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下个体生存的思考

2023-01-18

一、自媒体发展的脉络

1999年, 腾讯推出OICQ, 那时它的功能仅仅是中文网络寻呼机, 兼具了公共聊天室和传输文件的功能。同年, 天涯社区以其浓厚的人文情怀得到了全球华人网民的推崇, 成为了那一时期最火爆的虚拟社区。天涯、猫扑等论坛为网民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平台, 并且有了可供人们进行自我展示的空间。2008年, YY语音上线, 起初用于团队语音指挥的通讯平台逐渐汇集了除了游戏之外其他娱乐活动的即时性通讯软件。而随着国外的blog被引入中国成为“博客”, 中国的新媒体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2010年国内微博风头正劲, 发展至2013年, 新浪微博已有5亿的注册用户。至2011年腾讯推出微信, 其中的“朋友圈”功能成了用户表达自己、记录生活、进行社交的网络空间。2012年微信公众平台的广泛延展, 对自媒体的研究也由之前的主要以平台本身为主转移到了对微信公众号平台下自媒体的关注。

2012年前后对“自媒体”一词已经呈现出在定义界定上模糊的状态。[1]2013年, 微信里的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 许多普通网友也申请开通公众号, 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文字、漫画、音乐等。在秀场直播平台从韩国引入后, YY也随即加入直播平台的潮流。2015年视频直播更上一层楼, 国内以映客、花椒为首的直播平台与智能手机端结合, 做出无网页的移动全民直播端。紧接着, 短视频以快速、流行、吸睛等特点席卷了网络。如微博上得到无数明星疯狂追捧的“小咖秀”, 就是一款短视频“对嘴”小应用。本以为短视频遭遇了发展瓶颈时, 出人意料的是, 以“新生代音乐短视频社区”为定位的抖音迅速风靡, 重新在年轻人中兴起一股风潮, 占据了短视频市场的半边天。

二、促进自媒体高速发展的因素

短短几年间, 技术不断革新, 智能手机飞速发展, 人们对于手机的期待不再仅仅是使用它的通讯功能, 而是更加看重它的辅助功能和娱乐功能。自媒体借助这一大趋势也在不断升级并拥有了更多受众, 对当前媒介生态环境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自媒体近乎零费用的信息发布、跨时空的信息共享性, 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解力量。现在, 一个普通的网民, 只要愿意投入一点精力, 就可以开通一个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便捷的客户端操作和平等的渠道与传统媒体形成鲜明对比, 迅速网罗了一大批追赶时尚的年轻人。各种富有感染力的表现方式也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网友, 他们利用自媒体来标记生活、展现自我, 与更多人进行互动。互动软件的设计者和开发者的年龄层有下降趋势, 更能抓住潮流热点和大众消费心理, 减少受众抵触。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 很多投资公司也看到了自媒体的广阔市场, 纷纷加入其中;也正是有了资金的注入, 自媒体才逐渐做大做强, 很多自媒体人也成立了自己的传媒公司, 加之我国相关政策的引导与扶持, 劳动力的数量、质量不平衡发展的现状, 很多就业者纷纷把视线转向了蓬勃发展的自媒体产业。现代人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劳动方式等多方面的转变, 造就了今天的自媒体市场。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弊端是, 人类更加关注货币而不是人本身。人们丧失了表达自己的空间, 背负着沉重的压力, 尤其是经济上的压力像一块石头压得人喘不过气。人们有太多的话积攒在内心, 寻求一个发泄的出口。在满足了最低层次的需要之后, 人们更关心情感与价值的问题。大众需要自我表达, 希望积攒人气, 通过分享自己的生活博得更多关注, 以填补自己在现实世界里无法获得的满足感。同时, 人们又以观众的视角去接受其他人的呈现内容, 彼此相互借鉴和影响。在同一个直播室内, 大家共同观看主播的表演, 此时的直播室已经成为一个场域, 主播与观众共享了当时当刻的欢愉气氛, 这一个小群体间可以自在轻松地进行交流互动。无数个这样的小群体或小圈子, 构成了日益网络化的小世界。以当下很流行的一款短视频应用为例, 人们可以看到广大网友各种各样的生活细节、生活片段, 某种意义上满足了人的一种“偷窥”心理, 也就是说, 我们可以在这些应用上“视奸”其他人的生活。自媒体有了社会经济基础及个人心理因素, 便在这样的根基之上实现了规模化发展。

