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

2024-05-07

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精选十篇)

农村生物趣味教学法 篇1

(1) 巧设问题情境, 激发兴趣。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 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 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依据所教内容,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含有质疑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巧妙地造成悬念,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介绍人体内气体交换时, 提出“为什么人在跑步时要不停呼吸”;在讲菌类时, 可以提出“北方渍大白菜为什么会变酸”;在讲血液循环途径时, 提出“在打排球时, 如果氧从右心室出发, 到达手臂要经过哪些途径”等等。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 勇于思索探究,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 活用教具、实物, 增强兴趣。初中学生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 在讲授新课时, 教师先用直观手段进行新课的导入, 启发学生对新课的思维学习。例如:在讲血液循环途径、生态系统的食物链、食物网等时都可以利用挂图, 让小组去探究, 指着挂图像讲解员那样讲解;又如, 讲种子结构时, 让小组学生从家中带少量种子 (大豆、芸豆、玉米等) 交给老师浸泡后, 上课时分发给每个小组, 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观察、解剖、记录。在观察中要指导学生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了解它们的异同, 指出种子的主要部分是什么, 子叶数目是否相同, 导出教材的主要内容。还有, 利用小鱼进行外部形态和尾鳍血液流动观察, 利用显微镜观察不同植物的叶的结构, 学生非常感兴趣。这创造了课堂的探究氛围, 给了学生创新展示自我的机会。

(3) 利用美术、音乐, 诱发兴趣。大自然丰富多彩, 广阔无限, 奥妙无比。为使学生能更好地认识自然,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 巧用美术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例如:几株植物、一个昆虫、一只小鸟、一个老鼠、一条蛇, 寥寥几笔, 栩栩如生, 便尽现一幅森林生态系统图;又如花的结构、种子的结构、心脏的结构等等, 都可以利用简笔画教学, 直观生动形象, 引人入胜。音乐能带给人愉悦。例如:上《环境保护》一节时, 引用迈克尔·杰克逊的《EA R TH SO N G》的M TV, 沁人心脾的音乐响起, 苍茫的原始森林, 群鹿飞奔, 一抹朝霞, 百鸟齐鸣, 母马安详地晒着太阳, 小马偎依在一旁。此情此景, 如此和谐, 只有音乐及漂亮的动画, 没有一句说教, 却能使学生充分领略大自然的美。在讲种子一课时, 我们让男女两名同学进行配乐诗朗诵郭沫若的《古莲绽新花》, 以展示我们古莲的故乡的风采, 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态度的培养和情操的陶冶, 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利用动物世界等影像资料教学, 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享受, 使教学达到质的飞跃。

(4) 引用小组竞赛, 升华兴趣。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特强, 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 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 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 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 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 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还引用了电视里的各种竞赛方式, 如抽签答题、选择不同分值的题、组与组间互相命题回答、组与组间互相评点等, 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发展学生的个性, 符合新理念教学。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案例及分析 篇2

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其趣味性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一大显著特征。要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就要尽可能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谓趣味教学就是把一些与学科有关的有趣知识和有助于调动课堂气氛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思考、探讨、解答问题的积极性,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因而,在生物教学中,恰当使用趣味案例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多种类型的趣味教学实例,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二、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三、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生物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时,能用故事导入的尽量用故事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二):在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四、巧用实例和数据,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听,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一):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等等。

案例(二):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利用该DNA的特异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以给罪犯定罪。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试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养,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以治疗癌症。

五、巧妙引用诗词、俗语等增添教学的趣味性。

案例(一):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是比喻植物的向光性。再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知识的描述。再如借用“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和“一猪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来引入遗传和变异。学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把抵抗力稳定性比喻为“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而把恢复力稳定性比喻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样来比较区别,学生就容易接受了。

案例(二):分析食物链时,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泥巴”或“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来描述几种生物的关系,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转递过程,进而分析“大鱼,小鱼,虾米,泥巴”在食物链上各处的营养级。

六、巧用一切有实效的教具,如实物、实验、多媒体等形式辅助教学,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再现生物的生理特点,生理结构及生活环境,增添教学的趣味性,把学生平时看不到的微观结构和不易理解的、难以表达的抽象内容展现出来。

案例(一):在讲授必修一第六章第二节《细胞增殖》时,自制《细胞增殖》Flash课件,再配合课本插图,把细胞分裂的动态变化过程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细胞分裂的连贯的、动态的变化过程,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加深印象,增强记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在讲授必修三生物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中的“内环境”知识时,教师可采用边讲边画板画的方法,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先画出组织细胞、血管、淋巴管和组织液等;然后按照组织液和淋巴形成的顺序讲解,边讲边总结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的成分差别和组织液、淋巴的形成过程。这样讲授,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且可提高理性认识,促进学生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的发展。

案例(三):用“酶的特性”这个有趣的演示试验导入酶的高效性的讲解,效果很好。在《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这节课中,首先播放新闻短剧《生物圈II号》,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引起学生思考自然,观察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

七、趣味教学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高中生物趣味教学漫谈 篇3

【关键词】教学语言 新闻内容 趣闻轶事

高中生物课程的学习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抽象,这不仅给教师教学工作带来难度,也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于出现厌学思想,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使生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是高中生物教师必须钻研的课题。下面就结合教学实践介绍多种类型的趣味教学实例,并进行进一步分析。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9/view-4331672.htm

