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

2024-05-04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精选十篇)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 篇1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言论自由,舆论监督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社会中出现了一股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融合的热潮。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媒体无论如何发展, 无论怎样融合, 其中不变的实质是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语言对人们都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

自从微博成为人们依赖的社交网络后, “微博直播自杀”屡见不鲜。然而, 有许多这样的事件在发生之际, 加速当事人死亡的往往是人们的评论, 正所谓“人言可畏”。在许多直播自杀的“主角”的微博评论下, 经常会出现一些煽动性的语言, 例如博主在临死之际往往会发出求救性的语言, 这些语言却被评论者当成懦弱的表现, 他们认为博主以一个很大的噱头来引人注意, 却没有勇气实现自己的话语。于是, 评论者开始嘲讽、抨击、煽风点火。这些不但加重了当事人的心理压力, 也使他们原本受伤的心灵再次产生了人情冷漠之感, 更加对这个世界感到绝望, 从而错过了被救的最佳时机。

言论自由并不等同于思想自由, 社会公众意见的汇聚往往为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舆论是所有言论的集合体, 虽然不限制公众意见的表达, 但一些公众由于自身知识水平有限, 阅历经验较匮乏等内在、外在条件的制约, 无形之中夸大了言论自由的权利, 以致滥用言论自由。

关于舆论所带来的影响, 沃尔特·李普曼与梁启超有不同的见解。就报纸上刊登的内容来说, 梁启超认为报纸应以传播思想和政治主张为主而不是事实, 也就是说, 在一段时间里, 梁启超并没有意识到其所刊登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是否产生了负面影响;而沃尔特·李普曼则注重运用冷静的头脑, 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分析舆论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是否都是积极向上的。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与自媒体在融媒体时代共同肩负起舆论监督的责任。

许多传播者运用舆论这种看不见却又引人注意的魔力, 变相地达到自己的传播目的。如于正版《新神雕侠侣》引起了大家的热议。陈妍希饰演的小龙女不仅外在形象上引人吐槽, 在台词以及服饰上也令许多钟爱金庸武侠剧的观众大跌眼镜。受众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 其根源就在于人们心目中小龙女的形象是清纯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而于正版的小龙女却完全颠覆了受众原有的心理, 使其不得不将多部同题材作品进行比较来寻找心理平衡。当人们都在嘲笑谩骂的时候, 却在无形中提升了《新神雕侠侣》的收视率以及陈妍希的知名度。人们评论的话语隐藏着他们对新剧如何雷人、小笼包如何凑成“包过”组合的好奇。无论于正是带着怎样的思考选择包子脸的陈妍希作为新剧的女主角, 其传播目的已经由该剧的收视率而得以实现。因此, 舆论是好是坏的衡量标准不是说《新神雕侠侣》拍得好坏与否, 更不是女主角的美貌与否, 而是与受众心理固有的“刻板成见”相距多远。

每当发生此类不明事实却又引人热议的事情时, 人们就不知不觉地成为舆论浪潮中的一只鱼。他们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及自己内心仅有的“方向感”四处游荡, 聚集类似的小鱼, 从而结成鱼群, 建立“拟态环境”, 使不知情或者知之甚少的鱼加入其中证明“舆论”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 对于媒介传播的信息, 民众的舆论往往带着一种批判和不愿接受的心理。面对扶起摔倒的老人的外国人、面对某明星为某地震灾区捐款多少万的新闻, 民众都抱着作秀、炒作、要出名的眼光去嘲讽、去抨击, 去谩骂。一些正能量的报道永远没有几则桃色、灰色新闻能够博得人们的眼球, 于是总有一些媒体抓住这样或那样的“机遇”制造一系列的假新闻。

事实上, 还原事件真实性, 是每一个新闻媒体人承担舆论监督责任必须要遵循的一个基本准则。在这个纷繁复杂的社会, 有时候媒体就像是雾里看花的人一样, 需要借助民众的舆论力量来随时给他们敲敲警钟, 让媒体工作者时刻感受到这项职业的重要性与责任感, 容不得一丁点差错。

自媒体时代的舆情观察 篇2

专业媒体一般指的是有编辑或主管部门对新闻生产和消费环节“把关”,对舆情掌控较为主动的媒体,既包括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数字媒体、手机报、门户网站等新媒体。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博客、论坛、微博、微信等网络传播途径出现了,其传播主体、传播效果、传播成本、传播范围都与专业媒体有着颠覆性差别,这种具有交互性和全民性的传播媒介通称自媒体。近些年尤其是微博盛行以来,自媒体在媒介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舆论的影响力不但具有挑战专业媒体的气势,而且在某些热点问题的传播推动方面有压倒专业媒体的趋势。因此,把握自媒体时代的舆情特征,引导其服务于社会和谐、国家强盛、人民幸福,就显得迫切而有意义了。

一、自媒体时代面临的挑战

自媒体这一概念由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在2003年7月出版的研究报告中提出,即:“We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这一概念的关键在于,新闻传播的主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新闻专业从业者,在互联网上,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媒体逐渐从一个高门槛的专业机构,变成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自己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的便捷工具;传播内容变得越来越个性化、自由化。其特点主要有:一是传播主体草根化、大众化;二是具有瞬间形成舆论冲击波的功能;三是传播速度快,且可达世界各地;四是传播成本低,通常不用付费;五是具有匿名性和随意性。

由于自媒体比较开放、自由,缺乏专业媒体的“把关”和“过滤”机制,使得对自媒体舆情的治理成了一个全球性的难题,我国也不例外。据统计,我国网民数世界第一,已达5.64亿人,手机网民达4.5亿人,信息几乎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只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或手机,都能以最快速度被传播出去,继而形成社会热点和舆论焦点。就我国当前媒体传播影响力而言,某种意义上已进入自媒体时代。

二、当前我国自媒体传播的特征及倾向

一是自媒体传播多元化、复杂化。

1、个体到群体,虚拟到行动:传播途径自成风格。自媒体传播的参与者个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他们既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又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个体的兴趣和价值偏向对热点事件或话题成为影响舆情必要因素之一,一旦刺激起公众的兴趣和关注,将得到普遍的围观和参与,逐渐产生一定的认同,群体随之产生。在群体观念偏向的引导下,舆论主体有时就会付诸行动,并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热点事件中来。而现实是,自媒体形成的热点话题有时会延伸到专业媒体上,碎片化舆论信息迅速聚合,形成强大的舆论热点,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现实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趋势。而这种行动和影响,可能是善意的、正面的,也有可能是恶意的、极端的,并且具有自发性质,有不可控的风险。

2、一元到多元,民生到政治:信息传播纷繁复杂。随着3G技术的应用和4G技术的推进,网络在人们生活中渗透日剧,使得自媒体舆情的传播渠道更加多元和便捷。电子邮件、网络论坛、网络评论、网络聊天室、新闻评论、博客、微博、即时通讯(QQ群、MSN群等)、微信等都成为目前自媒体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微博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形式之后,更加速了信息的立体式流动。在我国,自媒体参与者关注的话题从楼市调控、物价上涨、污水排放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到针砭时弊、网络反腐、网络问政等政治问题,令舆情信息内容日益多元和复杂。

