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艺术论文范文

2022-05-1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数学艺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对于数学教学的艺术,人们有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如果单是从教学的角度看: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激趣益情、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与教学的技巧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数学教学的艺术是具有美感、富有情味、因势而导的省时高效的高层次教学艺术;数学教学的艺术的层次丰富、分支多样。

第一篇:数学艺术论文范文

初中数学课堂语言艺术

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应该讲求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传输和情感交流的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语言来实现。斯托利亚在《数学教育学》一书中指出: “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将抽象、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艺术表达方式必不可少。本人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就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语言艺术进行探讨,现分述如下。

一、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把握一个 “准”字

数学准确规范。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公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该使学生产生疑问和误解,因此,作为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首先必须有个透彻的了解。例如, “对应角相等”与“角对应相等”,“切线”与“切线长”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又如“平分弦的直径垂直于弦”,“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这类语言就缺乏准确性。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来授课,不能用自己生造的土话或方言来表达概念、性质、定理等。比如,把“线段的中点”讲成“在线段中间的点”就不准确。初中學生模仿能力强,教师的语言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样板,他们对学生语言习惯和能力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规范,会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模糊的理解。因此,数学教师必须熟练数学科学语言的表达,做到言之成序,言之有理,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数学思维方法也是大有益处的。

数学语言还应做到严谨简约。严谨,就是严密谨慎,数学教学语言不能模棱两可,这是由数学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简约,就是干净利索,教学语言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重点,简洁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送最大的信息。但有的教师口头禅多,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有一部分教师老是语言重复,拖泥带水,这样大大浪费了课堂有限的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数学教学的语言应突出一个 “趣”字

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通俗易懂。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

具体地说,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趣。例如,在讲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讲解数学家欧拉发明坐标系的过程:有一次,欧拉躺在床上静静地思考,如何确定事物的位置,这时发现一只苍蝇粘在了蜘蛛网上,蜘蛛迅速地爬过去把它捉住。欧拉恍然大悟: “啊!可以象蜘蛛一样用网格来确定事物的位置啊。”然后引入正题————怎样用网格来表示位置。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致被大大地调动起来了。又如,我在讲授“线段的黄金分割”时,介绍了人体中有许多黄金分割的例子,如人的肚脐是人体长的黄金分割点,而膝盖又是人体肚脐以下部分体长的黄金分割点,使学生大开眼界,学习兴趣倍增。

另一方面,幽默还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遇到某些特殊情况时,假如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和理解,就对学生发火训斥,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对老师的敌对情绪,如果用幽默的语言来处理,其作用和效果就完全不同。当然,运用幽默语言应注意与开玩笑耍贫嘴区别开来,不要人为地穿插一些无关紧要的笑料,数学语言的幽默应具有深刻的智慧,能命名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知识。幽默只是一种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只会给学生以粗俗之感。

三、数学教学的语言应抓住一个 “情”字

数学教学语言应力求亲切,富有情绪。数学语言是师生双方传递和交流思想感情的载体,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最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正如古人讲的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都应亲切,富有情感。

许多专家也认为:智力源于情感,情感支配智力。对人的成功而言,情感智力比通常的心智活动的进行和智力水平的提高,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是其他任何语言所无法替代的。对待任何学生都如此,尤其是对待那些本来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不大的学生教师再用刻薄的言语进行批评,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严重伤害,上进心也受到破坏。我们要尽量引导、鼓励他们,及时肯定他们对于事物的评价,同时要创造各种条件,让他们有施展才能的机会。如果教师对学生所取得的一点小小的成绩不给予正确的评价,那也会使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信心。

此外,恰到好处地运用无声情语也可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数学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和手势语言等,这些无声情语可辅助有声语言共同实现教学目的。我们常说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老师一个温和的眼神,对学生都是激励,即使对学困生特别是对某些缺乏自信心的后进生也一样。我们要调整课堂上的视线投向,尽量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目光洒遍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使每个学生特别是数学“学困生”时刻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直到了控制课堂的效果。老师可以用严肃的目光去批评课堂中的违纪的同学,这同大声训斥相比,更使学生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其他同学的注意力。同样,教学语言中若没有手势,课堂教学就显得有些生硬死板,缺乏活力,课堂教学中手势使用得当,既可以增强语言力度,又可强化要传授的数学知识,给课堂教学增添亮点和活力,当然手势的使用应保持自然、适度。

