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公司农业技术论文

2022-04-18

摘要:本文从我国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对背农经营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大;法人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大;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小;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价值越大。代理理论不仅解释了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的动机,也说明了背农折价的原因。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业公司农业技术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农业公司农业技术论文 篇1:

跨国农业公司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规制研究

摘要 分析了跨国农业公司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和国际投资规则对跨国农业公司规制产生的影响,最后提出了完善跨国农业公司规制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跨国农业公司; 粮食安全; 投资规制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agricultural corporations;Food security;Regulation on investment

近年来,农业跨国投资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跨国农业公司的投资行为对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产生不利影响,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规制这种不利影响以确保粮食安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投资不断增长已经引起投资主体的广泛关注。围绕农业领域跨国投资的潜在收益与风险的研究日益增加。从具体实践看,诸如世行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倡导下的农业领域投资对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贫困、粮食安全、环境污染以及就业等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是以跨国公司为主的私人投资主体在农业领域的投资则存在较大的争议。如何看待跨国农业公司的投资效应并评价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韩国学者尹炳先等[1]在美刊《每月评论》上发表的《谁正在威胁我们的餐桌?——跨国农业公司的力量》认为,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农业投资导致中小型的农场和农户破产,依靠资本的力量和农业技术的垄断控制了全球农业和食品加工业,导致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等社会问题加剧。印度学者范达娜·席瓦[2]的研究成果《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引用大量数据验证了发达国家的农业跨国公司以发展中国家的日趋贫困和环境恶化为代价操控了世界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贸易,促使国内外学者关注发展跨国投资与发展中国家农业或粮食安全问题。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发布的《2009年世界投资报告》指出了农业领域外商直接投资(FDI)流入的快速增长趋势,合同农业成为跨国公司农业投资的主要方式,提出了促使东道国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几点建议(例如关注国内法律框架及东道国与跨国公司的投资合同)[3]。国内学者围绕该问题展开的研究较为丰富。尹成杰[4]在对农业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布局策略与方法进行分类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这种战略布局在农业贸易、东道国农业产业自主发展、风险转嫁等方面带来的不利影响,从农业产业发展战略完善、建立农业产业合作监督机制以及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周伟等[5]发现,跨国公司通过控制大豆的主要产区、种植以及控制粮食价值链的育种和加工2个高端环节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了威胁。白梦娇等[6]对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业垄断的路径、对我国市场和粮食安全带来的威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从利用农业贸易规则、产业链整合以及发展我国大型跨国农业企业3个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任静等[7]从农业生物技术垄断,林文维等[8]从控制粮食产业链等具体路径角度探讨了这些路径对我国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总体看来,既有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清晰地认识跨国农业投资影响东道国粮食安全的途径及应对,但对从应用农业贸易及投资规则应对跨国垄断对粮食安全不利影响方面的研究和探索不够深入。探究当前农业贸易及农业投资的规则发生的变化,以及這些变化对消除农业跨国垄断以及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借鉴意义等,对于我国未来农业投资政策改革以及提升我国粮食产业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

1 跨国农业投资影响粮食安全的路径及我国粮食安全现状

1.1 跨国农业公司影响粮食安全的路径

农业安全关系国家安全,因此对一国农业的控制力往往意味着对该国经济的控制力。而跨国农业公司通过多种途径对粮食安全产生影响。

1.1.1 通过控制和延伸产业链加强对粮食供给的控制。

跨国农业公司对农业产业链的渗透日益强化。跨国农业公司依靠其强大的技术和研发优势,控制了粮食产业链上游环节中的农作物育种、农业投入品研发环节。在农业领域,农作物育种环节基本被以孟山都、先正达、利马格兰和杜邦先锋为代表的跨国种业公司控制,美国的孟山都公司在玉米、大豆、棉花等多种作物转基因种子市场上占据70%~100%的市场份额[9]。作为农业投入品的农药、化肥研发环节则被孟山都、先正达、陶氏益农、加拿大钾肥等农化公司所控制,跨国公司在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大量购买土地等生产要素,增强了其控制力。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企业则被锁定在种植、简单加工生产等低端环节。农业产业链下游的农产品和粮油加工基本被ADM、邦吉、路易达孚、丰益国际和嘉吉等跨国公司所控制。以大豆行业为例,国际四大粮商控制了大豆加工行业全球市场的80%以上份额。跨国农业公司还通过独资、合资方式加强对东道国企业的实际控制[10]。

1.1.2 通过操控粮食定价权影响粮食安全。

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的定价权不单纯取决于实货的供求关系,还具有金融化的特征。我国是农产品的主要消费国和进口国,粮食需求具有刚性特征,全球四大粮商是包括大豆在内的主要农产品的定价者,大宗农产品商品期货交易所成为农产品价格的国际定价中心,这些定价中心主要位于发达国家,上述因素导致了我国对农产品定价权的缺失。

1.1.3 通过粮食安全政策制定对一国施加影响。

跨国农业公司与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在美国孟山都、陶氏益农等公司的高管人员在政府部门任职,一些政府要员退休后进入孟山都等公司董事会对政府粮食安全政策审批产生影响[11]。不仅如此,跨国农业公司对国际农业政策制定也起着重要作用,包括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农业协议草案起草中跨国公司也发挥了主要作用。跨国农业公司还通过与东道国政府要员保持直接或间接联系对东道国粮食政策产生影响,孟山都公司的农药获批进入阿根廷市场就是此战略的成功应用。

总体而言,跨国农业投资在扩大粮食生产、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以及保证食物安全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农业跨国公司投资对粮食安全的不利影响也不容忽视。在农业领域良好的国际和国内法律规制对于保障东道国粮食安全不可忽视。

