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24-04-14

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用8篇)

篇1: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把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

黄楚平

《 人民日报 》(2014年06月19日07 版)

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湖北省宜昌市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推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各项工作落细、落小、落实,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注重宣传教育,增强认知认同。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人们的认知认同是重要前提。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宜昌市开展了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广泛开展宣讲普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同时利用市直机关“局长论坛”等阵地举办专题讲座,对市直机关党员干部集中进行强化辅导;依托各级文明单位、文明社区、文明村镇“道德讲堂”,系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普及,组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走进各级“道德讲堂”现身说法。二是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市属各新闻媒体在重要版面和时段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小人物,大能量”等专栏专题,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充分利用公共场所的广告媒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注重示范引领,彰显榜样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带头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宜昌市在市直机关党员干部中开展了“争创人民满意公务员”“争创群众满意机关”等创先争优活动,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 1

心价值观。特别是结合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坚决反“四风”、树新风,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了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同时,广泛开展各级“道德模范”“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选树先进典型、学习先进典型活动,总结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有重大影响的道德模范和先进典型,彰显榜样作用。

注重继承创新,加强以文化人。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对中华传统文化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宜昌市着力加强以文化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大力弘扬屈原爱国精神。作为伟大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屈原的故里和中国端午节文化的发祥地,宜昌市围绕“屈子心·爱国情”主题,坚持每年举办“屈原故里端午文化节”,大力弘扬屈原的爱国精神。二是大力实施经典文化进校园活动。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我们注重从娃娃抓起,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坚持举办中小学“诵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阅读经典,感悟人生”等主题教育。三是广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利用三峡文化讲坛、社区读书节、农民读书节等载体,引导城乡群众多读书、读好书。

注重行业治理,建立诚信规范。坚持以加强行业诚信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实现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一是结合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坚持“诚信不诚信,群众说了算”,对与广大消费者日常生活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进行诚信评选,促使其对照社会服务承诺和存在的问题自觉进行整改。二是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推进征信体系建设。市中级

人民法院、市工商局、市公安局等部门就限制失信被执行人高消费行为和其他信用惩戒措施采取联合行动。同时,依托宜昌政府门户网站、宜昌文明网和相关职能部门专业网站,启动了社会征信体系网络查询平台建设。

注重制度保障,实现常态长效。只有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才能使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逐步实现常态长效。宜昌市一是加强考核考评。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工作纳入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综合目标考核范围,制定下发考评细则,建立健全督促、检查、考评机制。二是加强帮扶激励。建立各级文明单位结对帮扶道德模范制度,市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对当年市级以上道德模范进行集中慰问,对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重点帮扶,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加强规约建设。要求全市各级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和企业,对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结合实际修订和完善行业规范、市民文明公约、社区居民邻里守望互助公约、乡规民约和岗位职业操守等具体行为规范。

(作者为中共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书记)

篇2: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4年2月17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要立足今天,从现在做起,坚持党员干部带好头、面向全民抓落实,在叫响做实上下功夫,在贯穿结合融入上下功夫。要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重点突出“中国道路”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倡导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广泛开展马克思主义自由观、平等观、公正观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倡导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孝敬教育、诚信教育、勤劳节俭教育,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倡导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要从家庭、学校、企业、农村和机关抓起,找好切入点,大力培育传承优良家风、校训、企业精神和乡贤文化,切实抓好党员干部“三严三实”教育,打造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载体。要大力宣传推广时代楷模、最美人物、身边好人,广泛开展学习先进典型活动,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2014年9月18日至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辽宁调研讲话

继续深入挖掘和宣传好我省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荆楚大地,为建设文明湖北、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篇3: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我们可以用以下24个字来概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已经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与普遍接受, 也成为社会认知的重大公约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 有利于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思理念, 凝聚各界力量, 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

当今形势下, 国际社会发展风云莫测, 我国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革, 人们的思想活动也呈现出多面性。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弘扬显得尤为重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原则, 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 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利益诉求, 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要充分利用各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手段, 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和弘扬的平台,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

在本论文中, 笔者将以滁州为例, 对如何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课题进行较为深入地探讨。

一、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发展之必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 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吸收其他文明成果的积极有益成分所形成的, 反映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要求。

首先, 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础工作, 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发挥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其次, 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有利于形成和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有利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

再次, 弘扬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从而积极努力实现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最后, 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推进中国梦的实现。

