖场的污水、粪便得到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沼渣沼液得以综合利用,优化了资源,达到养殖场清洁生产标准,大大提高规模化养殖场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带动当地养殖户的思想观念和养殖方式的转变,对大力推广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的生态模式,对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贵港市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规模化养殖场建设大中型沼气池工程,需求巨大,极具发展潜力。

3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3.1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通过畜禽粪便处理,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猪场存栏猪近5000头,不对粪便进行收集处理的条件下,每年排量然而量甲烷(这部分甲烷是未经使用直接进入大气的),项目建成后则使原本直接排入大气的甲烷成为可以使用的清洁能源,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

3.2 使用沼肥的好处

沼肥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农户种植和养殖的收益。沼肥的营养丰富,既是速效肥,又是缓释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增加作物产量;减少对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减少化肥的使用,节约成本;减少农药的使用。沼液与化学农药混和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对病原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对作物生长表现出显著的增效作用。

3.3 改善农户的健康水平

在农村做饭的主要能源是煤和柴草,由于煤在灶膛中燃烧不充分会产生大量烟雾,刺激人体的眼睛和呼吸道系统。使用沼气作为能源,可以降低室内CO、SO2和飘尘的浓度,使农民尤其是妇女的眼睛和呼吸系统的健康得到改善,彻底保证人们的健康水平。

4 大力发展大中型沼气池势在必行

加强我国农村能源生态建设,以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在提高农业企业效益的同时,改善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促使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持续协调发展,这一建设目标符合国家关于发展生态农业的规划。针对养殖产生的污水、粪便污染问题,将能源建设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生产的沼气可供基地和附近农户使用,减轻大气污染;污水经过厌氧—好氧处理后,用于果蔬生产及渔业生产,可节约化肥农药,减轻大气、地下水和土壤污染,提高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为发展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创造条件,具有良好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发展大中型沼气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 王革华.能源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2004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349.

[3] 沼气池带来综合效益[J];农民科技培训,2004,(05).

[4] 曾晶,王厚俊.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的环境与技术经济评价[J].中国农机化,2004,(04).

作者简介:叶华,研究生在读,贵港市林业局农村能源办公室,工程师,研究方向:农村沼气建设。

作者:叶华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论文 篇2:

在科技中畅想绿色生活

摘要: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让我们更加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将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全方位、多领域的实现生活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几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只有从农业、制造业、工业各个方面实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才能真正享受绿色生活,下面主要从生态化农业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品绿色设计四个方面科技发展中畅想绿色生活。

关键词:科技创新;绿色生活;和谐共生;生态环境

生活环境的日益恶化让我们更加强调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将生活方式的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全方位、多领域的实现生活的绿色、环保、可持续,几者相辅相成、和谐共生。

1 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依靠科技的创新发展,但是科技创新的背后是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生态环保理念的缺失使得人们舍本逐末,牺牲环境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最终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绿色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要获得绿色生活,就要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充分了解绿色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如今我们面对的生态危机具有人为性、潜伏性、全球性,面对这样影响全球的生态危机,没有一个国家,也没有一个人可以独善其身,置之度外。人类只有实现从传统生活方式到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对生态危机不断进行反思,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农业、制造业、工业各个方面实现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才能真正享受绿色生活,下面主要从生态化农业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品绿色设计四个方面科技发展中畅想绿色生活。

2 生态化农业技术

生态化农业技术主要以农业循环经济理论作为基础,包括农业现代化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传统农业改造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转变农产品的生产方式,采用农业新技术,提高每单位土地产出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行技术创新,清洁生产,高效利用现有资源;提高农业系统中各方面物质的循环利用率,实现良性循环。

传统农业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体系体现出“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特点,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用“循环式生态化绿色经济”代替传统的“单程式破坏性粗放经济”已迫在眉睫。

在一些地区生态化农业已经卓有成效,如南方水稻种植区的鱼和水稻“共用一池,”水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和能量为鱼的生长提供养料,而鱼代谢产生的粪便等物质成为水稻的肥料,促进水稻的茁壮生长。在南北方一些大的农产品生产基地,都开始注重“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如葡萄园的葡萄将二次加工剩下的葡萄籽更榨成油,或者提取有用物质进行相关产业的研发;玉米生产基地的秸秆还田技术,将玉米秸秆粉碎并洒在地表成为下一次种植产品的肥料;小麦生产基地将麦麸再加工,作为鸡、猪、水产的饲料等等这样的农业生产体系,不仅节省了财力人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绿色农业体系的形成,按照“农业资源—农产品—废弃物—循环再利用—农业再生资源产业”的闭环模式,保证了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大大提高了利用率,有利于缓解生态压力,开拓发展空间。

