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2022-05-11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企业安全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文明生产是可靠的保障,而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成熟、高明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将安全教育摆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因为安全出效益,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效益。1、安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安全教育是指企业向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宣传、教育和训练。

第一篇:企业安全管理论文

强化企业安全管理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

【摘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责无旁贷地履行社会责任。近年来,全国企业安全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各种危害职工安全与健康的事件有增无减,使得企业的生产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文章针对目前企业安全生产的现状,探讨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途径,达到有效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履行社会责任的目的。

【关键词】安全生产 安全管理 社会责任 长效机制

安全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需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真正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政策措施的推动下,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呈现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但是全国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全国事故总量仍然偏大,各种危害职工安全与健康的事件有增无减,2006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11余万人,经济损失占GDP的近2%,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极大的危害,也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以及影响社会的安全和谐,更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目前企业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总结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绝大多数都是由于人们不重视所造成的,主要有:

1、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当前,一些企业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单纯追求利润最大化,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安全生产抱侥幸心理等,甚至“要自己的钱,不要别人的命”,违法生产经营或者知法犯法,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频繁发生,用无谓的“牺牲”换取短期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员工的责任。

2、法律法规和制度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管理混乱。对于主管部门下发的文件、国家的法规等,到达企业后形成了“老总不看、主管老总不认真看、安全部门看了也白看”的局面,造成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违法生产经营或者违规行为司空见惯的现象,导致事故不断,死伤众多。

3、缺乏安全生产培训,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一些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方面没有高度重视,没有把安全生产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没有把安全生产教育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来抓,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会议、文件和口头上,做做表面文章,员工根本没有把“安全”二字植入心田,缺乏安全生产意识和安全生产知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差。

4、奖惩机制不完善,对违规行为无约束力。企业未制定安全生产管理奖惩办法,对遵章、守制与违法、违规行为没有明确的奖罚标准。在生产中发生的情况,不能及时地奖励或处罚,对违规行为无约束力。

5、企业安全投入不足。当前,造成投入不足的原因,一是企业欠账多,无力投入,导致设备老化、落后,带病运转,安全性能下降,抗灾能力差及安全设施缺失;二是因为违法成本过低,企业主不愿投入。

二、强化企业安全管理的途径

安全生产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要遏制住重特大事故多发势头,实现安全生产稳定好转,企业责任重大,必须结合企业的特点加强自身的安全管理,承担起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的职责,促进安全生产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1、企业法定代表人要切实履行企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企业是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法人代表,企业“一把手”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生产工作负全面责任。因此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要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极端重要性,要从“三个代表”的高度来保证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为己任,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担负起安全责任,教育和带领员工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2、贯彻落实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依法治理企业。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来源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因此,企业必须全面执行《安全生产法》,要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与安全生产、安全生活相关的法律法规,必须做到“有法必依”,使员工共同认真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有效遏制违章违纪行为,使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管理企业。

3、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依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必须对所有员工进行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技术素质;开展安全规章制度教育,让员工明确遵章的必要性、违章的危害性;熟悉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努力提高一线员工的安全素质和事故防范能力,特别是新工人、农民工的岗前培训等等,使广大员工逐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跨越,进一步升华到“我会安全”的境界。安全教育可通过宣传挂图、黑板报、报告、展览、开展安全竞赛及安全日活动等途径。

4、建立预警和救援体系,加强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各种事故应急预案,体现超前管理、预防为主的管理思想。首先是建立预警体系。在坚持五级排查制度的同时,积极建设、开发和应用安全信息化工程,对重点人员和各工种的违章与事故趋势进行分析排查,掌握违章倾向高的人员和事故多发工种的情况,做到分区域,分专业,全面覆盖、各司其职,措施及时、准确到位,为规范管理和操作提供信息支撑。其次是建立监控体系。以群体安全风险考察为基础,在企业、班组和员工中建立安全利益共同体和互保互控机制;以安全网为依托,建立安全网络监督控制系统,实行动态监控和管理。最后是制定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一是根据企业的发展和新的危险源的出现,及时修订和完善应急救援机制,构建“体系完整、机制完善、反应迅速、救助得力”的应急体系;二是对危险源进行科学预防的前提下,制定有效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尤其是建立重大事故的应急计划,以达到事故、事件一旦发生使其伤亡、损失最小化。