2 跨国农业投资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规制现状

当前关于跨国农业公司威胁粮食安全的规制可以分为国际和国内2个层面进行分析。

2.1 农业国际投资规则及其影响

国际范围内,对跨国公司投资行为具有规制作用的规则主要包括经合组织(OECD)制定的《跨国企业指导原则》、国际劳工组织(ILD)制定的《关于跨国企业和社会政策的三方宣言原则》、联合国倡导的《全球契约》、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的“可持续发展投资框架”等文件。上述文件构成了目前跨国公司企业社会责任的核心部分,适用于所有行业的跨国公司经营行为。对于跨国农业投资行为而言,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IFAD)、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和世界银行(WBG)于2010年提出并共同推进的《负责任农业投资原则》[12]。该原则具体包括尊重土地和相关自然资源权利、投资应确保粮食安全、负责任的农业企业投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等7项原则。该原则提出后,2010年的G20首尔峰会把该原则作为共识的一部分,并倡议各国积极支持该原则。然而,上述国际组织关于跨国农业投资规制国际规则并不具有法律强制性,从而影响了其进程和效果。

2.2 我国国内法律的规制

《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及其修订在体现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同时,对外资在农业育种、种子生产等领域的进入进行了规制。2017年6月,我国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7年修订版)》发布,该《目录》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涉及农业和粮食安全的鼓励类措施条款共有10条;第二部分是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细分为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和禁止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两大类,外资进入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种子生产领域必须是中方控股,而外资进入稻谷、小麦、玉米收购、批发领域虽然是限制,但缺乏具体限制措施。新《目录》发布后禁止外商进入的目录只有3条,具体条目参见表1。

我国《反垄断法》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和弱化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市场垄断,保护我国粮食安全。反垄断法律旨在预防和制止市场垄断,保护公平竞争,提高市场运行效率。然而,反垄断法只适用于对跨国并购整体行为以及市场垄断行为的处罚,对于打破跨国农业公司的技术垄断优势作用甚微。我国投资领域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促使了更多跨国农业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不过扩大农业投资领域开放对我国农作用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所起作用有待更深入地探讨。

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确立对于保护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美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始于198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埃克森-佛罗里奥修正案》,2007年《外商投资与国家安全法案》(英文简称为FINSA)对其进行了完善,后来美国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外国人合并、收购和接管规定》作为FINSA的实施细则。我国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始于2011年颁布的《外资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表2对中美两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从审查范围、审查内容、审查机制、审查程序以及审查中的信息披露和保密性要求几个方面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在审查范围和审查内容方面,我國国家安全审查侧重于外资产业控制力是否增强,基于战略性部门以及本国生产者竞争力方面原因的审查比较弱。而对于粮食安全而言,农业部门的战略意义以及我国农户和农业企业的竞争力应给予重点关注。

现有的与农业有关的法律和部门规章制度有助于约束跨国农业投资带来的不利影响。2016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在新品种保护、种子引进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有助于保护我国国内种业市场有序发展、鼓励我国育种和种子生产经营企业。跨国农业公司在扩张过程中,开办了大量农场和与种植育种基地,使用了大量新型的化肥和农药,对土壤和环境造成破坏。国家林业局、环保部在气候、土壤环境保护和生物物种资源保护相关的立法和规章制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当前国内关于跨国农业公司环境规制中,以政府为中心的单向规制占主导地位,法律行政手段为主,税收等经济手段使用较少。在相关法律制定过程中,国际组织、产业协会、企业、消费者组织等影响力薄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相关法律规制的效果。

可持续发展或者负责任的农业投资政策及其原则在我国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中鲜有体现。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鼓励跨国公司进行负责任的农业投资虽然成为多数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共识,但在我国签订的国际投资协定中很少涉及相关条款。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多数双边投资协定签订时间较早,集中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当时农业可持续发展尚未成为投资政策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协定中上述有关条款对我国有利有弊,因为它不仅意味着要求外国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等相关要求,而且也意味着我国农业企业对外投资中应遵循相关规则,从当前我国农业和粮食企业“走出去”实践看,要做出上述承诺的条件还不很成熟。

3 完善农业跨国公司规制保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3.1 继续完善跨国农业公司的市场准入相关制度

各国针对跨国公司投资政策的改进提高了投资政策的稳定性、可靠性和透明度,降低了跨国投资的成本,同时东道国对跨国农业投资的监管权利应适当保留。具体的实施方法包括:继续完善针对外资并购或接管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执行细则,适当保留部分涉及农业跨国投资的前置审批环节,特别是加强跨国农业投资项目对环境、人体健康和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及评价。

3.2 防止和减弱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市场的垄断力量

我国的《反垄断法》已经将境外的垄断行为纳入了规制范围,从法律上确保了我国对可能造成垄断、对市场竞争带来不利影响的跨国农业公司在我国的投资及其项目的管辖权。但是实践中反垄断执法力度和执法能力弱,缺乏统一的、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为保证对垄断行为特别是跨国农业投资的垄断行为的执法效果,应尽快设立统一的、权威的反垄断执法机构,保证该机构执法过程中的独立性。

3.3 完善我国国内农业相关环境规制和劳动用工法规

通过加强与FAO、ILO等国际组织及机构的合作,加强与产业协会及消费者团体的合作,把握国际环境规制发展趋势,并依据可行性原则修改和完善相关的国内环境和用工法规,同时应保证相关法规在执行中内外资标准必须一致的原则。

此外,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双边或区域投资协定中加入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相关的劳工、环境等条款也成为部分发达国家追求的目标,我国正在和美国商谈双边投资协定,与欧盟、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协商包含投资条款的自贸协定,因此未来基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投资条款可能纳入部分投资协定或自贸协定的协商范围,对此要加强研究,科学论证,以确保投资者保护和东道国监管权利的合理平衡。

3.4 增强我国农业生物技术实力,积极推进我国农业企业“走出去”

我国的农业企业在同跨国农业公司合作中应重视技术的引进、吸收和创新,努力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另一方面,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业企业可以加快“走出去”的步伐,以及自身的全球战略需要收购国外的土地或并购一些有潜力的国外农业企业,实现我国粮食安全的战略布局。

参考文献

[1]尹炳先,王得忠.跨國农业公司对全球农业和食品加工业的破坏性影响[J].国外理论评论,2007(8):44-47.