二是自媒体舆情自由化无序化。

1、意见领袖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凸显。某传播主体一键将信息转发别人,通过裂变式和N次方的形式传播开去,其影响力可想而知。那种受关注度高、粉丝多的传播主体,很容易成为舆情事件中的意见领袖。意见领袖可以是在某一领域拥有独到见解或言辞犀利的普通网民,也可以是社会精英,如政府官员、社会名人、企业高管等。尤其在微博平台为意见领袖身份进行加“V”认证后,这种类似亮明身份、实名的状态,使这些意见领袖发布内容的影响力更加凸显。

2、通过自媒体“发声”已成为网民表达意愿的常用方式。由于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法制、社会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一些社会矛盾不可避免,一旦遇到感觉不能(事实上未必不能)通过现实途径解决的问题或表达的观点,网民便“信手拈来”自媒体“喊话”。而现实生活中一些社会事件也正是通过自媒体推动了问题的曝光或解决,像“表哥”杨达才被处理、陕西“房姐”被曝光等。自媒体往往成为事件发展的最重要推手。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发布的《2011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显示:在网络媒体越来越发达的“大众麦克风”时代,公众的话语权实现了空前的普及,社会各阶层都已经习惯于在网上“喊话”和表达观点。

3、自由过度的现象时有发生。我国当前自媒体发布工具(如微博、微信、QQ等)注册主要采用匿名的方式,这就给了传播主体极大的自由度,同时也引发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行为盛行,谣言、诽谤、谎言等严重自由过度现象时有发生,甚至还有通过自媒体非法结社、组织社会行动等问题。据《2011年中国微博报告》统计,2011年微博谣言数量比2010年增长了8倍多,这主要是由于微博发展快和匿名造成的。

三、当前应对自媒体舆情的策略

自媒体引发的网络风险,是世界性难题,甚至能够冲击现有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目前,我国针对自媒体舆情迅猛发展的实际,采取了各种治理措施,如:一些政府部门针对自媒体成立类似舆情中心的专门机构;努力把微博这种属于网友个人发布信息和意见的“自媒体”变成“网上机关报”;让门户网站介入对自媒体舆情的监控;推动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探索建立自媒体舆情处置的联防机制,等等。但是,总体来看,当前对自媒体舆情的治理还不能适应自媒体舆情过于汹涌的发展态势,突出表现在:一是在自媒体形成的舆论冲击波面前,专业媒体尚不太适应,显得被动,缺乏足够有效的应对措施;二是媒体管理部门在应对自媒体舆情方面缺乏系统性,手段有限,方式简单,尚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自媒体舆情处置需要;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自媒体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尚有待建立。那么,在自媒体舆情影响不可避免的今天,怎么办?

一是领导和管理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当前中国处在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期,国际国内形势都较为复杂,一些无序的自媒体表达和政治参与会严重影响社会秩序。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尤其是领导和管理部门必须把对自媒体的治理和对自媒体舆情的引导提高到政治稳定和社会治理的高度,切实提高全社会的认识,切实动员相关力量,切实研究应对措施,切实采取有效行动,来降低政治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二是有针对性地加强立法。不断总结自媒体治理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借鉴国外自媒体舆情治理方面的有效模式,从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高度出发,尽快推动相关立法工作。当前尤其需要推动针对意见领袖、匿名注册、自由过度等方面的监管和立法工作。

三是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对自媒体的管理,不能完全采取“堵”的办法,事实一再证明,在“人人都是记者”的自媒体时代,“堵”往往事与愿违,甚至弄巧成拙。因此,与其“堵”不如“疏”。在认清自媒体时代舆情特点的情况下,深入了解新闻传播的社会心理,多角度分析新闻源,依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把握新闻事件发展的时间节点,发挥好新闻发言人的作用,从新闻生产环节进行疏导;尽可能动员专业媒体资源,发挥政务微博、网络评论员的作用,主动接触意见领袖,建立相应舆情反应机制,从民生、稳定、占据舆论话语权的角度出发,在舆情处置环节进行疏导。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 篇3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我们对互联网时代传播特征的深思。事实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迅猛发展,已经造就了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自媒体时代。所谓“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时代,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手机网民数量达4.2亿,网民总数已逼近5.64亿。不仅如此,据统计,在2010年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到了22%。可以说,自媒体传播范围广、影响面大、开放性强等新特点,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也让舆论环境更加复杂。

当前,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形势发展日新月异的情况之下。舆论引导工作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传统媒体应该正确把握舆论态势和舆论环境,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积极和谐的舆论氛围。

而电视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排头兵。在舆论引导上,更应该充分地结合自身优势,形成一个以时政、主题报道、民生新闻节目为主要架构的立体化舆论引导格局。具体的表现如下:

第一,以创新为引导,大胆改进主题报道方式。主题报道是指宣传党和政府相关政策、方针路线以及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等为主要的内容的成就性、经验性和典型性报道。传统媒体在进行这类报道中,应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上下功夫。结合新形势下各类受众群体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根据不同媒体的特点和不同受众的兴趣与需求,用大众化的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好宣传报道,让舆论引导更生动,更具感染力和人性化。《新闻联播》作为时政、主题新闻报道的重要传播平台,例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近日开辟《经济新动力》、《部长访谈录》、《到群众中去》、《寻找最美乡村教师》等报道板块。在形式上,1+n的报道模式,呈现出新闻专题化特征,使报道更深入、生动。在内容上,用富有亲和力的报道方式和语言,直面社会热点和矛盾,善于引导,及时疏导,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推动正面声音,形成正面的强势宣传。又如《湖北新闻联播》近期推出《不负总书记的重托》系列报道,让普通群众成为画面中的主角,用回忆方式构建节目,以故事化的表现手法,结合同期声的巧妙运用进行深入讲述,平实的风格,令人感动,也取得了较好的播出效果。

第二,以全面,及时,准确为基础,彰显媒体公信力。信息传播质量决定舆论引导效果。在新闻竞争的白热化之时,传统媒体应该戒骄戒躁,不要为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而忽视真实性,客观性。当前的自媒体时代,由于传播过程的开放性,极易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传播影响力,甚至造成舆论失控的现象。不仅如此,目前在传播界,一些媒体也唯“受众商品理论”马首是瞻。把大众传播看做是市场买卖的过程,造成媒体出现唯收视率、唯点击率的不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更应该发挥权威性、公信力的优势,利用自身完善的传播结构,在信息传播中做到不盲目跟风,有独立观点,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准的新闻报道,从而提高舆论的引导力量。例如2013年4月20日雅安芦山发生地震,与2008年汶川地震时的报道相比,“4.20雅安芦山地震”报道中的电视媒介从反应机制、报道能力以及资源投入等方面,均形成了全面超越态势,体现着灾难事件中电视媒体报道整体水平的又一次提升。中央电视台就在第一时间展开报道,多路记者快速挺进震区,以最快的速度报道了震区的情况。不仅如此,在报道也呈现出了更加理性和成熟的姿态。值得一提的是,当雅安某领导带着官腔说震区情况时,央视主持人主动打断,说“这个我们可能比你还要了解,说说现在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如何贯彻落实吧。”这一细节,也凸显出了当前电视媒体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由此可以看出,电视媒体应该在为群众服务中引导群众,在与群众交流互动中形成社会共识,要讲究方法、注意策略,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不断增强舆论引导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第三,以优质非新闻类节目为补充,延伸舆论引导能力。舆论引导,不仅把包括政治引导,还包括思想、价值观、文化引导等等。因此,除了新闻传播之外,社交、娱乐、综艺等节目形式,也是大众生活的重要需求,当今媒体已经进入分众化传播时代,非新闻类节目具有巨大的传播效应,如何在这类节目中体现核心价值,仍是当前媒体面临的重要课题。对于这类节目可以从内容、报道方式、内容、结构等方面进行多角度的策划,使受众了解更多新闻背后的信息,对新闻类栏目形成有益补充,成为舆论引导的时代尖兵。例如湖北卫视情感类谈话节目《大王小王》,就以平实的百姓视角,关注社会普通人的生活状态,不猎奇,不夸张,以朴实的情感流露,和真诚的感情感动观众,达到了真善美的传播价值。

