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活动为载体

2024-05-18

以活动为载体(精选十篇)

以活动为载体 篇1

不到一分钟的时间, 钟丽菁就来报告了, “老师, 虞阳安把一个同学撞倒了, 那个同学流血了!”“又是这个老是给我惹事的虞阳安, 总是少不了给我添麻烦, 什么时候我才可以不操这份心。”我心里嘀咕着, 赶紧跑到现场, 原来那位同学刚好上完厕所出来, 刚好被匆匆跑去的虞阳安撞了个正着, 还好, 手上被墙角的磁砖划了个口子, 一点皮外伤。

处理好伤口后, 带着一肚子的火参加完升旗仪式, 在回教室的路上, 一个念头在我脑海中闪过, 这不是一次很好的安全教育材料吗?以前每次和他们说要注意安全都没有效果, 这次一定得好好抓住机会, 一个安全教育的计划就这样萌芽了。

【活动开展】

1.自主设计班队活动

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 升旗仪式结束后, 我就集中全班同学, 向大家宣布, 这周的班队活动我们要开展一次《安全在我心中》的主题班会。根据主题班里的同学很快就组成了几个组, 事故收集组、小品组、朗诵组、安全知识组, 在小组长的带领下, 他们各自准备去了。三天后, 班队活动开展了, 课上事故组的同学们向大家展示了他们收集的材料———

(1) 浙江省金华市区某小学三年级学生李某, 一天, 下课铃响后, 急匆匆地冲出教室, 与张某正面相碰, 结果一个摔在了墙角上, 一个摔在了台阶上。两人被送到了获医院进行抢救, 李某头部缝了七针, 而张某在眉毛处也裂了一道口子, 也缝了五、六针, 她差一点就伤到了眼睛。

(2) 某年16日上午,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第二中学附属小学学生在下楼参加升国旗仪式时, 发生拥挤踩踏事故, 造成1名学生死亡, 12名学生受伤。

当他们听到这个消息时, 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啊”的叫了起来,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上下楼梯的时候不能拥挤, 金晨阳同学还为大家念起了顺口溜:“同学们, 上下楼梯不拥挤, 慢慢走, 轻轻走, 大家都往右边走, 安全第一牢记心。”

小品组、朗诵组的同学也分别表演了他们自己准备的节目, 最后安全知识组的同学们组织了一轮知识抢答———

1.以下放学路上的哪些行为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危险?

A.看热闹B.为问路的陌生人带路C.和同学一起回家

2.学生外出郊游应注意: ()

A.听从老师的安排, 注意防火安全。

B.护林防火期间, 严禁到山林野炊。

C.可以在树林中焚烧枯枝败叶。

3.身上着火怎么办? ()

A.就地打滚

B.尽快撕脱衣服

C.向身上泼水或用厚棉衣往身上盖

这次班队活动, 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自编自演节目认识到了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活动, 使我自己也对安全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由此我眼前一亮, 这不是很好的一个综合实践主题吗?于是我就把开学初定着的《秋天的果实》的综合实践换成了《安全在我心中》。按照这样的设想, 我并没有就此结束这次的活动, 而是将活动继续向课外延伸, 又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活动。

2.活动情景模拟再现

在接下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我按排了很多的富有特色的活动, 让学生通过活动, 用模拟再现的方式, 让学生用小品、故事、课本剧、参观、访问等形式了解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同学间不要玩危险的游戏”、“阳台上的故事”、“体育活动中的自我防护”、“冬天的故事”、“陌生人的故事”、“超市里走失了”等等, 让孩子们去体验、了解初步的安全知识, 懂得求救方法;观摩“消防中队”活动更是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学习防、救火灾的安全知识, 将消防知识从娃娃抓起落到了实处;参观“骨伤科医院”孩子们感知了病人的痛苦, 对生命的欢乐和痛苦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情心、爱心的情感得以培养, 从而能懂得生命、尊重生命。

3.板报宣传系列

为了增强同学们安全意识的氛围, 我定期定人员按排他们出好黑板报, 内容由自己定, 但必须都是有关安全知识的。在出黑板报的过程中, 通过收集整理知识, 同学们又增加了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有的同学从食品安全方面入手, 有的收集好交通安全的知识, 并给黑板报配上了美丽的图案, 既实用又美观。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来关注安全问题, 我又布置让每个同学根据自己对安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出一份手抄报, 并宣布要进行了优秀作品的评比, 优秀作品将在学校校门口进行展览。听到这消息后, 学生的热情更高了, 通过相互的学习、有的是几人合作, 不出多少时间, 一份份精美的安全知识手抄报诞生了, 通过同学们民主推选, 推选出20副作品制成了展板, 在学校大门口进行了展览。

5.编制标语顺口溜系列

为了让安全意识牢记于心中, 并转化为自身的良好习惯, 有效的落实好养成教育, 我安排了学生收集安全标语和编制安全顺口溜的活动。通过收集标语学生们把标语分成了三类, 并给校长写了倡议书, 建议在各个重要的科室或显眼位置张贴这些标语。如:

实验室、办公室、会议室标语———“门窗电火, 走时关妥!”

食堂标语——“一日三餐饮食, 勿忘病从口入。”“以人为本, 确保饮食安全。”“美好生活, 从饮食卫生开始。”

校门口的交通安全标语———“珍惜生命, 勿忘安全!”“安全来自长期警惕, 事故源于瞬间麻痹!”“多看一眼, 安全保险;多防一步, 少出事故!”

校园安全上学放学顺口溜———“小朋友, 上学校, 交通安全很重要;不玩耍, 不追跑, 放学队伍要排好。”“学校安全人人讲, 安全学校个个赞。安全知识时时记, 注意安全处处提。”

校园安全上下楼梯顺口溜———“同学们, 上下楼梯不拥挤, 慢慢走, 轻轻走, 大家都往右边走, 安全第一牢记心。”

【成效与反思】

以活动为载体 篇2

上虞市百官镇叶家埭小学黄兰娟

教育的脉搏总是最灵敏地按照国际风云的节律跳动,自上海市研究性课程的率先开发以来,研究性学习正以人的发展与完善为主旋律,奏响着新世纪的乐章。

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教师说,学生听,教师讲,学生记,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读,学生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诚惶诚恐地跟着老师转,无主体地位可言。应试教育的扭曲,更加剧了学生主体地位的失落,学生终日为争分应考而疲于奔命。研究性学习中,“研究”与“学习”都是学生的主动行动,“探索”和“研究”使学生自觉积极饶有兴趣地投身其中。