[2] 范达娜·席瓦.失窃的收成:跨国公司的全球农业掠夺[M].唐均,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 UNCTAD.World Investment Report 2009[R/OL].[20170820].www.unctad.org.

[4] 尹成杰.农业跨国公司与农业国际化的双重影响[J].农业经济问题,2010(3):4-10.

[5] 周伟,BOULANGER MATHIEU,吴先明.农业跨国公司垄断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3):84-93.

[6] 白梦娇,贾利军.跨国垄断下我国粮食安全的威胁与保障[J].农业经济,2017(3):120-122.

[7] 任静,刘丽军,宋敏.跨国公司在我国农业领域的技术锁定策略与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1):39-46.

[8] 林文维,谭砚文.农业跨国公司产业链布局的现状与成因分析[J].世界农业,2011(11):15-18.

[9] 余莹.跨国公司控制粮食产业链战略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J].甘肃社会科学,2014(6):146-148,251.

[10] 朱考金.跨国农业公司在中国垄断以及对中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世界农业,2016(9):30-35.

[11] 王宏.跨国农业公司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机理与政策[J].甘肃理论学刊,2013(1):118-122.

[12] IAWG. Responsible Agricultural Ivestment[EB/OL].[20171010].https://responsibleagroinvestment.org.

作者:赵雅玲

农业公司农业技术论文 篇2:

背农经营何以出现折价?

摘要:本文从我国中小股东与大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角度,运用比较分析法与回归分析法对背农经营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有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大;法人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大;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价值越小;股权集中度越高,公司价值越大。代理理论不仅解释了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的动机,也说明了背农折价的原因。

关键词:背农折价 代理问题

一、引言

农业上市公司作为我国农业行业的“龙头企业”,长期以来得到了国家在财政上的大力支持,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龙头和连接农民与市场的纽带。但是,与人们通常对农业公司上市融资后能显著做大做强的预期不尽一致的是,数量众多的农业上市公司在得到国家扶持的同时,却进行着各种与农业不相关的多元化经营。截至2014年末,通过沪深两市上市融资的农业上市公司已超过80家,大部分存在不同程度的不相关多元化经营现象。背农经营不仅占用了国家的扶农资源,也导致了农业上市公司价值的大幅度下滑。对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支持背农经营导致折价的结论。而对于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折价,以及明知折价却依然采取不相关多元化经营的根源,相关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首先研究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的折价情况,然后从我国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的代理问题这一角度对农业上市公司折价进行分析。本文与现有研究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文献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是我国学者关于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的研究大多集中于绩效评价,本文从实证角度分析了背农折价的动机与原因;二是前人大多没有对背农与非背农经营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将两者区分开来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于背农的界定,本文按照背农程度的不同,将农业上市公司的不相关多元化经营分为两种:(1)完全背农,比如通过资产重组等,彻底撤出了农业;或者公司的涉农资金和业务仍然保留,但公司的主营业务发生了改变。这两类公司由于行业属性发生了变化,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2)部分背农公司主营业务是农业,行业属性未变更,但大量投资与农业无关联的非农行业,这部分公司是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多元化经营折价原因的解释,各种学说大多以代理理论作为支撑。自从Berle and Means(1932)提出“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这一重要命题之后,股东与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就成为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话题。Denis(1997)认为当管理层持股比例较低时,多元化经营带来的个人收益会大于股东成本,基于理性人的角度,管理层会采取多元化策略。随着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因多元化经营而产生的股东价值损失也会增加,此时管理层更倾向于抑制多元化经营。当管理层持股继续增加到一定比例后,因多元化经营产生的个人利益会大于个人的股东价值损失,管理层会选择多元化经营策略,因此管理層持股比例与公司多元化经营取向呈先下降后上升的U型曲线。Shleife和Vishny(1986)指出,虽然存在小股东搭便车的现象,但外部大股东仍然有动力去搜集信息,监督管理层。特别是大股东有时会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从而能有效解决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大股东既有动机也有可能去监督内部管理层,可见股权的适度集中有助于解决传统的委托代理矛盾。Stefan and Markus(2005)的研究显示,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代理问题,控股股东为了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会选择不同的多元化经营水平。

相对于制度完善、股权分散的英美国家,我国股权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中的代理问题更多的体现在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上,具体表现在大股东凭借其控制权地位进行侵害中小股东的“掏空”行为。我国学者张翼、李习、许德音(2005)认为,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和国有股比例呈U型曲线关系,委托代理矛盾刺激上市公司采取不合理多元化经营。而韩忠雪(2006)指出,国有股权与上市公司多元化是负相关的,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与大股东控制同时并存的情况导致了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股权集中度高的国有公司多元化经营程度相对较低且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包晓岚(2014)指出,股权制衡度与自利性归因倾向反向相关,第二到第十大股东持股能有效监督第一大股东,降低第一大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王晓巍、陈逢博(2014)以创业板的267家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企业价值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呈先下降后升高最后再下降,企业价值与法人股持股比例正相关,法人股持股比例的增加有利于提升企业价值。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学者对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研究多以截面数据为主,多数没有动态考虑到时间因素对研究的影响;(2)绝大多数研究以整个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行业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克服以往研究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局限性,选取51家农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获取平行数据,对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是否带来折价以及折价的原因进行分析。

