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2024-04-29

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共9篇)

篇1: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加强对特岗教师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特岗教师是指由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中央编办组织实施的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三年的教师。

第二章 管理与考核

第三条 特岗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第四条 特岗教师在服务期间实行省、市、县、校分级负责,分级管理。

省级教育、财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编制部门负责全省特岗教师宏观管理工作,制定政策和办法,指导设岗县及其所在市对特岗教师的管理工作,建立河北省特岗教师数据库,对招聘的特岗教师进行跟踪评估,监督、协调特岗教师相关保障政策的落实。

市级教育、财政、人事、编制部门协助省级相关部门对特岗教师进行宏观管理,指导设岗县相关部门对辖区内的特岗教师进行管理,建立辖区内特岗教师数据库,负责监督指导辖区内特岗教师的解聘、辞聘工作。

县级教育、财政、人事、编制部门按照《河北省“农村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教师聘用协议书》规定条款加强对县域内特岗教师的日常管理,负责安排特岗教师服务的学校,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特岗教师相关政策保障,指导设岗学校对特岗教师的使用和管理,负责建立特岗教师考核档案,审核设岗学校每学对特岗教师确定的考核等次,负责县域内特岗教师的解聘、辞聘工作。

设岗学校负责本校特岗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根据学校岗位设置需要和特岗教师的专业特长为本校特岗教师提供合适的工作岗位,并对特岗教师的工作给予指导和帮助,负责为特岗教师提供必要的工作及生活条件。

第五条 服务期间,特岗教师出现重大疾病,按以下规定办理:根据医院(二甲及二甲以上级别的医院,下同)检查证明,经服务学校报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停服务工作,根据医生建议积极进行治疗,治疗期间继续发放工资及津补贴,并根据医疗保险有关规定办理保险理赔手续。治疗痊愈的,凭医院证明,经服务学校同意报设岗县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可返回服务岗位继续工作,服务时间不再延长。在三个月内无法治愈或治愈后不适宜继续工作的,凭医院证明,应解除服务协议,终止服务工作,停发工资及相关福利。解除服务协议由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书面向所在市教育局报告,市教育局向省教育厅报告备案。

第六条 特岗教师在服务期内原则上不得申请流动,若确因工作需要,经服务学校同意,设岗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

准,按毕业生就业或有关规定办理调配手续。

第七条 特岗教师的考核分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考核内容为特岗教师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八条 特岗教师的考核办法参照设岗学校教职工考核办法执行。学校考核工作结束后,将考核结果报县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并将考核登记表存入特岗教师的档案,同时将县域内特岗教师的考核结果报市教育局备案。

第九条 特岗教师经考核不合格者,县教育行政部门有权单方中止协议,实行解聘。凡特岗教师的解聘,由服务学校据实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依据,书面报告县级教育部门会同财政、人事、编制等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审批,并报省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备案。不得随意解聘特岗教师。

第十条 特岗教师在服务期间,除不可抗力因素外,不得自行提出终止协议。否则,其毕业学校学生就业管理部门不再为其办理毕业生改派手续。

第三章 职责与义务

第十一条 特岗教师应具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相应条件和基本素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二条 特岗教师在服务期间,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服务的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服务学校的各项规章

制度,自觉接受服务的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和服务学校的统一管理和考核,注重品德修养,遵守教师职业道德,加强专业能力锻炼,提高工作实绩,坚持廉洁自律,按照服务学校统一安排的工作岗位,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认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努力服务基层农村教育。

第十三条 特岗教师除参加岗前培训外,在服务期间,有权利和义务参加服务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

第四章 待遇及政策保障

第十四条 服务期间,特岗教师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和寒、暑假,因特殊情况需请病假、事假的,应书面提出申请(病假需提供医院证明)并按规定报批。

第十五条 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设岗县教师同等工资制度和标准,其它津补贴和福利待遇也享受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同等待遇。

特岗教师在服务期间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与当地在编在岗公办教师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关保障(保险)手续由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办理。

第十六条 服务期满且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将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特岗教师服务证书》,凭此证书可以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原人

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规定的有关优惠政策。

第十七条 特岗教师三年服务期满后,三年连续考核合格且本人自愿留在当地农村学校任教的,各设岗县在编制范围内招录教师时要优先安排特岗教师入编,工龄和教龄自当年签订聘任合同之日起计算。对重新择业的,要在他们离校前做好工作、财产等交接工作并完善相关手续,省、市、县有关部门要在辖区内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和办理户口迁移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城市、县城学校教师编制空缺需要补充新教师的,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聘期已满、考核合格的特岗教师。

第十八条 特岗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符合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相应条件要求的特岗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

第十九条 特岗教师在聘用期间,具备教师职务任职资格条件的,可按照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件和规定程序申报评审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资格。

特岗教师在服务期间违反协议、擅自离开服务岗位、从事违法乱纪活动或因各种原因解除服务协议,均不能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第五章 奖励与处分

第二十条 特岗教师在服务期间工作成绩特别突出、考核优秀的,要及时通报表扬,对其典型事迹和经验要及时广泛宣传,并推荐其参加县、市、省和国家的相关表彰。

第二十一条 对服务期间有不良行为的特岗教师,应及时进行警示谈话,并视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对拒不接受批评教育者,设岗县教育行政部门可与其解除服务协议。特岗教师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党纪、政纪的相关规定给予相应的纪律处分,并予以解聘。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不履行教师岗位职责给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损失的;

2、品行不良,侮辱、体罚学生影响恶劣;从教不廉,乱办班、乱收费,强迫学生购买资料、商品和索要财物等师德不正的;

