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美术兴趣

2024-05-24

培养美术兴趣(精选十篇)

培养美术兴趣 篇1

把培养兴趣应用到美术课堂具有重要的意义。

夸美纽斯说过, 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出来, 教师应该负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责任。

那么,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创新的课前游戏

所谓“新意”就是指打破“常规”, 通过教学形式、内容和方法上的更新或变化, 可以课前做个游戏:几个学生, 或者相互之间都可以, 在纸上或者黑板上, 随便画一些线条 (简言之就是乱画一些东西) 非具象的。让后再让另一部分同学, 根据自己的想象添加线条或其他的东西, 把他变成具象的 (可以看出是什么的东西) 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学生都很喜欢参与这样的活动。课堂气氛会活跃起来, 很多学生会因此主动学起来。

二、多媒体教学

1. 比如《多种多样的袋和包》一课教学前, 我先让学生互相看看大家的书包, 谈谈自己喜欢什么样的, 然后再看视频:周围的同龄人用什么样的包呢, 商场、菜市场的人们又用什么样的包?引起学生的思考, 简化了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式的重复劳动, 使学生在眼观画面、耳听音乐故事的情境中插上自己想象的在翅膀, 激发了学习兴趣, 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2. 课改之后, 课堂活动相对多些, 美术课上, 把这个任务分给了各个小组, 各小组由组长负责, 把组内同学的作品拍下来, 制作成幻灯片, 再拿到课堂上来, 看到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大屏幕上, 学生们都很兴奋, 同时也坚定了他们继续完成好作业的决心, 由一种散漫的状态变得积极主动。小组合作学习也可以提高效率, 首先布置任务这节课上要用到什么工具, 可以一个小组准备一份, 省去工具不全的麻烦。其次课堂上的合作, 几个人共同完成一件作品, 完成作业的同时能够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 最后的评价也会让学生共同欣赏作品的同时, 感觉参与的重要性。

三、美术作品展

这是作为美术爱好者在学校的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学生把课上或课下的作品分类展出, 在这里既有同水平的竞技、又有相互之间的学习切磋, 同时, 很多学生在这里找到了自信。

四、兴趣小组

课外美术兴趣小组, 在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提高技能、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为今后培养美术人才起着积极推动的作用。通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 使学生的美术特长得到更好地发展, 进一步了解美术的基本知识, 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及创造能力。课外小组的建设对与培养美术学习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谈谈美术兴趣小组绘画兴趣的培养 篇2

[关键词]兴趣小组;绘画兴趣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如果学生对所学科目感兴趣,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并会产生强力的探究动机。反之,如果学生对所学课程产生反感和厌恶心理,则教学效果只会事倍功半。事实证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绘画教学中尤为重要。笔者认为,组建美术兴趣小组,加强绘画兴趣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果缺乏趣味性,那么,兴趣小组就自然失去了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特性。

那么,如何培养美术兴趣小组的绘画兴趣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一、强化美术欣赏教学,诱发兴趣

美术欣赏教学是美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诱发学生对绘画艺术感兴趣的重要环节。美术欣赏应以陶冶情感、激发兴趣为目的。在教学中可预先收集各种资料,(如历代名人、名家艺术作品简介,包括中外艺术家的生平、轶事等。)结合兴趣小组活动内容和要求,提供相关资料,让学生品味、欣赏。使学生从中国绘画艺术的悠久历史中初步了解绘画语言,从而诱发学生的艺术情感,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审美情感,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增强他们用画笔来反映现实、美化生活的热情。所以,以视觉为重要感知手段的欣赏教学是诱发兴趣小组绘画兴趣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欣赏教学中,美术教师应不断变换教学形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动态感,让学生用眼看、用耳听、动手画。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兴趣

兴趣小组的绘画教学与班级授课制的绘画教学上有很大的差别。它突出的特点是:更为注重启发学生直观地面对客观事物,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对象,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理解对象,用自己的双手去表现对象。它以小组为学习单位,注重发挥小组成员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它不是仅从理论中或已确定的现实结论中获取知识,不存在限定的答案,而是要求学生在实践中、经验中和审美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和修正自己的认识。所以,这会给兴趣小组的绘画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也对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兴趣小组活动过程中,指导教师必须按绘画教学的要求,活动前亲自动手,有针对性地画一些范画。

在绘画活动中,应针对兴趣小组的认知特点,采取示范指导,以画带教,教画结合的教学方法,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对一些难度较大,又不易讲清的地方,可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像片等)进行辅助教学,扩大学生的观察范围,逐步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

三、充分发挥特长生的榜样作用,激发兴趣

从兴趣小组的组建来说,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那就是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但就学生个体来说,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倾向、绘画技能、绘画风格、艺术视野各不相同。作为兴趣小组的指导老师,必须要正视学生的这些差异,要能够根据每个人的天赋、兴趣、特长,有针对性地指导。否则,培养人才就是一句空话。为了诱发每个学生的内在灵感,教师应根据各个学生的不同爱好,组织不同形式的,适合于个性发展的绘画活动,使之能在自己喜爱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兴趣小组中的学生大都特别喜欢绘画,他们不仅能较好的参与小组活动,而且还会彼此观摩,相会交流,共同提高。教师可以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分别让一些有专长的学生进行作品展示、现场交流;活动后可以把这些学生的作业收集起来,组织小组成员进行欣赏、观摩,甚至作为范画,使学生学有榜样,从而带动兴趣小组的其他学生。在绘画活动中,对学生每一点进步都应加以肯定、表扬,不断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发挥特长生的榜样示范作用时,切忌把其他学生弃之不顾,教师要引导谈观察、揣摩,还可以让他们分析、讨论,发表看法,使其主动吸收、借鉴特长生的绘画技能、技巧。