三、研究假设

纵观已有文献,从欧美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到东亚等经济体,学者在多元化经营公司折价观点上基本取得了一致。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资本市场制度相对不完善,容易造成上市公司外部股东与内部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管理者在缺乏监督与风险共担的条件下,容易将个人利益目标——如职位升迁、办公室环境等置于首位。相对于其他行业,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由于其行业本身的弱质性更加刺激管理层和控股股东采取背农经营策略。

假设1: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存在折价现象,即农业上市公司价值与背农程度呈负相关关系。

由于不同类型股东对公司的参与和影响不同,他们对公司的经营也有着不同的诉求。我国国有股由于事实上的产权缺位,产权代理人由于权责收益不对等,缺乏足够的激励去监督公司的经理人员,容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因此当国有股比例较低时,容易出现代理问题。但随着国有股比例的增加,控股股东与公司的利益联系越来越紧密,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攫取之手”。所以,我们倾向于肯定国有股会抑制公司多元化经营。而法人股与国有股的区别在于法人股股东能够直接占有投资收益,产权清晰。此外法人股只能协议转让,不能像自由股一样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流通,法人股股东倾向于长期投资,因而更有动力去监督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问题。多元化经营公司价值也会随着法人股比例的增加而上升。在我国,流通股作为唯一可以在证券市场上流通的股权类型,流通股股东本可以起到监督和约束经理层的代理行为的作用。但由于我国对中小股东的保护机制较落后,中小股东参与股东大会、行使监督职能的成本过高,因此中小股东中广泛存在着“搭便车”现象。同时,中小股东过于频繁的买卖交易也不利于其行使“用脚投票”的监督职能。

假设2:国有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正相关,法人股比例与公司价值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价值负相关。

不同的股权集中度会导致农业上市公司不同的治理效率,从而产生价值的差异。国内外相关文献表明,当一国的资本市场不够完善,法律对投资者的保护不到位时,股权集中是普遍倾向,是对法律漏洞的一种替代。股权集中通过提高内部治理机制来弥补外部治理效率的不足。在股权分散的情况下,单个股东参与公司治理不仅成本高,通常也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很难对公司的经理层实施有效的监督,经理层具备为了短期的收益放弃获得长远利益的投资机会的条件。股权分散不利于公司经营,会降低公司的价值。而在股权相对集中的条件下,各大股东由于持有较多的公司股份,出于自身利益,他们会监督经理人员为股东财富最大化工作,从而降低公司的委托代理问题,公司可以为了长远目标而努力。所以在我国经济正处于转轨、资本市场尚不够完善的时期,股权集中可以有效提高公司的治理效率、提升公司价值。

假设3:农业上市公司价值与股权集中度正相关。

四、实证分析

依据前文分析,本研究将通过计量回归模型考察背农公司的折价情况,具体计量模型如下:

TQ=α0+α1×State+α2×Law+α3×Law2+α4×Public+α5×Asset+α6×Lever+α7×Profit+ε

TQ=α0+α1×Manage+α2×Insti+α3×First+α4×Second+α5×Asset+α6×Lever+α7×Profit+ε

其中,TQ为衡量各公司价值的托宾Q值,α1—α7为各自变量系数,ε为系统误差。

(一)被解释变量在目前的文献里,大多用超额价值法和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价值。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特别是关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分行业的数据不完整、不规范,本文采用托宾Q值来衡量公司价值。托宾Q值的计算公式为:

托宾Q=(非流通股×每股净资产+流通股×平均股价+债务的账面价值)/总资产的账面价值

(二)解释变量反映代理问题的指标,从股权属性与股权集中度两个角度选取变量。关于股权属性,选取国有股比例(State)、法人股比例(Law)与流通股比例(Public)三个变量。而关于股权集中度,选取管理层持股比例(Manage)、机构持股比例(Insti)、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三个变量。同时设立一些控制变量来排除某些外生变量的影响,包括公司规模(Asset)、公司收益(Profit)、资产负债率(Lever)。各变量说明如表1所示。

(三)样本选取。本文选取2009—2014年度所有沪、深两市的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为保证数据的适用性和准确性,本文依照如下原则作了筛选:(1)剔除财务存在问题的PT、ST类公司;(2)选取只发行A股的公司;(3)剔除行业数据存在问题或财务数据存在重大疏漏的公司;(4)为了保证多元化经营的连续性,剔除期间有过重大资产重组的公司。最后共得到51家农业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其中背农公司37家,占总样本的72.5%。所有公司治理数据和财务数据均来自巨潮资讯网和新浪财经网。

(四)数据分析。首先对收集的数据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指标,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就托宾Q值而言,无论是平均数还是中位数,背农经营的农业上市公司都低于非背农经营的农业上市公司,背农公司比非背农公司具有较低的公司价值,与假设1相符。就总的资产来说,资产规模较小的公司更倾向于背农经营。息税前利润是反映公司盈利水平的指标,显然,背农公司相对于非背农公司而言盈利水平更低,这也证明了背农公司折价的结论。就资产负债率来讲,背农公司资产负债率更高,进一步说明了背农会导致农业上市公司折价。