农业生态化发展不仅解决了一部分生态问题,更重要的是实现了农业的绿色经济发展,增强农田生物的多样性。

3 新能源新材料技术

由于传统能源比如煤炭、石油等的不可再生性和消耗性、污染型,世界各国都在努力寻找可以再生的清洁能源,实现绿色能源,减少污染的愿景。目前常见的新能源产业主要有风能产业,水能产业、太阳能产业和生物质能产业等,风能产业和水能产业主要是利用风力与水力发电相关的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但是这两者都会受到地域和环境的限制。太阳能产业的发展较为迅速,主要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现再太阳能产业在家庭用电和新能源汽车上的运用较为常见,是一种国家提倡的绿色的生活方式,但是依旧有无法储藏,重复利用的弊端。生物质能产业主要是生物质发电、生物质液体燃料、生物质沼气和压缩等方面,由于生物质能供应稳定,且不受地域环境的限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新能源技术为我们的绿色生活提供了新的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那么新材料技术则致力于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新的可能性,用更加绿色环保的材料代替传统材料。

近年来,新材料的产业规模由于各国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迅速发展起来。新材料主要以高性能、低成本、綠色环保可降解等技术为重点,开发材料更多的功能和模式,高效利用共性技术和工程化也是很重要的一个考量。现在的新材料技术由大型跨国公司掌握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控制了大部分市场。现在的新材料还着重于飞机、轮船、电子、化工、医学等方面,还远远没有普遍化,但是纳米技术的实用化普遍化程度在增高,前沿材料都在努力向实用化方向发展,这也是新材料以后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

4 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和“创新”的协同发展是未来绿色生活的必然要求,这就要求制造业必须突破传统技术模式,将生态理念放入心中,努力发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技术。而制造业作为全部工业行业的主体,它的改革创新关乎国民经济整体,影响着国家的综合竞争力。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导向是提高各个流程的生产效率,不断加强节能减排,减少各个产业和国民生活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最终实现资源、社会、经济、环境的统一。

绿色技术是能够减少能源和原材料耗用,降低环境污染的技术,是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内驱力和动力。要想使制造业技术创新和绿色生活协同发展,就必须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探讨,保证制造业技术创新和绿色生活各个系统间和系统内各要素和谐一致,才能真正保证良性运行。制造业技术创新需要从投入环节和产出环节双向把控,实现良性循环,才能真正形成完整和谐的绿色生活模式。从投入环节,着重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选用更为优质节能环保的材料,从产出环节来看,就要强调尽量简化产出流程,保证每个流程和产品的环保和干净,产生尽可能少的副产品,同时对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副产品进行再利用,使我们的产出处于能够被我们把握和控制的范围程度。

5 产品绿色设计

用绿色设计的产品创新来引导绿色生活方式是实现绿色生活的另一个方向。快节奏的生活要求高效,却忽视了这种生活模式背后的弊端。绿色生活要求在不降低生活品质的情况下依旧自觉的旅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保证人与环境、与产品的和谐。

产品与人的生活方式不可分割,实现绿色生活的第一步也是要实现产品设计的绿色创新,使二者相辅相成。我们要改变对绿色生活的固化印象,绿色生活不等于简朴、节制的生活,不是要求人们必须牺牲一部分的生活幸福,产品创新绿色设计的导向就是既要保证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又能增加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绿色设计需要保证产品功能、结构和材料的统一,需要贯彻三者共生的理念,构成一个完整的共生系统。材料共生意味着使用的材料和未进行加工原材料同时共存的情况,在产品使用完毕后,可以经过简单的转化再次生成原材料,这样就可以保证材料的循环使用。功能共生就是要求一件产品功能的多样化和多元化,可以一物多用,拥有多个层面的功能,这样可以降低生活成本,延长产品使用的广度和深度。结构共生就要求产品结构和产品的功能、材料相结合。

