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2022-04-24

【摘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的得出均来源于严谨的科学实验。新课标要求实验的主要价值应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创新思维,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这一全新教育思想促成了生物教学及实验改革的深入,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篇1:

浅谈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一、实验课在生物教学中的地位

对任何一门自然学科来说,没有实验活动作基础,理论知识就会成为空中楼阁,生物作为一门自然学科也不例外。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教学是生物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二、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的分析

1.对生物实验课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清

教师普遍对生物实验课教学不够重视,再加上实验装备不足,导致用于生物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不够,很多农村学校实验条件差、设备缺乏,有些学校甚至没有生物实验室或生化实验室合用一间,教师难以正常开设实验课。很多学生实验只能改为在教室里进行演示实验,甚至由于实验物品的缺乏,有些学校连演示实验也做不了。

2.师资力量薄弱

造成农村中学生物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由于很多地区中考不考生物,加上农村中学的教师配备很不科学,有不少初中生物教师转教其他学科,从而导致生物专业教师的流失;二是由于近年来恢复了生物在高考中的地位,于是大量优秀的农村生物教师流向高级中学,由此加重了农村初中生物教师的缺乏。在生物教师缺乏的情况下,很多生物教师“重理论,轻实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较差。如在显微镜的使用中,一些教师的操作不规范,不是找不到物象,就是不能正确指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具体作用。面临新理念及新课标下的教学要求,部分教师力不从心,缺乏接受新事物和与时俱进的能力,导致实验教学无法深入。

3. 生物教师的教学观念落后,实验教学模式僵化

由于生物实验课的准备工作量大,课时不足,一些教师在惰性和惯性的驱使下,通过讲实验和学生背实验的方式来完成实验教学。一些教师将学生实验改为演示实验,或是自己在实验室将实验结果做好后带到课堂让学生看看了事,学生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这样的实验课完全失去其原有的价值,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式没有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同时,这种实验教学的模式,既不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不利于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式的障碍;既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对策

那么,要想摆脱农村初中当前实验教学的困境,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1.抓住机遇,完善实验设施

生物教师要抓住课程改革和全面改造薄弱学校的有利条件,以主人翁的姿态,多做工作,努力赢得学校领导、经费方面的支持,建设合格的生物实验室,充实设备设施,补充必要的仪器和药品,如显微镜、载玻片、滴管、酒精灯等,从而给学生创造实验的机会。

2.生物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

不管你是专业的还是非专业的教师,都应该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与专业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摒弃过去那种注入式的教学,尽量采用过程式教学,即“新课——实验——观察”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边做实验边进行观察。同时,教师要给予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一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动力。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精心组织教学内容,找准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触发点,因势利导,并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设计游戏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4.结合农村实际,创新实验场所,创新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农村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学生也有着丰富的生物知识积累,对学生学习生物知识、做生物实验都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教师可以结合农村实际,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并适当调整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案,以利于学生学习。

(1) 充分利用农村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开展教学。

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生活的内涵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逊色。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联系学生丰富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丰厚的感性认识的优势来服务教学,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学习“我们周边的生物”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野外,能随时而且很快地找到一些动植物供学生观察和学习。

(2)创新实验材料, 用替代法克服药品或器材欠缺的困难。

如教材上练习使用显微镜所给的建议是“用写有‘上’字的玻片和动物、植物标本玻片进行观察”,但由于学生初次使用显微镜,经常发生压碎玻片的事,使学生不敢放手操作。在实际操作中,可让学生自带透明的直尺或三角板,观察上面的“6”或“9”。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很快找到目标,练习显微镜的使用,又节省了时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此外,我们可以用米汤代替“探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所需要的淀粉浆糊;用消毒液代替“制作叶脉标本”中需要的漂白剂;等等。如做“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时,用校园内的杂草或灌木叶取代小麦种子,能够在一次性做好多组对照实验的同时,节省一定数目的实验经费。此外,用市场上销售的白醋代替稀盐酸清洗盛过石灰水的试管、烧杯等玻璃仪器效果比较好,同时也比较安全。

(3)调整实验方案。

如教学“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前,到灌木丛间取地表潮湿、疏松、富含水分的枯腐落叶泥土装在较大号的黑色方便袋中(装至半袋处)。当学生捉到鼠妇时,就将它们放入袋子里的泥土上面,袋口敞开,袋身竖起向上,这样鼠妇自然会好好的生活在袋子里面,不会跑出来,也不容易饿死。每次实验后都将收回来的鼠妇放入袋中,若时间较长,泥土有发干的现象,则向泥土中加入适当水分保持泥土和落叶始终呈湿润状态,可使鼠妇保存一个多月。运用此种方法,原本只够一个班使用的鼠妇,就可满足近十个班实验之用,且最后一个班级完成实验后还留下活的鼠妇,让学生放回适宜的生态环境中。

