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宅基地管理办法

2022-12-11

第一篇:河北省宅基地管理办法

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

2011-03-17 09:26:45| 分类: 房产物权 | 标签:宅基地

村民

农村

土地

住宅

|举报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规范农村建设用地秩序,保护农村村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河北省土地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包括村庄和集镇。本办法所称的农村宅基地,是指农村村民用于建设住宅和厨房、厕所等设施的土地及庭院用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工作。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村民委员会应当鼓励农村村民建设二层以上住宅,并按照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当合理利用和集约利用土地,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使用土地。村内有空闲地可以利用的,不得占用耕地建设住宅。

第六条 农村村民建设住宅,应当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禁止非法占用土地建设住宅。禁止买卖或者以其他方式非法转让农村宅基地。

第二章 宅基地申请与审批

第七条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一)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二)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三)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

第八条 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公布并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讨论同意并公布后,逐级报乡(镇)土地管理机构、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和县(市)人民政府审批。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

第九条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使用宅基地:

(一)年龄未满十八周岁的;

(二)原有宅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三)出卖或者出租村内住房的。

第十条 农村村民占用农用地建设住宅的,应当由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占用林地建设住宅的,应当依法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并按前款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不得占用基本农田建设住宅。

第十一条 农村村民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事先开垦与占用耕地的面积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并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没有开垦条件或者开垦的耕地经验收不合格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

第十二条 下列宅基地的使用权,由村民委员会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申请,经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收回:

(一)为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进行旧村改造需要调整的宅基地;

(二)为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三)农村村民一户一处之外的宅基地;

(四)农村“五保户”腾出的宅基地;

(五)自依法批准之日起连续二年未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的宅基地;

(六)县(市)人民政府规定应当收回的其他宅基地。由于前款第

(一)项、第

(二)项和第

(三)项规定的原因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村民委员会应当根据地上附着物的评估价格对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给予适当补偿。

第三章 宅基地标准

第十三条 本省依法实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处宅基地制度。农村宅基地的面积按照下列标准执行:

(一)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平原或者山区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平方米;

(二)人均耕地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平原或者山区县(市),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二百三十三平方米;

(三)坝上地区,每处宅基地不得超过四百六十七平方米。县(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前款规定的限额内规定农村宅基地的具体标准。

第十四条 农村村民因继承等原因形成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的,多余的住宅应当转让。受让住宅的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并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农村村民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并且满二年未转让其多余的住宅的,村民委员会可以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的申请,经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统一安排使用。

第十五条 农村村民户口迁出本集体经济组织后,其宅基地上的房屋损坏不能利用的,应当退出其宅基地,由村民委员会依照本办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无偿收回。

第四章 宅基地登记

第十六条 农村村民的宅基地申请经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应当自收到批准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登记,由县(市)人民政府颁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十七条 由于住宅转让、继承等原因造成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的,当事人应当自变更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由县(市)人民政府换发《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十八条 集体土地使用权被收回的,当事人应当自接到县(市)人民政府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县(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注销登记,由县(市)人民政府进行注销登记,收回原宅基地使用权人的《集体土地使用证》。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十九条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超过县(市)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面积多占土地建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住宅和其他设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非法转让宅基地或者非法转让土地建设住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无权批准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城市郊区和国有农场、林场、牧场的宅基地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三条 市(县)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1992年7月8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和1998年1月1日省人民政府发布的《河北省农村宅基地管理规定修正案》同时废止。

第二篇:附件1 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创建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加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意见》(冀发[2008]6号)精神,加强公民科学素质教育基础条件建设,规范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是指依托教学、科研、生产和展教等机构具有开展和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功能,并取得显著成绩的场所。主要包括:

(一)面向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县级以上党校、行政学院等;

(二)面向农民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县级科普活动中心、科普惠农服务中心(站)、再就业培训中心和县以上职业技术学校等;

(三)面向未成年人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各类学校的青少年科技(科普)活动中心和社会各界创办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等;

(四)面向城镇劳动人口实施科学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再就业培训中心、技工学校、社区科普学校、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培训中心等;

(五)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具备实施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功能的科技馆、青少年宫、天文馆、地质馆、海洋馆和植物园、地质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

第三条

创建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的目的是满足公众参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求,为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提供良好的条件。创建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公益普惠,提升素质,服务社会”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

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按照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的部署,在实施《科学素质纲要》工作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第五条

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是服务于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科普基础设施,依法接受社会各界提供的捐赠和资助。

第二章

条件和任务

第六条

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创建重点在县级区域,创建的基本条件主要包括:

(一)创建时间和开放运行2年以上,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农民、未成年人、城镇劳动人口等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中,具有承担其中一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的能力;

(二)基地负责同志和主管部门重视《科学素质纲要》的实施,并纳入业绩和工作目标考核,组织领导体系健全;

(三)针对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和服务对象,制定工作规划、计划、管理办法和经费保障等;

(四)具备使用面积200平方米以上的用于科学知识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固定场所,并配有供教学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包括桌椅、计算机、电视机、投影仪、实验仪器和教具等);

(五)有宣传、展示基地整体情况和易于公众理解的图、文、影视等科普资料,方便公众使用的科学知识、科技成果数字化查询系统或展示展具等完备的基地标示说明系统;

(六)充分利用社会科学素质教育资源,建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科普资源库或共享交流平台,有相应的教学教材或自编讲义资料和健全的教学档案;

(七)有从事科学素质教育研究和组织开展科学实践活动的专兼职人员。其中,专职或聘任的科学教育教师(专业技术人员)不少于2人,专职工作人员和兼职科普志愿者不少于5人。

第七条 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要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公众和社会需求,承担以下基本任务:

(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素质纲要》规定的四类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任务,组织开展科学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

(二)按照县级以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和归口主管部门的部署,组织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活动周”等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并在活动期间对公众免费或优惠开放;

(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切实有效地组织开展科普报告、科技讲座等科学技术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

(四)建立联合协作工作机制,与其所在地的社区、乡镇、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定期合作开展社会化科学实践活动。积极吸纳和集成社会科普资源,实现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

(五)组织开展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为目标的专题研究;

(六)对基地专(兼)职科普工作者进行业务培训,发展壮大科普志愿者队伍,不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水平;

(七)按照当地县级以上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归口主管部门的要求,报送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及重点科普活动方案,以及文字、照片、录像等资料和相关数据。

第三章

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符合上述基本条件、承担上述基本任务、具有法人资格的单位,均可申报“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不具备法人资格的基地由其主办单位或归口主管部门推荐申报。

第九条

申报程序:

(一)申报。申报单位应提供以下真实准确的材料: 1.填写《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申报表》; 2.申请材料包括基地的基本情况、服务对象、工作成效、管理制度、经费来源、发展规划、工作(教学)计划和以往从事科学素质教育、开展科普活动的相关材料等;

3.申报单位认为需要提交佐证的有关资料、图片等。

(二)推荐。各市、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本地申报单位的材料统一进行汇总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逐级上报。

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对其归口主管的直属单位(基地)的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签署推荐意见。

(三)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接收、汇总、审核各地各部门申报材料。

第十条

评审与命名:

(一)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有关专家成立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评审结果通过河北科技报和河北科普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网进行公示无异议后,报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二)由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授予 “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称号,颁发证书和牌匾,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物质奖励或资助。

第四章

指导与监管

第十一条

下列单位分别对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承担指导与监管责任。

(一)基地主办单位负责日常管理,并主动向归口主管部门和同级全民科学素质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报工作计划和总结。

(二)归口主管部门负责对直属的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进行监管和复查、工作考评。

(三)各市、县(市、区)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本行政区内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进行业务指导和复查、工作考评。

第十二条

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命名的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进行抽查和工作督查,组织开展经验交流与培训,促其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

第十三条

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每两年评定一批,每批名额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第十四条

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的评审和奖励资金,从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经费中列支;归口主管部门视情对所属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给予资助;设区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对本行政区内科学素质教育基地酌情给予资助。

第十五条

对被命名的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实行动态管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将取消被授予的“河北省科学素质教育基地”称号,收回证书和牌匾:

(一)有违法乱纪和损害公众利益行为的;

(二)参与邪教宣传和封建迷信等活动的;

(三)基地被命名后不再履行实施《科学素质纲要》的义务,不继续承担本办法规定的基本任务的;

(四)经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抽查、综合评估为不合格,经指出仍不纠正和改进的。

第五章

第十六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管理办法

鄂林能〔2009〕36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的管理,确保全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和国家林业局关于油茶种苗质量管理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是指2008年以后经省林业局批准,各地利用中央和省级油茶专项资金营建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种繁育苗圃。

第二章权属与建设体制

第三条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以省林业局直属事业单位、市州林业局为建设法人,并由省林业局统一冠名为“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采穗圃(或苗圃)”。

第四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属于特种用途林,其母树和林地使用权不得随意转让;良种繁育基地中保存的油茶种质资源,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和破坏;任何用途变更、林木砍伐和资源更新必须报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审查同意后再按林木采伐审批程序办理相关手续。