(五)背农公司折价分析。下面进行公司价值与股权属性的回归分析,本文在公司总资产、资产负债率、息税前利润3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分别就公司价值与股权属性做回归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从公司价值与股权属性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国有股比例的上升能有效抑制农业上市公司的背农扩张,国有股权比例与农业上市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法人股比例的系数为负,而法人股比例的平方为正,表明当法人股比例较低时,农业上市公司倾向于背农投资,法人股比例的上升对阻止农业上市公司的不相关多元化经营具有积极意义。流通股持股比例与农业上市公司价值呈负相关关系,说明流通股比例的增加会加剧农业上市公司的背农程度,同时,托宾Q值与公司总资产、公司息税前利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资产负债率的回归系数显著负相关,说明了托宾Q值在衡量公司价值上的准确性与适用性。假设2得证。

在分析公司价值与股权集中度时,本文在公司总资产、资产负债率及息税前利润三个控制变量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理层持股比例、机构持股比例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三个股权集中度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价值的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业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对管理层的代理问题具有积极的监督作用。机构持股比例越高,对管理层和控股股东的利己行为有抑制作用。管理层回归系数为正,表明管理层持股比例增加,使得其与公司的利益联系愈加紧密,同样可以减少其代理问题,由此可见假设3成立。

五、结论与建议

长期以来,有关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的研究大多数集中于企业绩效视角。本文从具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特色的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代理问题角度得出结论: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与农业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正相关,流通股比例与公司价值负相关,股权集中度与公司价值正相关,实证解释了农业上市公司背农经营的动因和折价的根源。当然引发农业上市公司折价的原因有多种,本文只是从代理理论视角作了分析。本研究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一是健全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体系,对于只是为了享受国家优惠政策而成为农业上市公司,接着又背离农业行业的公司,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使其因违规带来的收益不能弥补违规带来的损失。农业上市公司显然具有正的外部性,而农业是弱质性行业,因此国家应该继续扶农的优惠政策,同时优化农业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制度,有效引导惠农资金流向农业行业。二是优化和增强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适度提高农业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比例、法人股比例,创造条件让更多中小流通股股东参与农业上市公司的监管。同时适度提高农业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可以提高其治理效率,提升公司价值。S

参考文献:

[1]刘云芬,陈砺.多元化、政府支持与公司绩效——基于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5,(2):118-128.

[2]刘晓云,应瑞瑶.新业务、多元化与公司绩效——基于农业上市公司与非农业上市公司的比较[J].中国农村经济,2013,(6):60-73.

[3]高加宽,林鸿,郭妮娅.“背农”与“非背农”两类农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比较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3).

[4]李明辉.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对股权代理成本的影响——基于中国上市公司2001—2006年数据的研究[J].金融研究,2009,(2):149-168.

[5]Thomsen,T Pedersen.Industry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Information Review of Law and Economics,2000,(18):387-401.

[6]陈德萍,陈永圣.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关系研究[J].会计研究,2011,(1):38-43.

[7]张翼等.代理问题、股权结构和公司多元化[J].经济科学,2005,(3):91-99.

[8]周芹,倪虻,张卫民.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企业绩效研究[J].商业会计,2014,(19):56-59.

[9]王晓巍,陈逢博.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企业价值[J].管理科学,2014,(11):41-52.

作者简介:

盛智颖,男,湖南農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公司治理研究。

李想,男,湖南农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

作者:盛智颖 李想

农业公司农业技术论文 篇3:

基于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研究

摘要:产融结合不仅仅包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直接融合,也应该包含产业资本通过股权投资其他实体经济来运作金融资本的间接融合。本文从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于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两个方面出发,对基于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表现形式与效应进行分析。并以我国沪深上市的农业公司为样本,从收益效应、融资结构效应和财务成本效应三个角度,对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进行了经验研究。

关键词:股权投资 ; 产融结合效应; 农业上市公司

一、引言

产融结合是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在经济运行中为了共同的发展目标和整体效益,通过参股、持股、控股和人事参与等方式进行的内在结合或融合。产融结合的实质是通过股权投资、出资设立等方式参与金融领域,在分享金融收益的同时,促使金融资本在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融通,实现以融促产,共同发展的经营模式。因此,本文认为,产融结合不仅仅包含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直接融合,也应该包含产业资本通过长期投资其他实体经济运作金融资本的形式。相应地,本文对产融结合的界定既包括实体产业与金融产业相互控股的直接产融结合模式,同时,也包括实体产业之间通过长期股权投资产生关联关系,在进行经济业务往来的过程中,所带动的金融资本流动的间接产融结合模式。

在产融结合的过程中,长期股权投资按照投资对象不同,分为投资于金融机构与投资于非金融机构两种类别。投资于金融机构的公司通常以资金供求、股权、人事等方面与金融机构保持一种稳定、密切的联系,形成产业与金融业的相互融合。投资于非金融机构的公司通过关联交易、担保行为以及关联方援助等形式实现资金在关联公司之间的流动,构成产融结合的实质。如四川新希望集团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在参股民生银行、光大银行与民生人寿保险等金融机构的同时,并成立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对内部资金进行集中控制。此外2014年末企业存在1 400万元来自关联方的预付账款,为关联方担保借款总计14亿元,并通过股权质押贷款15亿元人民币。借助股权投资,实体公司获得了融资便利,实现了以融促产、和谐发展的经营模式。

随着全球经济自由化与市场改革程度的不断深化,企业要想提升自身的市场优势与经济效率,必然要实现自身的扩张与发展。农业企业正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变的进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与竞争优势,基于长期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一方面可以拓展企业盈利模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会给企业带来融资的便利,实现金融资本在关联方的有效融通。

