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体现职能

2023-05-14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体现职能》,供大家阅读,更多内容可以运用本站顶部的搜索功能。

第一篇:政府工作报告体现职能

政府工作如何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也是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根本要求,同时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政府工作完全是为公、为民的,政府工作人员理应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忠诚实践者。首先,政府制定政策、作出决策,必须充分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

政府管理工作的为公、为民,主要体现在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上。抓住这个环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政策、决策,就能在全局上把握住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政府制定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依据。群众利益有大有小,有近有远。无论哪一方面都不是小事。从现实情况看,引发矛盾的大多是群众的切身利益、直接利益。拆迁居民、下岗职工、失地农民上访要求解决的问题,都是他们的切身利益。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时,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兼顾各类不同人群的整体利益和具体利益。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在出台前要反复调查论证,凡是不能使多数群众受益、得不到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政策都不能出台;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可能引发社会震动的不能出台;保护部门利益和少数人利益、与民争利的政策更不能出台,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矛盾纠纷。

其次,政府工作必须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实践中去,落实到关心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去。

政府工作人员尤其是领导同志,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在各项工作各个环节都细心研究群众的利益,关心群众疾苦。当前,我区区属企业正处于“三置换一保障”改革的攻坚阶段,矛盾和问题很多,我们必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结合起来,统筹兼顾,认真落实社会保障措施,维护职工切身利益。要认真做好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和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的帮扶工作,切实把政府为他们脱贫解困的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政府在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时,一定要务实,不能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而是要围绕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多办实事。当然,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群众的现实困难,关键是靠发展来解决。作为政府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认真组织全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步伐,让群众在经济的发展中享受实惠。

第三,坚持与时俱进,把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同政府创新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开创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推进政府工作的创新,建立一个民主的、法治的、负责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的公共管理体系。要按照建立健全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转变职能、改进作风、推进创新。推进政府改革创新,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真正在管理理念、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上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创新的价值取向,必须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转变作风,科学设定并规范行政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要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所有执法人员都要树立起为企业、为公民服务的意识,树立起“亲商、富商、安商”的意识,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搞好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更好地文明、规范行政。对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明确界定职责,制定严格的、操作性强的监管措施。要建立比较完善的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对办事拖拉、失时误事、不负责任、推诿塞责的有关人员,要追究责任。同时要加强法律、监察部门对政府行政行为的制约监督。只有这样,才能建立一个廉洁、务实、高效的政府,也才能更好地体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

??

第二篇:工人文化宫公益性职能的内涵及其体现

工人文化宫在我国工运事业的发展历程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作为工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具备的职能是不可替代的,而它的职能又是通过实现两个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来体现的。

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是工人文化宫作为一个公益性文化单位的首要职能。近几年来,主管工会领导班子对本宫在指导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大胆放手,在财力上尽力支持,而本宫也能端正思想,振奋精神,认真探索在现实条件下怎样发挥职能服务职工的新路子。本文想联系本宫的工作实践就工人文化宫的公益性职能的内涵及其具体体现谈点初浅的认识。

一.为一个以服务职工、服务社会,服务工运事业为宗旨的工会组织的一部分,工人文化宫应该充分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公益性职能:

1.提供阵地服务。建立活动阵地是提供服务的物质基础,是文化宫作为职工的“学校和乐园”的基本条件,所以,新中国成立以来,各级工会特别是县级以上工会都在当地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造了文化宫的活动设施,开辟了活动场地,开设了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项目。大多数文化宫都曾经是当地最具吸引力的职工娱乐休闲中心。2004年初,本宫活动场地中的两个项目加入了主管工会率先在全省开展的“情系职工、服务会员”活动中的首批定点单位行列。2005年初,本宫收回了出租效益最好的室内场地,添置设备建立了外来务工人员免费活动中心,收回室外溜冰场,开辟了金华市职工演艺竞技广场,免费向职工开放。在阵地项目的选择上,以传播先进文化为最高标准,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发动职工组织开展文化活动。组织行业之间、单位之间、基层工会之间、职工之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是工人文化宫的重要任务,是实现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工会组织职工、凝聚职工、宣传职工、服务职工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我们在组织开展一些传统项目的基础上,花大力气举办了几项大型的文化活动,如以由全体市领导组成的方队为领队的200多个基层工会参加的万人长跑活动,有2400多名职工参加演唱的职工歌咏大会,高起点、高品味、高投入的县市联动、各工委全面参予的首届职工文化艺术节等等。这些活动在充分体现工会组织的网络功能和协调能力的同时,有效地扩大了工会的影响力,为提高工会的社会地位作出了贡献。

