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市场

2024-05-12

丙烯市场(精选九篇)

丙烯市场 篇1

关键词:丙烯酸,生产概况,应用,市场

丙烯酸是无色,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分子式为CH2=CH-COOH。由于其所具有的高聚合性能,广泛应用于涂料、塑料、纺织、皮革、造纸、建材以及包装材料等众多部门。

1 丙烯酸生产概况

1.1 国外生产概况

就世界范围而言,丙烯酸的生产历程经历了这几个阶段:a,氯乙醇法b,氰乙醇法c,高压Reppe法d,烯酮法e,丙烯腈水解法f,丙烯直接氧化法。在本世纪70年代以前上述前6种方法并存,自70年代初日本触媒公司和美国UCC公司采用丙烯氧化生产装置以来,该法在10年间已占有主导地位。丙烯氧化法生产丙烯酸占世界丙烯酸总量的比例,由1978年的77.3%上升至1985年的85%。

丙烯酸产品的65%用于生产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丙烯酸正丁酯(n-BA)、丙烯酸-2-乙基乙酯(2EHA)4种主要酯类单体,以及占酯类总量3%~5%的多品种特种丙烯酸酯单体。丙烯酸直接酯化制备丙烯酸酯,在生产上,这一类丙烯酸称为酯化级丙烯酸,其产量为1300~1400kt/a,而特种丙烯酸酯类单体产量为100kt/a。此外,尚有直接供聚合用的丙烯酸,称为聚合级丙烯酸,主要用于制造不同聚合度的水溶性聚合物。

由于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环境法规的日趋严格,丙烯酸酯应用领域的水性化、低有机溶剂挥发量限定和光或辐射固化技术正日臻完善,特种丙烯酸酯在配方中所占的比例虽然不大,但其多品种的需求及其重要性却十分突出。表1为1992年世界主要国家丙烯酸及其酯类用途分配。

1.2 国内生产概况

上世纪90年代初至2004年,国内丙烯酸及酯生产主要为北京东方化工厂、吉林石化分公司电石厂和上海高桥石化3家企业垄断。2005年由于老企业的脱瓶颈改造和扬子-巴斯夫有限公司、江苏裕廊化工有限公司的加盟,使我国丙烯酸产能猛增240kt/a,总产能达到419kt/a(其中高纯丙烯酸产能33kt/a),丙烯酸酯产能678kt/a。2005年我国丙烯酸产量达到372kt,丙烯酸酯产量达到526kt。2006年我国新增丙烯酸产能440kt/a,丙烯酸总产能达到859kt/a;新增丙烯酸酯485kt/a,丙烯酸酯总产能达到1163kt/a。2007年山东正和、兰州石化丙烯酸及酯装置将投产,届时国内万吨级以上丙烯酸及酯企业由原来3家发展到12家,产能将增长4倍。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已形成了由国企、民企、外企共同参与的竞争格局,丙烯酸生产巨头相继问世,行业竞争明显加剧,整个行业不可避免的进入景气低谷期。国内还有很多企业考虑扩建、新建丙烯酸项目,预计2010年我国丙烯酸产能将达到1074kt/a,丙烯酸酯产能将达到1428kt/a,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丙烯酸生产国。

2 国内外生产技术概述

世界上丙烯酸的工业生产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将近70年,方法如前所述共有六种。

前五种方法中,除了高压Reppe法直接制造丙烯酸之外,其余都是制取丙烯酸低级酯,若要得到高级醇酯,还需要通过丙烯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因此80年代以后,上述方法只有德国BASF的高压Reppe法和美国Rohm&Hass公司的改良Reppe法的生产装置,以及各国因地制宜、规模较小的丙烯腈水解法的生产装置尚保留。至90年代初,上述公司的生产装置改造成丙烯直接氧化法已基本完成。下面重点介绍目前占主导地位的丙烯直接氧化法。

丙烯直接氧化法又可分为一步法和两步法。下面着重介绍两步法。

第一步是前系统,即将原料丙烯、水蒸气、空气(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按一定配比通过反应器催化剂床层,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气相氧化。首先,丙烯在反应器一段催化剂床层内氧化生成丙烯醛(ACR),然后,丙烯醛通过换热器降温,进入第二段反应器催化剂床层进一步氧化生成丙烯酸。反应原理如下:

此技术路线的生产工艺过程简单,反应的关键是氧化反应的催化剂技术。

主要工艺条件:

原料:丙烯、空气(氧气)、催化剂

反应混合物摩尔比:丙烯:氧气:水蒸气=6.5:10:11.7

反应温度

第一步氧化310-340摄氏度

第二步氧化275-310摄氏度

生成的丙烯酸通过吸收塔用水吸收成丙烯酸(49wt%74wt%)水溶液(不同生产装置丙烯酸的浓度不同),再通过气提塔除去在第二段未反应的丙烯醛和副产物,除去副产物的丙烯酸水溶液,送人后系统进行精制。

第二步骤,主要是把丙烯酸水溶泣精制,生产出酯化级丙烯酸和聚台级丙烯酸(或高纯丙烯酸)。首先,丙烯酸水溶液通过共沸塔,除去水得到粗制丙烯酸,然后粗制丙烯酸经脱轻组分塔和脱重组份塔得到酯化级丙烯酸(CAA),酯化级丙烯酸再次精制得到聚合级丙烯酸(PAA)或高纯丙烯酸(HPAA)。

工艺流程特点:反应需要的水蒸气由吸收塔顶的循环空气供给。这样可以降低反应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提高丙烯百分率,从而提高反应转化率,减少丙烯损失和空气污染。

3 市场分析

2005年我国丙烯酸的消费量约46.3万t,丙烯酸消费量中75%用于生产通用丙烯酸酯,其余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SAP)、特种丙烯酸酯、丙烯酸树脂和洗涤剂助洗剂、絮凝剂、阻垢分散剂等。在丙烯酸下游产品中,增长最快的是通用型丙烯酸酯,其次是高吸水性树脂。

我国丙烯酸酯最大的下游用户是涂料。据统计,2005年我国建筑涂料产量为180万t,消费丙烯酸酯30万t,占丙烯酸酯总消费量的45%。重视产品质量,并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成为我国涂料工业的必由之路,这也就必将造成中高档涂料的需求量增加,从而推动丙烯酸行业加快发展。除涂料外,胶粘剂、化纤、塑料加工等领域对丙烯酸酯的需求量也将持续增长,且增速较快。因此,从长远看,我国丙烯酸及酯有着良好的发展空间。企业应慎重选择投资机会在国内丙烯酸反倾销之后,境外企业以先进的技术和灵活的机制参与中国的市场竞争,产生了明显的"鲶鱼效应"。促进了原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带动了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进程,有效地提高了我国丙烯酸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近几年丙烯酸市场已步入充满风险和挑战的薄利时代,投资风险日益增大,涉足丙烯酸产业要谨慎、新建装置应充分考虑市场竞争力的问题。今后我国东北、华东、西北地区丙烯酸及酯将供大于求,而华南、华北将供不应求,特别是华南地区是丙烯酸下游产业集中的地区,市场缺口较大,但当地没有丙烯酸酯生产装置。因此投资丙烯酸项目应因地制宜选择投资地点,规划中的项目应慎重选择投资时机、充分论证,以免盲目建设。

结论

目前全球丙烯酸消费量逐年持续增长,随着市场不断扩大,生产装置必然向着单系列能力大型化、自动化、节能化、集约化生产的方向发展。

鉴于国内的现状,丙烯酸产业未来发展应通过产业整合,并加快下游产业发展以扩大需求,采用先进技术,用循环经济理念改造丙烯酸产业,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国内丙烯酸企业应完善自己的行业组织,加强行业管理和规划,采取有效的行业管理来控制丙烯酸的盲目建设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参考文献

[1]彭定耀.石油化工,17,660~670(1988).

