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经典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摘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不管是仓颉创造文字的传说还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绘画,文字与绘画是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书画关系则是一个极具探讨性的话题。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到了书画关系的问题,对此可以根据《历代名画记》中的一些观点来分析书画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一篇:经典艺术论文范文

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

摘要 动漫是新时期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新时代的艺术表现特征。传统经典题材经过长时期的艺术积累和沉淀,对于动漫创作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传统经典题材人物、故事和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

关键词:传统经典题材 动漫 艺术

引言

动漫是融合最新电脑技术和媒体表现艺术的新时期艺术表现形式。动漫创作从一开始就与传统经典题材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经典题材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审美思想深刻。这些无论对于动漫还是对于其他艺术形式都是十分重要的素材基础和表现基础。传统经典题材从人物形象、故事内容、审美表现等各个方面对动漫创作起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

一 传统经典题材人物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造型表现艺术

传统经典题材中的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在动漫创作中,创作者需要在原有题材人物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从而创作出更加符合动漫艺术表现的艺术造型。这种基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在动漫创作中可以分成不同的艺术造型。从视觉类型上可以分为写实造型和拟人造型。写实造型是其中比较常见的造型艺术表现,根据传统经典题材中的人物进行尽可能贴近原来形象的造型设计。例如,国产动画片中的《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闹天宫》;国外动画片中的《白雪公主》、《聪明的一休》等都是这类造型设计。拟人造型则是根据原题材中的人物造型进行拟人化的重新设计而完成的创作,如《狮子王》中的狮子,便是融合了原题材莎士比亚《王子复仇记》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和动画片中狮子的形象为一身,形成独具拟人特色的新艺术形象。从艺术意味上可以分为空灵意味造型和唯美意味造型。空灵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国产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中的造型,这部以中国水墨画为基本技法的动画片成功地表现出了动漫造型中前所未有的空灵意味。这部动画片也因此在国际上多次获奖。唯美意味造型的代表作品是日本动漫《美少女战士》等一大批现代动漫。其中的人物造型多是阳光、健壮、唯美的少男少女。唯美意味造型的成功在于很好地将时代和青春等艺术气息融合到造型艺术表现中,更加符合少年儿童的审美习惯。

2 动作表现艺术

在动漫创作中,人物的动作和语言共同构成了人物的动作表现艺术。人物的思想和情感都可以通过动作表现艺术加以表达。由于动漫中人物具有更大的可塑性,创作者可以对人物进行大胆而细腻的设计,因此,创作者通常对动漫中的主要人物赋予具有鲜明特征的动作和语言。例如,《聪明一休》中的一休每当遇到难题进行思考时都会用手指在脑袋上画圈,然后打坐冥思苦想。这个经典的动作已经成为了人们对于一休这个人物不可抹去的记忆。而对于这个动作的提炼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过程。创作者对于一休的身份、思想和行为进行总结和提炼,又根据动漫对于这个人物的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形成了这个极具代表性的经典动作。再如,在《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动画片中,喜羊羊每次思考时都会跳一段舞蹈也表达了相同的艺术创作思路。同属于动作表现艺术的还有语言,尤其是人物经常说的口头禅或者人物说话的语气特色,这些都对表达人物思想和情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例如,《蜡笔小新》中,小新每次回家都会说“你回来了”。这些设计在第一次出现的时候,都以为小新在犯糊涂,观众只觉得这是个有趣的细节,当这个细节反复出现的时候,观众就会认可这是人物性格的一部分了,甚至可以说,观众慢慢地喜欢上了这种重复,他们一遍遍地看见熟悉的细节,这让观众和动画人物之间建立了某种默契,重复不仅不令人厌倦,反而让观众感到温馨、亲切,成为观众最爱看的部分之一。