1.使用幽默、夸张的教学语言感染吸引学生

教学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避免了"板着面孔说教"而引发的学生憎恶情绪,而是在笑声中引发学生意味深长的思索或茅塞顿开后的愉悦。

案例:当同学们昏昏欲睡时,我在讲台上激情飞扬地说:"同学们,你们现在这样的状态,便像是注射了过量胰岛素后的症状。也有点类似缺少甲状腺激素后的症状,慵懒而无活力。那么,同学们是被注射了过量胰岛素,还是甲状腺被切除了呢?"学生一听乐了,沉闷的气氛一扫而空。有时,学生上课过于活跃,常常漫无边际地插嘴。对此,我对学生讲:"同学们是不是把酶加多了,反应如此激烈。若再不降温,老师可要加水稀释了。"学生们一听笑了,态度一改从前。

2.运用报刊上的新闻内容穿插讲课或介绍最新生物成果,能活跃课堂气氛

案例(一):从2003年的SARS到AIDS,再追溯到天花、鼠疫,以及西班牙大流感,还可以联想到二十一世纪杀伤力最大的生物武器及各个国家对生物武器的研究。这些都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高中生物新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力图构建一种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创设一种进一步理解和应用生物学知识的情境。

案例(二):1998年洪水泛滥直接造成一千多人死亡,国家损失巨大,其罪魁祸首是长江中上游森林被大量砍伐。近年来,黄河每年断流达100多天,这是大自然向人类发出的警告。大炼钢铁"炼就"了多少荒山。先围湖造田,后返田还湖,浪费了人民多少血汗。听说过"多利羊"吗?还有最新的一些生物科技产品,等等。

生物学知识日新月异,发展很快。为了赶上时代步伐,教师有必要经常上网查阅资料,了解现代生物学新成果、新观念,结合新教材内容相关知识,如克隆人事件、转基因生物与生物效应器等生物高新技术知识等,让学生也关注社会、关注生物学热点。事实证明,这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非常关注生物科学发展的动向,科学成就也成了同学们爱谈论的话题之一。

3.适当介绍一些与生物学有关的趣闻轶事,能使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老师可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寓故事于生物教学之中,在教学设计时,能用故事导入的尽量用故事导入,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

案例(一):在讲《伴性遗传》时,以英国"皇族病趣闻"作为引言:"历史上最著名的血友病的携带者是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皇。以《屎壳郎出国记》的趣味小故事引入《生态系统》的教学。在讲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时可引入:"英国近代有一大文豪萧伯纳和漂亮女演员的故事。另外,还可以尝试在生物课堂上还安排了课前5分钟轮流讲故事的活动,故事的内容可以是与生物学有关的,也可以是报告生物研究的前沿问题。

案例(二):在讲"白化病"时,先穿插讲了一段"月亮女儿"的故事:大西洋中有个小岛,岛上住着300多位居民。他们的皮肤极白,头发几乎透明,眼睛怕光,视力极差,所以白天深居简出以避光,只有皓月当空时,才走出家门,在海滩上高歌狂舞,故被称为"月亮女儿"(白化病)。但为什么岛上的人都患这个病呢?在长时间内一直是个不解之谜,直到1927年这个迷才被解开--原来这是由于该岛长期与世隔绝,岛上居民近亲婚配,结果白化病得以蔓延。

任何理论的产生都伴随着一系列的人闻轶事,而这些人闻轶事往往闪耀着科学思想的光辉,只要我们注意挖掘,无疑会为我们的课堂增色添辉。因此,老师不能仅仅熟知某个理论,还应该了解相关故事、生物学史及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历史不仅能开阔我们的眼界,提高我们的修养,而且能增强我们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4.巧用实例和数据,促进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追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用课本上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对激发学生的热情至关重要,这样,学生不仅有兴趣听,而且学得轻松。

案例(一):在讲无氧呼吸时,可从长跑、做泡菜、制酒等方面引入。对于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如"赤潮"、"水华"、"入侵物种"等,还有食品安全问题如"农药残留"、"转基因食品"等是指的什么,这些现象因何而引起,又该如何防治,等等。

案例(二):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猪心"、"猪肾"等,渴望在不久的将来进入人体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又如,模拟细胞膜结构研制成的"生物导弹"将会广泛应用于众多疑难病症的治疗中。利用该DNA的特异性可以做亲子鉴定,还可以给罪犯定罪。目前,正在研究注射DNA攻克癌症的途径。研究人员从病人身上取出DNA,在试验室进行改造后,再在实验室内培养,然后根据需要注射到病人的癌肿中去,以治疗癌症。

提高农村中学生物教学趣味性的研究 篇4

一、优化现有农村教学资源,调动学生探究生物的学习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是思维活跃的“杠杆”。学生只有对生物课有了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学习。所以,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堂课教学成败的关键。本人从事生物教学数年,认为生物教学备课要精心准备,特别是设计课堂导入要科学化,才能调动、激发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欲望。

农村的孩子接触到的大自然和城市的孩子不一样,大自然中的各种树木花草、还有各种小动物等都可以做成中学生物教学用的生物标本。在生物教学过程中,采用实物标本进行教学导入更加直观,能使生物课堂更形象、具体、生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不断增强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与能力。如在上中学生物课“开花与结果”一节时,事先,我让学生准备好自己喜欢的花,然后带到课堂上来,并且给学生一定的简单介绍的时间,由此可以让学生知晓自己对花的了解并不是很多,甚至他们只知道花的香味、花的鲜艳的色彩这些特征。在课堂上,学生们互相观看他们带的不同种类的花,会发现不同的花的雌蕊、雄蕊、花瓣都有所不同。很多学生会感到惊奇,提出疑问,我们由此可以让他们带着这些困惑一起走进新课程。

