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核算论文范文

2022-05-09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资产核算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文章通过简要回顾森林资产理论研究,浅谈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的计价方法和主要思路。以及核算原则,并对森林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给出建设性意见。关键词:森林资产会计核算计价方法一、森林资产理论研究概述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人类对森林的利用程度体现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第一篇:资产核算论文范文

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规定,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并将其分为消耗性、生产性和公益性三大类。本文结合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探讨生物资产的会计计量及核算。

一、生物资产的确认条件

生物资产的确认应当包括初始确认和再确认,初始确认主要是生物资源在何时以资产的形式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并予以报告。依据资产确认理论,结合生物资产的具体特点,确认生物资产应具备的条件包括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了确认生物资产应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企业因过去交易的结果而控制该资产;与该资产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公允价值或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我国《生物资产》准则规定,生物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才能予以确认:企业因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而拥有或者控制该生物资产;与该生物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或服务潜能很可能流入企业;该生物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在具体确认时,还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明确生物资源的所有权归属是由企业所拥有或者能够被企业控制。自然界有许多生物资源并没有明确的所有权归属,因而企业未拥有所有权或无法控制的生物资源不应当确认为资产。农业活动中可以通过一定的证据来表明所有权归属,如牲畜的法定所有权、牲畜购买、出生、断奶时的标志牌或戳印等。(2)明确生物资源将会给企业带来预期经济利益,这是资产的最基本的性质或特征。资产中所包含的未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增加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潜力,这种潜力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单独产生净现金流入,而某些情况下则需与其他资产结合起来才可能在未来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净现金流入。按照资产这一基本特征判断,不具备可望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流人的生物资源,则不能确认为企业的生物资产。生物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可以通过测定一些重要的物理特征加以估算。(3)生物资产的形成应当是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而不是未来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生物资产。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生物资产,不能依据谈判中的交易或计划中的经济业务来确认生物资产。(4)生物资产的成本或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目前大多数生物资产可以计量,较为特殊的是森林资产,特别是天然林从未计价,也无成本资料,如果能够很好地确定其公允价值,那么该类资产符合可计量性特征,可以确认为生物资产。

二、生物性资产的特殊性

生物性资产的特殊性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生产过程不能人为控制。如林木资产生产过程虽然可以人工施加影响,但主要的生长过程却需要自然力。动物类生物资产的生产本身受动物生理的影响,也不能完全人为控制。(2)资产易灭失。如养殖业生物资产本身具备活动能力,管理方面略有差失,就会造成资产逸失。(3)生产周期长。如林木资产从育林到成材周期会有好多年,而生产性大牲畜的养育也需要好几年才能具备生产能力。(4)生产经营风险大。如养殖企业重要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疫病、死亡等对生产影响极大。(5)生产受自然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6)在整个生产周期中,投入和产出不均衡(特别是林业和大牲畜养殖)。由于生物资产的上述特性,致使生物资产的核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

三、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特殊性

生物资产的核算与其他资产有很大不同。首先,核算办法要求在《企业会计制度》基础上增设一些会计科目。其中一级科目包括“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公益林”、“农业生产成本”、“农产品”、“幼畜及育肥畜”、“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生物资产“存货跌价准备”、“生物性在建工程”、“农业生产成本”等(未全部列举),还有几个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科目。二级科目包括:“幼畜及育肥畜跌价准备”、“其他消耗性生物资产跌价准备”、“农产品跌价准备”以及几个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二级科目。同时规定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生产特点增设二级科目。其实生产性生物资产相当于工业企业的生产性固定资产,而消耗性生物资产则相当于存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在达到预定使用状态之前,是在生物性“在建工程”中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产品为农产品。对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核算也同其他企业的固定资产一样计提折旧。