3、随意停课、旷教、不遵守规章制度,不服从组织分配的;

4、故意迫使学生辍学的;

5、因工作失职造成重大事故的。

第六章 户籍档案管理

第二十二条 特岗教师服务期间,其户口根据本人自愿,可留在原籍,也可迁至工作学校所在地或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城;党(团)组织关系转至工作单位,参加工作单位的党(团)组织活动;特岗教师人事档案原则上由服务县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免费管理。服务期满后,被国家机关、国有事业、企业单位正式录(聘)用的,在服务期间建立的工作档案和党团关系按规定转到具有人事管理权限的相关单位管理或由政府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代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河北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编办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篇2: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一、特岗常规待遇

众多考生都在为特岗教师岗位而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大家在备战之前都希望更加详细地了解一下特岗教师岗位到底有着怎样的待遇,为什么这么多人争先恐后的想要得到这个就业机会呢?2018年河北特岗考试公告暂时还没有发布,特岗工资会省级发,可以先参考2017河北特岗教师考试公告。

凭良心来说,河北特岗教师的待遇是真的不赖滴,具体情况我们拿2017年的制度来说话:

1、特岗计划的资金安排

“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中央财政按人均年3.16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凡特岗教师工资性年收入高于3.16万元的,高出部分由设岗县政府承担。

特岗教师的工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不含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以及岗前集中培训所需费用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特岗教师招聘的相关工作前期费用由省级财政安排。

2、特岗计划的保障政策

(1)特岗教师享受《中共河北省委办公厅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冀办发〔2017〕23号)、人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等文件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

(2)特岗计划的实施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的优秀特岗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

(3)特岗教师在三年聘任期内,没有试用期,在工资津贴、各类补贴补助、社会保障、公积金缴存、职称评聘、评先评优、考核、参加培训等各方面享受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4)实施特岗计划的县,县政府要采取切实措施确保三年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且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全部入编,落实工作岗位,做好人事、工资关系等接转工作。同时,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落实服务期满特岗教师报考党政机关公务员、硕士研究生等优惠政策。

(5)对于服务期满考核合格愿意重新择业的特岗教师,省、市、县有关部门应在辖区内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和办理户口迁移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的,其服务期按我省规定应计算为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二、政策新变化

为了切实解决乡村教师目前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颁布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计划》)。《计划》中提到“全面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依法依规落实乡村教师工资待遇政策”,其核心就是要增加教师工资。但如何增加?调研组建议如下:

一是优化教师工资结构。建议将70%的绩效工资与职称脱钩,与岗位工资合并,作为基础性工资;取消扣除30%的绩效工资的做法,将这部分金额独立,设为“绩效奖励金”,在有条件的地方增加“绩效奖励金”预算,奖励奋战在一线讲坛上的教师,劳者多得。

二是建议增加教龄补贴,3-10元的教龄补贴将使老教师寒心。切实落实《计划》中“对在乡村学校长期从教的教师予以表彰”和“鼓励”。

篇3: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自2006年开始实施“特岗计划”以来,53.4万的高校毕业生奔赴全国20多个省区的农村学校任教,为我国农村教师队伍补充了大量新鲜血液,并逐渐成为农村教育的骨干力量。2006年首批招聘的特岗教师在三年工作期满后,有13407人继续留任,占服务期满时仍在岗教师的88.7%,总体形式较为乐观。但目前特岗教师流失的普遍情况在部分地区却较为严峻,具体表现为特岗教师在省际间和同省区内部的“孔雀东南飞”现象。

特岗教师流失背后反映的是特岗教师的生存困境,这体现在资金、特岗教师融入问题、教学等一系列问题上。这种环境使得特岗教师在专业发展乃至个人生活方面面临着一定的风险。特岗教师不仅要适应这种“双重贫困”,更要适应心理归属和职业发展的困境,加之得不到校方的相关重视,使得特岗教师都难以在农村扎根。

特岗教师计划属于国内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特定政策,大量学者对特岗教师政策、存在的问题、教师面临的困境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方怡妮(2014)认为特岗计划的输入和输出很好地解决了教师队伍中长期存在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良而高校毕业生又进不去的两难困境,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成效。牟映雪(2014)赞同方怡妮的观点,同时指出特岗计划的招聘机制创新与事权划分创新也体现了其合理性。但特岗计划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张济洲(2012)指出特岗招聘唯学历化、配套形式化,没有切实做好招聘入口工作。

在激励评估方面,特岗教师入职后没有后期的跟踪管理(罗佳2010),绩效评估制度不完善(张涛2014),激励和评价机制不完善(何金华2014)。这些制度因素降低了特岗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大大减少了其工作热情。经学者调查(孟宪乐,2012)发现,特岗教师的生存状况处于一般水平之下。

在职称的评定上,部分特岗教师无法享受与在编教师同等待遇,且与当地正式教师的福利待遇悬殊较大(刘晖,2014),这些均给特岗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工资兑现、待遇保障、政策落实等方面,满意度均不足50%,而住房是困扰特岗教师的最大难题,仅有42%的特岗教师所在的任教学校能够提供住宿。徐河建(2012)指出,特岗教师反映,到任后基本没有参加培训和继续教育的机会,这极大地限制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孙颖(2012)则认为虽然国家对特岗教师服务期满后的去留问题有了相关规定,但在执行过程中不到位,特岗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考查和审核过程才能完成转正。

