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走”活动为载体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

2022-09-12

进入新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互联网新媒体传播媒介在我国快速崛起, 在校大学生在当今的网民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他们对手机和电脑的依赖性过大[1], 而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各方面的生活均产生着越来越明显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沉迷网络缺乏锻炼, 使大学生身体素质日益变差

在校大学生是如今网民中的主要群体且异常活跃, 经过紧张压抑的高考进入大学后, 他们的精神状态异常放松, 而自制力的不足更使得网络世界是他们课余时间最主要的去向[2];另一方面, 由于大多数大学生在中学阶段主要精力都在备考, 参与体育锻炼的自主性不强, 时间和频率明显不足, 这使得缺乏运动、体质较差是如今大学生的普遍现象, 这些都表明, 网络的普及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3]。

二、沉迷网络使大学生道德意识与人际关系淡化

大学时期所形成的思想道德观念对人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网络的出现, 在现实社会之外又缔造了一个完全没有时空限制的、具有隐蔽性的虚拟社会, 因此, 大学生在现实中压抑的情感可以在网络里肆无忌惮地发泄, 而他们通过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观点来反对权威、发泄不满、排解孤独甚至制造网络暴力, 这些活动对于学生减轻压力、平衡心理情感有一定作用, 但是, 过度的沉迷网络导致他们对网络情感体验的依赖性, 弱化隐藏真实情感, 从而忽视甚至逃避现实生活中的交流, 逃避群体、逃避社会, 进而导致自己的人际关系冷漠, 弱化了个人对集体的归属, 并容易造成自由意识泛滥、法制观念淡薄以及恶劣的人际关系[4,5,6]。

三、恶俗、消极的网络文化腐蚀大学生的思想

网络世界里的信息复杂多样,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通过网络向大学生传播消极庸俗的文化。在校大学生辨别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比较弱, 面对网络上大量负面信息的冲击, 一些自控力不强的学生通常会带着猎奇心理去浏览观看, 且很容易沉迷其中, 难以自拔, 甚至充当不良信息的传播者。另外, 一些长期暴露于西方腐朽思想下的大学生甚至会被国内外的敌对势力所利用, 容易产生信念上的动摇, 违宪的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信息、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信息、违背民族和宗教政策信息、扰乱公共秩序的信息在网络上不断出现, 严重腐蚀了大学生的思想与价值观念[7]。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的冲击下, 其教育的功能正在被逐渐削弱, 进而导致主流思想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引导作用逐渐降低, 这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然要求[8]。在大学校园里开展“三走”活动, 引导青年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 让他们真正“动”起来, 告别“宅生活”, 这对于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及生活习惯以及磨炼坚强意志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 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载体, 自“三走”活动开展以来, 高校校园里广泛开展了各种丰富多彩的阳光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以及趣味体育活动等, 通过普及型活动、特色型活动、趣味型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元的自主锻炼平台[9]。但在开展“三走”活动的过程中, 活动主要以传统体育类项目的竞赛方式开展, 致使活动的实践载体不够多样、新颖, 活动形式单一, 缺乏吸引力。因此, 为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能更好的利用“三走”活动这个载体, 必须进一步拓宽“三走”活动的外延内涵, 形成长效机制。

四、以“三走”为载体助力学生党团组织建设, 提升学生干部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的发展,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已不能适应时代需求, 我们必须不断创新工作模式、优化教育方式。党团组织以及学生干部群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 提升这个群体的综合素质显得至关重要, 而“三走”活动这个载体不但可以加强学生团体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 也可起到联系师生的纽带作用, 通过开展一系列师生间的体育活动, 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了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非常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另外, 在学生党团支部、社团组织内部自发成立各种体育运动社团, 如晨练营、轮滑俱乐部、攀岩俱乐部、篮球队等, 利用早晚的空闲时间组织学生干部进行各类体育运动, 同时, 结合学生干部队伍的特性和锻炼需求, 引入趣味运动、户外素质拓展项目等内容, 学生干部队伍通过共同参与体育活动不仅可以锻炼意志力、承受力和忍耐力, 更进一步加强了彼此间的交流和沟通, 提升团队协作意识, 增强学生党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以“三走”为载体助力学术交流模式创新,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 传统模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沙龙在互联网的冲击下已越来越不受大学生重视, 在“三走”活动的良好氛围下, 要多开展一些像山东大学“小树林”模式的学术活动, 在校园里号召同学们“走向大草坪、走向图书馆、走向实验室”, 利用校园里的公共设施, 组织一些交流沙龙, 内容可涉及:学术交流、发明小创意交流、公开演讲、创业经验交流、学业互助交流、技能考试经验分享等内容, 并提倡大家“参加一次学术讲座、开展一次学术报告、参与一次双创竞赛、做好一次专业实验”四个一活动, 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 还可以多组织集体性的有主题的晨读活动, 比如“儒家文化经典诵读会”等, 多措并举构建良好的学风氛围。