绿色设计的可行性方向包括功能设计、材料设计、形态包括外包装的设计。功能设计是绿色设计的重点,比如分类垃圾桶的设计是为了更好对生活废料进行再利用,它的功能是将垃圾进行分类,简化再利用流程,产品的功能设计要有像这样绿色、清洁的导向,通过科技发展实现产品功能的绿色。材料设计需要进行新材料的科技研发,新材料的绿色表现为原材料的无添加、无污染,可持续循环利用,可自行降解等方面。形态设计需要保证产品外观直观、清楚、精准的呈现内在品质,传递出产品的关键有效信息,外包装体现出多功能和绿色共生理念。

6 结语

绿色生活不是简单的一句空谈,绿色生活的实现不仅需要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也很大程度上依赖科技的发展和进步。近几年来,绿色生活倡导的呼声越来越强烈,世界各地对于实现绿色生活所做的科技研发规模越来越大,方式也越来越多。最通用的几个方式就是上面所列举的几项:生态农业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術、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产品绿色设计。在共同的努力中这些方面也都有了各种各样的突破和发展,这些科技的突破和发展也让我们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尽情的去畅想未来的绿色生活,我们坚定的相信那些关于绿色生活的愿景在未来一定会实现,而且相信它就在不远处。

参考文献

[1]李若彬,刘青.基于绿色生活方式的产品创新设计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07):183.

[2]陈爱雪.我国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3]林鹭航,陈若芳,徐淑云.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与经济发展协同演化:内在机理与实证测度[J].中共福建省党校学报,2019(3):105-114.

作者:陈平

沼气生态农业技术论文 篇3:

农村沼气后续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 通过保山市隆阳区荒田村的沼气现状的分析,发现沼气后续服务模式的不完善是制约荒田村沼气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针对荒田村沼气的现状和新兴的沼气物业管理模式探寻一条合适荒田村沼气发展的新模式。

关键词 荒田村;农村沼气;后续服务;沼气物业

1 荒田村户用沼气现状

荒田行政村隶属保山市隆阳区瓦渡乡,位于瓦渡乡北边,距瓦渡乡政府3.00 km,距隆阳区41 km。村辖17个村民小组,共639户农户,总人口数为2 781人,其中农业人口数为2 780人,劳动力1 560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为1 524人。荒田村海拔1 870.00 m,年平均气温21.00 ℃,属西南季风区亚热带高原气候类型,无严寒酷热,四季如春,非常适合沼气的发展。全村现建有户用沼气池250口,占全村农户数的40%,其中约70%正在使用,正常产气约30%,产气不足约40%;断断续续使用约5%;未使用约25%,其中正常使用后损坏约5%,由于建设原因尚未使用的约4%,由于养护不当而导致不能使用约2%,当成水窖使用约8%,约5%建成后闲置。荒田村规划2015年建成一个存栏3 000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2020年扩展到两个存栏1万头的标准化生猪养殖基地,一个蔬菜种植基地以及配套的农产品配送中心、有机肥、农副产品加工厂。

2 存在主要问题及分析

2.1 沼气使用率不高 伴随政府及各方面的不断努力,沼气已经渐渐进入农村生活,在以往的推广中农民也对沼气有了一定了解。但是,由于农民的自身局限性以及现在农村生活的转变,沼气的使用率并不是很高。在荒田村的调查中,平均每户至少有一个长期在外打工的劳动力,留守在家的基本只有老人和小孩,有些家庭甚至长期没有人居住。在对青壮年留守人员的调查中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有很小一部分,因此他们大多接受能力有限,并不具备很好的使用和维护沼气的专业知识,一旦沼气池出现故障,就只好弃用,有些农户因为沼气池使用麻烦就干脆放置不用[1]。荒田村地处山区,受喀斯特地貌的影响,一些小组的灌溉和生活用水常年短缺,有些沼气池自建成起就被当成水窖储水使用。

2.2 原料供应不足和使用不当 沼气发酵原料不足和使用不当是制约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主要因素,荒田村共有沼气池250口,能正常使用的仅占全村沼气池的30%,产气不足的占全村沼气池的40%,其主要原因是原料不足和不能有效操作。沼气池的使用依赖农村畜牧业的发展,而农村畜牧业的发展很不均衡。调查发现,荒田村几乎每家都有养殖,多少不一,有些已经小有规模并且不断增加,单口沼气池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少的则仅有1~2头供日常所需,并且存栏量很不稳定,不能满足生活使用沼气的需要。加之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在使用沼气池的过程中不能正确操作,遇到问题也没有后续服务,因此大多数村民家沼气必须搭配薪柴使用,平均每年需要两排薪柴,在坏境和经济方面都没能发挥出农村户用沼气池的优势。