前人学者的研究,基本都是规范性分析,在实证分析方面略显不足。虽然也有部分学者对该政策的完善提出了改进意见,但是对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专项研究却很少。针对特岗教师流失现状下特岗教师的生存困境的研究比较趋于片面化,实证性的研究存在相应的空白。

二、团风县特岗教师的现状及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对校方人员实际发放问卷35份,回收问卷34份,回收率为97.14%,其中有效问卷为33份,有效率为97.06%;对教师实际发放问卷为200份,回收问卷186份,回收率为93%,其中有效问卷为173份,有效率为93.01%。对问卷填写不完整以及存在明显矛盾的问卷认定为无效。从总体水平来讲,问卷回收率为93.88%,其中有效率为93.93%,总体情况较为乐观。

1、团风县中小学教师流失的现状

(1)流失现象严重,流失率逐年上升。从2002年到2005年暑假,流出团风县的教师共118人,流失率达11.2%,其中男教师43人,女教师75人。从时间上看,2003年流出25人,流失率9.2%;2004年流出31人,流失率11.8%;2005年流出42人,流失率15,1%。可见,每年都有部分中小学教师流失且具有上升的趋势。

(2)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师流失较多。语文、数学、外语作为学校学科的主要课程,作为学校升学率和教师业绩的主要指标,往往比其他学科更加受到重视。在团风县贫困地区的学校教育中,这几门主科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的教育质量,加之城镇中小学更乐意吸收农村学校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语文、数学、英语教师。所以这三门主课的教师更容易从农村贫困地区流失。

(3)学历高,优秀的教师更容易流失。。在农村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中有些学历比较高,但他们大部分不是怀着扎根农村,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的理想而来的,而是把这份工作当做一个“跳板”,为以后流向城镇学校做准备。所以这部分教师更容易流失

2、特岗教师面临的多维度生存困境

(1)特岗教师物质生活困境。特岗教师入职后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差,81.3%的教师对其薪资水平感到不太满意。特岗教师普遍存在物质生活困难,薪水难以维持日常开销的情况。虽然国家有政策支持,但是真正落到特岗教师手中的经费并不多。如溢流河学校比较偏僻,交通不便,出入购买生活用品就是一笔不小的花费。部分特岗教师无法享受与在编教师同等待遇,福利待遇悬殊较大,政策规定的补贴也没能及时到位。正式教师各种津贴补助比较齐全,而特岗教师的收入除去基本工资之外,很少有其他的福利待遇,在三险一金(失业保险、养老保险、人生意外伤害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方面,特岗教师全部自己缴纳的占62%,部分自己缴纳的占32%,这些均给特岗教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在工资兑现、待遇保障、政策落实等满意度均不足50%。而住房是困扰特岗教师的最大难题,仅有42%的特岗教师所在的任教学校能够提供住宿,且条件非常简陋。而学校无法为其提供住宿的教师,则需要租房或者寄靠在当地居民家里,则又需要一笔额外支出。

(2)特岗教师心理情感困境。据数据显示,由于教学人员缺少,一名老师可能需要承担多科教学工作量,八成以上的特岗教师任务繁重或工作量偏大。特岗教师除了要应对繁重的教学工作任务外,还要极力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有相当比例的特岗教师来自外省)。在职业认同感方面,新教师刚踏入新环境,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对复杂的课程会感到无所适从,极易产生失落感。74.6%的特岗教师认为自己与所在学校的关系不够和谐,交流有困难。有关文献,如宋海峰、刘润秋指出在与外界进行交流与沟通方面,由于教师所在地多为偏远地区,网络交通等不发达,加之语言又不通,都会造成与外界交流沟通障碍,容易产生孤独感。

(3)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根据调研数据显示,有接近八成的特岗教师认为自己所任教科目与自己的专业不对口,个人专业特长难以实现,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受阻,教非所学。这是由于特岗教师处于资源严重匮乏的落后农村地区,其培训机会较少,缺乏针对性与长效性的培训机制。

(4)特岗教师对于离职的看法及选择。目前,是走还是留是特岗教师最关心也最不愿意提及的问题,对于自己三年服务期后的去向,特岗教师们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担忧。他们会面临着继续留任或是二次就业的选择,而考虑到再就业的现实性困难,很多特岗教师选择留下来,继续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从已经转正的特岗情况来看,绝大部分特岗教师已经纳入当地教育编制,也有些会选择放弃,极少数选择离职或选择二次就业。

三、特岗教师生存困境的原因分析

1、特岗教师物质生活困境的原因分析

(1)工资待遇较低,发放不及时。在工资待遇方面,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中央财政决定继续支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安排的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经费30.5亿元已全部下拨,全国14.8万特岗教师年人均享受补助20540元。而特岗教师的工资实际上是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决定的,且教师的实际收入往往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状况。虽然近年来特岗工资呈现上升趋势,但由于特岗教师的工资待遇较在编教师低、工资拖欠、不能按时发放等问题,使得许多特岗教师群体的生活得不到保障。

(2)福利制度的缺失。教师的基本待遇包括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公积金等。而特岗教师在三年服务期内的收入只有固定的每年20540元和少部分课时补贴(部分学校提供),没有绩效工资。

2、特岗教师专业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1)缺乏职业培训,特岗教师专业成长困难。特岗教师作为新生教师,在工作中存在困难是必然的,因此特岗教师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显得十分必要。然而,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特岗教师并没有专门接受过专家的岗前培训和在职培训。