这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形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善于发现周边的事物,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利用课堂上所学到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样,能给学生增添学习生物学的趣味性。

二、以实践为生物教学基础,发挥农村特有教学优势

首先,将现实生活与课堂教学相互联系,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新的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很多色彩丰富的插图,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把握教材知识,但是相对于亲身实践相比,有些内容还是不容易理解,对于有的概念还是模棱两可、含糊不清,甚至有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设备不完善,教师对于有的生物教学内容讲起来感觉吃力,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的欲望。现在的农村中学生物教材中有多一半的内容是关于动植物、生态及人口、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的,这些知识大多与农村生活、农业生产紧密相连。我们农村生物课教师应该积极发挥这些优势,让学生平时多多细心观察周边的事物,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用心领会。

其次,发挥农村优势,用做实验代替讲实验。由于办学经费等原因,一些农村中学可能没有很多的实验器材,这可能是导致农村中学生物课教师常常用讲实验的方式取代做实验的缘由。但是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很多的生物现象应该通过教师与学生亲自动手、细心观察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我们教师可以发挥农村的优势,将做实验搬回课堂,让我们的教学更直观,更深入学生的内心。

最后,以活动为基础,打造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孩子的天性就是爱活动,这也是孩子正常生长发育的动力。因此,要打造生动活泼的生命课堂,就要创造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将学生活动与生物学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强烈愿望。课前让学生收集相关资料、素材、调查报告、分组讨论及个性展示、编排小品、角色扮演等,都可以打造出快乐、活泼的生命课堂,让师生更好地进行互动,进而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三、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学生当中组建一些兴趣小组,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种活动,这有助于学生学习生物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农村中学组建生物兴趣小组是有非常有优势的,可以在很多方面开展活动。比如,可以发动学生走进农村的广阔天地去采集生物标本,可以组织生物课外兴趣小组写生物日记,也可以引导学生从报刊上摘录一些生物科技知识或动态等。

四、让游戏走进中学生物课堂,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浅谈提高农村英语教学趣味性方法 篇5

英语已作为一门小学英语学科,足见中国教育部对它的重视。然而,很多英语老师都面临着一大烦恼,特别是农村中学的英语老师们,在农村小学英语基础教育没有走上正轨以及缺乏多媒体教学条件的情况下,学生不爱听课,要么走神,要么就干别的事,好像对老师所讲的一点儿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是由于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加上小学对英语这门学科的忽视,基础太差。因此,教师的当务之急便是努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英语课堂不再乏味。该如何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呢?对于初一年学生,他们刚由小学生转化而来,心智仍比较不成熟,相对高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好动,好奇心和求知欲也强盛。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讲一些文化背景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只有了解了有关的文化知识后,才能正确理解和表情达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语言的兴趣。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把握好教材,还要仔细琢磨课文所反映的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如历史、地理、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因此,在第一节课上,我们可以讲述西方国家和我们中国的文化背景差别,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在第一节课上,我问学生“你们朋友或亲人见面的第一句经常是说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你吃饭了吗,或者是你要去哪里?”这时,我就对学生说:“在英美国家,他们熟人见面的第一句话不是这样问的,问人家你去哪里,显得没礼貌,问人家吃饭了没,人家会以为你想请客,这时,如果你们不请客,就显得没风度的。所以,他们通常是问‘Hello,how are you’‘Good morning’等。”我又对学生讲了个笑话:“有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人,一天,他的一位美国朋友宴请他到家做客。这时另外一位美国人见了他就说‘你好帅啊’,你们猜那人说了什么呢?”

“哪里,哪里。”

“是的,因此美国人很不解,所以他就回答,你的鼻子,眼睛,嘴巴都很好看。” 学生都笑了。

谦虚是我们中国人的美德,而西方人都很自信,所以别人称赞他们时,他们会很自信的说,“Thank you”。对学生讲这些文化差异,会让学生对英语国家充满好奇心。对学英语有更强烈的兴趣。

二、讲一些有趣的单词或短语 在英语课堂教学特别是词汇教学中,适当讲一些有趣的单词或短语,能加深学生对这些词的记忆并激发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同时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如讲news 这单词时,news当“新闻”讲,新闻来自四面八方,news这个词分别取north、east、west、south这四个词的第一个字母,刚好组成单词。这样一描述,学生自然会对这些词加深印象。我们应鼓励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这类词汇,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讲到音意兼译的绝妙好词 talk show(脱口秀);cool(酷);fee(费);等时,我们可以给学生讲最早的音译方法:sofa(沙发)等。让学生了解一下最初的音译文化,加深对这些词的印象。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灌输一些有趣的事物与其相对应的单词相联系,将大大地提高课堂趣味性,提高学习效率。

三、适当应用一些速记方法

语法往往是让学生感到头痛的事,太枯燥,太乏味。为了让学生能轻松、牢固的记住这些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我们可以适当应用一些速记方法。如在讲be的用法时,我就让学生记住这句话,我用am,你用are,is用于他她它,单数is,复数are.有些以 f / fe 结尾的词要变 f / fe 为v再加 es,有些又不变。这时我就叫学生记住要变的这些词:thief ,wife , knife , 1eaf, wolf , half , life , shelf。但学生怎么也记不好,于是我就叫学生这样记:“小偷的妻子用刀子和叶子把狼砍成两半,结束了它的生命,把它放在架子上”。学生觉得好玩,很容易就记住了,而且记得牢。为学生学习英语增加不小的趣味性,也为我们老师的课堂效率提高不少。

