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2024-05-22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共8篇)

篇1: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

由于要了解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变异的普遍性及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及原因是生物的变异。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让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提问、表达的能力。2.通过“花生果实大小探究的实验”, 突出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科学方法的训练。侧重训练学生处理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通过科学探究得出结论的成就感。

2.让学生通过“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学习,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及其成因。

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是本节教学的重点。遗传物质不仅与遗传有关,同样是生物变异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应在本节教学中帮助学生认识到。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教学中还应注意结合实际例证向学生介绍环境因素对遗传物质变化的影响,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难点:

变异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本小节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接触选种、育种工作,所以,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易理解。教材介绍了有关选育种的三种途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太空育种。建议多举例,特别是可能涉及到学生身边生活的例证,从感性知识开始,去理解有关的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并且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此外,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利用基因工程培养新品种已经应用于农业育种工作,学生可能从各种媒体的介绍中接受过这方面的信息,若有时间,教师也可对这一方面的知识做些介绍,引起学生对科学新技术的兴趣。

六、教法:观察法、比较法、分析法、统计法

七、教学准备:

1.大小品种的花生各l 000 g,随机分装,30 粒1袋。2.多媒体课件。

3.测量用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每组两套。

八、教学设计流程图:

(一)引言:

1、介绍游戏要求:在教师的头部找出4处明显的特征,1组找l处,不准重复。

2.根据学生列举的性状教师在黑板上写板书。玩一玩找特征?(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找老师的特征。第二步,找老师和另外一名同学的同一部位有差异的特征。

引入这种现象叫做生物的变异。

(二)生物变异的原因:

1、教师提问:导致老师和同学的头发卷曲的原因相同吗?

2、学生分析:学生的人工卷发和老师生来就有的卷发的形成原因。

3、总结:生物变异的原因: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

(三)生物变异的类型:

1、请学生判断以上哪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哪些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并请分析可遗传和不可遗传的原因。

2、学生根据板书列举的特征分小组讨论回答。

3、下面我们看一张图片[幻灯:有字苹果]。请问我们把苹果核种下去之后,会长出什么样的苹果来?

4、总结: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造成)。不可遗传变异(仅由于环境的改变造成)。

(四)生物变异的普遍性

1、要求:找出P40页图片中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说明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你对某一性状的变异做过较深刻的探究吗 ? 如果没有,就让我们在课堂上来探究某一性状的变异。

2、情景引入:1)提出问题: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 2)做出假设:教师举例:针对“怎样区分大花生和小花生?”的问句,我可以这样回答:个大的花生就是大花生,个小的花生就是小花生。你们说这样的答案是最有可能的假设吗? 为了证明他的假设是否正确,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学生:做实验。3)制定计划(1)明确分工(2)小组学会讨论确定实验探究方案:①这个调查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是什么 ? ②调查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 ③调查时,应该测量果实的长轴还是短轴,怎样记录 ? ④设计适当的测量方法,你们小组的测量方法是? ⑤最后你明确该调查的操作步骤是? 4)实施计划,收集数据。

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汇集各小组的平均值,整理全班数据。6)表达与交流。(1)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2〉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

(五)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显示高产奶牛培育、太空椒培育、杂交水稻培育的图片

2、小组作出科学解释

(六)结束话:色彩纷呈的玫瑰花图片。大自然是如此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那是因为生物的变异。

十一: 板书设计: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类型

1、根据能否遗传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如高茎豌豆中长出矮茎豌豆。

不遗传的变异:不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而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且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小麦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产量高,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产量低。

二、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

三、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利用杂交、射线照射、太空搭载和药物等方法,培育新品种。

十一: 板书设计: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一、变异的类型

1、根据能否遗传分为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如高茎豌豆中长出矮茎豌豆。不遗传的变异:不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而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变异,且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如小麦种在肥沃的土壤中产量高,种在贫瘠的土壤中产量低。

二、探究花生果实的大小

三、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利用杂交、射线照射、太空搭载和药物等方法,培育新品种。