[2]陶子斌.丙烯酸生产与应用技术[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1,3-二氯丙烯市场调研报告目录 篇2

第一章 1,3-二氯丙烯概述

第一节 1,3-二氯丙烯定义

【中文名称】1,3-二氯丙烯

【英文名称】1,3-dichloropropene;α,γ-dichloropropene;γ-chloroallyl chloride

【结构或分子式】

【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110.97

【密度】1.22

5【沸点(℃)】(顺)104,(反)11

2【折射率】(顺)1.469,(反)1.475

【性状】

无色液体。

【溶解情况】

不溶于水,溶于丙酮、甲苯、辛烷。

【用途】

用作土壤熏蒸剂和有机合成原料。

【制备或来源】

由1-氯丙烯与氯在高温下氯化而得。

第二节 1,3-二氯丙烯概述

第二章 1,3-二氯丙烯技术发展趋势CCCHH2H

第三章 1,3-二氯丙烯国内外市场综述

第一节 1,3-二氯丙烯市场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二节 1,3-二氯丙烯产量分析及预测

第三节 1,3-二氯丙烯需求量分析及预测

第四节 1,3-二氯丙烯产供需状况分析及预测

第五节 1,3-二氯丙烯价格分析

第六节 1,3-二氯丙烯进出口状况分析

第四章 国内1,3-二氯丙烯生产厂家介绍

第五章 国内1,3-二氯丙烯拟建及在建项目

第六章 1,3-二氯丙烯经销商

第七章 国外1,3-二氯丙烯市场分析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亚洲

第三节 欧盟

第四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

第八章 国外1,3-二氯丙烯生产商进口商概述

我们的市场调查报告

提供深度的行业分析

我们拥有化工行业纵向、多层次的信息咨询和商务服务系统;拥有一支专业的市场调研队伍;拥有一批熟悉化工生产技术和市场行情的专家,并与国内数十所科研院校合作,主要从事化工领域的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管理咨询。

本着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依托广泛的、及时的信息来源和国内外专业数据库的信息及行业专业研究机构提供的大量资料基础上,我们已圆满完成国内外化工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所委托的众多咨询项目,受到了客户的广泛好

评,并与一些客户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我们的客户将我们的研究用于长期战略投资决策,特别是各大公司的战略投资部门使用我们的报告向董事会提供建议。每篇报告包括该行业的一个战略性产品。内容包括市场条件,主要生产商经销商分析,技术情况,市场趋势,可靠的五年市场预测及投资该产品的风险分析。报告清楚而详细,使用大量的表格和图解来表现市场数据,为项目可行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通过我们的分析,您可以时刻掌握进出口渠道、价格和市场动态等。为更加合理的控制成本和扩大利润提供决策和建议性参考。

联系人: 石女士 张先生

电话:0736-6913288;2568855

传真:0736-2598088

邮 箱:info@timesprc.com

地址:湖南省常德市建设东路民营企业局办公大楼4楼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市场环境分析 篇3

关键词:东北聚丙烯市场环境分析

1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市场分析

1.1 市场需求空间分析 东北地区是中国石油的重要化工生产基地,聚丙烯产品的产能达到105万吨/年,但东北地区的需求直到近几年来才出现了快速增加趋势。整体而言,市场处于严重的供大于求。同时由于进口产品的进入、其他区域产品的流入和回收料的涌入,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同时产品的盈利能力也有所下降。这更加剧了东北市场的需求不足的特点。东北的塑料工业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在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由于东北的大部分塑料生产企业观念陈旧,包袱较大,在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有80%的企业由于缺乏市场竞争力或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变化,最终关停或转制,剩余的企业也大都勉强维持。直到近两年随着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区的大力扶持和新农村建设的加快,塑料加工行业才开始有出现了勃勃生机,市场需求稳步增加,产品价格也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和需求的增加呈现持续上涨态势。

1.2 东北地区的产能和消费结构 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产能大,但消耗少。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主要生产企业目前有7家,总产能为105万吨,但东北的聚丙烯产品总需求仅为30万吨,生产企业的大部分要调往其他地区。东北地区聚丙烯产品2006至2008年的消费结构,2007年聚丙烯产品的主要用途在于包装袋制品(拉丝料T30S)上,其占消耗总量的49%;其次是薄膜(BOPP膜T36F、T38T)占消耗总量28%,然后是纤维丝地毯、无纺布(Z30S、HY525、H39S)占消耗总量16%,其余为管、板注塑制品(V30G、EPS30R、PPB4228),占消耗总量8%。

1.3 东北市场竞争对手情况

1.3.1 中外合资企业大连西太平洋石化公司 该公司PP装置设计能力为7万吨/年,但产能达到10万吨/年,采用意大利海蒙特工艺,1996年,该公司较早的进入市场,目前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PP粒料和T30S粉料,该公司采取不定期切换产品投放的产品策略,该公司凭借产品型号、质量长期保持稳定优势赢得了下游用户的一致肯定和认可。

1.3.2 中石化北京公司 中石化北京公司是中国石化公司于今年对化工销售业务进行整合后成立的专业销售公司之一,公司成立后,对化工产品销售市场具有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塑料产品市场,其出现使中石化各个销售分公司内部互相竞争的局面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市场价格稳定,销售理性。

1.3.3 上海赛科石化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赛科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合资石化公司(其中,BP占50%的股权,中石化占30%的股权,上海石化占20%的股权)。赛科的销售模式是在主要消费区设置代理商(27家左右)或者直供大厂(15家左右)。这些代理商和直供厂家分布在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浙江和江苏最多。

2 东北市场总体走势分析

东北市场的总体走势:进入2006年以来,塑料市场受原油大幅度上涨(原油价格从2006年度持续稳定在60美元/桶,到2007年持续上涨年末达到98美元/桶,2008年继续上涨达到145美元/桶)高成本支撑,需求增长,塑料价格近三年总体上涨,聚丙烯市场2006年销售价格12056元/吨,比2005年高1000多元/吨。2006年初1月份虽然经历两大节日,但市场价格处于平稳阶段10700-10900元/吨。12月末至12400元/吨。2007年东北地区及周边聚丙烯市场气氛整体不活跃,资源过剩,下游市场清淡,萎靡不振的沉闷市场持续时间长,历年的旺季市场没有出现。2007年销售价格11634元/吨,比2006年低422元/吨。同时,2007年1-12月期间价格波动较为频繁,总计调整价格92次。2008年上半年东北地区聚丙烯价格不断上升,9月份开始价格急剧下降,降到了8000元/吨左右。

3 风险分析

3.1 市场不确定性风险 近几年塑料市场由于能源市场的动荡,价格起伏较大,投机机会增加,一些游资进入塑料市场,加大了经营风险,塑料市场在整体上表现出极大的不确定性。尤其自经济危机以来,世界和国内经济局势都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塑料作为重要的工业原料,其必然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面临较高的不确定性。从国际市场来看,在进口产品的采购方面,采购价格比国内市场同期价格平均高出1000元人民币,这样的经营风险是前所未有的;在国内销售方面,由于市场价格起伏较大,人们往往心态不好,在操作上表现的不理智,市场买涨不买跌、炒做氛围也比较明显,从而是塑料市场受到更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面临更高的不确定性风险。

3.2 成本控制风险 东北地区的化工销售公司推行ERP管理系统,公司借助ERP系统对成本控制、库存管理、存货周转、采购和销售流程的监控以及财务和业务信息反馈等各个环节和过程进行了科学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这些科学的管理系统和管理方法的应用,使化工销售公司可以很好的对自己的成本进行计划、监控和调整,从而在降低内耗、实现信息共享、减少浪费、加快资金周转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非常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控制风险。