3 性格表现艺术

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性格是一个人物艺术魅力的总结与升华。动漫和电影一样是对人物性格进行表述和刻画的艺术。动漫中的人物虽然虚幻,但同样取材于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很多经典题材中的人物形象,应该具有鲜明的人物性格艺术。一个鲜明的人物性格有助于动漫对于主题情感的表达。从动漫对于人物性格设计的表现艺术上来看,动漫中人物性格可以分为英雄型性格、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英雄型性格是动漫中最常见的性格类型,通常具有非凡的力量,能够战胜一切困难,保护人们,深受儿童的喜爱。例如,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日本动画片《铁壁阿童木》中的阿童木;美国动画片《变形金刚》中的擎天柱等。对于英雄的崇拜是人们普遍的审美情怀,尤其是对于孩子们。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性格来看,英雄型性格仍然是重要的性格类型。除了英雄型性格以外,动漫创作还从传统经典题材的人物性格中提炼出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智慧型性格的代表形象是《聪明的一休》中的一休或者《曹聪称象》中的曹聪等。幽默型性格的代表形象如:米老鼠、唐老鸭等。智慧型性格和幽默型性格是英雄型性格的补充。不同性格类型的人物形象组合在一起使得动漫中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且更加多彩。

二 传统经典题材故事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融合传统与创新的剧本表达艺术

剧本是动漫创作中十分重要的创作基础,也是动漫创作进行各种艺术表达的基础。传统经典题材经过长时期的积累和沉淀,形成了深厚的故事内容。动漫创作是融合了电影和绘画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新时代的艺术特征。因此,动漫创作中的剧本表达融合了传统与创新的双重艺术特征。传统经典题材中丰富的故事内容为动漫剧本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新时期的创新美学思想则为动漫剧本创作提供了更加宽阔的创作空间。这种创作艺术是对传统的继承,这类动漫故事从剧本创作上保留了传统经典题材的历史背景、主题氛围、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等剧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更加符合当前时代特征的艺术元素。基于传统经典题材的动漫剧本创作是艺术二次创作的过程,在这个创作过程中,传统的文化艺术与现代的审美思想融合在一起。因此,对于传统经典题材故事的借鉴和引用应该在对其有着充分研究和理解的基础上展开合理的想象,从而使得传统的经典题材在新的艺术表现中得以继承和发扬。例如,根据法国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改编而成的动漫《钟楼怪人》便是在保留原著中故事结构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适合儿童观看而对故事进行了调整,更加突出了对于善良的赞美这一主题。这部动漫也因此成为了迪士尼公司的又一经典作品。

2 多元化的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

传统经典题材可以追溯到不同的民族和地域文化,所以不同文化下的传统经典题材便包括了不同的叙述风格。因此,取材于传统经典题材的动漫创作便融合了多元化的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动漫创作中美术风格以写实为主,并且融合了幽默的叙事风格。美国的电脑技术发达,因此可以以更加细腻的写实画面表达出更加相近与现实的艺术特征,并且融合具有时代感的幽默叙事风格使得美国动漫画面细腻、唯美,叙事幽默。例如,上文所述的《钟楼怪人》原本是一部极具悲剧色彩的文学作品,但被动漫创作者融入了很多的幽默元素,从而使得这部动画片更加具有新时代的艺术特征,也更加符合儿童的审美习惯。中国动画片从美术风格上来看更多地借鉴了丰富的民族绘画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例如:水墨画、工笔画、剪纸画、皮影等,追求的也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意境美。从叙事风格上来看,中国动漫更多的是宣传惩恶扬善、去伪存真的正剧叙事风格。例如,在《西游记》中无论何种绘画风格所表现出来的都是对于驱邪扶正审美思想的宣扬。随着文化与艺术交流的日益频繁,不同叙事风格和美术风格的动漫也在彼此的学习和借鉴中得以融合。例如,迪士尼公司创作的《花木兰》便是融合了中西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动漫经典。