四、培养竞争意识,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巩固兴趣

绘画是一种技能,必须以“练”为主,做到熟能生巧。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小组的辅导多是个别辅导,在时间的利用上略逊于课堂教学,所以,仅仅靠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来训练学生的绘画技能显然是不够的。有鉴于此,指导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其在竞争力的驱动下,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主动训练。就兴趣小组成员来说,倘若缺乏一种恐落人后,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绘画的兴趣也是难以巩固的。

兴趣小组的学生大多争强好胜,教师要利用学生这种好胜心,来巩固他们绘画的兴趣,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美术教师可结合学校各项活动,开展“我是未来画家”、“看谁画得像”、“小板报设计”、“小报编辑”等绘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达到巩固兴趣的目的。

对学生绘画兴趣的培养,不仅能使他们不断提高绘画能力,更重要的是能激发他们对美乃至美好人生的追求,锻炼他们的意志,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加强兴趣小组管理,优化氛围,提升兴趣

在兴趣小组的组建过程中,多数学生是自愿的,但也有极少数学生是根据家长的意愿被动加入的。随着活动的开展,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审美观念、绘画技能都会发生很大变化,而且是不均衡的、非匀速的变化。绘画指导老师首先要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活动的目的要求,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其次,要加强自觉性教育。兴趣小组的活动不同于课堂教学,主要依赖于自觉自愿,如果靠强迫那将会毫无兴趣可言;第三,改进评价方式,实行激励管理。不管学生是自愿加入兴趣小组的,还是非自愿的,教师都应一视同仁,对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要予以表扬和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优化兴趣小组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兴趣爱好才能得以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许琳 关于初中美术差异教学的一些探讨[J]《中学时代》2014-12.

[2]郑焱 谈谈绘画兴趣小组的兴趣激发与培养[J]《教育视点》2013-102.

激活课堂气氛,培养美术兴趣 篇3

1. 启发学生在情境中学

适当的情境可以让人感受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师应当是创设情境的主导者、调节者和控制者,教师通过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感知,使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内容尽快了解,产生学习兴趣,并明确学习的目标。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中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能唤醒沉睡的人?”可见,要想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很多种,如生活情境、质疑情境、想象情境、交流情境、音乐情境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为创设多种情境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例如我在《欢欢喜喜过大年》一课中,要求学生掌握团花的设计制作。由于新年刚过,同学们还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些团花的剪纸的纹样,白底律动的教学法,他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的情绪转译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体态的律动把内心听觉和肌肉感觉记忆结合在一起,体态律动是一个审美的过程,必须使用新鲜的、有趣的和审美上令人满足的音乐,教师要指导鼓励学生动起来,体验音乐流动的美。

二、情感的体验,内在的乐感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抓住体验是关键。学生心灵的陶冶和审美观的确立,必须以审美体验为基础,以丰富的审美经验积累为前提。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听觉是学生探索音乐的手段。比如在音乐欣赏课上,抓住“听”这个重点,学会倾听,亲身体验,使教育者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这也是著名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强调的培养学生内在的乐感。例如:我在一年级的音乐课上,让学生们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在欣赏前我引导学生轻轻地闭上眼睛,体验音乐带来的感受。有一个小朋友听了一会儿就躺在了地上,对此我并没有立刻叫起他。音乐结束后,他站起来说:“听这段音乐我好像快要睡着了。”我并没有批评他刚才的举动,他真实地表现了自己的感受,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感受体验最重要,我表扬了他。这就是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更多的是大胆地用具体的动作把感受表现出来。传统的音乐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感觉,更多的是枯燥的机械的技能训练,结果是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并未得到真正的提高,慢慢地学习兴趣渐渐消失殆尽。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是沿着由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逐渐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势发展。正是因为音乐不具象性,使得我们更加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音乐感的耳朵,这对学生全方位的发展和音乐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

三、探究创造教学法

新课标提出:音乐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最主要的就是要提红花非常喜庆,同学们一看,立刻来了兴致。我问:“同学们见过这些东西吗?都在哪些地方见过?”同学们都很积极地回答。“这些图案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吗?”学生讨论,教师指导。“有梅花的图案象征爱情,有松竹图案象征延年益寿。”我又问:“仔细观察这些纹样有什么特点?”同学们仔细观察都发现了规律。这些纹样是一个单元纹样作四折、六折、八折、十二折等重复形成。我们只要画出一个单元纹样,然后进行四折、六折、八折、十二折,剪出后就是这些团花的纹样。同学们根据讨论的结果,很高兴地,很快做出了一张张简洁明了的团花纹样。

2. 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激起学生的兴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育的功能之一是寓教于乐,就是把教育融入艺术娱乐之中。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乐学”应成为美术教师教学效果的根本追求。学生本来已疲惫于各科的学习,如果再上一节枯燥无味而且单调的美术课,学生就没有了学习的兴趣,也就没有了学习的动力,因此要让学生“乐”。例如,在学习《人物头像》一课,我和学生玩了这样一个游戏,把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剪好,把它贴在空白的脸上,怎样贴才合适,才符合面部五官的比例。同学们跃跃欲试,上来贴的同学,一会儿把眼睛贴在嘴巴的位置,一会儿两眼的距离太窄,一会儿下巴的距离太长……座位上的同学哄堂大笑,指手画脚,经过激烈的讨论和摆放,终于得出“三停五眼”的道理。我趁机又问:“你能不能给你熟悉的同学画一张肖像。”同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兴趣是人跨进艺术殿堂的敲门砖。比如,课堂上教师要创设良好的和谐的学习氛围,一些特别的情境,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环境下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习。有了兴趣,就能在探究中发掘创造力,发掘创造力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一个发掘者,要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发现、掌握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使学生的创造力不断发展。要摆脱以教知识技能为主的传统教育,转入以培养学习能力和发展新知识为主的现代教育。比如,课堂上,我们让学生在探究声音的过程中总结,老师更多的是引导补充,多给学生鼓励,重视创作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音乐性创造思维,使学生充分沉浸在音乐体验中,得到美的享受。当然除了以上几种教学方法,还有很多方法值得教师去思考,去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我们研究、学习音乐教育心理学的目的在于应用这门学科,提高教学质量,这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正如达尔克罗兹所强调的音乐课最重要的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本能的需要。相信有了音乐教育心理学作为理论指导,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运用灵活、创新的教学方法,音乐教学会更加生动、活泼,音乐课堂一定会硕果累累、百花齐放。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