第四,整合各类资源,提高驾驭新媒体的能力。在自媒体时代,个人能够通过网络平台,成为信息传播、意见表达的主体。这里,不仅有众多杂音,也是多元文化和利益的博弈场。在突发事件发生时,传统媒体如果引导不力或者不当,极有可能影响整个大局,影响到社会整体情绪和稳定。对此,传统媒体应该有清楚的认识。传统媒体应该与新媒体主动结合,在舆论引导上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要变“被网络舆论主导”为“主导网络舆论”,占领舆论的制高点。传统媒体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报道。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 篇4

1 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必要性分析

传统的监督方式因其本身特点 , 很难有效地发挥其应有机能 , 而自媒体的舆论监督因其自身的特点和独特的方式而成为现代监督的一种方式。那么 , 我们为什么要对政府的司法机关进行这种监督呢?

人民享有知情权 , 且言论自由。媒体通过采访等手段 , 对司法审判进行监督 , 使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保障 , 从而使得公民敢于并积极地提出批评建议等[2]。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 更加剧了这种表达机制存在的必要性, 并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使监督更及时有效。一味的隐瞒只会使民众对国家机关和相关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渠道不畅。

执法人员是普通人 , 而人在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倾向 , 并且人的理性是有限的。众所周知 , 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 , 这种理性容易被感性情感所左右。一个掌权者做出决策前是很难掌握全部有关信息的 , 无论其出发点如何 , 都有可能做出错误的决定。为了保证决策的尽可能科学公正 , 监督是相当必要的 , 它能够及时发现决策中的不当之处。如在保障被告人权利方面 , 当他们在司法程序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 , 舆论会进行声援 , 促使人权得到保护。因此 , 施加一种使他向好的方向发展的束缚 , 能有效控制其向更坏方向发展。

在舆论监督的压力下可有效地促进执法人员的自律意识。每个人靠自己很难形成自律意识 , 人需要一个外在的制约力量 , 而舆论监督正是这样一种外在的监督。这样一来 , 不仅可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 也可以有效促进司法活动的公开和审判工作的透明 , 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暗箱操作”。舆论监督正是通过施加“压力”, 协助实现司法公正。

当下传统的监督方式已经无力有效监督司法机关。传统的监督是一种权力对另一种权力的作用 , 即按照法律的规定自我监督或者相互监督。但是 , 其中某些部门或官员勾结起来滥用权力 , 采取多种手段使利益最大化。权力的差异并不能有效的阻止一些官员进行违法合作。现实中 , 往往看到公共机构之间的法定监督 , 大多都是迫于公众舆论而作出的。

法定监督机构若想履行监督职责 , 要凭借和掌握有关官员违法犯罪的充分信息或证据。实践中 , 公民或媒体的揭露为司法机关提供了很多违法犯罪的线索。

但社会信息分散性强, 一个监督机构无论多么全面、努力 , 都不可能完全收集到社会的相关信息 , 由于相关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是相对的 , 况且执法人员的时间和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而新媒体尤其是手机等自媒体 , 凭借其自身的灵活性和整合性 , 却可及时有效地弥补其他法定监督的不足 , 或多或少地填补其空隙。

舆论监督的广泛性是其他监督机构无法替代的。现阶段的舆论监督不仅监督官员的公务行为 , 除此之外 , 还对官员的个人行为进行监督。同时 , 舆论监督对司法机关的执法行为 , 可以作出科学理性的判断与及时合理的监督。法律在执法权方面的监督是不健全的 , 规范也是有缝隙的 , 这就导致很多案件存在不少的自由裁量余地。而舆论监督可以有效对此进行弥补 , 所以 , 舆论监督的广泛性使此类监督更加全面有效 , 是其他的监督方式无法代替的。

2 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对司法公正的负效应

媒体尤其是自媒体形成的舆论监督有影响面广、反应快、震动大等特点。处理不当或久拖不判的犯罪案件 , 媒体的曝光能在社会中引起很大的关注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 从而使问题能较快较好地解决。舆论监督具有两面性 , 不仅可以促进社会和司法的公正 , 也很可能成为损害司法独立、损害司法公正的工具[3], 其负效应不容忽视。

容易将法律问题道德化、政治化。自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或牟取经济利益 , 在道德与法律之间往往遵从于道德 , 打法律的擦边球 , 或者将法律问题隐蔽化 , 或者将法律的运作视为隶属政治和道德的活动。这样一来, 容易导致事件本源与所披露信息不符 , 继而导致舆论讨论下的与法律标准下的结论有时大相径庭。如果过分强调舆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 , 很可能将法律问题道德化 , 司法活动变为从属于道德的活动。

过度强调监督作用 , 可能导致“外行领导内行”, 破坏司法的公正、独立。生活中 , 网民经常在法院尚未对案件作出判决之前 , 用道德评价标准评判案件 , 一些舆论报道会在司法部门作出决定之前做一些带有舆论倾向性的报道引导受众的情绪 , 受众在该舆论的指引下会对司法部门的公正性等产生疑虑。当这种舆论盛行起来之后 , 就会使整个案件的舆论导向倾向于此。此时在强大的舆论之下 , 司法机关想要独立工作将难上加难。并且 , 法律是一门专门的学科 , 需要专业的知识 , 过多的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 , 必定导致“外行领导内行”。

3 舆论监督对于司法公正之破坏性的根源探析

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应该与司法部门保持恰当的距离 , 避免过分的舆论监督对司法活动的干扰。主要有以下理由。

很多情况下 , 自媒体随意性不可控 , 舆论监督主体本身获得的信息内容并不全面、真实 , 致使反映的结论或观点并不完全公正。如果涉及司法案件 , 舆论的常用做法是依据新闻事实与历史背景 , 从社会道德和实体法常识的角度对案件进行评价 , 总是从判决的最终结果进行评论[4]。所以形成的舆论舆情是带有感情色彩的 , 不再客观的对案件进行评判。在信息化时代 , 各种传播媒介会迅速把这种主观的评价传播出去 , 对于接收到的受众而言影响是重大的、震撼的。当舆论的主观性与法律的客观性背道而驰时 , 二者的矛盾就必然产生。