三、旁观与效仿:网红的诞生

“个体生存”的概念, 最早由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克尔凯郭尔提出, “生存”就是人实现自我本真存在的过程, 包括人的自我参与、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2]而今天人们时常提到的个体生存或自我生存, 失去了哲学方面的思考, 多是出于对社会现状的困惑与无奈。在当今的自媒体时代, 人已经无可避免地融入网络化与数字化的社会, 个体生存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为个体本身所控制。人们参与到网络互动中, 会和千千万万的网民产生一种“集体意识”, 大众的呼声会左右个体的价值判断。此时的个体, 就更谈不上“自由选择”, 因为自由意志和主体自主性正在不断消失。

自媒体的发展让更多人成为了所谓的“网红”, “红”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明星效应, 随之而来的广告与各类商机源源不断。“粉丝”本就是他们无形的经济资源。在各种经济渠道中最为普遍的, 便是“网红”成名后转做网上店铺卖家。在很多人眼中, “网红”的日常和自由、悠闲、轻奢的生活方式绑定, 粉丝“流量”又与人民币绑定, 这一切构成了如同戏剧的“前台”, 呈现给大众。而“网红”们为了展现这一切, 有着繁琐事务的“后台”则不被人所知晓。让更多的人眼红的是“网红”的吸金本领, 而没有人再去关注自媒体人为呈现优质的节目和内容为之付出的努力。“网红”仿佛被贴上了“有闲阶级”的标签, 引来了更多人盲目地效仿。很多人认为, 成为“网红”, 获得高关注度和人气, 便是完成了自我实现。诚然, 自媒体拓宽了大众的视野,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给了人们更大的发展可能性。数字化的大时代增强了人们接受信息的能力, 也提高了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 丰富和发展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由此带来的网络依赖和“碎片化”阅读却限制了人的认知, 使我们的思维停留在浅层。长此以往, 无疑会使人类退化成一种“接受型”动物, 严重制约人的全面发展。这样发展不完全、不充分的个体, 如何能被称为“完成了自我实现”?

网络红人的诞生, 不仅仅是个体选择的结果, 也是社会选择的结果, 是每一个个体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需要“网红”, 如同历史上许多时期人们需要英雄。这种需要, 源自人们对神秘感的追求——普通大众与“网红”之间隔着一层面纱, 你可以看见他的形态, 却无法触摸他的实质。你可以看到他身上的很多闪光特质——无论是与生俱来的还是刻意表现的——却无法贴近他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 人们形同陌路, 某个在网上呼声甚高的主播、贴吧的领袖也许会和你擦身而过。在现实社会中, 大家都只是再普通不过的个体, 我们必须承认这一客观事实, 并在头脑中进行一次“祛魅”的活动。必须破除对于网络红人的类似的迷恋, 不把追名逐利作为唯一的目的。我们可以成为一名自媒体人, 却不该成为一名只看重个人利益的自媒体人。

四、小结:关于自媒体时代下个体生存的思考

为何自媒体总是与“个体生存”分不开呢?对于自媒体来说,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个人化, 这是优势也是劣势。优势在于, 个体的独特性使得自媒体节目的内容千奇百怪, “引爆点”会很多, 总是可以挑动受众的感官与神经。较低的门槛与平民化的形式又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有一个展现自己的空间。自媒体所拥有的多种呈现效果既生动又真实, 且很多内容对于大众是免费的, 人们对于免费的消费品总是存在着一种天然的好感。公众又可以随时随地发表意见及看法, 这种交互活动拉近了“网红”和普通人的距离。观看自媒体节目可以说是一种时间和精力上维护成本很低的活动。而劣势在于, 自媒体与流量关系密切, 个体一旦被时代浪潮裹挟, 如果没有合理又成体系的运营模式, 很容易在变幻的世界中失去生存之地。

