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技术论文范文

2022-05-09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保障技术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综合后勤保障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工作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在装备研制的阶段就预先对装备保障工作进行考量和分析,将保证管理与保障技术研发融入到装备研制工作中。论文对综合后勤保障进行了概述,从采办及寿命保障、电子信息保障以及辅助维修保障几个方面分析了综合后勤保障的优势以及主要技术手段。

第一篇:保障技术论文范文

有线电视安全播出技术保障

摘 要:本文全面阐述了技术保障对有线电视安全优质播出的重要性,只有完备的安全播出应急预案、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技术解决方案,加之技术人员娴熟的专业技能、丰富的工作经验,完全能够保证有线电视节目的安全优质播出,确保电视信号传输和播出安全的万无一失。

关键词:安全优质播出 保障 中断 响应 预警 数字加密管理

有线电视前端机房是担负整个有线电视节目安全播出的重要任务,是电视直接面向广大观众的窗口,其发送过程中设备的稳定性和节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广电部门在广大观众中的形象,关系到党的声音能否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千家万户,所以要求电视播出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并且易于操作。其中安全播出是工作中的重点,要做到安全播出,对播出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安全播出的基本要求是不停播、不间断。作为工程技术人员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安全播出工作,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严格执行安全预案,经常对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尤其是机房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对播出系统十分熟悉,才能防患于未然。

1 前端系统安全保障

供电是安全优质播出的保障。为保证不中断供电,我们的播出机房配备双路供电系统;两路均由市电供电,然而这种常规供电接法仍然会在主路供电中断后倒换备份电源的过程中中断3s左右,由于播出设备一般存在一个小时响应问题,仍会造成信号中断,为此我们把播出系统的供电分成两大块,即对播出设备和辅助设备分开供电。

(1)播出设备的供电。

在这部分供电中,增加一台UPS在线式不间断电源,让所有播出设备都接在UPS后面,这样UPS电源在正常市下处于对蓄电池充电状态,一旦外电中断,UPS能立即对播出设备供电。这样值机技术人员才能有充足的时间将系统的供电倒向备份电源,达到了不停播、不间断安全优质播出的目的。

(2)辅助设备的供电。

对于播出设备,辅助设备不需要不间断电源,只要保证供电电压稳定可靠就行,因此对辅助设备的供电可通过稳压电源直接连接到外部供电电路上。

(3)为了防止浪涌电压和谐波对数字设备的影响,我们还在供电电源上增加了一台隔离变压器,保证平稳供电。播出保障体系安全,概括起来,是以自动第一而手动次之的全方位播出控制体系。一旦某个设备出现故障便无法保证整个播出系统的正常播出。所以需要增加备份设备,以便应对重大事故的发生。同时我们在信号源上采取选用多个卫星稳定可靠的信号源做为一主一备,发现非正常信号马上自动或手动切换,以保证信号安全。另外常备静止画面,一般使用字幕机制作,其内容多为公益事业、宣传广告,如绿化、防火、节水等内容制作标版字幕,以备不时之需,设定循环播放画面系统,以风光音乐欣赏等内容24h滚动播放,在紧急事态发生时起垫播作用,进行完美过渡,以充分保证播出安全。

(4)为了防止非法信号入侵,我们对整个有线电视网络采用了加密信号传送方式,我台选择的东方广视的OVT-2000有线电视加解扰系统和收费管理系统,使每一用户拥有唯一地址,每一用户可建立独立信息库,网络可分为片区管理,用户可分级管理,它是由前端计算机寻址方式向网络发出指令,其指令经调制器在一载频上(我台选择94.75MHz)与前端电视节目信号混合后送入网络,从而对用户寻址及时对解扰器控制,因此非法电视节目将无法插播,有效的保证了电视播出安全。我们还通过光缆传输,增加光节点方法,使每个光节点带150~200户左右的用户来提高有线电视网络的管理,提高了安全传输的可靠性,便于及时控制与维护。

2 系统技术设备的管理

在整个播出系统中,技术设备的管理主要是指技术设备的空间分布管理,它贯穿于系统设备的整个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为了提高播出工作的效率和机房空间利用率,所有播出设备的安装和布线在空间分布和利用上要尽量合理,使连线不相互交叉,这样即有利于正常操作,同时也便于维护管理。