[2]马淑慧.音乐教育心理学教程.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4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反思

丁玲玲

(南通市旅游职业高级中学,江苏南通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职会计实践性教学的现状:着注重理论,缺乏实践性。这与中职学校的办学宗旨大相径庭,针对中职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分析其原因,并提出解决会计实践性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关键词:实践性教学改革措施校企合作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力本位,学生主体,实践导向”,以培养中等技术应用性专业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办好中职会计专业关键是要大力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是中职会计教学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离开了实践性,学生的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只有改变落后的教育观念,深化中职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一、目前中职会计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实际操作能力方面与市场经济对会计人才需求相差很远,中职学生毕业后不能适应会计工作岗位的要求,尤其是实践操作技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职会计教学的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学观念陈旧,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而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这与以“能力本位”的职教思想相背离。

(二)会计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重理

学们早已按捺不住动手画起来,根据“三停五眼”的道理,很快画准了五官的位置,印象比老师照本宣科或临摹更深刻,更难忘。轻松和愉快是美术学科赢得学生喜爱的法宝。要努力创造出一个愉快、宽松、充满情趣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3. 培养学生在想象中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想象力是创造的源泉。在美术教学中,老师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而要给他们一些心灵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不要限制他们应该怎样画,而是先给他们一个绘画的主题,内容让他们自己去发挥,去想象。让他们自己通过平常的观察加上自己的想象去加工,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自然流露,随心所欲。可在实际应用中,有的学生想创造出有立意的作品,可他无法表达出来,教师就让他们随之任之,结果就把学生的想象力给扼杀了。即使表达出来了,可有的美术教师认为有悖常规,不合逻辑,反而会遭到老师的批评。艺术大师沃尔特·迪斯尼小时候曾把花朵画成了人脸,叶子画成了手,遭到了老师的一顿毒打,庆幸的是这位艺术家并未为从此夭折。

因此,学生在创作时,不要扼杀学生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因为美术作品的美具有多样性,需要从不同的视角去欣赏和评价,否则条条框框太多会限制学生的创作思路,使学生的作品千篇一律,缺乏个性与生动性。所以要多给他们张扬个性,表达内心想法的空间。每个人对事物的感知和审美品位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在创作前,我都会让他们起来自由发言,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理解或者说说你准备怎样做,之后鼓励他们大胆创作。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

论轻实践。

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两者的课时比例相差很大,进而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更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从我校来看,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80%以上,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学生实习前几个星期做几次模拟实习,然后到单位实习。

(三)在新课程标准下,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手段比较落后。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绝大多数职业学校都建有会计模拟实训室,会计实践性教学主要以集中式的手工记账为主,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先由教师讲解或演示,然后由学生实际操作,实践的内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账簿种类有限,实践业务范围狭窄。另外,会计教学手段还是以“课本+教案+粉笔+黑板”为主,运用多媒体教学也较简单,在针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应用能力的会计课件制作上没有更大的突破,课件内容完全来自教材,缺乏来源于社会实践的案例创作。

(四)在会计实践中,顶岗实习难以无缝接轨。

中职学校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是按着教学计划进行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理解书本知识,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校学完了会计专业有关理论知识之后,最后一个学期学校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如此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与实践相结合,在后期进行实践时又不能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必然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离,顶岗实习难以无缝接轨。例如点钞、装订凭证、装订账簿、电算化操作等,使得学生实习时不能立即进入角色,胜任工作。

发挥,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必要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

另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了解学生,转变观念,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工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不增加他们的负担,培养他们的兴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 鼓励学生在希望中学

教师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和赞美。你的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表扬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要给学生以希望,让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难。学生有着个体差异,对知识掌握的速度有快有慢,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强有弱,不能用像不像去评价学生的作业,美术教育并不是要把每一个学生培养成为画家、艺术家,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完美的人格。美术教师,不能每次总表扬优秀的同学,这样会打击其他同学的积极性,从此失去信心,也失去了学习美术的兴趣。其实每个同学的作业都有优点,有的整洁,有的富有想象力,有的构图恰当,有的色彩搭配好,有的透视准确……只要有耐心,就能发现,因此在作业讲评时,我注意多讲优点,多肯定学生富有创造性的一面,尤其是后进生,更应该把握机会机会进行表扬,让每一位学生尽情品味收获的快乐,使学生觉得,学好美术并不难,只要稍加努力,就会获得成功,让学生在不断获得成功的喜悦中变得更加努力。

美术中培养儿童学习兴趣的总结 篇4

课题总结 2009-07-06 15:52:25 阅读77 评论0字号:大中小 订阅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本学期的实践我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转变教学方式,精心设计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1.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去在欣赏课上累的口干舌燥,但学生毫不领情。现在在教学中设

计了自己观察、自己感受、小组交流这一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有了成功感。

2.广泛收集资料,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如教学《着衣母婴卧像》时,我收集了许多亨利·摩尔的资料和图片。然后,进行去粗存精的筛选,保留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件雕塑。并将他们与本课链接在一起。

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精美链条。

二、创设优美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演示。课件既直观、形象、省时吸引学生眼球,又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欣赏《王与后》时为了使同学们理解“潘神”似的气质,我出示了“潘神”的图片,结合简单的文字介绍学生一下子就理解了。教学《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时,打开齐白石的自画像,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有效地导入了教学。