十二、课后巩固:

1、矮秆的麦田里,长出一株高秆的小麦,这种现象属于()A、进化 B、遗传 C、变异 D、环境影响

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变异:()

A、熊猫和家猫的尾巴形态上有差异 B、变色龙在草地上呈绿色,在树干上呈灰色

C、蝴蝶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差别大D、同一麦穗结出的种子长出的植物中,有的抗锈病,有的不抗锈病。

3、下列哪项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A、植物在水肥条件很好的环境中长势旺盛B、粒多植株在干旱时变得穗小粒少 C、生活在西藏高原地区的人们,皮肤特别黑D、一对正常夫妇生下了一个白化病的女儿

4、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

A、个体生长很快 B、个体发育很好 C、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D、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

5、现在用青霉素治疗一些传染病比30年前效果差,其原因是:()A、环境污染严重 B、青霉素的生产方法与以前不同C、人体产生了抗药性 D、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的基因突变

6、一株世代都是开红花的植物,在一次突然性冰冻后,在一个枝条上出现了一朵白花。该白花自花授粉后所结的种子种下去后,长成的植株都只开白花。试分析:产生了该白花的原因是 发生了突变,造成突变的原因是,这种变异 遗传给后代。

7、长期接触到X射线的人群所生的后代中遗传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主要原因是这一人群的生殖细胞中的 在X射线的照射下发生了变异。

篇2: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第一课时)教学时间:2011.3.24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 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教学重点

1. 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 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改变从而引起变异的产生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寻找相同苹果;2.准备标记上不同颜色的黄豆,培养皿,药匙。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师:导入:[出示幻灯片:有显著遗传特征的自己一家子的照片]猜猜照片上的四个人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有亲戚关系。一家人吧?

师:为什么你们会认为他们是一家人呢?

生:因为长得像。男孩和爸爸像。女孩和妈妈像。

师:对了,这就是我的一家人,向大家介绍一下:爸爸、妈妈和弟弟。这种子女和父母之间长得像的现象在我们生物学上称为„..生:遗传。

师:我和妈妈是一模一样吗?我和弟弟呢? 师:这种不同我们在生物学上称为„„ 生:变异。

师:[幻灯:遗传和变异的定义]这就是我们前面学过的遗传和变异。同学们掌握的不错。遗传现象和遗传物质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继续回顾,遗传物质是通过什么途径传递给子代的?父方和母方各占多少?

生:生殖细胞。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师:遗传物质从亲代传给子代,所以亲子间有相似性,即有遗传现象产生。那变异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第五节生物的变异] 我们先从哪里入手解决这个问题比较好呢?

生:遗传物质。

师:那我们就先来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是否产生了差异?产生了什么样的差异?[幻灯:探究题目] 生物的变异和其他生物问题一样,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要受到许多条件的影响,所以在研究过程中会有许多干扰。在科学研究方法中,有一种方法可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找到事物的基本规律。这就是给所研究的问题创设一个理想环境,排除无关条件的影响。我们称之为:创设理想条件。今天这个实验中,我们就得创设一个理想条件之后,才能够进行研究。下面我介绍一下实验的过程。[幻灯:实验原理,过程。见后面《遗传物质模拟实验》

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共同进行实验,小组讨论问题] 师:通过刚才的实验,观察实验数据,各组发现了哪些规律? 生:亲代的遗传物质越往后传,后面子代所得到得越少。生:每一代的配偶传给下一代的遗传物质数量都是20。

生:我觉得配偶的遗传物质不可能只有一种颜色,它也应该是由多种颜色组成的。

师:很好,你发现了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之所以配偶颜色一样,是我们设的理想条件之一。其实,它也应该是多种遗传物质组成。生:越到后来,子代之间的遗传物质的差异越大。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颜色越来越多了,颜色分配不一样。师:为什么颜色会越来越多? 生:不断有亲代的新的遗传物质加入。

师:可见遗传物质都是从祖辈上一代代传递下来,而不是自己制造的。生:每一代个体所具有的遗传物质数量都是相同的。师:为什么?