3.3 竞争风险 伴随聚丙烯市场的不断成长和扩大,行业内的原有竞争者纷纷增加自己的投资力度,扩大自己的产能,例如中国石化行业在最近几年利润丰厚,从而加大了对聚丙烯行业的投资规模,总投资20亿美元的中石化青岛1000万吨炼厂及20万吨聚丙烯合资项目已于2008年6月份建成,这使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有所加剧。此外,国外投资也呈现出增长趋势,中东地区沙特等国家新上1000万吨乙烯工程,2008年陆续投产,新增产能300万吨,将进入东亚和中国市场,进口塑料原料,也将加剧在市场份额、价格上的竞争。因此,聚丙烯市场的竞争风险有逐渐增加的趋势。

3.4 政策风险 近几年来,塑料市场的市场波动较为明显,供求变化较为异常。同时,由于塑料原料价格较高,所以,下游生产厂家为了减少自身生产成本,正在申请国家给予政策支持,以适当平抑塑料产品的市场价格,因此,塑料市场在未来一点时间内,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的政策风险。此外,面对政府的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中石化等相关企业也会采取市场的对策一定市场进行适应。由于该行业具有一定的垄断性特征,因此,行业内这些大企业的政策调整也将对市场产生显著影响,从而使市场状况变得迷离难测。

3.5 财务风险 由于一般的化工销售公司采取款到发货的方式,所以公司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方面面临的风险相对较低,同时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处于一个较为安全的限度之内,因此,公司在财务风险方面的表现不明显。

石化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之一,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及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东北地区无论从政治法律环境,还是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人口結构变化,还是科技和社会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多有利于石化行业的发展的有利因素,这些因素必将使化工石化行业出现更大市场发展空间。也为东北地区提供了很大的市场容量和难得的发展机会。

国内聚丙烯市场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篇4

1 我国聚丙烯市场概况分析

国内聚丙烯树脂的生产始于20世纪70年代,首先在兰州炼油厂建成了年产5000 t的聚丙烯树脂生产装置。随后国内引进了几套先进聚丙烯技术和设备,相继建成了燕山、扬子、辽阳等一批大中型聚丙烯生产装置,产量不断大幅增加,使我国聚丙烯树脂的生产进入了飞速发展阶段。这期间各地还建成了一大批小本体法聚丙烯生产装置,对缓解供求矛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000年以来,中国聚丙烯装置快速增加,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2013年,国内聚丙烯产能达到1355万t/a,产量1122万t,同比增长12.7%。由于国内聚丙烯供需缺口较大,近年来国内新建大型炼油、乙烯联合项目以及煤制烯烃项目下游大多配套聚丙烯装置。因此,未来中国聚丙烯生产能力还将有大幅增长。同时考虑到部分规模较小、工艺落后的聚丙烯装置特别是间歇式小本体法装置将逐步淘汰,预计2020年国内聚丙烯生产能力将达到2300万t/a左右。

近年来,由于中国经济发展迅猛,市场对各种化工原材料的需求增强,促使聚丙烯消费显著增加,并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聚丙烯消费国。2000年国内聚丙烯表观消费量487万t,2007年首次超过千万吨达到1016.6万t,2008年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小幅下降至1007.9万t,2009年在基础设施投资和内需拉动下大幅增加到1232.3万t,2012年消费量达到1510.2万t。2000~2012年国内聚丙烯产量和消费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9%和9.9%,产量增长高于消费增长,以致自给率由2000年的66.5%提高到2012年的74.3%。2000~2012年国内聚丙烯供需情况如表1。

(单位:万吨)

国内聚丙烯广泛应用于包装、家电、汽车、纤维等领域。2012年,国内聚丙烯最大的消费领域是编织袋、打包袋和捆扎绳等编织制品,约占总消费量的30%。近年来,由于聚丙烯注塑制品和包装薄膜的发展,聚丙烯用于编织制品的比例有所下降,但仍是国内聚丙烯最大的消费领域;注塑制品是国内聚丙烯的第二大消费领域,约占总消费量的26%,也是今后聚丙烯需求潜力最大的领域之一;国内聚丙烯的另外一个主要消费领域是薄膜,约占总消费量的20%,其中以BOPP薄膜为主。此外,聚丙烯在其它方面的应用还包括聚丙烯涂覆专用树脂、土工材料、餐具、饮料杯以及食品包装、文件夹等文化用品。预计在未来几年后,编织制品所占比例将逐渐减少,而注塑制品、管板材等比例将增大。

根据聚丙烯下游行业发展预测,预计2020年国内聚丙烯需求量将达到2370万t左右,编织制品、注塑制品和薄膜等仍是国内聚丙烯主要的需求领域,而在管材板材和纤维领域年均需求增长较快,拉动国内聚丙烯需求的快速增长。高速拉伸BOPP膜、管材(PP-B及PP-R)、薄型无纺布、高透明食品容器等专用料市场发展前景较好。

2 我国聚丙烯行业存在问题分析

(1)行业技术水平

近年来我国合成树脂行业技术水平取得了明显提升。从装置规模和工艺流程技术水平来看,近年来新建通用合成树脂装置大多采用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规模也大多达到世界级水平。但与美国、西欧、中东以及东南亚周边石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由于国内合成树脂产业原有老旧装置存量较大,规模和工艺技术水平层次不齐,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平均水平上依然存在较大差距。

(2)产业竞争力

我国聚丙烯行业产品结构布局不合理,没有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成本高,与国际大型石化企业竞争上处于劣势。尤其近年来中东石化企业的快速崛起,大量的百万吨级装置投产,利用其低成本优势冲击聚丙烯市场。随着国内的大幅扩能与国际大型石化企业的进入,国内聚丙烯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供大于求的局面将会持续出现。但随着未来一段时间国内聚丙烯产能大规模集中释放以及国外大量新增产能对国内市场形成冲击,国内中小聚丙烯企业将面临全面崩溃的局面。

(3)产品牌号档次

目前我国聚丙烯行业从“全面短缺”向“结构性短缺与过剩并存”转变的重要时期,由于市场形势的变化,面对大宗通用料市场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国内合成树脂行业对专用料生产和开发日益重视。目前国内聚丙烯生产中专用料牌号所占比例已从2005年的30%左右提高到50%左右,并且在大部分领域均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影响力的国产专用料牌号,如燕山石化的聚丙烯洗衣机桶专用料,燕山石化、扬子石化、齐鲁石化等的聚丙烯汽车专用料,上海石化、茂名石化的BOPP高速膜料,燕山石化、齐鲁石化、扬子石化的PP-B和PP-R管材专用料等。但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合成树脂市场呈现“低端领域国内产品与中东进口产品竞争、高端领域发达国家进口产品主导市场”的竞争格局,国内专用料产品无论在比例还是产品档次上依然与国外发展国家和地区存在较大差距。

(4)产业布局分散

我国聚丙烯装置多与炼厂及乙烯生产企业配套建设,在大型炼化一体化成为发展主流以前,已形成了大量分散布局的中小型装置。消费市场在南方,而生产装置在北方。比如东北地区,铁路运输一直是严重的瓶颈问题,而这个地区的聚丙烯生产工业企业集中,不部分聚丙烯产品要经铁路、公路,运往华北、华东、华南地区销售。国内物流业的“顽症”,在聚丙烯产品的运输上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大庆产品到华南目标市场为例,铁路运输平均增加成本300元/t左右,公路运输平均增加成本800元/t左右,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西北地区的独山子石化、兰州石化聚丙烯产品也存在这类问题。

3 我国聚丙烯行业发展方向

(1)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行业整体盈利能力

结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规模偏小、物耗能耗高、竞争力偏低的小本体装置,同时严格行业准入制度,确保新建项目在规模和工艺上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通过对上游基础原料如烯烃等项目的布局调控,优化聚丙烯产业空间布局,寻求生产成本与区域间调拨成本的合理平衡,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增强抗风险能力[3]。

(2)调整产品结构,提高总体技术含量

新建项目加大对高端专用料牌号的引进以及现有企业针对国内高端市场需求的专用料牌号开发工作,把生产定位在生产适销对路,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从而代替进口产品上来,逐步提高合成树脂下游高端领域中国产料所占比例,实现由成本竞争向附加值竞争的转变,规避行业目前已初步显现的产能结构性过剩风险[4]。

(3)加快新技术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继续加快聚丙烯先进生产工艺的引进消化和推广开发,尽量缩短与世界先进国家生产工艺技术的差距;加快新型催化剂的研究开发,追踪世界聚丙烯催化剂技术和应用技术,提高国产催化剂的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我国聚丙烯行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立新,谷海峰,方静.国内外聚丙烯生产现状及市场分析[J].弹性体,2010(5):74-79.