5、实施企业安全目标管理,提高管理绩效。企业安全目标管理是我国企业实行现代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首先制定企业的年度安全管理目标,把企业安全管理总目标由上而下的一层一层的展开分解到各主管部门(科室)、项目部、班组、使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连锁形成网络。在制定年度安全管理目标时,要将重点工作首先列入目标,将各项目按ABC方法进行排序,进入PDCA循环,且各项目标应能数量化,以便考核和衡量,提高管理绩效。在安全目标管理的实施中,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建立安全目标分级负责的安全责任制;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建立各级目标管理组织;建立健全安全检查、事故隐患整改制度等。

6、营造企业安全文化氛围,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指人的安全意识、安全信仰、安全习惯、职业道德、安全价值观念的反映。它是保护人的健康,珍惜人的生命,实现人的价值的文化,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它能使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信念、道德和行为的准则,提升个人现代安全素质,增强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自觉地规范自己的安全行为。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事故,多数是“三违”所致,导致“三违”的原因又是员工的安全意识淡薄,有章不循。因此,通过“遵章守法,关爱生命”、“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理念文化,大到《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决定》,小到企业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为标志的安全管理文化和“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实施安全生产法,人人事事保安全”的行为文化等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在企业内部形成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安全文化氛围,树立“安全是相对的,危险是永存的,事故是可以预防的”科学理念,形成全体员工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

7、建立安全激励和惩处机制,激发全员共创安全健康环境。建立安全行为激励和惩处机制使员工在生产操作中重视安全生产,避免出现违章行为,通过激励和惩处措施,调动员工的安全管理积极性,引导员工把安全需要作为一种自觉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准则,从而创建安全环境。首先是建立表彰、奖励和优待制度。一是改善安全生产条件,防止事故发生或遏制事故扩大,对参加应急救援的有功部门和个人给予表彰,并在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二是实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待遇从优制度,如发放特殊岗位津贴、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其次是建立经济处罚和责任追究机制。一是制定安全事故经济处罚条例,对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部门或个人严惩不贷。二是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对不严格履行职责、失职、渎职而酿成事故发生的部门负责人严肃追究行政责任。激励应遵循目标结合、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和民主公正公平原则,赏罚严明,赏罚适度,赏与功相匹配,罚与罪相对应。

8、合理进行安全投入,实现企业本质安全。本质安全是通过追求人、机、环的和谐统一,实现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故障。要实现企业本质安全,必须加大安全投入,以保障企业具备安全生产的条件。首先是在企业安全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合理进行软硬件投资,提高员工对事故的综合防御能力和预防职业病,以保障安全生产;其次是对安全技术措施要实行专项管理,确保安全技术措施的正常开展和实施;第三是要加大安全科技投入,以实现高标准的质量标准化;第四是建立教育培训体系,追求安全教育规范化,为规范管理和规范操作提供素质保证;最后是用保险补偿措施推动安全管理层次的深化。此外,在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方面,政府要实施有效的指导,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各类企业的安全基础管理发布相应的政策、要求、规划、措施等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给生产经营单位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指明方向和道路;行业主管部门要严格履行职责,对企业依法实施监管,加强对企业和企业领导班子的考核,特别是要加强对“第一责任人”履职尽职情况的考核;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事故背后的腐败现象进行揭露、曝光,以进一步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正如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所说:“社会的、舆论的监督是搞好安全生产的强大推动力;媒体曝光,群众举报丰富、扩展了安全生产的信息来源,使事故和非法违法行为无处躲藏。”真正开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提到的要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新格局,建立长效机制。

总之,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员工的家庭幸福、企业长远的发展、社会的和谐发展。抓好安全生产是党和国家的一贯要求,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保护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因此,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要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切实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红霞,田水承.企业安全经济分析与决策[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2]常云海.浅谈现代企业安全管理[J].化工安全与环境,2005(25).

[3]金科,张连声.运用科学管理手段不断夯实安全基础[J].铁道运输与经济,2001(10).

[4]谢劲良.关于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的若干思考[J].电信研究,2000(2).