三 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

1 传统美德的弘扬

和审美思想复杂的电影不同,动漫主要受众是儿童,所以审美思想也相对简单——以弘扬传统美德为主要的审美思想。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丰富、复杂,但最终通过动漫表现的都是以真善美为主题的传统美德,这一点对于不同文化的动漫创作都是一致的。无论对于西方写实主义风格还是中国写意主义风格的动漫作品,世界上的真善美都是其永恒的艺术主题。例如,《海底总动员》中的两只小丑鱼以历险记的形式表达了父子之间最无私、最真挚的情感。中国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则以系列动画片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主题。如果要在不同的文化和艺术中寻找和概括出共性的思想,那毫无疑问便是以真善美为代表的传统美德。因此,对于这一主题的表达是传统经典题材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重要表现艺术。但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的动漫作品中我们还是能够看到其中的差异的。例如,《海底总动员》中我们能够看到父子两人为了寻找彼此而表现出来的与危险和邪恶斗争的勇气和力量。《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则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表达了蕴藏在平淡生活之中的父子情深。

2 独特的情感关怀

如果说对于传统美德的弘扬表现的是不同文化下动漫审美思想的统一,那么独特的情感关怀表达的则是不同文化下动漫审美思想的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动漫审美思想更加丰富多彩。不同民族和地域文化有着独特的情感情怀。传统经典题材动漫创作通常取材或改编于经典文学名著、本民族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寓言、传说等,因此,在创作中自然会融入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情感情怀,从而使得观众在观看动漫时能够产生具有艺术性的情感共鸣。人们在观看不同动漫作品时,也会感受到不同文化下独特的情感关怀。例如,上文所述的《花木兰》虽然故事取材于中国传说,动漫本身也融合了诸多中国元素,但人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其中鲜明的美国文化下的情感关怀。例如,动漫中对于花木兰拥抱皇帝、招聘相亲等情节的设计便是对于美国文化下对自由情感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无疑更加符合美国人的情感诉求。同样,中国创作的《狮子王》虽然翻拍自迪士尼的同名动画片,但其中也加入了中国文化中兄弟姐妹之间的情感关怀。动漫创作首先是要迎合本地区人们审美习惯的需求,因此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动漫创作中的审美思想既有符合不同民族文化中统一的审美思想,也有其独特的情感关怀。审美思想上的统一与差异推动着动漫创作在文化融合道路上的不断探索和前进。

结语

动漫作品的成功与题材的选择有直接的关系,随着世界文化融合思潮的发展,不同文化下的动漫作品也在互相学习和借鉴。例如,本文所述的中国动画片,不仅挖掘了本民族的传统经典题材,也在挖掘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成为了典范。本文从传统经典题材人物、故事和审美思想在动漫创作中的表现艺术三个方面分析了传统经典题材在动漫创作艺术中的表现艺术。本文的研究对于推动中国动漫创作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探索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晓晶:《当代影视动画造型特征分析》,《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第1期。

[2] 程瑜瑜:《走上卡通舞台的文学经典——试论迪斯尼对名著的动画改编》,《文艺评论》,2010年第1期。

[3] 程静卫:《论当代中国动漫创作与传统文化资源》,《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第2期。

[4] 杜静芬:《浅析动画剧本创作中神话题材运用的与时俱进》,《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5] 蒋敏:《论动漫创作中的文化交融与审美表现》,《电影评介》,2008年第3期。

(董安治,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讲师)

作者:董安治

第二篇:艺术经典与传统文化研究

摘 要: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历史古国,在漫漫的时间长河中,不管是仓颉创造文字的传说还是新石器时期的彩陶绘画,文字与绘画是组成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书画关系则是一个极具探讨性的话题。在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中就提到了书画关系的问题,对此可以根据《历代名画记》中的一些观点来分析书画之间的微妙关系。