2.3 “三沼”利用率低 在荒田村的调查中沼气池正常产气能满足一日三餐使用的平均每个小组仅有1~2户。在沼渣沼液的使用中,大多都是在沼液过多的情况打出部分直接浇灌自留地,农田基本还是使用化肥农药。大多农户只知道沼气能做饭电灯,沼渣沼液直接施用农田,却不知道怎么去正确使用,没有科学认识和高效利用的意识。同时,村中几乎不具备精通沼气和栽培种植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因而导致“三沼”的利用率低,利用规模小、效率底下,并没能发挥出沼气的优势。

2.4 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 荒田村中有约5%的沼气池是由于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弃用,由于建设原因尚未使用的约4%,由于养护不当而导致不能使用约2%。长期以来,沼气建设现状都是延续“重建设、轻管理”的传统方式,建成后就无人管理,没有跟踪服务。在沼气池建成后,几乎再没有对用户进行沼气池的使用管理和维护方面的培训,致使绝大多用户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沼气池出现故障时不知所措,配件也不知道如何购买,没有专业的进出料设备,想要用好沼气困难重重。

综上所述,沼气服务体系的不完善是制约荒田村沼气发展的重要原因,也是全国各地沼气发展的普遍制约因素,建立新的沼气服务体系迫在眉睫。程建明[2]等在《淳安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中以淳安县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为例,分析了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面临的一些问题,并提出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保证农村沼气正常运转、发挥应有效益的重要手段[2]。葛勇进[3]等在《为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中提出沼气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以往“三分建七分管”的模式导致后续管理问题日益突显,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几种后续服务体系的发展对策。

3 沼气物业服务体系

张艳丽[4]等按人员组成、运行模式、资金来源和服务职能等对现行的服务组织进行分析、归类,提炼出5种较为典型的沼气服务模式并进行量化评估(表1)。由表1可见,5种不同沼气服务模式中沼气物业的评分最高。

孙振清[5]、王香雪等在《沼气发展障碍及建立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中对沼气物业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并对沼气物业的效益进行分析,指出按每口沼气池投资1 500元计算,每延长一年的使用寿命,相当于减少150元的投资或增加150元的收益。沼气物业的产生的效益如表2所示[5]。

刘震宇[6]等在《关于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的探讨》中提出农村沼气物业化的可行性,并采用SWOT分析(优势分析法)对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SO(优势、机会)策略: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会来发展沼气物业管理公司模式并配合先进的管理技术。

3.1 荒田村沼气物业的组建及主要职责 由荒田村沼气协会和生猪养殖基地共同组建一个针对全村各个大中小型沼气工程建设、管理和后续服务的专业团队,其主要职责:

(1)建立农户沼气池档案(姓名、住址、建池日期、大小、服务维修记录等),定期对每家每户进行上门服务,包括收取原料、沼气池的进出料,检查排除故障等。

(2)多渠道接收反馈,及时上门服务,解决农户的需要;将服务中获取的沼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再按照协议返还给农户。

(3)制定收费标准,维修、调换配件以及沼气产品另行收取费用。

沼气物业团队的组建以生猪养殖基地沼气工程为基础,以农村能源服务推广站及沼气协会为支持单位,前者主要对全村的沼气工程进行统一管理和维护,包括建、管、用、护、咨询等一系列高质量、全方位的服务,保证沼气池常年正常产气和农户及养猪场的日常能源使用;以及对人员进行培训使之能尽快参与到管理服务中。后者主要帮助与农户签订协议和提供本村人员参与管理服务,以及发挥监督作用。这种将沼气交给专业人员管理的模式,能有效解决“重建轻管”的现象,不仅将农户从使用沼气的困境中解放出来,还能保证“三沼”的日常使用,并且能够解决部分劳动人口过剩问题,从中达到双赢的目的[7]。