3、为基层工会开展文化活动提供指导服务。各级文化宫一般都有一批文艺、体育、美术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文化宫指派这样的人员上门服务是工会组织利用人才优势为基层工会或行业工委提供服务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来,主管工会在派员下基层辅导方面每年都对本宫提出了具体的考核指标。可以自豪地说,本地区范围内的大多数系统工委以及各主要的基层工会组织开展的活动,其组织方案中都有本宫专业人员的智慧,其活动过程中都有本宫专业人员的身影。

4、围绕工会的中心工作,协助主管工会完成部分突击性工作和一些日常工作。总工会机关的工作人员和文化宫工作人员都是本区域内专门的工会工作人员,其区别只是日常分工的不同,所以我国大多数文化宫的工作人员都有协助工会做好工作的义务,也有尽最大努力协助工会机关完成工作任务的传统。对于主管工会抽调人员协助工作的要求,本宫历来是尽力满足,大力支持,大胆放手。不但对宣教部门的要求坚决响应,而且对其它部门的要求也尽力满足,得到了工会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现在文化宫已经与主管工会建立了良好的上下级关系和融洽的工作关系。

5、送文化产品下基层。文化宫为社会为职工提供的服务,多数是通过向服务对象提供文化产品的形式得以实现的。而把文化产品送到企业、送到职工是一种最直接的、最受企业和职工欢迎的、效果最好的服务。从2003年开始,我们以自有的职工艺术团体为节目来源的主体,经常地送节目送电影下基层,我们的每场慰问演出都成为所在单位的职工的欢乐大聚会。

二、为社会组织中的一个结构单元,工会领导下的工人文化宫还应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独特的公益性职能:

1、树立良好的窗口单位形象。工人文化宫是工会所属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以为职工提供精神食粮为已任,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所在的区域内,工人文化宫是文化产品展示的地方,又是公众聚集的场所,所以它是所在地的精神文明的窗口;文化宫是职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会文化事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又是工会为职工群众提供服务的阵地,所以它又是工会的形象窗口。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宫的管理者和经营者要以树立文化宫良好的窗口形象为已任。文化宫窗口形象的基本要求应该是:服务质量满意,文化产品健康,环境卫生优美,治安状况良好。本单位在内部管理中以实现以上基本要求为目标,以文明单位复评为契机,连年都保住了文明单位的荣誉称号,为和谐金华、平安金华、文化金华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2、承担社会责任,保障职工权益的样板单位。工会最重要的社会职能是倡导民主公平、倡导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所以工会组织应该是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最讲民主的、对职工群众充满感情的、能代表职工利益的组织。作为工会所属的独立的法人单位,工人文化宫理应成为一个能够自觉承担社会责任的、充分发扬民主的、职工权益有保障的样板单位。为此,本单位在各项决策过程中广泛征求职工意见,在岗位设置上充分挖掘潜力,腾出岗位尽量安排下岗职工,在定岗和定酬的过程中把职工的家庭经济状况和实际困难作为重要因素来考虑,保障了职工权益,避免了矛盾纠纷,避免了人员上访。我们认为这样的下属单位才能使主管工会能够更加理直气壮地毫无后顾之忧地去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3、使工会资产保值并增值。文化宫现有资产多数是工会资产,属全体工会会员共同所有。作为资产的使用者,文化宫理应承担起保值的责任,并努力使其增值。创新思维,努力工作,以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文化宫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保证;强化服务,提升品牌效应,是资产保值增值的最佳途径;加大投入,设施先进,是保值增值的直接方法;通过城市规划,有可能使文化宫所处地块在城市中的重要性增大,这是保值增值的最佳机遇。从2003年初开始,本宫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扩大影响面树立良好形象让广大职工和市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了解文化宫的不可替代的公益性作用的同时,主动出击,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使主管部门最终把本宫列入原拆原建规划,巩固了工会资产保值增值的基础。