大部分学校没有针对特岗教师制订专门的培训计划,而是采取“老带新”的方法,或者是让特岗教师直接上岗、自己摸索。而职业培训的短缺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是地方政府对于特岗教师的职业培训并没有专门的经费拨给学校。其次是学校对于特岗教师的职业培训不够重视。最后是特岗教师对于培训的自身诉求不够高。而这些原因导致特岗教师无法得到专门正式有效的职业培训,势必会大大影响特岗教师的专业发展,影响教学质量。

(2)特岗教师生存环境较为恶劣,制约专业发展。特岗教师所在的学校普遍地处偏僻,资源缺乏。不仅教师数量少,而且教师学习积极性不高、研究意识不强,很难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不能加深对自身专业的发展。而特岗教师所处学校教育资源缺乏,无法为他们提供教学资源和研究所需设备条件,教学研究范围不浓,无法根本解决特岗教师在生活和教学上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同时,特岗教师长期处于较为恶劣的生存环境,与外界的信息交流较迟钝,无法得到最新的外界有关信息,从而导致特岗教师自身与外界的脱节,降低了提高专业知识和专业素质的积极性,也制约着他们的专业发展。

3、关于特岗教师心理情感困境研究

(1)内心矛盾,热情退却。溢流河学校的女教师占大多数,还有不少是单身女教师,由于在学校与外界交流有限,朋友圈较小,也很少接触异性,所以不少大龄女教师心理上都很纠结。一方面,对于教师事业的热爱使他们不忍心放下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另一方面,每个人都会为自己的未来考虑,他们想利用特岗教师获得更好的机会这种想法也无可厚非。

(2)经验不足,教学理想与现实相矛盾。大多数特岗教师都是经过高等教育的应届毕业生,缺乏教学经验,常常会出现“教非所选”、“教非所学”的情况。对于接受了现代化教育的这些特岗教师来说,城乡差距使他们不得不妥协于农村的教学现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承担一些自己不擅长的科目教学任务。农村地区教学基础的薄弱,使得特岗教师的教学理想很难在这里实现。

四、特岗教师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

要想“特岗计划”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提高设岗县的教育水平,就必须要加强政府对义务教育的重视。加大重视力度,有助于解决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因为管理幅度与范围的迅速扩大而心有余力不足的现象。要将进一步完善为特岗招聘多方面化,配套实际化,做好招聘入口工作和维护好教师利益。积极改善农村教师的整体配置状况,优化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建立完善的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在工资拨付方面,设岗县(市)要全面建立特岗教师工资专户,统筹中央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和县级财政可支付给“特岗计划”的教育经费投入,并确保工资专户在特岗教师工资发放之前不拨付其他开支。将设岗县(市)的特岗教师工资全部纳入特岗教师工资专户发放范围,实行银行代发,防止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个人的截留、滞留、挪用。同时制定和实行工资监督举报制度,加大对特岗教师工资经费的监管力度。

面对现有特岗教师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健全,政府应建立“以省为主”的特岗教师社会保障机制,明确经费分担,保证政策落实,平抑地区差异。特岗教师社会保障经费投入主体的上移对完善其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保证特岗教师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与当地公办教师一视同仁,提高其福利待遇,才能使特岗教师成为一个真正有吸引力的职业。

2、明确学校的地位及作用

在对特岗教师进行激励评估方面,学校应重视特岗教师入职后期的跟踪管理,积极完善绩效评估,建立健全激励和评价机制。通过对制度的严格执行,使得特岗教师绩效工资实现合理分配,增强特岗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同感,充分调动教师们的积极性,减少流失现状。对课时量大、工作负担重的特岗教师,设岗学校要予以照顾,适当安排休假。学校领导要关心特岗教师的生活状况,积极改善其住房与饮食条件。在职业发展方面,学校要连贯岗前和在职培训,需要建立相应的特岗教师培训管理制度,以增强培训效果。建立特岗教师培训制度,有利于特岗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终身学习体系建构。通过特岗教师培训制度将岗前和在职培训有机联系,注重培训的整体性。

3、发挥社会影响力

入职的特岗教师大多为应届毕业生,迈出大学校园到一个陌生环境里,往往存在住宿、饮食、交通上的不便,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困惑影响着他们的心理健康。因此,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开展针对特岗教师的心理辅导,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克服不良情绪影响,使其尽快融入工作和生活环境中。

4、特岗教师的自我完善

特岗教师自身要明确自己的初衷,清晰自我的职业角色,尽快融入当地的教师队伍。同时要积极完善专业知识,教师之间要互相帮助,积极参加学校的团体活动,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氛围,增强自身的归属感。同时要坚定自身信念,努力克服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为当地教育建设提供坚实的力量。

摘要:农村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重要作用,而解决农村教师问题是办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城乡发展的二元分化导致农村教师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逐渐下降,优秀人才流向机制难以健全,使得农村教师队伍每况愈下。为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原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然而,目前特岗教师流失现象却愈演愈烈,扎根于农村的特岗教师面临严峻的生存困境。

关键词:特岗教师,生存困境,实证分析,对策及建议

参考文献

[1]孟宪乐:特岗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及长效机制研究—以对河南省五县116位特岗教师的调查为例[J].中小学管理,2012(11).

[2]张涛:贵州省农村特岗教师的生存现状调查与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27(15).

[3]方怡妮、牟映雪:农村“特岗教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4(1).

[4]徐敬建:河南省农村学校特岗教师现状调查与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12(2).

[5]孙颖、陶玉婷:特岗教师计划的现实困境与破解思路[J].中国教育学刊,2012(7).

[6]罗佳、成云: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4).