[2]安芳成.聚丙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J].化工进展,2012(1):246-251.

[3]张清林,陈航.国内聚丙烯市场现状及其发展方向[J].塑料工业,2011(10):8-11.

丙烯市场 篇5

关键词:甲基丙烯酸甲酯,合成,应用,市场

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分子式为C5H8O2,简称MMA,无色挥发性液体,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又可作为一种化工产品直接应用。MMA主要用于生产有机玻璃、PVC改性剂、表面涂料、粘合剂、腈纶第二单体、纺织浆料等。伴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近几年MMA已应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导板、防射线有机玻璃、光导纤维、光盘、透镜、医药功能材料等高新技术领域,市场前景十分广泛[1]。

1 合成工艺

目前,MMA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乙烯法、异丁烯法、丙酮氰醇法和改进的丙酮氰醇法。据统计,2010年全球MMA生产能力中乙烯法占3.8%,主要是巴斯夫和璐彩特2家;异丁烯法占26%,主要是日本,我国惠州惠菱化成和上海赢创公司成也采用该法;丙酮氰醇法占69%,主要是北美、西欧和中国;改进的丙酮氰醇法占1.2%,只有日本三菱瓦斯化学采用该法[2]。

1.1 乙烯法(BASF法)

该工艺采用乙烯与合成气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羰基化反应生成丙醛,丙醛与甲醛缩合生成甲基丙烯醛[3],甲基丙烯醛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再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MMA。乙烯法优点是原子利用率较高,工艺简单,原料和工艺过程都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缺点是该技术被巴斯夫和璐彩特垄断,装置投资费用高,且原料乙烯来源受限,比如在我国目前乙烯自产供应量只能达到需求的48%,还有52%依赖进口,严重供不足需,因此在我国并不适宜采用。

1.2 异丁烯法(C4法)

该法首先是异丁烯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醛,甲基丙烯醛氧化生成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再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产MMA。异丁烯法优点是工艺先进、原料无毒无害、副产少和成本低;缺点是设备多、工艺复杂、催化剂寿命短和整体产率低。异丁烯主要通过石油制取,但是国际油价一路走高,呈现大幅上涨和剧烈波动态势,且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1世纪初的32%上升至2012年的57%,2013年将达60%,因此异丁烯法在我国要慎用。

1.3 丙酮氰醇法(ACH法)

该法是氢氰酸和丙酮反应而成丙酮氰醇,丙酮氰醇和硫酸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然后甲基丙烯酰胺硫酸盐和甲醇反应,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酮氰醇法缺点是原料氢氰酸有供应困难、有毒,硫酸对装置有腐蚀,副产回收投资大,对环境污染大;优点是经过多年的发展,该技术是最成熟的,且其产品收率高、质量好,工艺流程短,至今仍然是作为MMA最主要的生产方法而被我国和欧美地区广泛采用。

1.4 改进的丙酮氰醇法(MGC法)

该法第一步仍是氢氰酸和丙酮反应而成丙酮氰醇,丙酮氰醇发生水合反应生成α-羟基异丁酰胺,产物再与甲酸反应生成α-羟基异丁酸甲酯和甲酰胺,然后得到的α-羟基异丁酸甲酯脱水生成MMA,而甲酰胺则分解成水和氢氰酸,并将大部分氢氰酸进行循环,以保证原料供应。改进的丙酮氰醇法的优点是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硫酸,从而省掉了价格昂贵的酸性残液回收硫铵装置且对环境污染轻,同时采用氢氰酸再循环使用技术,减少了氢氰酸的需用量;缺点是副产较多、工艺路线复杂、能耗高、产品收率较低、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等,因而改进的丙酮氰醇法应用也不多见。

2 应用领域

2007年我国MMA消费结构为:PMMA占60%,表面涂料占23%,塑料加工助剂MBS和ACR占12%,其它占5%。国内MMA产品应用领域开发还远远不够,目前只有几种大宗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应用面窄。其它下游产品还处于起步阶段,产量少且应用范围有限,我国每年仍需进口大量的MMA下游产品。

2.1 有机玻璃

MMA主要下游产品有机玻璃(PMMA)是一种发展较早的重要热塑性塑料,其具有光泽度好、透明性好、韧性好、化学稳定性强、耐腐蚀性优良、易染色及易加工等一系列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国防、建筑材料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有机玻璃的市场应用分为低、中和高端等级。中低端市场应用主要有透明有机玻璃和珠光有机玻璃,透明有机玻璃具有优良的透光性和电绝缘性是制造透明屋顶、棚顶、电话亭、飞机、车船、仪器仪表透明件、光学镜片、医疗卫生、文教用品的好材料,珠光有机玻璃作为工商业装潢、家用小件电器、工艺美术品、日常生活装饰点缀的材料。高端市场应用主要有特种玻璃,如光学有机玻璃、防射线有机玻璃、光学纤维、光盘级有机玻璃。我国目前PMMA的产品主要处于中低端市场,将逐步高端市场扩展。随着我国广告业、建筑业、交通业、中高档家具业、IT业以及光学领域的迅猛发展, 对PMMA的需求将大增。

2.2 表面涂料

MMA的另一个主要下游产品是表面涂料,主要用于生产水性涂料、溶剂型涂料和乳胶漆,广泛应用于家具、汽车以及建筑等行业[4]。国外在表面涂料领域消费量较大,由于技术原因我国消费品种较少,但随着一些国外跨国公司在我国独资、合资涂料企业的建立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一改过去我国高档涂料品种消费量少的状态。

2.3 改性剂

MMA的另一主要下游应用领域是聚氯乙烯(PVC)抗冲击改性剂ACR和MBS。改性剂发展与PVC加工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随着我国建材工业的发展,PVC异型材正广泛应用于交通、建筑、家具等领域。中国MBS、ACR抗冲击改性剂的质量和产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从节能、环保、生产绿色助剂出发,发展MBS、ACR抗冲改性剂是大势所趋[5]。因此,未来PVC加工助剂和抗冲击改性剂将成为我国MMA具有发展潜力的领域。

2.4 其它

MMA在其它消费领域包括甲基丙烯酸高级酯,腈纶第二单体、丙烯酸类胶粘剂、不饱和聚酯交联剂、聚合物混凝土、高级酯类油品添加剂等[6]。

3 市场情况

全球MMA生产主要集中在美国、西欧和日本。在世界其它地区,现有和在建的较大规模MMA生产装置大部分也属于欧、美、日生产公司的合资企业、子公司或许可生产[7]。随着下游产品的不断开发,MMA 的产量近年来持续上升。当前,全球甲基丙烯酸甲酯市场每年正以6%的速度增长,而将这类产品广泛应用于LCD显示屏、建筑及汽车行业的亚洲市场正是这一增长的主要推动力[8]。

2011年全球MMA供需基本平衡,需求量约为330万t,其中亚洲需求量为180万~185万t,中国占40万t。全球MMA产能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全球MMA产能基本是逐年上升的。

