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2022-05-11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公共卫生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内容对于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基于此种变革背景,也必须对于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发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由一体化教学案例进行开发,在人才培养基础方面提出一定的保障性措施。本文也基于此点进行研究,提出了做好教学计划设置、开创专业课程、建立临时学习基地等要点。

第一篇:公共卫生专业论文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泸州医学院公共卫生系自2004年开始招收四年制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本科学生,每年招生25人左右,已招收5届学生。现有2届毕业生共43人,在校生76人。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定位是为适应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需要而培养职业化卫生管理人才,属于比较新兴的专业,全国各高校大多处于探索阶段,没有统一的标准。我校自开办以来,结合自身实际,在不断完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加强科研力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但也存在诸如学生专业思想不够稳定、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突出问题。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实际,浅谈一些重视与完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

1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1.1 由专业培养目标所决定随着我国卫生管理模式由高度集中的计划模式向计划和市场机制结合的管理模式过渡,以及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医政管理、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卫生监督、药品流通管理、医疗保险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更加规范和细化的要求,亟需一大批经过医学和卫生管理教育,兼具公共精神和人文关怀的职业化管理人才。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和完善的过程中,不断有新情况、新问题出现,卫生政策、卫生法规、保健制度等也在不断的调整。传统教科书的内容已经远远跟不上实践的发展,亟需通过多种手段补充实践经验,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该专业培养所要求的语言表达、写作、人际沟通、热点认知等综合能力也对“满堂灌”的课堂教学提出挑战。

1.2 由学科特点所决定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隶属于管理大类。管理类学科特别强调理论和应用相结合。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来源于我国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并且要在实践中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所以不论是该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都应该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思想,更多的了解基层工作的实际,才能拓展知识面,提高理论素养。

1.3 为学生因地制宜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以及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各行政区域内的卫生政策和管理机制受当地政治管理体制、财政能力、文化风俗等环境的影响,欠发达的西部地区尤为明显。比如,在医疗保险付费方式上,按项目付费作为一种后付制度,理论和实际工作都认为弊端明显。但笔者在四川某统筹地区调研的结果显示,该地区仍然主要采用项目付费,其原因是管理层认为推行总控等预付方式阻力较大。这类诸如理论和实际差别较大的管理情况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予以关注,以便为他们掌握弹性管理的尺度,因地制宜的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1.4 提高教学效果的保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教学效果的评价并不在于教了多少,而是学生真正掌握了多少。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学生的交流感觉到,该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由于学生缺乏实践机会,对书本知识往往一知半解,加上医学院校课业繁重,学生普遍对政策法规、热点问题关注较少。有的学生对卫生管理理论理解不深,觉得所学的理论只是发达的东、中部地区的情况,西部地区根本没有施行,进而导致专业思想的不稳定。由于我校该专业招理科生,学生们偏好动手机会多、实践性强的操作技能,认为卫生政策、法规的学习非常枯燥,没有学到真本领。因此只有加强实践教学,才能把学到的管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让学生真正学懂、学以致用。同时对巩固专业思想也有一定的帮助。

2 我校实践教学情况

2.1 课堂实践情况我校实践教学开展,首先依托课堂,强调课堂上的双向互动以及课外知识的涉猎。一是在核心专业课程的学时安排上,留出一定.比例用于课堂实践。针对很多农村、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内向,课上不爱开口发言的情况,开展了师生角色互换,由学生来讲课的活动。同时开展了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如各种卫生机构产权改革模式的案例讨论、泸州民营医院营销策略的分析等。二是分专题进行资料收集,要求学生提炼观点,开展各种形式的总结发言。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补偿、管理问题研究,“医药分开”可行性分析的小组发言,卫生经济政策的“嘉宾对话”,英美模式熟优孰劣的辩论会等。三是拓展教学内容。如制作关于医疗改革争论的新闻剪辑、公共财政公共经济的基础理论的讲义,以弥补学生现有专业知识的不足。四是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依托网络及专业期刊的信息资源,及时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多种形式输出给学生,避免单一幻灯片教学的刻板和信息量的局限。播放宁夏医改、宿迁医改、药品招标采购等视频资料,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2.2 见习、实习情况一是课余组织学生深入医疗机构、管理部门、社区参观,并撰写见习报告。如前往泸州平安保险公司了解内勤业务流程及保险销售经验,组织学生参观茜草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其工作内容及管理中的问题。二是选择条件、技术力量及声誉较好的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疾病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执法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增进学生的管理技能。