2.1 日常技术管理

(1)安全优质播出必须建立一整套严格管理制度。作为值机技术人员,应对值机的管理及各项规章制度了如指掌,建立健全了一整套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制度、值机制度、交接班制度、重要播出保证制度、检修测试制度、技术资料图纸保留和仪器管理制度、业务培训制度、奖惩制度、重大事故报告制度。在管理上保证安全优质播出必须采取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把播出节目安全的各项工作落实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加强预案的日常检查与管理,增强预警分析,必要时做好的演练,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同时要加强对全体维护值机人员的培训,提高每一个维护值机人员的防范意识,应急处理技能和能力。值班人员认真临听、临看,实行24h有人值守和双岗值班制度,认真巡检实行值检分开,对各种应急处理措施建立了相应的维护与操作规程(见附图)并将其作为每一个技术维护与值班人员应知应会的要求。

(2)加强预案的日常检查与管理。处理临时发生的故障的原则应该是,值班第一时间发现,立即采取措施,尽可能缩短黑屏时间,以静止画面过渡,活动画面垫播,以最佳方案处理,避免连锁事故。值班技术人员快速处理故障的基础是准确判断故障原因,积累丰富的值班经验,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超前预想,头脑中应有应对措施的各种预想方案。如果发现信号不正常或有非法信号的侵入时应果断垫播其它节目,并请示相关部门领导,告知节目套别及内容,按批示调整节目,理顺播出程序。作为值班人员应加强值班的责任心,时刻监听监看播出情况,巡视设备的运行状态,如发生信号中断等事故,应敏税辨别原因,判断事故性质,采取应急预案处理,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恢复节目播出,如故障活动期较长,就应协调节目部门,变更播出的内容,执行相关处理程序。

3 前端系统的日常维护工作

3.1 技术维护是安全播出的保障

广播电视系统的技术维护工作是安全播出服务的前提,认真进行技术维护是做好安全播出工作的基本保证。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要定期对播出系统设备状态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关键部位的设备器件稳定可靠,因此应将维护工作制度化、专业化、指定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维护工作、建立设备维护卡片、按规定每天检查播出值班日志,定期更换设备中的老化部件并做好维护记录,同时做好播出设备的清洁工作。保养设备,保障机房环境恒温、通风、干湿度等。机器需要工作人员精心维护保养,以其道而行之,方能达到其最佳运行状态。传输网络更应维护保养在先,不能等出现问题了再去处理,造成播出事故。

3.2 严格的监控体系是安全播出的保障

建立严格的监控体系保证安全优质播出,制定并量化带班工程师,值机技术人员,播控员得岗位目标。建立健全岗位培训制度,一方面通过请专业公司的技术工程师来培训;另一方面通过自学,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要充分了解播出信号流程以及面板控制,演练应急预案,系统维护工作要全面坚持“不间断、高质量、即经济又安全”的方针。

加强播出科学管理,确保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是我们有线电视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学习和完善管理,在业务熟练的基础上更要有丰富的经验,才能做到遇有重要大播出事故时不手忙脚乱,化解难题,从工作中获得启发,扬长避短,在整个有线网络信号传输的各个环节中,只有可靠的技术保障,才能做到安全播出,确保万无一失。

作者:万勇 宋殿霞

第二篇:综合后勤保障及主要技术综述

【摘 要】综合后勤保障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与工作方法,这种管理模式强调在装备研制的阶段就预先对装备保障工作进行考量和分析,将保证管理与保障技术研发融入到装备研制工作中。论文对综合后勤保障进行了概述,从采办及寿命保障、电子信息保障以及辅助维修保障几个方面分析了综合后勤保障的优势以及主要技术手段。旨在通过论文的分析,强化综合后勤保障方式以及技术在相关行业与领域的应用,提升后勤保障工作的效率性与质量。

【关键词】综合后勤保障;装备研发;辅助维修

1 引言

后勤保障是技术装备得以运行的基础,综合后勤保障概念的提出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了新型的理念与方式。综合后勤保障能够使保障资源运用的位置以及时效性得到保障,实现保障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通过预先对保障资源与技术进行分析,能够使保障资源的效率性得到有效提升。另外,综合后勤保障的工作方法能够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计划,对保障工作的结构以及流程进行优化和提升。

