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质量评价

2024-05-12

生存质量评价(精选八篇)

生存质量评价 篇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我院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门诊患者112例,其中男4 7例,女65例,年龄49?71岁,平均60.71±9.58岁,病程4~19个月,平均10.04±4.11个月。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相关诊断标准;预计能按研究方案完成治疗及相关检查,签署知情同意书;接受过其他手法或保守治疗者经过5天以上的洗脱期。

1.3 排除标准

估计依从性差,随访可能性差者;重要资料不全者;有脊柱外伤史和/或脊髓损伤病史;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者;下肢肌力下降,肌力≤3级;合并骨关节结核、骨髓炎及严重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等;合并精神病、恶性肿瘤;严重心、肺、脑疾病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损害,严重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原发性疾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基本疗法

包括绝对卧床休息、辨证中药内服、平衡针法针刺等,必要时口服消炎止痛药(VAS评分大于7分、无法耐受疼痛者);所有患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4.2 前屈滚腰疗法[4,5]

患者取俯卧位,腹部垫一薄枕,寻找腰部及臀部压痛点,松解腰椎后部结构,采用重手法及针刺消除痛点;取侧卧位斜扳摆腰,重点为健侧卧位,注意询问病人疼痛及放射痛程度,以疼痛消失位置为最佳斜扳角度,医者可将腿置于疼痛缓解不明显者双腿间向上提拉,辅助完成大角度前屈,动作柔和,循序渐进;患者再取仰卧位行屈髋团身抱球滚腰扩大椎管及神经根管体积,医生可在患者头尾帮助滚动,使患者放松腰部肌肉,禁止暴力;治疗后体位维持,如弯腰步行、严格卧床(半卧位),防止过伸。每2天1次。

1.5 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2周及疗程结束后随访1、6、12个月。疼痛VAS评分:VAS为疼痛直观视觉模拟评分法,能较客观地反映患者的主观疼痛程度,总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高。JOA29分法(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系统):患者入院及末次随访时评分,主要包括自觉症状、临床体征和日常生活,采取29分法,改善率=(末次随访时评分-入院时评分)/(29-入院时评分)×100%,改善率100%为治愈,改善率大于60%为显效,改善率25%~60%为有效,改善率小于25%为无效;随访期间各种原因(患者意愿、病情加重等)行腰椎手术治疗视为无效。SF-36评分(健康测量量表):采用SF-36中文1.0版,包括8个维度来,评价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分数越高,总体生活质量越好。

1.6 统计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SPSS 19.0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随访12个月,失访5例,随访率为95.5%,其中随访期间改手术治疗9例,剩余98例患者。治疗2周、随访1、6、12个月VAS评分与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随访1、6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见表1。基于随访12个月的JOA改善率及手术与否,107例患者显效4例,有效68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为67.29%。

注:与治疗前相比,①P<0.05,(1)P<0.01

3讨论

DLSS是临床常见疾病,以退行性骨性狭窄最多见,是老年人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DLSS发病率在腰椎疾患中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过去认为DLSS是一种进行性加重疾病,提倡手术治疗,近年来DLSS手术率与日剧增,但手术疗效存在争议[6]。目前手术主要用于椎管严重狭窄、症状严重、伴发马尾神经症状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大部分患者可通过中医药为主的保守疗法获得满意疗效,故DLSS保守治疗越来越受重视。保守治疗DLSS主要是改善椎管内外血液循环及微循环,促进静脉回流;抑制炎症反应,消除水肿;松解粘连、肥厚,解除肌肉痉挛,缓解或解除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压迫,达到治疗目的。Saal等[7]随访2~8年DLSS患者52例,所有患者有神经根症状、行走功能受限、中央椎管狭窄伴或不伴侧隐窝狭窄,治疗方法包括止痛剂、硬膜外类固醇注射和理疗等,其中33例患者症状恢复良好,行走功能改善,4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没有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田强等[8]应用脊柱推拿配合独活寄生汤等综合疗法治疗70例DLSS患者疗效良好。有学者经文献分析和整理认为,中医非手术方法应作为腰椎管狭窄症的首选治疗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方法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9]。但目前研究多集中在临床疗效上,对患者生存质量改善程度关注不足,宋红星等[10]认为疗效评价除症状、体征外,还应关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生活质量。宋洁一等[11]应用手术和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认为非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能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机体能力、社会能力,较大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107例患者在随访期间改为手术治疗9例,98例患者治疗2周、随访1、6、12个月VAS评分与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随访1、6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随访12个月,总有效率达67.29%。提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DLSS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但随着时间推移,SF-36评分逐渐下降,随访12个月时SF-36评分仅104.01±9.08分,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见,DLSS患者仍需持续系统治疗维持良好的生存质量。刘颖等[12]认为,除临床治疗外应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和了解自身疾病,并采取正确的应对态度和积极的防治措施,对提高生存质量可能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DLSS患者开展疾病健康管理对生存质量提高十分重要,拟下一步研究以前屈滚腰训练法[13]为核心构建DLSS的健康管理模式,进一步观察DLSS的中远期生存质量。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生存质量。方法:112例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中医综合疗法保守治疗,随访评价VAS评分、JOA评分、SF-36评分。结果:随访107例,其中9例患者改为手术治疗;治疗2周、随访1、6、12个月VAS评分与JOA评分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2周、随访1、6个月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显著提高DLSS患者的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但DLSS患者需持续系统的治疗维持生存质量。