2.3 其他情况一是部分课程外聘教师,如《医院管理》、《卫生监督》等课程聘请校外专家及管理实务工作者教学,他们的教学富有实际工作案例,很受学生欢迎。二是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工作,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费用负担及满意度研究”小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深入农村开展调查,并全程参与调查表的设计、现场调查、数据分析、论文写作等环节,对学生系统深入的参与项目管理,接触社会实际有很大帮助。三是开展与职能部门的科研合作,如泸州市卫生局的健康城市工程,需要大量的基础数据调研。我系在与卫生局协商以后,组织学生在暑假参与对方的调查和管理工作。四是根据课程特点弹性考核,如对新医改方案某方面政策分析的小论文,卫生服务研究的评估报告等。

3 完善实践教学的思考

3.1 院系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由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属于很少做实验的软学科,因此一些高校在管理和科研上不太重视,投入也不多。但软学科也需要实践,即让学生投身于社会的大课堂,提前参观、了解未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分析、判断、探讨目前管理中的不足。这种方式的人才培养实践需要院系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老师出面,做好与各见习、实习单位的接洽,包括实习经费、实习内容、用车、组织与管理等,以建立起实践教学的制度性保障。本院系的教学管理科室要积极配合教研室做好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学生科主要负责学生实践的宣传和引导。

3.2 教师加强自身理论素养由于卫生事业发展的实践性及管理政策的动态性,教师在夯实理论基础的同时,需要及时学习和掌握最新的管理信息,对该专业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通过创建院系对积极参与实践教学工作的教师的激励机制(包括薪酬激励、参与学术会议激励、进修学习激励等方式),使教师积极的投身于实践教学改革中来。教师本人要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最新的管理信息来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养,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管理部门的交流,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

3.3 建立实践教学的考评体系 落实实践教学工作,必须强化对学生参与实践的考评。一是理清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专业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的集体讨论,确定每一门专业课程的实践学时数量、实践内容、实践方式以及取得学位证时必须达到的实践学分数。二是强化对学生实践的考核力度。改变目前部分专业课程没有平时成绩,仅从卷面成绩决定该生学生成效的状况。根据课程特点量体裁衣,部分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考虑实践成绩占50%。三是细化对各种实践方式的考核分值和权重。对课堂发言次数多且有一定创新思维的同学、小组发言代表、优秀实习生、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分子可给予一定的加分和奖励。

综上所述,夯实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工作技能离不开实践教学。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教师科研工作的应用价值需要实践教学。同时,重视与完善实践教学工作,也为院系加强与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及用人单位的合作,丰富科研成果,提高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带来帮助。因此,强化实践教学是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的方向。

作者:胡小璞 杨 笛 李春燕

第二篇: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

摘要: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内容对于当前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基于此种变革背景,也必须对于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发展教学模式进行探究。由一体化教学案例进行开发,在人才培养基础方面提出一定的保障性措施。本文也基于此点进行研究,提出了做好教学计划设置、开创专业课程、建立临时学习基地等要点。围绕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发展,由一体化建设去对这些人才培养做好奠基。重视教学案例开发以及实践,做好课程内容的有效设置。

关键词: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教学案例开发

0引言

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事业是一类综合性、应用性、政策性较强的管理类学科,这也是医学以及管理学进行交融的专业性学科。该专业的教学宗旨是培养一批具有足够医学素养,并能够对于各类管理知识做好认知的专业人才,对于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而言其必须在专业一体化教学案例开发过程中。基于教学改革机制,要求管理人员了解基本的医学知识以及技能。均衡学生在医学知识以及管理能力方面的双重发展,围绕其建设体系对人才发展作出重点改革[1]。