生:这样才能保证稳定遗传。师:可是还有变异。

生:所以变异是在遗传中发生的。

师:刚才我们的实验过程是在一个理想条件下,没有任何外界影响的封闭条件下进行的,可见在遗传过程中,由于遗传物质的重组,产生了变异现象。抛去理想条件,在自然界中,这个过程还会受到什么影响吗?

生:会。比如说以前我们学过,青蛙受到除草剂的影响,会生出阴阳蛙。

生:孕妇怀孕的时候不能受到射线的辐射,否则会产出畸形的胎儿。师: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呢? 生:这些物质改变了遗传物质。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变异的产生有两个因素:一是遗传物质发生重组;一是遗传物质发生了突变。那么,如果遗传物质在亲代和子代之间或是子代和子代之间没有任何差异,变异是否还能够发生呢? 生:[疑惑,议论,拿不准。意见不同] 课堂练习:课后题 课堂作业: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布置预习: 查找生物的变异

课后作业:多媒体展示

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学生对遗传和变异的概念已经清楚,对性状的概念已经理解,对相对性状理解较难,在比较大花生和小花生的相

对性状中,兴趣较浓,通过讨论,理解遗传物质和环境的不同作用,总体上已掌握本课内容。难点在于小花生的实物在本地没有找到。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第二课时)教学时间:2011.3.2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到变异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 探究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通过模拟游戏能够对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中规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意识到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模拟游戏探讨深刻的生物问题 教学重点

1. 变异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

2. 理解遗传物质是如何改变从而引起变异的产生 教学难点

1.深刻认识生物变异在自然界普遍存在; 2.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及总结规律; 课前准备

1.学生分组寻找相同苹果;2.准备标记上不同颜色的黄豆,培养皿,药匙。

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 教学过程

师:课前老师布置的任务,让同学们去找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同学们任务完成的怎么样呀? 生:没找到,不可能有。

师:怎么会呢?我们以前学过,现在怎么繁殖优良品种的水果? 生:嫁接。

师:嫁接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是否改变了呢? 生:没有。

师:也就是说,现在同一品种的苹果的遗传物质都是相同的。找到两个一模一样的苹果应该很容易呀?

生:那也不一定。就算长在一棵树上,还有的能晒着太阳,就会红一些,有的晒不着,就会浅。有的得到的营养多,就大;得营养少的就小。还有环境的影响呢。

师:哦。看来真的是难为大家了。是每个人找的苹果都不一样吗? 生:是。

师:这种现象是不是变异呢? 生:当然是。性状发生改变了嘛。

师:对。那么同学还能举出几个遗传物质相同但还发生变异的例子吗?

生: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一样,但是他们有差别。比如说指纹就不一样。

生:同一棵树上的叶片的遗传物质一样,但是不可能找出两片完全一样的叶片。

师:我们总结一下,引起生物发生变异的因素有哪些?

生:遗传物质改变会引起变异;生活环境不同会引起变异。就两个。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总结的很好,言简意赅。下面我们看一张图片[幻灯:有字苹果]。请问我们把苹果核种下去之后,会长出什么样的苹果来? 生:还是和它差不多,但是没有字。师:为什么和它差不多? 生:因为遗传物质遗传下去了。师:那为什么字没了呢?

生:字是人工后来做上去的,没有改变遗传物质,所以不能遗传下去。师:可见有些变异能够遗传,有些变异不能遗传。[幻灯: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二者最根本的差异在哪?