四、适当做一些游戏

游戏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活动。把游戏广泛用于英语教学能为英语学习创造逼真的、富于交际的语言环境;能为学生提供引人入胜的练习形式;还能满足学生旺盛的学习欲望。它已被认为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方法之一。现就几个游戏举例供参考:如为了训练听力可采用发命令做动作的游戏的方式。教师用所学英语发布命令,两组学生根据听到的命令做动作,看哪组学生反应最快。我经常用的是“Simon says”的游戏。比如在学这些五官名词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单词,我让学生根据动作指令快速反映。比比谁的反应最快,这样不仅有趣,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五、适当时可利用一些简笔画

简笔画是英语教学法理论家理查兹和吉伯逊的创造,其优点:一方面简单,人人都能在短期内学会,几笔画在刹那间就能表现一件事物,一个动作,一个情景,一个情节等;另一方面是概括性强,能更准确、更生动地表达意思。如教苹果(apple)和梨子(pear),我将他们的特点用简笔画简单勾勒出来,画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来回答。这样的联系法,让学生更能记住单词,提高记忆能力,也提高他们的学习英语兴趣。

六、穿插一些英语谚语

在英语教学中,恰如其分地讲一些英语谚语,可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并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到的内容。如在讲到 time 时,我们可插一些有关 time 的句子:“ How time flies!”(光阴似箭), 讲到bird,我们可以教学生这一俗语“The 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笨鸟先飞)等,这些英语谚语表达出了朴实的哲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讲解这些东西,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对他们的人生起到很好的鞭策教育作用,真可谓一举多得。

七、运用各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英语的兴趣

运用各种手段,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实现学习英语的实践性和实用研究性,使学生拥有“独立掌握英语知识以及获取英语技能的能力”。

首先要在思想上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概念,摈弃有问题就举起手来找老师的想法。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他们的传道授业解惑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学生所要做的就是认真听课,认真作笔记,他们不需要动太多的脑筋,只要接受就可以了。比如在讲解课文时,一般都是一个段落一个段落来,首先涉及到的是文中出现的单词、句型及语法点,然后在老师的帮助下一句一句地翻译成汉语。而在培训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时,老式地听磁带跟读更让学生觉得乏味。这种教学方法对部分自觉的学生来说,还是能让他们掌握书中该掌握的东西,但是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方面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而且无法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更无所谓学习兴趣的培养。因此,我们应该在学习英语的初期就逐步让学生形成一个这样的观念:学习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独立思考和寻找答案的过程是充满着乐趣的。怎样做呢?

a.改变传统的课堂模式,教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因为教师不再一点一点地灌输了,要想知道为什么,学生们必须自己找答案。当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比如在学习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后面的动词变化形式,首先让学生造几个句子,如They often go to school at 6.30;I often go to school at 6.30;Maria often goes to school at 6.30;He often goes to school at 6.30之后,教师指导他们自己归纳这一点,当他们归纳出当主语是第三人称单数时,后面的动词要变化,接下来我们在让学生自己造几个句子,She looks nice;He has a big nose;Kngkang usually watches TV in his free times;Mr.Lee teaches us English;The kite flies.根据其中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出一条条规律。当学生自己归纳出来时,别提有多高兴了,这样不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一段时间坚持下来,他们就会发现,自己动脑筋想办法所获取的知识已经在脑海中扎根了,比平时抄笔记再去记单词语法之类的效果要好得多。这样促使他们不断地动脑动嘴,不断地思考,收效自然不错。久而久之,他们会形成对英语有更强烈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

b.将英语课堂设计得生动而富有乐趣,让学生自始至终都有参与的兴趣,都充满学习的热情。比如在刚开始学英语的时候,学生对要记这么多的单词感到很为难,而且枯燥乏味。那我们就举行一次单词接龙游戏,由学生自己组织。实践证明,学生们太喜欢这种形式了。平时我们在课堂上多采取这样一些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学生就有学习的推动力。课堂中常用的录音机等,还能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反应能力。

另外,教师还要多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对课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或不良现象予以及时地纠正或解决。

初中生物教学中趣味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初中生物 兴趣教学 激发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52-01

1 结合实际,明确目的

在第一节课上,就应该让学生明白,学习生物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了解我们自身所处的自然环境就是一个大的生物圈,我们周围的很多问题都是通过生物学去解释和解决的。如,农业生产,卫生保健,生老病死,环境污染等。告诉学生生物学与医学的关系,学好了生物学就能当“半个”医生。让学生了解是人类的基因组計划揭开人类自身生、老、病、死的奥秘。我们人类很多了不起的先进技术都是通过生物学去完成的,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等。让学生了解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性和实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使学生了解生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基础,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发明发现也是受生物学的启迪。如:通过观察萤火虫的冷光发明了荧光灯,通过鱼鳔的启发发明了潜水艇等等。结合目前世界上所面临的几大社会问题——能源、环境、粮食及人口问题与生物学的密切关系,了解生物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艾滋病到“非典”,从克隆羊到转基因生物。种种科研成果促使学生关心周围事物,激发关注生物学的兴趣。同时,了解生物科学的最新热点、焦点和进展,感知生物科学发展的突飞猛进,这些都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2 巧设质疑,诱发兴趣