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 篇2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命脉。面对市场竞争愈加激烈的今天,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应该如何做好质量提升?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只有靠质量优、价格低、服务好才能赢得顾客的厚爱,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增强质量意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产品就是人品”的思想理念。

首先,在平常的实际工作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和积累工作实践经验,多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充实自我,把好质量关,提高这种意识。其次,提高质量意识,就要提高每个人的意识,特别是一线实际操作的人员,而不单一性的认为质量就是质检员的责任,一个新的产品下来以后,对该产品工艺,质量通过确认制出一个统一的标准,然后把这个标准下达给每一位员工,并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及反之的危害,同时与员工沟通让其知道现有市场的情况及同产品所存在的诸多问题,让他们脑海中始终绷直一根弦。真正从心理上接收质量与效率不是排斥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最后,提高质量意识,更要从现场实际操作中监控好,特别是每一道流水线的检验及重岗人员,把制定的标准贯穿并像烙印一样刻在脑海中,让他们真正明白为什么这做?不这样做会怎样?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结合现场对他们进行不间断的关于质量方面得学习,多听听他们的意见与看法,让他们融入其中,当产品质量出现问题,第一时间反馈,并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把他们的责任心与积极性充分发挥调动起来。

2、充分发挥质量奖励作用。

大力宣传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对获项目和个人给与相应的奖励,树立卓越绩效标杆,鼓励各项目追求卓越。

3、继续推进品牌战略,以强做大,做专做强。不断完善品牌推荐机制,加大对品牌战略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品牌设计、品牌开发、品牌建设、品牌推广、品牌管理等工作,提升品牌声誉与价值,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特”,充分发挥名牌产品和服务在提升公司竞争力中的重要作用。

4、开展质量安全预警性抽查。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夯实我公司质量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安全预警性抽查,帮助公司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并发出安全警示,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消除安全隐患。

生存质量评价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 患者294例 (均符合2007年ACC/AHA ACS防治指南制定的ACS诊断标准) 所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其中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STEACS) 224例, 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 (NSTEMI) 50例, 不稳定型心绞痛 (UA) 20例。入选病例均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慢性感染、肝肾功能不全、甲状腺疾病、结缔组织病、血液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者。

1.2 方法

1.2.1 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和本次住院治疗情况。在出院后1月内共有272例完成了第二次随访, 其中男性213例 (占78.3%) , 女性59例 (占21.7%) , 年龄为35~85 (68.5±10.9) 岁。

1.2.2 心脏事件:

预先设定的心脏事件为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30d内发生的死亡、心肌再梗死、心跳骤停及心力衰竭 (纽约心功能分级II—IV级或LVEF<40%) 。将发生以上心脏事件的患者定义为事件组, 将未发生心脏事件的患者定义为对照组。共发生心脏事件57例, 其中死亡22例, 心力衰竭21例, 心脏骤停14例。

1.2.3 对ACS患者于入院后1周内及出院后1月采用中文版本的SF-36量表[3]进行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评价。

该量表包括10项, 共36个条目, 分为8个维度, 分别是生理功能、生理角色限制、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角色限制、心理健康。测评后得分根据有关公式[9]分别计算出总评分和8个分项评分, 而各维度的记分方法采用百分制。分值越高代表健康相关生存质量越好。主要采取由医护人员给予充分解释后患者进行自我评价为主, 因病或文化程度等原因无法自评者由医护人员逐条询问记录补充完善资料。对于随诊患者在第二次评估时要求结合两次随访期间的总体变化情况进行回答。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正态分布和非正态分布的连续性变量的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见表1。

注:事件组SF-36各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 3讨论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 作为一个进行性发展的疾病, 其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高昂的治疗费用以及对预后的担忧, 反复住院等所带来沉重的经济及精神负担都可能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并发心脏骤停、心肌再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脏事件的患者来说, 这种影响尤为突出, 因为对于这类患者来说, 进一步降低其病死率的空间已非常有限, 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其功能状态, 心理舒适度和提高生存质量。因此, 对于这类患者采用SF-36量表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定显得尤为重要。

294例ACS患者中, 心脏事件组的SF-36的8个亚项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P<0.01) , 其中以心理健康及情感角色限制得分差距较为显著。这表明, 发生心脏事件的ACS患者的生存质量较无心脏事件发生的患者差, 这可能与发生过心脏事件的ACS患者对自身的健康状况的担忧和过度敏感, 影响到心理健康, 从而出现明显复杂的心理反应, 表现出焦虑、抑郁等情况导致其生存质量进一步恶化。这就提示我们对于发生过心脏事件的ACS患者, 除了进行必要的药物及手术干预外, 还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 进行相应的心理康复治疗, 从而提高ACS患者的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SF-36量表,冠脉综合征,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Ware JE, Sherbourne CD.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survey (SF-36) :I.Conceptual framework and item selection[J].Med Care, 1992, 30 (6) :473-483.

[2]龚开政, 张振刚, 朱宁, 等.SF-36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信度和效度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4, 19 (3) :182-184.

