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安全管理对策论文

2022-05-14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安全管理对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摘要】一直以来,我国一直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的忽视,导致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第一篇:企业安全管理对策论文

建筑企业施工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现状,分析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建筑企业 施工过程 安全管理 对策

建筑业是一个危险性高、安全事故频发的行业。目前,市场低价恶性竞标,加之原材料、工人工资大幅度涨价,使施工企业无利可图,生产经营困难,举步维艰,施工单位不得不压缩成本,减少安全措施费用的投入。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及安全技术标准,我国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尽管如此,由于建筑业有着露天高空作业多,交叉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生产生活条件艰苦,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人员流动性大等特点,我国建筑业安全事故发生率依然较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问题

建筑施工的不安全隐患多存在于高空作业、交叉作业、垂直运输以及使用各种电气工具上,伤亡事故多发生于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和起重伤害、触电等四个方面。资料统计表明,每年建筑事故在这四方面发生的事故占总事故的70%以上,其中高处坠落事故占43.1%左右,触电事故占10.96%左右,物体打击事故占12.49%左右,机械伤害事故占8.77%左右。所以,降低四大伤害是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要解决。安全防护设施不到位,安全设施投入不足。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才缺失,且素质普遍较低,安全意识差。施工企业安全教育流于形式,安全教育的方式、内容、考核没有针对性。

1.1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体系漏洞多

目前建筑市场时常出现一个项目有几个分包商,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偷工减料,安全意识淡薄,而我国法律跟不上这些新形势的变化和发展,针对这些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相关措施不到位,对已纳入监管的项目和隐患事故的查处力度不够,督促整改力度不到位,致使安全事故隐患大量存在,导致安全事故频频发生。

1.2措施执行不到位,安全防护不达标

从近年来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企业忽视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安全培训流于形式,各个监管部门不执行国家强制性标准和规定,重经济效益,轻安全投入,存在侥幸心理,违章作业,这已经成为造成建筑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在利益驱动下,一些企业在安全设施上舍不得投资,急功近利,对安全生产心存侥幸,致使很多施工现场防护设施不全

1.3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安全事故发生多

目前我国建筑从业人员大部分都是农民工,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意识、自身素质等还不能适应建筑业的特殊工作条件和环境,他们大都未经过基本的安全培训,缺乏应有的安全知识和防范意识,对施工中的基本常识特别是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知之甚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

2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措施

2.1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建筑市场

针对建筑业发展的新趋势,国家相关部门应该联系建筑业实际发展状况,与时俱进,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使执法单位有法可依,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法律体系。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其作用是潜移默化的。建设安全文化要重视安全宣传、现场安全布置及文明施工和教育培训,重视企业与工人之间协调合作的氛围,处处体现出人性化理念,把讲安全形成一种感人、科学的文化现象。

2.2完善监管机构,健全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责任,可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与违章行为,并及时排除与纠正,有效降低安全事故。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员,工地施工项目班子要建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安全责任人,以现场安全员、项目技术负责人及施工组长为成员的项目安全领导小组,负责从开工到竣工全过程的安全生产工作。建筑企业要组织制定本企业各岗位安全责任制,从管理层至工作层,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并定期进行考核,指定本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安全生产投入有效实施。

2.3加强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以人为本,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素质。施工企业要定期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企业必须定期培训各级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岗前培训,提高其安全生产意识。施工企业必须真正重视企业内部的建设,要在服务、管理、技术水平上全面提升,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人员资质管理制度等;注重人才队伍建设,项目经理、施工技术人员都是建筑施工第一线指挥作业的关键人物,也是安全管理的重要人物。

2.4加强安全投入,增强防护措施

从招投标开始,严格审查承建资格,不准超范围施工;政府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凡是挂靠、私自分包的工程一经查出,坚决严肃查处;开展群众举报制度,实行社会监督。项目工程技术人员应根据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材料机具、劳动力的供应情况等,紧密结合工程实际,制定出最经济、最安全的施工技术方案或施工组织设计。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必须经工程师审批,监理公司批准。

3 小结

建筑施工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在施工过程中有很多不同于其他行业的危险因素。我国建筑施工项目推行项目经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所以建筑施工项目部是建筑施工项目管理的主体和核心,施工项目部如何做好施工项目安全管理已成为施工项目管理中的一个迫切课题。总之,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断探索、不断改进,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做到警钟长鸣,才能有效地防止和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闫翔.论建筑施工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2007(6):10-12.