在深入理解和钻研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和方法的同时,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大胆尝试,在学习内容上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情境为中心,由学生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自主选择课题,自主开展研究活动,在学习方式上,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时空的开放性,过程的参与性;在学业评价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习、研究的过程,而不过分看重结果,重在评价学生亲自参与探索和实践中所获得的体验。

以“以活动为载体,体验学语文之乐”为宗旨,我们的尝试与成果可从三板块反馈:

一、生字教学走新道。

初入学的孩童,要他摆正姿势已属难事,让他注意间架结构、笔锋走势更是天方夜谭。传统的生字教学,习惯于“师道尊严”,教师强调一笔一画,学生被动而无奈地“拼凑”。即使是在教学百花齐放,追随前沿的今天,也无非是大同小异,“雷声响,雨点小”,学生提出哪些字难写难记,众人说一通,教师露一手,无非是让学生多写几遍而已。而传统的名人效应更已吸引不了现在的孩子,所以必须有一种新型的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写字教学法。

受一张张小熊图的启发,我们总结出了“双改双写”的写字教学新法。

所谓双改双写,就是学生比较观察老师的范字,如果发现有这样那样即便是轻微的疏忽,则上面附着的小熊也是住的极不舒畅的,让孩子来发挥创意,过一回设计师的瘾,造一间最温馨舒适的房间,一旦被大家认可,小熊就立刻搬进房间。老师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下将错就改,全班再以老师的进步为动力,拉开你追我赶的局势。

教师写,学生改,教师改,学生写,这一尚待完善的生字教学模式不正是新形势下“减负”最铿锵的回音吗?教师和学生之间完全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平等关系。老师不露痕迹流露出来的“迎难而上”“知错就改”等品质无形之中深深地感染着孩子们。尤其是“学生为小熊猫重新设计房间”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等心理机能,培养了他们细心、韧心、合作、自信等学习精神,使他们的学习意识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课文表演助阅读。

阅读课文虽以抽象的文字符号为载体,但大部分昌由作者心灵感受后精心描绘的生活画面,因此可通过表演活动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还原成人生的风景。这种表演的基础是对文字的解读、研究,这就决定了课堂表演具有内存的研究机制,而且课文表演符合小学阅读教学的特点和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不同体裁的课文,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天真活泼的儿童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课本剧表演被他们喜爱是于情于理的。

课本剧表演是一种创造性的研究性阅读,它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戏剧活动,正如剧作家曹禺所说“学生参加演戏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课本剧可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学生接受并选择一篇课文,进行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这一过程虽需花费不少精力,学生却乐此不彼。

以我所教的四年级为例,初始的基础是不堪一提,一句话写得千疮百孔,说得支离破碎,表演课本剧却是全身投入,象模象样,别有一番洞天。在表演《神笔马良》中,班上的双差生陈某把贪官演得淋漓尽致,平时一声不吭的叶某虽只是演了个小角色,却把课文内在的潜信息表现得生动形象。一段时间的尝试,学生视学习语文为一种享受,无形中成绩也发生了变化。因为通过课本表演,阅读课文的思想内涵和语言形式,能动地转化为个体的亲身经历与自我认识,同时又重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合作,促使了学生在情感、认识和生理、心理上的全面发展。

三、在想象王国放飞童心。

自1997年来上海《萌芽》杂志社与7所高校联合发起“新概念作文大赛”以来,“新概念”这一提法,“新概念作文大赛”这一形式,冲破了传统作文教学的大堤。眼下对作文探索的形式喜人,什么“作文要反映新思维,新体验”,“作文教学要提倡放飞想象”,“走面向生活,自由表达之路”,“真实的写作是作文教学改革的根本出路”,“作文要展示个性和创造才能”等等。

然而从我校的学生习作来看,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我所带的四年级,更是望“文”而畏,勉强应付的作业也是牵强附会,不是“内容雷同”,“格式僵化”,就是“语言呆板”,“文句不通”,毫无情趣可言,更是难回归到抒发个性、自由表达的本真。

以活动为载体,丰富德育课堂 篇3

一、坚持常规活动

教育是慢的艺术,尤其是德育,它对生命的润泽、心灵的熏陶并非一劳永逸或立竿见影的,而是一个点滴积淀、潜移默化的漫长过程。因此,德育工作需要长期坚持。我们将一些基本性的德育活动常年如一日地开展,并且不断创新,从而打造出常规性德育特色活动的基本品牌。比如升旗活动就是常规性特色活动的品牌之一。我们学校升旗活动与众不同之处就在于,我们已经把升旗活动视为一种德育校本课程去对待。当升旗成为课程,它的规范化、专业化程度相应的就要有新的要求和标准,与课程有关的计划、目标、内容、时间、方法、评价等要素都要在活动中得以体现。正是对升旗活动的高层定位和高度认识,才推动了这项活动别具一格的特色发展。每个星期一早晨,双语校园都要进行这样的德育大课堂:5800多名师生肃立在升旗广场,凝望着精神抖擞的仪仗队员护卫着国旗正步上前,聆听着庄严的国歌,注视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这时候,“爱国”这个词已经不需要说出来了,就在这一次次的升旗经历中,学生对于“爱国”产生了真切的感受和具体的理解。同样令每个学生难以忘怀的是,每一次升旗都承载着不同的活动主题,都有着新颖的活动方式,不仅强劲地吸引着学生的目光,更强烈地震撼着他们的心灵。如三月八日刚刚举行的“争做‘四好’少年,报答母亲之恩”主题升旗活动,以及去年开展的“星光在这里灿烂”“中华名人走进双语”“‘高歌颂祖国’活动启动仪式”等等主题升旗活动,都有很强的感召力。在这里,爱国主义教育不再是空洞的,而是具象的。高品位的升旗活动产生了良好的育人效果,为此也带来了广泛的影响力。莱州电视台曾多次对我校的升旗活动给予专题报道,至今片头仍保留着我校升旗的画面。