2.对比观察。教学《20世纪伟大的艺术家——马蒂斯》时,通过《王者之悲》与单色剪纸的对比、《小

鹦鹉与美人鱼》和套色剪纸的对比学习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感受其剪纸的特点。

三、建立良好的课堂秩序,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1.建立有效的课堂管理机制。

建立自评、互评、师评的评价体系。建立自我约束、相互监督、教师管理的机制。设置美术学科负责人

制,明确分工与职责。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创设好的教学环境,保障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2.耐心细致的做好部分学生的思想工作。

对于学困生要耐心帮助、指导、热情鼓励。对于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谈话、引导、帮助、提醒。加强其纪

律意识。促进他们的进步与提高。

3.与班主任教师加强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一节课的成功是和周围的人密不可分的。尤其是班主任对于班级管理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也是能够令全体任课教师共同受益的。比如我们年级的五班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两个学期在班主任老师的辛勤工作和不懈努力之后,换来的是同学们良好的班级氛围,同学们能自觉遵守纪律了,课堂上开动脑筋积极发言了。如果没有好的课堂秩序,再好的教学方案也难以顺利实施。因此,在教学中要一方面刻苦学习,拓宽教材的背景,另一方面坚持和班主任老师加强联系与合作,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进一步激发和巩

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由于学生的学习压力,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以及个人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各种原因,造成了学生

作业的参差不齐。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呢?我进行了尝试:

1.适当延长部分学生的作业时间。

教育需要忍耐,教育需要等待。有好些时候教育是不可能立杆见影的。有时需要适当延长作业时间,以

保证作业质量。

2.对学生作业进行逐一检查辅导。

在检查中辅导,在辅导时检查。通过检查督促学生完成作业。尤其是作为副科的美术学科更得如此。

3.无偿提供工具、材料援助。

在援助的同时加强指导,在指导时提供帮助。此法虽为下下策,且易使学生产生惰性。但偶尔奏效。

4.不断加强督促、检查。

不断督促检查,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督促学生完成作业。促进学生作业质量的提高,全面提

升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将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下去。

1.将检查进行到底。

每一课确立了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还要保证它的顺利实施。保障教学目标的实施,方法之一是检查。通过检查了解每位同学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学习的态度,对学科的兴趣和重视程度。为了将教学目标落实到人,我布置具有个性和创造性的作业,并坚持将检查进行到底,保证了教学目的的达成。看到L班的同学们在课堂上思路打开了,学会观察和思考了,我的内心充满着喜悦。作为教师,学生的进步就是我的成功。为了培养后进生的学习兴趣,要将检查进行到底。

2.认真检查,精心辅导。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学习习惯。我对全年级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认真检查,精心辅导。坚持决不让一个掉队的原则。努力使每一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新的进步和提高。虽然付出了许多得辛苦,但看到

了他们的进步,我感到由衷得高兴。最主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认真对待美术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六、想方设法激活教学,使学生学的更有兴趣。

1.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

课伊始,班主任仍在教育学生。我请一位同学把作业本抱过来,那位老师简短结束了她的使命后转身一走,教室哗然。有流泪的,有低头郁闷的,还有人乘机说小话的。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抓紧时间,把两道讨论题布置下去。同学们开始讨论。有的组还讨论得很热烈。为了了解他们的讨论情况,我深入到五、六个小组进行提问和引导。没想到同学们能从多侧面、多角度观察并表达自己对便笺盒的喜欢。我感到特别高兴。再看那两位同学。一个眼泪未干,却已露出微笑。一个在我的提问下也已从不快的情绪中走出来了。为了表扬同学们积极热情地参与态度。我告诉大家,积极讨论的同学每人奖励一分。接下来,教学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着。当我宣布作业要求时说一共四点。请同学们标注一下。(前三点书上有)

一、造型新颖。

二、美观。

三、实用。

四、耐用。有的同学马上问第四点在那?我心情不错,决定幽她一默便说;“在我脑子里。”同学们笑了。教学中我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

2.让新技法为课堂教学注如入新的活力。

宣布作业要求后,学生接着画。巡视指导时发现学生图色有误。然后,集中进行演示讲解。并说明要领。不曾想同学们对今天的油画棒刮画法还特有兴趣。绘画热情高涨。虽然因故少了人,但课堂的学习氛围却很浓郁。这使我感到欣慰。由于上节课对构图进行了指导,有几位平时画的不好的学生尽然技法熟练,构图饱满。这让我特高兴。下课铃响了,同学们还沉浸在热情地绘画中难以自拔。看到这一幕我的心里真实

太高兴了。是新技法为课堂教学注如入了新的活力。

3.教会学生积极地看世界。

用油画棒刮画法表现《在快乐的节日里》。部分学生作业完成的既快又好。想到校园里那些美丽的月季花开得正艳。我突然想到让同学们去写生自己喜欢的一朵或一组月季花。这样既能增加学生的绘画素材使他们的画面内容丰富,又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愿望。于是,我请他们到校园写生月季花。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展现给我的是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我感到欣喜。同时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认识。带领孩子们到花园里、树林里、湖岸边去,引导学生积极地看世界的情况下,才能防止儿童眼睛里那种好奇的火花熄灭下去。亚里斯多德曾经指出:思维是从惊奇开始的。儿童对于从周围世界里以及日后从他本身里所揭示出来的东西的强烈兴趣,是他渴望知识、追求认识真理的指向的源泉。我们应教会学生积极地看世界。学生才会画之

有物。画的生动、形象。

4.用欣赏的眼光看学生。

教学《卡通——动起来的漫画》时,鼓励大家:“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自己喜爱的卡通形象画得很精彩!”同学们静静地画着,不到半节课的时间平时各科成绩都不算好的H同学竟把一只米奇半身像画的构图饱满,动态生动。我把他的作业展示给全班同学,并给他打了个优A。看得出,他挺高兴的。我问:“你能再