司法机关对事实的认定虽然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判断推理过程 , 但司法裁断要达到自然正义是很难的。当事人诉讼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司法裁判 , 还原于当事人的事实过程 , 得出符合自然正义要求的裁判。而司法机关通过搜集到的确凿证据 , 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得到的判决结果。自然正义是实质正义 , 而法律正义是形式正义。但多数情况下 , 二者是不可能完全一致。加上主客观因素的影响 , 有些证据材料还可能会扭曲事实真相 , 形成证据假象。司法机关是依据证据来进行裁断的 , 那么在支离破碎、真假难辨的模糊证据材料面前 , 司法裁断要达到自然正义是很难的。

社会舆论倾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相对而言 , 司法机构的权威化和职业化 , 执法人员的专业性和其自身的经验积累 , 以及其职业规则的要求 , 都会使审判人员更冷静、理性。然而 , 作为特定社会、特定历史时期的民意民心之表现的社会舆论倾向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 , 把这种不确定的、存在波动的东西作为审判机关活动的准则 , 法律运行势必会产生波动。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价值目标一致 , 但二者实现的方式和评价标准却不尽相同。首先 , 司法是依靠法律来解决纠纷 , 而舆论监督则是通过简单的主观判断来追求道德上的公正。舆论监督依据的道德标准是严格的、广泛的、科学的 , 法律标准相对滞后狭窄 , 如果道德评判没有法律的支撑 , 舆论监督就会给司法活动造成巨大的压力。其次 , 尽管法律与道德一定程度上具有相互认可性和评判的重合性 , 但二者并不可能完全重合。法律是对社会基本道德的确认与支持 , 因而难免出现一些法律允许但违背的道德的行为 , 如见死不救等 , 对于此类行为如果以法律的标准来评价 , 它并不违法 ;若以道德标准评价 , 则其必然要承担一些道德上的谴责 , 这往往是舆论监督的讨论与司法部门的审判结果产生碰撞的根源。当然我们需要强调的是 , 现代社会依然是法治社会 , 在司法审判过程中一切应以法律为标准 , 不可肆意为之。有时 , 网络舆论监督常常裹挟着道德对案件进行评判 , 以舆论的强大压力来干扰法官思维 , 因此 , 执法过程中必须用法律的标准来审理而非道德。

4 结论

权力具有天然的扩张性和腐蚀性 , 面对强权 , 个人总是显得渺小 , 因此在公权实施中承受一定的舆论压力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由于自媒体时代言论的随意性不可控 , 确实需要找到舆论监督的“适度点”, 换言之 , 司法活动与舆论监督不能过于亲密 , 否则司法活动的正常秩序就会被干扰 , 而这个“适度点”才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的问题所在。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网友曝”越来越普遍, 倒逼检察机关加速走向检务公开。同时, 不适当舆论过分的关注可能会引起党政机关对社会焦点案件的处理形成干涉, 司法权的独立行使将受到妨碍。所以, 如何在避免对司法造成不好影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这是法学界和新闻界需要持续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司法公正,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季芳.浅议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关系[J].学理论, 2013 (28) :148-150.

[2]胡家胜.浅谈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平衡关系[J].新闻与法, 2011 (3) :115-116.

[3]左卫民, 汤火箭.传媒与司法关系新探[EB/OL].北大法律信息网, 2003.

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功能浅析 篇5

摘要随着新媒体的推陈出新,传统媒体受到了极大的压力与挑战。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媒体已经成为民众表达自己意见的主要途径,它的监督功能正在逐渐得以彰显。文章通过对新媒体的研究,揭示了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6)10-0029-01

舆论监督通常是指新闻舆论监督,即以新闻为媒介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解释并促使其尽快解决的一种舆论监督。它是现代民主国家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文明的产物。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民众渐渐在舆论监督中产生了话语权,这种变化引发了对新媒体时代监督功能的思考。舆论监督

1.1 舆论

舆论是大多数人在社会生活中对某一社会现象或者社会事件公开表达意见的集合。舆论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息息相关。舆论可以发挥相应的政治作用。

1.2 监督

监督即监视、监察,它是一种外在的约束力量。现代社会中存在的监督大多都将强制性的公共权力当成后盾。新闻舆论监督具有一定的强效性、随意性以及广泛性。

1.3 舆论监督的定义

舆论监督是在保持了舆论与监督两者各自特点的基础上,衍生出了新意义的良性贯通融合。舆论监督是指将民众的意见集结成一种舆论,然后对舆论中的现象或者事件进行监督,进而促使相关部门尽快解决。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民众既是舆论的发起者,也是监督的执行者,因此可以将舆论监督看成是民众监督[1]。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研究

2.1 新媒体的研究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了“新媒体”一词。这里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第四媒介与以手机为代表的第五媒体来对新媒体进行界定。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某些层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1)类型变化。新媒体的类型主要包括手机媒体和网络媒体两种。手机媒体是将手机当成信息收集与展示的工具,完成信息传播过程的媒体。随着手机传播功能的发展,手机媒体渐渐成为新媒体中的第五媒体;而网络媒体则是以互联网为传播平台对信息进行交流和传播的系统。网络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随着现代社会民主化的发展和网络媒体的普及,网络媒体渐渐承担起舆论监督的功能[2]。

2)理论变化。传统的传播理论认为,媒体的研究框架是媒介扩散论和媒介决定论。然而这种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现在的传播理论将网络概念当成结构中心,建立了一种转化模式。

2.2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现状

新媒体时代平等的话语权极大地鼓舞了民众的热情,使舆论监督进入了新阶段。

1)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泛化。新媒体以技术为依托的特点使其无视了时间、空间等条件的制约,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泛化。

2)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灵活模式。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方式更加生动灵活,使得舆论报道过程变得更加大众化、形象化、生活化,进而加强了舆论的影响力以及感染力。

3)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的效果。新媒体时代具有将信息瞬时传播的特点,因此,网络上常常会因为某一热点问题掀起舆论狂潮,当这种舆论狂潮出现之后,相关部门就要采取行动对这一热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具有不容忽视的效果。

2.3 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特点

目前,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自由与政府控制、公民权利、司法权威之间产生了一定的矛盾。舆论监督需要在度的水平上适可而止,在量的水平上保持相对平衡。要平衡舆论监督与政府控制、公民权利、司法权威之间的关系,舆论监督就要做到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前提,实现舆论引导与舆论监督之间的完美结合[3]。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措施

随着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发展,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第一,民众的情绪性言论较为常见,无主见群体的情绪很容易就会受到这些情绪性言论的影响,形成非正常的舆论暴力;第二,信息的准确性难以核实,虚假信息的泛滥很容易使民众出现极端行为或者思想上的混乱。因此,需要对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

3.1 健全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保障机制

一套完整的新闻法体系可以使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发展得更好。监督不力是目前新闻舆论监督机制不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监督不力使舆论监督出现了盲区,而舆论监督只有在获得全部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监督目的[4]。

3.2 加强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自身建设与监管

要加强新媒体时代的舆论监督功能:第一,要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并建立健全的网络立法;第二,网站要使其编辑增强法律意识;第三,要把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对主流网络媒体加强建设;第四,应该鼓励民众提升自身的网络素质,使其自律机制加强。