2 综合后勤保障相关概述

刘承明等在研究中指出,综合后勤保障是指在装备设计研制的同时对装备保障资源、技术以及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在设计初期即实现对装备保障的最佳研究配置,对装备保障中需要的资源、技术等进行明确和优化。在此基础上,当设备交付使用时,相关单位能够同时获取装备保障工作需要的资源与技术,并且在装备使用阶段能够实现后勤保障的经济性要求。综合后勤保障的理念对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即系統化、智能化、响应快速化以及专业化。后勤保障工作能对装备的寿命以及使用效率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综合后勤保障理念的指导下维护计划、技术信息、后勤支援以及人员资金等后勤保证要素需要实现一致化、整体化的要求[1]。在装备研发阶段即对采办、测试以及供给等后勤保障环节进行分析,从装备的整体性、性能、寿命周期等方面,对装备保证进行设计与优化。综合后勤保障是通过对后勤保障工作要素的调控实现装备运行的低成本性以及高性能需求。

3 采办及寿命保障

3.1 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概述

孙月静等在研究中指出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强调的是数字信息系统在装备设计、采购、制造以及后勤保障当中的应用,利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装备研发与使用的规过程进行完善与优化。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的实施能够对传统的纸质文档信息交流进行改善,实现数字化的信息交流,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装备采购的成本,并大力地提升了信息交流的时效性。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的应用与强化,能够使计算机技术在后勤保障中应用的力度得到提升。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对后勤业务的流程进行优化,不仅能够使装备研发设计的时间得到缩短,还能够使装备的质量得以提升,同时能够促进装备采购以及工程施工的成本管控工作。简而言之,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的应用能够使装备的使用性能得到提升,同时对后勤保障维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进行优化[2]。

3.2 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的目标

王祥东在研究时指出,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的应用可以实现三个关键性目标:第一,有效降低重复性数据出现的几率,并通过优化工作逐渐消除重复性数据,进而对装备系统的数据信息基础进行完善,促进装备自动化整合过程的实现;第二,利用计算机技术在供货商的辅助设计与工程系统中,对设计工具的可维护性及可靠性进行集中,进而满足装备制造与寿命周期保障系统的需求;第三,提升相关部门接收、储存、分配以及使用装备系统数据的能力,通过数字化信息的形式实现对系统数据的使用功能的优化,进而改进装备采购、维护等流程。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强调对现有的国际与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创建更加新型、完善的标准体系,实现不同行业与地区间的信息交流。CALS需要在工业系统、政府与工业接口、政府制度以及承包商系统接口的基础上才能实现[3]。

4 电子信息保障

4.1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概述

王昭等在研究中指出,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是一种在计算机技术、电子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形成的技术手册,其能够将传统操作与维修手册中较为繁复的内容进行系统化整合管理,通过组织性的整合将操作与维修信息以最佳的方式呈现在电子设备上。同时,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的使用能够使使用人员实现交互式的信息查阅,进而迅速、准确地获取自身所需要的信息,提升装备使用与后勤保障的效率性。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在网络环境、计算机设备和通信设备的保证下,能够实现装备操作与维修信息的交互,进而使装备操作与维修工作的速度得到提升[4]。

4.2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特征

刘荣进在研究中指出,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实施必须以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的数据标准为基础才能够得以实现,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内容包含装备操作使用、维修护理以及培训等相关的技术信息。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采用了较为先进与规范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在此基础上用户能更加灵活、便捷地使用手册,并且手册的实效性也具有较高的保证。另外,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所使用的存储介质具有灵活性、多样性的特征,既能够在硬盘、磁带以及软盘等电子媒体上进行存储,又能够通过打印纸张的方式进行存储。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在网络通信技术的保障下,能够提升信息交换以及沟通的能力,对信息的时效性以及可维护性进行优化。因此,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信息在存储的路径上具有分布式的特征,能够实现在不同用户之间的交流。除此之外,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能够在不同种类的设备上进行使用,不同种类的电子计算机以及网页上均能够实现对手册的操作与使用,其操作性与开放性较强[5]。

4.3 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实践性优势

张永敬等在研究中指出,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的便捷性得到了相关实践活动的证实,通过技术分析、用户调研、设计研究以及实验分析等方式,对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的实际应用进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分析结果,其应用的实际性与功能性得到了验证。在美国相关部门的标准化研究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IETM能够得到绝大部分技术人员与维修技术人员的认可,其在维护性能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尤其在装备故障排除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通过对IETM使用用户与纸质技术手册使用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同等应用质量的前提下,使用IETM的人员具有更加高效的工作效率,其在操作与维修上花费的时间更短。另外,通过对IETM进行不断的研发与优化,还能够使手册兼具智能诊断、专家咨询以及故障隔离等功能,使装备操作与维修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6]。