生存质量评价 篇4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或门诊治疗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26例, 年龄均≥65岁, 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2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及胰岛素治疗标准, 能完成生存质量量表的测评。剔除各种应激状态如急性感染、急性心脑血管事件、消化道出血及恶性肿瘤等。随机分为A组:甘精胰岛素组72例, 平均 (80.5±6.0) 岁, 其中男39例, 女33例;B组:预混胰岛素组54例, 平均 (79.3±6.5) 岁, 其中男28例, 女26例。2组的年龄、性别、实验开始时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 (FBG) 、餐后2 h血糖 (2h PBG) 、糖化血红蛋白 (Hb A1c) 水平及并发症、生存质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每5 d检测每餐前、餐后2 h和睡前血糖, 根据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剂量, 最终FBG控制标准为≤7.0 mmol/L;如果任何一组餐后血糖控制不达标, 2h PBG≥10.0 mmol/L, 联用瑞格列奈1 mg, 餐前服用;1周后监测餐后血糖仍然≥10.0 mmol/L, 加用阿卡波糖25~50 mg, 餐前服用, 分别在治疗开始、治疗3月、6月和12月时随访。

1.3 观察指标

1.3.1 降糖疗效:

测量FBG、2h PBG、Hb A1c。

1.3.2 并发症情况:

记录低血糖发生情况及微血管并发症、心脑血管意外。

1.3.3 调查工具与内容:

第一部分为可能影响2型糖尿病的一般因素, 包括年龄、学历、婚姻、职业、经济状况等。第二部分为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采用中山医科大学卫生统计学教研室根据WHO-BREF结合中国国情,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程序而制订的生存质量中文版量表。该量表共26个条目, 包含生理领域 (7个条目) 、心理领域 (6个条目) 、社会领域 (3个条目) 、环境领域 (8个条目) 及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存质量 (2个条目) 。每条目得分最低1分, 最高5分, 满分为130分, 正向问题直接计1~5分, 有些条目是负向问题, 即得分越高, 该条目反映的生存质量越差, 则采用反向计分, 转换方法为6减去该条目得分。最终得分越高, 生存质量越好。自评分满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疗效及并发症的比较

2组经治疗12月后, FBG、2h PBG、Hb A1c均达标,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但3月时的达标率, 甘精胰岛素组为81%, 预混胰岛素组为60%, 甘精胰岛素组较预混胰岛素组高 (P<0.05) 。低血糖发生率、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 甘精胰岛素组均较预混胰岛素组低, 而2组微量白蛋白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果见表1。

注:与甘精胰岛素组比较, *P<0.05

2.2 2组生存质量的比较

治疗后, 甘精胰岛素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及自评分、生存质量总分均较治疗前改善, 预混胰岛素组生存质量总分亦较治疗前改善, 但低于甘精胰岛素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结果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 **P<0.01;与甘精胰岛素组比较, ▲▲P<0.01

3 讨论

20世纪70年代以来,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 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医学模式的发展, 生命质量逐渐引入医学研究领域, 形成了健康相关生命质量[6]。传统的糖尿病疗效评价指标如血糖、Hb A1c等并未能全面地体现人类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属性, 未能反映现代人对于生命质量的追求。糖尿病治疗的目的不仅仅是控制血糖的水平, 更要缓解疾病的症状、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心理适应, 达到最终改善其生存质量的目的。现代社会中人们认识到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同样重要, 而且生存质量可以更综合地评价疾病的影响[7]。对于老年患者来说, 生存质量的提高甚至比生存时间的延长更重要[8]。本研究在观察2种降糖方案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同时, 评价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生存质量, 采用的WHO QOL-BREF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9]。

本研究结果显示, 甘精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 (联合或不联合阿卡波糖) 的治疗方案都有效地控制了FBG, 又控制了PBG, 降低了Hb A1c,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3月时, 甘精胰岛素组的血糖达标率较预混胰岛素组高, 12月时甘精胰岛素组的胰岛素用量较预混胰岛素组少, 且低血糖、心脑血管发生率均较预混胰岛素组低。

目前糖尿病最新的治疗理念是:不仅要及早用药, 而且要联合用药, 及早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美国糖尿病学会最新指南指出, 当生活干预联合1种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时, 及早启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是一种非常有效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可显著提高治疗达标率。而预混人胰岛素中的中效胰岛素是以六聚体形式与低精蛋白结合的结晶体, 不溶于水, 因而皮下注射后需要更长时间解离成单体。其起效时间为1~1.5 h, 作用高峰在4~6 h, 且局部吸收变异性大, 大剂量时易发生夜间或凌晨低血糖, 且注射时间不灵活[10]。本研究应用的甘精胰岛素, 是能较好模拟基础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类似物, 无峰值, 控制了FBG, 瑞格列奈及阿卡波糖降低PBG, 通过与预混胰岛素组比较, 证实了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模拟生理需要且安全的治疗方案。

目前临床医生越来越强调糖尿病的安全达标, 即最大限度控制糖尿病及其慢性并发症所带来的危害, 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本研究结果发现, 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生存质量改善, 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及自我健康状况、生存质量总体评分及自我评分均得到提高, 但在社会关系及环境领域方面变化不大。提示经治疗后血糖控制, 患者疼痛、精力、行动等生理功能得到改善。甘精胰岛素组与预混胰岛素组治疗前的生存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 经治疗后2组血糖均达标, 但甘精胰岛素组生存质量高于预混胰岛素组, 可能与甘精胰岛素组患者的低血糖事件、心脑血管并发症少, 患者的心理健康改善及自我健康评价提高有关。患者治疗前后社会支持及环境领域得分变化不大, 这也提示临床医生仅靠单纯的药物治疗是不够的, 要同时提高患者的健康保健意识, 适当的运动及鼓励患者的社会交往并及时为患者提供相关的疾病信息等, 从而全面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Ali TK, El-Remessy AB.Diabetic retinopathy:current ma-nagement and experimental therapeutic targets[J].Pharma-cotherapy, 2009, 29 (2) :182-192.