总之, 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地级市, 滁州市应该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当然, 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之下, 滁州市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及弘扬工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充分发挥典型模范引领的作用, 凝聚滁州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需要充分发挥典型模范的引领作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滁州涌现出了很多的典型模范代表, 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弘扬。例如,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 敢为人先的小岗人进行的“大包干”活动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序幕, 加快了我国农村改革的进程。而小岗村的原党委书记沈浩在整个改革中发挥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是我国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沈浩精神与焦裕禄的精神内涵是基本一致, 所有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向沈浩同志学习, 始终保持一颗为人们服务的心, 从而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所有的党员干部都要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弘扬时代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所有的共产党员都要努力学习沈浩精神, 并以实际行动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并将这些积极的观点传播身边的其他人。另外,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 要牢记自己的使命,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将自己置身于党组织和人们的共同监督之下,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总之,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及弘扬过程中, 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的带头作用, 从而进一步凝聚和传播滁州精神。

三、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作为重要的传播工作, 新闻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 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都获得较大的进步, 而这些辅助手段的发展也给我国的社会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的价值观也不例外。

首先, 新媒介技术的出现及应用使得各种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得以出现,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络的出现更是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传统的媒介手段, 如报纸、电视等也受到新媒介手段的威胁, 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

其次, 在人们的价值观方面, 信息及时的进步使得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各样的观点信息, 也为人们表达自己的观点提供了更多的渠道, 这使得人们拥有更多话语权的同时, 对传统的价值观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甚至是负面影响。在这种形势下, 新闻媒体必须要担负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

首先, 传统的媒介手段要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要尊重各种传播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进行传播方式的创新, 促进各种主流思想的传播。就滁州来说, 其报纸、电视等要大力宣传“沈浩精神、小岗村精神”, 促进其发展理念深入人心。

其次, 要充分发挥各种新型媒介手段的积极作用,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培养及传播。例如, 地区可以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移动传播手段, 进一步完善各种公益公告的制作和发布价值, 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宣传以及价值引领的作用。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网络阵地,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贯彻于网络宣传以及网络服务工作中。例如, 近年来, 滁州市加强重点新闻网站的建设, 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舆论环境, 发挥舆论合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同时, 还及时在网络上发布各种重大信息, 引导广大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滁州市来说, “小岗村精神”以及“沈浩精神”是其永远不朽的精神财富。滁州市充分利用网络媒介, 推进这些精神的弘扬及传播。但是, 我们必须注意, 网络具有一定的虚拟性, 会传播一些消极的思想。

因此, 在利用网络等媒介手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时, 要注意依法加强对网络社会的管理, 努力推进网络法制化建设, 从而规范网络信息的传播秩序, 进一步打击各种网络违法犯罪情况。

四、加强国民教育, 努力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小抓起, 从学校做起。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阵地, 坚持德育为先的基本原则。

因此, 我们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国民教育规划中去, 充分贯穿于基础教育工作、高等教育工作等, 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 从而形成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 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为了提高教学成果, 各个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特点出发, 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规律, 进一步深化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都融入到教材中去。同时, 还要密切学校、家庭与社会之间的联系, 充分发挥教育合力, 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家庭氛围以及社会氛围, 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就滁州来说, 2014年, 教育局积极推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种活动, 包括“学习沈浩精神、发扬小岗村精神”等, 将教育教学活动与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工作充分结合起来, 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同时, 要努力拓宽青少年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要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 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积极作用, 努力开发各种实践课程, 进行各种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 并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以及爱心公益活动等,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例如, 滁州市广泛开展各种道德实践活动, 以城市守信为重点, 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的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养成修身律己的良好道德风尚。

同时, 还积极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以城乡社区为重点, 以服务社会为活动主体, 开展各种扶贫济困、环境保护等活动。要充分利用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社会, 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除此之外, 要努力建设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努力完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并完善教师的资格审查及测评制度, 从而保证教师的思想道德建设。在教育教学工作中, 各个教师必须要积极宣传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 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五、要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中来

经济是政治、文化发展的前提和保证。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首先要保证我国的经济发展顺利。首先, 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规划, 并出台各种有利的社会政策, 确保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 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 要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要求, 要守法经营、公平竞争、诚实守信,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导向, 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经济生活中, 要努力完善政策评估机制, 从而防止出现经济发展政策与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矛盾的现象, 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的有机统一, 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结合起来, 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的良性互动。

同时, 要把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法律法规是我国社会正常发展的重要保证, 也是各种主流价值推广的重要保障。因此, 我们要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贯彻到依法治国、依法实践的行动中来, 并充分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等各个环节中去, 保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 充分捍卫法律的尊严用法律的权威性及强制性来增强广大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滁州市大力推进法治建设, 力求在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 滁州市还大力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建设, 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增强全社会人民的守法、用法意识, 并充分发挥法律制度的规范及引导作用,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法治环境。