结论

舆论监督是一种社会形态意识的独特体现,它是辅助社会发展以及制约历史进程的重要力量之一。新媒体时代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新媒体时代舆论监督功能的研究,使其舆论监督实现更为平稳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自媒体时代的品牌推广 篇6

关键词:自媒体;品牌推广

大众媒体时代已经过去,在Web2.0时代,网络传播成为“零门槛”的传播方式,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成为传播者。一种即时的微内容的发布传播方式,在这个网络泛滥的年代一种新兴的媒体推广形式受到了众多品牌推广的关注。这种新兴的媒体由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发布是由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里面对“We Media”下了一个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自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又被叫做自媒体(We Media),又称“私人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主要以电子化为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自媒体平台包括: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等网络社区。相比电视、报纸等其他媒体,自媒体不需要庞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去维持,互联网让“一切皆有可能”。例如,在facebook、instagram、微信、yotube等所提供的自媒体的平台上,消费者只需要简单的申请注册,了解基本的操作方式和界面管理工具,就可以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简单易操作、传播便捷,让自媒体大受欢迎,发展迅速。这样一个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内容从制作到发表,只在弹指之间的媒介平台,其迅速、高效是其他传统的纸质媒介、电视媒介无法企及的。可以说自媒体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为零,消费者不仅能够迅速地得到信息,还能及时的回馈,这前所未有的强大交互性是超越了以往媒体的存在。

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声音来自不同的四面八方,有别于由专业媒体机构主导的信息传播,它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活动,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一种对等的传播概念。同时,它也是指为个体提供信息生产、积累、共享、传播内容兼具私密性和公开性的信息传播方式。早在我国唐代时期,丞相张九龄在《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中就提出“仰认睿智,深惟匿瑕,其如天道人心,难以违拒,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在品牌推广中是极为重要的,在品牌推广前期要像千眼佛那样视察时机,而在品牌推广进行时要像千手罗汉那样抓住时机。恰当推广时机的选择,是能否有效发挥传播效果的关键性因素。自媒体的多样性,最适合品牌在不经意间就抓住各种各样的时机,就如同卖糖果,有的店员总是先抓一大把糖,称的时候再把多余的拿掉;而有的店员总是少抓一些,然后再添一点。这“添一点”的动作恰恰迎合了消费者微妙的心理,仅仅是在适当的时机,选择了适当的动作,“添一点”就使消费者产生了美好的联想,产品的销量就完全不同,这就是从消费者心理出发,适机影响左右消费者的消费行为。2012年在纽约中央公园旁的珠宝品牌Tiffany,圣诞节期间Tiffany创造了奇幻冬日橱窗设计“冬日旋转木马”系列,运用每一个橱窗说一个小故事,偌大的橱窗展示小小又细致的闪亮亮石头,设计运用了3D立体的景深概念,让路过行人能立即将焦点转到,精致、迷人的珠宝上。并在facebook粉丝页上制作了「有声绘本电子书」,讲述小男孩与他爷爷发现一个在中央公园旋转木马的秘密。充分抓住了自媒体推广的特点,利用线上线下交互同时进行。

品牌推广在自媒体上的运用,取决于时间的速效性,如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后的短短几秒的广告,很贵,但你可以再几秒钟内让成千上万的潜在消费者接收到具有极强说服力的信息。现代科技地融入,震撼的视觉感受、身临其境的声音、独特的视听感受都能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产生强烈的现场感。慢慢地阅读品味、深刻思索的时代已经逐渐远去,大众消费转化为寻求感官刺激,从视觉中获取审美快感和审美享受。自媒体在这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美国社会学家戴安娜·克兰在《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一书中提到媒体“使不同社会地位的所有观众都能理解它的信息,从而打破了社会群体之间的界限。”微软公司新版Logo,原有的斜体字被摆正,字体修改成Segoe,左侧带有四个方形色块,最后的“f”和“t”两个字母互相连接,新Logo中的四色小方块代表着微软的产品以及所服务群体的多样性,在互动推广短片中也以小方块的形式拓展联想。基于互联网的网络媒体集三大传统媒体的诸多优势为一体,是跨媒体的数字化媒体。自媒体最大的特征就是及时性、海量性、全球性、多媒体性和交互性。作为品牌推广可以采用各大门户网站、论坛(如新华网、人民网、新浪、搜狐、网易、TOM、千龙、腾讯等网站)以及博客等有优势整合传播和新闻事件的密集炒作,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也可以通过行业内网站推荐或软文发布来吸引眼球,更为便捷的方法是可以通过微博、QQ群等方式推广。自媒体是“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传播方式,传播范围广,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不采取特别的技术措施对境内外个别有害网站实施封锁,世界上任何一个网站登载的内容,都有可能供全球网民访问、浏览和下载。同样,世界上任何一个具备上网条件的地方,随时可以接受自媒体的信息传播,自媒体的出现对于信息推广接收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字、图片、视频、音频、FLASH动画等多种形式随时上载也大大丰富了推广手段,使品牌更为直观生动地出现在受众面前。例如,荷兰Momkai工作室和耐克公司合作的推广年轻艺术家的网站(Bloedoranjegallery.nl),通过实拍与虚拟技术相结合,利用自媒体推广,个人网页设计界面设计简洁清新,随时采集随时更新,整个页面采用了荷兰的标志性颜色橙色。宝马美国网站设计,一贯秉持德国人的严谨,用色准确,页面构成规矩,功能介绍详细,充分体现了宝马品牌的品质感。百度手机输入法更是利用时下最流行的调侃方式的视频在微信中推广:让拇指在得瑟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吧,以微电影的方式出现在微信、微博上,结合当下网络最流行的语言“元芳,你怎么看”、“李白”、“屌丝”、“逆袭”等等,画面简洁有趣,传播方式轻松、幽默却又不乏犀利洞察,传播点全面又不冗长,消费者在娱乐的同时记住了品牌关键信息。这种“平民化”既可分享又可评价的推广传播方式更是深得人心。

品牌内容永远是自媒体的核心,从“旁观者”转变成为“当事人”,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一份自己的“网络报纸”(微博、微信)、“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图片站”(脸书、instagram)。“媒体”仿佛一夜之间“飞入寻常百姓家”,变成了个人的传播载体。人们自主地在自己的“媒体”上“想写就写”、“想说就说”,每个“草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传递自己生活的阴晴圆缺,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随拍随发,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无时无刻都可以随心所欲的传播发布消息,时效性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 戴安娜·克兰.文化生产:媒体与都市艺术[M].

[2] 张九龄.旧五代史·晋书·安重荣传[M].