目前,大多数研究均以农业企业作为投资主体进行效应分析,关于我国农业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实施产融结合的文献还较为少见。如冉光和和王建洪[1]在分析有关我国农业投资行为的基础上,运用计量经济方法实证分析了我国多元化农业投资的宏观绩效及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多元化的农业投资确实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但各主体的农业投资行为却表现出极大的非协同性。刘玥[2]以多元化投资程度为因变量,公司绩效为自变量,资产规模、成长性以及上市年限为控制变量,对我国40家农业上市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了我国农业企业多元化投资程度较高同时经营效率较差的结论。范黎波等[3]从权变视角检验了多元化投资对农业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元化程度对农业公司绩效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公司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现状和能力特点谨慎选择合适的多元化战略。

对于公司产融结合效应的研究,多数学者仅从产业资本直接投资于金融机构的角度进行阐述,涉及到投资于非金融机构产融结合效应的文献较少。程宏伟等[4]认为产融结合行为对经济绩效的提升没有显著的影响,与银行、证券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略微提高了非金融上市公司的经济绩效,与财务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经济绩效得到较大提升,产融结合经济绩效最差的是与信托业结合的模式。蔺元[5]以 2001—2007 年间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实施产融结合的上市公司具有更高的成长能力,产融结合后,上市公司业绩出现恶化,参股券商或提高参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业绩改善有显著正向作用。项国鹏和张旭[6]采用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2005—201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率,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率差异较大,参股担保和保险的公司产融结合效率较高,参股证券和信托的公司产融结合效率较低。

无论是投资于金融机构,还是投资于非金融机构,股权投资都是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结合的重要媒介。一方面,公司通过取得金融机构股份的形式,来分享金融业的高额利润,达到提升公司整体收益性的效应;另一方面,公司进行股份投资活动并非是以获取利润为最终目标,更多的是通过持有股份对被投资方的经营策略与财务策略施加影响。部分公司通过增加关联方交易的手段实现信用融资,在公司内部运营资金出现周转不灵的情况下,成为快速筹资的有效手段。通过股权投资还可以促进关联方之间抵押担保与质押担保的执行,从而为公司的短期运营与长期发展筹备充足的资金。基于上述分析,通过股权投资可以增加公司的关联方交易与担保行为,商业信用融资与抵押贷款成为筹资的有效手段,因此,股权投资在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融合的过程中,会促使公司对股权融资的依赖度降低,公司融资结构将更多地依赖债权融资,产生产融结合的融资结构效应。商业信用与融资结构的变化,会对公司原有的财务成本带来影响,一方面大量的应付账款、应付票据与预收账款会缓解公司对短期借款的依赖度,节约公司的财务费用;另一方面,随着债务融资对股权融资的替代作用,公司的长期借款等债务融资程度有所提高,也对公司的利息费用造成一定影响,带来股权投资的财务成本效应。财务成本的节约减少了公司的期间费用,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获利能力,是股权投资收益效应的另一种体现。因此,笔者认为,股权投资可以从提高经营收益、改变融资结构与降低财务成本等方面带来一定的产融结合效应。

二、基于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模式分析

股权投资是公司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也是增强对被投资公司控制力的有效途径。投资公司通过所持股份,达到控制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从而达到金融资本在关联公司间的融通,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结合。因此,股权投资是实现产融结合的重要媒介。据此,本文选取源于股权投资下的产融结合模式,按照被投资公司性质的不同,将产融结合分为投资于金融机构与投资于非金融机构两种形式。

1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于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

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逐步成熟与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中国农业上市公司积极开展多元化经营,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从事金融业务,产融结合形式也呈现出了多元化。在中国沪深上市的农牧渔林以及相关农业公司中,有32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股权投资,结合方式包括投资银行与信用社等银行金融机构,投资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以及参股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包括自设财务公司形式。

(1)投资于银行或信用社的产融结合形式。

银行业具有高额利润同时业绩也相对稳定,参股银行或信用社给农业公司带来丰厚的金融收益,拓宽公司的业务范围,促进收益来源的多样性。此外,参股银行业也会给公司带来融资上的便利,一方面银行可以给农业公司提供大量资金贷款额度;另一方面产业资本与农业资本通过结合形成“共同体”,导致融资成本降低,融资速度更快,从而对公司的主营业务运营起到支撑作用。我国较多的农业公司采取了控股、参股银行业进行产融结合的模式,如永安林业参股兴业银行与光大银行,隆平高科参股湖南桃江建信村镇银行与南昌市商业银行等,参股银行业是农业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重要模式。

(2)投资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形式。首先,投资公司是现有农业公司进行产融结合的最主要形式。我国沪深上市的41家产融结合的农业公司有439%控股或参股于投资公司,通过再投资的形式来增加公司的收益并分散经营风险。其次,证券公司也是农业上市公司的优先选择。如敦煌种业、福建实达、亚盛集团等,选择了投资证券公司。由于证券公司存在较大风险,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了证券市场的惨淡经营,采取该种方式进行产融结合的公司,也受到了投资对象风险与收益的影响。

此外,部分公司投资于担保公司,如新希望、康达尔、顺鑫农业、雏鹰农牧等;吉林森工、农产品、中福事业与隆平高科参股于小额贷款公司;新希望参股民生人寿保险,中水渔业参股华农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好当家、正邦科技参股于基金公司,农产品、中福事业参股典当公司。我国农业公司进行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产融结合的领域相对广泛,承担的风险类型相对较多,因此,产融结合对运营效率的影响将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3)设立财务公司的产融结合形式。

财务公司作为非银行金融机构,通过整合公司集团成员单位的多项金融业务,对公司集团资金实行专业化运作,增加了产融结合和金融服务手段。例如,新希望财务有限公司由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等五家关联公司共同出资设立,是国内第一家以农牧业为主业的民营集团财务公司。采取财务公司的形式对集团内部的资金进行集中控制,不仅可以降低集团内部的财务成本,也优化了资产管理和资金配置。此外,包括吉林森工也设立了吉林森工集团财务公司,为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提供融资担保、资金结算和信贷服务,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吉林森工集团资金周转、建设项目和公司改制融资难题。