据统计,2010年全球MMA生产能力在370万t左右,我国MMA的产能在49万t左右,2010年我国MMA主要生产企业及生产能力见表2。

2010年MMA全年平均价格在18500元/t左右,相比2009年的13600元/t提高了26%。2010年MMA全年进口8.8万t,出口5.4万t;而2009年MMA全年进口14.3万t,出口2.1万t[9]。2010年国际市场上MMA普遍短缺导致我国MMA进口减少出口增加,同时全年的价格在高位盘整。我国MMA产量及进出口统计见表3。

据日本三菱合纤公司预测,由于全球甲基丙烯酸甲酯需求快速增长,而供应增速不同步,预计到2014年将现产不足需的状况,供应缺口将达20万t。近年亚洲地区MMA需求增速明显高于本地区经济增速,而欧美地区需求与经济增速基本持平。电子行业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总需求的40%左右,电子产品市场的快速发展将进一步推动甲基丙烯酸甲酯需求大幅增长,此外,汽车工业、太阳能行业也在推动甲基丙烯酸甲酯需求增长。

4 结论及建议

4.1 优化生产工艺

目前国内企业MMA生产除了惠州惠菱化成和上海赢创公司成外均采用传统的丙酮氰醇法路线,丙酮氰醇法需同步建设价格昂贵的酸性残液处理回收装置,回收的副产硫胺还面临市场问题,用于三废处理的投资也较大[10]。国内企业应该加强研发力度,积极对丙酮氰醇法工艺路线进行改进优化,走节能环保路线,早日突破技术瓶颈。

4.2 开发高质产品

丙烯下游产品市场现状和产业链选择 篇6

1我国丙烯消费结构

2015年我国丙烯产量1 989万t,净进口量277万t,表观消费量2 266万t,当量消费量(当量消费量= 产量+ 净进口量+ 下游产品净进口折算量)约2 800万t,当量自给率71%。丙烯下游消费结构约为:聚丙烯占64%、丙烯腈7%、丁醇3.4%、辛醇4.1%、环氧丙烷7%、苯酚丙酮4%、丙烯酸及酯4.5%、环氧氯丙烷1.7%、其他4.3%。

2丙烯下游产品市场供需状况

依据卓创资讯、生意社、安迅思等化工咨询机构的数据,2015年我国丙烯下游的产能、产量、净进口、表观消费量见表1。从表1看出, 目前聚丙烯具有一定的市场缺口;环氧丙烷、丙烯腈、苯酚和丙酮供需基本平衡,未来市场有过剩趋势;丁辛醇、丙烯酸和酯、环氧氯丙烷产能过剩较大。

3丙烯下游产品比选

3.1聚丙烯

国内聚丙烯市场容量大,供需存在缺口,市场发展空间大,且先进成熟工艺技术易于获得,投资规模适中,国内建设及运行经验丰富,实施难度小,已成为丙烯下游的首选方案。特别是适销对路、高质量、高端牌号的产品是聚丙烯行业发展的方向。

3.2环氧丙烷

虽然未来几年国内环氧丙烷市场供应量存在过剩的可能,但是占环氧丙烷总产能约64.9% 的氯醇法工艺因环保问题将逐步退出,再加上我国聚氨酯行业的发展,将增加对环氧丙烷的需求。 而双氧水氧化法制环氧丙烷装置环境友好,生产能耗较低,是未来环氧丙烷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前景好。

3.3丙烯腈

丙烯腈装置副产剧毒物氢氰酸,对安全环保设施配套要求较高,通常在具有较大环境容量的沿海地区建设丙烯腈装置。目前国内丙烯腈新增产能较多,有过剩趋势。

3.4苯酚/ 丙酮

近年来,国内苯酚/ 丙酮产能增长迅速,未来竞争趋于激烈,而苯酚/ 丙酮下游双酚A- 聚碳酸酯产业链发展前景广阔,对苯酚/ 丙酮的市场需求量增长较快。

3.5丁/ 辛醇

近年来国内丁/ 辛醇产能快速增长,产能已过剩。

3.6丙烯酸及酯

目前,丙烯酸及下游产业链得到了快速发展,特别是丙烯酸的下游产品,高吸水性树脂的市场需求增长快,增加了对丙烯酸的需求。但总体上看,国内丙烯酸及酯产能已过剩。

3.7环氧氯丙烷

目前国内环氧氯丙烷产能已严重过剩,市场竞争激烈,且丙烯高温氯化法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需大量消耗液氯和烧碱,多依托大型氯碱企业建设。

4结论

丙烯下游产品主要为聚丙烯、丙烯晴、丁/ 辛醇、环氧丙烷、苯酚/ 丙酮、丙烯酸及酯、环氧氯丙烷,考虑国内产品市场,在选择丙烯下游产品时有如下建议。

(1)国内聚丙烯市场容量和发展空间大,运输方便,西部地区煤制烯烃项目的丙烯下游可优先选择聚丙烯产品。但要注意发展高端品种,避免低端同质化竞争。

(2)因环保问题,双氧水法替代氯醇法制环氧丙烷工艺是未来趋势,通常甲醇制烯烃项目建在沿海地区,具有市场优势,丙烯下游可考虑选择双氧水法制环氧丙烷。

(3)国内苯酚/ 丙酮有过剩趋势,但双酚A- 聚碳酸酯市场前景好,苯酚/ 丙酮可考虑延伸双酚A- 聚碳酸酯产业链。丙烯腈产能有过剩趋势, 对安全环保设施配套要求较高,需考虑项目区域市场和环保审批难度。

(4)国内丙烯酸及酯、丁/ 辛醇、环氧氯丙烷产能已过剩,除企业内部或区域具有市场优势外,其它甲醇(煤)制烯烃项目乙烯下游不适宜选择其下游产品。

摘要:分析了我国丙烯消费结构、丙烯下游产品的市场现状,对聚丙烯、环氧丙烷、丙烯腈、苯酚/丙酮、丁/辛醇、丙烯酸及酯、环氧氯丙烷等丙烯下游产品的比较选择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建议。

丙烯酸及酯产品市场浅析及发展策略 篇7

我国的丙烯酸及酯类工业虽然起步较晚, 但发展迅速, 在国内丙烯酸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升级的背景下, 在国内日益增长的强劲市场需求刺激下, 产能逐年增加。2012年年底, 国内已有13家丙烯酸及酯类生产企业, 尤其是新增产能在2012年四季度集中释放后, 行业迎来了产能急剧扩张的"回报", 产品价格一路直跌成本线, 丙烯酸及酯生命周期快速进入了成熟后期、甚至是衰退期, 市场再度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更为严峻的是, 2013-2015年仍有部分装置计划扩产及新项目上马, 我国丙烯酸及酯类行业产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面临着国企大鳄虎视眈眈、民营企业上市做大做强、外资企业持续扩张的局面, 行业挑战激增, 竞争加剧在所难免。

1 丙烯酸及酯全球产能概况

截至2012年底, 全球粗丙烯酸 (酯化级) 的装置产能达到了584.5万t/a, 较2011年底的558万t/a同比增长幅度达到4.7%。表1、图1为近6年全球酯化级丙烯酸装置、通用丙烯酸酯装置的产能及增长情况, 酯化级丙烯酸产能明显通用丙烯酸酯产能的原因是越来越多的酯化级丙烯酸用于生产高吸水性树脂 (SAP) , 用来生产通用丙烯酸酯类的酯化级丙烯酸比例逐年减少[3]。

资料来源:1.ICIS Chemical Business[J]Nov.7-13, 2011.2、安迅思 (ICIS中国) .易贸资讯.2012年丙烯酸行业概况[C].2012年丙烯酸酯及甲甲酯市场论坛会议资料.2012