作者:王 瑛

第二篇:加强企业安全教育 创建企业安全文化

众所周知,一个企业要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安全文明生产是可靠的保障,而安全教育是安全生产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成熟、高明的企业管理者应该将安全教育摆在一个相当高的位置。因为安全出效益,安全本身就是一种效益。

1、安全教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安全教育是指企业向全体员工进行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宣传、教育和训练。当今工业生产主要是机械化作业,抓好安全生产就是要确保人——机器——环境的可靠运作,三者只有正常的相互作用才能使生产得以顺利进行。在企业生产中,人是主题,具有能动性,而机器、环境则为人所驾驭或改造,一般来说,人的自由度是非常大的,虽然在主观上人不会也不愿意去伤害自己和他人。但是由于环境、生理、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人们发生行为失误实际上是难免的。人们对于机器的操作和对环境的适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大量的、长期的培训和学习才掌握的。所以加强安全教育是企业长期的、十分重要而艰巨的任务。

2、安全教育主要包括的内容

(1)安全思想教育

企业全体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努力加强安全意识以达到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责任心和积极性。这需要学好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程和制度等。只有不断的强化安全意识和宣传教育,全面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并完善安全检查制度及安全奖惩制度,才能把安全管理与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2)安全技能教育和训练

安全生产的根本出路在安全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实安全技术寓于安全生产之中。安全技术必须通过与生产工具设施和劳动者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安全技能教育的目的是丰富职工的安全知识,提高职工的安全素质,增强岗位作业的安全可靠性。安全技术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是安全技能教育和训练,在学习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更主要是靠实际动手训练,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利用安全技术保证安全生产。

(3)安全教育必须长抓不懈

安全教育要保持经常性。这种经常性主要是针对生产活动中反映出来的不利于生产的各种思想、观点看法等所进行的经常性的说服和疏导工作。安全教育的效果如何,从某种意义上讲,取决于广大职工对安全的认识水平。取决于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广泛的唤起全体职工的强烈的安全意识。做到群防群治,才能真正做到安全生产。

3、安全文化是人们在安全问题上的一次飞跃

安全文化是企业及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规律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是企业倡导的、被员工认可的群体意识和行为准则。通过安全文化的教育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更新人们的安全观念,有效地约束人们的行为。

4、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

在安全生产系统中,人的素质是占主导地位的,人的行为贯穿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因此,在创建企业安全文化中,安全管理必须重视人的因素,必须强化群体的安全意识,必须提高企业全员安全文化水平,要尊重人,关心人。以人为本,保障个人的利益,使大家找到归属感。最终形成安全管理“命运共同体”,推动企业安全文化的改善和提高。同时,注重柔情管理方法的使用。让职工群众生活在充满浓厚的安全文化氛围之中,养成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则的良好习惯。

安全教育与安全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孪生姐妹。安全教育是安全文化的一部分而,安全文化只有通过安全教育才能积累和传播,继续和发展,才能成其为文化,二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所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注重安全教育培训,创建安全文化氛围,充分的运用安全文化促进安全教育。真正做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作者:董彩霞 孙功才 徐 舟

第三篇:企业危机管理探析——让企业迈向安全经营

摘要:文章概要介绍企业危机管理的概念,总结了危机管理的原则,分析危机管理体系建立过程。提出企业要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危机管理才能让企业迈向更安全的经营。

关键词:危机;企业危机;管理

一、危机与企业危机管理

在日益加速的全球化过程中,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得更为复杂和不稳定,企业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危机的发生,如雀巢牛奶事件,东芝笔记本事件,南京冠生园事件等。巴顿认为危机(crisis)是“一个引起潜在负面影响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大事件,这种事件及其后果可能对组织的人员、产品、服务、资产和声誉造成巨大的损害”。企业的危机主要来自8个方面,即质量、人员、品牌、财务、公害、犯罪、事故和天灾。面对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危机,如何让企业经营的更加安全?对企业面临的危机进行有效地管理是国外的企业在残酷的现实触动下做出的选择,他们通过危机监测,危机预控、危机决策和危机处理达到避免、减少危机产生的危害甚至将危机转化成为机会的目的。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很少有企业已经建立了科学规范的危机管理体系,所以亟待补上危机管理这一课。