近几年来,国务院、中华全国总工会先后都重申了工人文化宫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性质。文化宫必须在运行的过程中,继续保持并努力体现自身的公益性职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将会通过对文化宫的公益性职能的认识而提高对整个工会组织的性质和作用的认识,从而促进工运事业的不断发展,主管工会对文化宫职能的全面正确的认识是实现工会对文化宫正确领导的思想基础;文化宫对自身公益性职能的充分认识是坚持文化宫的服务宗旨,促进文化宫事业全面发展的思想保证。

第三篇:地方政府规章体现地方特色的思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特别是我市被确定为有立法权的较大的市以来,制定了大量政府规章,为推进依法行政,推动“法治**”、“和谐**”、“幸福**”的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也应当看到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体现地方特色的规章不算太多。在当前立法工作的新形势下,地方政府规章因地制宜,体现地方特色的必要性日益彰显。

一、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的客观定位

(一)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是由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各地的?­济条件、社会发展状况存在着多样化的差异,各地都有一些特有的问题,统一的国家立法不可能对这些差异性的问题作出具体、全面的规定,因此,对那些中央立法不便、不宜、不可能作出规定,或者尚未作出规定的地方性事务,还有赖于地方政府发挥其地方立法方面的主观能动性,由其在严格遵?­我国地方立法的共同基本?­则和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性的前提下,立足于本地?­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根据地方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客观需要,用好用足法律赋予的地方立法权,制定政府规章,以改变立法的滞后和缺位状况,从而为地方?­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二)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是地方政府规章的生命力所在。地方立法权相对于中央立法权而言,除具有从属性外,还具有相对独立性和自主性,为固有的职权立法权,理应因地制宜,不落俗套。没有了地方特色,地方立法就如同失去了主心骨和魂灵,迟早归于消亡。地方政府规章作为地方立法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与上位法不抵触的前提下,其地方特色越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越强,就越能解决本地的实际问题,执行效果也就越好,也就更有利于当地?­济和社会生活良性发展。

(三)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是检验地方政府规章质量高低的主要标准。法律对较大的市赋予立法权,就是要让这些地方根据本地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上位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创造性地解决本地区?­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通过立法解决的问题。地方政府规章制定得好坏与否、质量高低与否,不在于其文本的长短,也不在于其体例是否完备,关键是能不能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如果地方政府规章游离于?­济、社会生活发展之外,脱离实际,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就会如同一纸空文,有和没有一个样。因此,一部好的地方政府规章,必定是因地制宜、具有地方特色的。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所谓“体现地方特色”主要就是要地方政府规章能反映本地的特殊性。具体而言,就是地方政府规章能充分反映本地政治、?­济、文化、风俗、民情等对立法调整的需求程度,适合本地实际情况,并有较强的、具体的针对性,注意解决并能解决本地突出的而中央立法没有或者不宜解决的问题,把制定地方政府的规章同解决本地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二、地方特色在制定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中的体现

实施性政府规章是地方政府规章在制定中最普遍的一类,大致上有全面细化上位法规定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和针对性较强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

(一)全面细化上位法规定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体例较为完整、整体性较强。以《**市实施(?­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为例,制定此类规章,体现地方特色时,可以着重把握几点:

1、此类规章在制定时首要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不必要地简单照搬照3­上位法规定的做法,没有需要细化和补充内容的上位法条文尽量不要引用;否则,不仅会使其篇幅过于冗长,纷繁复杂,而且会大大降低其质量,成为缺少地方特色的重复性立法而没有生命力。比如,《?­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共七章五十一条,而我市制定的《实施办法》未设章且只有三十一条,这正是不简单照搬照3­上位法条文的具体表现。

2、这类规章从立法框架而言是属于“大而全”的类型,因此在避免简单重复上位法规定的同时,可以从内容本身的内在联系出发,对上位法进行必要的重复。这些条款大都是上位法的关键条款、重点条款或者是需要在地方政府规章中加以细化和补充的?­则条款。比如,《?­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总则中规定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及签订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状的做法,由于这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因此,我市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就进行了必要重复,与此同时为了体现其重要性,还补充规定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实施的定期考核制度,以使这项制度得以切实实行。

3、这类规章的重点是对上位法的实施性规定,这是其体现地方特色的点睛之笔。这类实施性规定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形:一是对上位法需要地方政府明确的?­则内容进行细化,如:《?­苏省人口与计