5 辅助维修保障

5.1 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概述

王广振在研究中指出,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能够对大型设备的原位检测与故障诊断进行优化。由于其具有外界光强自适应式液晶显示屏,即使野外阳光直射环境下仍然清晰可见,并且基于设备的标准仪器功能键设计,能够使设备在不同仪器用户群中得到有效使用。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当中均设有IETM功能键,能够使野外操作人员进行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操作,提升操作工作的效率性与质量性。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的一大特点就是对环境的适应性,针对性的设计制造性能,使其在颠簸、湿热、盐雾、霉菌等环境中仍然能够使用。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不仅能够应用于特种车辆、船舶以及民航飞机等大型武器装备的狭小内部空间当中,还能够在装备制造企业、使用现场以及维修单位单位中得以应用[7]。

5.2 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的优势

曹琦等研究指出,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的应用能够为装备检测与維修人员提供极大的便利,首先能够为装备维修人员提供在线电子技术信息,通过对电子技术手册等信息的使用实现检测维修的质量保障。另外,维修人员通过对现场的维修数据进行传送,能够使其他位置人员了解维修现场状况,对装备可用性进行及时的了解。同时,当现场维修人员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时,可以通过非现场人员的协助与支持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检测维护工作的远程操作性。另外,针对未设置嵌入式诊断功能的复杂型装备系统,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的应用能够使检修人员获取与装备进行通信的能力,进而为故障检出与排除提供保障[8]。

6 结论

综上所述,综合后勤保障能够通过对保障资源与保障技术的预先设计分析,提升保障资源的效率性,并为后勤保障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计划,实现保障工作的结构以及流程的优化。持续采办与寿命周期保障(CALS)、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IETM)以及PMA便携式辅助维修设备的应用能够使综合后勤保障得到有效运用,提升装备后勤保障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承明,叶永杨,瞿晓清.舰船综合后勤保障系统的应用与探讨[J].沪东中华技术情报,2017,12(2):14-16.

【2】孙月静,毕珣,王莹莹,等.部队救援行动中后勤保障特点及综合保障措施的探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6,11(3):282-284.

【3】王祥东.强化后勤综合管理全力做好配套保障工作[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22(5):00028-00028.

【4】王昭,郭奇.后勤服务从分散单一到综合保障[J].河南电力,2016,18(6):62-63.

【5】刘荣进.推进新疆方向后勤综合保障体系建设研究[J].军事经济研究,2016,20(1):60-63.

【6】张永敬,徐娜.综合后勤保障及主要技术综述[J].铁路计算机应用,2017,26(7):50-54.

【7】王广振.提高后勤保障能力的思路与方法[J].科技与企业,2016,15(6):52-52.

【8】曹琦,王文政,路翔,等.军事后勤保障模拟训练的发展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6,39(3):109-113.

作者:刘红霞

第三篇: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分析

摘要:在当前的信息化发展背景下,移动支付模式正在被普遍运用于日常生活实践领域。移动支付模式具有快捷与简便的优势特征,然而同时也会埋下用户资金财产丢失的风险因素。因此,本文重点探讨了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技术实现思路与要点。

关键词: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实现要点

一、移动支付的基本含义与表现形式

(一)移动支付的基本含义特征

移动支付的基本含义就是移动终端用户借助移动设施来完成快捷化的资金支付,现阶段使用频率较高的移动支付手段应当包含支付宝、微信与银联云闪付的快捷支付模式。与传统的支付模式方法进行对比,移动支付模式在根本上实现了支付地点、支付交易时间以及支付手段的全面突破创新,支持各种不同移动终端的用户运用实时性的支付交易手段来完成交易过程。因此从根本上来讲,移动支付模式对于原有的单一支付方法进行了创新与改变,有益于降低支付交易成本、节约交易时间资源、保证支付过程的准确性。

移动支付的本质特征体现在第三方平台参与支付服务的全面开展过程,移动终端用户以及收款方之间的交易连接纽带就是第三方平台。在快捷化与精准化的全新移动支付开展实施模式下,参与网络线上交易的买卖双方主体可以经由虚拟支付平台来达到各自目的,进而完成转移资金的效果。由此可见,移动支付手段本身表现为快捷性、实时性以及精确性的明显技术优势,对于交易支付的单一表现形式进行了有效转化。