另外, 要把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融入到社会治理工作中来。要努力加强社会治理的制度建设, 完善各种意见表达机制、矛盾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 维护各种正当权益, 化解社会矛盾, 形成和谐的社会发展氛围。滁州市努力完善市民公约、行业规范、学生守则等, 在日常治理中充分弘扬各种社会主流价值。

六、结语

滁州市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及弘扬工作不是一项孤立的工作, 它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极大的关系。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 不断完善各种法律制度, 严格规范各种不良现象, 营造良好的社会发展氛围。各个经济主体要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并在遵守公平正义等基本原则的基础上进行各种贸易活动, 促进经济的长远及健康发展, 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及弘扬奠定基础。

同时, 要做好国民教育工作,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要做好宣传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媒介手段, 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深入人心。总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弘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与配合, 需要我们从基础做起, 从点滴小事做起。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及弘扬工作落到实处, 才能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 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摘要: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也是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本论文中, 笔者将以滁州市为例, 对如何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课题进行深入探讨, 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滁州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霞, 费美娟, 李宪利, 刘希山.浅议高校研究生党建工作建设[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3) .

[2]王震远, 赵亮.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北京建筑大学为例[J].北京教育 (高教) , 2015 (5) .

[3]于春江.强化舆论宣传阵地的"阵地意识":何以可为?——兼评"普世价值"思潮的泛起及实质[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0 (01) .

篇4: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自2007年北京市召开德育工作会议以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2004年中央8号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畅通育人渠道,创新工作机制,把握教育契机,凸显活动特色,服务学生成长,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1.以畅通渠道推动育人,搭建全方位育人平台

我们夯实学校主渠道,抓《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引领,抓德育课程和学科德育的建设,抓《我爱北京》、《志愿服务》、《北京精神》等地方课程教材的编写和实施,使课堂成为系统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阵地。我们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建设社会大课堂,整合社会资源1276家,初步形成八大类课程体系,推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深度融合。我们大力推进家长教师协会、网上家长学校的建设,搭建家长和教师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家校协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我们努力拓展育人新阵地,大力打造中小学数字德育平台,建设沙燕心理网、数字博物馆、班级博客联盟等网络阵地,让网络成为学生成长、发展的又一空间。

2.以机制创新强化育人,增强德育工作活力

我们通过举办德育观摩交流周、校长谈德育论坛、学科教师和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搭建起展示和交流的平台。我们通过“三走进”的方式,发现和推广基层好的做法和经验,宣传身边的好学校、好老师、好榜样。我们通过完善“紫禁杯”优秀班主任表彰奖励机制、举办优秀班主任事迹报告会、建设优秀班主任工作室,在全社会营造愿意做班主任、做好班主任的良好氛围。我们通过持续开展全市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的监测,形成年度测评报告,建成累计1200万数据的在线数据库,为教育行政决策提供有效依据。我们通过开展实施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引导区县加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价与督导工作力度,使全市中小学德育有了系统的质量分析体系。

3.以教育契机抓实育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2007年以来,我们先后迎来了北京奥运会召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国庆60周年、建党90周年、雷锋逝世5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社会活动。这些都是难得的教育契机和生动的教育课堂,为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力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感受改革开放30年成就、“祖国发展我成长”、“党在我心中”、“学习雷锋,践行北京精神”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大力唱响爱党、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主旋律,在全市中小学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爱国主义教育高潮。我们引导全市中小学生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各种大型纪念活动,引导中小学生学做志愿者、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树立首都中小学生十个文明形象。

4.以品牌活动优化育人,凸显首都德育特色

我们整体推进,分段指导,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中小学德育的核心内容,落实到各学段教育中。小学强化基础养成,抓文明礼仪教育;初中关注中小衔接,抓青春期教育、同伴教育;高中重视“三观”形成,抓生涯教育,形成了小学生传唱“新童谣”、中学生“寻找身边的道德榜样”、高中生“模拟联合国”等一系列层次清晰且富有特色的德育品牌活动。我们面向全体,重点关注,让每一个学生都成长成才,面向来京人员随迁子女,开展手拉手活动和融入教育,以兴趣特长强自尊、树自信,针对行为不良学生,推进专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启动学困生帮扶项目,做好教育转化工作。

5.以实事工程服务育人,助推学生健康成长

2008年开始,我们用三年时间,累计投入1亿元建设学生社会大课堂;2010年又启动了“牵手计划”,两年投入2000万元,推动农村山区学生和打工子弟走进社会大课堂;2012年又投入2个亿,保障所有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有两次外出开展社会实践和课外学习。我们采取措施将奥运会、国庆60周年、音乐史诗复兴之路等系列先进文化成果的光盘以及《“三个北京”校园读本》、《青少年党史丛书》、《感动青春》系列书籍、《北京精神新童谣》等,免费发放至中小学校,为师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我们先后举办德育科长、德育校长、骨干班主任、心理教师研修班,提升德育工作者的专业水平、智慧和魅力。