1公共卫生事业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其建设必要性

1.1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公共卫生事业应用型管理人才是指那些能够对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知识作出有效认知,并结合自身工作内容,从事于医学领域以及卫生管理领域等各项管理工作的一类专业人才。他们能够解决卫生、管理事业的实际问题,并且具有着属于自我的专业能力。对于这方面的人才而言,首先必须拥有相当的知识广度以及深度。其次,能够在实践过程中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最后具备相应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素养。就当前我国卫生管理高等教学内容来看,其在组织过程中长期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这一行为。它很难完成教学发展的综合实践,对于卫生事业管理内容而言,也没有形成以学术作为辅导的发展机制。该类教学体系限制了师生教学关系的蜕变,这导致了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度不足问题。实践教学、理论教学出现脱节,这很难适应当前的公共卫生事业领域发展工作。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能够在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建设过程中,基于教案开发以及教学改革模式,为其卫生管理领域的适应能力发展做好奠基[2]。

1.2符合卫生事业管理知識开放特点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所涉及到的知识较为丰富,其包含了公共卫生、医学管理、医药管理、医疗保健制度建设、药品制度建设等各方面的内容。其卫生事业改革模式在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由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使得当前的卫生事业管理教学变得更加完善。在卫生事业改革以及健康理念迅速变化的今天,它需要卫生型管理人才突破各类困难。通过创新自己的工作认知模式,创造性的解决各类问题。对于卫生管理专业人才而言,其必须对于各项问题做好解决。依据自己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结合工作实践,更好的了解相应知识。这符合当前的卫生事业管理开放特点,能够突出目前的教学实际。

1.3利于人才培养以及内外环境统一

就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培养过程而言,通过新医改方案进行探讨,其中涉及到了四梁八柱。它也构建了我国卫生事业管理发展的广阔空间,在这一主体探讨过程中,通过对于主观目标以及客观手段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其多元化特点。其中的组织内容较为众多,在高校学科知识探讨过程中,专业培养目标较为模糊。其课程设置也不太适合人才的实际发展,某些专业特色不突出问题严重,无法满足社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由此其教学质量也大打折扣。围绕应用型卫生事业管理学生培养目标,能够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学习方向。由此培养出一批适应多元化发展的新型人才,在宏观经济环境以及社会发展方向改革过程中,对于这些应用型公共事业管理人才的整体能力做出辨别。知晓怎样的学生才适合后续的工作岗位,是否能够完成社会领域内的人才发展。在内外教育环境统一过程中,真正做好管理教学与卫生教学的同步。按照教学内外环境,调整其基本教学模式。

2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一体化教学存在问题

2.1教学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是基于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发展的出发点,只有做好目标明确,才能够基于新的专业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做好有的放矢。不同高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无法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不同教学目标,它难以注重人才在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适应领域。很难实现差异化定位,在后续的细分市场上又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其中的医保管理、医院管理、药品生产管理、卫生信息管理等不同管理信息就难以做到流通,一些地方性院校甚至仅仅只是局限于基层化的医疗卫生事业管理内容。对于服务内容以及公共卫生医疗、卫生管理发展方案无法做好确定,它也不能够满足某一地区的卫生事业管理发展需求。对于我国领域内的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而言,其必须在契合实际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对于教学体系做出探讨。

2.2课程设置不合理

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已经初步成熟,关于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的培养,这是高校需要探讨的问题。但是在教学案例以及教学经验综合过程中,基于现实背景来看,部分高校在进行其管理建设时对于课程设置显得不太合理。我国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现有的临床课程基本延续的是临床医学的课程体系,由于临床医学课时多、负担重,由此这也淡化了卫生管理专业本身的特点。无法对于学生的自我专业意识做出引导,教学方式粗放单一,以大班授课为主,很难结合案例教学。它没有脱离理论性的临床教学,多数时候师生互动较少。学生的学习意识非常薄弱,教学方式呈现出一定的单一性,无法跟随现代化教学发展需求[3]。