作者:魏晓军

第二篇:数学教学的艺术

对于数学教学的艺术,人们有不同的说法。笔者认为数学教学如果单是从教学的角度看:创意优美、角度新颖、细节生动、手法巧妙、激趣益情、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的设计与教学的技巧就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数学教学的艺术是具有美感、富有情味、因势而导的省时高效的高层次教学艺术;数学教学的艺术的层次丰富、分支多样。即教学艺术、数学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阅读教学艺术、整体构建艺术、数学发展史教学艺术、数学教材处理艺术、数学语言欣赏与审美艺术等。每一层次都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似乎无穷可尽,但数学教学艺术的特征却是非常的鲜明。即:

一、数学教学艺术的创造性。数学教学艺术是教师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上的具体体现。教师创造性思维的形成,离不开两个重要的条件,一是先进的数学教学思想或教学理念的指导,二是教师自己勤于专研、善于思考与勇于实践。即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按照认知学习理论,数学学习是在学习者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同化”或“顺应”的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建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应当说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数学具有逻辑的严谨性,当它以尽可能完美的形式表现出来,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已略去了它发现的曲折过程。学生看到的只是概念、公式、法则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演绎体系,而看不到这些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给学生数学学习的“再发现”带来困难。所以数学学习中的“再创造”较之其他学科要求要高,数学学习的特点对数学教学活动的艺术性质必然提出相应的要求。

二、数学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数学教学的创造性首先就是审美的创造。因为审美的创造、审美的力量,数学的教学艺术才能够益趣、益清、益智,才能够更好地激趣、激智激情。缺乏美感的内容与形式谈不上有着这样的教学力量。我们常说一节课好听、好看就是指他的美感。数学教学艺术的审美性既表现在教学的整体策划上,也表现在数学教学的局部之中,更多地表现在教学的细节之上。细节之美闪现出数学教学艺术美的亮点,细节之美汇聚成了数学教学的整体之美。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确定了它在人的知识结构中的重要地位,数学内容中的对称、和谐、均衡、简洁等美的因素为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提供了可能。教师要通过深入挖掘教学中数学公式、常数、几何图形、数学体系等审美教育因素,有意识的激发学生审美意识,充分营造审美环境和氛围。把数学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作为一个整体来设计,以美引真,以真促美。

三、数学教学艺术的实用性。各种形式的数学教学艺术都应该而且必须能为广大教师所熟悉、所喜爱、所欣赏、所应用,不能引起教师共鸣的教学艺术往往只是空洞的纸面上的艺术。所以适用性、普及性上多做一些有益于广大数学教师的工作,让数学教学的艺术走进千万个普通数学教师的的课堂,是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境界。这个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数学教师的不懈努力。1.转变教学观念,从思想上认识到实用性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要善于钻研、不断创新,根据授课内容创设学生关心的情境,把日常生活、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应用引进课堂,甚至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发现、解决身边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即教师不应只是“讲演者”、“总是正确的指导者”,而应不时扮演下列角色:模特——不仅演示正确的开始,也表现失误的开端和“拨乱返正”的思维技能;参谋——提一些求解的建议,提供可参考的信息,但并不代替学生做出决断;询问者——故作不知,问原因、找漏洞,督促学生弄清楚、说明白,完成进度;仲裁者和鉴赏者——评判学生学习成果的价值、意义、优劣,鼓励学生有创造性的想法和作法;2.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受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科学有效地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悟到教学无所不在,激发起内在的学习需要和动力,从而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强化感知、激发思维;选取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体验生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引导学生善于用书本的知识阐述生活中的数学。3.加强生活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如教学《统计初步》时,让学生注意人们购物记账,统计查询,查收住户水电费用等,从而引出课题,学生便感到统计的应用在身边,实用性强,从而引发学习的兴趣。也可利用寒暑假等较长时间的假期,让学生调查某种商品的进价、售价与售量、利润之间的关系,找出函数模型,确定最佳售价和预测利润,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商品经济中的巨大作用。领悟到我们应该怎样去发现,提出、抽象、简化、解决、处理问题的系统思维过程,让学生在学数学中做数学,在做数学中用数学,培养现代数学综合意识,让数学课堂生活化,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数学。