五年来,首都中小学德育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郭金龙市长亲自启动的社会大课堂、坚持近10年的学生思想道德测评、拥有26个特色栏目的北京市网上家长学校等都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特别是2012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北京召开,社会大课堂作为典型经验在会上向全国作现场展示和经验交流。

五年来,全市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一批具有首都特色的德育品牌,如东城区的蓝天博览课、朝阳区的同伴教育、海淀区的教育资源联盟建设、丰台区的融入教育、通州区的传统美德教育、延庆县的班主任队伍建设等,以及宣师一附小的新童谣文化、中关村三小的民族团结教育、北师大实验中学的生涯教育,等等。这些鲜活的经验是推动工作发展的宝贵财富,

最令人欣慰的是,根据坚持近五年的学生思想道德状况监测显示,首都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整体得到提升,这也在历次首都重大活动中得到了印证。近年来还涌现出一批在全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优秀学生典型,如见义勇为获得教育部“舍己救人优秀学生”称号的付冬梅,热心公益、立志做环保先锋并获得“全国十佳杰出志愿者”称号的袁日涉等。先后有48位优秀中学生在北京市优秀中学生事迹报告会上向同伴讲述自己的成长故事。

■ 认清当前面临的形势,努力把握首都中小学德育发展的新机遇、新要求

在充分肯定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首都中小学德育还面临着一些困难、问题以及艰巨的任务。比如,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专业能力和育人水准需要进一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还需要进一步全面提升,学校德育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社会大课堂建设和应用需要进一步深化,学校、家庭和社会全员育人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等。当前,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准确把握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机遇和新要求。

一是准确把握北京城市发展战略新要求。今后五年是北京市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打基础的重要阶段,这既为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契机,也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世界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实力和人才培养能力的竞争,体现在人的综合素质提升上。为此,我们要主动适应“三个北京”对人的素质提升的要求,适应世界城市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不仅引导学生“做文明有礼的北京人”,更要引导学生做首都的北京人、世界中的北京人,整体提升百万中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准确把握首都教育发展阶段性变化和特征。国家和北京市先后出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深化了素质教育的主题,明确了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要求。对于首都教育来说,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的目标后,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优质均衡成为发展的重心,集中体现在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上、效益上,因此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能力为重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这为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引领,也提醒我们要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适应首都教育的阶段性变化,及时把教育工作的重点转移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均衡发展上来,把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用在推动育人质量的提升上,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上。

三是准确把握首都中小学生发展新特点和新需求。随着北京城市发展,我们的教育对象体现出新的特点:总体基数大,基础教育阶段在校学生116.16万人,特别是近年来开始出现人口生育高峰,未来几年小学入学人数将持续上升;非本市户籍学生群体大,目前仅义务教育阶段的非本市户籍学生就有47.8万人,且数量和比重还在上升;独生子女群体大,本市户籍学生普遍为独生子女,他们有自己的优势,也有天然的不足。我们的教育对象来自全国各地,差异性大,层次多样,需求多样,加上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背景,发展侧重点不太一样,工作策略也有所不同。这些都是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把握的基本情况,也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此,我们要更加敏锐地捕捉时代社会的变化,更加准确地把握教育发展的需求,更加深入地了解我们的教育对象,增强服务意识,把优质的公共教育服务以更加适宜的方式惠及到所有学生,努力让校校精彩、人人成才。

四是准确把握首都的特殊要求和独特优势。北京作为国家的首都,既有历史的优势,又有现实的优势。从历史来看,文化底蕴深厚,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优秀的革命传统;从现实来看,文化场馆密集,教育资源丰富,人才优势明显,可借助的外脑多,能够为首都中小学德育提供智力支持。学生参与重大社会活动的机会多,能够经常在亲身实践体验中得到历练和洗礼。可以说,在北京,事事都是鲜活的素材,时时都是教育的契机,处处都是生动的课堂,我们要充分用好。同时,中央和社会对首都教育寄予厚望,又对德育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此,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首都教育的工作职责和神圣使命,高瞻远瞩,总揽全局,立足北京实际,发挥北京优势,体现北京特色,把“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传承好、发扬好,把北京建设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善之区。

■ 以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为重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统筹谋划今后一个时期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

为切实推动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我们着眼现实、面向未来,研究制定了《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行动计划(2012-2015年)》,并已正式印发。《行动计划》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是今后三年推动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今后三年,首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大力培育和弘扬北京精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学校管理等各个关键环节,着力培养体现北京精神的首都青少年。与时俱进,在研究解决德育新情况、新问题上有突破;创新机制,在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合力育人上形成保障;转变方式,在增强学校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服务学生,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幸福感上见实效。