二、创设主题活动

我校德育工作的主题之一是感恩教育。我们认为,感恩教育既切中当下青少年的思想现实,又能够凸显新时期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为使此项活动能够卓有成效,我们围绕“怀感恩的心,做有道德的人”的理念,深入开展了感恩教育主题活动。活动分为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他人、感恩自然、感恩社会五个系列,简称“五感”教育。每一个系列的感恩教育都设计了具体的体验项目。比如感恩父母活动,有的以社会实践作业为依托,设置独特的感恩实践作业:“我与父母同读一本感恩书”“小记者在行动——寻访身边感恩的人”等;有的以班会为平台,请各行各业的家长义工代表参与到班级活动中,给学生讲述他们的创业历程、坎坷人生,展示他们的突出成绩或特殊技能,使学生对自己的家长有了更深的理解,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我们还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景点之一的“二十四孝贤”文化墙,组织学生讲古代“二十四孝贤”的故事,讲“我身边的孝德故事”,并且开展了孝顺父母情景剧表演,班级中成立了小话剧团,学生自编剧本,自己设计动作,自己排练,最后组织了情景剧表演展示活动,邀请家长一同参加。其实,“感恩”就如同一颗种子,当它植入学生心灵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感恩的眼睛发现美好,用感恩的心情体验生活,用感恩的行动回报一切。

三、开辟创新活动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学校德育工作,更具有创新的必要性和广阔的创新空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德育的价值观、目标体系、方法策略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而学生,不论其群体共性还是独立个性也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与以往同日而语。因此,德育工作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我们主要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上进行创新,颇具代表性的德育创新活动就是2009年12月举行的德育创新大赛。开展这项活动的主旨就是让学生成为成长的主人,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学会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从而构建自己的道德生活和道德价值观。例如,在创新活动的起始阶段,我们为每个学生提供了一份“德育创新大赛”创意纸,让他们拥有一个自由创意的空间,肆意挥洒他们的新感受、新疑问、新见解、新方法。结果,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无限创意令人震惊。例如,有的同学提倡开展“爱心银行”的德育活动,每个同学设计制作一个爱心存折,把爱心行为像存钱一样存入自己的爱心存折中,每个月评选一次班级“十大爱心储户”;还有的班级学生合作而首创了“红黄蓝绿”区队管理法,他们提出可以把众多的小组合并成四个区队,用四种颜色来命名,区队长由大家来推选,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化零为整”,规范班级管理……一个个独特的创意,闪烁着学生个性的色彩和智慧的灵光。在那些难忘的日子里,学生兴趣十足,情绪高涨,几乎每个活动课,都在开展一项德育创新活动,不断地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反馈、调整、改进。最后,同学们推选出班级中最好的德育创新作品去参赛,而且用视频、幻灯、表演、现场展示等各种形式去表现各自的创新点。整个的活动过程,学生在思考着、行动着、创造着、收获着,同时德育寻找到了主体所在,并由此回归到原点。这也正是德育创新大赛的价值所在。

以活动为载体 篇4

一、以“单”指路, 明确阅读目标

数学阅读不同于语文阅读。语文课文有故事情节, 学生读起来兴趣盎然, 而数学则是以严谨、演绎的面貌出现, 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 相对而言比较枯燥。自学数学课本学生兴趣不是很大, 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特点, 让学生明确阅读所要达到的目标, 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动力, 让他们探索未知、发现新知而积极主动地阅读教材。因此,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及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 编拟学生所能理解的“活动单”。让学生按照“活动单”的顺序和要求进行阅读, 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习惯。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 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时, “活动单”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1. 尝试圆规画出一个圆;

2. 标出这个圆各部分的名称 (友情提醒:如你有困难, 请你阅读课本94页例2) ;

3. 请你用语言描述: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并用字母表示。

这样一个活动的设计, 学生画好圆后, 他必须要去阅读课本中的例题, 而阅读时, 他是带着问题来阅读的, 所以学生阅读起来也就格外认真。

我们设计“导学单”时, 一定要让学生带着要求、问题去阅读, 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关键地方多动手、多动脑、多思考的良好习惯, 而且可以帮助学生自觉地把握教材的重点, 找到难点。这样学生就在“活动单”的指引之下, 有目标、有步骤地展开活动, 在活动过程之中阅读能力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了发展。

二、“单”中设疑, 激发阅读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要让学生会学习, 就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一旦养成, 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我们在活动单的设计时, 就要力求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生自主学习就离不开认真阅读活动单上的文本, 如果活动单上的文本就是课本的翻印, 学生肯定是不感兴趣的, 如果一个学生连活动单上的文本都没兴趣读完, 谈何自主学习呢?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单时, 它上面的一个个活动, 要能激发起学生探究的激情, 让学生感到有兴趣、有疑惑、有价值, 学生就有了求知的欲望, 数学阅读的冲动就水到渠成了。

如《比例的基本性质》的活动单:阅读课文思考: (1) 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 算一算, 你发现了什么? (2) 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 是否也有上面发现的规律? (3) 是不是任何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有这种规律, 请你再举些例子来验证。这样让学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 通过自己的实践来验证刚刚自学的知识, 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成就感, 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单”外延伸, 领悟阅读真谛

活动单在课堂中的运用固然很重要, 也是培养学生阅读的主阵地, 但一堂课只有40分钟, 就注定学生的阅读只能是片段性的, 带有很强的目的性, 学生阅读起来也不会感到那么地轻松, 知识面也不会那么的宽与广。要让学生真正在数学领域里感到阅读的快乐, 体会到数学阅读的必要性, 学生就必须加强课外阅读。要让学生参与数学课外阅读, 也不是教师介绍几本书就能完成的事情, 必须科学引导, 激发阅读的动机, 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阅读。

如我在教《圆的周长》一课时, 课外作业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

1. 你想了解圆周率小数点后面100位是什么数字吗?

圆周率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多少位?请你上网查询:圆周率精确度的发展史。

2. 你想全面了解祖冲之吗?请阅读他的数学专著《缀术》。

以义工活动为载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篇5

——石道街小学亲子义工社团活动经验总结

西岗区石道街小学 刘晓玲

社会是一所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课堂,为了能让学生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在社会实践中感受自己担负的责任,确立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校在西岗区以“感恩心、责任感”为主题的德育目标牵动下,一直坚持“体验教育”,以义工活动为载体不断推进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

一、组织学生家长义工队伍,拓展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新模式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如果仅仅依托学校,无论是活动的场地还是活动的安全性等方面都受到极大的限制。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较深入的了解到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因此我们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合作伙伴——家长。说起来,“亲子义工社团——学生家长义工队伍””的成立最初缘于石道街小学学生张元东的爸爸。有一次,他带着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去做义工,感到新奇且快乐的张元东把经历告诉了班主任李玉洁老师。“看到这个孩子在做了好事之后那张快乐的笑脸,我想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这种献出爱心的快乐和自豪。”李玉洁萌生了让全班学生都来参加义工活动的想法,“大学时代我也一直做义工,深知比起言语传教,身体力行地做一些服务社会的事,哪怕是捡垃圾之类的小事,更能培养爱心。”当她把这个想法在家长会上提出时,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同意。就这样,来自于家长的感召、来自于学生的体验、来自于老师的信念、来自于学校的支持,最初的“亲子义工班”的雏形形成了。因为年龄小,这个特殊的义工集体开始受到了市慈善总会和社会各界的关注,2007年5月,我校正式成立了“大