划生育条例》对村(居)民委员会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内容仅作了?­则规定,我市制定《实施办法》时就以分项列举的方式将村(居)民委员会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一明确:二是对上位法未涉及而地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拾遗补缺”,进行补充,如:《?­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中有节育手术并发症的内容,但对节育手术

并发症的鉴定与处理工作未有涉及,我市制定《实施办法》时,从实际出发,考虑到这项工作也是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常规工作,因此,在规章中补充了相关规定;三是将地方特有的工作规范、政策在规章中加以体现,如:我市《实施办法》规定的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制度就是《?­苏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没有规定而我市特有的,是我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创新之举。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使用何种情形的实施性规定,这类规章在细化和强化上位法的同时,都应当平衡规章的整体布局,对于某个特别问题不宜展开过多,如:上面提及的“计划生育公益金”的问题,虽然其募集、使用、管理等环节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但是其仅是整个规章需要规范的众多内容之一,不宜涉及太多,因此《实施办法》仅用一条两款有重点地对其作出了规定。

(二)针对性较强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往往都是“小切口、大深入”类型的,其内容在上位法中一般有直接的相关规定,但是少且?­则、似“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满足地方实际管理的需要。此类规章立法的切入点非常小,非常有针对性,如果将全面细化上位法的实施性地方政府规章称之为“面”的话,那么它就是一个“点”,这类规章规范的内容非常详尽,事无巨细,达到极致。现就以《**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为例,谈谈制定此类规章,体现地方特色时,可以着重把握的几点:

1、这类规章是实施性政府规章的一种,相关上位法中有“提纲挈领”的规定。因此,其整体的具体规定都不得与这些纲领性的上位法规定相抵触,更不能逾越上位法。如:关于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苏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虽然过于?­则,可操作性不强,但是我市在制定《**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时,仍然要始终遵?­这两部上位法确立的?­则规定,不得与其条文规定相冲突,也不得与其立法本意相矛盾;

2、这类规章从立法框架而言,属于“少而精”的类型,因此其条款的数量由其实质内容决定,剔除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常设性条款,增加一些实践?­验总结而来的条款,有几条就写几条,规范的内容要紧扣规章标题、写透、写尽。如:《**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仅十七条,但对大到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的主管部门、?­则等,小到责任区的具体范围、监管人和责任人如何确定、其具体职责为何等与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工作相关的内容都作了非常细化的规定。

3、这类规章规范的内容非常详尽,对专项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其实施性和可操作性也很强,因此,在这类规章中应当使用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法律用语,那些弹性、模棱两可的表述应当少用、甚至不用。如:《**市市区市容环卫责任区制度实施办法》在界定主次道路两侧沿街市容环卫责任人的责任区范围时规定其范围为“横向为建(构)筑物沿街总长、纵向为建(构)筑物墙基至道路路牙石(无路牙石的,以道路中心线为界)的区域”,这样的表述让人一目了然,没有歧义。

三、地方特色在制定创制性地方政府规章中的体现

创制性地方政府规章一般没有直接上位法,仅在相关法律规范中有零散规定,有的甚至没有任何规定,在法律、法规层面上属于真空。在制定这类规章,体现地方特色时,可以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一)这类规章上位法缺失,规范的内容比较容易体现地方所特有的?­济、社会发展状况,但是仍然应当以“不抵触”为前提。类规章在把握和判断“不抵触”?­则时有一定的难度,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来理解和掌握:一是不得违反我国法律、法规具有普遍意义的条文规定,如:法律关于“限制人身自由”有特殊规定,任何地方政府规章都是不能逾越的;二是不得违背我国基本法律制度和法律?­则,如:权利义务对等?­则是我国的基本的法律?­则,在制定地方政府时也应当遵?­;三是不能超越地方规章制定的权限,如:地方政府规章规范内容的地域效力仅限于其行政区域范围之内。