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

生物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必要的补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提高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植物园、医院、工厂、养殖场等地,也可以组织学生阅读生物课外读物、观看生物教学片、制作标本、进行生物实验等活动,还可以让学生结合当地农业、养殖业等的特点,补充如养鸡、养猪、养鱼等养殖技术与疾病预防知识及大棚蔬菜的种植技术。这样,既补充了教材中没有的内容,又将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运用,使部分初中毕业生回到农村有一技之长。

总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还有许多方面,还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做,可谓任重道远。但只要教师转变观念,因地制宜,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完全能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依托农村丰富的教学资源,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

(责任编辑杜华)

作者:冯祖松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篇2:

新课改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策略

【摘 要】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许多概念和原理的得出均来源于严谨的科学实验。新课标要求实验的主要价值应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方法和创新思维,养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这一全新教育思想促成了生物教学及实验改革的深入,为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有效策略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中学生物实验类型包括观察性实验、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调查和实习和研究性课题等类型,在学中生物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生物实验教学对于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生物知识,积极探索生物世界有着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特有功能。然而在广大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发展之路可谓一波多折,因此,理性看待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切实可行的生物实验教学策略对于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意义深远。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功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在生物实验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开学生的手、脚,不要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走,让学生去模仿,教师要相信学生都能成功地完成实验,允许学生实验失败,鼓励他们从失败中找原因,直至实验成功,要让学生从实验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但在放手实验时,首先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去实验、去探究,把知识从实验中体会出来,然后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这样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的积极性。

二、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积极开展生物探究实验

目前中学生物教材中涉及的知识有一半以上是动植物、环境保护、生态及人口知识,这些知识大部分与农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利用农村地区优势资源,开展生物探究实验,既符合生物教材对知识的要求,也符合农村地区实际情况。在农村地区,可用于生物探究实验的材料丰富多样。如探究种子萌发所需条件,认识各种动植物、观察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调查本地河流受污染情况等。在初中生物教材中,也有调查本地的酸雨情况等活动,这些活动完全可以在农村地区开展。在学生亲近大自然的同时,教育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遵循大自然规律并保护大自然。

对于中学生全面发展来说,生物实验仪器的操作部分是必不可少的。学生能够正确使用一般的实验器具,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的操作、绘图等技能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一方面,教师可自制实验仪器和教具,如制作动植物标本;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勤动脑,勤动手,也可保障生物实验的顺利开展。如关于实验用的材料,可以发动学生利用山区特有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自己动手采集实验材料,这既解决了材料的来源问题又丰富了学生的生活经验,锻炼了学生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可以带领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生物实验园,为生物实验课提供材料的同时又可形成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

三、合理安排和组织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实验教学总是与学生能力培养紧密联系的,结合生物实验教学的实际,我们认为通过生物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等等,如何将生物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结合起来是我们教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根据初中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避免了死记硬背。例如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时,学生先分别观察四个部分的外形及细胞特点,教师将课文讲授穿插于其中。当学生将实践上升到理论后,教师再次要求进一步观察,以发现四部分之间的动态联系: 生长点既受根冠保护,又为伸长区和根冠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细胞; 伸长区的下部逐渐混同于生长点,其上部则趋向于根毛区。再例如学习“蝗虫”一节前,我布置给学生一个兴趣小实验,回家捉两只蝗虫,并将甲蝗虫的头部浸入水中,而将乙蝗虫的腹部浸入水中,请仔细观察哪只蝗虫先死,并思考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很快就对知识理解和掌握了,而且也记得牢,印象深刻。

四、加强实验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验是了解、研究自然规律的重要方法,它的作用不只是为了获取信息。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在相关原理指导下进行的,要学会把实验获得的信息演绎、归纳,只动脑不动手和只动手不动脑都是不正确的。初中《生物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中,其中单纯的观察实验多数,而且观察贯穿于全部实验中。因此,教师要教育和培养学生具有全面地、正确地、深入了解事物本质特征的观察能力。例如在观察实验《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时,先用肉眼观察鲫鱼在水中生活的外部形态再解剖观察内部结构;又如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先用肉眼观察认识根的形态,掌握直根系、须根系、主根和侧根的形态特征,进而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结构,认识和掌握根冠、生长点、伸长区及根毛区的细胞结构特点。再如在观察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形态、结构时,首先向学生强调两种植物显著区别,一是叶脉的结构:平行脉与网状脉;二是茎的结构:有无形成层;三是种子胚的结构:一片子叶与两片子叶。另一方面单子叶与双子叶植物在叶序上讲也有许多相似之处,这是因为它们都属于绿色植物,叶序相似之处是因为光合作用的缘故。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实验是学好生物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生物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科学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生物学置身在科学教育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利于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工作,并树立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作者:陈森茂