纵观全球, 丙烯酸及酯类产品经历多年的发展, 已经达到了供需平衡, 特别是欧美地区近年来基本没有新增产能, 丙烯酸及酯行业近年基本保持均衡平稳增长, 但在亚洲地区尤其中国大陆, 却表现出强劲增长态势, 整个行业呈现出以下特点:行业趋向高度集中、上下游一体化、产业向亚洲转移, 丙烯酸行业进入"中国时代"、SAP高速扩张。

2 2014年现有装置产能及2015年新投产产能国内丙烯酸及酯产能状况

(万t)

(万t)

资料来源:全国丙烯酸 (酯) 行业委员会数据统计[3]

由表2, 表3看出, 近两年产能已呈现爆发式增长, 供大于求现状日趋严重。

图2为2013-2015年丙烯酸丁酯产能急剧扩张后, 各生产厂家在各区域累计增长变化图。

3 国内外丙烯酸及酯消费市场调查

3.1 国外丙烯酸及酯消费情况

美国丙烯酸酯53%, 高吸水性树脂30%, 其他领域17%;西欧, 丙烯酸酯32%, 高吸水性树脂49%, 其他领域19%;日本高吸水性树脂59%, 丙烯酸酯31%, 其他领域10%。在全球范围内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水溶性涂料和胶粘剂用的共聚单体丙烯酸酯类 (丁酯、乙酯) 以及高吸水性树脂 (SAP) 。其中, 用于生产丙烯酸酯约占总需求量55%[4]。精丙烯酸 (高纯酸) 主要用于生产超级吸水剂聚合物、洗涤剂聚合物等, 其中用于生产超级吸水剂聚合物 (高吸水性树脂, SAP) 占世界需求量约27%[5], 少量精丙烯酸用于生产聚丙烯酸酯而应用于增稠剂、分散剂及流变控制剂的生产。丙烯酸及酯的下游产品应用极其广泛, 随着下游产品的不断丰富与发展, 全球范围内的丙烯酸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3.2 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需求情况

3.2.1 丙烯酸主要用途

丙烯酸作为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之一, 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 (最重要的有丁酯、甲酯、乙酯和2-乙基己基酯) 以及生产聚丙烯酸 (盐) 类和高吸水性树脂.丙烯酸的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涂料和颜料、纺织品、胶粘剂和高吸水性树脂。

3.2.2 丙烯酸丁酯主要用途

丙烯酸丁酯主要用途如图3所示。

4 我国丙烯酸及酯发展现状

我国丙烯酸及酯目前的现状是产能严重过剩、需求萎靡、价格下滑、销售困难的局面, 尤其是国内丙烯酸及酯产能的恶性扩张, 而下游却未同步增长, 致使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行业供需平衡向下移动, 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 进入了决定市场起伏的供需循环圈下降通道, 如图4所示。

(CA为粗酸)

虽然2013年丙烯酸产量还有12%的增长, 主要是日本触媒事件的影响出口量增长较大, 实际上从表观消费情况看, 增长已经出现乏力[5]。

(AE为丙烯酸酯类统称)

4.1 行业特点

近年来, 国内一批股份制企业纷纷投入巨资引进或自行开发生产技术、工艺配方、生产装置和设备, 陆续向市场推出高性能、高品质的丙烯酸酯结构胶粘剂, 以满足汽车车辆、节能建筑、电子电器、医疗卫生、高档家具等方面的需要, 初步具备了与国外进口或合资企业的产品相抗衡并争夺高端市场的实力。行业集中度较低, 生产厂家众多且品种单一, 生产规模小, 经营分散, 产品供大于求, 技术含量不高。

4.2 国内丙烯酸及丙烯酸酯应用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丙烯酸主要用于生产丙烯酸酯, 约占总量的70%。包括高吸水性树脂在内的聚丙烯酸及其盐类虽然仅占丙烯酸消费份额的15%, 但该领域的消费量正在逐年上升。

丙烯酸另一个重要开发动向是特种丙烯酸酯, 约占丙烯酸消费份额6%。特种丙烯酸单体用于紫外 (UV) 固化、辐射固化的共聚物和反应型稀释剂中, 以及树脂改性和纤维处理, 应用领域正在扩大。

4.3 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主要特点

由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经济发展高度的不平衡, 加之存在资源差异, 和大多数化工产品一样, 国内丙烯酸及酯市场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 消费地理市场高度集中;

2) 高度市场化运作;

3) 渠道作用突出。

5 发展策略

第一培育市场新需求点。综合来看, 建筑、纺织、包装材料领域将成为我国丙烯酸及丙烯酸酯类市场未来发展的三大驱动力。依此为契机需要培育出市场新的需求点。

第二营造多赢局面。随着丙烯酸及酯国内国外市场的逐步一体化, 预期我国政府不再单纯鼓励丙烯酸类产品出口, 但对新兴经济体及拉美国家的出口仍具有一定的潜力。在无利企业情况下, 一是平衡酸的产量、避免酸的产量严重过剩, 进一步拉低市场价格;二是保证丁酯客户的正常货源。要努力营造多赢的局面。第三低负荷、间歇性开工策略。为缓解丙烯酸库存压力, 避免价格恶性竞争, 保证低库存下的产销平衡, 建议丁酯采取低负荷、间歇性开工策略, 保证下游客户长期稳定的接货, 避免长时间停工导致客户流失。根据效益优化的原则, 及时调整酸与酯的生产负荷, 保证优化效益的前提下, 满足核心忠诚客户货源相对稳定。

摘要:2012年以来, 我国丙烯酸及酯类行业产能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2014年, 国内产能严重过剩, 国内各生产企业都对如何在未来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开展了深入研究, 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生产企业唯有积极进行丙烯酸及酯产品营销调整及策略改进, 才能在未来的市场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丙烯酸,酯,销售模式,市场分析,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1]李汝新.丙烯酸及酯的市场分析.甘肃科技[J].2006.

[2]兰州石化公司.丙烯酸及酯2012年度分析[R].

[3]中国胶粘剂和胶粘带工业协会 (CATIA) .年报[R].

[4]卓创资讯.中国丙烯酸及酯市场月度及度年度报告[R].

[5]中国化工学精细化工专业委员会全国丙烯酸 (酯) 行业委员会年会资料[R].

丙烯市场 篇8

关键词:聚丙烯,快餐盒,专用料,细分市场,差别化

0 引言

随着国内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对食品安全的认识不断提高, 以及近来兴起的互联网外卖业务, 国内对于快餐盒的需求日益增大, 要求也逐渐提高。目前, 市场上使用的快餐盒种类很多, 主要有塑料类 (聚丙烯和聚苯乙烯) 、纸类、淀粉类、金属类等, 都各有特点。聚丙烯制的快餐盒, 即市面上常见的透明塑料快餐盒, 具有良好的卫生安全性、耐低温、耐高温、可微波炉加热等特性[1]。虽然其价格相对较高, 但已逐渐成为快餐盒市场的主流。聚丙烯快餐盒的兴起, 增加了国内对专用生产原料的需求。另一方面, 随着国内聚丙烯产能的集中释放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下跌, 国内聚丙烯市场, 尤其是低端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以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为首的大型供应商纷纷寻求产品结构升级, 从低端市场的无序竞争中抽身, 转向中高端产品和差别化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因此, 有必要对聚丙烯快餐盒专用料市场进行研究, 以发现蕴藏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的商机, 并为国内聚丙烯供应商提供对策建议。本文首先对聚丙烯快餐盒专用料进行了简介;再根据市场调研, 对该细分市场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最后以分析结果为依据, 对该细分市场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以供国内供应商参考。

1 聚丙烯快餐盒专用料简介

聚丙烯快餐盒属薄壁注塑制品, 即壁厚小于0.7 mm、长径比大于150的制品[2]。对于这类薄壁注塑聚丙烯原料来说, 熔体必须具有较高的流动性以达到在很短的时间内充满模腔的目的[3]。因此, 这种快餐盒的生产速度很快, 一模在5~7 s左右, 一模出2~4只。在原料选择上, 必须选用熔指大于45 g/10min的高熔指聚丙烯[4]。