[2]Tang YH, Pang SMC, Chan MF, et al.Health literacy, complication awareness, and diabetic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 Adv Nurs, 2008, 62 (1) :74-83.

[3]洪兵, 徐晓文, 俞伟男, 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围术期中甘精胰岛素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 2010, 24 (2) :132-134.

[4]罗勇, 毛晓明, 张玲玲, 等.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骨质疏松的临床多因素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5) :380-382.

[5]王玲, 窦怀宝, 朱琳璐, 等.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3) :221-223.

[6]钱拉拉, 刘喜明.120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1, 29 (4) :815-816.

[7]周鹏, 潘发明, 王建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与生存质量的研究[J].安徽医药, 2010, 14 (11) :1302-1304.

[8]Miksch A, Hermann K, Rolz A, et al.Additional impact of concomitant hypertension and osteoarthritis on quality of life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in primary care in Ger-many, a cross-sectional survey[J].Health Qual Life Out-comes, 2009, 7:19.

[9]Li TC, Lin CC, Liu CS, et al.Validation of the Chinese ver-sion of the diabetes impact measurement scales[J].Qual Life Res, 1992, 15 (10) :469-477.

[10]张振亚.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J].药物与临床, 2008, 5 (31) :64-65.

[11]季向东, 王群松, 方春霞.运动疗法对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影响[J].实用老年医学, 2012, 26 (4) :331-333.

生存质量评价 篇5

一、资料和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7至2009年3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标准:有糖尿病症状和任意时间血糖≥11.1mmol/l;空腹血糖 (FPG) ≥7.0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 中餐后2小时血糖 (PBG) ≥11.1mmol/l;入组前未服用过任何精神药物及中药制剂;无精神疾病既往史及家族史。选择8个病室用于本实验, 4个病室为干预, 4个病室为对照, 将达到入选条件的94例患者依住院号随机分别进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入选干预组46例, 其中男28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6.05±6.81) 岁;入选对照组48例, 其中男30例, 女18例, 平均年龄 (56.0±13.8) 岁, 两组在性别构成、年龄及受教育程度、职业、病程、并发症情况上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可比性。

2、研究指标

患者入院第一天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填写《糖尿病患者健康状况与生存质量调查表》。调查表包括: (1) 一般情况调查, 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受教育程度、病程、并发症情况等; (2) 生存质量调查:采用周凤琼等研制的糖尿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 (DSQL) 。测定患者入院第二天和出院当天的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 出院当天在研究者指导下再次填写调查表。

3、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每次干预设置不同的干预主题, 每周干预2~3次, 每次干预时间为1~1.5小时, 干预以2周为一个周期, 2周共完成5次干预。健康教育采用团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干预形式。 (1) 团体辅导:每次干预以主题为中心展开, 干预开始后聆听患者的自我描述, 评估那种糖尿病患者最能从中获益, 介绍病情类似的患者相互交流、问答, 解决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使交流存在于患者之间。 (2) 个体辅导: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床前对其自身情况做具体分析、讲解、交流。

4、统计学方法

所有参数均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x±s) , 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数据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干预前后两组DSQL总分比较

干预组在干预后DSQL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 , 对照组干预前后DSQL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干预前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比较

干预组在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 , 对照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三、讨论

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研究结果证明健康教育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尝试对糖尿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有着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DSQL作为测评工具,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生存质量量表的评价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过干预, 干预组患者DSQL总分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 。说明患者经过健康教育后生存质量明显得到改善。糖尿病为代谢性疾病, 治疗的目的是通过治疗使糖代谢趋于平衡, 同时控制血压、血脂等指标使其达到标准水平。近年来国内有研究结果表明, 心理社会因素能够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一些学者发现, 糖尿病的发展和治疗效果受患者生理、心理状态影响, 心理、精神状态好的患者,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生化指标也容易控制。本研究中, 干预组在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分别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 , 对照组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说明健康教育干预对血糖的控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因此, 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手段可使患者达到血糖的理想控制, 提高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穆艳、李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华护理教育》, 2007年。[1]穆艳、李红:《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中华护理教育》, 2007年。

[2]廖志红、周凤琼、梁奕铨:《生存质量是评价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年。[2]廖志红、周凤琼、梁奕铨:《生存质量是评价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指标》,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0年。

提高教学质量是生存之本 篇6

一、制约基层教学点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

(一) 专业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开放教育因其特殊的性质, 学员分布较广, 专业相对分散, 对专业教师的需求很大。仅基层教学点本校教师, 远远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因此基层教学点大多采用以本校教师为主, 外聘兼职教师的方法来弥补这一缺陷。但由于资金、师资等各方面原因仍存在专业课教师师资力量不足, 专业课开课率较低的情况。因此, 专业知识上无法满足学员的需求, 这势必会影响国家开放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二) 到课率低

在基层教学点, 到课率低成为抑制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1.学员分布广。交通不便, 到课一次要花较长时间。2.工学矛盾。很多学员周末上班导致无法到课。3.学员主观学习意识不强。这一方面是由于当前社会不良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 学员到校学不到真正想学的东西也是他们学习积极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总之, 无法到课, 教学质量的提高便无从谈起。这是一个必须面对且急待解决的严峻问题。为此, 基层教学点应狠抓教学过程监管, 提高教学质量。

