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与就业状况的矛盾与平衡

2022-09-10

近年来, 我省的职业教育已经慢慢地从三年的中等专业教育并轨到初中生毕业后接受的五年制的高职教育中来。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除了要涵盖中等职业教育, 要求培养的学生能够成为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还希望他们能具备综合的职业能力和全面的素质;使之既要有实践技能, 更不能缺乏专业知识。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应结合市场经济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 强调以培养综合性技能型人才为本位的指导思想。但是在课程设置的具体操作上, 却存在着诸多的分歧。

1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程在学时上的冲突

首先, 如同任何一个专业一样, 计算机专业也是有很多的发展方向的, 不论想把学生培养成哪一个方向的人才, 对于才从初中毕业的学生而言, 要学习的课程都是非常之多的。第二, 职业学校不同于初中高中, 一方面要求学生个性的发展不能设置过多的学时, 另一方面却是没有升学压力的学习者, 可能只有在课堂化的教学形式中才能得到专业知识的摄取。第三, 大部分选择高职学校的学生是因为学习成绩差、基础薄弱而不能被普通高中录取, 因此没有系统的从公共基础课到专业基础课再到专业课程的过渡是很难通过自学完成一个专业的学习的, 而半生不熟的技能和不完善的知识体系也是很难达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的。

所以综合以上几点, 矛盾可总结为:语文、数学等大量的公共课程占用了学生一年半到两年半左右的在校学习时间, 以至于专业类课程不得不压缩减少, 而例如计算机语言和专业英语之类的专业基础课也必须有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 造成核心的专业课程只能得到不算多的学时量来完成教学, 而这些学时很可能往往只有建议学时的一半左右。

在高职院校中, 因为师资和实际教学的需求, 课程在一天里的安排就是相对完整的, 这就使得上一次课的单位时间变多了, 在具体的安排上可以让部分的课程根据单双周进行交替教学;也可以在正课之余安排大量的政治、体育或是专业实践来作为课堂补充, 这样我们就有了节省下来的正课时间可以安排其他的教学活动和更多的课程。

2 是培养“全才”还是培养“专才”

在大部分其他专业的人看来, 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 至少应该懂得使用各类软件, 至少能够修理大部分的电脑故障。而这种想法, 一是把计算机和计算机应用等同起来了, 二是把计算机应用等同于计算机“全才”了。不同于若干年前, 计算机应用或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样的词组, 在当代中国的学校里, 已经不能再作为一个学科或是一个专业的代表了。象笔者在前一段中所述, 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有很多发展的方向, 比如数据库工程师、网络设计或网络管理、软件开发人员、动漫或游戏设计人员。不论是哪一个方向, 要求的专业知识都是很系统的, 在学习过专业基础课程之后, 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是有不同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的。而且计算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电子设备, 如果真的想“玩转”它, 还需要大量的跨学科的知识。例如一个学习计算机硬件的学生, 对他而言, 专业课是计算机原理、组装维护、芯片维修等等, 而虽然在专业基础课里面学习过网络基础, 但是让这样的一个学生去设计一个网络, 就超出他的学习范围了, 而专业方向的针对性也不可能允许学校向每一个学生灌输广泛而普遍的专业知识。而正可能是这个学硬件的学生被他未来的领导要求去设计本单位的局域网, 或是一个学数据库的学生被要求修理一台电脑, 在无法圆满的达成任务之后则会被认为是一个不合格的毕业生, 间接也影响到了学校的声誉问题。

作为职业学校的教育者, 很自然的会有针对性的去培养学生的技能。然而计算机专业不同于其他的工科类专业, 进行教学时的硬件投资较大并且更新较快。例如对于图形、动画等科目的学习, 很多老师的建议是着眼于就业这个大的方向, 建立起高端配置的计算机机房以供教学, 不仅将这些课程学精、学透, 同时提供环境让学生可以模拟起一个专业的工作室来。而相反的建议则是认为这样的投入与回报无法构成正比, 同时计算机专业的方向较多, 而共同点是都需要有硬件支持教学, 如果对某一方向投入过多——不管是金钱还是学时的安排——难免会顾此失彼, 而一旦把教学的中心摆到某一个方向上, 一旦学生无法顺利就业, 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们的就业选择面, 同时也可能因为其他技能的欠缺而错失更多的就业机会。如同教师们意见的分歧一样, 有的职业学校对于计算机专业是尽量开更多的课程, 可以说是只要能想到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 一股脑全部列入教学计划, 到最后模糊了专业的方向划分, 变成了统一的“计算机应用”;而有的学校则是恰好相反。

那么是否有一个平衡点呢?在现代生活中, 不论专业, 大部分的白领阶层都是很不错的计算机操作人员, 那么作为计算机领域的专业人士为了要区别与这样的“操作人员”, 实际上需要的是更多突出的闪光点, 在计算机的面前能够显示出你对机器的掌控能力要比非专业人士高出许多。因为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 我们应当假设更多的学生并非加入到一个软件公司, 而是更有可能来到一个其他行业的公司或部门来从事和计算机相关的工作。所以根据这样的就业状况, 学校可以在定制课程要求的时候把每分钟的打字数、办公软件的使用、其他一些普及的应用软件的使用这些具体的要求放到学生的实践考核里面。对于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来说, 一方面他们的竞争者并不是同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不可能从事高端软件的研发, 另一方面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也使得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了非常广泛的就业方向。

3 与企业进行合作教学的可行性

校企合作或是创建一个校办企业是很多学校的生财之道, 但是脱离开商业运作之外, 学校内的知识体系的更新相对是比较慢的, 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 这一点更为明显。此外,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仍是有一定压力的, 因此与校外企业进行教育方面的合作, 不仅能及时更新大家的知识体系, 还能够面向这些企业, 定点培养部分学生, 待毕业后可以直接输送进企业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

在实际的职业教育中, 尤其对于计算机专业, 适当地引进一些社会培训的认证对于专业的发展是有促进作用的, 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了解就业状况, 还能够为学生增加毕业后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同时笔者觉得在与企业的合作方面, 可以加强对于成品的共同开发, 但是应该减少对于企业教学的依赖, 可以将企业带来的知识转化为某一方面的专业课程, 只对特定年级或特定班级进行教学。

4 结语

以上几点, 是作者在从事了几年的高职教学后的一些想法, 并非是有了问题与矛盾, 就一定有完美的解决方法, 很多矛盾是体制的原因, 但是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教育与社会的接轨。当然, 作者一家之言, 仍旧很不成熟, 希望更多的教育者, 特别是从事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们能够与作者一起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职业学校教学与就业的几点冲突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时安排,全才,专才,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 李剑萍.教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

[2] 廖燕玲.谈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J].职教论坛, 2004, 2.

上一篇: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勘查中的应用下一篇: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