其次,生物资产入账成本核算办法对生物性资产的入账成本做了具体的规定。(1)外购的生物资产,按购买价格、运输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直接归属于购买生物资产的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2)自行营造的具有生产性特点的林木,如橡胶树、果树、桑树、茶树和母树林等,按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前营造林木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实际成本。自行营造的具有消耗性特点的林木,按郁闭成林前营造林木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实际成本。(3)自繁的幼畜转为产畜或役畜,按成龄时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产畜或役畜淘汰转为育肥畜,按淘汰时的账面价值,作为实际成本。(4)以其他方式获得的生物资产,如盘盈、接受捐赠、接受投资、非货币性交易、债务重组等,分别按《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企业会计准则——存货》有关存货和固定资产的规定,确定实际成本。相关成本费用核算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发生的管护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人农业生产成本。郁闭成林后的消耗性林木资产和公益林发生的管护费用,应在发生当期计人营业费用。

再次,生物性资产的减值和跌价准备。另外,核算办法对农业企业生物资产的减值准备和跌价准备的计提做了详细规定,其特殊支出在于企业所拥有的公益林不计提跌价准备。消耗性生物资产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或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一经计提,不得转回。通常情况下,在未遭受自然灾害、病虫害、动物疫病侵袭时,消耗性生物资产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或消耗性林木资产跌价准备,按成本计量。

最后,农产品核算农产品是不同于上述生产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核算办法规定:从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按其生物转化过程中应当计人的各种耗费和已确定的成本计算方法计算确定的实际成本入账。家庭农场、家庭林场、家庭牧场、家庭渔场等(以下简称家庭农场)上交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结算价格入账。企业应增设“农产品”科目,核算企业从事农业活动所收获的农产品和家庭农场上交的农产品的实际成本,包括种植业产品、畜牧养殖业产品、水产品和林产品。核算办法的“补充会计科目和说明”部分对核算办法相对于《企业会计制度》的新增科目和特殊之处做出具体的规范。

四、生物资产的信息披露

《生物资产》准则要求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生物资产有关的下列信息:生物资产的类别以及各类生物资产的实物数量和账面价值;各类消耗性生物资产的跌价准备累计金额,以及各类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折旧方法、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累计金额;天然起源生物资产的类别、取得方式和实物数量;用于担保的生物资产的账面价值;与生物资产相关的风险情况与管理措施。同时要求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生物资产增减变动有关的下列信息:因购买而增加的生物资产;因自行培育而增加的生物资产;因出售而减少的生物资产;因盘亏或死亡、毁损而减少的生物资产;计提的折旧及计提的跌价准备或减值准备;其他变动。生物资产是农业生产企业的主要资产,生物资产信息的披露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管理当局等信息需求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因而在财务报告中应当尽可能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有用的生物资产信息。根据我国目前情况,生物资产信息通过会计报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别加以披露,包括生物资产实物信息披露和价值信息披露。

五、对核算办法的延伸思考

在核算办法中未涉及损益核算问题,而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企业损益核算有严格的标准,这样造成某些农业企业如林业、生产周期较长的养殖业企业各会计期间的收益分布极不均衡,也会涉及到企业的税负不平衡。如果周期过长,前期的亏损不能得到弥补(超过五年弥补期),进人收获期后税负极高。此类问题有待进一步去研究。

(编辑 李文婷)

作者:薛毫祥 王日君

第二篇:浅析森林资产会计核算问题

摘要:文章通过简要回顾森林资产理论研究,浅谈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的计价方法和主要思路。以及核算原则,并对森林资产会计核算工作给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森林资产 会计核算 计价方法

一、森林资产理论研究概述

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人类对森林的利用程度体现了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类对森林资源的利用需求和森林资源再生问题出现了失衡,在经济学供求理论的支持下,森林资源不得不进入市场运作的过程。森林资源作为一项资产就呼之欲出。

对自然资源(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的研究较早的经济学家是馬歇尔,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经济学家们对经济发展和自然资源问题进行大量有价值的探讨。直到20世纪60、70年代,随着资源环境问题与经济发展需求矛盾的越演越烈,出现了一种潮流叫“生态觉醒”;在研究领域里学者对森林资源也有了很多研究成果,其中有西德尼·戴维森和罗曼·L·韦尔的《现代会计手册》、纽约州立大学李·J塞德的《会计师手册》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等一批著作和相关法律现世。尽管如此,学术界仍没有出现比较科学合理的研究体系,森林作为一项资产在会计计价和核算方面尤其是在我国有必要进行深入而有意义的探索。