篇4:河北特岗教师组织承诺调查

关键词:特岗教师;特岗计划;组织承诺;离职倾向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6-0154-02

一、引言

特岗教师是“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特岗岗位教师”的简称,来源于特岗计划。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央编制办公室联合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引导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规定用五年时间,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两基”攻坚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任教。河北自2009年起开始招聘特岗教师,目前共招聘特岗教师将近一万五千名。今年第一批河北特岗教师即将服务期满,研究这部分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对不断完善“特岗计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组织承诺最早由Becker于1960年提出,由于它对离职率和缺勤率有着较好的预测能力,所以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广泛关注。Firestone和Pennell(1993)研究指出:由于对教师工作的观察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教育组织中承诺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也就是说组织承诺直接关系到教育能否成功。Reyes(1990)认为有承诺的教师所教的学生,表现较好,成绩较优。Hatton(1997)的研究发现,小学教师的承诺和学生的成功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本研究中,所谓组织承诺是组织中的成员将组目标与价值内化,对组织和人事制度有强烈的认同感,具有较高的工作动机,且愿意留在组织中,为组织奉献心力。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通过同学、朋友帮忙寻找和在网上征募自愿参与调查的河北特岗教师,共发放问卷57份,排除两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共55份。其中涵盖中小学幼儿园的2009届到2011届的特岗教师,比较具有代表性。

(二)测量工具

人口学资料问卷包括特岗服务所在市、学校类型、性别、入职年份、学历、婚姻状况等共18个问题。

组织承诺问卷采用卢光莉在凌文铨、张治灿、方俐洛编制的“中国组织承诺问卷”的基础上编制的“高校教师组织承诺量表”。此量表应用较为广泛,在天津师范大学张静的硕士毕业论文以及广西师范大学李早华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对中学教师群体和农村教师群体的适用性上都得到了证实。共25道题,包括理想承诺、经济承诺、机会承诺、感情承诺、规范承诺五个维度。采用五点计分。

采用樊景立1998年开发的离职倾向问卷,共四道题,一个纬度,采用五点计分,第三题反向计分,在国内被普遍使用。

三、结果与分析

(一)河北特岗教师组织承诺的总体水平

调查样本组织承诺的总平均分为3.15,略高于理论均值,说明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为中等偏上程度。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的平均分分别为2.44和2.60,承诺水平较低。特岗教师的感情承诺和理想承诺呈中等程度,平均分分别为3.58和3.169。这说明他们是怀抱着实现自己理想的愿望来报考特岗教师的,有着较高的牺牲和奉献精神,而且在与学生的朝夕相处中也对学校产生了浓厚的感情。规范承诺最高,平均分为4.07,这说明特岗教师能够自觉地履行职责,在访谈中特岗教师们也都认为当教师是一个“良心活”,要有自己的责任感,所以在工作中会严于律己、尽职尽责。

(二)河北特岗教师离职倾向总体水平

离职倾向的平均分为2.81,略低于理论均值3分,说明特岗教师存在一定程度的离职倾向。虽然离职倾向并非是真正的离职行为,但是离职倾向是离职行为的指示剂,离职倾向较高的教师会积极的找寻其他的工作机会,如考事业编和公务员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精力和工作积极性。这与其他有关研究基本一致。如江西省2009年到岗特岗教师1 805人,中途由于各种原因离岗了58人;2010年到岗2 449人,截至2011年3月已离岗40人。

(三)不同背景特岗教师在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差异性比较

1.学校所在地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在农村学校的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水平显著高于(P<0.01)县城学校的特岗教师的;农村学校的特岗教师在感情承诺、规范承诺显著高于(P<0.01)在县城学校的特岗教师。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农村学校中特岗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比较多,在与学生朝夕相处中建立浓厚的师生感情而愿意留在学校,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2.婚姻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不同婚姻状况的特岗教师的机会承诺有显著差异。已婚的特岗教师的机会承诺明显(P<0.05)高于未婚特岗教师。这与以往的研究结论一致。

3.是否兼任班主任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兼任班主任的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显著(P<0.05)高于未兼任班主任的特岗教师。一方面,担任班主任会使特岗教师拥有班主任费;另一方面,担任班主任使得特岗教师更为珍惜领导和学校重视自己的这种机会,在组织承诺总体上则表现出显著高于未兼任的特岗教师。

4.保险的购买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有没有给特岗教师买三险(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在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保险的特岗教师的理想承诺和规范承诺显著高于没有保险的特岗教师。这说明为特岗教师缴纳保险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

5.学教一致性与承诺与离职倾向

所学专业和所教科目一致的特岗教师与所教非所学的特岗教师在理想承诺、机会承诺和离职倾向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学教一致的特岗教师理想承诺显著高于所教非所学的特岗教师,学教一致的特岗教师的机会承诺显著低于学教不一致的特岗教师,学教一致的特岗教师的离职倾向显著低于学教不一致的特岗教师。

6.月工资水平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不同工资水平的特岗教师在规范承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事后多重比较发现,月收入2 000元以上的规范承诺要高于1 500~2 000元的特岗教师。

7.对相关政策的了解度与承诺和离职倾向

对相关政策了解度不同的特岗教师在组织承诺总体和离职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事后多重比较发现,对特岗优惠政策了解的与对政策不太清楚的特岗教师在组织承诺总体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离职倾向上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1),了解优惠政策的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显著高于不太清楚的,离职倾向显著低于不太清楚政策的。

(四)特岗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

对组织承诺总体与离职倾向的相关分析发现,特岗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在0.01概率水平上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558。经济承诺与离职倾向在0.05概率水平上成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24。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感情承诺与离职倾向在0.01概率水平上成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33,-0.476和-0.440。机会承诺和离职倾向成正相关,但相关不显著。