生:遗传物质改变了的变异可以遗传,遗传物质没有改变的变异不可以遗传。

师:总结的非常好。下面我检测一下大家对知识应用的情况。[幻灯:判断下列变异能否遗传,为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正是因为有了变异,生物才会如此地多姿多彩,我们也可以从丰富的生物世界中选择人类所需,加以培育,并为人类服务。这就是我们在农业生产中的人工育种工作。请问,在这个工作中,我们利用的是哪一种变异呢? 生:可遗传变异。

师:对了。怎么利用可遗传变异进行育种呢?下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于变异有了哪些新的认识?请同学在笔记本上列出要点。然后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生:[交流,探讨]生物的变异由两种因素引起。“对某一性状变异的深入研究”的探究活动,开始探究:

(l)图中提出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张明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讨论制定计划:

①这个调查我们要探究的内容是什么? ②调查探究时,需要哪些材料和用具? ③调查时,应该测量果实的长轴还是短轴,怎样记录? ④设计适当的测量方法,你们小组的测量方法是? ⑤最后你明确该调查的操作步骤是?(4)实施计划,收集数据

1)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分布状况。

(2〉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课堂练习:课后题 课堂作业:多媒体展示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布置预习: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课后作业:查找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资料

篇3: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关键词:初中生物,说课稿,课堂交流,有效性

新课程倡导“交往———互助、沟通———对话”的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现以冀教版八年级生物学 (上册) 《根对水分的吸收》一课教学设计为例, 说明提高课堂交流有效性的做法。

一、学生情况分析

从接受知识的途径看, 初中学生更喜欢自主参与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但单纯通过探究学生得到知识的系统性较差, 对教材内容理解也往往达不到应有的深度和广度, 仍需教师帮助突破重点和难点。初中生的抽象思维是建立在具体、直观、形象、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 本课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观察到真实、可信的实验现象,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根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 实现认识从个别到一般、从现象到本质的升华。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第二章《根的吸收作用与水肥管理》的第二节, 阐明了根对水分的吸收, 符合课程标准的第四个主题中的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 属于理解层次。“根对水分的吸收”是根的主要功能之一, 与本章第一节、第三节的内容联系紧密, 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 也是后续学习理解吸收作用与蒸腾作用的关系及高中阶段学习水分代谢与渗透作用的基础。

2.内容概述:本节课主要是在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基础上, 理解根吸水的原理和过程, 并能合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和农业生产中的灌溉问题。

3.对教材顺序的调整: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这样更加符合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探究的认知规律, 使本节课结构更加紧凑, 重点更加突出。

4.对实验的改动:由单一实验变为课前探究实验, 增强活动内容的开放性, 扩大学生探究活动的空间。实验用品全部来源于生活,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课标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性目标:

1.说出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和吸水的部位。

2.得出细胞吸水、失水的原因, 说出根毛吸水的道理。

3.了解烧苗的原因。

技能性目标:

1.尝试探究根是吸水的主要器官。

2.运用简单的材料和用具, 分析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情感性目标:

1.形成植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体验科学探究成功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及合作意识。

3.培养节水意识。

重点与难点:

只有明白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才能解释根吸水的道理和过程。因此重点是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和原理, 以及根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和过程。

针对水分的吸收过程是抽象的生理过程, 而且它需要“溶液”、“浓度”等知识作为理解的基础, 还需要思维推理、分析、判断等支持。所以, 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也是本节的难点。

四、教法分析

为达到上述教学目的, 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设计实验并完成探究活动, 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及时向学生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 引导他们分析、思考、归纳、总结。提问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环环相扣, 使学生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使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现象直观的展现, 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根吸水的动态过程也使用多媒体课件做形象的展示。

五、学法分析

1.小组合作学习法, 学会与人合作与交流。

2.通过观察、讨论、分析、探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下面重点谈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其中 (二) 、 (三) 、 (四) 是知识主线。

六、教学过程分析

创造性思维基于实验, 始于问题, 提出问题和强烈的好奇心是思维活动良好的开端。因此, 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 创设情境:

(一) 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小魔术。”一上课便采用魔术的方式故作神秘地在萝卜片上撒上一些粉末, 演示萝卜失水现象, 使本来很普通的实验增加了一种神秘感,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了课堂上, 又为后面分析细胞失水、吸水巧妙地做了铺垫。