(二)移动支付的常见表现形式

在目前的现状下,移动支付的常见表现形式应当包含远程性的移动支付、近距离的移动支付两种类型。具体针对远程性的移动支付模式而言,交易双方主体的实际间隔距离较远,因此必须要经由网络平台来实现互动连接目标。支付方对于特定数目金额的资金应当经由第三方平台来进行支出,将支付金额转移至卖方账户。远程支付的交易参与双方务必需要全面核对支付交易信息,谨慎预防远程支付中的资金财产损失。

与之相比,近距离的移动支付模式重点表现为二维码支付、验证身份支付等方式手段,交易双方通过进行当面支付交易的方法来完成资金转移过程,借助移动性的网络支付终端来实现以上的资金转移目的。例如对于支付宝的扫码付款、微信收付款、网银收付款的典型移动支付手段来讲,上述各种移动支付的方法手段都可以被用作近距离的移动支付交易过程。支付宝等快捷支付模式也可被用来实现远程支付操作,对于降低移动交易成本具有不可忽视的支撑促进作用。

二、移动支付模式下的安全风险因素

(一)泄露用户个人隐私信息

用户个人隐私牵涉较为广泛的数据信息内容,其中关键包含了用户个人的基本身份信息、账户支付密码及卡号信息、用户财产数额等信息。移动支付模式达到了便于用户随时进行快捷付款的目标,然而同时也显著增加了终端网络用户的个人数据信息丢失可能性。这是由于,很多不法分子善于将移动支付平台作为窃取用户隐私数据的媒介手段,进而达到转移用户资产资金的不法行为目的。在此种情况下,用户个人资产就会遭受程度较为明显的侵害,导致用户资产丢失的后果。用户在不慎泄露个人财产数据时,不法分子就会将其作为侵害用户财产权益的重要途径。

盗用网络存储数据与信息的行为将会给移动支付主体增加明显损失,其中关键体现在用户资金与财产层面损失。不法人员对于移动支付主体提供的交易账号信息、户名信息以及银行卡密码信息在恶意窃取的情况下,不法分子就可以借机盗取用户资金,从而给支付主体带来总额较高的经济利益损失。在情形严重时,盗用移动支付平台数据与信息将会被纳入犯罪行为,不法行为人将会遭到刑法制裁。因此,严格保护移动支付用户的个人基本数据信息安全,此项措施目前必须要置于移动支付监管工作的核心地位。

(二)威脅用户财产安全

网络黑客在擅自侵入移动支付网络系统的情况下,黑客对于移动终端的用户支付账号以及用户密码数据就可以进行查看,进而达到非法转移用户金额财产的目的。某些移动支付用户针对个人支付密码以及支付卡号信息未能妥善加以保管,那么将会给移动支付用户增添资产丢失的潜在隐患因素。例如用户在管理移动支付宝的过程中,对于支付密码设置为简单的数据组合排列,或者运用身份证号以及电话号码来设置移动支付密码,那么将会增加网络黑客窃取用户支付密码的概率。除此以外,存在安全防护漏洞的移动支付网络本身也会增加资金丢失风险,根源主要体现在移动支付的网络监管工作存在开展力度薄弱的缺陷。

(三)导致移动支付系统运行瘫痪

移动支付系统如果被植入了网络病毒,那么移动支付网络就会突然发生运行瘫痪现象,导致用户资金发生大规模的丢失后果。网络黑客在违法更改与拦截用户正常支付数据的情况下,黑客就可以侵入到支付网络终端,进而造成支付网络的整体瘫痪后果。移动支付网络表现为开放性的基本特征,网络支付过程本身存在数据被窃取的安全隐患因素,甚至导致篡改移动支付密码以及其他关键数据的现象。欠缺完善性以及科学性的移动支付体系布局设计方式将会增加资产丢失风险,导致开放性的移动网络环境充满了资金丢失隐患因素。

例如,电子商务网络如果遭到人为的恶意毁坏,那么整个网络体系将会突然陷入无法正常运行的状态中,进而造成电子商务用户的宝贵数据资源丢失。现阶段电子商务网络存在较高的人为破坏风险概率,人为破坏因素在干扰电子商务交易正常开展的过程中占据较大比例。虚假网络数据也会误导电子商务的参与双方主体,电子商务的线上交易总体实施目标无法达成。具有线上交易特征的电子商务开展运行过程能否达到双方预期效益,在根本上决定于网络交易的空间环境安全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交易参与主体的计算机系统被植入了病毒,因此就会造成快速扩散与蔓延的网络病毒侵害后果。计算机系统如果被植入了威胁程度较高的计算机病毒,那么整个虚拟化的在线交易过程将会持续表现为瘫痪状况,电子商务企业的预期经济利润无法得到体现。