2.3教学思想不完善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是培养专业人才,做好教学质量提升的基础。只有维系好其专业教学体系建设,才能够真正培养出一批在公共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由此其也必须在课程体系方面下足功夫,但是就当前的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教学内容来看,其众多教师强调理论课程教学对实践内容没有作出认知,也忽略了启发式教学视角下的全新思维教学引导方式。其教学内容不足,这致使专业课程教学不受重视,而且忽略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影响了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基本思维。在实践教学板块方面,基于理论课时的压缩,也很难对于学生的实践课时做好补充。

3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一体化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策略

3.1重视培養方案以及教学计划调整

基于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一体化教学案例开发内容,其应该改变以往管理专业学生医学理论知识以及临床实践知识完全脱离式的教学。在根据临床课程实践作为中心的基础之上,围绕其改革过程,对于教学思路进行明确。并在现有学制下,让学生完全学习内容,使学生真正接触医院、走进临床,实现临床理论以及卫生管理层面知识的双轨同步。最后过渡到学生的临床实习阶段,真正实现从临床理论、临床同步方面的一体化发展。按照教学案例统筹过程,对于学期内的课时做好一定的调整。围绕其临床课时设置时间,在保持校区原有计划的情况之下。尽量结合校区实际,对其作出建设。突出临床课时教学的实践性以及灵活性,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动手能力方面,让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4]。

3.2创新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手段

在进行教学内容以及课程体系建设的同时,围绕教学案例开发内容,其必须培养出能够具备高度适应能力,并且在自身工作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才。这需要学校教学从业者在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围绕学生的实际。基于课程设置方面,做好大胆创新。以优化理论课程教学作为基础,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制定出符合知识、能力、素养协调发展的基本方案。在理论课程教学层面,围绕人文学科教学内容。基于加大科研,做好现场调查等方案,让卫生管理专业的学科知识变得更加透明。随后逐步深入,提高学生对于卫生领域知识的应用以及实践。在创新教学方法层面,了解到高素质人才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在传授知识以及素养方面,不单单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应通过一类教学体系构建,重新燃起学生的学习思维。

3.3优化卫生管理专业特色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设置是充分体现培养目标的中心环节,卫生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也必须基于其公共卫生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管理事业突出过程中,围绕医学院校课程设置的本身特色。着重培养那样一批具有专业素养、能够理清课程设置系统性、关联性,对所有人才适用的课程体系。按照临床课程设置标准,从讲座内容出发,做好学科内容拓展。减轻学生在课程方面的学习负担,同时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在讲座课程内容融入的同时,从临床基础出发。围绕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明确专业发展方向。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素养、专业能力的认知,由此做好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建设。

3.4建立临床课程实习基地

在临床课程教学内容安排过程中,应将理论课时以及见习课时做好平均分配。通过以病理学作为基础进行学习,按照公共卫生型管理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做好自学,由此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科研思维。为保证一体化临床课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依托院校教学的临床医院以及非直属医院的建设。通过两级共建制度完善,在硬件设备以及软件设备同步建设过程中,围绕其临床课程设置模式打破应用型人才公共卫生事业与管理专业学习负担。承担起临床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其完善临床知识专业管理技能发展。在实习,每个临床院校控制在60人。在分散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强化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了解临床技能以及管理能力。

4结语

基于当前临床理论知识与管理实践知识的同步,对于应用型公共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发展过程。其在实践内容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围绕这些问题,相关院校也必须抓准问题作出改革。积极探索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人才发展内容,为应用型管理人才培养做好奠基。基于管理人才对于医学知识以及管理技能的了解,为当前的医学管理发展做好铺垫。真正基于案例开发内容,培养出一批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需求的高素养人才。

参考文献

[1]苗金萍.面向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实践应注意的几点问题:以鲁东大学为例[J].时代经贸,2019(1):92-94.

[2]赵浴光,姚业祥,陈明琪,等.案例教学在《卫生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与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5):48-50.

[3]仇明侠,张旺,陈业旺,等.应用型高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深圳技术大学光源与照明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20(1):147-148.

[4]刘瑜,贺莉萍,周勇,等.应用型大学预防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升的研究与实践[J].科教导刊,2020(1):21-22.