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范围内,创设一些有趣、含有质疑性的问题,在课堂中巧妙地造成悬念,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可子女却是单眼皮?”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开动脑筋思索,积极发言,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气氛,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另外,也可结合生活中趣闻轶事,巧设疑点,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介绍“遗传”时,我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故事:美国的一位舞蹈女明星,拒绝了许多风流潇洒的公子哥们的追求,却写信向长相普通,不修边幅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求爱。她写道:“如果我们结婚,我相信我们的后代一定会像您那样的聪明,像我一样的漂亮。”请问:“如果他们结了婚,她能梦想成真,遂其心愿吗?”同学们几乎同声回答:“可能的。”“为什么呢?”同学们议论纷纷,虽答不全,但对此都产生了浓厚兴趣。趁此时机,我再由浅入深,层层分析基因组合的特点和结果,同学们听来饶有兴趣,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 学与做结合,激发兴趣

生物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许多学生正是因为爱实验才爱生物学的。实验除了直观、真实、生动、形象以外,还是一项目的性非常明确的操作活动。它有着其他任何教学方式都无法替代的对培养学生认识和理解生物学概念的作用。为了使学生增强动手能力,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老师在课堂上经常领着学生以游戏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一节内容的学习,我就安排了“寻找纸蝴蝶”这一学生参与的游戏,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在这个游戏里,学生们通过亲身体会,更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去探究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做完游戏后,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以下问题让他们讨论:(1)这两位同学各捕捉到多少只纸蝴蝶?(2)仔细想想,被找到的和没被找到的蝴蝶,它们都各自具有什么样特点?(3)蝴蝶在什么样的自然环境中不易被鸟类等天敌发现?这对其生存有何意义?通过讨论,以做游戏的形式去激发学生们对于探究知识的兴趣,达到在活动中求知、活动中体验的目的。这种学中做,做中学的过程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热情。而这种学习兴趣和愿望一经产生就能够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从而刺激学生更深入地探求生物学知识。

4 贴近生活,化难为易

比如在讲解细胞的生活这节课,就可以化难为易,可以这样对同学们设问,让他们思考,细胞中的物质的种类,各是什么,分子较小的是哪种物质,较大的又是什么,不能燃烧的是哪一种物质,不能燃烧的物质是否含碳,种子在燃烧的时候可以燃烧的是什么物质,那么剩下的又是哪种物质等等。在设问的过程中会将难题逐渐化解,一步步接近答案,一步步贴近生活。让学生们从生活中自然寻找到答案。让学生们结合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自然常识出发,从科学原理出发,从生活经验出发、从科学实验出发,提高同学们对于微观世界的理解,这种贴近生活,学难于易的方法是同学们最能够、易愿意接受的。这节课在讲到细胞膜的作用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们进行引申思考,比如想想葡萄与葡萄干在口感上的区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这就使学生们通过自己的真实的生活体验加深对细胞生活的设身处地的体验感。抽象的道理一旦与身边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们就可以更好地甚至永远地记住这节课。

在动植物王国里,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都深深的吸引着学生们,他们乐于去探索和了解这些地方。结合教学内容,增加一些植物的生活和繁殖特点,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和御敌的一些趣事,动物之间的竞争等等,通过老师生动的语言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微观知识的教学和一些隐藏的悬念,如“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细胞膜如何控制物质的进出”等内容,培养了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课本的抽象知识都是从事实中得来的,如细胞有物质的进出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都是通过宏观的生命现象推导出的,又如细胞中确实有叶绿体、线粒体这样转换能量的结构等事实都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总之,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性、创造性在一开始就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学生一开始就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教师还要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和最好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才能使生物教学达到知识性和趣味性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生物学教师教学用书[Z].

在生物教学中进行趣味教学 篇7

1 精心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

好的导言, 可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其注意力高度集中, 是上好一节课的重要环节。尽可能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引入。每章、每节都尽量通过实验、模型、讲故事、讨论、设疑等方式引入。

如在学《生物与环境》前, 补充了人口增长、粮食资源危机、人口普查、水法、土地法、矿产资源法等内容, 介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并列出惊人的数字:全世界每年增加600万人, 须增加粮食12×106吨, 目前尚有8亿人处于饥饿之中, 我国也有少部分地区仍未解决温饱问题。我国2007年与1952年相比, 人口增加一倍多, 土地减少1/5, 尽管奋斗了50年, 人均占有粮食仅增5公斤。全球每分钟有10公顷土地变为沙漠、20公顷森林消失;每小时有2个物种灭绝, 有3×106吨土壤流失, 每天生产垃圾40×106吨, 向大气排放CO22×107吨;有10万人死于污染造成的传染病和癌症;中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860亿元, 相当于8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损失。通过这些数字提高了趣味性。

2 加强生动多样的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可使知识具体化, 便于学生更好地感知、记忆、理解知识。对于动植物的形态、结构来说, 语言叙述不如实物、标本直接作用于感官所产生的感知那样鲜明、具体、完整。

坚持贯彻直观性的教学原则, 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实验、录像、图表等形式辅助教学。在讲《木本植物类别》时, 把学生带到校园, 分别观察各种木本植物的树干、树枝、树叶, 找出异同点。在讲较难掌握的《细胞的分裂》时, 设计制作了有丝分裂演示仪, 配合挂图, 演示出各期变化的特点, 归纳总结并填写“有丝分裂简明表”, 编写顺口溜, 使教学更加直观、生动, 加深了印象, 增强了记忆。