(作者单位:贵州省习水县同民镇中学)

责编 / 齐鲁青

作者:袁水波

第三篇:小学数学提问艺术的把握

摘要:数学不同于其他人文社科类学科,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与系统性,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许多学生在数学面前会产生畏难心理,不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新的教学理念逐渐普及。作为数学教师,掌握合适的提问艺术,用启发性、引导性的提问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结合一线教学实际,多角度分析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并探析如何才能把握小学数学提问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问艺术;策略

一、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1.有利于构建互动式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相比于高年级的学生而言,小学阶段的学生常常在课堂上出现精力不集中的情况,甚至有些学生在课堂上看故事书,精力不集中。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上依然采取“灌输式”的讲课方式,单方向给学生讲授重要知识点,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不到课堂当中,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进行适当的提问,学生就可以迅速转动大脑,思考老师抛出的问题并进行回答。这样有利于构建互动式的课堂,改变过去“老师演,学生看”的窘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

2.有利于构建趣味性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

“填鸭式”的教学虽然有利于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传授重点知识,帮助学生形成关于数学知识的完整体系。但是我们不能忽视,数学本身要求学生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辨证能力,学生接受起来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困难。传统教学方法缺乏趣味性,会导致学生往往不能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当中。如果我们教师能够创新提问形式,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进行提问,将能够真正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第一老师,相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逐步培养起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数学的技巧。

二、把握小学数学提问艺术的策略分析

1.确保提问的简洁性

提问的简洁性是指教师用简单、明了、直接且具有启发性的语言进行提问,避免因提问语言的繁琐而误导学生。小学阶段,由于学生尚未掌握扎实的数学知识,知识储备有限,理解能力也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我们教师在课堂上进行提问时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特点,真正问一些学生能答好,对理解知识点有推进作用的问题。比如在给学生讲偶数的知识点时,可以问学生“大家尽可能多地写下2的倍数,观察它们的个位有哪些特征呀?”在提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个位是0、2、4、6、8的数就是2的倍数,而2的倍数就是可以被2整除的数,这些数就称为偶数”。这样具有层次性、引导性的讲解和提问,能够帮助学生逐一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防止他们对题目产生畏难情绪。

2.确保提问的针对性

提问的针对性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所授内容的难点、重点,综合考虑学生地特长进行有目的的提问,使提問成为连贯课堂的节点。比如我们在讲解完一道题之后,可以问学生“大家对于题目中涉及的解题方法或解题思路还有疑问么?”,而不是宽泛地问学生“大家还有什么疑问么?”,这样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学生的敷衍了事。另外,我们教师还应掌握班里每个学生的长处和短处,在提问不同学生时,要根据他们知识的短缺处进行提问,这样既能保证学生补足短板,又能防止学生在不懂的问题面前“装懂”。有针对性的提问能够确保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督促学生及时预习新知识,有利于课堂的顺利开展。

3.确保提问的趣味性

提问的趣味性是指教师抛弃传统古板的提问方式,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用风趣、幽默的语言,采用巧妙的形式进行提问。小学阶段,孩子大多数处于7—13岁,稚气较浓,对游戏的兴趣往往会强于对知识的兴趣。所以我们教师在提问时,就可以采用抢答的形式,或者是“小组积分制”,谁先抢到谁来答,一周内累计答对题目多的小组给予“答题小能手奖”,激发孩子的自信心。除了形式上的创新,在提问的语言方面,我们也可以结合游戏中的热词或网络上的热词来进行提问,使提问生活化、趣味化。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同时学生还可以在小组答题的过程当中互帮互助,进一步明确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具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结论:总而言之,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构建互动式和趣味性的课堂,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们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要主动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探索合适的提问技巧,确保提问的间接性、针对性和趣味性,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成长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时代青年。

参考文献:

[1]张美珍.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J].学周刊,2017(13):66-67.

[2]李英俊.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运用提问艺术[J].中国校外教育,2016(16):124-125.

[3]杨文辉.巧妙运用提问艺术,实现小学数学有效教学[J].学周刊,2015(04):144.

作者:郑周琳

上一篇:现代企业管理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汉语词汇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