关键词:书画关系;《历代名画记》;中华文明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源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类文明开始以来,书法与绘画就在不断发展、不断演进并记录着人类的文明足迹。我国古代书画起源问题,都是从伏羲画八卦和仓颉造字开始的。[1]唐代文艺理论家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也谈到了书画关系,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样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书画是否同源,它们之间的同异又是什么,这些问题一直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认识。在《历代名画记》中张彦远就从“书画同源”以及“书画用笔”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相应理论论述。他认为绘画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一种现象和反映,有教化人伦的作用,并且与社会的文明也有一定的关系,而且绘画还可以表达出文字的内容,对人们以后的道德伦常及记载历史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书画同源”的思想,在《叙画之源流》中写道:“按字学之部,其体有六:一古文,二奇字,三篆书,四佐书,五缪篆,六鸟书。在幡信上书端象鸟头者,则画之流也。颜光禄云:图载之意有三:一曰图理,卦象是也;二曰图识,字学是也;三曰图形,绘画是也。又《周管》教国子以六书,其三曰象形,则画之意也。是故知书画异名而同体也。”[2]他在这里指出了书画是同源的,虽然具体表现出来书法文字是象形的,绘画是图形,但一样都是能表达出人类的思想情感,并且绘画能够更加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容。可以说,中国画(尤其文人画)离开了书法的用笔,绘画也就很能独立存在。但是对于张彦远所说的书画同源关系,在相关资料中发现,一些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认为绘画的历史要远远早于文字,在新石器时期的彩陶中就出现了绘画,而那个时候并没有出现文字,古人通过这种方式来表现日常生活状态与社会文明。而以学界共识文字的成熟应以甲骨文始,而书法的成熟大约在魏晋。笔者认为不必去追究谁先谁后,作为艺术形式只要能够表达出我们所要表达的内容,能抒发出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表现传达出一种美感,就够了,它们都只是记录文明的一种方式。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书法与绘画都是用来记录人类文明的工具,记录社会所发生的变化,它们都是用来记载历史的工具,同时也是人们抒发表达思想情感和宣泄情绪的方式。

书画的另一个相同方面就是在用笔上的相似性,张彦远在《论顾、陆、张、吴用笔》中就提出:“昔张芝学崔瑗、杜度草书之法,因而变之,以成今草,书之体势,一笔而成,气脉相连,隔行不断,惟王子敬(王献之)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2]用笔是中国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和表现形式美的手段,张彦远认为舍弃用笔的画不可取。南齐谢赫在其“论六法”中也谈到了用笔的重要性,“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形思古气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张彦远在看待书画用笔方面,他觉得书画用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两者都在强调气韵。而中国画强调的就是气韵、意境,在绘画当中很多用笔都是需要用线来塑造的,但是不同的线条与力度所表现出的感觉也是各不相同,这就需要书法的练习才能掌握国画中的用笔。所以,学习中国画之人都是先从书法开始练起,所谓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看似书法是一个个独立的文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书法不仅仅是书写文字这么简单,它还是另一种抽象的图画,在用笔方面需要先将书法练好才能在绘画中更好地掌控线条,也就是中国画所说的笔墨,这样才能在绘画中更好地将线条的柔美、刚劲、韵律表达出来,只有很好地掌控笔法才能在绘画中更好地将笔墨情趣和力度美最大限度地发挥表现出来。例如,苏轼、赵孟頫、八大、徐渭、扬州八怪等等皆是书画兼善的书画艺术大师。现代国画大师李苦禅也曾说过:“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

中国书法与绘画所用的材料工具也都是相同的,都是笔墨纸砚,笔与墨及纸张的选取,两者也都是一样的。郭沫若在为安徽一宣纸厂题字时写道:“中国的书画如果离开宣纸则无从表达艺术的妙味。”所以,两者之间是相通的,不过是同源异流而已。笔墨线条是中国书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书法中的草书、楷书、隶书、行书等都是由线条所组成,而在中国画中线条更是能将画面营造到一种妙境高度。谢赫在“论六法”中写到过“骨法用笔”,也就是用笔的力道。赵孟頫在题画诗中也写道:“石如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同。”和“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的观点。由此可以看出书画中笔墨线条的重要性,也是两者都在追求的。在用墨方面,绘画中更注重笔墨的运用配合,这样才能将皴、点、擦、染、干湿浓淡更好地配合起来,反映在具体作品中。在书法中也是需要笔法间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作品完善,而且在用笔时,运笔快速带过会留下非白,这种效果在书法中很常见,同样在绘画中也可以用到,一般我们在作画或者书写的时候第一笔往往沾有很多的墨,浓墨与水结合达到一定饱和度时再去书写绘画效果是不一样的,而往往在国画山水中常常会有这种浓淡墨的效果。