2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于非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

与投资于金融机构相比,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于非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深度与广度都有着大幅度的提高,涉及到农业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产业以及房地产、食品加工等众多领域。投资于非金融机构产融结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上市公司利用关联交易的方式,控制资金在相关公司之间的流动,从而起到资金的补给与配置的作用;同时,通过抵押担保或信用担保的形式,为关联方筹集营运资金,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相互促进。

(1)关联方之间依托商业信用的产融结合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公司之间在进行商品购销业务时,以应付与应收形式提供的借贷活动,是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中一种最普遍的债权债务关系。商业信用融资相对于其他方式而言更为便利,商品购销活动与融资活动同时进行,是一种限制条件少、无需办理正式手续的自然融资行为。这种融资方式是投资于非金融机构产融结合的主要方式。在我国沪深上市的农牧渔林及相关农业公司中,大多数公司存在着大量的应收与应付款项。如深圳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投资或出资设立等方式取得的关联公司共40家,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取得的子公司4家,非同一控制下的公司合并取得的子公司共28家,涉及了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运、批发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2014年末公司关联方之间存在89 500万元的应收款项,7 400万元的应付款项,构造了关联公司间的低成本融资途径。

(2)关联方之间担保贷款的产融结合形式。

担保贷款是指借款人不能足额提供抵押或质押时,应有贷款人认可的第三方提供承担连带责任的保证[7]。当子公司出现融资需求而不具备贷款条件时,作为股权投资方公司,通常根据借款合同或借款人约定,以自身信誉与资产为保障,为关联公司筹集经营所需的资金,并在必要时承担连带还款责任的一种产融结合模式。如正邦科技是以饲料、养猪、动物保健、乳品、畜禽加工、农化等为主要产业的大型农牧公司集团,拥有300多家子公司与分公司。2013年共计关联方贷款48笔,关联方为本公司贷款共计72 000万元,本公司为关联公司贷款50 0005万元,保证了整个公司集团运营资金的充裕性。

(3)向关联方借款或财务资助的产融结合形式。

公司向关联公司借款或接受关联公司的财务资助,能够有效地补充流动资金,解决公司短期资金周转紧张的状况,符合公司正常生产经营的需要。通常关联公司间借款利率合理,不会损害公司、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利益。如山田林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中福实业的第一大股东,2010年为解决公司经营资金需要,中福实业接受山田林业开发有限公司1 000万元人民币的财务资助,2014年由于债务重组由期初的84373万元减少至74373万元,形成了巨额的债务重组收益,实现了资金在关联公司间的融通与配置。

三、指标设定与数据来源

1样本选择

本文以中国证监会2012年修订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依据,以行业代码为A的农、牧、渔、林以及农牧渔林服务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对其基于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进行分析。由于农业公司整体上市时间较晚,2008年以前上市的农业公司仅为23家。为了保证样本的充足性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以2008—2014年为研究期间,对上市农业公司总体投资情况以及合并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结果显示,我国沪深上市的40家农牧渔林及其服务业上市公司中,股权投资金额稳定的共有20家,始终未进行股权投资的上市公司共8家,研究期间内开始进行股权投资的公司共4家。其余6家股权投资金额波动性较大,在投资期间内出现投资收回及转换的行为,福建金森与牧原股份由于上市时间较晚,相关指标数据不可得,因此,将二者剔除,如表1所示。

未进行股权投资的公司是指在研究期间,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金始终为零;股权投资波动较大的公司是指在研究期间,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某一期间的期末合计数为零;初次进行股权投资的公司是指农业上市公司在2009年后才开始进行股权投资活动,投资活动发生之前的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期末余额均为零。上述三种情况均导致了股权投资的评价指标不可得的情况,不属于本文研究的样本范围。股权投资稳定的公司是指在研究期间内,公司具有相对稳定的股权投资,从未出现长期股权投资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为零的情况,该类别的公司为本文的研究样本。在股权投资稳定的20家公司中,景谷林业与绿大地出现连年亏损,财务数据具有异常性,故将剔除在本文的样本范围之内。因此,本文以18家股权投资稳定的农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

2指标体系的构建

直接的产融结合实现了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再次配置,很有可能提高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收益。同时,间接的产融结合为关联方之间提供了新的资金融通渠道,很有可能改变公司的融资结构与融资成本,增强公司的运营效率。因此,本文主要从经营收益、融资结构与财务成本三个方面对基于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进行分析。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3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文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以及和讯网。所有数据来源于18家上市农业公司2008—2014年年报,全部采用合并报表口径。

本文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评估股权投资与各评价指标的相关程度。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是研究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方法[8]。其中,应收合计由应收账款、应收票据与预付账款数值汇总加和;应付合计根据应付债券、应付账款与预收账款的总额计算而得;股权投资数额主要来自于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并根据报表附注中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情况进行调整。相关系数解释模型如下:

其中,i表示选取的指标个数,j表示选取样本的会计年度。Rxi为第i个评估指标与股权投资的相关性系数,Xij为第i个指标第j期的数值,Yj为第j期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状况,j与代表研究期间内对应指标的算术平均数。

四、结果分析

股权投资与各项指标的相关系数,可以反映产融结合带来的融资效应的变化程度,从而说明在不同产融结合模式下,对农业上市公司产生的收益效应、财务成本效应与融资结构效应的影响。

1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本文运用MATLAB2012a软件,根据式(1)对各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与各选取指标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注:绿大地集团在研究期间内股权投资未发生任何变动,导致与其他指标的相关系数不可得,故将其剔除在样本之外;万向德农与獐子岛在研究期间内不存在长期借款,景谷林业未获得投资收回的现金流量,上述三项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