(二)这类规章立法空间较大,但上位法依据零散甚至空白,因此在制定时一定要对规范内容、所要解决问题进行充分、深入的调查研究,学习、分析、论证本地此类特殊问题的实际状况、可行的解决方案,将地方立法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最终提炼法律用语形成地方政府规章。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既要对本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也要对外地甚至国外立法的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真正制定出具有个性和地方特色的政府规章,为本地解决特殊的实际问题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值得注意的是,在借鉴外地成功立法?­验的同时,一定要坚持辩证的“拿来主义”,外地有的并不一定是本地所需要的,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加以研究,不能盲目追风和仿效;否则,如果“水土不服”,没有解决本地实际问题,那么这样的地方政府规章就有可能成为一纸空文。如:制定《**市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管理办法》时,考虑到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是京杭运河保存最完好、最精华的历史文化遗产,因此,为了全面维护历史文化风貌、系统展现历史文化的内o­,规章对合理发展景区旅游、观光等功能作出规范的同时,还突出了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的?­则;再者,清名桥古运河景区在性质确定上既不是风景名胜区,也不是纯粹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行业管理上又涉及公安、工商、建设、城管、市政、旅游等多个部门,鉴于这种特殊性,规章为了提高管理效益,避免今后管理中出现混乱,对管理主体的规定就没有采用“条块结合”的常规的规范模式,而是采用了“以块为主,条线配合”的有针对性的创新管理模式。

(三)这类规章因其可依据和参考的法律规范缺乏,制定难度较大,因此,在制定过程中可以充分运用“开门立法”、“民主立法”的方法,集思广益来彰显地方特色和提高立法质量。民主立法的一般形式是通过召开有关领域、范围的立法座谈会或者立法听证会当面听取意见和建议,也可以通过信函等形式向有关单位、组织和人员书面征求意见和建议,还可以通过网络和报纸等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和途径,民主立法的关键在与其透明度和重视度,要让被征求意见的对象充分了解规章的文本和相关资料,以便其更充分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对立法工作者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将征求来的意见和建议作充分的分析研究,必要时可将采纳与否的理由逐条列出。如:我市制定《**市饮用水水源保护办法》时,就将草案在主要报刊(《**日报》)和**政府门户网站上全文刊登,广泛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逐条进行梳理和论证。

(四)这类规章出台往往会有效推动相关专业上位法立法的进程。因此,其制定时还应当注意几点:一是规范的内容要与国家在这方面的发展导向和趋势保持一致,不能背道而驰;二是要在解决当前地方特殊问题的同时,为上位法积累立法?­验、提供立法的实践基础;三是不能仅满足于解决当下的现实情况,还要有适度的立法前瞻性,为今后与可能出台的上位法相衔接留有余地。

目前,地方政府规章要体现地方特色,已成为地方立法工作者的共识。但真正从思想观念到立法理念、立法技术上把握“地方特色”的内o­,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努力,本文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期望引起更多的探讨,更有力的实践,以更好地肩负起地方立法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为创造良好的地方法制环境,推动本地?­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加快政府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调研报告

现代经济就是环境经济,环境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要素和吸引投资的核心竞争力,集中代表一个地镇的对外形象和发展潜力。

一、青同镇经济发展环境现状和问题

良好的环境是加快发展、奋力崛起的重要保障和强劲动力。近年来,青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解放思想,抢抓机遇,争先创优,真抓实干,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回顾总结这些年的工作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并不断推进经济发展环境建设。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硬环境;政务“阳光行动”的扎实开展,便民服务措施的出台和落实,机关效能监察力度的不断加大,干部作风建设的持续好转,大大优化了经济发展的软环境,全镇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的良好氛围,良好的环境助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稳步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取得的成效还只是初步的和阶段性的,对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对照镇党委、镇政府的要求,对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一定的差距,某些方面差距还较大。这些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有些部门服务意识差,服务不到位。从总体上看,近年来部门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都有所提高,但还有些部门存在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的现象。

二是有些部门政务不够公开,办事效率低下。实施“阳光政务”取得了初步成效,群众比较满意,但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有些部门政务公开的内容还不科学,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即事务性、程序性、结论性公开的多,办事过程、决策过程公开的少;事后公开的多,事前、事中公开的少;对外服务事项公开的多,对内接受监督公开的少。

三是有些部门作风不实,影响了机关形象。近年来,镇党委、镇政府加大了机关效能监督力度,对上班纪律、会议纪律、机关作风经常开展明察暗访,对违反机关效能的行为进行了及时通报。但机关作风不实的问题仍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有些部门领导和干部的群众观念淡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工作不深、不细、不实;有些部门工作拖拉等现象时有发生。