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石道街小学义工站”。”大连市首个“亲子义工班”也在西岗区石道街小学三(2)班正式成立。这种新颖的活动模式,不仅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走进社会,更让家长受到教育,让我们也处处感受到爱的温暖。这种爱心行动的影响逐渐扩大,同学年的学生家长也纷纷要求加入义工队伍中,就这样,我们由“亲子义工班”逐渐发展壮大,成立了今天的“亲子义工社团——学生家长义工队伍”。

二、建立健全义工机构、制度,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更深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加强“亲子义工社团——学生家长义工队伍”的管理,推动义工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更好地发挥小义工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根据《大连市义工联合会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具体地规定了小义工的权利、义务、以及参加义工活动的行为规范。使我们的小义工在活动过程中有法可依,有制可循。

在制定义工活动条例的基础上,我们成立家长委员会,把义工活动由单一地老师组织变为老师家长共同组织协调,把家长义工活动由被动变为主动。家长委员会按照有关要求制订家长委员会章程,明确家长委员会和家长义工的指导思想、作用、职责等,把家长义工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进行不同的分工。

这样有计划、有目的、有专人、有组织地进行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用爱书写感人的故事,再现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场景。

1、爱洒滨城。

第一次“义工社团”活动,为滨海路环境保洁。从星海广场到傅家庄公园的“长途跋涉”中,小义工们不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反而追着问下次活动的

时间。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的身影遍布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清除野广告、捡拾垃圾,为公交战线服务、社区义务宣传……每一次义工活动,大家都能够积极参加,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寒风料峭。路再长,孩子们都坚持走到最后,天再冷,他们也坚持干到最晚。孩子的眼睛已容不得污杂,无论何处只要看到乱丢的垃圾,一定会捡拾起来。

爱的种子已经在孩子们心里悄悄萌芽。

2、爱暖伙伴。

“我心中有个太阳,我心中有个月亮,我眼前有一片红花绿草……”阳光普照,和风习习,大连市孤儿院的一间教室传出天籁般的歌声,这歌声正来自我校亲子义工社团的孩子们。

“义工社团”已经记不清来过多少次了,他们总会不定期地将自己喜欢的图书、玩具、食物送给这些孤儿,并跟他们一起跑呀、跳呀、唱呀,让这些曾失去爱的孩子们重新享受到浓浓的兄弟情、姐妹情。

班级的印义同学家境并不优越,但自从参加义工那天起就坚持用自己的零花钱来捐助一个山区的孩子。每到节假日,他还会精心准备一份礼物寄给那孩子。每每问起他:“这样做开心吗?”他总是骄傲地说“我是小义工,就应该这样啊!”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渐渐懂得要将爱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爱的温情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弥漫。

3、爱慰师长。

在大连市优秀海岛教师杨爱军病重期间,小义工们准备了各种礼物:一张张亲手绘制的图画,一个个亲手制作的贺卡,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祝福,都送给了病重的杨老师:“亲爱的杨老师,您是我们所有孩子的好老师,希望上天能还您健康!杨老师,我们爱您!”从MP3中传出的这稚嫩的童声,让病中的杨老师

泪流满面!此后的每一天,杨老师都臵医生的劝阻于不顾反复收听,直至走到生命的尽头。后来,杨老师的爱人专程来到石道街小学看望和感谢义工班的孩子们,完成了杨老师的遗愿。

爱的传递已经超越时空的阻隔。

4、爱传灾区。

在“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时,“义工班”召开了“山海相连、心手相牵”主题班会。饱含祝福的小贺卡、幸运星、千纸鹤,一封封写满问候的信件,一段段融满真情的视频资料……终于寄到了灾区小伙伴的手中。“山海相连,心手相牵,你和我,我和你,友谊之歌传四方……”这首来自四川绵阳市河清小学人人会唱的歌曲,名字就叫《山海相连、心手相牵》,专门为“义工班”而创作。

如今,义工班的孩子们仍然保持着和灾区伙伴的联系,或交流学习生活情况,或寄去一本好书,偶尔也会挂个电话互诉思念……这份爱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更多的温暖与力量。

在玉树地震发生以后,义工班的孩子们第一时间为灾区的孩子们祈福,为他们亲手折叠了千只幸运星,并委托半岛晨报的记者将自己美好的祝福带给深受灾害的兄弟姐妹们。

爱的感悟在真情融动中升腾。

5、爱育集体。

家长的扶持也是“亲子义工班”持续不断的动力。在无数次的义工活动中,每次参加的家长都超过30人——从最初只是陪同孩子,到后来积极地加入义工队。如今,家长们已经有将近40人参加了义工组织。家长们的爱心行动,还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小吴的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忙于生计无暇照顾孩子。昊天的妈妈知道后,便把小吴接到自家吃饭、辅导学习。同学丁宁的姥爷更是不顾年事已高,每天接送无人照料的小俊博,无论刮风下雨。

“义工父子兵”,义工活动在无形中让两代人的沟通增多,关系更加融洽了。以前的小俊博是个小“调皮蛋”,家长的忽视让他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自从爸爸参加了亲子义工班活动之后,父子俩的话多了起来。小手牵大手,童心蕴爱心。觉得“有人管”的小俊博如今已完全变了一个人:主动帮助同学,自觉协助清扫,交作业不再拖拉……2009年7月,“亲子义工班”周岁之时喜获大连市慈善总会义工分会授予的优秀“亲子义工班”荣誉称号。

四、适时反馈、及时评价、在激励中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每次活动结束以后,我们都会畅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的表述发表到我们自己的班级博客上,或者是在自己的群中交流自己的意见。

为了提高学生的活动积极性,我们依据义工服务时间和活动表现进行“星级”义工评选。每学期期末颁发“星级义工证书”,佩戴“星级义工标志卡”。对业绩突出,贡献较大,反响良好或者累计服务时间较长的星级义工,可向大连市慈善总会申报“星级义工”称号。这样的评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热情,也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当今时代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已不再单纯地满足于书本带给他们的知识,而是更多地接触到网络,为了满足他们对网络的好奇,我们开设了自己班级的博客、空间和QQ群,让孩子们将每一次活动的心得体会通过网络平台得以展示,当孩子们将自己的文字刊登到网络上供人欣赏,当他们将自己活动的照片上传到网络上与人交流时,那种内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这也让他们更愿意不断地践行爱的诺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更多的人。