3 建立兴趣小组, 做好实验

新生来自农村不同的乡镇, 各校条件差异较大, 有的学生基本上没动手做过实验, 因此教师要对新生的实验水平摸底, 检查每个学生的基本操作, 了解存在问题, 有计划地纠正与补课。要努力创造条件, 增加学生动手的机会。教师要指导学生对各种实验现象广泛观察, 使之开阔眼界、活跃思想, 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还要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推理, 发展思维能力;也应通过自制简易教具、标本, 开展科技活动, 培养动手能力;通过提问、讨论、讲故事等培养训练表达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和有关书籍,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自学能力。

同学们在初三时面对升学的压力, 被大量的练习题、复习题、模拟题搞得自顾不暇, 根本谈不上课外活动。而中职生的未来职业要求他们必须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 包括独立设计一些小实验。所以应较多地开展能发挥学生特长爱好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 建立兴趣小组, 将会使他们耳目一新, 兴趣陡增, 从而训练和培养从事各种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和能力。

4 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 “授之以渔”

生物学的一个主要特点是名词和概念繁多、知识零碎、要记忆的东西多, “记不住”是普遍问题, 但只要指导得法, 仍可使课本上的文字变活, 使学生学得活、记得牢。教师首先要根据大纲, 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记忆要求, 提高记忆的自觉性、积极性;其次教给科学的记忆方法, 学会“点金术”, 使之事半功倍。在教学中采用理解、对比、口诀、分类、联想等记忆方法。尤其是理解记忆, 易记且保持时间长。如将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遗传的三大规律等具有相反、相近以及有联系的内容列成表格, 比较分析, 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解越透彻, 记忆越牢固。如将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制作过程总结为八个字:解离、漂洗、染色、压片;减数第一次分裂突出六个字:联会、分离、减数等, 大大提高了记忆效果。

此外, 还要抓住心理变化, 因势利导, 教书育人。帮助新生克服进入中职后“松一口气”的消极思想, 要使他们看到自己的差距, 严格要求自己, 尽快适应中职学生的新环境、新要求、新教法, 指导他们把远大理想同求实精神结合起来, 奋发向上, 刻苦学习。可通过举办生物知识大奖赛, 班级对抗赛, 系列讲座等活动;带领他们走出课堂, 面向大自然, 从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中解放出来, 陶冶他们坚韧不拔、不畏艰难、献身教育事业的品德和情操, 为他们将来在较艰苦条件下从事各种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业务根底。

总之, 搞好中职与初中生物教学的衔接是多因素的, 不是通过一节或几节课就能完成的。必须把起始教育与教学抓紧, 重点抓好思想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方面的衔接, 创造良好的环境, 有层次地提出问题, 使学生的兴趣爱好、积极性、创造性在一开始就得到很好的发挥, 才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初中到中职的过渡, 有利于中职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 也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1]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尤复翰等.细胞的发育[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2]尤复翰等.细胞的发育[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2.

[3]刘培楠, 吴国利等.基础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3]刘培楠, 吴国利等.基础分子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3.

[4]庄孝等.细胞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4]庄孝等.细胞学[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88.

浅谈高中生物的趣味教学 篇8

1.导入新课时利用归谬法设置情境制造幽默

同一新课导入方式可以多种多样, 但哪一种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我想应该是新颖、不落入俗套的情境导入。吉尔伯特指出幽默有各种功能, 最明显的功能是幽默能使学生富有生气和积极主义。例如在进行减数分裂学习时, 可以这样逐步引导, 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 那么人体减数分裂产生的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变不变呢?如果不变, 产生的精子、卵细胞染色体数目仍为2N, 那么通过受精作用形成的受精卵再发育成下一代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必然加倍。试想一下孔子的第72代子孙孔宪铎他的细胞核此时该有多大, 说完后学生会心一笑, 这样的情境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 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此时幽默好比助燃剂, 它燃起我们寻求知识宝库的激情和动力。幽默的导入不仅仅是深深吸引学生, 也是对我们生物教师的一种鞭策。它迫使我们在埋头教书的同时更要善于思考, 敢于创新做一个锐意进取的现代教师。

2.讲解生物学概念时喜用诙谐的语言、动作制造幽默

传统的教师强调师道尊严, 总会以一幅严肃、庄重的面孔出现在学生面前, 不肯换位思考, 因此很难以一颗学生心平等、宽容地理解学生、解读学生。疏不知过分的严肃会让课堂气氛紧张, 师生关系疏远。长此以往学生容易产生厌学, 心理各方面的思维发展严重受到抑制。实践证明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便会自然地爱上你这门学科。教师经常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和动作组织课堂教学会让课堂妙语连珠、生动诙谐, 这样学生必然会主动地参与学习, 当然也就不愁他们学不好生物这一门学科。如在学习互利共生、竞争等种间关系时, 本人用极诙谐的语言帮助学生理解互利共生———只要我一天活着, 就没你一天饿着。生生死死永不分离属于同生共死型。竞争———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再比如学生经常会将呼吸作用与呼吸混为一谈, 我便有意缓缓地深深呼一口气, 又深深地吸一口气。在有点夸张的慢动作中学生很容易明白呼吸的含义。这些幽默的语言、动作在搏得学生一笑的同时也会让学生以一种更加快乐的方式将概念加以区分。此时幽默正如催化剂高效、快速地让学生理解、领悟相关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探究知识点时善于肢体表演制造幽默