二、森林资产的计价和核算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森林资产作为一项资产就必然要符合资产的定义。任何一个经济核算单位都应该严格界定森林资产的主体,无法资产化的部分需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合理处理。另一方面森林资产又不同于其他一般的资产,有其特殊的方面,森林资产是以林地为依托多层次的整体性的资产,要兼顾整体效益和部分核算原则;每一森林资产都有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其他自身条件,从而造成森林资产交易的市场比较分散,不便于进行市场交易,同时也不能像一般产品一样进行保质和保量。这些特性都对森林资产计价和核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提出严峻的挑战。

目前森林资产的计价方法可分为两类:有形的森林资产计价方法及无形的森林资产的计价方法。有形的森林资产的计价有市价法、收益现值法、成本法;无形森林资产的计价方法有现行市价法和收益现值法以及综合评估评价。而一般森林资产的会计核算主要思路是把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的内容进行划分;选择恰当的计价基础与计价方法,选择计价模型和确立计价体系;根据森林资产的特殊性分阶段分类别对计价模型进行修正。最后分析和评估计价体系的效果并进行后续的会计核算工作。森林资产的会计核算除了应遵循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外,还应遵循多种计价方式并用原则、力求客观性原则和预警性原则。

三、森林资产会计核算的建议

森林资产会计核算是一个评估体系,每个资产都不能照搬以往任何一资产核算案例模式,而应该在研究核算对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构建适合此森林资产的核算体系。在实践核算工作中要注意明晰森林产权、完善资产评估机构组织、加强涉林人员的素质培训和加强协调各部门之间协作机制。总之,在资源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森林资源作为一项资源,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在理论和实践领域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入,以使森林资源不仅作为资产发挥它最大的经济效益,而且也要保证其作为自然环境具有强大的社会效益和生物效益。

参考文献:

1.张颖.林地价值评价理论依据的探讨.林业经济问题,1999(2)

2.侯元兆等.中国森林资源核算研究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

作者:姚利丽 杨文杰 颜焰熊

第三篇: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差异分析

【摘要】 金融资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资产交易在经济生活中日益频繁和重要。随着金融资产相关概念被引入新会计准则,出现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这些都给传统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带来了一些变化,如何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是会计账务处理是否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本文分别将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进行了分析比较。

【关键词】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差异

交易性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为了近期内出售而持有的金融资产。通常情况下,企业以赚取差价为目的从二级市场购入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主要是指企业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贷款和应收款项的金融资产。企业购入的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没有划分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金融资产的,可以归为此类。相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的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活跃的市场上有报价且持有期限较短,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初始入账价值包括买价,不包括交易费用(比如佣金、手续费等),其交易费用计入当期损益(投资收益的借方)。买价中包含有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单独作为“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交易性金融资产”下面有两个二级科目,成本和公允价值变动。初始确认会计核算的分录为: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指买价,不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及交易费用)

投资收益 (交易费用)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贷:银行存款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取得的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持有意图不明确,也就是说,不能确认持有期限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如在活跃市场上有报价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如持有意图不明确则列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初始确认时,应当按其公允价值以及交易费用之和入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总分类账户,下设四个二级科目:成本、应计利息、利息调整和公允价值变动。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确认又分为两处情况:

1.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股票,则其初始确认为:买价+相关税费。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计入投资收益的借方,直接冲减当期的损益,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的交易费用直接计入成本。买价中包含有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应单独作为“应收股利”。其核算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买价与相关税费之和)

应收股利(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贷:银行存款

2.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债券,则成本反映面值。买价中包含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应单独作为 “应收利息”。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面值)

应收利息(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贷方)

贷:银行存款

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实企业还有可能从另外一种形式取得,那就是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本来持有最初意图是一定要持到期,因后违背了将该投资持有至到期的意图,将其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其会计核算如下所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日按其公允价值)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通过以上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处理,不难发现,其实因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为了短期获利,持有期限短,到出售时,对于每笔交易金融资产中的交易费用也容易查证,则为核算简便不将交易费用直接进入成本;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由于持有期限不明确,意图也不明确,则将其交易费用进入其成本,在股票中直接进入成本,而对于债券,则挤入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中了。当然,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进行重分类,只能将它转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而不能将其进入交易性金融资产。