2.黄少斌.工程项目管理中施工质量的控制与安全管理[J].山西建筑,2008,34(22):211-212.

3.李洪峰,于志鹏.析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工作的问题及建议[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5):212.

作者:党石岂

第二篇:建筑企业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 一直以来,我国一直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安全的忽视,导致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建筑领域事故频频发生,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探索预防对策和措施,对减少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建筑安全管理现状;安全事故;建筑施工

我国建筑企业数量众多,随着经济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兴旺发达,建筑企业乘着东风发展迅速,但是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很多建筑企业不注重安全生产,造成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一、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基本状况

建筑安全生产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甚至关系到社会稳定的大局。但是由于建筑生产具有一次性、复杂性、露天高空作业多、劳动力密集等特点,使得建筑安全事故频繁发生。

近几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大了对建筑安全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全国基本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建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体系。从我国建筑安全状况纵向发展看,全国建筑施工伤亡事故总体偏向好转,但近几年又有所反复。从横向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率和死亡人数仍然偏高。我国建筑安全事故类型主要为:高处坠落、触电、坍塌、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还包括起重伤害、车辆伤害中毒和窒息、火灾核爆炸等其他伤害,这一点与《中国建筑业年鉴》中的统计数据不谋而合。产生建筑安全事故的原因十分复杂,大量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造成安全事故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在于管理系统的缺陷和失效。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这从根本上影响了管理水平的提高。

另外,从管理人员从事工作的年限看,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在实践中对自己本身固有的管理理论检验机会也较少,这对其本人管理水平的提高也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可见安全管理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决定影响。要降低目前我国较高的安全事故发生率,还必须从管理入手,进一步提高我国建筑安全管理的水平。和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安全水平从管理制度和理念、评估方法手段、市场主动调解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制约着安全管理向纵深发展。

二、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

(1)人的因素。施工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人的因素最重要。有些领导对安全生产政策、法规认识不足,不能摆正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进度的关系,在进度、质量、效益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安全让步,没有把安全当大事抓。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素质差,对规范、标准不熟悉,对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少,对安全隐患视而不见。施工队伍素质低。

(2)物的不安全状态。对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定期安检跟不上,只重使用,轻管理,对防护装置,或弃而不用,或失灵不修复就使用,机械设备老化,该报废的不报废仍在继续使用。脚手架搭设不规范,特别是剪刀撑,扫地杆、脚手板经常不按照规范搭设。钢管壁厚度不够,钢管经过多年使用后,钢管产生变形和弯曲,扣件合格率低。安全网破损没有及时修复。违法违规行为是塔吊坍塌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3)安全经费投入不足。每一个工程,在预算时都规定有一定的安全文明施工费,但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文明经费经常被削减,没有按规定购买发放安全保护用品,或者发放的保护用品质量低劣,根本起不到保护作用。

(4)施工现场用电不规范,在高空线路或设备边不设围栏或防护网,电器设备未进行有效的接地接零,没有必需的漏电保护装置,电线、电缆破皮、老化、乱拉乱扯,管理混乱造成漏电等。

(5)施工现场没有足够的消防设备,施工人员对消防设备不熟悉,发生火灾,就手足无措。

三、 建筑企业作为安全管理的主体应采取的对策

(一) 提高领导者和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

领导者对安全工作有高度的认识,对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一是强化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和主管安全生产领导的安全培训,使其树立“安全就是效益”的安全经济观; 二是切实行使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安全生产与企业资质、安全资格、工程招投标及企业业绩和领导者的政绩挂钩。同时,要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文化素质,塑造和传播企业安全文化。使企业员工和家庭树立“安全就是幸福”的安全理念,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安全生产的真正责任主体是企业本身,要想真正控制和减少事故发生,必须从根本上改善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企业内部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分包单位应当服从总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分包单位不服从管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由分包单位承担主要责任。

在施工现场,同样要将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全员承担安全生产责任,并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检查制度、奖罚制度,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考核指标,由此做到从管理层到操作层、服务层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专管成线、群管成网,人人负责,特种工作人员除严格要求持证上岗外,均需与施工项目部签订安全协议。

(三) 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与控制

第一,要建章立制,确保施工作业人员按规范操作; 第二,要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合理组织施工安全作业; 第三,要管好施工材料机具设备,管好易燃易爆危险性物资; 第四,要切实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第五,要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第六,要加强工人防护措施。

