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数字音乐

2024-05-04

博弈数字音乐(精选三篇)

博弈数字音乐 篇1

关键词:软件开发商,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博弈,共赢

博弈是个人、团队或组织, 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 在一定的规则约束下, 依靠所掌握的信息, 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 从中各自取得相应结果或收益的过程。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开发和使用过程中, 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从始至终都在选择并实施不同的行为和策略, 力图实现各自的目的, 即档案馆拥有一款理想的数字档案管理系统, 软件开发商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然而, 博弈的结果往往偏离了各自的目标。

一、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博弈之果

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如何处理二者对立统一的矛盾关系直接决定了合作的结果。从博弈论视角看, 依据合作的结果或双方收益, 可以分为正和博弈、负和博弈、零和博弈。正和博弈亦称为合作博弈, 是指博弈双方的利益都有所增加, 或者至少是一方的利益增加, 而另一方的利益不受损害, 因而整个社会的利益有所增加。正和博弈采取的是一种合作的方式, 或者说是一种妥协。妥协必须经过博弈各方的讨价还价, 达成共识, 进行合作。负和博弈, 是指双方冲突和斗争的结果, 是所得小于所失, 即通常所说的两败俱伤。零和博弈, 是指博弈的结果是一方吃掉另一方, 一方的所得正是另一方的所失, 整个社会的利益并不会因此而增加一分。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中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必然会不停地产生博弈, 如果档案馆认为通过招标购买系统, 软件开发商理应满足合同内的所有功能要求, 那出现的问题就是系统实现上的困难。合同内标明的功能在需求细化以及具体设计中, 某些功能就会遭遇技术上的矛盾或无法解决的困难而无法实现, 如果按照合同条款, 档案馆毫不妥协就可能导致系统研发的中止, 这种结果就是两败俱伤, 即负和博弈。或者, 软件开发商提供一个短时间内可以应付过去的系统供档案馆使用, 待收到钱款后, 对出现的问题置之不理, 让档案馆自己解决。软件开发商这种杀鸡取卵的行为会导致其在行业内的信誉遭遇危险, 这种结果表面上是软件开发商实现了一次性的经济利益, 是零和博弈, 其实质是两败俱伤的负和博弈。所以, 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 只有适度妥协, 通力合作, 才能实现正和博弈。

二、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博弈之缘

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在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研发过程中始终进行着各种博弈, 是双方的利益之争, 但究其根源, 档案馆对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理想化设计与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研发能力之间存在着矛盾是双方博弈的核心与关键。首先, 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时间有限, 通过财政拨款立项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研发时间更是紧张。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软件公司一般都不会拿出大量时间对用户的需求进行充分调研并进行个性化研发, 往往都是在现有的通用模块基础上进行某些修改。因此, 软件系统的开发更多地囿于既有模板的基本框架, 用户的某些功能需求不能实现。其次, 软件开发商内部各部门间的相互牵制, 大大影响了研发的效率。具备一定规模的软件开发商内部会有市场部与研发部、进驻现场人员与系统开发人员等不同的分工, 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相互推诿, 严重影响软件开发。市场部在推销产品时会大赞其产品功能强大。但市场推销人员不是产品研发的技术人员。软件公司一般是派遣一到两名技术人员进驻现场, 与档案馆进行沟通, 再将意见反馈回研发总部。这中间的推诿扯皮消耗掉软件公司很多精力。第三, 即使档案馆的某些功能需求从设计角度是可以实现的, 但需要软件开发商投入或多或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软件开发商是否愿意提供这种研发, 能拿出多少技术力量在多大程度上为档案馆进行单独研发, 软件公司的研发能力到底有多强, 档案馆无法得知也无从左右。因此, 纵观数字档案管理系统建设主体间的博弈, 软件开发商提供的研发能力在多大程度上满足档案馆的功能需求成为双方博弈的根本原因与关键所在。