围绕弘扬和培育北京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教学,今后三年的重点任务就是实施八项工程。

1.课程德育构建工程

全市将把27个中小学学科德育指导纲要的学习纳入全体教师的继续教育;通过德育课例和案例评选,每年推出一批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典型;从今年秋季开始,全面实施《北京精神》地方课程。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要落实好国家课程,让德育课程更具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开发出一批有首都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鼓励和扶持一批高中学校开设市情、国情教育选修课程。

2.学校文化示范工程

今年开始,全市将启动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到“十二五”期间推出500所中小学学校文化示范校。各区县和中小学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展示交流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校本文化三大文化实践活动,推动中小学主题教育活动系列化,推动体教、艺教、科教结合,打造一批德育特色活动。

3.综合素质提升工程

市教委将加强红领巾学校、少年团校和中学生党校建设,实施中学生领袖培养计划,强化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深化社会大课堂建设和应用,推进“学生教育计划”的实施,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举办“博物馆之春”、公共服务周、公益创意设计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要创造条件,搭建多种平台,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要组织落实好中小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工程对学生社会实践的各项具体要求。

4.家校社协作育人工程

市教委将着力完善青少年校外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团教工作沟通机制,推动各系统德育资源共享。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要通过家长教师协会的普遍建立,使家校协作完全走上制度化轨道。要以社会大课堂建设为抓手,调动起社会各行各业服务教育、服务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建立起全社会育人的有效机制。

5.德育队伍建设工程

市教委将继续加强德育工作协作团队建设,加强以班主任、政治教师、心理教师、德育干部为主体的德育骨干队伍建设。未来三年将建立市级骨干班主任和市级班主任带头人制度,首先在高中阶段实现心理教师定编定岗,并将学校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中。各区县和中小学校要进一步强化全体教师的育人责任,建立起和市级配套的政策机制,推动德育队伍建设,做好德育骨干队伍的区本、校本培训,完成一轮德育管理干部培训。

6.德育管理规范工程

未来三年,市教委将出台《北京市中小学德育指导纲要》、《北京市中小学德育工作管理规程》,完善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状况和学校德育发展状况监测制度等机制。各区县和中小学要以出台的《纲要》和《规程》为依据,推动德育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建立起中小学心理教师教研制度。

7.特殊需要关爱工程

今后,将关注随迁子女、独生子女两类群体的教育,加强专门学校布局调整研究。各区县和中小学要针对这两类群体开展校本性、区域性的教育教学试验,逐步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随迁子女、独生子女教育模式和实践策略,要探索专门教育学生转送、接收机制,推进专门学校课程教学改革。

8.德育科研引领工程

今后,将完善市、区县德育研究网络,完善德育研究交流研讨机制,加强德育领域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各区县和中小学加强德育现实问题研究和实践成果提炼,每个区县都要有专门从事学校德育研究的部门和人员,引导学校积极开展校本德育研究。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首都中小学生是未来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的主力军。我们要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高度,充分认识和高度重视育人工作,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以良好的姿态和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篇5: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012年12月17日 14:52 来源:人民网

更多 0人参与0条评论 分享到:

原标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

十八大闭幕以来,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成为了全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总书记强调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入脑入心。对于高校而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重中之重是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全过程。在十八大报告中,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新概括:“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是知识和创新的聚集地,是人才的培养基地,因而也是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阵地。高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整个教育过程,引导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倡导者、传承者和践行者,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要充分发挥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强阵地作用,必须把握好三个问题。

首先,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有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为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新概括,以后只需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需再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它没能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又各有侧重,相互区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四个方面: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的价值理念。近几年,如何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国内讨论的热点问题。十八大报告融汇了国内学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多种观点,对它用上述“三个倡导、24个字”进行概括。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存在基础和展开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核心价值体系的抽象提炼和高度概括,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部分,是核心中的核心。

其次,要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之间的内在联系。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概括,是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进行的,它既注重内容上的全面性,也强调逻辑上的层次性。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立足于国家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立足于社会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立足于公民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目标的规定,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处于统领地位,反映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指出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达到的发展境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导向的规定,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支柱,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反映了党和国家对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终极目标的追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道德准则上的规定,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贯穿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集成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形成的优秀道德精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篇6: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电视电话会议发言摘登

