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思考

2022-09-10

一、高等学校学生安全教育现状分析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 高等学校的生源数量也极速增加,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统计2015年全国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达2625万余人, 对于这一庞大的群体, 如何进行有效地安全教育和管理服务, 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者面临的一项长期面艰巨的任务。

近些年, 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校企产学研合作不断深入, 大学也从过去的封闭式办学模式逐渐转变成开放式的办学模式, 信息时代速猛发展, 各种各样的网络犯罪事件在常在大学校园发生, 如网络诈骗、网络不文明行为等等。

目前, 高等学校开展学生安全教育主要形式仍然是主题班会教育、课外讲座, 以及学生组织的各种安全相关活动等, 这些活动一定程度上能够达到传授安全知识的目的, 但在宣传对象的广度方面还有很大的局限性;深度上缺乏与学生之间的沟通, 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求, 当前, 有的高校仍然把工作重点放在扩大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结合素质和毕业生就业率等方面, 面对高校安全教育缺乏科学化规律性认识, 缺乏系统化的研判, 安全教育总体上处于口头重视与实践重视不协同的局面, 安全教育多停留在书本理论上, 缺乏现实演练与操作, 安全责任意识没有真正入心导行[1]。

二、网络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 传统安全教育不能适应网络时代高校安全教育的形势

互联网时代, 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互联网已融入到学生的方方面面, 如高校学生网络购物、网络求职、网络学习与娱乐等等,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生活不可分隔的一部分, 而高校网络安全教育没有及时有效跟进, 高校传统的安全教育仍然侧重于人身财产安全、实习实训安全等具体事务的安全教育, 没有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网络学习生活方面进行有预见性、前瞻性、实效性的教育。

(二) 互联网的开放性和多元性降低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权威

大学阶段时是人一生中获取知识信息, 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重要时期, 开放和多元的互联网充斥着种类各异的文化, 会对大学生是非观念产生直接性的影响, 而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安全问题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全局的战略问题, 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塑造, 是响应习总书记“立德树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必然要求。

(三) 大学生网络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 缺乏社会经验和安全防范意识, 对互联网上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思想缺乏应有的抵御能力, 经不住来自金钱和贪图享乐的各种诱惑, 不少学生陷入“校园贷”诈骗陷阱, 甚至引发恶性事件, 如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大二学生郑某因欠下60多万元贷款后跳楼自杀。

(四) 互联网的虚拟性带来新的犯罪形式

由于互联网的超时空性、虚拟性、隐蔽性和弱规范性等特征, 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没有直接接触, 这种间接性使得行为人的犯罪感虚无化, 大降低了其犯罪心理成本, 极易在心理上自我宽恕, 甚至还会产生成就感。如在网络上散布谣言, 恶意中伤他人, 非法进入他人网络系统, 窃取他人数据和机密等等新的犯罪形为, 加上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 最终滑入犯罪深渊[2]。

三、互联网时代进一步改进安全教育的对策

(一) 健全和完善互联网时代的高校安全教育机制

大学生的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高校应该成立专门的安全教育管理部门, 并把安全事件作为考评的一项重要指标, 建立健全高校安全教育责任机制, 校级领导做好顶层设计、主体明确、责任细分、重在落实, 不能出现“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状态。

把安全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工作范畴, 把安全教育工作常态化、系统化。各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 并实行责任倒追机制, 学校的年终考核、升迁晋级都要参考安全教育和管理的实绩。建立校院两级联动机制, 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责任体系。

(二) 构建立体化安全教育网

各职能部门都要时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拧紧校园安全稳定这根弦, 各院系部可打造学生安全教育体系, 形成辅导员为主体,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补充的工作队伍, 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小分队, 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为小队长, 定期对教学区、生活区进行安全隐患排查, 形成“排查队——辅导员——安全领导组组长”的信息反馈网。

实现网格式管理, 以期达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精准把控、力争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 搭建信息化平台, 做好网络阵地建设

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资源和无限时空性等有利条件, 开发并利用网络阵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学生在哪里, 我们的教育阵地就应该在哪里, 目前学生的视界在手机、在网络, 我们就把宣传阵地转移到网络, 将安全教育工作重心下移, 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双向互动的教育模式, 形成“学生自查安全问题-网上反映安全问题-网下解决安全问题-网上报道成绩”的工作格局。

(四) 实行“安全教育进课堂”“安全教育进网络”, 虚实结合开展安全教育工作

发挥课堂优势, 强化安全教育。可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纳入学生学分的计算范畴。将安全教育单独开课, 将安全教育课开成理论课和实践课相结合, 除讲授价值观、安全技能和法制教育的理论。

同时开设消防安全演习、初级心肺复苏技能培训等实践课, 使安全教育课对大学生进行临时应急训练。

定期开展安全教育的主题教育报告会, 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 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 如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安全教育调查问卷等形式宣传安全知识, 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同时可在学校官方媒体如学校官方网站、学校官方微信、微博客户端开设专门的安全教育窗口, 定时推送一些优秀的安全教学视频、安全教育的案例供学生学习, 开设留言板块, 交流学习心得。

(五) 强化网络法律安全教育与信息安全教育

高校可以通过网络法制安全教育, 让大学生明晰互联网上哪是非法的或是不道德的, 必须令行禁止或坚决摈弃的, 其动机或行为上的是非善恶判断标准, 做到“不造谣, 不信谣, 不传谣”。

大力弘扬网络道德文明, 树立良好的网络风气, 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要做到对他人的尊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律教育, 保管好个人信息, 以防被不法分子使用;教育学生树立正确消费观, 不攀比、不拜金, 理性对待“校园贷“,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引导学生建立起一道网络安全的自身“防火墙”, 提高广大学生识别和抵制非法集资及各类网络诈骗。

(六) 与时俱进, 主动开展工作, 抢占网络思想阵地

要组建一支政治可靠、知识丰富、数量充足并熟悉网络语言特点和规律的网上评论员队伍, 围绕热点问题主动撰写大学生安全贴文, 吸引学生点击和跟帖, 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评论员定期走进消防安全部门, 学习交流安全经验及宣传方式, 以提升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实现网络安全教育工作的平行性交流、非线性传播和主动参与。通过网张评论员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弘扬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 宏扬正能量, 使学生对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 我国步入互联网信息化时代, 高校大学生更是信息化时代的主力军, 单纯依靠传统的安全教育形式来解决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安全教育是远远不够的, 互联网媒介已融入到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情感、心理等各个方面, 做为高校管理服务工作者, 尤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 应该主动占领网络宣传阵地, 创新性地开展大学安全教育。

关键词:互联网,安全教育

参考文献

[1] 邵辉, 王凯全.校园安全文化对大学生安全素质教育的影响与作用[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46-48.

[2] 何少庆.大学生安全教育[M].北京:中国原子能出版社, 2012.

[3] 吴桂华.一种基于软路由的计算机网络实训室建设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 17 (20) :99-101.

上一篇:中职校英语网络学习校园课程体系构建策略简探下一篇:浅谈青少年的纳税人权利意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