第五条省林业局负责对全省油茶良种基地建设进行监督与管理。省级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法人单位和承建单位应签订联建协议书,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关系,所签协议书分别报省林业局备案。

第三章资金使用与管理

第六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资金由国家和省级统筹解决,资金按拨付到建设单位,法人单位与建设单位之间应建立资金管理与使用的运作和监督机制。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资金实行专款专用、专帐、专人管理,并接受相关部门的审计与监督。

第七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资金的使用范围应严格限于圃地整理、穗条、种苗生产、小型生产设施设备购置、生产区水、电、作业道、灌溉系统建设等。严禁工程资金用于购置小轿车、建办公楼等非生产性支出。

第八条每年第四季度由省林业局组织相关处室对各基地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第四章建设与管理

第九条油茶良种基地建设必须严格履行国家林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规定。油茶良种基地的圃地选择原则上由省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查验并予以确认。

第十条油茶良种基地建设所需穗条必须是从国家级或省级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认)定通过、适合本省栽培的优良品种(无性系或优良类型)上采集,严格按纯系扩繁。

第十一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应当配备技术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建立、健全良种穗条、种苗的生产、经营档案,确保良种穗条和种苗来源、去向清楚,质量合格。

第十二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单位必须做好生产经营档案管理,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良种繁育基地基本情况:良种繁育基地名称、建设地点、面积、建设年份、投产年份、嫁接无性系来源、数量、名称、建圃方式、穗条和嫁接苗产量等。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基本情况表样式由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统一制定;

2无性系定植图;

3.穗条生产情况:生产单位、无性系名称、无性系来源、穗条生产地立地条件、周围环境、穗条剪取和移交时间、数量、包装保存方法;

4.穗条流向:调出穗条无性系名称、穗条调出时间、数量、单价、销售协议、购入单位名称(个人姓名)、地址、联系方式、林木种子(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编号;

5.种苗繁殖情况:圃地穗条来源、品系名称、数量、穗条嫁接时间、嫁接方式、嫁接数量、管理情况、成活株数。

6.良种繁育基地经营单位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经办人员。 第十三条省林业局适时发布国家和本省最新通过的油茶良种名录,指导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根据油茶良种选育进程及时更新油茶品种。

第十四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应当接受上级种苗管理机构的检查。

第五章生产、经营与管理

第十五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经营必须依法取得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核发的《林木种苗生产许可证》和《林木种苗经营许可证》。

第十六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穗条、种苗出圃必须如实填写《湖北

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经营档案》(具体样式由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统一制定)。

第十七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出圃造林的苗木必须是合格嫁接容器苗。各基地须在每年苗木出圃前自行将合格嫁接容器苗分品系分级拼床,做好统计和档案登记,及时报请省林业局组织专家检查核实后方可调运出圃。

第十八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穗条(苗木)出圃启用统一的《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穗条(苗木)销售凭证》和《湖北省油茶穗条(苗木)质量合格认定证书》。出圃苗品种、数量要与档案记载一致,严禁不合格苗、伪劣苗出圃造林。《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穗条(苗木)销售凭证》和《湖北省油茶穗条(苗木)质量合格认定证书》由省林木种苗管理总站统一印制,统一编号。《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穗条(苗木)销售凭证》在穗条(苗木)调出时由穗条(苗木)生产单位签发;《湖北省油茶穗条(苗木)质量合格认定证书》由湖北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或其委托的林木种苗管理部门签发。

第十九条《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穗条(苗木)销售凭证》一式三联,第一联为存根联,由穗条(苗木)生产单位收存,第二联为销售联,由穗条(苗木)销售单位签发后分季度送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备案,第三联为用户联,由穗条(苗木)调入单位保存。

第二十条为及时掌握良种穗条(苗木)生产、调剂动态,穗条(苗木)生产单位应通过传真、电子邮件等形式将穗条(苗木)生产、调

剂数量、调入单位的基本情况及时上报省林业局林木种苗管理总站,以便进行跟踪管理和技术服务。

第二十一条省、市(州)林木种苗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的行业管理,并对良种穗条(苗木)的生产、《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穗条(苗木)销售凭证》和《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经营档案》的填写、建立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的竣工验收由省林业局组织,把建设质量和种苗质量控制作为验收的重要考核指标,实行种苗质量一票否决制。

