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

2022-04-26

摘要:声乐教学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和素質,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自媒体时代下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需要紧扣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全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运用自媒体技术、平台革新传统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式,从而探索出符合自媒体时代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路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 篇1:

新媒体时代多媒体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探究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已经在日常生产、生活与教育中广泛应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让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增加教学设备,扩大教学资源的选择范围,打破教学限制。本文以新媒体时代多媒体的应用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关键词】多媒体 中小学音乐 影响

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对音乐审美,掌握多种鉴赏的方法,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以改变目前中小学音乐的教学现状,完善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其影响可以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进行分析。

一、多媒体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直接影响

(一)提高音乐教学的品质

在未采用多媒体教学前,中小学的音乐教学一直采用广播播放,或是利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有时也会用现场演奏或教唱的方式教学,教学设备单一,使教学品质下降。但目前,基本上每个中小学都会采用多媒体完成教学,多媒体的使用率超过70%,除了有时会在音乐教学课堂上采用弹唱和多媒体结合的方式外,不会使用收音机等设备[1]。

多媒体除了可以播放音频外,还可以播放音乐视频,能够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加深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提高音乐教学的品质。

(二)拓展音乐交流的平台

音乐教学除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外,也与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组成一个整体。和音乐相关的教学科目包括戏剧、舞蹈等。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可以在课上单独讲解音乐外,还可以结合其他教学科目,以音乐为基础,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完成课堂教学。同时,可以建立多個教学平台,与学生进行音乐上的交流。

(三)丰富课上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包括数个组成部分,需要与电脑连接,把影像通过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借助互联网完成教学。中小学音乐教师除了教授必要的教学内容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通过互联网找到与教学内容相符的音乐,适当舍弃原定的教学内容,整合课内与课外的教学资源,丰富课上的教学内容。

(四)打破教育内容时空的限制

音乐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具有年代感的音乐,或是西方国家的音乐,改变以往教学内容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在音乐的引导下,进入音乐营造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参与教学。

二、多媒体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间接影响

(一)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改变课堂的学习氛围,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音乐教师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会让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抑制其学习兴趣,逐渐对音乐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而多媒体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教学情境,用声音、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其产生探索欲望,会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教学情境,积极与教师交流,和其他同学互动,并随着音乐的播放,参与教学[2]。

(二)提高学生的审美

传统教学方法没有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学生审美的培养,导致学生审美意识较弱。多媒体的应用,会把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给学生以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分析音乐作品中包含的音乐技巧,探索创作音乐时作者的心理变化,从不同的角度鉴赏音乐,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对音乐有深层次的理解。

(三)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中小学音乐的教学内容都是由教育部门制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符合时代的发展的要求,但其中仍有一部分内容与时代发展不符。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教师根据教材现有的教学内容,以网络为平台,搜索符合时代发展的内容,减少教材中与时代不符内容的教学时间,加入新内容,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让学生对社会的发展有正确的认知。

(四)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

多媒体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的优势,加快了音乐教学的改革。要求教师改变原有的教学方法,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实践,让学生对音乐有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多媒体对中小学音乐的影响体现在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两方面,直接影响包括提高音乐教学的品质,拓展音乐交流的平台,丰富课上的教学资源,打破教育内容时空的限制等,间接影响包括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审美水平,让教学内容与时俱进,促进音乐教学的改革。

参考文献:

[1]宋婉忻. 大众媒介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王志芳.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解决措施探究[J]. 新课程(上),2015,12:154-155.

作者:高智怡

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 篇2:

自媒体时代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式创新策略研究

摘要:声乐教学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学习能力和素質,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音乐素养。自媒体时代下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需要紧扣音乐课堂教学的标准,全面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同时,声乐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运用自媒体技术、平台革新传统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式,从而探索出符合自媒体时代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路径。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自媒体时代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创新价值,最后提出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创新策略,以期为推动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展提供可行借鉴。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创新

引言

自媒体时代下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创新价值有许多,自媒体时代的具有信息传播范围广、平民化、普泛化等特点,有利于增强农村中小学生声乐教学与学习水平。教师应该充分挖掘自媒体时代下的声乐教学资源和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一、自媒体时代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式创新价值

首先,自媒体时代具有信息传播多样化的特点。自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覆盖面更广,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运用自媒体工具、平台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加具体、清楚、契合实际的了解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教学的相关内容,优化学生课堂学习的知识面,开阔农村中小学生在声乐课堂学习中的视野范围。其次,自媒体时代具有平民化的特点。自媒体的传播主体来自社会底层,所以将一些自媒体传播者定义为草根阶层,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在改革中运用自媒体有利于将自媒体对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的辅助作用发挥出来。教师可以结合自媒体平台向学生发布声乐教学视频、课程教学资源,学生也会将自己的学习观点在自媒体视频平台中表达出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以及学生对新闻事件、声乐教学内容的判断情况,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最后,自媒体时代具有普泛化的特点。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媒体体现民意、张扬自我、助力个性成长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声乐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对网络化声乐教学资源、素材的挖掘,不断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弥补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模式落后的一系列问题。另外,自媒体时代下完整的声乐教学包括音乐发声技巧,还包含对歌唱整体结构、艺术形象、情感表达等内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课堂学习能力和艺术感知力、想象力,则需要充分运用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教学资源、技术优势,提升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质量。当然自媒体时代下的音乐软件、网站、平台均可为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开辟一条可行的道路。