在中国绘画中书法也是画中必不可少的,中国画的“画”称“写”,一方面因为练习书法可以帮助提升绘画中线质,同时中国画中的题款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结合,每一幅完整的作品都需要书画的配合,作为中国文人画,仅仅画完一幅作品如果没有题款好像少了什么,款识也是画的一部分,起着调整构图作用,也就是谢赫所说的“经营位置”,每位书画者都需要考虑构图,这样才能让作品更好地展现出来,因此书画就不得不又被统一在一起了,所以说书画根本就是分不开的。

在看过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书画关系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书画有着一种源和流的分不开的关系,是同源异流而已,它们关系非常的微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纵观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从史前文明到现在,文字与绘画对我们不仅有记载文明足迹的作用,更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时代前进的号角。对促进社会文明,反映民族风貌都有重大意义和作用。现如今社会都在大力提倡继承繁荣中华的传统文化,许多中小学也都开始增添了书法教学课程,人们渐渐也都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这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我们应该多去了解本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书法与绘画既能修身又可养性,我们应该多去了解书法绘画的知识,在继承的过程中将其传承与创新。为此,我们应该将书画艺术继续传承和发扬下去,为中华文化增添一份光彩,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 长北.中国古代艺术论著[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玄(1993—),女,黑龙江双鸭山人,影视动画专业硕士研究生。

作者:张玄

第三篇:经典歌曲《峨嵋酒家》的演唱艺术特征

摘 要:《峨嵋酒家》是一首具有浓郁四川风味的民族声乐歌曲。歌曲旋律欢快热烈,歌词诙谐幽默。这首歌曲音域较宽,演唱难度较大。本文将从演唱技巧和语言特征这两个方面着重分析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以此更深入地挖掘川南民歌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峨嵋酒家》 演唱技巧 语言特征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在新的经济、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民歌演唱艺术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春天,《峨嵋酒家》顺应时代而生。20世纪80年代初,川籍词作者梁上泉远赴新疆石河子地区,遇到两个四川人在此开设了一家名为“峨嵋酒家”的餐饮店。一顿饭后,梁上泉即兴作词《峨嵋酒家》。随后,曲作者刘志(笔名士心)根据歌词谱出旋律,共同创作了该歌曲。此曲由歌唱家阎维文演唱,很快引起一定的反响,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峨嵋酒家》这首歌曲充分体现了四川尤其是川南地区人们的生活风貌。由于词作者是四川人,因此他对四川的饮食文化也颇为了解。歌曲中出现的多种四川小吃更是体现了这首歌曲的四川韵味。从歌曲的旋律走向来看,这首歌曲节奏性较强,情绪欢快﹑热烈;音域较宽,起伏较大,并且大量的音出现在高声区,因此这首歌曲的难度也较大。演唱者需要从歌唱技巧、语言特征、作品风格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度研究,以此提高这首歌曲的演唱水平。

一、《峨嵋酒家》歌唱技巧的运用

《峨嵋酒家》第一段歌词如下:

一片竹林(哟),一片桃花(噻),小桥流水边(唉)有人家哟。十里山村,十里灯花,街头一座峨嵋酒家,峨嵋酒家(唉),峨嵋酒家(哟)

