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策

2022-09-11

中学语文教学中,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居于基础地位, 它不仅直接带动听说写的教学,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且在推进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活动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少、慢、差、费”的低层次状态, 如何尽快革除这些弊端, 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反思。

1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反思

传统教育的特点在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 强调教材、书本知识的绝对正确性和权威性, 不重视学生自身的自主体验;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统一性, 忽视每一个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差异性等等。这样的教育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会存在着种种的缺陷和弊端, 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限制了学生自身阅读思维能力的自由多样地发展, 造成阅读能力上的单一和统一, 甚至无形之中在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中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形成了牢固的模式, 或者说是定势。这在一方面使得学生习惯于沿用自己所熟悉的固定思路去思考问题, 表面上看去似乎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学生阅读思维的灵活性, 将其束缚在无形的框框内, 造成了阅读认知思维的狭窄、单一、刻板、僵化, 最终影响到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2 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对策

2.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文本解读过程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主体 (教师、学生) 通过观照客体 (文本) 与文本作者进行对话。在文本解读中起主导作用的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的是尊重学生, 树立文本解读的学生主体观, 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为权威。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给学生导航, 注重解读过程, 以自己的解读过程影响学生的解读。其次, 要激活学生的原有知识。阅读认知过程一个重要的信息加工方式, 是同化加工, 这是读者个体利用原有知识去解释、消化文章的信息的过程。阅读中是否激活原有知识对开展主体解读至关重要。再次, 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主体解读不仅需要学生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更需要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如果教师始终掌握话语霸权不容学生发表“异端”那么所谓的学生的主体解读也就成了空中楼阁。

2.2 提倡学生多元解读

一件文学作品的诞生, 不仅要经过作家的创造, 还要经过读者的再创造。文本意义的实现必须靠读者通过阅读对它具体化, 以读者自己的感觉和经验来填充作品的空白处。以此而言, 作品的意义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作品本身, 一是读者的赋予。因此对某一文本的观照绝不只有一种解读方式, 多种文本解读的理论及方法的运用所带来的必然是多元化地解读文学作品, 不同的解读理论和解读方式会有截然不同的体验和结论, 或者同一结论可以用不同的理论和方式去体验, 去解读。如果仅用传统的单一的固执的理论去解读内蕴丰厚的文学作品, 势必造成解读的概念化, 片面化, 单调性, 造成意蕴的多层流失, 更无论去给学生的解读“导航”。

2.3 鼓励学生个性情感的参与

现代阅读学认为, 读者不仅是作者创作动机的最初激发者, 而且是创作的最终完成者。阅读既是体会作者的人生经验, 又是读者对自己人生经验的体悟。就文学作品教学而言, 仅有一定的知识与技巧, 是远远不够的, 还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重物欲、轻精神的社会现实,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单调而沉重的学习生活, 以成败论英雄的评价方式等等, 让中学生本应细腻丰富的内心变得荒冷, 情感变得粗糙。那么我们的文学作品教学就更任重道远。要用我们对作品的感知, 引导学生体会作品对人的终极关怀, 让学生能从中得至心灵的慰藉, 情感的陶冶, 从而拓展他们的精神空间, 帮他们涂好生命的底色, 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激励情感, 启迪心灵, 以便能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日后生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苦难和不幸。

2.4 打破课堂僵化程式

作为阅读客体的任何文章或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记录, 它们不但记录了人类对自然、社会、思维三大科学领域的反映形态, 而且记录了人类在这三大领域的认识过程。即使是记录思想的语言, 也烙印着民族的时代标记。因此, 我们要把阅读教学的课堂还给学生 (读者) , 多给他们一些读和思的时间和空间, 给他们创设一些与作者平等交流、自主对话的机会和条件, 让他们尽可能地走近作者, 走进读物。让学生们以一个对社会、人生思考者、人生旅途经历者的形象在课堂上多些感性的体验, 少些理性的抽象分析, 多些审美经验的交流, 让学生从课文文本的阅读上获取更多有关社会、政治、历史、哲学、经济、自然、宗教、民俗、生物等方面的知识, 并且引领学生去发现、占有、享用这些文化特质, 体会人类在创造这些文化过程中所蕴含的智慧, 以满足学生理智、情感和意志的需要, 获得一种精神的充实。

总之,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摸索相结合的过程, 它要求我们要注重从识字认读力、理解领悟力、记忆想象力、评价鉴赏力和熟巧创获力等几个方面对学生的综合阅读能力进行培养, 任重而道远。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居于基础地位, 它不仅直接带动听说写的教学, 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而且在推进语文素质教育乃至整个教育活动中都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然而长期以来,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直处于一种“少、慢、差、费”的低层次状态, 如何尽快革除这些弊端, 则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并反思。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作品,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 周权.享受阅读:语文教学的追求[J].新课程, 2008, 01.

[2] 周芙群.把“体验”还给学生[J].新课程, 2008, 01.

上一篇: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下一篇: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与事故预测分析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