(三) 教学方式单一

国开大旨在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 开放大学在教材的编写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开发了很多精品课程。课程体系建设本身设想得非常美好, 但真正到落实的时候却存在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多数专业教师反映, 上课时只能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 多为理论知识的介绍。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受考核方式的制约, 学员普遍关注重点勾画, 使得很多新颖的教学方式得不到落实。2.基层教学点教师任务繁重, 其实不乏教学优秀者, 但因束缚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 有些力不从心。3.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和灌输者到向学习者提供各类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服务的“辅导者、咨询者”的角色转变。很多专业教师是业务上的能手, 但在多媒体的使用、远程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还有待提高。

(四) 考核方式单一

众观形考作业, 大多为纸质或网上理论性考核方式, 多偏重理论知识。每到做作业时, 学员便叫苦连天, 手都写软了。或者就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付出了体力劳动却没有多少知识上的收获。此外, 这种考核方式势必将学员的学习目的导向完成作业。因此, 每次上专业课时, 学员最关心的便是, 是否辅导习题, 是否勾重点。这势必影响教育教学质量。而与注意实践的初衷相违背。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策略

教学质量不能提高, 则会束缚远程开放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此, 建议加大教育投入,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监管、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考核方式:

(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加强本校现有专业教师培训。

(1) 充分挖掘本校优秀教师资源。各基层教学点各有其专业优势, 比如我们荣昌教学点之前是荣昌师范校和进修校, 因此, 学前教育和汉语言文学专业上有着专业优势。这些丰富的师资资源只需在原有基础上稍加培训进行角色调整便可能很好地胜任现有教学。

(2) 加强现有教师培训, 提升专业化水平。俗话说, 刀不磨要生锈, 人不学要落后。更何况, 现在处于知识爆炸的时代, 知识更新极快。因此, 建议国开大多组织教研活动, 多开展专题培训, 多组织专业教师参加学习培训。一方面, 更新知识;另一方面, 接受新信息, 交流经验, 不断反思, 提高教学水平。

2. 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管理。

当然, 只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是远远不够的。因此, 还要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兼职教师往往是正在从事本专业教学的外聘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 有着无可挑剔的深厚知识功底。但由于对开放教育不是很熟悉。因此, 聘请之后也要对其进行加强管理、培训, 领悟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和特点, 方能针对开放教育学员进行很好地授课、辅导。

(二) 加强教学监管

1. 狠抓课堂教学, 让课堂更有效。

开放教育的课堂教学承担着解决学习疑难、指导学习方法的双重任务, 学员突出的工学矛盾和学习时间的不确定性, 要求面授课量少、质优、效果佳, 要求课堂教学必须“导”。[1]

狠抓课堂教学则要加强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和引导。建立学校领导听课制度, 加强教师考评。校领导的听课评议作为教师考核依据之一, 与教师个人的综合考评联系起来, 以增加任课教师的压力, 促使其备好课、上好课, 吸引学员到课。[2]还可建立教研组, 认真组织备课, 组织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积极倡导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开阔学员的眼界, 注重方法的引导。具体而言, 应该着力做好课前准备、课中引导。

2. 加强对班主任和学员的管理

(1) 从教学管理制度上着手, 强调制度的刚性执行力。以形成性考核成绩为杠杆支持管理制度的执行。在形成性考核成绩中加入可量化的学员课堂表现, 如按时上课标准, 另外也可加入课堂作业等。[3]

(2) 选好班主任, 加强班级管理。目前电大系统班主任工作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班主任工作专职化是消除这些弊端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班主任工作中与学员到课率高低直接相关的职责就是建立课前通知学员上课制度, 即班主任在每次或每周上课前要主动通知学员, 提醒学员安排好工作和学习时间, 促使学员及时到课。

(3) 创立面授到课率公示制度。这一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 定期公布到课的学生名单 (包括在学校的网站上公开) 。 (2) 将每位学员每门课的到课情况记入学籍档案。 (3) 每月或每学期向学员本人或学员所在单位通报一次其最近的到课情况。这一制度的建立有赖于“学员到课点名系统”的支持。[2]

(4) 建立健全学员请假制度。成人学员毕竟都有工作, 偶尔缺课是正常的。建立学员面授课请假制度, 允许学员向班主任请假, 但每学期不得超过一定数量;并且整个班级按人数配给相应比例的请假总量, 保证每次面授请假的学生不得超过一定的比例, 未经请假和超过请假比例的学员都作旷课处理。

(三) 整合教育资源

1. 整合已有教学资源。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各专业的开设已有多年, 在开设之初就融入了很多最新的教学理念和设计, 在各种教材和影像资源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国家开放大学各专业建设初期可以将已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此外, 全国各教学点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 可以搜集大量教育资源, 为我所用。如2012年5月重庆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我最满意的一堂视频课”活动, 便搜集了各专业的优秀教学资源。

2. 建立教学资源库。

电大教学的一大特色便是突出支持服务, 因此可以加强教学资源库存的建设, 如文字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案例及实践资源等。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 在读学员很大部分是在职的农村幼儿园教师。因此, 开放教育还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合格幼儿园教师的职责。这些学员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 但是缺乏专业基础知识、科学地教学技能。因此, 可以借助网络搜集大量的教育资源, 如优秀的幼儿园课堂教学实录视频、优秀的专业课视频等。这样一方面可以开阔学员眼界, 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员教学技能。

(四) 改革考核方式

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改革教育方式必须要改革考核方法。考试方法应根据不同专业的要求, 不同课程的性质、特点等, 灵活运用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实操、论文、成果展示、案例分析等多种考试形式, 全面考查学员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促使学员全面地、系统地复习, 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使学员从简单应付单一课程考试方式的负担中解脱出来, 从而把学员学习的重点由单纯的掌握知识转向注重综合素质的发展。[4]

摘要:教学质量是开放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本文在对当前开放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四点解决办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监管、整合教学资源、改革考核方式。

关键词: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资源,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陈巧凡, 如何使“导学”课堂更有效.当代教育论坛.2009年11月.