画一幅吗?”还画在这样大的纸上。我想让你参加比赛?他点头表示可以。

带着愉快的心情,我在W班继续采取鼓励措施。尝试采用激励性评价,以激发和保持大家的绘画兴趣。

美术教学的兴趣培养 篇5

一、转变教学理念,培养学习兴趣。

(1)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培养真挚坦诚的亲友感情,树立良好教师形象。现在的教师不再是绝对权威,不再是金口玉言,不能够高高在上。而应该作学生的知识的偶像,更要作学生心目中的思想、品德、人格的楷模。首先,教师应博学、精通、文雅,热情、爽快、积极、健康,平易近人,使学生产生亲近感,觉得老师可亲、可敬,进而在学习活动中形成和谐愉快的氛围,以期达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 努力改变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把主角的位置让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不要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欣赏理解作品是一项任务”这样的错觉。课堂上,教师可以坐到学生中间去,作为他们的一份子参与讨论。从而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愉快的情绪去学习、去感受、去体验。

另外,要积极互动,教学相长。 现代教育教学论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就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最后共同发展。

(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古代军事家孙子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不仅在战场上非常实用,而且在教育上也很有启示,就是说教师只有了解自己,又了解学生以后才能够成功地进行教育。

在我们周围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唠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了。有些家长还会在自己的孩子面前虎视眈眈地说,当年你爸爸妈妈多么听自己父母亲的话,你这孩子怎么回事……。其实不是孩子不听话、不懂事,而是现在孩子生活在这个进步飞速的时代里,他们拥有各种了解知识的渠道。他们接受的知识非常丰富。如果他们还和我们当初一样,社会有进步吗?当然学校是他们掌握知识的重要地方。作为这些孩子们的老师们就更应该有责任了解他们了。 现如今的学生们已经不同往日了,也许还有很多老师总是想起自己小时候的那种老师讲学生一动不动地听的读书模式,很留恋过去。还想把哪种教学方法用在现在的学生身上,可惜这种方式早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时代在进步,新事物的不断出现,我们的学生就会变得更加地好问了,我们的课堂不再是“一边倒”的了,而是充满了活力和生机,充满了对话与交流的课堂。

二、转换学习材料,调动学生兴趣。

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然后让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段话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是美术教学,老师的选材,设计教学过程,钻研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知道,美术作品中的线条、形状、色彩等因素,能给人带来美感,而不同的材质,不同的肌理特色与内容的结合更能增强美的感染力。青铜的凝重,大理石的潔白……,通过不同材质的对比,不仅可以使学生明显地感受到不同的美感,而且转换多种材料的运用,更会使学生的兴趣不断加深。在三年级的教学过程中《美丽的彩蛋》一课,课前布置学生带加工过的蛋壳,附加装饰材料。当上课时,学生的作业中利用了碎布、彩纸、毛绒、羽毛等,他们有的单独运用一种材料,如用彩纸剪贴制作;更多的是综合运用材料,用卡纸、羽毛,毛线添加鸟的翅膀和腿再着色,或用纸筒彩纸,加绘画做“彩蛋姑娘”等等,每一幅作品各有特色。

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学生便会由最初的兴趣而转变为主动学习,变为持久性的自觉行为。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由美的欣赏逐渐发展到美的创造,他们会利用生活中的种种材料变废为宝因材思艺,进行再度创造,赋于它们的艺术的生命力,如布贴画、彩纸贴画、塑料瓶花……

三、采用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兴趣

为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等基本美术能力,老师应该设法使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过程、全身心地投入的审美游戏活动中,让学生在愉悦较放松的气氛中获得了知识,提高技能,并且会在这种情境中的思维、幻想,情感得以自然的流露和渲泄。学生在最佳思维水平上嬉戏性行为与认识性行为交替轮流,就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的目标设计。在地二年级教学中,我设计了黑板接力画,限定时间来完成基本形体的练习和认识,用简笔画的形式,加深事物特征的认识与造型能力等等,应该注意的是不要使游戏活动流于形式,游戏中应该包含重要的知识要点、技能训练和审美功能等。

四、多种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兴趣

爱上美术, 从培养兴趣开始 篇6

其实,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 绘画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学生在美术课上, 没有复杂的理论需要学习, 没有艰涩的课文需要背诵, 学生天真烂漫、聪明活泼, 喜爱绘画, 是很容易喜欢上美术课这门有趣的课程的。问题在于, 许多美术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工具落后、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模式呆板导致了学生对美术课提不起兴趣。笔者在教学过程中, 努力探寻教学方法, 改变灌输式的教学观念, 更新教学工具, 丰富教学手段, 开创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总结如下:

一、大力开展移动课堂, 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的美术课程不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所开展的移动课堂、户外写生课程的比例非常之低。笔者了解到一些美术教师从不开展户外写生课程, 所有的美术课程都是教师在教师里讲授绘画技能, 学生临摹学习的模式。这种模式枯燥乏味, 很难提起学生兴趣。其实, 最美的是大自然。即使在小学美术教育中, 也应当积极开展移动课堂、户外写生课堂, 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多姿多彩, 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 逐步培养良好的美术素养。

户外摇曳多姿, 充满活力, 有许许多多教室中没有的场景。户外有苍松翠柏, 也有鲜花朵朵;有险峻奇峰, 也有小桥流水;有人物, 有街道, 有房屋, 有雕塑。这些都需要学生认知观察, 去看去听去感受,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绘画的冲动, 让学生在与大自然亲密交流中体会学习美术的乐趣。

有的美术教师不愿意开展户外写生活动, 认为这样的活动放弃了原有的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 也打乱了教学计划。其实, 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开展适当的户外写生,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在大自然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利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兴趣

我们身处第三次科技浪潮的尖端, 现代科技深刻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美术课的教学, 如果适当引入现代科技辅助教学, 往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让学生爱美术、学美术。