二、企业危机管理案例

“康泰克”在国家药监局正式宣布禁止PPA后,在众多媒体上被等同于PPA或者与之相提并论,该产品的生产销售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公司总部立即组织危机管理、沟通、市场、生产4个小组,发表危机公关纲领,宣布全面暂停生产和销售、取消合同、停止广告宣传和市场推广,召回各地销售经理,接受专门培训,贯彻应急行动纲领;同时召开了新闻媒介恳谈会并开通消费者热线。公司随后推出“新康泰克”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

与前者的起死回生的结局截然相反的是济南三株集团在经历了“三株常德”危机事件后,从此元气大伤,辉煌不再。一桩“三株”最终胜诉的官司,却让正处在销售顶峰的三株口服液在全国的销售陷入困境,造成数十亿元的损失,工厂被迫停产,10万人下岗。

意外的危机事件,如果处理得当,可以化险为夷,甚至转危为机;反之,将使企业的形象严重受损,危及到企业的生存。在实际危机处理的操作中,企业必须遵循一定危机处理原则,建立危机管理体系。

三、企业危机管理的原则

危机管理立足于应付企业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趋利避害,化险为夷,将损失降至最低点,尽最大可能保护企业的声誉。因此企业实施危机管理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1. 时间性原则,又称为快速反映原则。突发性、震撼性的危机事件往往来势凶猛,整个事件的过程变化迅速,后果难以预料。危机一旦发生,往往伴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和新闻媒体的介入,此时企业必然处在外界的一片指责声中。此时,时间成为极为关键的因素,反映迟钝、优柔寡断贻误了转瞬即逝的适当时机,会让企业遭受不易挽回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2. 维护顾客利益与企业形象原则。当危机发生后,不论是什么原因,企业都应该遵循顾客利益原则,即把顾客利益放首位,谋求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的实现,而不能一味顾及自身付出的经济价值,但求“留得青山在”。以中美史克为例,公司在新闻媒介恳谈会上表明了不停止投资和“维护广大群众的健康是中美史克公司自始至终坚持的原则”的立场,在危机事件发生后很快掌握了应对的主动权。维护企业形象是危机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

3. 实话实说原则。不要等别人来揭露事实,要把企业所掌握的真相老老实实的公布于众,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实话实说一方面可以减少谣言,小道消息的散播造成的破坏性影响,另一方面防止一旦外界通过其他途径了解到某些事实真相。当那些出于维护企业形象与利益缘由编造的谎言被攻破时,企业将陷于非常不利的局面。20世纪70年代的雀巢奶粉隐瞒了生产的奶粉存在的严重质量问题,并在遭受质询时矢口否认,结果遭到了受害国长达7年之久的抵制。

4. 科学原则。在危机管理中要注意科学性、技术性,切忌盲目性。面对有些危机事件,要多征求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专家,这样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2002年初,一篇题为《莫忽视微波炉的危害》被全国众多媒体转载,文中称“使用微波炉对人体有害并且使食物中的营养流失”。占领微波炉市场半壁江山的格兰氏立即约见新闻媒体,请中国家电研究会所和中华预防医学会专家辟谣,并公布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微波炉的检测结果,这篇被认定为由竞争对手炮制的文章所引发的危机被格兰氏很快巧妙化解。

5. 协同原则。企业的生产、营销、公关等部门在危机时间发生后,要实现协同运作,明晰各机构的相关职能,发挥整体功效。同时要赢得企业全体员工信任与支持,争取员工和企业和衷共济。避免在此时大规模裁员,这样易造成留下员工内心恐慌而抵制企业应对危机的各种对策的实施。同时正常的企业运作管理不能懈怠,避免内忧外患同时发生。

四、建立企业危机管理体系

危机管理的阶段划分在理论界有诸多不同的观点,较常见的是按照时间序列进行,将企业的危机管理体系分成3个子系统:危机预警体系、处理体系和危机后管理体系。

1. 企业危机预警体系。危机管理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危机,而不在于处理危机。“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是中国历史上“治国安邦”的最重要的经验与教训。