[2]金荣标, 电大开放教育到课率低现象及对策研究.当代教育论坛.2010第2期.

[3]陈胜兵, 浅议电大学生到课率低的成因与应对方法.当代教育论坛.2008年第8期.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调查分析 篇7

在社会转型期,由于面临较重的工作压力和各种无形的压力,教师的职业倦怠日益严重,影响了教师的生存质量及教学质量[4]。教师的生存质量亟待改善。本文以重庆市的中学教师为样本进行研究,了解中学教师生存质量与工作家庭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改善教师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本研究采取随机取样法,选取重庆市中学教师540 名,共发放问卷540 份,回收有效问卷507 份,有效率为93. 8% 。其中男教师305 人,女教师202 人; 单身教师173 人( 包括离异的) ,已婚教师334 人; 城镇教师24人,农村教师263 人。

2. 研究工具。( 1 ) 生存质量测量工具。方积乾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制定的中文版生存质量量表( WHOQOL - BREF) ,共26 个项目,由四个维度和两个独立项目构成[5]。四个维度分别是生理领域( 主要指对精力、睡眠、行动、生活、工作能力、医疗帮助的满意程度) 、心理领域( 主要包括积极感受与消极感受以及对思想、学习、记忆、注意力、自尊、身材与相貌的满意程度) 、环境领域( 主要指对社会安全保障、住房环境、经济来源、获取新信息知识技能的机会、休闲娱乐、交通条件等的满意程度) 、社会关系领域( 主要指对个人关系以及所需社会支持的满意程度) 。两个独立的项目是对自身健康总的主观感受和对生活质量总的主观感受。量表采用五点计分,由低至高计“1 - 5”分,第3、4、26 项目为反向计分题,其余题目按正向计分,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好。( 2) 工作家庭冲突量表。周春森等人认为,Carlson和Williams编制的工作家庭冲突量表( work family conflict,WFC) ,具有良好的信效度[6]。量表共18 个项目,包括工作→家庭冲突( 工作导致个体难以尽到对家庭责任带来的冲突) 和家庭→工作冲突( 家庭影响个体工作任务的完成带来的冲突) 两个维度。量表采用五点计分法,“1 - 5”分代表从“完全不同意—完全同意”。分数越高表示被试的工作家庭冲突越大,分数越低则代表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越平衡。( 3) 简易应对方式量表。解亚宁编制的简易应对方式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共20 个项目,包括积极应对、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反映两种应对方式的方法和特点[7]。量表采用4 级评分,“1 - 4”分代表“不采取、偶尔采取、有时采取和经常采取”等四种选择。

3. 统计方法。运用SPSS11. 5 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主要进行描述统计、t检验和相关分析。

二、结果

1.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整体状况。由表1 可知,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除了环境领域、生理领域得分稍低,各领域都在中位数3 左右。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为中等水平。

2.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不同性别、婚姻状况、城乡的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进行的差异性检验显示,不同性别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感在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及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男教师的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得分及总分比女教师高,说明男教师的生存质量比女教师高。不同婚姻状况的中学教师生存质量在社会领域及总分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在生理领域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在环境领域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分上,单身中学教师得分都高于已婚中学教师,说明单身中学教师生存质量比已婚教师高,对社会领域、生理领域和环境领域的满意度比已婚中学教师高。不同区域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在环境领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中学教师得分高于农村中学教师得分,说明城镇中学教师生存质量高于农村中学教师,对环境的满意度比农村中学教师好( 见表2) 。

3.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与工作家庭冲突的相关。将中学教师生存质量和工作家庭冲突量表的各因子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注: * 表示p < 0. 05,**表示p < 0. 01,***表示p < 0. 001,下表同。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总分与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工作家庭冲突水平越高,教师的生存质量越低。生理领域与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和工作→家庭冲突达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社会领域与工作→家庭冲突呈显著负相关,环境领域与工作家庭冲突、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工作对家庭的影响越大,生存质量在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和环境领域的得分越低,生存质量越差。

4.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与应对方式的相关关系。将中学教师生存质量量表的各因子与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因子进行Pe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显示,中学教师生存质量及各个维度与积极应对方式有非常显著的正相关; 除了社会领域维度,与消极应对方式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这说明,中学教师在处理应激源时越喜欢使用积极应对方式,生存质量越好; 越喜欢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生存质量越差。

5. 中学教师的工作家庭冲突、应对方式对生存质量的回归分析。本研究以生存质量的总分作为因变量,将工作家庭冲突的两个因子( 工作→家庭冲突、家庭→工作冲突)和应对方式的两个因子( 积极应对、消极应对) ,采用逐步法( 即自变量进入方法为逐步进入Stepwise) 进入回归方程。结果发现: 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三个,首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积极应对,其次则依次是消极应对、工作→家庭冲突,多元相关系数为0. 382,联合预测生存质量14. 6%的变异量。其中积极应对方式对中学教师生存质量的预测为正向,消极应对方式和工作→家庭冲突对中学教师生存质量的预测为负向( 见表5) 。