(五)特岗教师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的回归分析

使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做经济承诺、理想承诺、规范承诺、感情承诺和机会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多元线性回归。最先进入到回归方程中的是理想承诺,最后只有理想承诺和经济承诺进入到了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42.3的离职倾向的变异,其中理想承诺的调整后R2为0.389,经济承诺进入后R2增加了0.044。其中理想承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593,显著水平为0.01;经济承诺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214,显著水平为0.05。

四、讨论与建议

河北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总体水平处于总体偏上,这与其他研究人员对教师的组织承诺的测量结果相符,如卢光莉的对大学教师的组织承诺研究发现大学教师的组织承诺呈中等水平,张静的研究表明中学教师的组织承诺为中等偏上水平。而且由于教师的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较高、工作较为稳定、有寒暑假等,使得教师的组织承诺水平较高。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水平较低,这说明特岗教师并不是因为经济因素和没有机会或自己的才能不够而愿意留在本校的。特岗教师都是经过笔试、面试层层选拔的,所以他们并不缺乏寻找其他工作机会的能力。河北特岗教师离职倾向接近中等水平。可以从组织承诺的角度来降低特岗教师的离职倾向,保持特岗教师队伍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学的稳定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升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

(一)兑现特岗教师招聘时的承诺

如为特岗教师缴纳保险、发放绩效工资,保证特岗教师与当地教师的同等待遇,提高其规范承诺。

(二)扩大特岗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

调查结果显示对优惠政策越了解特岗教师的组织承诺越高而离职倾向越低。应该扩大特岗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如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予以安置工作岗位并保证其待遇,学费代偿,三年内考核优秀的特岗教师免试推荐攻读农村教育硕士,享受三支一扶服务期满的优惠政策,以后出现教师岗位空缺优先录用等。使特岗教师了解他们可以享受到的优惠与实惠。

(三)提高特岗教师的工资与福利

从2012年起,中央财政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提高为西部地区人均年2.7万元,中部地区人均年2.4万元,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要保障资金专用,确实落实到位,提高特岗教师的经济承诺。

(四)做好特岗教师的职业发展规划

为特岗教师提供切实有益的培训和进修机制,并与特岗教师的考核、评职称、绩效工资结合起来。增强其教学科研能力,鼓励因地制宜的开发校本课程和创新教学方法,为特岗教师发挥应有才能提供平台,提高其理想承诺。

(五)学校领导要体贴关怀特岗教师

特岗教师很多来自外地,社会支持系统力量明显不足,学校领导要帮助特岗教师解决生活和工作上的困难,给予关怀和鼓励,提高特岗教师的感情承诺水平。

(六)专才专用,尽量避免学教不一致的出现

要通过老教师的引导,使得特岗教师尽快增强专业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提高特岗教师的教学胜任感和理想承诺。

参考文献:

[1]卢光莉.高校教师组织承诺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5.

[2]张静.中学教师教学效能、组织承诺和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07.

[3]李早华.农村中学干群信任及相关组织变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4]郑尔珠.组织职业生涯管理、职业承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0.

篇5: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计划安排

河北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

国家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教师厅函[2011]4号)文件精神,为继续推进我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特岗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一)面向全国招聘高校毕业生到我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我省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我省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二)特岗教师聘期3年。2011年,我省国家特岗教师指标3606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岗位1768名,农村小学教师岗位・      1838名,安排在33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各设岗县分学科(专业)岗位需求情况详见《河北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岗位需求表》(附件1)。

二、“特岗计划”的.实施原则

(一)特岗教师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招聘工作由省教育厅具体负责,遵循“公开、公平、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

(二)实施“特岗计划”要与教师资源的科学配置有机结合。特岗教师的安排要根据各地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统筹考虑学校布局调整以及学段、学科等因素,做到以初中为主,科学配置,发挥实效。特岗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初中和小学,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一所学校一般安排3人以上。

(三)实施“特岗计划”要与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有机结合。为逐步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确保教师聘用质量,招聘的特岗教师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为主。

三、特岗教师的招聘

(一)特岗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

(二)特岗教师的招聘对象和条件

1、招聘对象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1981年5月31日后出生)且与原就业单位解除了劳动协议或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2、招聘对象的基本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志愿服务农村义务教育。

(2)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应聘初中教师特设岗位必须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取得初中及以上教师资格;应聘小学教师特设岗位,必须具有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初等教育专科)和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取得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所学专业、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学科与应聘的特设岗位学科要相同或相近;非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得报考上述学科的特设岗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特设岗位。

(3)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标准,并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5)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参加招聘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三)特岗教师的招聘程序

特岗教师的招聘工作按下列程序进行:①公布岗位需求;②自愿报名;③资格审查;④考试考核;⑤岗前培训;⑥资格认定;⑦签订合同;⑧上岗任教。

篇6:河北省特岗教师招聘报名时间通知

河北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招聘办法

为全面贯彻落实《河北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精神,做好我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一、招聘原则

特岗教师招聘工作由省教育厅具体负责,采取公开招聘的方式,遵循“公开、公平、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

二、招聘对象及条件

(一)招聘对象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1981年5月31日后出生)且与原就业单位解除了劳动协议或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二)招聘对象的基本条件

1、政治思想素质好,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品行端正,遵纪守法,未受过任何纪律处分,自觉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人师表,志愿服务农村义务教育。

