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不怕数学

2022-09-11

根据这些年的教学经验, 我认为数学老师的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让学生不要怕数学!只有不怕, 他们才不会出现习得性无助, 学生才不会放弃数学。同时, 我们希望通过越来越多的人去喜欢并愿意去钻研数学。对学生喜爱怎样的数学课, 我有一些自己的理解。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放开学生的思想。

一、一题多讲, 并且让学生讲

首先, 对于同一题, 数学提倡一题多讲。而孩子们喜欢同龄人的语言, 在课堂上, 让学生来说, 更能激发他们听的欲望。在我的课堂上我都特别观察, 只要是让学生讲, 听课的专注力要比只是老师一个人讲强得多。这个不能一步到位, 我们在教学中还要不断引导学生怎么听同学讲。往往学生自己的讲解, 会让课堂上产生很多知识的火花。

比如下边这道题的处理:

已知:AB//CD, ∠B=120°, ∠C=35°

求:∠E的度数。

对于这道题的思考, 学生们用了四种添加辅助线的做法。

(1) 最常规的是过E点做EF//AB, 然后利用平行的传递性, 得出AB//EF//CD, 再用平行的性质求出∠BEF和∠FEC的大小, 最终得到∠BEC的度数。

(2) 过E做EF⊥CD, 交AB的延长线于F。可以得出∠F=∠EDC=90°, 然后可以求出∠BEF和∠DEC的大小, 最终得到∠BEC的度数。

(3) 延长AB、CE交于F。再利用平行性质, 得到∠F的度数。利用三角形的外角关系, 得到∠BEC的度数。

(4) 过C作CF//BE交AB于F, 利用平行性质, 求出∠FCD的度数, 再求出∠FCE的度数, 最后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求出∠BEC的大小。

这四道题是四个不同的同学想到的, 而这四个同学中也有平时感觉数学不起眼的同学。同时, 也让我为学生们的思维感到惊叹, 真正印证一句话:“人多力量大。”如果我按照一般的处理方法, 得到这道题的第一种常规做法就算了, 肯定会扼杀很多同学的思维。毕竟在初中阶段, 很多孩子是不会去反对老师的意见的。如果为了节省时间, 没有让他们把内心想法表达出来, 自信心得不到加强, 会对他们后期的数学学习带来很大的障碍。他们的相互交流, 也会在彼此间形成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氛围, 从而带动一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聆听他们在课堂的回答

给他们机会回答, 就一定要让起来回答的同学和听的同学有收获。聆听回答是非常关键的, 不在中途打断学生, 或者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自己的设计回答就否定学生的回答, 这在课堂上都是非常忌讳的。要注意学生的小小的数学自信是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

三、作业的多样化

新教材中有很多有趣味的作业, 特别是初一上学期, 其实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安排很多动手的题目。比如利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像, 构造出一副画, 并配上相应的一些文字解释。这种类型的题目就可以让那些平时对数学非常恐惧的同学, 放开了手脚去做。从近两届的学生来看, 这类题做得出彩的, 往往都是那些数学基础不太好的同学。看得出来他们期望利用这种方式, 传递出我愿意学好数学的信心。所以, 初一开始阶段利用这样的作业, 拉近学生和数学的关系, 让他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数学能力。

四、给学生数学实验的机会

我以前常常会有个想法, 涉及到要通过一些简单实验得到的结论, 我就省略掉。一是我觉得内容很简单, 谁都能理解;二是非常浪费一些课堂时间。这样做的后果是, 人为的去掉了一些增加数学趣味的内容。

在初三有一个概率问题, 我后来用这样的处理方法, 感觉学生要感兴趣得多。

“一颗硬币, 向上抛起, 正面朝上的概率是多少?”学生很容易回答概率是二分之一, 对于这个结果学生往往不怎么思考, 直接得结果。这个时候, 我们可以马上抛出第二个问题:“一粒图钉抛到空中, 针尖接触地面的概率小于二分之一吗?”这个问题很多学生可能会根据主观意识, 觉得针尖应该总是朝上, 所以选择肯定答案。接下来, 告诉同学们其实正确答案也应该是二分之一。学生通常会产生不同的意见, 这个时候就要求学生们通过实验, 来得到正确结果。

上一篇:我国房地产市场及金融市场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下一篇:论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