三、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正和博弈之径

1. 档案馆合理部署, 需求可行, 逐步推进档案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升级。

(1) 广泛调研, 积累经验, 了解主流功能和技术发展趋势。调研工作可从供需双方展开。一方面, 走访行业内档案信息化建设较好的单位, 最大程度吸收他人的建设经验与功能设计。从使用角度了解数字档案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领先优势, 并从他人的建设过程中了解软件市场的研发水平及信誉, 减少日后建设的弯路, 更多地吸取成功经验。另一方面, 档案馆从信誉较好的档案软件开发商中选择几家进行细致沟通。通过软件企业对产品的演示和介绍, 了解其功能, 掌握软件开发商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实现能力和研发水平。在沟通过程中, 档案馆邀请精通信息技术的专门人员共同参与, 减少技术屏障。 (2) 调整心态, 适度超前, 明确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系统需求。应当注意使用的软件工具和平台并不是越新越好, 而应当在配套性、成熟性和先进性上统筹考虑。软件开发技术需要与硬件环境、实际业务需求来支撑。对软件的选择要考虑既有的可实现的硬件环境, 软件对主机硬件、外围设备等都应该有较好的兼容性。档案管理系统开发采用流行的、通用的技术比较可取, 流行技术开发成本适中, 不会很快被淘汰;通用技术兼容性强, 容易与其他系统交换数据。档案馆本着“既要满足当前工作的需要, 又要兼顾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的原则, 形成适合自己的档案管理需求, 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理想的功能设计。 (3) 完善招标, 强化需求, 利用法律效力保障主要功能能够落实。标书具有法律效力, 要充分利用标书保障自身权益。针对现实招标过程中投标文件与招标文件两张皮的情况可在招标会上增加用户对招标产品的主要需求介绍环节。用户围绕招标文件, 向与会专家和投标公司对其需求简短介绍, 这样评标专家能够迅速明确用户的需求。投标企业对其产品的功能进行系统演示, 围绕用户的主要功能需求介绍能否实现及实现程度。这样, 参会专家对各个投标方情况有个大致了解和比较, 从而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与评价。招标完毕, 档案馆与中标企业签订合同时一并签署一份系统功能响应程度, 进一步明确主要功能需求, 强化双方法律意识。 (4) 抓大放小, 积极沟通, 确保档案管理系统主要功能的实现。软件开发商在为档案馆进行软件研发阶段, 具体的功能需求难免会遇到不好实现或不愿实现的情况。档案馆应学会用矛盾的思维,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与软件开发商积极沟通,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保证主要功能的实现和优化, 对某些开发起来有难度又不是十分必要的功能有选择地舍弃或调整。这样, 档案馆与软件开发商才能避免无谓的争论, 档案管理系统软件才能很好地研发。 (5) 循序渐进, 不断完善, 逐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数字档案馆建设不可能一劳永逸, 一步到位, 一揽子解决所有问题, 只能是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 分期建设, 逐渐完善, 稳步推进。随着档案管理功能需求的变化, 电子设备的更新, 系统技术的升级, 人员素质的提高, 档案管理系统水到渠成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档案信息化建设也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2. 软件开发商积极研发, 提升信誉, 推进档案管理系统的开发和优化。

(1) 加强研发, 提高竞争能力。软件开发商研发的产品必须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 保证产品质量和研发水平, 提高售后服务, 获得良好的行业信誉。加强研发水平, 不断推出具有领先水平的功能设计,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2) 避免浮夸, 切实应对招标。软件开发商在介绍自己产品的时候扬长避短是正常的商业手段, 但要注意避免浮夸, 介绍失实。投标文件应根据既有或能够达到的研发水平进行撰写。对于用户的功能需求尤其是关键需求详细介绍, 逐一说明是否响应及响应程度。这为产品的研发打下良好的沟通基础, 避免了关键技术无法实现的尴尬局面, 减少日后不必要的法律纠纷。 (3) 积极开发, 实现功能需求。档案馆对档案管理系统的要求是基于当前工作的需要, 同时兼顾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软件开发商应重视档案馆提出的所有的功能需求, 尤其是合理需求一定力图实现。同时, 软件应追求实用, 不能一味追求新潮、先进的技术。不管软件开发商采用什么技术, 把档案管理软件设计成可扩展的开放式架构是必须的, 这样, 日后档案馆对系统的维护工作也能比较轻松、方便, 也利于升级。由于档案维系历史, 数据安全的意义重大, 因此, 软件开发商提供给档案馆的产品技术上要相对成熟, 将技术的成熟性和先进性统筹考虑, 减少档案馆分担的软件公司开发新产品的风险。 (4) 持续支持, 确保售后服务。数字档案管理系统验收后, 档案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软件开发商应合理重视, 并给予完善的技术保障。只有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 才能提高档案管理软件开发企业的行业信誉, 有助于软件产品的进一步优化和推广。同时, 软件开发商对于系统研发期间未能及时实现的某些合理需求应加强研究, 力图完善, 因为用户的需求永远是软件发展的原动力, 用户的某些需求也许就是行业内的共同需求。只有完善服务, 不断改进, 才会获得更多用户的认可, 才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建英.博弈论的发展及其在现实中的应用.理论探索, 2005 (2) .