聚丙烯快餐盒的壁厚只有0.3~0.5 mm, 在如此薄的情况下, 为了使餐盒盛满食物后不发生变形, 就要求餐盒具有很好的刚性, 即原料具有足够的弯曲模量, 要求至少在1500 MPa以上[4]。在具有一定的刚性的同时, 餐盒还应具备基本的抗冲击性能, 使餐盒不易破裂。所以原料的刚韧平衡也很关键。

聚丙烯快餐盒可冷冻、冷藏, 可微波炉加热, 使用温差在-20~120℃之间。因此, 要求快餐盒必须在此温差范围内不变形、不变脆、不破裂, 这也就要求原料的结晶颗粒必须均匀, 软化点及变形温度需足够高, 要求结晶温度在120℃以上[4]。

制备这种高熔指聚丙烯专用料的途径有2条:降解法和氢调法[5]。降解法也叫可控流变技术, 是将生产的低熔指聚丙烯在造粒过程中添加有机过氧化物进行控制化学降解, 来改善产品的流动性[6]。利用这种方法生产高熔指聚丙烯时, 装置切换牌号比较容易, 分子量分布变窄, 但是由于很难避免过氧化物残留, 制品易产生变色和异味等问题[5,6]。氢调法是在聚合过程中通过氢加入量来控制产品的熔指。使用该方法得到的产品不产生气味, 更适宜用作食品包装材料[5], 且产品在流动性、刚性和抗冲击性能之间达到很好的平衡[6]。

2 聚丙烯快餐盒专用料的市场分析

在2010年以前, 国内生产聚丙烯快餐盒的原料完全依赖进口, 以韩国三星的HI828与HJ730L、韩国大林的HP740T与HA748L为主流原料[7], 较高的价格和不稳定的供应, 限制了这些进口原料在快餐盒行业的应用, 原料的缺乏也限制了聚丙烯快餐盒行业的发展。

2.1 国内原料供应

2010年9月, 中国石油兰港石化开发出快餐盒专用料H9018, 首次实现了国产化。因具有先入者优势, 中国石油的H9018在国内聚丙烯快餐盒行业享有巨大的品牌效应和市场占有率。

在随后的几年里, 聚丙烯快餐盒行业快速发展, 原料供应也逐渐丰富, 大部分实现了国产化。2011年中国石化广州分公司开始试生产快餐盒专用料S980[3];2013年中国石化镇海分公司成功生产M50T[8], 后经工艺改进, 更名为M60T。中国石化凭借后发优势和成熟的市场渠道, 迅速获得市场份额。目前, 除了上述牌号外, 市场上还有中国石化燕山分公司的K1860、中国石油抚顺石化的HPP1850、宁波台塑的1450T, 以及博禄、巴塞尔、三星等国外供应商的同类牌号。在这些牌号中, H9018、HPP1850、M60T、K1860和1450T都以氢调法进行生产[8,9];S980采用降解法进行生产[3]。

根据调研发现, 国产牌号基本能够满足聚丙烯快餐盒的生产要求, 但相比于进口原料的熔指、刚性、抗冲击和透明度等性能, 我国产牌号仍在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表现不够稳定, 进而影响原料的市场价格。

2.2 国内市场份额

经统计, 2014年国内聚丙烯快餐盒专用料的表观消费量约为110 000 t, 2015年达150 000 t左右, 增长36%。如图1所示, 2015年中国石油凭借H9018和HPP1850占据44%的市场份额;中国石化的M60T、S980和K1860共拥有34%的市场份额;宁波台塑1450T占12%;进口原料则只有10%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 国产原料已基本实现了对进口原料的替代, 国内原料的供应已形成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占主要地位的竞争态势。

2.3 原料区域分布

从原料消费量的区域分布上来看, 中国石油兰港石化的H9018依托中国石油的销售网络, 在全国范围内销售, 主要以华东、华北和华南地区为主。中国石化则因生产装置分布较广, 主要采用区域化就近销售的原则。经过数据统计, 如表2所示, 2015年华东地区的消费量最大, 占据全国总量的近一半, 其次是华南地区、华北及东北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聚丙烯快餐盒行业发展相对滞后, 原料的供应也不稳定, 消费量所占比重最低。

2.4 经济效益

聚丙烯快餐盒的生产对原料各项指标的要求较严格, 且不能使用回料, 所以原料的可替代性较低。目前, 国内原料的供需总体平衡, 甚至供应略有不足。因此, 在近年国内聚丙烯产能集中释放、国际原油价格走低的大背景下, 虽然聚丙烯价格一路走低, 但聚丙烯快餐盒专用料却表现出较高的附加价值, 与通用聚丙烯的价差能维持在500~700元/吨, 有时甚至达到1 000元/吨以上。如图2所示, 2015年中国石化镇海分公司的M60T与通用拉丝料PPH-T03的价差最高达到了1633元/吨。2015年M60T的年度出厂均价为8990元/吨, 而PPH-T03的年度出厂均价为8093元/吨, 平均价差近900元/吨。而M60T的生产成本只比PPH-T03高出100~150元/吨, 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2.5 下游利润空间

以2015年原料的均价来测算聚丙烯快餐盒的生产成本, 考虑人工、设备、租金等各方面因素, 餐盒的成本在0.27元/只左右, 餐盒的出厂价为0.4元/只左右, 终端销售价为每只1元/只, 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十分丰厚。

3 对策建议

近年, 国内聚丙烯产能集中释放, 2014年原油价格急速跳水, 国内聚丙烯的价格也一路走低, 通用聚丙烯的价格从2014年近12000元/吨的高点, 跌至2015年的低点6 500元/吨左右, 跌幅达46%。激烈的市场竞争, 迫使聚丙烯供应商开始产品结构调整, 开展差别化竞争。煤化工企业是聚丙烯市场的新进入者, 技术储备相对薄弱, 目前仍以生产通用聚丙烯为主, 定位中低端市场。中国石化、中国石油等传统石脑油路径供应商, 由于技术实力较强, 开始瞄准各细分市场, 开发各种用途的专用原料, 快餐盒专用料就是其中之一。

目前来看, 快餐盒专用料是一款盈利水平较高的产品, 而且市场前景很好。但是150 000 t/a的市场容量, 相对于国内近20000 000 t的聚丙烯消费量[10]来说, 只是一个很小的细分市场。目前这个细分市场已经形成的竞争态势能够很好地满足现有的市场需求, 是比较健康的。但整个聚丙烯市场的现状以及各大供应商急于寻求产品差别化突破的心态, 容易出现因利润空间较大就盲目提高产量或者开发类似的牌号加入细分市场竞争的现象。这势必将打破该细分市场健康的竞争格局, 很快就会陷入无序的价格战, 对各供应商甚至是下游聚丙烯快餐盒行业都是不利的。类似失败的案例在国内聚丙烯市场已不胜枚举。

针对该细分市场, 对聚丙烯供应商提出几点建议:

(1) 维持现有的竞争格局, 不盲目提高产量或增加新牌号, 以免陷入价格战, 损害各方利益。

(2) 关注原料品质的提升, 在熔指稳定性、刚韧平衡、透明度等方面进行改进, 以进一步对进口原料进行替代。

(3) 提高原料供应的稳定性。稳定的供应是赢得用户的关键之一, 但又与目前大装置生产和低库存运行等现实情况相矛盾。如何实现稳定的供应对供应商来说是一大考验。

(4) 注意原料在区域间的平衡。目前, 东部地区的原料供应较为充足, 但中西部地区则较为匮乏。可以适当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原料的供应量, 以支持聚丙烯快餐盒行业在这些地区的发展。

(5) 尝试拓宽原料的用途, 如在其他日用品行业和改性行业的应用, 增大市场容量。

参考文献

[1]朱艳.我国年耗600亿只一次性餐具哪些食品包装更靠谱?[J].环境与生活, 2012, (11) :55-58.