二、自媒体时代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式创新策略

(一)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基于自媒体时代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学模式创新发展中需要重视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由于小学和中学阶段学生的声带、音色、气息处于不稳定的阶段,所以自媒体时代下的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应该注意学生身体的条件。对于自身条件好、有较好较稳定音准、音色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时代下的多媒体技术进行学生学习技巧、学习能力的训练。而对于自身条件不好、音色音准差的学生需要进行基础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教学资源、教学素材,吸引学生课堂学习注意力,对学生进行基础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在挑选训练方法的过程中也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歌曲,然后要求学生结合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进行清唱,不放任何的伴奏,以此来判断学生的主要学习能力,锻炼学生的基础学习能力。

(二)提升学生团体的意识

自媒体时代下,无论是音乐形式还是其他形式其团队交流学习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培养农村中小学生的团队学习和团体学习意识,教师需要结合农村中小学生自身好动、思想发展的特点,积极开展声乐课堂教学。学生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喜欢欢快的音乐,而有的学生喜欢形象美的节奏。因为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的节奏感受不同,所以在团队交流学习方面便不会那么协调。教师在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模式创新与发展中应该重视这方面的教学,全面培养学生们的交流意识。学生在听歌曲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自媒体时代下的课堂教学案例、网络教学资源向学生讲解歌曲背景意义、旋律节奏,还要全面剖析整个歌曲,帮助学生了解每一个音符在整首歌曲当中的作用,从而使学生可以从内心深处欣赏同一个歌曲,心在一起便能演唱好同一个曲目。声乐教学是多声部的形式,也是每个音符与情感的复杂总和。声乐教学只有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团体意识和交流意识,才能使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讨论,帮助农村中小学声乐教育取得良好的学习与教育成效。

(三)运用有效教学的方法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自然音阶的方法帮助学生记住固定的音高,也可以通过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挖掘优秀的教育素材和教学资料,为学生演唱中的高音变化打好基础。同时,教师可以通过钢琴对学生的声乐音准进行锻炼,提升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能力。学生声乐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音色统一也是重要目标,所以教师在训练中应该运用统一的科学手段对农村中小学生的声乐教学进行指导。基础训练期间不能忽视学生的声音音量,也要运用清唱技术稳定音准,引导学生合理发挥歌唱过程中的气息。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为学生播放优秀声优演唱者、歌唱家的演唱技巧视频和发音技巧视频,不断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除此之外,教师需要运用自媒体时代下的网络教学平台优势和技术优势,与农村中小学生共同创建针对声乐教育的网络教学网站、新媒体教学平台,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或者通过微信、微博、QQ、抖音等网络平台传递声乐教学知识,逐渐丰富农村中小学生的声乐学习资源。

结语

农村中小学生虽然在个体方面有差异性,但是通过一系列的声乐实践训练可以完善学生声乐学习的系统,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声乐学习意识和观念。自媒体时代下教师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培育农村中小学生的声乐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剑峰.浅谈新课标背景下的中小学声乐教育[J].北方音乐,2019,3915:168+170.

[2]黎丹.我国声乐教育中母语文化回归的意义与愿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106-111.

[3]张晓蓓.研究高师声乐教学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8,3811:160.

作者简介:

刘昱鑫(2000.12),女,汉族,甘肃定西人,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专业:音乐学,主修声乐;

任天扬(2001.10.16),女,汉族,北京人,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专业:音乐学,主修声乐。

作者:刘昱鑫 任天扬

自媒体时代中小学音乐论文 篇3:

深化学术交流,共享教育成果

由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音乐教育研究中心、香港教育学院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主办,澳门理工学院艺术高等学校音乐课程承办,香港音乐教育家协会协办的“两岸四地学校音乐教育论坛”于2013年5月13至15日在澳门理工学院举行。论坛旨在加强区域合作,共同探讨音乐教育理论与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等相关问题,是继2011年华南师范大学和2012年香港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两届后的又一次音乐教育盛会。为了吸引更多从事音乐教育的学者和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关注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会议研讨主题为“媒体时代的学校音乐教育”,活动分为各地经验交流、论文宣读和澳门中小学音乐教学现场观摩两大部分,呈现出四大特点。