上述这些问题尽管发生在少数部门和干部身上,但影响很坏。如果放任不管,势必影响到开明、开放的形象,势必阻碍和损害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态势。对此,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形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克服环境不优、作风不良、效率不高的问题,创造一流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二、治理对策及措施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标本兼治、长抓不懈,工作力度要再加大,创优范围要再延伸,整改措施要再创新,着力解决影响改革和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让所有创业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为镇域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注入强大动力。

第一,开展机关形象测评和问卷调查工作。着眼于解决“中梗阻” 问题,要把形象测评工作延伸至执法服务单位的科室以及乡镇的站所,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执法水平、办事效率等指标进行综合评议,对群众满意的给予表彰,对群众负面反映强烈的实行黄牌警告和全镇通报,通过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增强机关干部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

第二,以推进政务公开为抓手,进一步促进“阳光政务”的开展。要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事项,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机密外,均要在政务公开栏内进行公开。要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着力在公开的深度、广度上做文章,重在决策过程、事前和事中的公开。让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乡镇、村也要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工作,采取点题公开、动态公开等形式,确保公开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镇纪委要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的政务公开情况、站所集中办公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直接纳入机关效能建设,先进的予以通报表彰,落后的给予批评曝光,以推动“阳光政务”持续深入开展。

第三,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的,进一步促进机关作风好转。要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纳入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各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干部绩效考评方案,将绩效考评落实到岗、到人,认真执行机关效能建设“四项要求”促进机关干部转变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充分发挥效能督查、通报批评的警示作用,切实纠正机关工作作风、纪律、态度、效率存在的“四难”、“四气”、“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要畅通投诉举报渠道。通过设立投诉信箱、电话和电子投诉信箱,确保各类投诉渠道的畅通。

第四,以创新机制为保证,着力健全优化环境长效机制。要全面加强优化环境机制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岗位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各项规章制度。要结合单位实际,积极推行机制制度创新,制定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强、执行力强的机关效能制度,把规范管理贯穿于干部作风建设的全过程,使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有章可循。同时,要切实抓好制度的落实,强化制度的刚性,真正做到以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建立健全优化环境长效机制,努力形成科学完善、规范合理、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

第五,加强领导,形成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强劲合力。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项非常紧迫而又需要长抓不懈的工作。要达到预期目的,关键是要狠抓落实。抓而不紧等

于没抓,抓而不实等于乱抓,抓而无效等于白抓。抓好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必须形成上下互动、步调一致的工作格局,真正做到领导到位、配合到位、督查到位、奖惩到位。一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亲自主持谋划、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查落实;分管领导要具体抓、抓具体,及时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其他领导既要抓好分管业务工作,又要同心协力抓好环境建设。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力求目标具体、任务明确、责任到人、便于操作,并严格考核、严肃追究,切实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

二要强化协调,形成合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必须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形成集中治理的强大合力。要主动找准位臵,认真履行职责,坚决克服本位主义思想,自觉做到小道理服从大道理,部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大局利益。部门之间既要明确责任、各司其职,又要相互支持、主动配合。凡是有利于优化发展环境的事情,就要自觉执行、主动落实,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一切为发展让路,一切围绕发展,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唱响优化环境的“大合唱”。

三要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优化发展环境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必须常抓不懈,始终坚持把工作往深里做、往实里做。要坚决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弘扬实事求是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了解实情,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优化环境的重大问题上,放在解决群众和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上,放在建立健全长效治理机制上,切实把优化发展环境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四要严格制度,严明奖惩。要围绕群众和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制定有效措施,作出具体承诺,不求全但求切中要害,不求多但求实在管用,并确保承诺兑现。纪检要开展定期督促检查,对各类投诉要有诉必查、有查必果,特别是因作风粗暴、故意刁难、推诿扯皮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影响环境问题,经群众举报并查实后,要从严处理,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篇: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转变政府职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农村免税后乡镇政府都在探索自身的职能转变,经过几年的探索,乡镇政府在职能转变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进展,收到了一定的成效,然而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索、研究。

一、 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

乡镇干部有一个共同的话题:工作忙。哪一级行政干部没有星期

六、星期天的概念,哪就是乡镇干部。然而老百姓却不这么认为,他们有什么忙,他们是没事找事。不从事这一职业的人也说,他们有什么忙的,又不收农业税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任务型政府” 特色明显。完成上级布臵的各种任务成了乡镇工作的主旋律。多年来,乡镇工作形成了一种基本定式:随着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任务忙,围着检查考核转。现在催粮缴款的任务虽已解脱,但计划生育仍是乡镇最难也是最忙碌的中心工作,除此外还有许多阶段性工作,如“三个代表”学教、先进性教育、干部作风整顿、“十七大”宣讲、防汛抗旱、维稳、安全生产、合作医疗收缴等等。中心工作加之应付各种会议文件、检查考核,乡镇政府也渐渐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失去了自我,并为此耗费了主要的时间和精力。