三、移动支付的安全保障技术实现措施要点

网络信息化的第三方平台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全新模式诞生,达到了方便交易双方主体进行快捷支付的效果。然而与此同时,建立在移动支付平台之上的虚拟化交易支付方式本身包含多种风险漏洞,那么将会造成移动支付用户承担自身资金损失。移动支付平台如果被恶意的不法分子侵入,那么移动支付的虚拟网络体系有可能会突然陷入瘫痪,严重侵害了用户财产安全。

因此在现阶段的具体实践中,合理完善优化移动支付模式重点体现为如下的安全保障技术手段要点:

(一)支付软件的安全管理技术

支付软件如果本身存在支付安全漏洞,那么软件固有漏洞将会导致支付数据泄露,进而给用户带来明显的资金财产侵害损失后果。移动支付用户目前针对支付软件平台应当定期展开严格检测操作,运用智能化检测的途径方法来判断移动支付软件是否存在固有安全漏洞。在此基础上,移动支付用户以及网络安全监管的机构负责人员都要切实增加软件平台的安全管控工作开展力度,结合动态性的身份访问验证手段、病毒查杀手段、数据加密手段来保障用户的支付过程安全。

检测非法入侵的重要技术手段应当被推广运用于移动支付交易领域,技术人员针对非法入侵人员只有运用专门软件系统来进行辨别与测试,才能保证得到全面以及完整的非法入侵身份数据信息。目前检测非法入侵的网络安全防护手段日益得到进步,非法入侵人员不再具有随意侵入线上交易系统的机会。技术人员以及个体用户都要认真展开全面的非法入侵判断测试过程,从而达到杜绝遗漏的目的。非法入侵在线网络系统的人员应当被阻隔在交易系统之外,同时也可以达到阻隔网络病毒植入系统的目的,对于线上支付的运行空间环境安全给予了更多保障。

(二)运用安全芯片来保证用户财产完整性

现阶段的安全芯片模式已经日益得到网络安全监管部门重视,因为安全芯片模式在本质上突破了虚拟网络支付的传统监管做法,运用经过安全测评的芯片装置来分隔网络CPU,据此实现了严格保障与维护网络支付安全的目的。现阶段的安全芯片规格与种类正在日益表现为多样化趋向,芯片生产厂商针对安全芯片应当全面运用于消除网络支付过程隐患因素,增强移动支付用户防范与控制网络支付风险的实践操作能力。用户财产安全牵涉多个层面的隐私数据内容,网络安全芯片可以被充分用来阻隔网络黑客入侵。

安全芯片除了具有阻隔网络CPU的重要实践功能以外,还能支持移动终端用户自主设置与更改支付口令,同时增设了智能化与自动式的解锁用户指纹功能。作为关键性的移动支付安全防护载体而言,移动安全芯片可以被安装在各种型号的用户智能手机上,或者被用来再次设置用户支付中的加密口令信息。网络支付用户只要购买了安全芯片,则可以将安全芯片安装在移动终端的各种软件上,充分发挥了安全芯片的财产信息安全防控监管作用。

(三)谨慎扫描支付二维码

移動支付用户针对支付二维码应当进行准确的判断,然后才能完成二维码的自动化扫描操作。否则用户如果未能做到正确识别支付二维码的合法性以及准确性,那么用户非常容易遭到某些非法网站或者钓鱼网站的侵害。经由官方认证的支付二维码可以被用户扫描,对于用户自身的财产隐私安全能够给予切实的防护。但是与此同时,现阶段的移动支付领域仍存在较多非法二维码,用户如果不慎扫描了非法的支付二维码,那么用户财产数据与信息就会在短时间里被泄露,进而成为黑客盗取用户资金的媒介手段。

因此在目前的现状下,移动支付用户务必做到谨慎判断与查看支付二维码。用户对于未经官方正式认证认可的二维码不要随意进行扫描,更不要轻易点击完成资金支付的操作过程。移动终端用户本身需要树立牢固的财产安全管控与保护意识,正确应对网络黑客以及其他不法分子的威胁侵害。移动支付用户在遭遇资金丢失以及人身安全威胁的情况下,应当保持镇定与冷静态度,及时寻求公安机关人员的帮助。