二、企业持有期间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核算

1.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股利或利息的核算,如收到原买价中包含的已经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或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时,则应该冲减原来的“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如果是购买后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股利或利息,则应确认投资收益,其会计核算分录如下:

借:应收股利(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持股比例)

应收利息(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应收利息)

贷:投资收益

2.资产负债表日,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公允价值的变动应该予以确认。如某交易性金融资产其成本为500万元,100万股。假如到了该年12月31日股票上升为8元/股。这时就应该确认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元/股。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3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0

假如到了该年12月31日股票是下跌为7元/股。这时就应该把损益转出。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0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00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核算

1.资产负债表日计算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债券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则要核算其利息,分期付息的应该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进入到“应收利息”中,如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计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应收利息(分期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计利息(到期时一次还本付息债券按票面利率计算的利息)

贷:投资收益(可供出售债券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2.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如为股票的,到了资产负债表日则要测试其公允价值是否发生了变动。当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了其账面余额的差额或低于了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差额不大),都应对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进行调整。例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原5元/股,共100万股,到了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股票的价格为4.5元/股,应该确认价格下跌所带来的影响,这时就应该确认资本公积减少了0.5元/股,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50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接上例,如到了12月31日股票的公允价值发生变动,股票的价格为5.5元/股,应该确认价格上升所带来的影响,这时就应该确认资本公积增加了0.5元/股,其会计核算分录为: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5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50

3.资产负债表日减值(公允价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在资产负债表日,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的下降或非暂时性的下降或持续下降没有回升的希望,则应该是确定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例如:一项可供出售的资产,2007年6月10日购入的成本是100,到了2007年的12月31日,公允价值是95,变动情况计入资本公积5(差异变动不大),到了2008年12月31日假如公允价值是60,则应该确认资产减值损失35(因差异变动较大,确认减值),但总的资产减值损失应该是40(35+5)。也就是把原借方的差异不大的资本公积也要转入到资产减值损失里面去。其会计核算分录如下:

借:资产减值损失(减记的金额)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原计入资本公积的累计损失金额)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差额)

4.减值损失转回

对于原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随后会计期间内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事项有关的,应按原确认的减值损失进行恢复,如为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减值损失恢复核算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除了股票等权益工具投资外,其余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恢复核算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产减值损失

通过以上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核算的比较,可以看到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的核算比较简单,只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收到利息及股利的核算处理,二是当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而相对而言,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则比较复杂,要从股票与债券分别进行处理,这是由于根据股票与债券的性质决定的,对于债券每个资产负债表日一定要计提利息,且要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原计入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的金额,而股票则要考虑其在资产负债表日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异,计入到“资本公积”,当然还有一个股票与债券都要考虑的是在资产负债表日,公允价值是否发生很明显的下降,如发生了,股票与债券都要计提减值损失,而公允价值回升,又都要进行减值损失恢复的核算。

三、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差异

(一)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时的核算

交易性金融资产由于持有期限比较短,是一项流动资产,当企业认为无利可图或急需流动资金使用的情况下,会将交易性金融资产出售,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出售,将原账面的金融资产的余额转出与实际收到的金额的差,计入“投资收益”,而将原计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转出,计入“投资收益”,以使其余额为零。其具体会计核算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原计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

贷:投资收益

或:借:投资收益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时的核算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期限不确定,但总有一天,会由于各种原因进行出售、债务重组等终止确认该资产,对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将要把原金融资产的账面余额转出,将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资本公积”的变动的金额转出,这些与实际收到金额的差额,进入到“投资收益”。其具体的会计核算如下所示:

借:银行存款等

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从所有者权益中转出的公允价值累计变动额,也可能在借方)

投资收益(差额,也可能在借方)

通过以上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出售的会计核算,可以发现其两种核算大同小异,都是将原有会计核算科目的金额转出,与实际收到的金额的差额,计入到“投资收益”,不同的是核算科目不一样。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 2006.

[3]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3).

[4]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11).

作者:洪 娟

上一篇:保障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核算管理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