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研究 篇7

传统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指以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介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 往往是较为机械式的向社会传递信息。虽然说传统媒体凭借自身的特点和价值在时间和空间上有所突破, 但是由于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这种传统模式的媒体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出自身的价值, 其自身的发展不能满足实际发展的需要, 渐渐的显现出自身存在的不足, 所以新媒体应运而生。

传统媒体暴露出从组织形态到传播理念等一系列弊端, 如盈利模式单一、价值定位过时、报道有失公允、时效性不及自媒体等, 传统媒体已经充分认识到这些缺陷与弊病, 并开始积极探索与自媒体建立从内容到形式上的“合作”;其次, 人们在赞扬自媒体为社会进步带来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 也逐渐认识到自媒体并非完美的存在。

二、自媒体时代

由于传统媒体存在的不足逐渐显现出来, 传统媒体只有进行转型, 才能够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让传统媒体优化其原有的传播方法, 逐渐变得个性化和自由化的传播模式与背景就是自媒体时代。在自媒体发展的潮流中, 自媒体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渐渐的展现到人们眼前, 尤其在传递信息、舆论引导和规范, 以及传统媒体的转型中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自媒体由于其自身的自由性, 不仅打破传统的规范和限制, 还根据自身的价值对其发展有着有效的突破。但是从现实状况了解到自媒体有利也有弊, 自媒体包含网站论坛等互联网的交流工具, 主要是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呈现, 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过于自由, 限制较少等特点常常导致出现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与问题, 如虚假信息的发布与扩散、个人信息曝光与传播等。而针对这一问题就需要用传统媒体进行限制, 所以在自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需要进行有效的转型, 发挥其自身的公信力与舆论传播职能, 从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信息传播问题。

三、传统媒体转型的意义

自媒体“短、频、快”的传播特点使得传播内容高度“碎片化”、并呈“肤浅化”、“低俗化”趋势, 网络谣言现象时有发生, 不利于社会舆论的树立与引导。多元化的网络话语环境使得其难以达成共识, 人们的阅读模式、思维习惯也深深受到新技术的影响, 相对于在纸媒传播环境中长大的父辈而言, 现在的年轻人越发不重视深度阅读与理性思考, 取而代之的是粗浅的、快速的、宽泛的信息浏览。

在自媒体发展的背景下, 传统媒体存在的问题和弊端渐渐显现出来。由于自媒体的发展, 使得传统媒体的发展状况令人担忧, 所以传统媒体需要在自媒体时代的影响下, 根据自身的风格特点和现有的价值, 融入自媒体时代的背景中。总结发展的教训、与时俱进地吸收自媒体先进的经验和思想, 从而将自媒体和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整合, 使得传统媒体的能量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利用。不仅能够增强传统媒体的传播力、提高传统媒体交流的水平、还能够极大提高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此外还能够达到自媒体和传统媒体相互制约的目的, 使自媒体的自由性受到规范, 传统媒体传播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得到提高。自媒体可以借助传统媒体的某些传播功能克服自身先天的缺陷与不足, 而传统媒体又可以在很多方面借鉴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实现其真正的转型和高效地发展。

四、传统媒体转型的方法

在自媒体的发展潮流下, 由于自媒体网络的高速发展, 传统媒体的压力逐渐加大, 要使传统媒体能够在自媒体的环境下稳步发展, 保持以往的地位, 就必须让传统媒体掌握自媒体思维, 通过“传统媒体+自媒体”的模式, 从内容到渠道再到平台对传统媒体进行有效的转型。

(一) 树立正确的转型观念

传统媒体进行转型时需要寻求适合自身转型需要的正确方式, 而不是对现有媒体其进行修补和简单的融合。在其转型之前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让自媒体思维成为传统媒体的转型的向导, 才能够为转型建立有效的思维保障, 防止发展道路产生偏移。

(二) 利用自身特点和优势

传统媒体在历史的发展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和教训, 其自身有着丰富的特点和优势。虽然在当今自媒体时代下受到了一定的压制, 但是并不意味着能够被自媒体所取代。传统媒体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力与专业技术为支撑, 其在行业内的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所以在传统媒体转型过程中要充分运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整合。例如, 为线下媒体开发线上产品, 然后在线下和线上利用其专业性的实力进行宣传和推广, 从而使传统媒体的转型能够高效地进行。

(三) 以创新为核心的转型

在传统媒体转型中, 要善于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创新, 要从思想上、模式上更要在硬件设施上进行有效的创新。硬件上, 需要传统媒体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和信息进行创新, 使得传统媒体的硬件能够满足传统媒体转型的需要;思想上, 需要将自媒体思维理念与传统的思想观念进行融合与革新, 突破传统的限制;模式上, 需要结合自媒体的传播模式进行创新, 解决传统媒体传播模式存在的不足。

五、结语

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下发展创新, 就需要以正确和先进的思想作为指引,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信息传播, 并且结合自媒体的优势才能够在自媒体时代下提高传统媒体传播的质量, 才能够在自媒体中占据一定的地位, 保持高速的发展, 完成传统媒体的转型。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 革新和转型迫在眉睫。针对这一问题, 媒体迎来了新的发展潮流, 传统媒体如何转型并与自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传统媒体发展的主流趋势。本文将对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进行分析和研究, 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转型,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文娟.融媒体时代的新媒体形象之研究--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网络发展部栾轶玫教授[J].今传媒, 2012, 07 (18) :41-42.

[2]曹冰涛.如何看待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提出的挑战[J].科技传播, 2011, 14 (12) :76-77.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 篇8

一、自媒体时代—传播狂欢与信息碎片

所谓自媒体是以博客、播客、维客、论坛等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的总称。在百度百科中搜索“自媒体时代”, 有着这样的定义:人人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 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 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我们的生活被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

(一) 打破时间、地域界限, 实时快捷传播。

微博能够整合其他传播工具, 内容发布和更新方式广泛, 上传图片、粘贴链接极为方便。这种简便性和移动终端相结合, 进一步简化了信息发布的流程, 激发了人们的表达欲, 使得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成为了现实。这种随见随写、随见随拍产生的信息具有很强的实时性。而对于电视媒体来说, 一条新闻的播出必须遵循采、编、播、审的流程, 这使得新闻事件发生和新闻播出之间的时间差大大增加。由于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在信息发布方面追求严肃性和权威性, 未经证实的消息不敢贸然刊播, 使其发布的新闻在时效性方面落后于微博等新媒体。大到本拉登被击毙、某处发生灾难事件, 小到本地供水供电的生活信息, 如今, 对于越来越多的人而言, 能最快了解到新闻的途径不再是电视和报纸, 而是微博。

(二) 打破单向性界限, 交互式传播。

微博兼具点对点、点对群、群对群的传播特性, 传播力超过以往所有网络传播方式。微博达人李开复称之为病毒式传播, 关注、被关注以及转发, 既是一种基于信任关系的人际传播, 又是一种裂变式的大规模快速传播。微博上的信息一旦进入转发状态, 传播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这与传统电视媒体接受方式单一的线性传播完全不同。

(三) 打破门槛界限, “平等”“平民”化参与式传播。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不仅降低了内容创建的门槛, 也降低了信息传播的门槛。它带来的传播交流的便利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参与其中, 人们通过形式各异的社交媒介平台进行信息的发布、搜集、分析以及传播, 有了传递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渠道。2011年春节期间, 一场声势浩大的“微博打拐”行动在广大博友中迅速传开。事件起于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教授所发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 该微博经热心网友不断转发形成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 并吸引了传统媒体的跟进与关注。