(四)网银认证与身份认证技术

网银认证的智能化技术手段重点表现在优盾认证、电子密码认证等,银行机构部门针对申请从事汇款业务以及转账业务的用户都会给予网银认证处理。银行金融机构在网银认证手段的支撑下,应当可以做到准确识别业务申请人员的真实身份,防止某些不法分子盗用申请人员身份来从事非法转账行为。由此可见,网银认证的专业技术手段有益于维护财产资源安全,用户对于指纹按键以及输入动态密码等操作过程应当积极进行配合,准确查找移动支付的风险隐患根源。

身份认证技术构成了非常关键的移动支付安全监管手段,身份认证的技术手段目前已经达到普遍存在程度,有益于移动支付用户实现严格管控资产安全的目的。近些年以来,身份认证的自动化处理技术正在逐步获得更新与发展,进而诞生了录入生物感官数据信息、刷脸认证以及指纹识别身份等全新认证模式。例如在刷脸认证的技术手段支撑下,移动支付系统可以自动识别支付用户的面部基本特征,经由数据对比过程来确认用户身份。

四、移动支付的安全监管工作未来发展趋势

在目前的情况下,移动支付重要实践领域的安全监管防控工作正在着眼于深入推行,切实体现了移动支付安全监管举措的必要性。但是从总体角度来讲,网络支付领域的安全监管工作并未达到最为完善程度,因此就会造成移动支付的交易平台用户面临资金安全风险。未来在实践中,网络安全监管的机构负责人员针对移动网络环境应当严格展开安全排查工作,确保移动支付网络中的各种隐患因素都会得到彻底清理,增加针对移动支付终端以及用户数据信息的安全防控力度。

作为移动支付的平台终端用户本身而言,移动支付用户必须要形成更为强烈的安全警惕意识,谨慎选择移动支付的各种终端平台方式。移动支付用户针对支付密码等关键数据信息都要定期进行更换处理,降低支付密码数据以及个人身份信息丢失的隐患发生概率。移动支付用户针对移动支付网络应当展开严格的监测维护工作,综合运用网络杀毒手段、防火墙手段以及访问验证手段来消除移动支付风险,切实维护虚拟化平台中的交易参与双方安全。用户对于不明来源的支付二维码应当谨慎进行扫描,降低移动支付网络瘫痪与中毒的概率。

例如近些年以来,具有预先防护特征的PDRR移动支付监管保护模型正在被普遍适用于移动支付监管工作领域。网络监管的技术人员针对移动支付的虚拟网络检测、网络安全防护、网络系统修复、网络支付响应等各个典型环节都要全面纳入到PDRR监管模型平台范围,充分实现了预先防范不法分子入侵以及消除支付网络漏洞的目标。在科学监测的技术手段保障支撑下,网络监管人员就可以全面实现针对整个移动支付系统的安全运维管理目标,有效确保了移动支付的整体运行环境安全。

结束语:

经过分析可见,移动支付的技术方法手段不可缺少支付安全保障,移动支付用户目前有必要增强财产安全监管的防控意识,牢固树立针对移动支付中的财产安全风险因素警惕心理。移动支付模式下的安全保障专业技术手段包含多种组成部分,用户有必要通过网银认证、支付身份认证以及其他的安全访问措施来严格保障财产安全,构建移动支付的安全监管保障机制体系。

参考文献:

[1]杨天红.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09):135-136.

[2]魏想明,袁也.阿里巴巴支付平台安全问题研究——以支付宝为例[J].河南科技,2020(07):17-20.

[3]黄钦炎.交通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及标准化研究[J].中国标准化,2019(04):229-230.

[4]夏平,杨明.无现金时代的移动支付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无线互联科技,2018,15(09):135-136.

[5]杨沛儒.移动支付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7(12):132.

[6]张绍明.移动支付安全性分析及技术保障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9,16(08):19.

[7]郝文江,武捷.移动支付安全性分析及技术保障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19(09):19-22.

[8]崔媛媛.手机数字签名:移动支付业务的安全保障[J].电信网技术,2020(02):8-12.

作者:肖玉洁

上一篇:技能教程论文范文下一篇:资产核算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