2、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应聘初中教师特设岗位必须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取得初中及以上教师资格;应聘小学教师特设岗位,必须具有应届全日制普通高校师范类专业专科(含初中起点五年制初等教育专科)和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取得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所学专业、取得的教师资格证书学科与应聘的特设岗位学科要相同或相近;非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得报考上述学科的特设岗位;学前教育、幼儿教育专业专科毕业生不得报考特设岗位。

3、普通话水平必须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及其以上标准,并取得《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4、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健康,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

5、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参加招聘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三、招聘程序

(一)公布岗位需求

省教育厅于2011年5月31日前通过河北省教师教育网(www.hbte.com.cn)向社会公布设岗县“特岗计划”教师岗位需求信息,并通过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实施“特岗计划”的目的、意义以及招聘对象、条件和相关优惠政策及保障措施等,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报名参加特岗教师招聘工作。

(二)自愿报名

1、报名时间:2011年6月1日至6月15日。

2、实行网上报名,不收取报名费。特岗教师招聘报名采用网络形式报名,不设现场报名。符合条件的应聘者登录河北教师教育网“特岗教师招聘专栏”,进入网报页面,按要求如实填写《河北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应聘报名表》(附件3)。报名表包括本人基本信息和报名信息等。基本信息包括文字信息和照片信息。照片信息要求将本人近期小2寸免冠证件照(照片要求与标准身份证照片规格相同,近期彩色正面免冠,照片头部占照片尺寸的2/3,白色背景无边框,人像清晰,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图片规格:文件大小50k以内,图片格式:JPG/JPEG)上传,如果使用不合格的照片,将无法通过资格审查。应聘志愿只能选择一个设岗县的一个岗位并填写是否服从调剂。考生如隐瞒有关问题和提供虚假注册信息和材料,一经发现取消其招考资格,2年内不允许报考特岗教师,所造成的损失和责任由其本人承担。

篇7: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1.A[解析] 终身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终身教育思想成为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终身教育是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

2.B[解析] 在《大教学论》中,夸美纽斯用一句话概括了他的泛智教育思想,那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3.D[解析](1)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2)从课程任务的角度,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3)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4)从教育阶段的角度,可分为幼儿园课程、小学课程、初中课程、高中课程。(5)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分为学科中心课程、学生中心课程、社会中心课程等。

4.D[解析] 略

5.A[解析] 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6.B[解析] 视敏度在医学上称为视力,视敏度的大小通常用视角的大小表示。

7.A[解析] 被试在常模参照测验中的成绩必须放到所在团体中,以被试在该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来评估其能力水平,这一团体即为常模团体。

8.A[解析]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C[解析] 赫尔巴特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10.A[解析] 教育者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是教育活动的主导因素。

11.D[解析]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

12.A[解析] 场依存型者的知觉倾向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题干可以看出该同学容易受他人态度的影响,很可能就属于场依存型。

13.D[解析]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能力能否胜任一项任务的判断与评价。

二、填空题

14.民主化

15.康德

16.能动的

17.不同刺激同时对比继时对比

18.监督调节

19.教育学与心理学结合而产生

20.认知内驱力

21.态度情感

三、辨析题

22.[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23.[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智力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认知方面的稳定心理特点的综合;创造力是应用新颖的方式解决问题,并能产生新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心理能力。二者的关系十分复杂。智力高的人虽然可能比智力低的人更有创造性,但高的智力并不是创造力的充分必要条件。创造力还受到一些非智力因素,如坚持性、自信心、意志力、责任感、兴趣等的影响。创造力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结晶。

24.[答案要点]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人类学习和学生学习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学生的学习既与人类的学习有共同之处,但又有其特点:首先,以间接经验的掌握为主线;其次,具有较强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组织性;再次,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四、名词解释

25.教学是在教育目的规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它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6.学校课程即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以下具体含义:

(1)是某级某类学校所要进行的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

(2)不仅包括各门学科的课内教学,还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

(3)不仅规定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的安排顺序、课程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

27.有意注意:有预定的目的,在必要时需要作出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28.社会抑制:即个体在从事某一活动时,他人在场干扰活动的完成,抑制活动效率的现象,又称为社会干扰。

29.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有目的、有意识地制订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包括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和步骤。

五、简答题

30.[答案要点]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这一时期,是一个人的生理、心理发育和定型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从不成熟到基本成熟、从不定型到基本定型的成长发育时期,也是一个人生长发育特别旺盛的时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身心各个方面都潜藏着极大的发展可能性,在他们身心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各种特征都还处在变化之中,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31.[答案要点]

(1)把各个独立的教学内容整合起来;

(2)强调简单的知识技能与复杂的知识技能、新旧知识技能之间的联系;

(3)注重学习原理、规则和模型等方面的重要性;

(4)对学生应用其他学科知识解决问题予以鼓励。

32.[答案要点]

(1)认知者本身的特点。主要包括认知者的经验、认知者的性格和认知者的需要。

(2)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认知对象本身的特点是指该对象对于认知者所具有的价值及其社会意义的大小。

(3)知觉的情境方面。在社会知觉中,除去知觉的主体、客体之外,知觉的情境也具有重要作用。

(4)逻辑推理的定势作用。定势在对人的知觉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对陌生人形成初步印象时,这种作用特别明显。

33.[答案要点]

韦纳等人认为,对于构成人的行为的原因,除去按照控制所在分成内在的个人因素和外在的环境因素,还可以按照另一维度即稳定性划分。在内部因素里可以分为稳定的(如能力)和易变的因素(如努力程度)。在外部因素里可以分为工作难度,这是稳定的;机会和运气,这是不稳定的。

34.[答案要点]