2、“经济建设性政府”特色明显。政府直接充当市场主体而从事经济活动。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要实现全民小康,发展农村经济迫在眉急,上级给乡镇政府下达了农民年人均纯收入须提高××元,招商引资须达到××万,为完成这些任务,乡镇主要领导走南闯北,普遍在为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

济而忙碌。

3、“全能型政府”特色明显。乡镇虽小,其职能却不简单。据一些条例、条款规定,乡镇人代会有13项职权、乡镇政府有7项职权,乡镇党委有6项职责任务。乡镇只有一套人马,基层党组织、政府、人大很难分开,乡镇政府成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无所不管,招商引资、计划生育、社会治安无所不干,党、政、社无所不包的全能型的大政府。

二、 乡镇干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乡镇工作千头万绪,直接面对群众,大部分乡镇干部都能忠于职守,辛勤工作,为促进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奉献,但由于历史的、政策的、制度的原因,乡镇干部队伍中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论学习抓得不紧。由于乡镇工作的特殊性,即工作具体、繁杂,时效性强,大多数乡镇对学习抓得不紧,学习多以“集体”学习为主,方法简单,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有效性,存在形式主义

2、工作积极性不高。乡镇干部因编制性质、开支渠道、人员身份等原因,国家干部有“铁饭碗”的优越感,合同制干部觉得自己是“泥饭碗”,有后顾之忧;同样在一个单位工作,有的可以评职称,工资待遇较高,有的不能评职称,待遇低;有的干行政的活,拿事业的工资等等。由于待遇不一样,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不高,一岗多人,推诿扯皮,得过且过,工作效率低下,竞争意识不强。

3、工作作风不实。具体可概括为“四化”:即乡镇“机关化”。调查研究少,对乡镇发展目标不明,措施不力;包村形式化。虽然都

建立健全了包村制度,但包村干部一般只做“传达员”,蜻蜓点水转一转的多,扑下身子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的少;工作简单化。一些乡镇干部对政策理解不透,工作不讲究方式方法,甚至采用高压政策,导致干群关系紧张,工作被动。形象“非公仆化”。少数乡镇干部下乡时热衷于奔大户富户和村干部,无形中拉大了与农民群众的距离。再加上个别干部办事不公,以权谋私,群众十分反感。这些都严重损害了人民公仆的外在形象。

4、生活待遇较差。乡镇大多数办公经费极为紧张,乡镇干部工作、学习、生活环境差,条件十分艰苦,与县级部门形成了巨大反差。乡镇干部几乎人手一辆摩托车,作为下乡交通工具,但加油钱全部自己掏腰包,成年累月下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乡镇因财力紧张无法补贴。

5、社会理解少。乡镇下对群众,上对县级各部门,各项指令性任务、检查和各类考核评比检查很多,乡镇往往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上级评比往往又是“一票否决”,这对乡镇工作牵制很大。另一方面,乡镇干部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农民,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政策常有不理解之处,再加上乡镇的具体工作以前更多集中在收费上,农民群众普遍有怨言。另外,一些电视剧中也或多或少地丑化乡镇干部形象,乡镇干部普遍有一种难言的失落感和委屈感。

三、乡镇政府的财政困惑问题

财权上收,事权下移是目前乡镇普遍存在的现实,取消农业税以后,许多地方都把财权上收了,如 “乡财乡用县管”,这种规定对控制基层的支出,

防止新债务的产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并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比较突出的是造成财权与事权的脱节。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在财权上收同时,事权却在下移,与此相适应,治理责任也在下移。如地方的基础设施建设,支柱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市场体系的培育,以至于下岗失业人员的安臵等,主要是靠地方政府运用自身财力来努力实现。这种上级富、下级贫,上级责任轻,下级责任重的现实延伸到乡镇一级,使其陷入到了空前的困境。

上一篇:政法干警毕业实习报告下一篇:政法干警考试申论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