首先,要对企业全员进行危机意识教育,使之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危机意识。美国微软公司就提出过“微软公司距离破产只有10个月”,华为和小天鹅也提出了类似的末日管理理论,目的就是为了强化危机意识,以便发现危机前兆,超前决策,争取主动,尽可能将危机消除在潜伏期。其次,要建立敏锐的信息情报网络,列出危机评估表,将可能诱发危机的因素按重要性依次排列,做好相应对策。这套网络系统不仅会在危机的预测上发挥巨大的作用,还将有助于在危机处理的过程中建立畅通无阻的信息通路,为决策层提供真实、准确的决策依据。再者,要精心策划企业危机处理计划,可以从总的纲领性原则,针对具体危机情境的计划和不同管理层次的部门行动计划等方面制定。另外,要和相关领域的重要媒体维持长期信任关系,并注意争取政府相关部门对企业的支持。在“危机事件”发生时,舆论进行公正客观地报道及行政部门的举措对于企业存亡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公共关系部门日常工作的重要作用在此刻将突显出来。

2. 企业危机处理体系。危机预防管理只能使危机爆发次数减少,提高组织的“免疫力”,但无法阻止所有危机的到来。企业一旦到了关乎生死存亡的时刻,应该如何冷静的对待来自多方面的巨大冲击呢?(1)尽快成立危机管理小组。危机管理小组成员应具备较强的能力和全面素质,具备临危不惧, 反应迅速,决策果断,擅长沟通等才干。小组领导人应由具有较高威望和影响力的高层领导担任,以利于尽早做出权威决断,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处理危机。(2)以最快的速度启动危机应变计划,采取适当应对策略。在计划实施中掌握一切变化,随机应变,不断地观察目标市场的动向,了解消费大众态度的转变和他们真正关心的问题,以如履薄冰的心态进行处理,并随时相机调整。危机发生往往具有“涟漪效应”,一种危机处理的不当往往引发一连串的其他危机,企业应果断采取措施,切断危机对企业其他经营方面的联系,以防蔓延。(3)要建立有效的信息传播系统。企业应该预先确定危机时发言人,专门负责在媒体上说明事实真相,阐述公司的对策。有时为增强公众对企业传递信息的信赖感,可邀请权威机构如政府主管部门、质检部门、专家学者和媒体参与调查和处理危机。

3. 危机后管理体系。危机事件发生后,如何做好恢复工作并做好危机后的管理也至关重要。此时应尽快修补因为危机而破裂的关系,重塑企业的形象。企业还应建立危机评估系统,彻底找出危机发生的症结所在,然后做出矫正行动,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危机后企业管理一般分为3步——调查、评定和变革。首先调查危机发生的原因,是公司内部的原因,还是无法控制的外在环境因素,并且虚心听取媒体的意见,了解他们对企业以及危机处理方式的看法,从旁观者的角度找到企业自身难以发现的隐患所在。危机管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定包括对预警系统的运作、危机应变计划、危机决策和处理等各方面的评价,详尽地列出危机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不足,总结经验与教训。 最后,针对调查和评定,利用危机为契机,对企业的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弊端进行彻底的变革,转危为机。

危机后企业仍然要采取一些持续的措施,丝毫不能麻痹。可以举办一些有意义的主题公关活动,弥补企业形象缺损,并利用危机宣传企业正面形象,为企业的品牌声誉注入更新的生命力,持续地与关系群体进行有效沟通,加强彼此间的依赖和信心。中美史克就在PPA风波之后,推出了新的康泰克,在广告语中打出了“不含PPA”,无形中让这次危机为公司做了不花钱的广告,并突出了公司对公众负责任的形象,一举两得。

五、结束语

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危机管理,美国、加拿大多家独立的危机管理咨询公司,专门进行危机管理咨询工作,危机管理被这些国家许多学校的管理学院列为专业核心课程。相比之下,中国的危机管理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企业实践中,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国有企业受到过去的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养成的对政府的等、靠、要依赖心理至今还没有彻底转变,企业根本就没有危机意识;中国市场经济环境尚未健全,被推向市场参与竞争的企业因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危机事件发生并导致企业经营轰然而倒的可能性要比国外大得多。只有加强危机管理,让企业生产经营良好时能居安思危,在陷入困境时能从容不迫,中国的企业才能迈向更安全的经营。

参考文献:

1.MBA课题编译小组. 危机管理.九州出版社,2002.

2.薛澜,张强,钟开斌.危机管理,转型期中国面临的挑战.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天津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生。

收稿日期:2004-06-29。

作者:郑晓东

上一篇:工商管理本科论文下一篇:经济专业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