三、讨论

1.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的现状。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居于中等水平,对环境领域和生理领域的满意程度最低。这说明,中学教师对身体状况和所处环境不满意,需要加大对教师身体健康状况的关注,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等。

中学男教师在生存质量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及总分得分比女教师高,说明男教师的生存质量比女教师好。黄永等人发现,男女在生理、心理和自身要求上通常是不同的,女性情感比较敏感、丰富细腻、在情感上依赖较强,男性相对比较大度开朗,更容易建立较好的人际网络,更容易表达负面情绪,因此,男性比女性的生存质量水平更高[8]。

在生存质量社会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分上,单身中学教师得分都高于已婚中学教师。这说明,单身中学教师对社会领域、环境领域及生理领域的满意度以及总的生存质量比已婚中学教师高。已婚中学教师同时面临着家庭及工作的双重压力,而单身中学教师由于不用过多考虑家庭以及孩子的问题,会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到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更好的社交网络,因而生存质量要好一些。

来自城镇和农村的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在环境领域及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城镇教师生存质量总分及环境领域得分比农村教师高,说明城镇教师生存质量比农村教师好。城镇教师对所处环境的满意度比农村教师高,是因为城镇教师的住房环境、办公环境、教学环境等比农村好,收入水平相对比农村高,同时交通便利,获取信息、知识的机会更多。

2. 中学教师生存质量与工作家庭冲突、应对方式的关系。中学教师生存质量总分与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呈显著的负相关,生理领域与工作家庭冲突总分和工作→家庭冲突达到非常显著的负相关,社会领域因子与工作→家庭冲突呈显著负相关,环境领域因子与工作→家庭冲突、生存质量总分呈显著负相关,生存质量总分及各因子与家庭→工作冲突均无相关。这说明,工作家庭冲突越大,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越低,主要表现为工作给家庭带来的冲突越多,中学教师在生理领域、社会领域及环境领域的满意度越低。回归分析进一步证明,工作→家庭冲突对中学教师的生存质量具有预测作用,工作家庭冲突对中学教师生活质量的影响是负向的[9],会对教师的身心健康产生消极影响,引发焦虑、抑郁、身体不适、低的生活满意度等,破坏教师的正常生活。可见,降低工作给教师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非常重要的。

以质量求生存 创品牌谋发展 篇8

关键词:内部管理,协调关系,产研结合,发展

0 引言

近几年来, 建筑检测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这不仅仅归结于受大环境的影响, 更是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 近几年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控力度进一步加大, 市场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

2) 上级监管部门对实验室的准入门槛低, 日常管理较松, 从而造成实验室的数量急剧增加, 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3) 实验室之间为了承揽更多的业务以求生存发展, 采取低价竞争、恶意贬低对方等手段, 导致整个检测行业价格达不到应有的水平, 有的甚至陷入了零利润的境地, 从而形成这样一个恶性竞争的怪圈;

4) 建筑施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甚至是别的目的, 刻意压低试验费的价格, 却忽略了检验质量, 从而为实验室的低价恶性竞争提供了便利条件。

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现在开始, 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 具体分析如下。

1 强化内部管理

“打铁还需自身硬”, 内因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只有不断加强自身管理, 切实提高检测质量, 本着“客户至上”的原则, 真正为客户服务好, 这样才能够保证实验室健康、高效、持续地运转, 这就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管理:

1) 质量与诚信。

质量与诚信是一个单位生存的根本, 只有对检验过程、检验质量严格把关, 对出具的每一份检测报告都认真负责, 这样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安全与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也唯有如此才能更取信于客户、立信于社会, 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技术管理人员的配置。

检测工作需要有合理的人才队伍, 无论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 还是技术层面上都要有合理的配备, 做到人员分工明确、检测人员要业有专攻, 不能同时从事两项以上的大跨度的检测工作, 比如一个检测人员既从事节能检测工作, 又要从事人工地基的检测。同时, 还要做好“传帮带”的工作, 保证企业发展的持续性和活力。

技术管理人员要真正负起相应的责任。以本单位为例:技术管理人员可以分为负责人工地基检测学习小组、室内环境检测学习小组、科研攻关小组、日常工作安排小组、财政后勤小组以及其他专业技术小组。并且要实行小组组长负责制, 避免出现问题时互相推诿扯皮, 影响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此外, 对员工应有严格合理的奖惩制度, 还要有相应的工资及福利待遇等作保障, 从而形成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

3) 仪器设备及试验场所的选定。

俗话说“要揽瓷器活, 得有金刚钻”。完善规范的仪器设备是满足检测业务的基本要求。这几年检测协会对各实验室进行能力考核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现有的检测设备老化、陈旧、更新换代缓慢, 现代化检测设备严重匮乏, 各实验室几乎都不能满足检测工作自动控制的要求, 更不要说是满足数据上传、远程监控的要求了。为此, 上级主管部门选定了几家有实力的单位进行试点, 开始对其主要设备进行改造, 目前我单位已完成了对万能机、压力机的升级改造, 并计划新购置一台10 t的液压伺服万能机, 完全能满足现有要求。

另外, 实验室的工作场所必须要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及规范的要求, 与所从事的检验业务相适宜, 实验室的工作场所内检测设备要合理有序地摆放、安置, 确保在同时使用的时候互不影响, 确保检测结果及数据的真实有效及准确性。

4) 检测报告的出具。

材料检测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都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作为检测方的我们应充分理解这一点, 要“急工地所急、想工地所想”, 尽量为施工方提供更加及时、准确、公正的检测报告, 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确保工程质量。