一、简朴务实,集中高效,努力构建音乐教育学术交流新平台

自创办至今,论坛始终坚持以学校音乐教育为中心,促进基础音乐教育和音乐教师教育发展一体化为宗旨,探索符合中国国情和富有时代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本次论坛参会人员由政府管理部门、高校学术机构以及一线教师共同构成,目的在于落实国家艺术教育方针,强化学术交流,共享音乐教育成果。因此,政策引领,专家解读,突出实践,及时总结,共同研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成为本次论坛的最大亮点。其中主旨演讲有: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副巡视员万丽君博士的《中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与推进策略》,就目前我国艺术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作了细致分析和前瞻愿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音乐课程标准》制定负责人王耀华教授的《面向全体学生,凸显学科特色——从〈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的修订看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向》,就修订依据、思路、重心、内容及对教师的建议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与阐述。中国音乐学院谢嘉幸教授的《让传统音乐走进媒体时代》则针对传统音乐在当下存在的危机,呼吁应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的育人教化功能。三位专家讲解鞭辟入里、深入透彻,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反思差距与不足,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政策性和前瞻性并重,理论性与实践性兼得,可操作性强。在其间提问及之后的交流中,有的老师结合自己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征求专家们的意见,积极思考寻找解决方案;有的专家与一线教师交流学术性话题如何真正获得实践效果;特别是两岸学者们相互尊重,彼此学习,体现出开放包容、兼容并蓄的良好氛围和精神状态。

就目前来看,我国艺术教育还比较滞后,全国艺术课程开课率仅为45%左右,无论设施、师资以及教育质量都与时代发展有较大距离,尤其是中国音乐教育面临着数量大,教学任务重,音乐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严峻形势。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政府引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经济强、文化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才能壮大,人民物质、精神文化才能真正提高。首先,必须改善当前对艺术教育认识不足、社会认可度较低的局面,必须打破艺术教育的“精英式”、“特长式”、“门窗式”的陈旧观念,深刻理解音乐教育的价值、功能、作用和存在意义。艺术教育既要体现出文化的先进性、多元性,又要尊重艺术教育的公平性,体现出每个人获得艺术教育的基本权利。其次,学校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的过程,是一种培养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的审美教育过程。所以从形式与内容、精神与物质上既要表达社会的审美理想,又要集中体现人的审美需求,把人类优秀的音乐文化传授和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即是对人的尊重,也是社会公平的最好表达。再次,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如今全社会都在提倡建设创新型社会,音乐的独特性和音乐教育的价值就成为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渠道之一。最后,音乐的民族性也不容忽视,理解、传承民族音乐,离不开音乐教育,尤其是学校音乐教育,通过音乐文化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民族音乐审美意识,树立民族自信心,是尊重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保证。

二、围绕主题,深入研讨,分享音乐教育教学研究成果

澳门理工学院代百生的《影响学生音乐学习的社会因素》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有音乐教育学研究中给予很多关注的学习内容、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心理等,更有诸多的社会因素。香港教育学院刘永慈和黄树诚在其《新颖的音乐肢体课程对在职幼师于信念、态度、技能和知识上的改变》认为,在学前教育中,音乐肢体课程在发展幼儿的生活技能、社交技能、美育智能和创造能力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台南科技大学陈资光《流行音乐录音带文本分析之研究》认为,在学校音乐课程中进行流行音乐录影带文本分析的教学,不但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同时也能提升他们在音乐性和媒体认识上的能力,是值得音乐教师多加重视的教学活动。台南大学音乐系谢苑玫、许芷葳的《自由软件操作与教学策略结合的音乐教师培训》以自由软件musescore的应用为例,分享其教学行动中逐步的改变。华中师范大学张业茂认为,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上升,中国文化影响力及国际地位也不断攀升,国内学校音乐教育在新媒体时代的世界音乐教育话语权重构过程中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广东东莞桥头镇第二小学音乐教师叶剑波认为,媒体资讯辅助教学的出现,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增强了课堂教学感染力,让教师能够更系统更灵活地进行教学。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马达教授则从目前内地普遍开展的综合大学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出发,结合自身对“院团结合”新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做了有益的尝试。华南师范大学王朝霞《教育信息化时代音乐教师的角色定位与重构》认为,多媒体时代催生的教育信息化给音乐教育带来巨大变化的同时也给音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王培喜《音乐教师教育应体现基础教育的需求》认为,音乐教师教育应为社会培养合格的音乐教师,应具备对音乐教育进行研究的基本能力,更强调作为教师的综合素质和音乐专业技能。

学校音乐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初等、中等、高等音乐教育的一体化尤为重要,而并非仅仅指中小学音乐教育。然而现实中其连贯性和整体性往往被人忽视或轻视,高师与中小学音乐教育出现割裂或断层。高等师范院校无视基础音乐教育现状,一味地强调专业性,忽视基础性,以至于出现“你改你的,我教我的”,缺乏相互沟通和了解,教师教育的质量便无从保障。否定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性,否定“动局部而牵扯全身”的客观现象,就是否定音乐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基础音乐教育实施改革,必然会深刻影响音乐教师教育的改革。