龚亮 王燕琦 《 光明日报 》(2014年03月28日 04 版)筑牢中央企业科学发展的精神支柱

前不久,国资委党委召开了中央企业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对中央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明确要求,做出了具体安排。我们将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在提高认识求实效上下功夫。首先,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软实力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核心价值观是软实力的灵魂,也是软实力建设的重点。其次,要明确责任,细化措施,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同时,抓好企业党员干部的引领带头作用,党员干部应带头加强道德修养,以实际行动,推动企业形成上级带头、领导示范、上行下效的局面。

第二,坚持因企制宜,在突出企业特色上下功夫。一要大力弘扬中央企业先进精神。中央企业培育和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大庆铁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催人奋进的先进精神,把弘扬中央企业先进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央企业的实践基础。二要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推进“讲文明树新风”活动进社区、进基层,持续开展“岗位学雷锋,争做好员工”等主题实践活动。三要培育特色品牌。中央企业郭明义爱心团队是以“当代雷锋”郭明义同志命名的志愿服务组织。截至去年底,中央企业已建立爱心团队26042支,志愿者人数达80多万人。

第三,在推动重点工作上下功夫。抓好深入学习宣传和广泛传播,引导中央企业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好中央企业诚信建设,完善“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工作机制,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良好氛围;抓好中央企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改革发展全过程,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 黄丹华)

把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既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也是促进青少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教育系统要积极行动、坚决落实。

第一,从学生抓起,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培养学生。一是要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教育部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科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考试评价之中。要求中小学校普遍张贴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挂图或书写上墙,让学生熟练背诵。二是要勤动手、见行动、强化实践体验。打造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高职实训基地,启动中小学生校外活动“蒲公英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红色旅游、志愿服务和勤工俭学等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活动。

第二,从学校抓起,各项工作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一是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开展主题党团队日活动,组织举办名家讲堂、演讲征文、歌曲传唱等活动,深入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与网络阵地建设紧密结合。教育部将联合开展“形势教育与我们的价值观”网上精彩课堂,建设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三是与学校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学生的行为规范管理、班级管理等规章制度,都要彰显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明确学校各个岗位教职员工的育人责任,把育人要求和岗位职责统一起来。

第三,从教师抓起,全体教师都要发挥表率示范作用。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继续开展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推选、全国高校辅导员人物评选、教学能手评选等活动。把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要在相关培训中,增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以及思想品德课、辅导员和班主任等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教育部副部长 刘利民)

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

近年来,山东省以构筑道德高地为目标,以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为突破口,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

一是创新载体、建榜立传,弘扬千万群众善行。近年来,我们着力在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求突破,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为凡人善举建榜立传。善行义举四德榜张贴的是街坊、邻居、同事公认的好人好事,通过群众评群众,群众选群众,群众学群众,推动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二是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实现善行义举四德榜全覆盖。全省17个市、137个县(市区),根据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分为三类,确立不同标准,分类指导推进。我们把善行义举四德榜的建设与经济发展勤劳致富、公平正义公序良俗、弘扬优秀传统美德、社会和谐家庭和睦、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国民教育群众文化相结合,融入生产生活细节,贯穿各行各业始终,广筑四德教育平台。截至去年底,全省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2万多个,1000万群众上榜,覆盖全省30%村居和10%以上的人口。

三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形成道德建设合力。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深耕细作、久久为功。一要建立领导工作机制。我省17市137个县(市区),普遍建立了四德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二要建立典型引领机制。2012年以来,广泛开展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山东好人·每周之星”推荐评选活动。近年来涌现出许振超、刁娜、孟祥民、沈星等全国道德模范11名,有369人入选中国好人榜。三要建立考核奖惩机制,把善行义举四德榜与精神文明创建、干部考核使用等相结合。去年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四德建设占了10分,推动了善行义举四德榜建设深入开展。(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孙守刚)

以学雷锋弘扬核心价值观

作为雷锋的故乡,长沙市数十年如一日坚持开展“雷锋家乡学雷锋”活动,并以此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抓手。我们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发挥雷锋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提高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我们将雷锋元素融入城市建设和社会生活,雷锋学校、雷锋纪念馆、雷锋车队、雷锋微博等,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强化“我是雷锋故乡人”的自豪感。定期举办“雷锋精神论坛”,组织“雷锋精神大家谈”等演讲征文活动,举办“我身边的雷锋”微电影大赛等,让人们在活动中产生道德自觉。

二是发挥学雷锋活动的实践养成作用,增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效性。创建以捐赠救助为“营业项目”的“雷锋超市”,以好人好事为“存储项目”的“道德银行”,目前,全市共建“雷锋超市”251家,吸纳“道德银行”储户2万余人。在服务行业开展“雷锋号”示范岗位创评活动,在社区开展“学雷锋·爱自邮”活动,在学校广泛开展“续写雷锋日记”活动,启迪善心、激励善行。