[2]祝洁.档案管理软件测评指标体系研究.兰台世界, 2009 (2) .

[3]施振华.关于档案管理软件开发应注意的问题分析.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4) .

数字电视商机博弈 篇2

2003年注定要成为中国彩电业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高端电视市场井喷式的增长以及国家数字电视项目的启动,都将为彩电行业带来无限的机遇和挑战。彩电彩电巨头展开新一轮博奕目前,北京等城市已相继开播数字电视,全国数以亿计的模拟电视面临更新。而为了能在这一领域立住阵脚,各彩电巨头甚至是电信大鳄都已开始粉墨登场,大展拳脚。在2003年10月12日举行的第五届中国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摩托罗拉公司正式宣布:在全球范围内全面进入资讯家电领域。与它在这一领域首度进行合作的是一家叫唯冠集团的台资企业。此次合作的第一个重点项目就是目前已经开始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的数字电视机。据悉,第一批产品在通过中国“3C”认证后,已于去年12月初上市。面对摩托罗拉这个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创维董事局主席黄宏生大呼被“吓了一跳”。他说,中国彩电企业刚刚从崩盘的边缘借数字电视的之机走回来,好日子还没有开始,大鳄又半路杀来,“压力还是挺大的”。虽然压力不小,但面对这座金山,创维还是奋勇而上。据创维集团彩电事业部总裁张学斌透露,创维投资10亿元兴建的平面显示技术工业园将于今年年底完成首期工程,2006年将全部完工。工业园将研发、生产等离子、液晶背投、全数字光学背投、液晶电视等各项最新显示技术和产品。他认为,创维的优势就在于在数字电视时代,国内彩电制造商的技术与国外品牌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全世界的数字电视的芯片和整机都是分开制造的,在整机制造方面,国内厂商和国外品牌并没有太大差距。创维集团已与世界顶尖显示晶片供应商美国德州仪器公司TI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德州仪器长期向创维提供DLP背投的核心技术——数字微镜器件技术,共同巩固并拓展中国日渐广阔的DLP背投市场。由于掌握了这些核心技术,使得创维成为国内第一家也是惟一一家能够批量生产包括DLP、LCD、LCOS等高端彩电的企业。同处一城的康佳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一诱人大餐。康佳彩电市场部副总经理何小华称,国内数字电视市场已经开始缓慢启动。康佳2003年高清彩电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已经由2002年的5%上升到20%。对于未来,康佳集团充满了理性化和数据式的乐观:数字彩电将达到1亿台左右的容量,即便每年产生10%的市场需求再加上更换市场,都可达到1500万台的市场规模。日前,TCL集团在京宣布了其庞大的数字电视产业规划。依据该规划,未来5年之内,TCL将投入至少10亿元人民币,用于数字电视产品的开发、生产与销售,力争2005年前在数字电视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20%至25%,海外市场年销售400万台,所有数字电视产品在整个电视产品群中的比例提升至30%至40%,销售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有关资料显示,近年来全球数字电视终端市场发展较快。2001年全球各地区数字电视的销售情况是:北美约2700万台(占全球89%)、欧洲约250万台、拉丁美洲约6.5万台、亚太地区约1万台;预计2002年,北美将达3800万台(占全球88%)、欧洲约470万台、拉丁美洲约28.5万台、亚太地区约21万台。