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扩大, 促进了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我们也越来越能接受自媒体这一新鲜概念, 而智能机的普及让更多人接触到自媒体。现在, 每天有上亿人在微信上阅读公众号内容, 好的文章查看率可以达到百分之几百或几千。但换个角度来看, “仅以微信订阅号为例, 目前市场上微信自媒体平台已经超过1000万, 而真正有效运营的不足1%, 大量的微信平台处于“假死”或者艰难运营的状态。”[3]可见, 这个时代虽是自媒体的时代, 却也是自媒体的危机时刻。个体该如何借助时代大势活出自我也是当前年轻人该不断思索的问题。由于信息源的无限分散, 信息发布、传播主体从一维变成多维, 使最终获取的信息的真伪成为一个需要辨别的问题。[4]可是现在的人们真的有那么重视真伪吗?一些消息只要被当成娱乐和享受就已经体现了它的存在价值, 对错、谎言等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在自媒体时代下, 个体对于社会生活浓厚的参与热情与表达意愿应该允许被释放, 情感与内心的诉求应该有人倾听。但同时又要进行自我约束, 恪守底线, 避免猎奇和逐臭, 不该用活生生的人进行消遣。

网络文化改变着人类的文化认同和传统伦理观念。[5]每个人都既在观察别人, 也在呈现自己。因此, 我们必须要考虑到自己呈现的内容会给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文化是具有传播性的。个体, 看似力量很弱, 但通过自媒体的平台却可以将自身的价值观传播至整个社会, 成为舆论导向, 影响社会良知。通过平台上的互动, 节目受众不再是刺激感新鲜感驱使的群体, “主播”们与受众可能形成一种融洽稳定的关系, 为节目持续播出、公众号持续更新奠定心理基础。这就要求人们在网络上进行互动时, 要遵守法律, 合乎道德, 无论是作为传播者还是观众, 我们都应该在自媒体时代下做一个独立而规范的个体, 共同努力为社会营造更好的个体生存环境。

【相关链接】

自媒体时代是指以个人传播为主, 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 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 人人都有麦克风, 人人都是记者, 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这种媒介基础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特征, 使得新闻自由度显著提高, 传媒生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

自媒体时代, 灾害面前的个体自我动员能力迅速提高。经济收入的增长, 又使个体行动能力大幅提高。但相应社会组织能力仍停留在低水平, 政府与民间互信程度却在下降。这些, 是此次救灾出现一定程度混乱、低效的主要原因。放宽对社会自我组织的限制, 培育公民社会成长, 是社会良性前行的必由之路。在互联网上, 每一个账号, 都像一个小小的媒体。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信息、观点、态度便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

摘要:近年来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 网络红人的纷纷出现引起了公众的效仿。自媒体的蓬勃发展自有它的社会经济基础和心理因素, 这一大趋势也是大众无法避免的。文章关于自媒体时代下个体生存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作为独立而规范的个体我们应该共同为创造良好的个体生存环境做出努力。

关键词:自媒体,网络文化,个体生存

参考文献

[1] 李璐煜.自媒体节目品牌策略研究——以原央视主持人王凯的自媒体发展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 2017.1-46.

[2] 许勇为.生存的“单个的人”与单个的人的“生存”——对克尔凯郭尔个体生存论的概念诠释[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26 (6) :9-14.

[3] 任兵.自媒体人不等于“网络红人”[EB/OL].http://renbing.baijia.baidu.com/article/74062.

[4] 李广武.现代通信技术发展与个体生存境遇[D].吉林:吉林大学, 2012.

[5] 易启洪, 李文, 黄维柳.“数字化生存”与人的全面发展[J].黑河学刊, 2006, 125 (5) :9-11.

上一篇:浅谈农村中小学校的消防安全现状及防火对策下一篇:中国铁路客运主型车辆历史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