第二十三条为保障全省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由省林业局按造林任务下达各基地苗木生产指令性计划,由基地法人单位负责组织生产;各基地生产的穗条和苗木销售价格必须遵从省林业局制订的指导价,允许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各基地生产的穗条和种苗调拨由基地法人单位按照省林业局制定的调配计划负责实施;跨省的穗条和苗木调拨与销售必须经省林业局审批。

第六章责任追究

第二十四条油茶良种基地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各基地建设单位法人和技术负责人对生产的穗条和种苗质量负责。

第二十五条在油茶种苗生产单位与使用单位之间要签订良种供应及售后服务协议,对因弄虚作假造成用户损失的,要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对不能按时完成省级下达的苗木生产任务,弄虚

作假,不如实签发和填写《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穗条(苗木)销售凭证》、《湖北省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经营档案》,不能保证穗条(苗木)质量和对良种繁育基地经营管理不善的油茶良种繁育基地生产经营单位,省林业局将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力或拒不进行整改的,省林业局将取消该单位作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良种穗条(苗木)生产单位的资格,并追回投资;造成经济损失的,由油茶良种繁育基地建设法人单位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移送有关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章附则

第二十七条本办法由省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河北省艺术家创作基地挂牌仪式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尊贵的艺术家朋友:

大家好!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在这美好的季节里,我们欢聚在清代皇家猎苑----木兰围场,一起见证河北艺术家创作基地揭牌,畅叙友情、共襄盛事、共谋发展。在这里,我谨代表承德田原牧歌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向出席揭牌仪式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艺术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关心和支持公司发展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承德田原牧歌旅游度假村是2011年5月投资兴建的省重点项目。公司秉承“打造北方地区最佳旅游接待场所”的建设理念,以加拿大进口木材建设欧美风格高档木屋,占地两千亩,建有十三栋单体别墅和一栋豪华会所,是集会议、休闲、娱乐、度假、采买为一体的五星级旅游度假场所,更是艺术家们寄情山水,采风写生、汲取艺术营养的创作宝地。

木兰围场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美丽的草原,焕发青春魅力,优质的服务,笑迎天下宾客。创作基地落户田原牧歌,既是河北艺术家对田原牧歌度假村的垂青与厚爱,更是对田原牧歌度假村的鼓励与鞭策。我相信,创作基地的投入使用,田原牧歌旅游度假村一定会成为各位艺术家艺术交流、放牧心灵的精神家园;一定会成为推介作品、培育艺术家、开展学术研究的最好平台。

尊敬的各位领导,承德田原牧歌旅游度假村在建设之初就得到了你们的关心厚爱,今后度假村的成长更需要你们的支持。衷心希望各位领导一如既往的关注、关爱度假村,多来度假村看看,为我们聚人气,增和气,添福气。我公司将抢抓承德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机遇,加快建设速度,提升服务水平,全力打造北方地区最佳的旅游接待场所,为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做出贡献。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艺术家身体健康、工作愉快、万事如意。谢谢!

第五篇:湖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简介

武汉体育学院2000年正式成立《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2011年被湖北省教育厅正式批准为湖北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研究基地。《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运动与健康领域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科研机构。《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领域是:竞技运动训练理论与应用研究和国民体质健康理论与方法研究等研究方向。

多年来,《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立足湖北,放眼全国。从发展竞技运动理论和促进国民健康两个角度协调发展,为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省乃至我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的科研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相继成功获批八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0多项省部级课题、1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为武汉体育学院和湖北体育事业做出了杰出贡献。

《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繁荣和发展湖北人文社科的一支科研团队。该中心是以繁荣和发展国家和湖北人文社科领域研究为己任、科学实施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为工程,旨在积极培养一批省内外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的高素质中青年学术骨干,并在国内外相同研究领域享有较高学术声誉的学科学术带头人,为促进湖北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服务。

《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我省有关运动与健康学术交流的活动中心。《研究中心》多年来,通过有关运动训练与健康发展的科学研究,积极与国内外和省内外的相关学科的进行学术交流培养了一批学术骨干。中心通过举办区域性或全国性学术交流活动,积极扩大了社会影响和中心地位,积极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充分发挥运动与健康研究成果的社会效应。

《运动与健康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科学指导运动训练与促进健康服务的社会桥梁。《研究中心》长期以来,以科学运动理论、人体运动规律、身心健康检测、身体素质评估、运动干预方法、民族体育文化为主要研究和咨询服务内容,为我国和湖北省竞技运动和国民健康、体育文化建设提供研究服务。目前《研究中心》已经成为全国具有重大影响的研究基地。

上一篇:环保专工岗位工作标准下一篇:湖北省太阳能产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