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院的大四现象——就业与教学管理

2023-01-20

1 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1.1 从高职教育的发展看加强就业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由于前身办学条件的不足, 加上办学人员长期形成的办学思维定势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 在办学实践上, 高职学院沿袭以往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做法, 造成目前高职教学脱离社会实际的情况, 因此高职教育能否以就业为导向, 主动适应社会实际需要, 为生产第一线培养急需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是每一个高职院校办学的出发点, 也是高职院校区别于普通院校的办学特色。

1.2 从市场的多变性看加强就业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当前, 就业市场因受到人才市场供需状况、行业发展、企业人才需求等因素的变化表现出较大的变动性。因此, 教学体系的稳定性与就业市场的多变性使得教学体系相对于市场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 从而导致知识的“学”与“用”出现脱节。只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系, 才能实现学生培养规格与市场用人需求的“零距离”, 从而使高职办学市场化, 也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1.3 从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看加强就业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人才。从这个观点出发, 可以说高职教育是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 即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该是市场上需要的、抢手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许多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差, 实践性不强, 职业素质不高, 再加上求职观念和方法不正确, 难于适应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这些问题都与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有着必然的联系, 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与就业市场之间存在较大的距离。因此,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高职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

1.4 从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实际看加强就业与教学管理的必要性

目前许多高职专业设置脱离实际, 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程体系仍以学科知识为本位, 侧重理论教学, 没能突出应用性。因为只有突出了应用性, 才能体现职业性。高职教育要从社会和企业用人需求出发, 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 坚持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的原则, 构建强化职业技能训练, 重点培养和提高学生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能力, 以满足社会和企业等用人单位的需求。

2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学体系的探讨

2.1 优化课程内容设置

2.1.1 以职业素质要求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之前, 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进行深入的职责分析, 不仅要分析职业的专业技术能力, 还要分析非专业技术能力;对于专业技术能力的分析应注意分析职业的“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同时, 既要分析职业的智力因素, 还要分析职业的非智力因素。

2.1.2 注重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实践性的有机结合

高职教育的课程应按照综合化思路进行重组和整合, 基础课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度, 专业课教学力求突出内容的针对性和以应用为中心的综合性, 特别注重探索以能力为基础构成的知识体系, 安排教学内容时正确处理广度与深度的关系。高职教育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训课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重要比例。因此, 应设置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体系, 并形成与之相匹配的系列实验室、系列实践教学基地, 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营造仿真的职业实训环境。

2.1.3 充分发挥就业指导课程的作用。

在就业课程指导方面, 应强化学生的择业观教育, 不仅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守信教育、择业观教育、职业道德教育, 还应积极邀请人力资源、法律法规、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给毕业生做综合辅导, 帮助他们以良好的心理状态迎接社会的挑战。

2.2 实施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中, 知识、能力和素质组成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其中培养目标是前提, 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 职业智能的培养是较高技术含量人才的基础和保障, 素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补充和完善。通过合理安排教学体系, 把技能教学和智能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使技能训练、智能教学和素质教育形成最佳组合。

2.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3.1 要加强培训

通过加强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和建立高职教师定期实践锻炼制度, 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实训指导教师到基地和相关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参与课题开发、新技术培训、现场考察或技术服务等。

2.3.2 通过有效激励机制, 鼓励教师根据不同研究方向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职业资格考试,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改革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 将技能素质作为职务评聘的重要依据, 并允许教师申报双职称。

2.3.3 要积极引进。即广开门路, 吸引企业事业中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高技能人才, 在进行必要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后, 让他们在高职院校任教, 或聘请他们担任兼职任课教师或实训指导教师, 以提高有现场实践经验的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而向社会公开招聘也是高职院校拓宽师资来源渠道的有效方式。既保证了教学质量, 降低了培养成本, 又提高了办学效益。

2.4 构建合理的知识技能考核体系

一是考核内容。应建立以专业技术标准和职业素质为基础的内容体系, 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 (环节) 目标要求, 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考核方法。应根据考试科目的特点, 允许采取多样化的考试考核方法, 如闭卷、开卷笔试、闭卷笔试与口试相结合;口试、笔试与技能操作相结合或采取论文、设计、制作、撰写调研报告与答辩相结合;也可以采用无标准答案试题, 着重考核学生的思维方法、思路等, 这种考核方式既检验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又有利于加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同时, 客观上也起到将学生平时学习着眼点引向实践技能培养上来的作用。

摘要: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全社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就业压力不断增加,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难也就不难理解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 职业技术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经济建设输送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应用型人才;就是要使所培养的人有业可就。就业率的高低既关系到整个高职教育的发展, 更关系到一所职业院校的生存。

关键词:高职学院,就业,教学管理

参考文献

[1] 祁柱晓, 刘友仁.创新: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J].党建与人才, 2003, (Z1) .

[2] 孙卫东, 杜蕊.规范高职院校就业服务体系的思考[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5 (01) .

上一篇:硝普钠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治体会下一篇:谈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