高中生物学知识理论性较强。借助肢体语言来讲解生物学知识, 不仅能让学生形象、生动地识记知识点, 更能激发出学生探究新知的高涨热情。例如学习“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时将自己比喻成一个氨基酸, 双腿叉开双手伸平。右手表示羧基、左手表示氨基、躯干代表中心碳、头表示R基, 分开的双腿代表氢。在演示氨基酸脱水缩合时让学生手拉手排成几排, 相邻学生左右手握在一起代表形成的肽键。有几排学生就代表有几条肽链, 于是蛋白质中形成的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目与肽键条数关系及蛋白质中至少有几个游离氨基、羧基等计算公式的推导也就变得轻而易举。平时教学中教师如能善于寻找、发现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关联, 用一种更直观、生动、风趣的形式展现出来, 便能开启学生幽闭的心灵, 启迪学生潜在的智慧, 使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发展。此时幽默就像兴奋剂能使学生持续、亢奋地处于探究新知的痴迷状态中, 并乐此不疲。

4.处理突发事件时巧妙化解制造幽默

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思想和见识, 如果只是苦口婆心的讲一些空洞的道理, 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甚至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采用幽默式教学就能避免这一尴尬的局面出现。幽默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说教, 它寓教于乐在和谐、民主的气氛中既能解决问题, 又能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 从而使师生彼此之间相互理解、更加信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突发事件, 而这些突发事件无疑是对教师的一种严峻考验。不过考验与机遇并存, 好好利用便可转化为教育契机, 让它成为构建理想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的上等良药。利用不好或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就错失了绝好的教育时机, 而且会严重影响到课堂教学秩序。比如看到课上有学生开小差、昏昏欲睡。如果这样说“你再睡觉就给我出去”甚至大动肝火师生关系无疑会僵持、恶化从而激化矛盾。这时的我们一定要保持宽容、平和的心态, 充分利用自己的教学机智改变策略, 艺术化地处理, 其结果会大大出乎意料。遇到这种情况本人会故意提高音调“特困生注意了, 你们的样子让我以为我现在不是在教室而是在寝室上课。”一句话既起到警醒该类学生的作用, 又避免了师生语言或肢体上的直接冲突, 使他们对你既敬佩又敬畏。此时幽默就是润滑剂, 一方面它让教师处理问题的方式变得不再简单、粗暴另一方面它让教师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更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使得教育的双方最终达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让趣味教学走进初中生物课堂 篇9

1.新课导入要讲究艺术性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要讲好新课, 必须注意设计一个巧妙的课引, 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 导入新课方法很多, 有成语典故导入法、趣闻导入法、故事情节导入法、设疑导入法等。 不同课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不同的方法。 如讲“条件反射”时, 可由“望梅止渴”这个典故引出, 也可用“小猴做算术题”通过设疑法导入;讲“遗传的基本规律”时, 先举例父母都是双眼皮, 可子女是单眼皮, 这是不是违背了生物的遗传特征呢? 通过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2.借助成语、谚语、诗词等文学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物知识

很多成语、俗语、口诀是前人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 其中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在课堂上正确使用会收到言简意赅的效果。 如讲遗传和变异时, 引用俗语“一猪生九仔, 连母十个样”、“龙生龙, 凤生凤, 老鼠生儿打地洞”帮助学生理解遗传和变异这两个概念。 讲有丝分裂分裂期的特点时, 为了学生记忆方便, 介绍口诀“仁膜消失现两体, 赤道板上排整齐;均分牵拉向两极, 一分为二重开始”, 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既生动又有趣。 古往今来, 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教师也可以引用一二, 如引用晏殊的词“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介绍动物的迁徙行为。

3.介绍生物学上的趣闻逸事或者讲一些小笑话

根据学生好奇的特点, 选择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闻逸事可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如讲“近亲结婚的危害”时, 可讲述杰出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和遗传学家摩尔根的婚事, 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讲“伴性遗传”时, 可讲述英国维多利亚女皇的两个外孙女嫁给俄国的罗蒙诺夫和西班牙的巴本家族而给这两个家族带去了血友病这一趣闻, 把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再如讲“陆地生活的动物”时可以讲讲有关蚯蚓的笑话, 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不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印象特别深刻。

4.列举确切的必要的数据

事实胜于雄辩, 确切的数据是无声的语言、 是最好的说明。 如讲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时, 列举出水占80%~90%, 无机盐约占1%~1.5%, 蛋白质占7%~8%, 脂类占1%~2%, 糖类和核酸及其他化合物占1%~5%, 这样学生很明了地看出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而蛋白质是含量最多的有机物。

5.运用电教手段优化课堂教学

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合理使用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将抽象知识直观化、形象化, 能调动学生积极性, 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生殖与发育”教学中, 讲解“青春期发育的特点”和“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生理”时, 可以采用预习、 自学, 后放映科教电影《青春期的生理卫生》的方法, 多媒体能把复杂的生理过程直观地显现在学生面前, 变抽象为形象, 变静态为动态, 使抽象的生物概念、原理变成活生生的知识,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生物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加强生物学科实验教学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实验既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又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 注意力不易持久, 实验课教学不易达到预期效果。 因此, 实验前教师要阐明实验目的, 让每位同学都带着问题进行实验。 例如, 讲到“显微镜的使用方法”时, 教师可先示范显微镜的正确操作步骤, 然后让学生按照书上步骤认真操作。 再如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时, 要求学生做好观察记录, 然后操作实验, 得出光是光和作用的条件、光对叶绿素的产生有影响的结论。 一些农村中学实验条件有效,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废弃材料做探究实验。 如用废旧泡沫、粉红与绿色卡纸、竹签、细线、废旧编衣针金属、胶水制作桃花的模型。