三是发挥雷锋式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性。组织道德模范评选,推选“我身边的雷锋”,涌现出“艾沙”“报亭爷爷”“中国好司机”等一批先进典型。出台在职党员进社区参加公益活动的相关规定,10万在职党员亮出身份、服务群众,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发挥学雷锋机制的常态保障作用,顺应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远性。在市文明办成立学雷锋活动指导处和志愿服务工作处,统筹协调、指导服务全市的学雷锋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把学雷锋活动与志愿服务、文明创建、市民教育、创新社会治理有机结合,通过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湖南省委常委、长沙市委书记 易炼红)

当好核心价值观传播的主渠道主阵地

中央电视台作为国家主流媒体,一直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央视宣传的各类节目中,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我们主要在这样几个方面努力探索。

第一,积极探索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核心价值观宣传上,舍得投入栏目、版面、时段和报道力量,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是精选鲜活话题,推出海采报道,弘扬核心价值观。先后推出了《爱国是什么》《家风是什么》《时间去哪儿了》等有特色、有影响的系列海采报道。二是通过推典型、讲故事的方式弘扬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典型身上的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涵。2月10日起,《新闻联播》开设“践行核心价值观”专栏,推出了一大批形象生动、感人肺腑的典型人物。这些人和事,时时处处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伦理道德和价值追求。

第二,积极探索如何在重大活动、重点节目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央电视台始终注重在历年两会、3·15特别节目、学雷锋等重大活动宣传中体现核心价值观。各专业频道结合各自定位和观众特征,围绕核心价值观制作播出了一批纪录片、专题片。

第三,积极探索如何在品牌节目、品牌活动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成功推出“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寻找最美乡村医生”“寻找最美村官”等多项大型品牌公益宣传活动,通过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典型事例的宣传,使社会主义价值观更加入心入脑。此外,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心策划推出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创新节目。在选择电视剧作品时,始终以核心价值观为衡量剧目质量的首要标准。

篇7: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要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三进”工作,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教育教学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要重点加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党的十八大从社会层面提出的这八字核心价值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应重点加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党的十八大从国家层面提出的这八字核心价值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应用丰富的历史史实从历史的层面讲清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必然性,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应重点加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讲清党的十八大从个人层面提出的这八字核心价值观。

二、发挥社会实践活动的养成作用

要深入挖掘学校和社会两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种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良好局面。一是实施“实践育人共同体建设计划”,整合教育资源,探索建立一批“学校+爱国教育基地+教育实习基地”的实践模式,形成学校主动、政府推动、社会互动的社会实践机制;二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校师生思想政治素质、国防观念、国防意识,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三是建立健全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制度,把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作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来抓,把学雷锋活动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全校大力弘扬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主要内容的志愿精神,不定期地深入乡村、深入边疆、深入社区、深入企业、深入中小学,使志愿服务在全校蔚然成风。

三、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根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要整体设计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各方面力量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整体效应,形成我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一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推进学校的“一训三风”建设,发挥核心价值观在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汇聚力量的强大作用,进一步体现我校的办学精神。二是深入开展“六大文化建设”活动,把“中华传统文化”、“国际多元文化”、“红河本土文化”、“少数民族文化”、“滇越跨境文化”、“大学文化”融为一体,在文化交流与交融中通过校园文化的化人功能展现学校乃至国家形象,打造国门大学特色文化品牌。三是进一步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力度。充分利用BBS论坛、微博、微信、博客、QQ等平台,净化网络环境,传播网上好声音,确保网络在育人工作中的全覆盖,增强网络文化的导向性和时效性;四是强化校园道路、景观等校园硬环境的设计美化和建设工作,提升校园文化品味,彰显校园文化底蕴,优化育人环境。

四、发挥师德师风建设的带动作用

学校要进一步探索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和违反师德行为的有效处理办法,引导老师们不但要坚守品德、政治、法律的底线,而且要担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表率。要尽快出台我校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教师职业道德考核细则,明确把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聘用、培训的重要内容,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称评聘和评优奖励的首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同时,建立专项评优机制,每年组织评选“良师益友”“师德标兵”,“最美教师”等活动,大力表彰宣传公能兼济、敬业育人的先进教师典型,用鲜活生动的真人真事感召师生员工,在全校形成了践行核心价值观、弘扬高尚师德的浓厚氛围。

五、发挥精神文明建设促动作用

篇8: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十八大会议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是建设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必然要求, 更是奏响社会进步主旋律的重要途径。要想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深入每一个人的心灵中, 并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就要将这种先进的思想观念落实到基层当中, 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当中。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内涵