歌曲从第一句开始为起兴,作为引子。演唱时应该用开阔、高亢、明亮的四川山歌手法来处理,节奏自由,令人心旷神怡。此时气息的运用要稳定流畅,具有弹性,以有节奏的呼吸来表达该歌曲。这首歌曲音域跨度较大,歌曲一开始的第一个音出现在小字一组的B音上,并且大多数音都在小字二组的F、G、A音上发音,整首歌曲的最高音到了小字二组的B音,因此从歌唱的技巧上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保持稳定而流畅的气息

《峨嵋酒家》第一段为引子,节奏散板。随着歌唱者情绪的推动,音高从最开始的小字一组的B音,慢慢地越来越高,在引子中间时推向了情绪的最高点,也是音域的最高点小字二组的B音。如此宽的音域跨度,尤其要求发声之前口腔和鼻腔同时呼吸,保持胸腔和肋骨打开的状态。这种状态应该与稳定的气息压力相结合。随后再发声唱出歌词。这里尤其注意,唱歌时的气息不是平时简单的呼吸状态,而是游刃有余的呼吸,吸气后要给肺部留下可运动的空间,气息不能吸得过多,也不能太少。因此,这需要歌唱者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就要学会控制气息的流量以及延长呼气的时间,在充足气息的支持下轻松地完成歌曲的演唱。

《峨嵋酒家》这首歌曲大多数音在小字二组上,所以在演唱时需要灵活地运用“偷气”的演唱方式。“偷气”是声乐中的一种呼吸技巧,歌唱者为了保持充足的歌唱气息,运用偷气来轻松自然地补充气息的不足。尤其在歌曲中间这段,从“峨嵋的名声远”一直到“加上几个(喂)叶儿粑”,大量的高声区说唱部分,既要体现声音的明亮干净,又要体现四川话的诙谐幽默、干净利索,这时便需要歌唱者既快速又很自然地“偷气”,只有这样唱出的声音才符合歌曲的风格。

(二)保持积极的歌唱状态

歌唱者在发声前就要做好积极向上的歌唱状态,演唱时站姿挺拔,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身体稍稍前倾且重心在脚掌处,全身放松。《峨嵋酒家》具有四川山歌的风格。虽然我们平时听到的山歌靠嗓子的成分较多,但是山歌不是以一种扯着嗓子去喊的状态而演唱的。扯着嗓子演唱,会使我们发出的声音变得僵硬,没有色彩和共鸣,很白,很刺耳。正确地“唱山歌”需要加强气息和共鸣的元素,演唱者在精神饱满、情绪高亢的前提下,身体很积极地吸气,再吐出气息发声,同时感觉叹着气息唱每一个字,有意识地想象着每一个声音都是从身体的下后方或者腰身发出的。这首歌曲第一句“一片竹林(哟),一片桃花(噻)”,出现在中高声区,那么这时一开口就要有意识地去感觉气息的流动性,想象气息通过口腔、鼻腔吸到身体的横膈肌小腹处;同时保持吸气的状态,喉头位置不变,在这基础上均匀地吐出气息,边吐气边发声。

(三)演唱共鸣腔体的运用

《峨嵋酒家》这首歌曲的音域跨度大,大部分音都出现在中高声区,节奏欢快自由,那么在演唱时应该充分协调好各个共鸣腔体的运用。民族声乐的演唱要求声音明亮靠前,共鸣具有高位置。但是我们在演唱时也不要过度地追求声音是否明亮,这样会使我们的注意力偏离正确的歌唱状态。所谓明亮、靠前的声音是在共鸣腔体上发出来的,用的更多的是头腔和口腔,而胸腔共鸣的运用更多的是保持歌唱的底气。我们不要把喉腔和咽腔使用得过于频繁,因为喉腔和咽腔紧挨着声带,这个部位使用多了,不仅会造成喉音过重,还容易出现压喉的不良现象。《峨嵋酒家》的第一个字音“一”是一个闭口音。我们在演唱时,打开腔体用上颚去咬“一”字,把声音集中在一个焦点上,即“上齿”的地方,腰部着力,腹部紧收,通过腔体共鸣发出明亮﹑金属般的声音,从而体现出自由、开阔、明朗的情绪。