三、主题演讲与现场观摩并重,彰显学校音乐教育的连贯性

会议期间,为了推动一线教师与教师教育的进一步交流,主办方安排与会人员参观了澳门当地的学校音乐教育现场,使得大家对其有了更为直观的了解,成为本次论坛的另一大亮点。浸信中学由澳门浸信教会创办于1955年9月,开办初期仅办幼稚园及小学,1967年增办初中,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规模相当的“一条龙”学校。全校共分幼稚园、小学部及中学部三个教学部,学生1600名,教师200余人。学校突出发展学生多元智能的教育理念,提倡从多方面表扬、肯定及欣赏学生的表现,让学生树立一个健康自我形象。学校为与会者安排了一场小学音乐课观摩。小学部借鉴“愉快教育”和“创思教育”的理念,利用多媒体设备授课,强调以学生为本,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品行、能力及学科基础,设计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发展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使之得到全面发展。授课中多媒体演示、教师弹唱与学生参与相结合,学生以教师为中心形成一个半圆,教学内容简单,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特别多,这种学生参与式教学也是近几年内地普遍提倡和采用的教学方式,其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多地体验音乐,提高学生大脑的灵敏度和音乐鉴赏力和想象力,为学生的智力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基础。该校与澳门青年交响乐团合作,为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开设小提琴及大提琴课,每周进行两节课,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学习自己喜欢的乐器。这种联合式培养模式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毅力、组织力、协作能力以及处事能力。中学部设有合唱团、管乐团、管弦乐团、舞蹈组等多种学生兴趣组织,并参加教青局的“融合教育计划”,为在音乐方面有特殊要求的学生,专门聘请老师,学校专设浸信中学高中职业技术课程,期望透过这种课程重点培养音乐人才,提升他们音乐方面的能力,为进一步从事专业音乐教育学习奠定基础。培正中学1889年创办于广州,是中国第一所由华人基督徒开办的新型学校。1938年为了躲避战乱,迁至澳门。该校以“至善至正”为校训。教学包括幼稚园、小学及中学,全校学生超过3200人,教职员工260位。该校的管乐队、弦乐队、中乐团很有特色,一方面作为实施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渠道,旨在培养学生兴趣,普及高雅音乐文化,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余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则对于学有所长的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使其为将来从事专业音乐教育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表演弦乐四重奏的四位成员即是本校学生,也是澳门青年管弦乐团的成员,经常代表澳门外出演出。

观摩的两所学校,学校艺术教育各有所长,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是学校音乐活动平台面向所有学生,学校的艺术活动也丰富多彩。只要每位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再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素质一定能够得以全面发展,个性得以突出表现。

四、培养感情,强化沟通,健全音乐教师培养机制

正如华南师范大学郭声健教授总结本次论坛时所言,论坛的初衷即是为中小学音乐教育与高等师范音乐教育搭建一个学术的交流平台,通过对话和交流,建立起情感机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反思以往教师教育的得与失,积极构建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型音乐教师教育体系。随着近几年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院校注重办学的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加之专业定位模糊,管理者缺乏自觉意识和时代意识,使得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的学生合格率不足30%。对于高师音乐教育而言,一位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不仅应具有专业技能与视野,更主要在于具有教育教学能力,既懂得学校音乐教育基本规律,又能驾驭学校音乐教学和实践。高等师范院校的关键不是如何追求“窄、专、深”的教育模式,而首先在于培养和加深与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感情。基础音乐教育和高师音乐教育本没有高低之分,只是社会的分工不同,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两个不同阶段。两者只有多交流,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协调的机制,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才能顺利进行,艺术教育质量才能得以保障,高师院校办学特色才能彰显。21世纪以来,基础教育改革全面展开,带动了教师教育的改革,为了进一步强化高师育人目标,教育部相继制订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等相关政策和组织举办了“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等一系列活动,其目的就是推动基础音乐教育与教师教育相互协调,一体联动,就是要为2020年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持。

如今中国艺术教育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与历史机遇。由于学校音乐教育对人的一生具有无可比拟的重要影响,对培养和健全学生的人格、心理、能力、情操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所以艺术教育必然随着社会物质文化发展起到无法替代的作用,必将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中担任重要角色。然而,当前学校音乐教育的情况参差不齐,音乐设施及音乐师资分布不均,甚至有些地方严重匮乏;地区之间、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高等师范院校与中小学音乐教育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贯通而有机的联动机制等等。以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认识到位,思想统一,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学校音乐教育才能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之路。

王晓平 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王晓平

上一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师德论文下一篇:城镇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