7.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培养学生生活能力

具体课堂教学中, 让初中生直观接触生物实物,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如讲述“鸟的生殖和发育”时, 教师分别准备煮熟的和新鲜的两种蛋, 引导细致观察卵结构, 讨论鸡卵结构的功能, 理解明确鸟卵适于在陆地上发育的结构特点。

兴趣的源泉还在于运用知识,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常见的生物学现象, 做到学以致用。 例如, 秋天的落叶为什么多数是背面朝上? 为什么本地不产苹果等一系列生活问题。 激发学生认真思考, 尝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加以解释, 有助于学生活学活用。 如学习“激素调节”后, 让学生思考治疗糖尿病用胰岛素时, 是口服好还是注射好, 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知识, 得出正确的结论。

生物教学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用学到的生物学知识指导实际生活,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生物的好处。 如讲完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使学生知道如何保护皮肤 (卫生、化妆) ;学习了血液知识, 使学生明白义务献血对成人来说不会影响健康, 甚至会促进人体造血功能提高;学习了耳的结构, 当你遇到激烈的爆炸声或闪电过后的打雷时, 不再用手捂住耳朵而应该张开嘴巴;学习了呼吸系统之后, 要会做人工呼吸, 以备急用。 学生对此很感兴趣, 激发他们长大立志攻克难关的信心。

让趣味教学走进初中生物课堂, 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让学生感知生物学距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但是教师要做到科学性与生动性的统一, 切不可舍本逐末、喧宾夺主, 否则只是表面上的热闹而已, 实际上学生并未真正学到知识。

摘要: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 学生往往只关注语、数、英等所谓主科学习, 忽视史、地、生等学科学习, 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有效性低下。针对目前这种状况, 要让学生乐于学习, 首先应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本文根据中学生兴趣特点和生物学科特点,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 总结并提出开展生物课堂生动教学的一些经验。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趣味教学,生动教学

参考文献

[1]胡青霞.浅谈生物课堂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J].文教资料, 2005.

[2]包银梨.浅谈多媒体课件中的视觉要素[J].中小学电教, 2006.

趣味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篇10

根据中学生好奇、求知欲强、思维活跃、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 我充分利用生物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等特点, 努力挖掘各种趣味因素, 创设情境, 以各种教学形式诱发、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 使他们由被动的“要我学”转变为主动的“我要学”, 从而搞活了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巧设质疑, 诱发兴趣

渴望了解生物的各种生命现象及活动, 揭开生命运动的本质、规律, 这是学生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依据所教内容, 结合学生的知识基础, 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富有趣味, 含有质疑性的问题, 在课堂上巧妙地制造悬念, 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种子和果实的形成》中, 我先简略介绍了大千世界中百花种种、果实繁多, 然后设问:“为什么一朵桃花能变成一个又大又甜的桃子?”“为什么果实都结在开花的部位?”在介绍“显性基因遗传和子代性状”时, 提出了“为什么有的父母都是双眼皮或一单一双, 可子女却是单眼皮?”

这些问题必然引起学生的好奇, 开动脑筋思索, 积极发言, 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2. 巧用诗词、成语, 提高兴趣

古往今来, 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 赞美自然界生物, 课堂上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 插入某些课中, 既可丰富教学内容, 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唐诗“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形象地描述了植物的顽强生命力及根的作用。又如宋词“双蛾来翩翩, 慕此堂上烛, 附炎尽何功, 自取焚如酷”, 把飞蛾的夜生活习性和趋光性描述得惟妙惟肖。这样的诗词, 只要我们平时注意收集, 在课堂上巧借善用, 能使生物课变得生动, 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 适当引用成语、谚语, 也能增强学生的兴趣。例如, 我引用“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 通过“树→蝉→螳螂→黄雀”这一食物链的有机联系, 引申出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传递过程, 学生听来有趣, 简明易懂。

3. 介绍趣闻、趣事, 增强兴趣

在动植物王国中, 有着数不尽的奇闻趣事和探索不尽的奥妙。这些恰是学生极感兴趣、乐于汲取的知识养料。结合教学内容, 适当利用3~5分钟时间, 介绍一些植物的生活、繁殖特点, 动物的觅食、争偶、护幼、御敌的趣事, 例如物种间的竞争;鸟类的筑巢、育雏方式;猩猩、猴群的社群生活;狮子王国;奇妙的动物“语言”等。通过教师形象的讲述, 学生听来乐此不疲, 充分感受到学习生物的乐趣, 同时, 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4. 课堂抢答, 以赛促趣

中学生争强好胜心理特强, 将“竞争机制”引入生物教学中, 对激发学生兴趣有极强的催化效果。对此, 我尝试了“课堂抢答积分制”, 以学生的自然分组为单位, 课堂提问或复习以每组轮流回答或抢答的形式展开, 答对的为该组记分并当堂公布每组得分结果。课堂抢答, 激发了学生显示自我、争强好胜的意识, 人人积极思索, 举手抢答, 课堂气氛显得异常活跃, 学生的激情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而且有利于巩固知识。

上一篇:狗不理下一篇:校企合作实习生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