二、《峨嵋酒家》的语言特征

影响一首歌曲风格的因素很多,语言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我国各地民歌之所以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它所使用的地方方言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要唱好四川风味的民歌就应该对四川地区的语言有一定的了解,把握住四川地區的语音、语调等特点,在演唱中再结合当地的原始音乐风格,才能更好地展现该歌曲丰富的艺术色彩。

(一)咬字吐字的准确性

唱歌时的咬字,一般都要求根据当地的音标按照准确的发音方法,在气息的铺垫中将字咬准。吐字就是将韵母的主要母音延长,同时注意归韵,所以在歌唱中除了咬准字外,更要求我们注意字腹音延长的口形,同时保持归韵,这样才能做到地方歌曲的“字正腔圆”。

《峨嵋酒家》歌曲的第一个字“一(yi)”是一个闭口音,随之出来的几个字“片、住、林、哟”都属于腔体开度不是很大的字。因此我们在起音时的一瞬间迅速地微笑,提笑肌,抬软腭,打开喉咽腔,把焦点集中到眉心处,感觉声音顺着眉心往外传;下巴放松,舌头平伸稍抬起,舌尖抵下齿,口形不要拉大。

(二)把握方言的特色

《峨嵋酒家》歌词的方言特色较浓,比如引子部分“街头一座峨嵋酒家”中的“街”字,应该唱成“gai”;中间段中“来客都坐不下”中的“客”应该唱成“kei”;“十里山村,十里灯花”中的“十”“山”,“回锅肉”中的“肉”和“清汤抄手”中的“抄手”这些字,都应该遵循四川方言不卷舌的特点分别唱成平舌音。

(三)说唱词的演唱特点

《峨嵋酒家》里的很多旋律是遵循四川话的发声音调走的,比如引子部分“十里山村,十里灯花,街头一座峨嵋酒家”,这一句的旋律声音就是四川话的声调,在演唱时应该似说似唱,在引子部分就把四川话的特点突显出来。同时,为了渲染四川小吃的美味,演唱者也应该将有些小吃的介绍唱成四川话,比如“回锅肉”“菜豆花”“清汤抄手”“叶儿耙”等词语。

(四)衬词的处理

《峨嵋酒家》在歌曲中运用了大量的四川民歌的标志性衬词。尤其最后一段“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喂),有了我的这家店是方便了千万家(吔),温暖了多少多少乡亲,款待了多少多少游客(哟)。峨嵋酒家(唉),我的峨嵋酒家(吔),(哟)”,其中“哟”(you)、“唉”(ai)、“喂”(wei)、“吔”(ye)这些衬词的加入,既使整首歌曲生动活泼,又将四川话幽默诙谐的特点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衬词常常出现在句尾,既作为语气的感叹,也充分体现了四川人民勞动时的喜悦。因此我们在演唱这些衬词时要注意舌尖点字,咬字靠前,舌头灵活,力量要轻巧,将每个衬词轻松送出。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峨嵋酒家》的演唱艺术特征体现出了中国民歌的共同性和各自的独立性,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情感表达和风格;所以,中国的民歌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同时,一定要结合科学的发声方法,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发展。只有这样,歌曲的演唱风格才能顺应时代的发展,才会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

参考文献:

[1] 王晓燕,郭婷.浅析四川方言对四川民歌的重要性[J].明日风尚,2018(9).

[2] 王惠.川南民歌的艺术特征[J].艺术品鉴,2018(24).

[3] 黄凰.浅析在四川民歌演唱中融入方言的艺术魅力[J].戏剧之家,2017(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四川民族民间音乐舞蹈研究中心2018项目《川南民歌的艺术特征》,项目编号:MYYB2018-2

作 者: 付琪,文学硕士,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

编 辑:赵斌 E-mail:mzxszb@126.com

作者:付琪

上一篇:创意营销论文范文下一篇:体育工作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