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

2022-09-11

数学来源于生活, 而又应用于生活的。《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所以在课堂教学上, 教师必须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而且教学中尽量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 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的生活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并且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 从而感受趣味数学, 体会到数学的魅力。笔者结合教学实践, 就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进行了探讨。

1 把游戏引入课堂

小学生的年龄小、好动, 要想获数学教学的成功, 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在教学中, 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 把学生生活中喜欢玩的游戏引入课堂, 以此来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例如:教学三年级“可能性”这一内容时, 可以让同桌学生玩“石头剪子步”的游戏, 猜猜同桌的两个人谁可能赢?然后再找两个同学到讲台上来做这个游戏, 在做游戏之前再让同学们猜猜站在讲台上的两个同学谁可能赢?游戏之后再揭示本节课的课题和所学的内容。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石头剪子步”, 为学生创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使学生在情绪高昂的状态下进行学习, 便于主动地获取知识。

2 新课的引入与生活紧密相联

“良好的开端, 是成功的一半”。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使他们觉得我们所学习的内容和生活息息相关, 这样有利于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例如, 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 可以这样设计生活情景:中秋节就要到了, 小明家共有4口人, 如果他们家每人吃半块月饼, 请你帮忙算一算, 小明家要买几块月饼?学生列出算式:×4=2, 这时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编两道用除法计算的应用题, 然后列出算式, 同学们经过分组讨论、交流,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进而总结出分数除法的意义。

3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使例题生活化

教材中的例题是为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而设置的, 教师不能照本宣科、一成不变地按教材中的例题授课。可以联系生活实际重新设计例题, 使例题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 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 使他们觉得学习的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联, 有解决的生活问题。

例如, 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拿出三袋同样多的果冻 (都是12个) , 说:“把这三袋果冻分别平均分成2份、4份、6份, 老师要从第一袋中取1份, 应该是这袋果冻的几分之几 () ?要从第二袋中取2份又是这袋果冻的几分之几 () , 从第三袋中取3份是这袋果冻的几分之几 () ?然后找三个同学分别数一数刚才取出的三份果冻的个数?当同学们知道结果都为6时, 都会诧异为什么?这时, 再给每个同学发同样的彩色纸条3张, 让他们分别把纸条平均分成2份、4份、8份, 并依次把第一张纸条一份涂上颜色, 把第二张纸条的前二份涂上颜色, 把第三张纸条的前四份涂上颜色, 再让学生比较三张纸条中涂色部分的大小, 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实践后说出三张纸条上涂色的部分是相等的。这时再引导学生探究为什么同样的纸条平均分成的份数不同, 取的份数也不同, 但结果相等, 进而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的教学设计为学生不仅联系了生活实际, 还营造了主动探索, 全员参与的教学情景, 有意识地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的过程, 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教学效果较好。

4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 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 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节后, 可以先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或卧室的长和宽, 求出其面积, 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 并算出它的面积, 最后估算一下客厅或卧室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是12元, 铺整个客厅或卧室一共需要多少元?这样的教学设计, 使学生感觉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需要数学知识, 又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5 练习设计生活化, 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 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把课本知识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主动地观察、思考、分析, 揭示规律, 再用于指导生活实践, 感受数学的魅力所在, 所以设计练习要生活化、多样化。

5.1 设计自选练习题

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条件组成应用题再解答“小华看一本故事书, 第一天看了全书的, 第二天看了66页, , 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1) 第一天比第二天少看36页; (2) 已看的页数占全书的40%; (3) 第一天看的页数与第二天看的页数的比是5:11。

通过自主选择条件这样的练习, 学生不但积极思维, 掌握了知识, 形成了技能, 而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5.2 设计一题多解的练习题

这样便于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思考, 沟通了知识间的联系, 能够训练学生思维的变通性, 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 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5.3 设计开放式的练习题

做开放式的练习题学生的思维是自由的, 活动是自主的, 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 拓宽学生的视野, 培养创新能力。

如教学分数四则计算后可设计: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数学, 让学生能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 在实践中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把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 又把生活融于学习之中, 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 学起来更轻松、有趣。

摘要: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本文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探索把游戏引入课堂、把新课引入与生活紧密相联、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教学方法, 把数学知识点融于生活当中, 又把生活融于数学的学习之中, 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趣味性

上一篇:数字原型技术应用与实践下一篇:油田注水设备的优选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