五、未来目标

过去的几年间,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我们只在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和灾区儿童说几句贴心的话,给弱势群体一个暖暖的微笑,与残疾儿童做个开心的游戏,为我们城市的环保拣起一片垃圾。。。更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活动中,奉献爱心,无偿地自愿地做公益事业,——这就是我们的宗旨。

以活动为载体 用文字来激励 篇6

关键词:活动;文字激励;感恩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063-01

我已33岁,在经历过成长之后,总是渴望寻找它的印记。我的孩子5岁,我在陪着他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思考成长的问题。我在这样的年纪,这样的角色下遇到一群孩子:他们未满18岁,正在成人的边缘徘徊。谁的青春不迷茫?这一群茫然的孩子走到一起,13电子(2)班。我成了他们口中的“小妈”。

在第一学期的两个月时间里,我仔细观察这个班级的状态和每个孩子的个性。我也明白了那个孩子“自嘲”的原因。可以说这个班级的问题已经没有大小之分,全都是大问题。从早自修开始,每天铃声响过之后,还有一大片的桌子是空着的。迟到的现象非常严重。晨跑更是稀稀拉拉,溃不成军。课堂纪律对于他们毫无约束,想干嘛干嘛。卫生情况到了令人无法忍受的地步。其中大多的孩子有“选择性”健忘症。对于老师的任务,他们只听取他们想要听的那部分,剩下的直接过滤掉。以至我布置十遍的任务,他们依然茫然不知。我陷于苦恼之中,这些孩子“抵抗力”太好了。任凭飞“风吹雨打”,依然“闲庭信步”。无奈之下,我把他们分成了几类来分析他们的特点。结果发现这些孩子们分开来都属于好管理的,但是他们聚在一起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因此我认为,这个班级需要活动来增强凝聚力。我需要抓住各种契机来挖掘他们内心最柔软的一面。

但是什么样的活动能够达成我的目的呢?正在我筹措的时候。班级里发生的一件事给我带来了主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被我逮个正着。按照校规,手机必须上交政教处。到期末,需要用两张喜报来换取。也就是说这个学生必须在两个月的时间保持德育分一分不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该同学非常急切地来到我的办公室,态度诚恳地认错,需要我能够把手机还给他。而我不同意。在交谈中学生提到手机不还,父母会对他有何严厉地处罚手段。在谈到父母时,他止不住眼泪,告诉我与母亲的关系如何紧张。在家里他是如何地压抑,感受不到温暖的亲情。这次谈话,令我久久不能平静。于是我在班级里展开了一项关于亲子沟通的调查。调查结果让我十分惊讶!大部分的同学都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自己在家里感受不到爱,很压抑。

这些孩子,他们是感受不到爱。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去爱别人。针对这种情况,我决定设计一场活动,让他们感受到爱别人的快乐。于是我联系了一家社会福利院,我想带孩子们去看看有这么孩子,他们没有亲人的陪伴。他们是如何渴望得到我们的孩子不以为然的东西。当我把这个想法告诉同学们,得到了他们的积极响应。2014年3月10号,我带领13电子2班的同学们举办了一场义卖活动。同学们热情高涨地设计海报、制作糕点、分发宣传单、摆摊……他们第一次如此专注地在做一件事。义卖之后,我又带着他们去探访了福利院。在那里,我看到这些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一面,他们内心其实也有很柔情的一面。福利院之行结束后,我为这些孩子为了一段告白,告诉他们我被他们感动的诸多方面。没想到,这段文字无意间也感动了孩子们。我看到了教育的时机,趁热打铁和团支书一起写了一篇介绍此次活动的通讯稿“爱与梦同行”。通讯稿被学校的微信平台录用。孩子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自己也可以以正面的形象登上学校的头版。我可以感受到信心的种子在他们心里萌芽。同时也让我看到文字的力量。从那以后,我便一直坚持在每次活动后都给他们写一段文字,告诉他们我对于他们的每一个进步的肯定。

2014年5月,我第一次召开的家长会正逢母亲节。又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我提出借家长会的机会,为妈妈们过一次节日。这次孩子们的热情更加高涨。有同学告诉我,他从小学开始就没有给妈妈送过礼物了。这次一定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同学们利用周末的时间,为妈妈们亲手制作了小蛋糕,并写下自己的祝福。同时附上给妈妈们的一封信。看着他们认真写信的样子,我在想,这些孩子他们不比别人差,他们只是有时候不知道要干嘛。迷茫的孩子,精力没地方发泄的孩子便总是闹出一些事。一旦他们有了专注的事,他们就会尽全力去完成。这次的家长会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孩子们在家长会的真情告白感动了在场的母亲。许多妈妈潸然泪下。

一个学期,一个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四篇在校园上发表的通讯稿让孩子们找回了自信。他们不再称自己为全校最差的班级。他们开始喜欢上这个集体。我能够感受到班级的氛围在发生细微得变化。早自修不再有那么人迟到了;黑板报也有同学主动承担了;同学们开始注意卫生的扣分表了;学校的各项比赛也有人积极报名了;在我布置任务的时候不再一味推辞,而是爽快地答应了。一场又一场的活动,一篇又一篇的文章,一段又一段鼓励的文字,让我走进了他们的内心。

以活动为载体 篇7

一、敬业、合作、创新的教研组文化

文化是教研组最深层次的东西, 它是教研组组内成员的活动及其成果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积淀的结果, 对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精神文化

蕴含在教师行为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风尚等深层次的文化是教研组的精神文化, 是教师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教研组成员的共同愿景是教研组精神文化的前提条件, 是激发全体组员持续不断学习的内在动力。在与学校文化保持方向一致的基础上, 我校每个教研组都确立了基于自身实际发展的愿景和文化理想。

如科学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及全体成员的理想追求, 形成了“STL”文化, 其核心内涵是:科学 (Science) ———科学教师应具备传播科学的素质, 科学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技术 (Technology) ———教师要讲究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不断地提高教学技能, 提升教学的智慧与艺术;生活 (Life) ———把教学工作研究化, 把研究工作生活化, 享受教师职业的幸福。在“STL”文化的引领下, 科学教研组大力开展主题化科研、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 专业素养、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又如初中语文教研组结合语文学科自身的特色与全体语文教师的理想追求, 自觉地形成了“双JI”文化这一观念体系, 进而达到了一种精神境界。“双JI”文化的核心为三个字:基、积、技。取三个字是与我校提倡的国学经典之一《三字经》相配合, 形成学校文化的一种辐射与外延。以此为基础, 语文组形成了这样一项共同愿景———在今后的几年里, 要创建一个使师生双向都有坚实的基础、有丰厚的积累、有过人的技能, 体现出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力争上游精神的实践型共同体。