专家认为,虽然现在彩电业面临很多问题,但是也要看到其中的商机。模拟彩电技术即将被淘汰,等离子、液晶、背投电视是今后取而代之的产品。谁能抢到先机,谁就得到了优势。而目前的产能过盛,主要针对的是低端产品,在高端产品上,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三大产业受益数字电视虽然数字电视计划在全国全面落实还得好几年,但这一计划已带活了有线网络、机顶盒及节目制作这3大产业。在这一计划中,有线网络将首先获益。目前国内有线电视的月收视费一般是8—18元,服务内容拓展后,有线的收入前景将会变得更加可观。我国的国情是,在国内,收看电视节目是一种社会福利,现在有线电视用户所缴纳的只是“视听维护费”,它是用来维护有线电视网络正常传输信号使用的,而在国外收看电视节目是要花钱的。此次国家的数字电视计划将采用“有偿服务”的原则。所以,有线网络是一次投入,长期受益。据专家介绍,数字电视有卫星传播、有线传播、无线传播3种方式,受国情影响中国数字电视将以有线电视为主要发展方向。事实上就算没有数字电视概念,有线网络本身就是兵家力争之地,因为有线网络收视费有望大幅提高,在不追加投资的情况下,收视费的提高将导致有线网络运营商的毛利率迅速提高。2000年以来,全国许多地区普遍调高了有线电视的收视费,每户每月收视费从8—10元调高到16元左右,但与国际相比我国的收费标准仍有大幅提高的潜力,目前的国内收费标准是欧美国家的1/30,是印度和南美国家的1/20,因此未来收视费成倍提高仍有空间。与现在的模拟有线电视相比,数字有线电视不仅增加了节目传输数量、提高了清晰度,而且为用户提供了大量的增值服务,数字电视和收费电视的启动使有线网络的资源价值倍增。在当前的有线网络市场上,歌华有线(600037)、东方明珠(600832)、中信国安(600832)三家上市公司是最突出的实力派企业。有线网络虽然发展前景可观,但其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由于技术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观众收看数字电视还需要一个机顶盒,有关人士称,机顶盒并不是人们预计的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渡性产品,由于数字电视的互动性特点,机顶盒作为与数字彩电配套的产品将长期拥有市场。机顶盒输出的数字电视节目不再有模拟电视节目中经常看到的“雪花”、“斜纹”等干扰信号,电视画面特别清晰、逼真,电视画面质量达到500线。普通的模拟电视并没有解决“电视好看”的问题,而机顶盒输出的数字电视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问题,数字电视使电视节目的选择更宽,内容更丰富多彩,可以随时根据用户的不同口味与需求更换节目。根据国家广电总局的规划,2003年制定数字电视标准;2005年将进行数字电视的商业播出;2008年将用数字电视转播奥运会;2010年数字电视接收机得到普及;2015年将全面实现数字化,停播模拟信号。作为全新的产业必将需要全新的数字电视节目,而这将带动传媒制作业的发展。电视节目内容需求骤增,不仅数字电视的推广使传输容量成倍扩展,付费频道的开通也将对电视节目的需求有大幅提升,这为电视内容提供商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事实上,国内的数字电视节目制作产业早在2001年就已开工上马,其中中视传媒(600088)和电广传媒(000917)可能会从中受益非浅。而背靠中央电视台这棵大树的中视传媒具有更大的发展机遇,由于中央电视台在中国传媒业具有牢不可破的地位,这是中视传媒在同业中无可匹敌的强大后盾,2001年其用2300万元资金投拍的我国第一部高清晰度电视剧《大宅门》,仅仅对中央电视台的播映权转让额就达到了2100万元。