多媒体教学就是现代科技在多媒体教学中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以声光化电等多种媒体给人以听觉、视觉多重享受, 好看、好听、好玩, 可以很快吸引学生注意力, 提高学生兴趣。笔者在教授《森林世界》一颗时, 笔者选取了多幅色彩艳丽、斑斓多姿的森林图片, 有茂密翠绿的热带雨林, 有高大的波巴布树, 有互相挠痒的红面猴, 有飞速奔跑的猎豹等各式各样动植物图片。播放图片同时配以轻松又略带神秘的音乐, 以“PowerPoint放映” (即“ppts”) 的形式进行播放。学生们很快理解了课程主题, 当一幅幅图片不断展现时, 有的学生脸上露出了惊异的笑容, 有的瞪大了眼睛, 他们都对老师播放的美丽图片发出由衷赞叹。

三、注重导课艺术, 激发学生兴趣

美术课的导课有很多种, 可以用谜语导入新课, 可以用故事导入新课, 也可以用儿歌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新课, 可以有效带动学生的思维, 尤其猜中谜语的学生会有自豪感与荣誉感, 是一种很好的导课方式。笔者在教授《会说话的手》时, 就出示这样的谜语:“两棵树, 十个权, 不长叶, 不开花, 吃饭劳动全靠它。”学生积极参与, 效果很好。笔者在教授《小泥人》一课时, 就给学生讲了《女娲造人》的故事吸引学生。笔者在教授《动物明星》时, 用有关动物的儿歌, 如《三只猴子》、《别看我是一只小羊儿》等儿歌导入新课, 气氛热烈。重视导课艺术的美术教师会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兴趣。

四、通过赏识教育, 激发学生兴趣

赏识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公认的可以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教育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自信心, 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 提高学习能力。美术教师应当避免对学生的直接批评, 如:“画得二点都不像, 难看死了, 乱七八糟”等话语, 这样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使幼儿对美术活动失去兴趣。相反, 教师应当尽量寻找学生绘画的闪光点, 予以表扬, 对其不足之处委婉暗示, 使用“很好, 颜色很美, 画面很丰富”或者是“如果……将会更好”的语言。只有这样, 学生的自信心才会高涨, 才会对绘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越画越好。

摘要:美术教育对学生身心各项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对美术课程的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程的关键所在。如何使得学生爱上美术,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给出了培养学生兴趣的具体方式, 如引入移动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注重课程引入艺术、进行赏识教育等,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美术课,兴趣,移动课堂,多媒体教学

参考文献

[1]申风.浅谈小学美术课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冯素云.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谈小学美术课的导入设计[J].考试周刊.2012.

[3]罗小勇.融情境教学于小学美术课中, 提高学生的兴趣[J].中学课程辅导, 2013.

培养美术兴趣 篇7

经过调查分析, 笔者认为有如下因素:学校外因素, 在孩子入学前, 多数家长以孩子能画画而给予鼓励和夸奖, 入学后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来衡量孩子, 这就使孩子错误的认为学习成绩是主要的, 兴趣爱好是次要的, 于是本来的天性被慢慢扼杀。学校内部因素: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美术教师, 在前几年应试教育的约束下, 学校多注重学生成绩和学校的升学率, 很多学校不开设美术课或者是虚设美术课。现在虽然有很大转变, 但许多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 许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改变, 上美术课时, 因缺乏资料, 或图省事, 只教学生临摹作品, 课堂气氛低沉, 讲课呆板, 是使学生失去兴趣的重要原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 美育是不能忽略的, 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 我们很难改变, 但是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 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 改变内因, 转变教学观念, 从课堂抓起, 培养其兴趣。

首先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 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 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 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 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 激发其热情。比如要大家用速写形式描绘自己的同桌, 总会有些同学会提出异议, 想画动物或其他, 如果这时教师大怒, 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 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 正确的引导, 才能培养其兴趣, 提高创新能力。

其次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审美意识。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 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 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 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 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 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 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 只有随着年龄增长, 知识的积累, 技巧的提高, 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 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 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 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 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 渗透各学科, 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 教师要转变观念, 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 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 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再次要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以前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 教书非常“认真”, 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 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而是教法简单化, 教师讲, 学生听, 墨守常规, 老一套, 不变样, 致使学生思想僵化不开窍, 以至学生失去兴趣, 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所以, 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 形象生动, 鲜明直观, 在对学生进行美育, 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 有它特有的优势。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 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 勇于创新, 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 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 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 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 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 是一种享受, 一种娱乐。因为农村学校条件的限制使很多课程不能开展, 如果教师局限在学校现有的条件里, 有的课堂教学内容只能是简单的讲讲, 甚至让学生自己看看就上自习课了, 我们应该利用农村现有的条件尽量开展好课堂教学。比如雕塑课, 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 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 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 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泥, 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 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 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 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 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现代化教育不能局限在死板的传授知识, 应该是以兴趣为引导, 利用情景教学的模式创设兴趣的课堂氛围, 达到美育的目的。学生兴趣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 美术教育要靠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所以要根据教材, 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 培养学生兴趣。教师上美术课时, 总不能天天“游戏”, 长了也呆板, 使美术课单一枯燥。要搞好课堂教学, 我们还要利用现有设备, 培养学生兴趣, 上好美术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如果学生没有兴趣, 被动地学习, 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通过自己找些资料, 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 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 激发学生兴趣。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 教学示范, 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 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 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有的学校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教室, 我们还可以用多媒体电教手段为学生多角度, 多方面, 提供大量直观, 形象的感性材料, 对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十分有利。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 少临摹, 要分层次训练, 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 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 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 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 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 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 要循序渐进, 逐步加深。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篇8

在实际的教学中, 并不能真正地把美术课的作用发挥出来, 尤其是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专业的美术教师, 在传统应试教育的大但是学校的教育意识没有转变, 美术教学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没有改变, 仍延用传统的“注入式”, 教学形式单一, 课堂气氛沉闷, 许多学生失去了兴趣, 从而限制了学生的兴趣培养和思维发展。