[2]内罗·帕斯奎尼.聚丙烯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356.

[3]黄启旺, 陈斌, 宋之聪.一次性快餐盒专用PP树脂的开发[J].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3, 30 (6) :6-9.

[4]李汉初.薄壁聚丙烯专用料的前景与开发[J].当代石油石化, 2014, 22 (5) :6-9.

[5]杨丽, 胡清.薄壁注塑聚丙烯专用树脂的开发及工业化生产[J].甘肃科技, 2013, 29 (15) :21-23.

[6]张纪贵.高流动聚丙烯生产技术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 2010, 29 (11) :2039-2042.

[7]姜言庆, 刘敏.薄壁注塑H9018专用料的应用[J].广东化工, 2013, 40 (11) :106-107.

[8]洪华平.氢调法生产高流动性高刚性聚丙烯M50T[J].合成树脂及塑料, 2014, 31 (6) :44-47.

[9]齐越飞, 刘淑娟, 史宾菊, 等.高刚薄壁注塑料HPP1850的开发生产[J].当代化工, 2014, 43 (7) :1274-1276.

丙烯高温氯化法生产氯丙烯 篇9

美国壳牌公司开发的高温氯化法是目前工业上广泛采用的生产氯丙烯的方法。用过量的丙烯和氯气, 在无催化剂, 温度在500℃左右的绝热条件下反应, 获得收率为85%-90%的3-氯丙烯。其反应式:

主反应:CH2=CHCH3+Cl2→CH2=CHCH2Cl+HCl+268kcal/mol

副反应:CH2=CHCH3Cl+Cl2→CH2ClCHClCH3+44.11kcal/mol

CH2=CHCH3+Cl2→CHCl=CHCH3+HCl

CH2=CHCH3+Cl2→CH2=CClCH3+HCl+29kcal/mol

CH2=CHCH3+2Cl2→CH2=CClCH2Cl+2HCl+55kcal/mol

CH2=CHCH3+2Cl2→CHCl=CHCH2Cl+2HCl+51kcal/mol

CH2=CHCH3+3Cl2→6C+6HCl+40kcal/mol

二次反应:CH2=CHCH2Cl+Cl2→CHCl=CHCH2Cl+HCl

CH2=CHCH2Cl+Cl2→CH3ClCHClCH2Cl

CH2=CHCH2Cl+Cl2→CH3ClCHClCH2Cl

CH2=CHCH2Cl+HCl→CH3CHClCH2Cl

CH2=CHCH2Cl+CH2=CH=CH2→CHCH2CH2CH=CH2+HCl

CH2=CHCH3+HCl→CH3CHCCH3+16.5kcal/mol

纯度在98%以上的丙烯干燥, 预热至280-320℃, 与冷的氯气按摩尔比为4.5:1送入混合器混合后进入反应器。反应放出来的热量使反应温度维持在500℃左右。通过严格控制原料配比, 调节丙烯温度以控制高温氯化反应温度, 消除结碳现象。反应生成物为含氯丙烯的氯化物, 过量的氯丙烯, 氢化物的混合气体, 经换热器, 冷却器聚冷到50℃左右, 然后进入预分馏塔, 塔顶用液体回流, 控制温度为-40℃, 使反应气体中的氯化烃类几乎全部冷却和分离出来。氯化氢和未反应的丙烯气体由塔顶出去送入丙烯分离系统。气体中的氯化氢可用水洗涤精制获得35%的盐酸用料。丙烯经过水洗, 碱中和洗涤后, 进入丙烯压缩机1.52-1.62MPa (表压) , 冷却成为液体再进一步经冷却器冷却到10℃, 通过丙烯干燥塔赶早到露点-60℃ (含水量10mg/kg) 循环返回反应系统, 预分馏塔底部80% (重量) 的粗氯丙烯溶液经精制塔除去轻组分, 重组分后得到纯度为98%的氯丙烯产品, 收率为80%-90%。

由于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很容易造成反应物料的过热发生深度氯化和碳的析出, 工业上采用过量的丙烯移走热量可以防止这些现象的发生。

2影响反应的主要因素

2.1 丙烯预热温度

丙烯预热温度是根据配比, 反应的温度而定的, 余热的温度高, 在反应温度不变时, 丙烯和氮气的配比就要增加。同时反应的配比就要变小, 才能保证反应温度的恒定, 因为氯是不允许预热, 为了提高丙烯的活化能, 易于进行游离基反应, 所以有意将丙烯预热在生产中由于散热和其他条件的改变, 丙烯的预热温度可以作适当调整, 一般要求在370℃左右, 不能低于360℃, 否则会影响氯化的收率和质量。

2.2 反应压力的影响

从反应的方程式来看, 反应基本进行的都是等摩尔的反应, 所以在同样的温度下, 反应前后的压力变化不大;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压力增加会使结碳增加;这里因为结碳反应的前后的摩尔反应差比较大;这时的反应有利向摩尔数减小的方向进行。同时, 丙烯的入口一定要小于氯气入口的压力, 以避免丙烯的速度太快进入喷嘴, 并且有可能造成意外的事故发生;同时丙烯的速度小于喷嘴氯气的速度。使得氯气与丙烯很好的相混合均匀。

2.3 反应温度的影响

氯化反应是游离基的反应, 需要有一定的温度。在温度较低时不能进行游离基的取代反应;但随着温度的提高, 取代反应也随之增加。温度越高, 游离基生成量增大, 这时以取代反应为主, 但是同时产生连续反应, 高沸物的产量增多;增加了分离的困难度, 同时也随之会降低收率和产品的质量;在生产上控制反应的温度为500℃, 以使丙烯的收率最好。

3反应原理

丙烯预热到360~380℃时, 与氯气进行反应, 反应的速度很快, 一经接触即可反应反应放热, 控制反应温度在500℃。采用丙烯与氯气分子的配比为4.5:1, 以过量的丙烯为载体, 移走热量。

主反应为丙烯甲基上一个氢被氯取代生成氯丙烯:

N2H除主反应外还有很多的副反应如前所示, 生成氯化物与丙烯间接热交换, 充分利用反应热, 使丙烯预热到360~380℃, 氯化物进入冷蒸塔顶分离, 除去HCl和N2H和过剩的丙烯, 得氯丙烯为80%的氯化物, 塔顶直接喷淋液体丙烯作冷却剂, 控制塔顶温度为-40-36℃。

丙烯和氯化氢尾气经水洗除去HCl后, 丙烯经由压缩机回收再用, HCl制成25%盐酸做副产销售。

4反应机理

丙烯预热到360~380℃时, 从外部获得大量的能量, 造成分子和组成分子的原子热运动加剧, 引起甲基上氢和碳原子分裂产生两个活泼的游离基, 其分解方程式:

CH2=CHCH3→CH2=CH-CH2·+H·

显然, 这个分离的过程是通过一个共价键均裂而得两个游离基, 各带一个电子, 因分裂后的游离基不带电荷, 由于氯气和丙烯在混合器内快速混合, 氯气从热丙烯上得到能量使反应温度急剧上升, 引起分子活化, 使已分解成不稳定的氯原子。其分裂的方式如下:Cl∶Cl→Cl·+Cl·

所有产生的游离基都不同程度地想获得一个电子已达到饱和, 从而稳定自身。氯原子和丙烯分裂成的游离基一旦产生后, 由于它高度活性使得迅速发生下列反应:

Cl·+CH2=CHCH3→CH2=CHCH2·+HCl

CH2=CHCH2·+Cl∶Cl→CH2=CHCH2Cl+Cl·

Cl·+CH2=CHCH3→CH2=CHCH2·+HCl

5生产方法的评述

上一篇:生存质量评价下一篇:保险诚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