(责编:杨梅)

课题来源:2019年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立项课题《应用型大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案例开发与实践》(JXJG-19-13-17)资助

作者简介:朱卫卫(1969—),女,江西会昌人,本科,正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管理和经济。

作者:朱卫卫 陈婧 蔡运荃 李钧 宋伟

第三篇:关于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修订的思考

摘 要:医学院校教学计划是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培养要求与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纲,是学校组织实施教学过程的主要依据,是学校规范教学管理、进行教学评价和质量监控的法规性文件,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载体。随着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育技术手段的完善,教学计划经过实践运行后,需要不断完善修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学需要。

关键词:医学院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学院各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培养要求与培养模式的实施大纲。随着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育技术手段的完善,教学计划经过实践运行后,需要不断完善修订,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学需要。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学籍和学生考试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关于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修订工作的相关问题。

一、教学计划修订教学指导思想

结合国家有关教学文件,目前,很多医学院校的公共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在修订教学计划时,都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为宗旨,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导向,以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一线的需要为方向,以成才教育为目标,充分发挥民办高职学院的优势,组织学院内外教育资源,认真修订各专业各课程的教学计划,为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服务。

二、教学计划修订的基本原则

1.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注重分析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尤其要研究社会要求和本专业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2.创立专业特色

要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学生一生从业岗位的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出发,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形成教学计划的专业特色。

3.优化教学全程

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规格要求及评估条件,立足教学全过程,合理设定本专业知识模块、能力结构框架和综合素质的基本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整合。在此基础上,确定合理的课程体系和课时比例,精心设置每门课程的内容、授课时数及教学环节、考试考核方法、检测评估手段;并注意课程之间的衔接,避免内容的重复,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4.强化应用性课程

要以适应社会需求为培养方向,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课程结构。基础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教学,以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为立足点,以培养学生专业技能为重点。

5.加强实践能力培养

要将能力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探索、完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和评估体系。在教学计划中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改革实践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可单独设置实训课程。

三、修改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

1.认真贯彻医学院校发展定位要求

学校定位——定准学校发展目标。医学院校要主动适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社会,以本科教育为重点,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加强教学基本建设,改善办学基本条件,完善教学管理,为社会医疗卫生机构培养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定位——定准人才培养规格。针对与本科培养层次的区别,找准专业定位,确定培养什么职业,什么层次(什么岗位、岗位群)的在第一线从事生产、管理、服务的技术专业人才。

课程定位——定准课程开设的目的。课程类型必须符合《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中“实用的/技术的/职业的特殊专业课程”的要求,必须围绕岗位、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养结构来设置课程。精心设计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界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所承担的具体培养任务。

学生自身定位——定准创业方向。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根据自身的优势,运用外部条件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确定自己经过四年的专业学习,努力掌握哪些知识,达到哪一层次的水平,获得何种劳动技能证书,胜任何种岗位(岗位群),将来如何创业人生的目标定位。

2.大力改革课程教学体系

每个专业所设置的课程,必须围绕“基础知识够用、专业知识管用、人文知识常用”的要求,大力改革课程教学体系,做到所设课程:够用——摆脱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根据职业的要求,跨学科地对教学内容进行裁剪、重组;适用——强化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用——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规范的、标准的、最新的知识、技术教给学生;管用——推进模块式课程体系建设,一些课程要从学科性很强的《XX学》、《XX原理》转变为与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相对应的模块单元课程,每个模块明确培养一种能力、技能。

3.完善实践性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包括理论课程中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及独立设置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其类型包括习题课、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公益劳动、军事训练等。每个实验、实训、实习,都要有明确的技能训练目标、训练方法、考核标准、考核方法。各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组成一个实践教学的体系,成为“有一定排列顺序的教育活动”。

4.界定课程设置类别

课程类别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包括职业公共基础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拓展课。公共基础课设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思想品德修养、法律基础、实用英语和体育。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必选课及系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含学生素质教育选修课)。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规定学分方可取得毕业资格。

作者简介:

李静,女,(1981~),河南南阳人,汉族,讲师,主要从医学临床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

作者:李静 王琼梓

上一篇:设备安装工程论文下一篇:司法审查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