在党的十八大中,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三个倡导”进行了高度概括。具体体现在: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因此在基层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 也要从科学内涵出发, 努力实现这三个“倡导”所提出的具体要求。

在十八大中所提出的“三个倡导”, 既考虑到社会中不同的主体在价值目标上体现的一致性, 还体现出社会中不同的主体对于价值追求的差异性。比如说第一个倡导中所提出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站在国家的角度上来说的, 这种倡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总目标, 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共同理想。价值观念包含了理想, 同时理想也体现出价值, 在对理想进行追求, 从另一个角度上说就是对价值本身的追求。宏大的愿望需要在每一个小的方面做到尽善尽美,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角度上来看同样适用。要想达成这个美好的愿景, 需要每一个基层的共同努力。

二、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措施

1、党员干部要起到表率作用

在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是我党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但其在进行实践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我党的党员干部所起的表率作用, 而其进行实现的基础是则是由我党的党组政策来保障的。对基层进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党发展过程中的首要任务进行严抓, 使其能够切实融入和贯彻到基层党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中。

在进行基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 首先, 应将其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基层党政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当中。将其作为教育培养党政干部的主要培训内容, 与此同时还应将二者进行紧密的结合, 继而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在培训过程中进入党政干部的教材、课堂以及头脑中。其次, 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基层党政机关的用人和选人过程当中。在进行基层党政干部的选拔过程中, 应严格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 对基层干部的考核及选拔进行严格的要求, 并引导以选拔出的基层干部做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工作, 使其能够经得起我当党性廉政作风以及道德品质的考验。

2、基层领导班子应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层领导班子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候, 应从以下几点进行着手。

首先, 应着力重视深化我国的改革开放体制, 为其创造开发出一个公平, 公正的市场发展环境及制度环境。我国的发展改革部门应着力于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革、准确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革、有序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革以及协调社会主义价值观改革等等的一系列要求, 自觉主动的担负起其应担负的深化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责任。与此同时, 应发挥我国经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使其总体指导思想与综合发展能够有效配合, 以达到改革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

其次, 应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为培育践行我国经济建设、核心价值观奠定一个坚实的物质方向基础。就目前来看, 社会主义改革发展依旧是我国一大主要问题之一, 更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关键。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发展中求质量是其改革的重点方向, 以这些要点为根本之上改善并且加强我国宏观调控, 并且务必做到有质量的发展和有效益的发展, 着力于扭转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以及调整社会经济固有结构, 以加快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和国家经济富强, 夯实我国核心经济发展体制, 建设其稳健的物质基础。

再次, 应对我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建设能力, 继而使得我国社会能够和谐稳定的发展。与此同时无论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还是深化我国的社会体制改革, 都要以社会经济行为和其价值导向相统一、社会经济效益和社会自然效益相统一为前提, 努力发现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公约数, 并对人民群众的核心利益交汇点进行准确判断, 根据其所需要的服务内容来加强社会基本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以期能够解决我国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核心利益实现问题。

最后,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 应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方针, 进行绿色社会发展、循环社会资源发展以及低碳环保社会发展, 使得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步入生态文明建设的行列当中。与此同时还应调动和增强我国全社会人民的节约意识、环保意识以及生态意识, 对生产生活发展和环境系统保护之间的关系进行合理化的调节, 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能够在保护中得到良好发展。我国的发展改革部门需要根据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认真履行其固有职责, 对我国社会的生态文明制度进行良好的确立, 加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节能减排推行力度, 继而有效促进社会循环资源的经济发展。

3、应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我国国民的整体教育中

我国教育部应围绕教育的根本任务, 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切实地融入到我国国民的整体教育当中, 将课堂教育过程中的主渠道作用进行充分体现。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当中, 应把其小学、中学、高中以及大学的知识进行有机连接, 并建立符合人类智商发展的循序渐进的授课体系以及教材撰写。与此同时还应将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学校的教学当中, 继而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一开始就融入到学生的头脑中。对进一步的深化体制教育改革进行研究, 使其在能够遵循立德树人的基本教育理念的同时, 融入我国传统的文化教育理念, 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更好的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 继而有效推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改革。

三、结论

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基层的主体就是人民群众, 故必须在推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 继而有效引导人民进行自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自我素质提高。只要能够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坚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 久而久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对我国全社会形成一种强大的感召能力, 为我国的人民群众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和基本道德规范, 继而激发我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共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 2012, 11 (23) :32-35.

[2]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着力点[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2, 12 (26) :17-19.

[3]王俊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着力点论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3, 10 (03) :1-5.

[4]陈剑, 黄武, 王仁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兼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J].探索, 2013, 11 (02) :171-173.

上一篇:学校组织辞职报告下一篇:大二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