博弈数字音乐 篇3

未来若干年图书馆市场仍将进一步扩大,但增长速度会适当下降,因为文献资源建设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特别是电子网络资源成了图书馆采购的重点。

对馆配市场未来的发展,每个专家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我们且听下面4位专家怎么说。

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之间应该和谐共赢

图书馆是出版社最大的消费群体之一,出版社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来源,但二者之间的业务关系一般总是通过馆配商来完成,这种图书馆—馆配商—出版社的模式实际上成为了当前最主要的图书馆市场发行模式。

当前,图书馆市场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出版社、馆配商和图书馆都深受鼓舞,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这个繁荣的表面下,还是潜藏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从不同程度上制约着社配馆三方共赢局面的形成和稳定。在此,我们从三方博弈的角度试作分析。

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的博弈。一方面,现在有不少出版社和图书馆发出声音,呼吁共建馆社之间合作直供新模式;另一方面,这种直供模式在实践中又步履维艰。究其原因,主要是出版社直接从事图书馆业务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图书馆采购的复本量少、品种多,要同时采购多家出版社的图书。二是附加服务要求比较高,目前很多图书馆要求馆配商提供的都是一条龙的服务,对于图书馆采购的图书,馆配商要做好入库、贴码甚至上架工作。这些要求对于出版社来说,在人力物力上都需要很大的投入。另外,图书馆采购中的普遍低折扣也让出版社难以接受,而过低的折扣已经不是正常的商业操作和竞争行为了,这其中有着很多不为人知的不规范操作。而这种状况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图书馆采购的图书数量上虽然达到指标,但图书质量上却未能得到很好的保证。

图书馆与馆配商之间的博弈。这主要集中在招标过程中,一方面,图书采购采用招标方式,普遍被认为是规范高校图书馆供货市场竞争的一种较好方式。另一方面,由于招标制度的不够完善,导致实际效果出现偏差。招标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一般有:

招标机构是指国家授权或委托主持和进行招标、组织运作与招标管理的机构,是招标活动的主体,在招标活动中,充当采购人与投标人中介的角色。在现实的高校图书采购招标中,招标机构一般是高校的招标办公室,在文献采购招标活动中,招标机构的角色转变及其职能的延伸,使招标过程及其结果存在严重的缺陷。

在高校馆的评标委员会中,作为评标委员会的很多领导和老师,不是图书馆方面的专家,对图书馆的一些具体业务不是很了解,容易跟着招标机构的意向做出判断。在评标过程中,评标委员会只能完全按照招标书的介绍来评判,无法对投标人资格、能力、信誉等做出审查,也无法对招标书的承诺做出真伪判断。投标人为了能在投标活动中中标,有一部分供应商将优惠折扣率压到比出版商的优惠折扣率还要低,出现了这一种情况,不知投标人怎样为图书馆供货?

出版社与馆配商之间的博弈。一方面,在我国目前的图书馆市场,出版社离不开专业馆配商,有关数据显示,国内图书馆订货量的四分之三是通过批发商形成的,实际上这个比例正随着图书馆招标的规范化而逐渐提高。另一方面,出版社对馆配商的某些行为还是心存戒意的,尤其在折扣和回款问题上,当前的局面的确造成了许多出版社对几大专业馆配商的过于依赖,这几个专业馆配商在经营中所面临的风险实际上也就是许多出版社的潜在风险。

以上这些问题实际上已引起业内的普遍关注,一个更加规范化运作的市场是业界同仁共同的期待。为了共建和维护一个共同期待的市场环境,出版社、图书馆、馆配商三方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如今图书馆大都希望出版社能够做到:第一,图书出版信息有较高的满足率;第二,报订的图书有较高的满足率;第三,能够达到较高的及时满足率。图书馆通过馆配商采购的最主要问题,就是不能得到全面、准确、及时的图书出版信息,不能保证已出版的图书得到全面和及时配供,而问题的核心就是:出版社如何能将图书信息又快又全地传递到图书馆一方。因此,出版社、馆配商、图书馆之间应该建立起更为密切的联系。

从出版社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至少有以下一些方面的工作可以加强。

1.给予图书馆或其他图书客户以数据支持。比如给予其初步加工的MARC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进一步加工,即在为图书馆提供新书定价、简介、封面扫描等初步数据的基础上提供更详细的书目信息,让客户对图书有更深入的了解,更直观的感受。这是我们与图书馆建立直接联系的最基本条件。

2.制作专供图书馆客户用的电子书目并可以用网络信箱的方式传递给图书馆客户。

3.建立完善、新型的样书库。近来,各地馆配商带领图书馆客户到出版社直接现采的情况日渐增多,有条件的出版社建立一个完善的样书库实为必要。

4.在出版社网站上加强对图书馆的服务。通过网站,各家图书馆可以随时随地挑选自己感兴趣的图书,然后可以即时地在网上下载MARC数据,这种模式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出版社向图书馆推广图书提供了迅捷便利的条件和直观的信息交流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出版社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不足的缺陷,还可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跟踪服务。

5.加强在公众媒体上对图书目录的宣传。

6. 丰富出版社与专业图书馆馆配商的合作内容,及时提供新书信息的同时,加强对新书的主发,积极引导馆配商对本社图书的销售和推荐。

7. 有条件的专业出版社可以针对与本社专业对口、关系密切的高校图书馆进行重点信息发布。

建立权威的第三方书目平台

需社、馆互联

杨文胜

(中版通北京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通过今年的反商业贿赂,馆配商的资金链有所紧张,以前的馆配商是一条龙服务,现在出现一些变革,他们把一些外围或非核心工作外包,例如库存,例如书目制作、内部加工。他们自身的核心任务则是找到客户,做大市场。