要使美术课真正地发挥作用, 体现价值, 教学中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美术教学方法很多, 在教学中应注重一个原则, 那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应从自身做起, 转变教学观念,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同时, 又对学生进行德育和智育的培养。

例如初中美术教学有很多内容是需要用讲授法来进行, 这种方法容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 运用不好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学生感到枯燥, 不愿意学习, 天长日久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 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的规律, 使所表述的内容有科学性、思想性和系统性;语言要通俗易懂, 生动形象, 富有感染力;并善于组织学生听讲, 充分让学生参与进来, 所述问题能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例如欣赏课教学, 让学生欣赏中外名画,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接触到的美术知识很少, 哪怕是很浅显的儿童画也没有见过几幅, 他们又以怎样的心态和感情去欣赏呢?这时就需要教师利用一幅作品进行讲授。比如利用一幅中国山水画教给学生欣赏知识, 同时将其中蕴含的背景故事讲给学生, 让故事情节吸引学生, 牵着学生走。之后也可以设计一些问题, 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有的学生可能会问到, 中国的山水画为什么不叫风景画。教师可以这样去讲:首先讲我国情感习惯, 许多诗歌里“山水”“山河”“江山”就代表着祖国, 这些词是“祖国”的同义词, 因此山水画也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的反应;其次讲山水画的画家将自己的情感、思想、精神融入了作品中, 是画家艺术修养的表现。而风景画是西画的称谓, 它是写实性作品, 是自然的客观表现, 与中国山水画是不能相提并论的。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又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再如利用演示法进行教学。演示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 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 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 加深印象, 明了作画的方法步骤。课堂演示要做到步骤简明、图像清晰、线条生动、技法熟练。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使全体学生都能看到、看清、听明白, 学生能做到心中有数。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个别化的辅导, 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样改变了传统的临摹课上教师简单地让学生自己去临摹一幅作品, 许多学生感觉到“狗咬刺猬, 无从下口”的情况。

练习法也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方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 把新知识变成能力的一种方法。练习法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较多, 所以在教学中要做精心的准备。首先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切忌盲目性的重复练习, 同时练习的内容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逐步加深。在教学环节上要不断对学生进行指导, 检查学生对方法步骤的掌握情况, 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 肯定成绩纠正错误。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不断激励学生, 培养他们学习美术的信心, 逐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 也可以用参观法进行教学, 这种方法不拘于以传统的教学方法, 学生乐于接受, 是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扩大视野, 使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并从中得到实际教育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与乡土美术教学结合起来效果明显。组织学生以郊游的方式, 把美术课堂移到野外, 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乡土风情, 感受人文景观、自然风光之美, 同时可以用拍摄照片、写生或日记的方式搜集乡土美术的资料。回到学校后, 同学们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文字资料介绍、黑板报、多媒体演示等形式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 从而激发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小学生美术兴趣的培养 篇9

一、贴近生活激发兴趣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从学生角度出发, 去发现和挖掘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 我发现学生在美术课堂上都对生活中事物十分感兴趣, 所以我们可以对症下药, 从生活实际中找到合适的切入点, 使学生产生共鸣,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我们可以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吃饭用的碗筷, 画出自己睡觉的小床, 画出自己乘坐的交通工具等等, 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都可以当做对象来进行绘画, 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十分亲切, 乐于去作画。

二、利用表扬激发兴趣

即使是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 都十分期待着别人的表扬和夸赞, 喜欢听正面评价, 更何况只有十来岁的小学生呢?教师不经意的一个赞赏的眼神或者是一句夸奖的话, 都会让学生内心欢喜, 久久不能平静, 会让学生学习的劲头更大。因此我们一定要注意, 在美术教学中经常不断地夸奖学生, 多赞赏, 少指责, 尊重学生的学习成果, 从他们的视角出发来评价他们的作品, 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学生的画作固然幼稚, 但是他们的画保留了对大自然的初始感觉。学生的每一件作品都凝结着小学生的兴趣与其天真的一面。因此我们一定要看到他们作品中的闪光点, 唤醒他们的创造意识, 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激发美术学习兴趣。

三、通过活动激发兴趣

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环境, 所以我在结合学生各自兴趣爱好的同时, 又组织了许多活动, 以期让学生对美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我通过泥工、布贴、拓印、剪纸、图案设计等多种美术活动, 让学生喜欢上了手工制作课。如《动物的各种姿态》是一节泥工课, 为了激发兴趣, 我组织了一次“动物乐园”的活动, 首先自制教具, 用泥巴捏了动物乐园、沙盘、假山、湖水、草地等, 画了很多千姿百态的小动物挂图, 其次启发学生讲一讲动物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最后让他们模仿着画面把自己最喜欢的小动物捏出来, 送到“动物乐园”里, 并说说所捏的小动物的名字, 说说这些小动物来到动物园的目的是什么。对这样的教学活动, 学生的兴趣可高了, 大家都踊跃地捏制, 捏出了老虎、大象、小兔子、狐狸、小猴子等十几种小动物, 然后再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动物乐园”里, 并写出了很有意思的说明。这样一来, 学生不仅学会了手工制作, 而且大大地增强了学习美术的兴趣, 对美术课起到了推动作用。又如学生对布贴画很喜欢, 我就鼓励学生收集一些零碎的花布, 根据各种花布的纹样进行布贴画设计。多数学生的作品都很形象, 学生互相欣赏班上同学的作品, 极大地激发了美术兴趣, 许多人都感到这样的课总也上不够。