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论文 篇3:

基于生产实践活动改善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初步研究

摘要:新课改以来,城乡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情况有所提高。相比而言,城市初中虽有着较好的实验设备和条件,但在生物资源的获取方面却不及农村初中。本文在教材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农村的现有条件,提出了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初中生物实验的想法即在某一生产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完成相关的生物实验。该做法充分利用了农村的地域优势,弥补了在生物实验室不能完成的或完成效果不好的实验;同时充分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在生产实践中完成相关实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生产实践;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学的所有现象和结果均以实验为基础,实验是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也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生物学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动手和分析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新课改以后,城乡初中生物学的实验教学情况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硬件设备匮乏、基础条件简陋、教师队伍落后的农村初中学校,生物学实验的教学效果并不乐观。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如何在农村现有条件基础上,有效提高生物学实验教学效果,已成为广大农村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倡导生物学教学要与生产实际、社会热点问题、环境问题及人口问题相联系,所以,生物学教学中应注意相关内容的渗透,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能够将习得的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并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进而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然而,实验教学是渗透生产实践相关内容的最佳载体。实验教学的开设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形成。因此,如何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开设好生物学实验教学,是农村生物教师目前共同面临的问题。笔者从教材着手,发现教材中大部分课标要求的实验内容都与生产实际有关。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为例,教材中大部分课标要求的实验内容都与生产实际有关,如七年级上第三单元中“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实验,实验的建议材料分别是绿豆和玉米。而这些材料在农村很容易获取,且可选用同一材料完成这几个实验1]。例如,在农村每年都要进行水稻等作物种子的萌发、育苗工作,那么,将教材中的上述实验穿插在作物耕种过程中,便可以让学生在亲近大自然、实践农活的同时,也能较好地学习并完成实验内容。除此之外,笔者通过对人教版教材的分析得知,初中大部分实验都是在七年级上和八年级上完成的,授课时间大约在秋冬季节。从时间角度看,某些实验材料的选取存在一定难度。所以,大部分实验可能都以讲解的形式进行,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影响了教学效果。因而,如果能将这些实验结合农村生产实践就可以很好地开设出来。例如,在春季,农村都会进行作物的种植,选取某种作物种植过程就可以完成教材中相关的实验内容。

综合以上观点,本人得出在生产实践过程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想法。即利用农村的资源优势,在充分把握教材、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验设备情况,在某一生产实践过程中完成相关生物实验的一种教学方式。

一、案例分析

1.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以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为例,其中涉及“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等实验,通过分析这几个实验知道,可以是在同一生产实践中完成。以水稻种植为例,设计了如下实验题目及组织形式和时间安排。

学生可根据个人的经验初步确定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温度、水分、空气等。接下来实施“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实验,依据前面的实验结果,学生能够找到提高种子发芽率的较优条件。该实验的进行可为家人提供事实数据,改善催芽条件,达到芽齐、芽壮,为培育壮秧打好基础。紧接着可进行“根的什么部位生长最快”这一实验。由此可见,整个过程是连贯的,不仅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还能使其明白知识都是有联系的,并不是孤立的。同时,在实验过程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观察能力。

2.在食用菌栽培过程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和第五章讲述细菌和真菌的广泛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其中在第四章涉及几个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制作孢子印”、“参观食用菌养殖场或自己动手养殖食用菌”等。这些实验的材料都和微生物有关,因此,在木耳或蘑菇的栽培过程中就可以完成这三个实验。

黑木耳栽培流程包括拌料、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做床、催芽、露天管理、采摘、凉晒等步骤[2]。学生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黑木耳的栽培过程。在灭菌之前,由技术人员提供设备仪器观察培养黑木耳料中的菌类,完成第二个实验。到了采摘时期,制作孢子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在实验室难于开展的实验,增加了学生感性认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体验到本学科知识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在完成上述实验时需要注意:首先,要提前联系好实践地点;其次,教师要管理好学生,做到让每一位同学都真正参与到其中;最后,实验完成后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和反馈。