2融资效应分析

农业上市公司的产融结合效应,可以从收益效应、融资结构效应与财务成本效应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如表4所 示。

从表4可以看出:

一是收益效应。农业上市公司基于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对公司收益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其中与净利润呈正相关的样本仅为5个,低度相关和无相关的样本高达6111%。从投资收益与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流角度来看,股权投资的正相关系数均有所上升,但是二者的低度相关样本均超过了60%,特别是投资收益低度相关的样本个数为14个,占样本总数的7777%。由此看来,农业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投资获取收益的能力不是特别显著。从微观个体的角度来看,好当家是股权投资对收益性指标正相关程度较高的公司之一,公司2013年末共有股权投资8 800万元,投资对象为威海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天津架桥富凯股权投资基金合伙公司以及苏州架桥富凯二号股权投资基金公司,该会计期间内共获得投资收益632万元,占公司利润总额的550%,实现了股权投资的收益性效应。另一方面,对于长期股权与收益性指标负相关程度较高的公司而言,多数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目的并非是获取高额的利润,有可能是通过股权投资所持有的股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从而改善和巩固贸易关系,寻求融资便利等。

二是融资结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融资结构与股权投资的状况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在总体样本中,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和筹资中借款额与股权投资成正相关的样本均在60%以上,高度相关的比例均超过10%,显著相关及以上的样本均在40%以上。农业上市公司通过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股权投资,可以利用自身的股权施加控制,提高在被投资机构的资金贷款额度,实现融资的便利性与快速性。此外,由于股权投资使得关联方担保融资成为可能,公司的融资能力也会大幅度增加,从而增加公司的债务融资比重,导致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业上市公司可以将资金投资于实体公司,利用关联方资金资助以及关联方借款的形式缓解短期资金不足的状况,从而降低公司短期内对外部资金的依赖度。基于以上分析,股权投资会对公司的融资结构带来一定影响,使得公司更多地依赖债务进行融资,减少对股权融资的依赖度。如罗牛山集团长期借款与筹资中借款额两项指标均与股权投资呈现正相关,公司通过向20家村镇银行进行注资,通过股权投资的形式创造融资的便利。在其2012年的长期借款债权人中,借款金额最高的前四名均为股权投资的被投资单位,借款总额高达11亿7千5百万余元,关联交易方面,存在上海同仁药业有限公司应付账款160万余元,通过股权投资对自身的融资方式进行了有效的调整。

三是财务成本效应。从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角度来看,与股权投资的相关程度较高,显著相关与高度相关的样本占7222%,财务费用应付合计与应收合计的正相关样本数量高达7000%。从样本整体研究结果来看,股权投资对农业公司的财务成本具有较高的影响。农业上市公司通过股权投资会对自身的融资结构带来一定影响,一方面通过关联方抵押贷款或向关联公司借款等行为,提高公司的债务融资比重,从而增加公司的财务成本。另一方面,关联公司间通过购销活动,产生大量的商业信用融资,从而缓解公司短期资金不足的财务状况,导致财务成本的节约。在两种不同驱动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费用的增减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但大多数公司的商业信用融资均有所增加。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农业上市公司投资于金融机构与非金融机构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模式与效应。股权投资对象为金融机构的农业上市公司,通过获取金融业的高额利润,向关联金融机构举债等手段实现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实现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有效结合。股权投资对象为非金融机构的农业上市公司,通过关联方商业信用融资、关联方抵押贷款以及财务资助与关联方借款等手段,使投资交易与资金融通达到有效的结合,实现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

通过建立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评价体系,从收益、融资结构和财务成本三个方面对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农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对公司收益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弱,通常大多数公司进行股权投资的目的并非是获取被投资方的利润,而是通过利用所持有的股份,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从而寻求其他经济利益。从融资结构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公司的债务融资依赖度与长期股权的投资状况呈现正相关。一方面投资于金融机构的农业上市公司可以从被投资方获取更多的债务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关联方担保贷款增加了公司自身的举债能力,从而导致公司更多的采取债务融资来代替股权融资。对于财务成本效应而言,公司应付合计和应收合计与股权投资的相关性最为显著,说明商业信用融资是投资于非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的重要模式。关联公司间通过控制购销款项在相关各方之间的流动,来实现关联公司之间融资的实质,从而对公司集团的资金实施更有效地配置,实现股权投资的产融结合效应。

农业产业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需要有大量的金融资本作为支撑,股权投资作为公司对外投资的主要模式,可以实现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效结合。农业公司应在股权投资的过程中,注重收益性的同时充分考虑其融资作用,开发出适合自身发展的股权投资的融资途径。

参考文献:

[1]冉光和,王建洪中国多元化农业投资的宏观绩效及协同效应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0,(1):98-103

[2]刘玥农业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

[3]范黎波,马聪聪,马晓婕多元化、政府补贴与农业企业绩效——基于A股农业上市企业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2,(11):83-90

[4]程宏伟,常勇,刘丽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实证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08,(5):35-41

[5]蔺元我国上市公司产融结合效果分析——基于参股非上市金融机构视角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10,(5):153-160

[6]项国鹏,张旭基于SFA的企业产融结合效率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9):149-158

[7]闫泽民抵押担保贷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金融月刊,1995,(8):40-41

[8]王雷,党兴华经费支出、风险投资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于典型相关分析的中国数据实证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4):13-19

[9]黄芬红中国股市价值溢价的时变性——基于区制转移模型的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5,(3):20-27

作者:谭小芳

上一篇:关爱原则语文教学论文下一篇:人口素质人口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