微博不仅产生了最快的新闻, 也快速推动了新闻事件的发展, 例如宜黄钟家事件、李刚事件、方舟子遇袭事件、随手拍解救被拐儿童等等。微博的出现对媒体而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自媒体时代, 迅速更新与传播的内容极大满足了人们的信息需求, 带来了一场传播的狂欢, 但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网络是把双刃剑。在微博这个传播平台上, 大量的信息快速地出现在视线中, 又快速地消失于脑海中, 其碎片化的传播也无情地割裂着有限的注意力, 改变着受众对信息的阅读和消化模式, 让我们渐渐忽略与遗忘对信息的理性选择与思考。自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开辟了一派繁荣景象, 也深负隐患。它在向电视等传统媒体提出挑战的同时, 也为电视媒体带来了新媒体化生存状态的可能。

二、电视媒体—新传播新媒体融合之路

电视是最大众化的媒体, 传播范围广泛, 传播能力强大。媒介发展从来不是以后来者完全取代前者为结果的, 今天的传媒格局是印刷媒体、电子媒体和网络媒体共存。电视媒体的创新发展必然要与新媒体主动融合, 从而保持其强盛的生命力。

(一) 开通微博, 信息为我所用。

鉴于微博日渐扩大的影响力传统媒体纷纷主动嵌入微博的版图, 开辟新的传播阵地。截止2011年, 在中国最大的微博门户新浪微博上, 约有5500家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及通讯社等传统媒体开设了账户。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中国已有《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近百家媒体的客户端登上了ipad。江苏广电总台新闻中心在新浪微博上开通了专门账号, 直播新闻事件, 发布旗下《江苏新时空》、《有一说一》等诸多新闻栏目的信息, 包括节目预告、内容介绍、视频链接等。2011年5月21日18点45分, 该微博对广受关注的“借眼”宝宝小轩轩的手术进行了直播, 共有83744名“粉丝”观看了微博直播。微博同时对江苏台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的直播进行了链接, 扩大了新闻事件的传播效果。同时, 微博也为电视新闻媒体提供了网络最新鲜的信息, 最热门的事件最具个性的网民点评。电视媒体记者可以抓住其中有价值的、经过核实的信息, 及时跟进最新事件。各大电视台则通过开辟“读”网类栏目, 直接播报鲜活资讯, 增加受众关注度。

(二) 回归新闻本源, 引领深度思考。

以真实性提升公信力。把握新闻本源即坚持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的原则。自媒体传播内容的碎片化, 常常带来信息的不完整性和不连贯性。所以, 受众在时候更容易接触到虚假的“真实”信息。虽然信息要素真实, 但内容组合却失真, 这种真实比单纯的造假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恐慌。如抢盐、南京市民排队喝鹿血、金庸被死亡等事件。与自媒体相比, 电视新闻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权威性和公信力。以深度提升影响力。微博等新媒体的信息往往是个人体验式、浅表、碎片化的, 而电视依托于专业人才和独有信息源, 对事件深入挖掘, 揭示事件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在报道时, 电视新闻应对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深入剖析, 并以专业手法展现, 抽丝剥茧, 层层推进, 直到事实真相的内核。在全面报道新闻事件的同时, 也引领受众从大量的、碎片化信息海洋中跳脱出来, 冷静地进行深度思考。2012年8月京东、国美、苏宁之间的电商大战, 就是由一条微博宣战引发全民关注。电视媒体对其进行了跟踪报道, 深挖其前因后果, 并通过专家评论解析对“热”事件进行"冷"思考。以权威观点赢得舆论引导力。如今, 一则新闻源于网上已经是司空见惯, 但其引发的社会影响力的大小, 最终还是由传统媒体的关注度来决定的。在独家信息难觅的时代, 电视媒体应力求以独家观点制胜。2009年央视新闻频道改版, 一批新闻评论员出现在了新闻频道和中文国际频道, 意味着中央电视台开始在新闻评论上全面发力, 以赢得更高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影响力。各地方台新闻栏目也都加强了评论力度, 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说, 增强报道的厚度和张力。真实、深度、权威, 这正是电视媒体的优势所在和必须坚守的阵地。

(三) 主动稼接媒体, 推动融合报道。

面对新媒体的发展之势, 有研究指出:一块屏幕已经不够了。BBC等西方媒体已实现了网络、广播、电视的“三位一体”, 新闻制作实现了集约化。遇到重大突发事件, 记者一般先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在网络上发布简讯, 随即与广播连线, 介绍事件的大体情况, 然后投入电视现场报道, 新闻事件得到全景式的立体展现。CNTV (中国网络电视台) 、BBC、ABC、CNN等还打造了专门的客户端, 和微博客户端一起进入智能手机、i Pad等移动终端。

(四) 加强受众互动, 拓展发展空间。

新技术的发展, 使得电视新闻与观众的互动变得越来越便捷。很多电视栏目都设置了短信、微博互动环节, 观众有了反馈信息和表达观点的渠道。电视新闻栏目还可以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线下活动, 增强与观众的粘合度。电视台多媒体演播室的建立, 使得电视栏目可以通过网络迅捷地收集到新闻当事人、相关专家、民间意见领袖对新闻事件的观点, 比网络跟帖更加直观、生动。同时, 传统媒体的从业者也可以以专业视角参与到新媒体的传播中, 提供适合微博传播的独家内容, 并通过与粉丝互动来尝试挖掘与解读新闻。

今年重阳节期间, 央视推出的“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重阳节特别节目”就是充分体现电视新闻媒体变革与融合的一次成功尝试。此次公益行动以唤起社会各界对老年痴呆症的关注和对患者及家属的关爱、改善痴呆老人的医疗保障和生存环境为目的, 发起了“为痴呆改名”、“普及帮助走失老人回家的黄手环”、“推动老年痴呆检查进入体检必检项目”核心倡议。其中, 有反映老年人生存状态的街头采访;有央视名嘴参与的拍摄宣传片, 在电视和网络同时播出;有专家走进演播室为观众讲解阿尔茨海默症的相关知识;央视官方微博CCTV新闻值班室还与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在网上联合开展了“为爱转发、捐赠黄手环”活动, 网友积极参与, 转发次数达到136119次。生动的个案、丰富的报道和全面的调查、权威的数据, 充分展现了作为世界唯一的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的负责任的电视台对老龄化社会的充满感情与智慧的应对。而这种多角度、多媒体、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合报道形式也是电视新闻媒体相对于新媒体不可替代的优势所在, 同时也是电视新媒体化生存的必然方向。

在媒体市场越来越多元化的今天, 电视新闻媒体迎接着自媒体传播模式的全新挑战, 唯有积极应对, 将自媒体带来的压力变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在变革中寻求融合之道, 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赵亚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应对之策.人民网-传媒频道.2011年12月29日[1]赵亚光.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的应对之策.人民网-传媒频道.2011年12月29日

[2]步永忠.微博秒时代做强电视新闻.视听界.2012 (1) [2]步永忠.微博秒时代做强电视新闻.视听界.2012 (1)

自媒体时代的媒体监督 篇9

1 新闻失去真实性,虚假信息在自媒体环境下传播更快

在自媒体时代中,虚假信息无处不在,这种被人们称之为小道消息的信息以前都是在人们口口相传中实现的,但是在自媒体时代,这种假消息不仅仅局限于人们的口语当中[1],而是扩散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扩散的时间和途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播领域更广泛,传播速度更快,受到此信息影响的人也更多,对于正常社会生活以及社会秩序的维护会起到负面的作用。例如,在最近几年常常被人流传的大学女生求职过程中被割肾的消息,支教教师被灌醉发生猥亵事件的消息,还有孩子被拐卖,微信转发消息求助等等,这些信息在最后都被证实是虚假信息,但是在自媒体传播的路径上,已经有了较大范围的传播,给受众造成了严重的心理恐慌感,给社会的长治久安带来了影响。因此说,如果自媒体新闻失去了真实性,那么势必就会让虚假的消息传播更加自由,更加广泛,进而谣言的数量也会不断的提升,这就需要保障自媒体中新闻的真实性,保障受众看到的信息是正在发生或者已经真实存在的[2]。