(四)提高安全管理投入

在政府监管及行业自律的基础上,应保证工程款及时支付。同时,应对“安全生产管理费”合理核算,并单独列在工程量表中,并要求施工方在报价时列出用于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细目。在施工过程中,应由监理工程师检查这笔费用的使用情况,再批准支付,以保证施工方安全生产管理的专款专用,不得截流挪用。

(五) 以科技进步推动建筑安全生产工作

第一,应利用先进实用技术改进管理手段。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或 IT 技术为建筑安全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智能化的方法。第二,应针对建筑领域的基础性、关键性和管理难题,开展安全科技攻关。第三,应积极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及时淘汰危及安全的落后工艺、设备和技术,增强安全防护设施的科技含量。

(六) 建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

建筑企业应严格按照建设部的有关规定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要让每一个员工懂得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实现自己的安全行为责任。

第一,凡是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进行安全法律、法规、安全生产知识,安全操作技能的学习,并严格考核,合格后方可进场; 第二,对特种岗位作业人员一律凭劳动管理部门颁发的操作岗位证书上岗并定期进行体检; 第三,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指挥的管理人员进行严厉的处罚; 第四,对施工生产中违章操作员工一律停工,并进行学习教育,写出检查,受到处罚后再上岗工作。施工企业应建立施工现场安全培训教育制度和档案,明确教育岗位、教育人员、教育内容,安全教育内容必须具体而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徐桂芹.我国建筑业安全生产状况浅析[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6

[2] 陈坚斌,张正辉,张超.建筑安全系统管理与控制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08,4

[3] 鄢林昙,赵飞伟.建筑工程全过程安全管理[J].价值工程,2010,29

[4] 张本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J].山西建筑,2009,35

作者:伦国才

第三篇:企业定额管理对策

摘要 企业定额的编制与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关系重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定额管理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指标,加强定额的执行和管理,推动企业众多管理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 定额管理 定额编制 原则

一、定额管理的定义以及内容

定额管理是指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定额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对人力、物力、财力的配备、利用和消耗以及获得的成果等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或应达到的水平。

定额按其内容分主有:有关劳动的定额。如工时消耗定额、产量定额、停工率、缺勤率等;有关原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有关固定资产利用的定额。如生产设备利用率、固定资产利用率;有关流动资金占用的定额:等等。

定额管理的内容主要有:建立和健全定额体系;在技术革新和管理方法改革的基础上,制定和修订各项技术经济定额;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定额的贯彻执行;定期检查分析定额的完成情况,认真总结定额管理经验等等。定额管理是实行计划管理。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的基础。实行定额管理,对于节约使用原材料,合理组织劳动,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都有重要的作用。

二、定额管理应该采取的对策分析

虽然我国的企业的定额管理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额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定额指标判定不完善,定额指标体系不科学,定额指标控制不严,对定额指标分析不准确等问题。需要再工作和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学习逐步解决。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以及理论知识,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对策:

(一)明确定额编制原则。

平均先进性原则企业的定额制定应以企业平均先进水平为基准,制定企业定额。使多数单位和员工经过努力,能够达到或超过企业平均先进水平,以保持定额的先进性和可行性。企业定额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实际的生产能力和管理水平。为了增强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企业内部要严格控制项目成本,企业定额的水平必须具有平均先进性。与国家和行业定额标准比较,企业定额的水平必须高于国家和行业定额标准。及时性原则定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技术发展和管理水平的反映,所以在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稳定的状态。这种稳定性又是相对的,它还有显著的时效性。当企业定额不再适应市场竞争和成本监控的需要时,它就要重新编制和修订,否则就会挫伤群众的积极性。甚至产生负效应。现在工程项目施工不断应用“四新”。定额的编制工作必须及时跟上,力争做到每个施工项目都能以定额为依据组织生产。这就要求企业长期不断地进行资料积累,定期进行比较分析,及时制订出合理的企业定额。保密原则企业定额的指标体系及标准要严格保密。在市场经济的时代,各行各业高手林立,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例如,工程项目在投标中如果被竞争对手获取。会使本企业陷入十分被动的境地,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所以,企业要有自我保护意识和相应的加密措施。在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活动中,由于实行的是“量价分离”和企业自主报价原则,各投标单位一般是以本单位的企业定额为投标报价依据,如果竞争对手掌握了自己企业的定额水平。就有可能以略高的定额水平编制略低的报价。在竞争中取胜。合法性原则应规定企业定额的编制、修改、审查、批准、颁布的程序和权限,维护企业定额的法定性和严肃性。