(二) 实践文化

教师精神文化只有付诸实践才能达到预期目的。为此, 学校果断推行了电子备课、作业整合等教学改革, 要求各教研组结合自身特点, 落实到各备课组具体实施, 以达到备课与作业整合的最优化。这些改革自实施以来, 收效显著。

我们在同一年级部的各学科分设备课组, 组员一般在四人左右, 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每次备二至三节课, 主要探讨教学难点和疑点, 然后集结大家的建议和意见, 再由其中一人主备。这种形式对新教师的成长非常有利, 能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备课组教师通过合作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整合作业、拟制试卷等集体活动, 分享优质的教学资源, 减轻了备课压力, 缩小了平行班之间的差距, 提高了教学质量。2013年, 我校中考科学成绩名列全市公立学校第一, 而这个成绩的取得, 正是九年级科学备课组四位教师精诚合作、不计得失、不懈奋斗的结果。如为了不让学生在紧张的复习中产生疲惫感, 他们不断摸索新的课堂模式, 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如何上好复习课, 实现高效复习”专题教研活动, 如李铭老师在习题课中尝试了以师友互助和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模式, 徐锶锶老师则进行了任务型习题课的探索, 鲁优儿老师则注重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同时, 在课外辅导方面, 四位老师对潜质生的辅导做了大量工作。此外, 所有科学教师都力求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勤做课堂笔记、常整理错题本、归类解题思路等。

正所谓“单丝不成线, 独木不成林”, 同九年级科学备课组一样, 我校其他备课组也都依靠团队的力量, 紧密合作, 资源共享, 互通有无, 形成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对年轻教师的培养上, 学校不按资排辈, 只要有各类活动, 教研组都积极安排教师参加。如赵圆圆老师, 她大学毕业就被分配到我校, 三尺讲台还未站稳, 学校就安排她去宁波上公开课。对于这样一位几乎有没有教学经验的新教师而言, 这无疑有着巨大的压力, 她也曾偷偷掉过眼泪。但是, 她的背后有整个教研组团队的支持, 大家一次次地帮她磨课, 提供宝贵的建议, 使她最后自信地站在宁波的讲台上, 获得了听课教师的好评。后来赵圆圆老师在谈到自己的成长经历时, 很感谢学校给了她那么多听课上课的机会, 让她在磨练中快速成长为一名经验较为丰富的年青教师。又如在调入我校之前有八年教龄的吕培老师, 在原学校没有开过一次公开课, 而到了我校却在一年之内连开了三次, 其中一次还是教研员亲自听课指导, 而这在她原来的学校几乎是不大可能的。

二、温馨和谐的年级部文化

学校年级部文化的核心是人文关怀。

教师文化不应该只是教师间简单的利益交换和生硬的任务联系, 它还应该是一个情感的网络。以往, 人们在强调教师文化重要性的时候重点都在于如何促进专业成长、学校发展。其实, 基于教师生活的教师文化, 更应该是具有温度、体现生命价值、充溢人文关怀的心灵文化。

学校犹如一个社会, 班级好像一个家庭, 年级部就是一个社区。年级部是学校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中间层级, 是联系学校和班级之间的纽带和桥梁, 年级部工作的绩效如何对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关乎年级部核心竞争力的年级部文化建设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

为营造一种温暖如家的年级部文化氛围, 学校首先实施的一项措施就是打造特色年级部文化。每个年级部根据自身特点, 发挥师生的创造性和合作性, 呈现了各具特色的年级部文化。如小学部在教室外墙设计上做足了功课, 年级部内教师分工合作, 有人负责设计, 有人负责置办材料, 虽然有些教师并不任教同一个班级, 但是大家同在一个年级部, 一起分担工作, 把每个楼层都打造得独具风格。

年级部内, 各班虽然存在竞争, 但更多的是合作。如每次校运会, 尽管赛场上各班互相竞争, 但是校运会前的赛场训练, 却都是各班教师轮流负责训练学生的, 教师们不分你我, 使得训练效率大大提高。

学校还进行了文明办公室的评选。我们公布了详细的文明办公室评选标准, 把温馨、和谐、整洁作为重要的评选依据。各办公室对照标准积极开展创建工作, 出现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办公室文化:走进美术办公室, 一进门就能欣赏到张贴在墙壁上的本校教师创作的书画作品, 学生的美术及手工作品也井然有序地摆放着, 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鼻而来;走入小学部办公室, 则让人瞬间感受到童真的妙趣; 走进初中部办公室, 则给人一种敞亮整洁、井然有序的感觉。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工作, 人的心情自然也会特别愉快, 工作起来也就特别有精神了。

以活动为载体 篇8

一、讲故事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故事就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孩子们。积极健康、生动有趣的故事,对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学《三打白骨精》可设计三个环节:1.讲猴王出世、大闹天宫等故事导入;2.设计“故事擂台”讲三打白骨精的故事;3.课后拓展延伸,看《西游记》的故事。

二、做游戏

游戏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快乐学语文的环境,使本来枯燥的学习变得轻松有趣。如《春笋》可设计这样的游戏:1.猜谜导入:“头戴尖尖帽,身穿节节衣。年年二三月,脑袋钻出来。”(竹笋)2.说儿歌:“春风轻轻吹,山坡上面鲜花开。小春笋呀爱阳光,迎风破土站出来,站呀站出来。挺起那腰杆昂起头,小小春笋多可爱,多呀多可爱。三月春雨来浇灌,满坡春笋一排排。小春笋呀快长高,翠竹盼你接班来,接呀接班来。小春笋像咱好儿童,天天向上长成材。长呀长成材。”变换角色,巧妙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在说说演演中真切感受春笋破土而出、不断向上的态势。3.摘智慧果:你认识哪个字就把哪个智慧果摘下,表示你摘到了一颗智慧果。看谁摘到的智慧果多,谁就能评选为“智慧星”。

三、唱一唱

吟唱比朗诵更易传情、理解、记忆,感染力也更强。语文教材中的诗词很多都可以唱。如:《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毛泽东的《七律长征》被谱成曲传唱。有些中国古典诗词最初就是为了唱而写的,许多名篇佳作因为人们的吟唱而流传千古。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执教《清平乐村居》,放音乐(《明月几时有》),带领学生手舞足蹈地吟唱:“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四、画一画