(1)准备律。在进入某种学习活动之前,如果学习者做好了与相应的学习活动相关的预备性反应(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学习者就能比较自如地掌握学习的内容。

(2)练习律。对于学习者已形成的某种联结,在实践中正确地重复这种反应会有效地增强这种联结。因而对教师而言,重视练习中必要的重复是很有必要的。另外,桑代克也非常重视练习中的反馈,他认为简单机械的重复不会造成学习的进步,告诉学习者练习正确或错误的信息有利于学习者在学习中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内容。

(3)效果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得到的各种正或负的反馈意见会加强或减弱学习者在头脑中已经形成的某种联结。效果律是最重要的学习定律。桑代克认为学习者学习某种知识以后,即在一定的结果和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如果学习者遇到一种使他心情愉悦的刺激或事件,那么这种联结会增强,反之会减弱。他指出,教师尽量使学生获得感到满意的学习结果显得尤为重要。

六、论述题

35.[答案要点]

(1)德育方面: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和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初步具有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勤俭、不怕困难等良好品德,以及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养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2)智育方面:使学生具有阅读、书写、表达、计算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常识,培养观察、思维、动手操作和自学能力,以及有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体育方面:培养学生锻炼身体和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健康的体魄。

(4)美育方面: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

(5)劳动技术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会使用几种简单的劳动工具,具有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学龄初期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提出来的。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因此,在这个阶段为学生今后全面和谐充分地发展打下了“初步”基础,是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特征。

七、教育写作题

36.[参考例文]

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

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道德究竟可教吗?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篇8:河北特岗教师招聘今天开始报名

记者28日从河北省教育厅了解到,今年河北省将继续开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国家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特岗计划”),6月1日起正式报名,。今年全省“特岗计划”教师指标4289名,其中农村初中教师岗位2293名,农村小学教师岗位名,全部安排在河北省38个国家级贫困开发工作重点县。

工资不比公办教师少

薪酬待遇方面,特岗教师在三年聘任期内,执行设岗县公办教师同等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设岗县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特岗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教师的工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应缴纳的相关费用由县级财政统筹安排。

英语六级以上可报英语教师

“特岗计划”教师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及以上毕业生为主,并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报考人员除取得教师资格,还要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1980年6月1日后出生)且与原就业单位解除了劳动协议或未就业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此外,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获得大学英语等级考试6级及以上合格证书的非英语专业毕业生可报考英语教师岗位。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大学生,参加选聘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6月1日开始免费报名

省教育厅将于205月30日前通过河北教师教育网(www.hbte.com.cn)向社会公布设岗县“特岗计划”教师岗位需求信息,报名时间为年6月1日至6月15日,报名咨询电话为0311-86260353,86260355 。本次招聘实行网上报名,不收取报名费。符合条件的应聘者可登录河北教师教育网“特岗教师招聘专栏”,进入报名页面进行报名。

篇9:河北省特岗教师管理办法(试行)

(1)古代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尚未形成复杂的结构体系。2.近代教育的特征

①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②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16世纪的德国)③教育的世俗化;④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⑤出现了双轨制;⑥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 第五,教育的现代化

3.简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五大规律。

(1)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2)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决定教育工作者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各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3)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的进行教育;(4)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5)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大的发展。

4、试分析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遗传素质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③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及阶段,为一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

(2)环境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①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②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环境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③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在改造环境的实践中发展着自身。因此,夸大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特别是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及其原因及其对个人发展的特殊影响)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是指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主要的、导向性的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主导作用表现在:

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③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和能动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5、简述教育与政治之间的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可以促进进步

6、简述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1)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 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④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目的与制度

1、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简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简述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

主观依据:哲学观念、人性假设、理想人格、价值取向;客观依据: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2)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3)社会历史发展的进程;(4)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2、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教师与学生

1.简述教师扮演的角色:(1)传道者的角色(2)授业解惑者的角色(3)示范者的角色(榜样角色)(4)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5)朋友的角色(6)研究者的角色

2、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简答+论述)(1)道德素养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四个方面的要求:①对待事业: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②对待学生:热爱学生;③对待集体: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④对待自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2)知识素养

包括:①政治理论修养;②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③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3)能力素养

包括:①语言表达能力;②教育教学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4)职业心理素养

一个优秀的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高尚的师德。②愉悦的情感。③良好的人际关系。④健康的人格。

3.教师的职业素养

专业知识(①本体性知识②条件性知识③实践性知识④文化知识)专业技能(①教学技巧②教学能力)专业态度:专业理念

专业情意(专业理性、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职业道德

4.简述师生关系的内容。

教学上授受关系;人格上平等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简述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

5、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简答+论述)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做到:

(1)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独立意义的,成长中的人。

(2)建立教师威信

真正教师威信的树立,源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源于教师的职业素养,源于教师的爱、平等与尊重,而不是权力和威严,更不是讨好学生。作为老师,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平等交流,又要和保持相互的尊重和自尊;既要修炼自己的人格,又要不断提升文化和能力素养。(3)要善于同学生交往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教师要与学生广泛而平等的交流,在互动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要善于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意见

教师要善于平等的倾听学生意见,关注学生的想法。作为教师,要广泛的征求学生意见,改善自身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教师能与学生心理换位,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善于理解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学生。

(5)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因此要不断提升自身在管理方面的知识、能力、道德和心理素养,提升挂历质量。

(6)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难免发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作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必要的等待、解释等。

课程

1、简述课程内容的三种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包括学科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

(2)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附录。

(3)教材

上一篇:我的成长之路普通话稿下一篇:应接不暇的意思和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