3.2 荒田村沼气物业发展模式

3.2.1 与生态农业相结合。荒田村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为中心,发展养殖、沼气、种植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以沼气建设为纽带,利用农业废料和养殖废料,经厌氧发酵,将养殖、种植等经济因素联系起来,延长生产链和食物链,以达到物质的良性循环。在组织模式中以“公司”为枢纽紧密结合市场,企业分工负责农产品的收购、加工与销售;以“基地”为依托逐步形成规模,打造有机蔬菜生产基地,林下基地,养殖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中发挥作用,合作社充当农户与企业交易的中介,农户不直接与企业签订合同,由合作社组织分散的农户并与企业签订合同、组织生产、参与入股,从而提高农户的自治力和抗风险能力,保障其整体市场地位和经济利益;以“农户”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依然由农户负责指定农产品的生产活动以及参与利润分配。

沼气物业的作用是保证沼气的使用,使这一循环的纽带能正常运作。沼气物业负责农村沼气工程的日常管理,收集养殖基地和农户养殖所产生的原料,保证能源的使用;并对沼气池所产生的沼液沼渣进行回收利用,再加工成有机肥供蔬菜种植基地和农户种植使用。考虑到农户的接受能力,不直接向农户出售有机肥,转而与农户签订协议,向农户收购仅用有机肥种植出来的农作物,从中按比例扣除有机肥的成本,这种模式将庭院经济与生态农业紧密的结合起来,不仅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还能带动种养殖业的发展和结构调整,实现集约化经营,并且提高了农作物的经济含量,提升农户参与种养殖业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以发挥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8]。

3.2.2 原料集中分配与个体生产相结合。针对荒田村畜牧业发展不平衡,农户原料不均衡而导致的问题,采用统一收集原料,再次分配的方法以多补少,保证每户村民的沼气池原料充足。农户只需缴纳一定的管理费用,和提供养殖所产生的原料,物业定期上门收集,再分配给每家每户沼气使用,这样农户只需从事日常农业生产便可享受沼气使用,从而节省了部分购买薪柴的费用,既节省资源又利于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户沼气原料由于养殖规模大小而导致的不均衡问题,原料过多的农户不需要再操心无法处理的问题,同时也节省了农户之间自己调配原料的麻烦。对于提供原料多的农户,物业可以按照比例对其提供有机肥的补偿。

3.2.3 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在以往沼气推广的过程中,政府是推广的主要力量,政策与资金的支持是推广的保证,取得的效果也有目共睹。沼气的推广是一项惠民工程,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加之我国现阶段农村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都要求政府的积极参与。沼气后续服务是一个新兴体系,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不具备良好的市场化条件,尤其在政策与资金上都需要政府的支持。一方面,基于政府强大的公共行政管理职能和政治影响力,更易于发挥其统筹和协调作用,在制定规范、完善法律法规、营造市场环境、提供资金支持和引导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9]。另一方面,单纯的政府参与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缺乏效率意识和导致政治工程。因此要引入市场机制,使政府引导与市场化相结合,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逐步建立开放、平等的良性竞争市场环境,鼓励企业和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及农民广泛参与[3]。

4 结语

笔者针对保山市隆阳区荒田村的沼气使用情况,结合新兴的沼气物业发展模式为该村沼气服务体系提出自己的看法,期望能找出一条沼气合适荒田村沼气发展的新道路。沼气的后续服务体系建设是保证沼气正常运转,目的不仅仅是解决农村能源环境问题,同时要保证沼气能真正参与到整个生态农业循环当中,发挥沼气的综合效应,切实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这也是沼气后续服务体系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梁逢超.阳城县户用沼气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4(2):68-69.

[2] 程建明,陈幸岗,余北疆,等.淳安县农村沼气后续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建议[J].中国沼气,2009,27(2):40-41,37.

[3] 葛勇进,杨胜.为沼气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J].中国沼气,2010,28(2):52-54.

[4] 张艳丽,赵立欣,王飞,等.中国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模式研究[J].新能源产业,2007(6):27-31.

[5] 孙振清,王香雪,王凯,等.沼气发展障碍及建立沼气物业服务体系的可行性[J].可再生能源,2005(2):57-58.

[6] 刘震宇,潘贵国,韩亚军,等.关于西部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9(5):269-271.

[7] 陈柳萌,曾小军,桂伦,等.江西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服务体系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12,24(12):185-187.

[8] 杜艳萍.山西省庭院沼气生态农业模式及其应用[J].中国沼气,2004,22(4):46-50.

[9] 张文珍.打造齐鲁文化品牌的思路与对策[J].理论学刊,2009(10):111-113.

作者:陈超 庄朝义 张无敌 尹芳 张蕾 兰青

上一篇:资金建设建筑经济论文下一篇:科研数据挖掘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