3.在白菜种植过程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可知,“饲养和观察蚯蚓”、“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和“动物的绕道取食”三个实验可以在白菜的种植过程中完成。

白菜是一种常见的蔬菜。为了促进白菜的生长,在种植之前,人们都会往地里撒一些有机粪。白菜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蚯蚓的生存,但同时也容易引起菜青虫等害虫的繁殖。而这一种植过程恰为我们进行上述实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4.在鱼的养殖过程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

对于与动物有关的实验,以鱼的养殖为例,可以进行如下相关实验。

鱼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因此,可让学生亲自养鱼,在体验养鱼快乐、感受生命的同时,完成教材中的相关实验。在进行上述实验时要注意:首先,教师提前把任务交代下去,买鱼养或捞鱼,但捞鱼时要注意安全,要和大人一起去;其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养,去观察,记录自己观察的和不理解的现象,回来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二、在生产实践中进行生物实验教学的意义

1.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新课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了改革的关键点和最终归宿,即“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那么学生作为整体人的发展,除了意味着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还意味着个体、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生物学本身就与大自然、社会联系紧密,所有的生物学知识都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在生活、生产实践中学习生物学是再好不过的选择。将生产实践与生物实验契合,既符合新课程的以“为每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又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求。现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善于思考,以培养学生巩固基础知识、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行生物学实验,就可以做到让每个人都参与进去,做到一个都不能少。同时,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比较前沿的生物学技术,知道在某生产领域都应用了哪些生物学原理。除此之外,在实践中,学生手脑并用,没有紧张感,身心可以得到充分放松,对调理心理和生理平衡也有一定的作用[3]。

2.改善农村生物实验教学效果。在生物界中许多生物现象只有通过实验才能得到解释,生物学的理论也是人们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在实验室中的实验由于受时间、空间、人数、材料、器材等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都不能开展,即使开展也只是形式上的,不管学生的掌握情况及动手操作情况,敷衍了事4]5]。所以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机会大大减少。除此之外,许多生命现象不能短时间内在实验室复制出来,如“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这一实验课,在做完实验后,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实验结果。诸如这样的实验需要在自然的条件下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长时间的耐心的观察、记录、分析,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农村的中学生经常接触自然,并且生物学的知识大都与自然生活相关。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的好奇会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生物学的欲望.农村学生对生产劳动有一些了解且有一定的劳动经验,但他们对生产劳动实际的过程、涉及的原理等都是一知半解的.而生产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和运用生物学科知识的一种实际活动方式。学生能够参加生产劳动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他们对生物学知识的掌握;并在劳动过程中引入一些生物学的初步概念,有助于学生自觉地掌握劳动技能,从而形成有关的表象,以促进对生物学基本概念的掌握.这种实践大多在野外或学生家庭中进行,参与实验人数较少,再加上实验延续时间较长,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及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三、教学建议

在生产实践中进行与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有诸多不同之处。例如,在实验室进行实验教学,我们只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器具和实验材料即可,而在生产实践活动中进行需要确定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和组织形式。除此之外,还要提前进行教学目标的整合和教学设计,确定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验教学的实施步骤,以达到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在室内进行的实验教学,有些实验是在讲完理论和结论后进行验证,有些实验是要学生们亲自进行探究,通过分析数据、讨论结果,最后得出结论.而在生产实践中进行实验教学的思想是,在某一生产过程中完成实验,并且这些实验都是相关的.所以首先我们先要确定要在哪一种生产实践中进行,再确定要完成哪些实验,之后才能确定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由于使用此方法进行实验教学要与农村劳作时节相适宜,那么各实验如何衔接、排序等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因此教师要在充分把握课标,认真分析教材的此基础上,对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使实验教学在生产实践中能够顺利流畅地进行。

此外,由于各地方资源条件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个人所在学校的条件及所在地的情况合理设计并安排实验,做到因地而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

参考文献:

[1]蔡伟丽.利用一种生物材料进行一组初中生物实验的探讨[J].生物学通报,2011,(9):33.

[2]孙艳艳.黑木耳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19):138.

[3]倪闽景.高中学生自主性实验课程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2005,(22):55.

[4]周寿红.新课标下农村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的状况及对策[J].考试周刊,2010,(43):189.

[5]陈华杰.新课程背景下农村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跨世纪(学术版),2008,(18):211-212.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01519)

作者简介:马丽娟(1988-),女,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石连旋,男,副教授,主要从事于植物生理生态学教学与研究。

作者:马丽娟 白贞女 石连旋

上一篇:大学物理实验仿真教学论文下一篇:情景教学下的初中英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