5) 试验档案资料的管理。

检测单位应切实有效地执行本单位的文件及档案管理制度, 在文件传递各环节做到井然有序, 有据可查。

6) 正确对待抱怨和投诉。

我们在与客户的合作过程中, 因为各种原因, 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遭到客户的抱怨或投诉。遇到这种情形时, 我们检测单位应该有一套完整有效的抱怨和投诉的处理流程,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放平心态, 并按规定的流程进行:

a.及时记录客户抱怨 (或投诉) 的事项和原因, 并耐心给客户解释;能及时处理的现场及时处理, 处理不了的及时向主管领导汇报;b.主管领导认真调查核实并做出相应处理, 被投诉的情节严重时应报请公司对相应责任人做出处理;c.将处理结果及时反馈给客户, 取得客户谅解并做好相应记录。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客户每一次抱怨和投诉的处理实际都是我们在进步, 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找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 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

7) 服务态度。

作为检测服务单位, 服务态度的好坏决定着企业生命力的强弱,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能够把客户的需求当做第一要务来做, 做到微笑服务, 让客户感觉到温暖和满意。只有这样, 才会有更多的客户愿意与我们合作, 我们也才能有更广阔的市场。

8) 安全管理。

“安全是根本, 安全是生命”, 安全是一个企业稳步发展和提升的前提。我们应该注意到以下几点:

a.现场检测时应有现场的安全员及检测前的安全交底;b.仪器设备的操作人员均应熟知仪器设备的性能, 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c.有符合规定的防火器材, 有专人负责防火器材的检修保养, 所有人员都能正确使用防火器材;d.实验室内部应设有安全员, 定期检查线路是否老化, 是否所有仪器设备都做到了“一机一闸一保护”;e.日常工作中, 下班时会关好水、电及窗户等。

总之一句话, “安全无小事”, 安全问题是内部管理中必须关注的问题。

9) 科技创新。

实验室除了为每个客户提供相应的检测技术服务外, 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科研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方向, 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并根据本单位检测工作实践, 不断总结经验, 做好科技创新和开发工作。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组织实施科研计划, 比如从科研团队建设、科研项目、平台建设及成果规划等方面入手, 紧紧围绕新技术、新产品、绿色节能等方面做好各项科研工作。将取得的科研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促进科研成果产业化, 让科技成果切实转化为生产力, 从而更好的提高本单位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外部关系的协调

1) 协调好与委托方的关系:

a.首先对委托方的资信情况做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承接任务时, 首先让委托方明白实验室是在为其质量负责, 而质量是建筑的生命;在选择实验室时应选择正规的、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检测机构, 盲目选择低价会给其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甚至是严重危害建筑质量。只有在诚信合作的基础上, 施工方和检测单位才会有更好的合作和发展。

b.达成初步的合作意向后, 双方要就如何见证取样并送检、出具报告的时间、交付报告的方式、付款的方式 (包括预付款的比例) 、双方的责任和义务等进行多方面的协商, 最终形成一致的书面意见 (即签订合作协议) 。

c.合作期间, 检测单位应与委托方保持有效的沟通, 及时发现并解决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尤其是质量方面的问题和隐患, 确保工程质量。

2) 与上级主管部门关系的处理。

a.作为检测主管部门的太原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包括太原市建设工程检测行业协会) , 近年来对检测行业的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大, 这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实验室应以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它, 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市站和检测协会的主要精神。近一段时间以来, 市站和检测协会一再重申, 要进一步强化对我市实验检测机构的管理, 尤其对检测设备的配备应该符合标准要求、技术人员结构要合理配置等方面进行强调、检测费用的收取应严格执行省物价局晋价服字[2005]215号文件 (山西省物价局关于建设工程检测试验收费标准的批复) 等方面的要求。

b.另外有上级总公司主管的检测单位, 要深入贯彻领会总公司职代会精神, 严格执行总公司相关管理制度。

3) 与各检测单位之间的合作交流。

这些年由于市场经济的作用, 各检测单位为了各自的经济效益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其实从客观角度来看, 兄弟检测单位之间竞争是必然存在的, 但为了各单位能够进一步的发展壮大, 更重要的是应该考虑如何去进一步加强交流与合作、如何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如何利用各自的优势合作完成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甚至是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这才能更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合作交流的领域可以包括对检测方法的探讨、对现有建材质量的分析认识、体系的管理、对新标准新规范的认识与理解等等。交流的形式可以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 或者借助检测协会等平台组织召开研讨会等等, 这样才会更加促进整个检测市场的规范性, 才会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大型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已逐步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企业中设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能够开展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本领域科技交流、探索本领域共性关键技术, 增强本领域技术辐射能力, 研究制定标准、努力使科技成果转化, 从而成为推动检测技术与科研开发应用的重要平台。

3 产研结合、创新发展

在推进基础建设、不断追求效益的同时, 作为科研机构, 我们也深知科研技术的提升对整个公司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的节能检测仅能对建筑节能材料进行检测, 对于新建和改造后的工程整体节能效果无法评定。我们从开展节能相关工作以来, 通过对行业深入分析和对市场进行调研, 适时开展了山西省技术创新项目———《建筑物节能效果评价和研究》。该项目已经通过专家论证并立项, 同时获得省财政厅、省经信委节能专项资金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 既可以推动行业进步, 也可以为建筑节能设计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同时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水利工程管理策略下一篇:丙烯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