(二)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机构。

为了确保定额管理有效实施,特别对于行业跨度比较大的企业,由于种类繁多。行业的特点比较突出,所以应统一综合管理和分类专项管理相结合的定额管理体制。

第一,要设置设专门定额管理机构统一管理企业关于定额方面的各项业务工作。定额管理机构为公司各类定额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范围主要包括:制定定额管理的规章制度;负责定额管理各环节的组织、计划、协调、监督工作;进行定额的编制、审核、执行、修订和考核工作;总结推广定额管理经验。使定额编制更加科学、合理。

第二,公司内部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涉及自己业务职责范围的定额进行分类管理如人力资源部管理劳动定额、物资供应处管理储备定额、财务部管理资金定额等。定额管理的核心在于确定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范围。并将各部门的具体只能落实到每个员工,形成有管理部门管事,有人办事的定额管理网络,从而强化定额管理,达到生产经营Ej标和利润得的最大化。

(三)建立定额管理考核制度。

建立定额管理考核制度。定额管理考核制度其中包括审核制度和考核制度,这两项制度是定额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定额执行与控制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措施。这两项考核制度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缺少其一,定额管理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很难实现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对于成本预算和控制的作用。定额管理的考核主要包括:统计台帐的完善程度、定额的执行、修订和分析情况,定额标准的先进性、合理性及可行性情况。及定额的覆盖率及定额的执行率的完成情况。为了使定额标准贯彻执行而把定额管理有效的融入到经营管理中,考核结果将与公司经营绩效挂钩,严格实施奖惩措施和效绩原则。以促进定额标准的实施与监控。例如,员工在生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各类技术管理水平,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以较少的资源消耗来完成生产任务,这样就要给予一定的奖励,借此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的热情。同时,对于工作积极性较差,而且由于个人原因造成资源浪费或工期延误的情况,要给予适当的惩罚。

(四)加强对于定额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企业定额的编制与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企业定额管理的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制定科学合理的定额指标,强化定额的执行和管理。从而推动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定额管理工作之所以会成为会计工作的基础工作之一。是因为它不仅仅影响着会计工作,甚至影响着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市场经济发展的角度上考虑,加强定额管理等会计工作,主要依靠企业领导的重视和会计人员的努力,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角度来说,定额管理工作必须要抓。并通过会计人员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定额管理应是企业本身的一种自觉行为,是完善内部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首先,通过定额管理对企业进行经济考核及核算。无论企业的大小,公司内部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都必须以定额指标作为界限。若无定额指标限定,必定会导致不良局面。

目前,很多企业只注重管理,并没有注意到企业从办公用品到机床钢材的内部资源的消耗标准。资源浪费不断增加,何谈效益的增加?其次,通过定额管理促进企业的管理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存在很多的滞后性、定性,属于粗放型的低效益管理方式。定额管理是量化的评价,把定额管理应用到企业管理中,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对企业的内部行为有明确的界定,做到超前管理。同时,定额管理是企业从行政管理向以经济管理为主转变的有效动力。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员工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企业生产以及管理等工作。因此,企业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能够加大产出,实现集约型增长。再次,通过加强定额管理,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实行定额管理制度,能有效促使劳动者在劳动前就事先确定“目标”。再加上科学的奖罚制度。企业的定额管理必将在企业收入分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当前,很多企业实行的工资联产及年终奖等,各国营部门的费用包干,都是通过定额管理来提高效益与制定资源消耗标准,是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关系挂钩的很好尝试。尤其是单项定额的实施,更加合理的拉开了收入的档次,是企业奖勤罚懒的有效手段。

三、总结

定额管理在不论在企业成本控制还是在企业整体管理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虽然企业的定额管理在目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本文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文章还有很多不足。只希望能够对企业的定额管理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虽然我们在短时间内建成了一系列发达的硬件设施。但是。管理不同于这些硬件设施,管理只可以发生质的飞跃。是不能够简单跨越的。试想一下,虽然我们拥有了一系列发达的硬件设施,但是如果管理水平并不能达到经济发展的要求。必定将会为此付出一定的代价。我们要考虑的是经济的高速增长如何不以资源的的大量消耗、浪费为代价,企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综合竞争力却没有相应的提高?科学管理是现代化企业管理的基础,而定额管理是科学管理这座大厦的根基。如果根基打不好。那么大厦怎么建呢?所以企业要发展壮大,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静下心来,戒除浮躁,固本强基,回复到管理的起源,在各行各业大力推动科学管理,大力加强定额管理。

作者:肖 刚

上一篇:关于就业或面试的论文下一篇:如何弘扬长征精神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