六、以“三走”为载体助力社会实践与公益服务, 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注重将“三走”活动与公益实践活动相结合, 营造“以运动助力公益、以公益募集梦想”的氛围, 引导青年大学生关注和投身公益事业, 丰富“三走”活动的内涵, 让青年人在运动中体会公益事业, 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 将有助于营造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打造贴近学生、独具特色、无可替代的“三走”品牌活动, 利用品牌效应丰富“三走”活动的文化和教育内涵, 提高活动的整体质量;依托基层团支部和兴趣类社团等“三走”活动载体, 助力公益活动, 营造积极向上的、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广泛动员学生参与“三走”活动, 基层团支部要成为主导力量, 同时, 基层团支部也是社会公益实践动的直接组织单位, 能够更好地将“三走”活动与公益实践活动相融合。将这些品牌活动后进一步引进高校周边的大中小学校、社区、公园等场所, 呼吁社会大众摆脱对手机和网络的依赖,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体育类社团是“三走”活动的承办主体, 为热爱运动的学生提供专业的体育培训, 组织社团成员参与市级以上赛事的志愿服务工作;同时, 可组织他们到幼儿园、中小学和培训机构开展体育类公益活动。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 可以组建“三走”活动类团队, 以公益活动为主题, 发挥社会实践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暑期社会实践周期长, 可以深入开展规模大、影响力大的公益实践类活动, 并融入“三走”元素, 不但可以使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更加生动活泼, 形式更加多样化, 且能丰富其内涵。

网络新媒体的普及, 可以建立“三走”活动的线上线下联动机制, 助力公益活动, 使得公益活动与网络资源的结合能够起到更好的传播和推广效果, 借助新媒体微阵地微博、微信、易班等平台宣传每场“三走”活动, 将学生线下参与和线上志愿者招募有效结合, 打造“三走”线上线下联动机制。以“三走”活动助力公益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身体素质, 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对网络利用的途径, 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由共青团中央联合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开展的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 (以下简称“三走”活动) 于2014年正式启动以来,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表明, “三走”系列活动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大意义。且“三走”活动也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 能极大的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三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 冯放.以“三走”活动为载体的高校健康校园文化建设研究[D].南昌:南昌航空大学, 2016.

[2] 刘芳梅.高校开展“三走”活动的意义解读[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 24 (12) :11-14.

[3] 李凤华, 武杭.“三走活动”对改善高校体育环境和学生体质的影响[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 15 (04) :39-43.

[4] 陈元香, 张锦锦.高校学生“三走”课外体育锻炼活动与青年学生身心健康素质提升研究[J].西部皮革, 2016, 38 (22) :228.

[5] 胡亚玲.体育文化视域下高校三走活动创新研究[J].现代交际, 2018 (05) :142-143.

[6] 徐春霞.“三走”背景下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 2015 (06) :250.

[7] 张瑞祺, 高建胜, 薄建柱, 崔巍, 赵建辉, 孟乃杰.高校“三走”活动长效机制构建研究[J].科技风, 2018 (14) :42.

[8] 陈玉林, 杨谊博.高校开展“三走活动”的体育文化价值及发展前景探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7, 25 (01) :131-132.

[9] 宋恒旭, 胡洁林, 郭之生, 滕孝栋.“三走”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素质的影响[J].才智, 2017 (06) :206.

上一篇:浅议小学英语课堂的管理艺术下一篇:写字楼及高校周边共享厨房的营销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