让学生为诗配画,为课文配插图的练习,有利于学生在画画中感悟到作者用词的恰当、语言的丰富。如教学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时,可让学生画客观的五岭、乌蒙山,红军眼中的五岭、乌蒙山。(简笔画)体会远征的艰难,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选自《林海》)可让学生画画兴安岭这个“大姑娘”,感受她的温柔、美丽而富有。我们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为课文想象配画,通过配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走进作品中的意境,丰富学生的想象和情感体验。

五、演一演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童话、寓言、名人名事,很适合编排课本剧。如《将相和》这篇课文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故事组成的。文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很有戏剧性。教师可组织学生学编、学演课本剧:1.熟悉剧情。读课文,圈出描写蔺相如、廉颇等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交流所画的句子,揣摩感悟;2.表演课本剧。在小组合作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语言、动作表情,内心的活动。课本剧表演不仅能激活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起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作用。

六、辩一辩

辩论式的课堂,气氛紧张而又热烈,宽松而又自由,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判断思维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锻炼了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实践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教学《放弃射门》,一是引发辩论:福勒放弃射门,到底应不应该?为什么?(分正反方)二是准备辩论:查阅资料,搜集整理素材,写好发言提纲;三是组织辩论。在激烈的争辩中福勒善良、诚实、高尚的人性美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七、做实验

实验操作能使每位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抽象词句的理解,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教学《乌鸦喝水》中“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这一句,教师组织学生做“乌鸦喝水”的实验。(把事前准备好的小石子放入装有半瓶水的小口瓶中)提醒学生把石子一颗一颗地放到瓶中,注意观察瓶子里的水是怎样升高的?(渐渐升高)提问假如你是乌鸦,还可以用什么办法喝到水?“渐渐”这个比较抽象的副词,通过操作实验变得具体起来,同时学生在自己操作实验中体会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衔进瓶子里”的细心与耐心,观察水“慢慢升高”的现象,体会乌鸦的智慧和勤劳。也可再尝试其他办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八、当导游

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描写大自然绮丽风光、中外名胜古迹的写景类文章,如《鸟的天堂》、《迷人的张家界》、《记金华的双龙洞》、《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等,举不胜举。如何让学生被这些美景所吸引,有身临其境之感?可创设情境,设计“学当小导游”的活动。如教学《颐和园》时,我要求学生模拟导游的语言、动作、神态,向游客(同学们)推介颐和园这一景点。学生在自由组成旅游团、自我推荐尝试当导游、全程陪同作解说这一过程中品味优美的语言,陶冶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九、做记者

通过模拟小记者与采访对象的问答实践活动,学生能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培养随机应变的能力。如教学《轮椅上的霍金》一课,可设计小记者采访的环节———假如你是一名记者,给你一次采访的机会,你想向轮椅上的霍金问些什么呢?老师或一学生扮演霍金,模拟采访。老师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相关内容,精心设计采访的话题;组织讨论采访的注意事项,怎样表现霍金,等等)。

以活动为载体 篇9

一、丰富的本土自然资源是我们即用即拿的教材

(一)利用本土资源积极开展探究型活动

幼儿对自然界中的小动物特别感兴趣,适合开展探究活动。夏天我们将蚯蚓带进自然角,带进观察皿,与幼儿一起观察、探索蚯蚓的再生过程。我们先将蚯蚓断为两截,把他们埋进泥土,每天孩子们一来幼儿园便去自然角看蚯蚓,他们会在每天的观察中发现被断为两截的蚯蚓伤口逐渐愈合,尽然长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对于一个小小的发现,孩子们肯定欣喜若狂、相拥相告,牢记这一变化,因为他们了解了自然的神奇,获得了知识。“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还会对身边的蝌蚪与青蛙,蛋与麻雀、鸽子、小鸡等进行细致地观察和探索,在产生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动手、动脑,并在团体中分享,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充分利用这特点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如语言课《小蝌蚪找妈妈》,美术课《小指头与小蝌蚪》、社会课《团结力量大》等,强化幼儿认识,达到幼儿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让本土资源充实幼儿体育锻炼活动

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年龄阶段,让幼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让他们得到锻炼,而且培养了他们活动的新技能和团结合作的团体意识。幼儿园积极发挥家长学校和家园共育的作用,家长、幼儿、学校根据需求积极收集各种环保、健康无毒害的自然材料,通过大手、小手的装扮,一件件适合幼儿的活动器具完成了,如用纸箱、奶粉罐、饮料瓶等做成可以移动的房子、小汽车、火箭等;就像泥土和沙子,身边到处都是,可他们玩得风生水起。可见物品的新旧并不重要,只要幼儿高兴,这就是最好的资源。

(三)利用本土资源,丰富幼儿的科学教育活动

西北农村幼儿园,有着她自己地域的粗狂与贫瘠,也有温情和秀美的山水;有着悠久的历史遗迹,也有着西路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无边无际的田野随着四季的变化而悄悄展示着不同的魅力:春天,那雪白的梨树、一望无际的油菜花和麦田使得幼儿流连忘返;夏天,果园里让人垂涎三尺的梨、杏、苹果、李子等果实让他们流连忘返,直至大人的呼唤;秋天,烧豆角、洋芋、麦子让他们享受了城里孩子不可理喻的香甜;冬天,满天的飞雪和无尽头的冰河带来的欢乐映照着红扑扑的小脸使他们忘却了寒冷;永固古城、圆通寺塔、胭脂山、马蹄寺的沧桑中也能聆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和脍炙人口的故事;西路红军的英雄事迹和身边老人的娓娓故事中学会了在困难中怎样的坚定和坚韧。本区域的人文历史资源,正是我们进行幼儿思想道德、行为习惯教育的现实教材。

二、丰富的本土资源是幼儿区域活动的资源库

(一)在农村,各种农作物满目皆是,种子更是一种稀松平常的资源。利用这一点,教师选择其中一部分,分别投放到各区角中,准备好白乳胶和颜料,进行粘贴画的制作;春天我们根据种子发芽后的苗状让学生在种植区培养各种幼苗,并进行一系列的观察、培养,之后在孩子的交流、介绍中,可以看出,虽然在农村,但这些还是让孩子们惊叹。

