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现实情状探析

2022-09-12

近年,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 已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不少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 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事实证明, 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 高等职业教育在极好的发展机遇面前, 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在高等职业教育中, 暴露出只重视高技能, 而漠视高素质的现象, 在工学结合、知识技能、眼前未来的关系处理上, 有一些顾此失彼的情状。

1 工学结合情状

高等职业教育近年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道路, 无疑使办学贴近了工作实际, 贴近了职业岗位, 使学生得到了实践锻炼, 且感受到了真实的工作场景, 阅读到了“职业人”, 领略到了企业文化, 学到了一定的工作技能, 从而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也提升了办学水平, 增强了服务社会的能力, 得到了家长、企业乃至社会一定程度的认可。这些, 是遵从职业教育规律的结果, 是新形势下校企发展的战略诉求, 只不过世界上许多国家以不同模式来体现罢了, 如德国的“双元制”, 英国的“三明治”, 美国的“合作教育”, 澳大利亚的“T A F E”等等, 实际上核心内容就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但应正视, 我国1000余所高等职业院校, 工学结合的状态是不一样的, 可粗略分为高质态、平庸态和劣质态三类。

1.1 高质态——工学结合的紧密型

学生实习的职业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对等或关联紧密, 岗位操作训练与专业理论密切相连, 学以致用, 手脑并用, 教学做合一。如学建筑工程技术的到建筑企业施工岗位全过程地顶岗实习, 学汽车检修的到汽车修理厂从事汽车检修工作, 学烹饪的到宾馆饭店从事厨师工作。

1.2 平庸态——工学结合的松散型

学生实习的职业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只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但关联的程度不高, 从事的工作是所学专业的临近职业或扩展职业, 或是所学专业中某一项简单技能的重复。如学电子技术应用的在电子厂从事某一固定元器件的组装工作, 学建筑工程技术的从事建筑材料管理员的工作, 学汽车检修的从事汽车销售工作。

1.3 劣质态——工学结合的游离型

学生实习的职业工作岗位与所学的专业根本没有关联, 有些甚至是纯粹的体力劳动, 谈不上其中包含有什么职业技术含量, 学生只是离开了学校与教室, 进入了社会与企业投身于一般的实践锻炼而已。如学计算机的从事搬运工作, 学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的从事保安工作, 学中医的从事养殖工作。

工学结合属高质态的院校所占数量不太多。已进入全国示范性建设行列的高等职业院校及一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做得较好一些, 但工学结合属平庸态的院校所占数量太大, 绝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目前都处于这种状态。同时, 工学结合处于劣质态的院校也并不少见。特别令人担忧的是大幅度删减理论教学而进行劣质态的实践教学, 到实习结束时学生又并未具备职业技能, 导致理论实践两头空。

2 知识技能情状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与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其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 在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这是无庸置疑的。但问题在于目前大有重职业技能培养, 轻科学文化知识教学的现象。我们这里所谈的科学文化知识, 是指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成果, 其主要特点表现为客观性和确定性, 是用概念、定理、公理等表述的体系。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是需要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作较系统的讲授, 绝不是什么“工厂取代学校、车间替代教室、师傅就是教师”能解决问题的。这方面, 若做得好, 学生不仅职业技能强, 而且理论教学中科学文化知识铺垫扎实, 那么发展后劲足, 优秀生还可升读本科大学甚至研究生, 不会使大有潜力的学生搁浅。

近年, 个别高等职业院校已将行之有效的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理论教学砍得体无完肤、肢离破碎, 看上去学生的确实际操作能力增强了, 解决了“会不会”的问题, 可是无法解决“懂不懂”的问题。这种只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 不具备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并缺失文化素养的人, 是未来发展潜力不大的人, 不应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科学文化知识的严重欠账, 根本无助于职业技能的提升乃至于创新, 在高等职业教育中, 可以说是一种建造空中楼阁的教育行为。这不是高等教育中应看到的现象。

3 眼前未来情状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 在新的时代条件下, 要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大力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可以说, 这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为完成好这一任务, 大多数高等职业院校能正确处理眼前与未来的关系。但也有个别院校急功近利, 只看眼前, 不看未来;只看窄处, 不看宽处;只看小处, 不看大处。譬如, 仅强调以某一工作过程为导向去建构教学内容, 而不是强调以专业岗位群为导向去建构教学内容。正如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覃川先生所说:“以职业岗位为导向, 拓展了那种局限于某一工作岗位的培养目标定位, 能够为学生将来宽口径择业留下接口。”因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特征的高等职业教育, 其任务不是局限于某一个工作岗位知识技能的培养, 而是专业所涉及的若干工作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的培养, 其中, 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品质等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高等职业教育要面向未来, 则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就宜宽不宜窄, 宜大不宜小。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中功绩卓著, 不可替代。但个别院校急功近利, 重视高技能, 而漠视高素质, 在工学结合、知识技能、眼前未来的关系处理上, 出现了一些顾此失彼的情状。

关键词:高等教育功绩,工学结合,知识技能,眼前未来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 2008-8-31.

[2] 刘西平.高职院校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N].中国教育报, 2008-10-23.

[3] 马树超.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再认识[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8-11.

上一篇:江京昇美术作品赏析下一篇: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模式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