现在的图书馆都要求馆配商提供“四目信息”,包括社科新书目、上海新书目、地方版新书目及馆配商自己的书目,如此种类繁多的书目只说明一个问题——目前缺乏权威的书目平台。而有些馆配商提供的书目,占一定比例的是旧书或特价书,这在中小学图书馆配书过程中表现比较明显。既然有些馆配商提供的书目,不值得完全信任,但如果抛开馆配商,图书馆自己选书又如何呢?面对每年上市的近20万种书,那真是大海捞针,工作量太大。

中版通北京数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在做的工作就是提供中国可供书目,现已收集建国以来的100多万条数据,保证数据的全面及时准确便捷,实施难度比较大的是实现书目的“可供”,这需要通过出版社、馆配商的互联来实现,目前正在与占市场份额大的出版社和批发商联系,推动互联工作,推广中国可供书目平台。

反商业贿赂与

高校实行文献资源集中采购

朱强

(北京大学

图书馆副

馆长):

实行文献资源集中采购的背景和原因是:为了整顿图书市场秩序,反对商业贿赂,规范图书馆采购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而且图书馆采购经费主要为国家财政投入,按照规定应实行政府集中采购。

现在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已经实行文献集中采购,有关部门正在拟定规范高校教材、图书选择和购买工作的文件, 实行文献集中采购的两大措施:纸本文献通过招标选择主要供应商,数字文献采取单一来源集团购买谈判。

纸本文献资源的集中采购,各校做法不一致。教育部高校图工委文献资源建设专业组起草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文献集中采购工作指南》并已发布(高校图工委网址: www.tgw.cn)。工作指南明确了文献集中采购的方式和组织,规范了文献集中采购的流程和做法。

数字文献资源比例上升促馆配商转型

江红辉(广东大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 副总经理):

数字文献资源目前在图书馆采购份额中已近1/3的比重,而且保持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在高校图书馆,出于教学与科研的方便,数字文献资源大受读者欢迎。当然,现在数字资源在图书馆评估体系中还不是重点,所以纸质图书的采购还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在纸本书向数字资源转换方面,方正Apabi是一个方向,因为绝大多数出版社用的都是方正排版软件,很容易转换成电子版本。

我国每年出版近20万种图书,大部分在出版后逐渐退出流通领域,其中不乏具有研究价值、参考价值和收藏价值的图书,现在知识产权出版社已经开展POD和旧版书入库服务,将已退出流通领域或即将退出流通领域的图书重新纳入流通体系,提供绝版书的原版副本。目前,困扰数字化的最大问题是版权和各方收益机制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逐步解决,数字文献馆藏市场会越来越大。

图书馆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量空间,除了采购量较大的高校图书馆外,中小学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社区图书馆每年都有很大增量。举两个小例子,根据广东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规程细则,该省每年中小学图书馆馆藏缺口就达10亿码洋;深圳市福田区近几年已新增70余家社区图书馆,相当一部分纸本书以后会流向这些图书馆。

现在每年图书馆馆配纸本书市场保守估计约有50个亿,但前十名馆配商加起来也不到10个亿,产业集中度还很低。今年反商业贿赂的力度加大,馆配市场进一步规范,利润率进一步下降,相当一部分中小馆配商退市,一些有实力的馆配商更加专注增值服务,如研发图书馆配套设备、耗材、用品,承接社区图书馆、企业图书馆的“交钥匙工程”等。一些馆配商正在积极与风险投资基金合作,利用纳斯达克的融资能力,引入资本做大做强,向专业中盘或综合中盘的方向发展。

数字资源链接:

数字文献资源的集中采购

数字文献资源的集团购买,发端于CALIS的引进数据库,已经在高校图书馆普遍实行,近十年来取得了良好效益。到2006年5月为止,CALIS已组织69个引进数据库集团,其中文摘索引数据库集团16个,电子期刊数据库集团34个,电子图书数据库集团6个,事实型数据库集团11个,其他数据库集团2个。

上一篇:政府推进路径下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