四、搭建展示平台激发兴趣

小学生都喜欢展示自己的才艺, 如果我们针对他们这个特点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作品的平台, 自然会使他们兴趣盎然。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我们可以每个期末都举办画展, 把学生在本学期的作品都展示出来, 这样一方面可以横向对比, 对比自己与其他同学的差异, 从而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提高绘画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纵向对比, 对比自己这段时间以来每幅画的进步, 从而更加自信。我校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 每学年都会举办“美术作品展示”活动, 就是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出, 为全校学生提供一个平等的机会, 将作品集中到美术室进行展示, 利用美术课和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参观, 同时鼓励学生请家长来参观画展。我校的这种做法让学生在画展的过程中, 充分展示了自己的个性, 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了大家, 当然对作品质量不够好的学生也是一种激励, 从正反两方面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兴趣。

教师还可以在班级中小范围的隔段时间举办一次优秀画展, 选取学生作品中比较优秀的一部分展示给大家, 这样一方面可以在平常我能使学生的优秀作品可以有一个展示的机会,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加强他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没有得到展示的学生受到一个激发, 从而越加乐于绘画, 乐于学习美术。

五、结语

兴趣是一个人对认识和活动的某种特殊的倾向, 必须以需要为基础加以培养。小学生早期对某种事物感兴趣, 可能对他们未来从事有关方面的活动具有积极作用, 因此, 对于那些绘画水平较高的学生应有意识地培养兴趣。事实证明, 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信心是成正比的, 三者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根据实际了解, 一般美术方面兴趣很浓的学生其他学科的成绩也很好。总之, 兴趣是可以培养和激发的, 而兴趣的激发则是搞好美术教学的关键环节, 只有把握好这一环节, 才能推动美术教学的发展。

摘要: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崭新”的教育教学改革课题。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断, 现在我们教育教学中也依然十分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 尤其需要学生充满兴趣, 这样他们才能产生学习的动力, 才会学好美术。本文介绍了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的一些方法, 希望能为诸位同仁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美术兴趣,激发,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樊钰辉.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适当地进行美术教育[D].江西师范大学, 2005.

[2].刘春雨.浅谈基础美术教育中的兴趣教学[D].河北师范大学, 2005.

浅谈美术创新兴趣培养 篇10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是不能忽略的,那么该如何来培养农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创造能力?学校外部因素是大环境,我们很难改变,但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改变内因,转变教学观念,从课堂抓起,培养其兴趣。

一、了解学生心理,培养兴趣

我们应该多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思维表现特点。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美术教育是学生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美术是学生认识世界过程中的一种表现。需要对事物的认识表达时就有画画描述的冲动,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引导好学生,激发其热情。比如在初一人物线造型的美术课上,当有老师要求作业画女同学头像时,总会有个别学生提出要画男同学,有的还要画自己的爸爸,有的甚至要画只小熊猫。如果这时教师大怒,以不按老师要求做作业和无理扰乱课堂批评的话,就使学生的绘画热情受到挫伤。因而应该给他们创作自由,让学生从兴趣开始,可以先画自己喜欢的,兴趣往往会产生“阶段性”的成果,我们要把握好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及时的给予表扬和肯定,再画教师布置的作业,使学生乘胜进步。

二.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

因为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要在学习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三、改变课堂教学模式,从兴趣入手,提高创造能力

1.改革教学方法

过去有些人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教书非常“认真”,把课堂教学当成只传授知识的场所,没有做到教书育人、培养才干、开发智力的效果。所以,课堂教学方法必须改革。美术教育,形象生动,鲜明直观,在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等方面,有它特有的优势。 然而如何发挥、扩大它的优势作用,关键在于任课教师能否大胆改革教学方法,勇于创新,根据学生兴趣特点与认知的规律,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消除学生心中的学习压力,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负担,是一种享受,一种娱乐。比如在初一人物头像的课程中,就可以用古老的“贴鼻子”游戏教学,再贴眼睛、贴眉毛等,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在游戏中了解人物的五官位置关系,掌握了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关系。比如初三的雕塑课,农村学生是不可能有橡皮泥来做雕塑练习的,但是我们可以利用农村的条件来上,不妨让他们再回到儿童的玩“泥巴”时代,让他们自己动手去挖红泥,让他们在课堂上由老师引导从儿时的“捏娃娃”游戏开始讲解雕塑,使学生更真实的感受到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这样的课堂才是培养农村孩子兴趣的乐园,这样让学生在兴趣中吸取知识和掌握技能,就能收到最佳学习效果,充分发挥课堂活跃的优势作用。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

2.充分利用现有设备,直观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没有兴趣,被动地学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现在上美术课的主要问题是相关教材资料缺乏设备不齐。特别是欣赏课,有些作品经过几次印刷,色彩效果差,图片又不多,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美感。教师生硬的让学生只是去画画,因此运用现有的教学设备来补充就非常有必要。通过自己找些资料,如挂图、画册、录象、幻灯、光碟等,让学生观看欣赏。通过声音、图像、音乐刺激学生,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丰富的素材资料,将学生从课堂枯燥的说教中解脱出来。只有通过大量作品欣赏,教学示范,才能使学生增加感性的认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的艺术熏陶中,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初二美术国画的课程中,因为教室条件限制,教师示范很麻烦,而且学生也不容易观看,我们就可以用 VCD通过电视来演示。让学生先欣赏作品,再观看绘画过程和技法表现。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欣赏到美的内涵,同时也减轻了老师的负担。

3.课堂教学内容适中,训练有层次。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主要让学生多写生绘画,少临摹,要分层次训练,按高低年级不同的要求进行。低年级的主要进行不同类的物体练习,观察要求低一点。如:初一年级的线造型练习,开始应该从简单的造型画起,有的甚至要从简笔画开始,不能从难度大的要求学生,那样会使部分学生感到困难而退缩,要循序渐进,逐步加深。通过这种类型的练习,可极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在简单的写生训练后可用默写的方式加强学生对事物特征的记忆表现,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认真仔细,经常进行这类练习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力。

上一篇:信贷资产下一篇:防渗墙无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