2 虚假信息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影响

在传统媒体中,对于新闻的传播一定要具备真实性的特点,这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2015年,各个网站上疯狂的转载一个名为见义勇为营救女童的帖子,主要讲述的是某女性职工在自己下班的路上,看到有狗在围攻小女孩,因此对小女孩采取营救的措施,以至于自己受到重伤。这是一个假新闻,但是依旧在很多地方省市的电台上传播开来,还有公众对此进行了评价和讲说,这样的传播极大影响了传统媒体的公信力。在这样社会舆论的压力下,该职工最后做了澄清,说明了自己身上的伤痕并非是因为营救小女孩被狗咬伤的,是自己家的狗咬伤。但是社会群众依然对该女职工进行了捐款,这样的事件从法律角度来讲,已经构成诈骗。自媒体的发达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的数量也越来越多,随着假新闻已经被一些网络推手当作是非常简单的事件进行推送,一般都会在新闻题目之前写上“不得不看”“史上第一次”等,这样的标题非常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随之而来的是其他媒体进行的大肆报道,以此实现自己的炒作目的。例如,在某段事件中,网上疯狂的传播深圳一个小女孩,为乞丐喂饭的照片,还有女童给环卫工人撑伞等等,这些报道都是虚假的新闻,尽管表面上看似是在社会上传播正能量,但是也同时反映出了人性不好的一面,这样的信息在大肆转发和评论的基础上,受到了网民的关注,最后也被证实是虚假新闻。对于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提升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对于未来的长久发展也造成了极大的不利[3]。

3 新闻媒体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因素就在于新闻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性的新闻才能得到受众的关注,也才能延续媒体的生命力。虚假新闻也是新闻的一种,有了新闻的存在,虚假新闻也就产生了。虚假新闻之所以被传播,也不完全是因为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出现,但是新闻的真实性因为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传播速度的加快受到了挑战。例如,微博、微信以及手机短信等等在信息传播上要比报纸、电视台更有力度,人们的关注性也更强。例如,微信公众号的出现,占据了传统媒体的大部分,传统媒体的受众也开始转向这些新兴媒体。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直接的复制、转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也是新闻时效性的体现,原本的虚假新闻,得到了公信力比较高媒体的传播以后,被人们信以为真,误导了更多的受众。若是长期发展,最后出现问题的就是让公众对于我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产生怀疑,对真实的新闻也产生较大的怀疑,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是影响较为深远的[4]。

新闻的实质就是关注内容报道上的真实感,报道最近发生的一些不普通的事件,让人们去了解和掌握,让群众清楚的获取自己所不知晓的事实。无论哪一种媒体,无论传播的速度有多快,效率有多高,都不应该对新闻的真实性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不能阻碍新闻真实性的发展,真实性是新闻发展的根本所在,是本质属性,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若是被改变,那么这个事物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也不会被人信服。作为新闻兴业人员,一定要全面的贯彻新闻真实性这条准则,在新闻的采写以及报道过程中,还需要全面的分析和调查,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偏听其他渠道获取的信息,一个新闻的发生至少要进行核实,有两个以上的独立信息源,对于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等等一一展开调查,保障新闻不是被歪曲的,保障新闻的真实情况。另外,除了上述重点以外,还需要对媒体的监督责任进行关注,绝对不能使用有偿新闻作为基本材料点进行传播,传统媒体和自媒体之间的新闻信息传播共享过程中,提升真实性的警惕意识,仅仅的把握好新闻真实性这根琴弦,不可放松,使用有效的方式方法对新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进行辨别,不能单单的重视收视率和点击量,更不能只是关注首发率,若是发现假的新闻,要及时取缔,不予转发,并且对此造谣事件进行追踪。对于一些在网络上,自媒体上造谣的假新闻也需要增强打击力度,对于当事人进行多方面的处罚,强化新闻真实性的审查力度,以此养成一种良好的新闻信息传播习惯,为我国的媒体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5]。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对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分别是新闻失去真实性,虚假信息在自媒体环境下传播更快,虚假信息对传统媒体公信力的影响,新闻媒体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因素就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在此基础之上,希望本文的研究和分析能够促进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让真实性的新闻得到有效的保障,减少造谣和假新闻的存在,优化自媒体环境,优化信息传播环境,对受众负责,对整个新闻行业负责。

摘要:科学技术以及信息发展迅速的今天,媒体形式多种多样,已经突破了传统的报纸、电视、广播形式。由个人、商业以及一些非商业性组织所形成的自媒体成为社会上信息传播的主要形式,自媒体可以对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进行传播,这些信息也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还可能促进受众在工作领域的突破,但是自媒体新闻信息量比较大,一些复杂的信息也存在其中,对于人们的生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文章认为自媒体时代要强调新闻的真实性和有益性,对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保证新闻真实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新闻,真实,重要性

参考文献

[1]周怡帆.从“名人被死亡”事件看新媒体新闻真实性[J].新闻研究导刊,2015,17(21):182,216.

[2]金菊爱.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真实性问题探析[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5,15(6):50-56.

[3]巴东.从“名人被死亡”看新媒体新闻的真实性[J].中国记者,2016,11(5):61.

[4]张婵.大传媒时代背景下新闻真实性新探[J].新闻研究导刊,2015,6(17):250,269.

自媒体时代来临 篇10

“自媒体时代”是现代人快节奏生活的表现, 它的出现让每一个社会人都可以传播自己的真实所见、真实所感, 人们完全可以把日常生活变为新闻发布会。“自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新闻发布途径, 它的出现意味深长, 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自媒体时代之后, 电视、书刊、广播、报纸等高不可攀的传统媒介, 逐渐与平民百姓零距离接触, 权威落向了公众甚至每个社会个体, 人们可以利用微博、微信、博客、论坛、BBS、MSN等社交软件和网络社区进行信息传播, 自媒体时代, 真正让个人变成世界的, 让世界变成个人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 为信息全球化提高了一个公共平台, 在信息传播途径变革的关键时期, 一种被成为自媒体时代的传播手段悄然出现。Web2.0它不同于传统的媒体, 尤其是在传播渠道、受众、媒介、反馈等众多方面都与传统媒体大相径庭。现代科技使自媒体迅速升级从而各个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使人人都可以成为记者, 报道身边发生的大情小事, 例如:社会反腐机制能够与国家机制有效地衔接、舆论格局的形成、中国外交舆论政策、网络谣言产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转变等。由此可见, 自媒体时代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 在实践的技术上创新, 并且源于普通公众, 它与传统媒体有着本质的区别, 使当下人们的生活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而来的就是自媒体时代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亟待党和国家解决。

上一篇:机务专业下一篇:科技原创试题生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