(二)蔬菜是农村一年四季都有的农作物,活动中我们首先提供各类蔬菜让孩子进行观察,想象出像什么?如孩子想象出辣椒像龙蛇、白萝卜像小白猪,大豆夹像弯弯的小船,大蒜头像捏在一起的指头等。同时在幼儿想象的基础上,我们又为他们提供了各种材料,配合橡皮泥、牙签、棉球等美工用品,让他们将材料自由组合,做成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图画:如大豆夹毛毛虫、舞龙青椒、萝卜男孩、茄子笑脸等。在区域活动中孩子把自己的想象里发挥到了极致,思想意识里各种形态的物品通过自己的小手得到了实践与展示,展现了农村本土资源的无穷魅力。

(三)在区域活动中我们积极开展变废为宝的活动,教师、幼儿、家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清洗后分类集中投放到不同区角中,如美工区利用废旧饮料瓶、口杯、光盘、毛线等制作的娃娃、小猫、乌龟、柳树等活灵活现。买手时节,教师指导孩子们利用马良草、麦秆等编织一些简单的动物造型。这一切不仅调动了孩子们的活动积极性,而且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和水平,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以活动为载体 篇10

1. 争当“环保小卫士”活动

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在幼儿园各年龄段的班级中, 建立类似“小先生”的“环保小卫士”制度, 对实施环保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先给小朋友讲“小先生”的故事, 了解“小先生”做什么的?然后让孩子们讨论“环保小卫士”该怎样当?该做些什么?各班每周一评选2-4名环保小卫士, 帮助老师提醒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保护班级、走廊、幼儿园环境整洁做起:如送垃圾入箱、送玩具回家、不向窗外扔东西、看到废纸自觉捡, 不随地吐痰、不摘花、不玩水, 给自然角的花木浇水, 节约用水, 不乱丢废旧电池……

“环保小卫士”推选制, 班级幼儿实行民主推荐, 民主评议, 竞聘上岗, 通过自荐与他荐的方式产生, 履行职责, 佩戴全园统一的臂章。每月底从“班级环保小卫士”中推选出“园级环保小卫士”, 并在次月的升旗仪式上进行表彰, 由园领导发给“园级环保小卫士”奖状和“环保小卫士”帽子。“奖状”和“环保小卫士”的帽子是孩子们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肯定标志, 发给孩子作永久纪念, 可激励孩子们长期参与环境保护的信心。

2. 环保节日专题活动

选取一年中有环保教育意义的节日, 如“植树节”、“爱鸟周”、“世界环境日”等, 进行环保节日专题教育活动, 效果明显。如:在“爱鸟周”活动中, 带领幼儿到附近的树林中观看鸟窝, 让幼儿明白植树造林是爱鸟的首要大事, 爱鸟要爱树, 平时看见小鸟不要用弹弓打, 可喂小鸟一些饲料, 如果看见大人捕捉小鸟要阻止。我们还让幼儿和父母共同制作人工鸟巢, 吸引小鸟到自己的院子、阳台上休息。在附近的公园里, 高高的树上挂着小小的木屋房, 告诉幼儿那就是一些爱鸟的人给小鸟建造的房屋。幼儿就是在类似的环保节日专题活动中, 不断参与实践, 逐渐增长初浅的环境知识, 而且易养成关爱自然、爱护环境的优良品德。

3. 亲子环保郊游活动

幼儿喜欢在形象生动、直观有趣、亲身体验等实践中了解、热爱周围环境, 喜欢在自己认识的世界里自己寻找答案。因此, 把环保教育融入“亲子郊游活动”中效果特佳。“亲子环保郊游团”活动可选在春暖花开季节或丰收的秋季, 根据天气情况每周或隔周举行一次, 由孩子和家长自愿报名参加, 活动时带上“环保小卫士”的帽子和环保袋, 由组织者设计好活动方案, 组织相关的环保游戏活动等。如在农民种植园里, “环保小卫士”们可和爸妈一起为庄稼抓虫、观察菜苗;在健身公园、须江公园里用小铁钳捡起废纸、易拉罐、矿泉水瓶、塑料袋;在水库旁、在生态园欣赏大自然的隽秀与和谐;在草地上和家长一起参加“救救小动物”、“我爱大自然的花和草”、“青蛙捉害虫”等游戏活动。工厂冒出的黑烟、流入江河的废水、一堆堆发臭的垃圾, 都在启发孩子们思考……。

4. 亲子环保制作活动

创设条件, 组织家长与孩子一起进行“变废为宝”的环保制作活动也会深受孩子和家长的欢迎。活动前, 可要求孩子和家长共同收集废旧物品, 如可乐瓶、牙膏壳, 月饼罐……活动中, 启发家长耐心引导孩子了解材料的特点, 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在孩子遇到困难时, 鼓励家长用语言启发孩子怎么做;活动中注重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如将剪下的碎纸放在规定的地方, 用完的物品放回原位, 亲子交流要轻声, 不影响别人。在“变废为宝”的亲子制作中, 有些爸爸和孩子用瓶子做成“神舟六号”飞船, 有些妈妈和孩子用纸牌做成“美丽的家园”, 有些奶奶和孙子用废旧光盘做成“环保时钟”……小朋友在实践中强化了环保意识, 巩固了环保行为。

5. 环保系列主题活动

在教育实践中举办各种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内容的自我教育主题活动, 可让孩子的环保行为得到有效提升。如在“我心中的绿色家园”绘画比赛中, 有的孩子说“我要发明废气吸收器, 让空气中的废气变得无影无踪”, 有的孩子说:“地球爷爷实在是太脏了, 我要发明机器人, 专门给地球爷爷洗澡……”;在“环保知识竞赛”中, 孩子们抢着举手发言、抢着参加游戏;“小小环保道德法庭”对危害生态环境的不道德现象进行了审判;发动幼儿参加“绿色希望工程”与“绿化幼儿园”的创建活动;带领他们为家乡或社区种上一棵树;帮助他们组成“手拉手地球会”、“废品回收站”和“回收小银行”, 开展“拣起废品清洁环境”活动;支持他们开展力所能及的除污活动;支持他们节约一张纸、一段铅笔、一度电以及美化净化幼儿园环境的活动;鼓励他们在家饲养小动物、向家长宣传不吸烟, 不吃益虫和珍稀动物, 以及不发出噪音;指导他们用妥善的方式对破坏环境的不道德行为进行批评谴责……这些环保系列主题活动深深地教育着孩子们。

建构幼儿易于理解, 乐于参与的环保特色活动, 充分利用园内外的教育资源, 不仅增强了幼儿环保意识, 而且对优化幼儿环保行为, 提升幼儿环保素养, 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华.浅谈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习惯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 2005 (2) .

上一篇:会计学下一篇:现代维吾尔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