(二) 引导学生完成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的探究活动

“同学们上课的状态就应该是现在这样!可不能像它!”展示一棵发蔫的幼苗, 并提问“怎么让它也振作起来呢?”学生应该会做出“洒水”、“喷水”、“让它吸水”这样的答案。就势引出探究问题:“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什么?”让同学们进行小组探究。

结合课本中的提示设计实验方案, 指导学生改进和完善, 掌握设计实验的三原则。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予肯定。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学习和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 通过小组共同探究, 掌握设计实验的原则和方法。

(三) 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如何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 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关键。我从两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细胞吸水、失水是源自于液泡的细胞液, 并且要理解“溶液”、“浓度”等概念。我是这样处理的:

我在此时揭晓魔术现象:萝卜上面出现好多水!“水是从哪变出来的?”通过视频观看显微镜下细胞失水、吸水的现象, 借助视频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显微镜下细胞吸水失水的过程和现象, 尤其要观察到液泡大小、颜色的变化。最后概括出:水来自液泡;吸水时液泡大, 颜色浅, 浓度小;失水时液泡小, 颜色深, 浓度大。

然后, 启发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做定性分析。

新课标提出, 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生活中的科学, 要使教育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我对教材中的实验做了调整:除教材上的实验外, 每组同学都要“寻找生活中植物吸水、失水的现象, 想办法带到课堂上来!”要求学生展示并清晰的描述, 增进交流, 共享成果。这必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扩大活动空间, 也让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最后引导学生从众多的现象中找到植物吸水、失水的规律:周围溶液浓度小, 植物吸水;周围溶液浓度大, 植物失水。此时反馈小魔术, 并让学生揭示魔术的本质。

整个过程要充分给学生交流合作的机会, 在不断的思维碰撞中, 最终得出细胞吸水的原理。

(四) 引导学生归纳根吸水的原理

理解了细胞吸水原理, 根吸水的道理就会迎刃而解。学生能轻松的解决本环节的三个知识点。

1.引导学生完成观察活动———植物的幼根

针对第一个问题, 采用回顾第一条知识主线得出的结论, 进一步提问:“为什么说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是根呢?带领学生去思考。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知识, 借助三个问题:1成熟区形成根毛有什么作用?2根毛细胞的结构特点是什么?3导管的作用?学生自学, 最后总结出根尖适于吸水的特征。让学生领悟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

之所以把观察根的结构放到后面是基于知识整体性的考虑, 使本节课结构比较紧凑, 重点比较突出。

2.引导学生归纳根毛细胞吸收水分的条件。

3.引导学生了解根吸收水分的过程。

在理解细胞吸水原理的基础上, 根毛细胞吸水原理和根吸水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较容易理解。因此, 我采用学生自己归纳和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 并让学生进行根各层细胞的角色扮演, 以帮助同学们加深印象。

此环节重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

(五) 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生物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掌握基础知识后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生产问题, 同时了解什么是烧苗和合理灌溉的意义,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习惯和节水意识。

最后借助板书让学生谈收获: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

清水吸水

浓盐水失水

二、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在教学中, 我深深的感到:教学是以语言为载体的一种认识活动, 教学过程必然伴随着交流过程。

交流像一条根, 汲取生活的营养,

交流像一段茎, 连接师生的合作,

交流像一朵花, 绽放课堂的魅力,

篇4: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教学目标:

1、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3、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4、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的遗传现象和遗传的一般规律有了大体的了解但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发现生物之间还存在着许多变异现象。本节就是通过对一些日常现象的观察引导学生对变异现象形成初步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花生果实变异类型的探究进一步了解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变异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遗传物质方面的原因也有环境的原因。遗传物质引起的变异是能遗传的而环境引起的变异是不能遗传的。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可以俗语或故事引入。如“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或讲述双胞胎的故事别人看两人难以区别但母亲却不会认错。也可以复习提问关于遗传的知识然后指出同遗传现象一样变异的现象在自然界中也是普遍存在的从而引出课题。

2、新授 一变异的普遍性 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所收集的有关性状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差异。小组交流后再组织全班进行叙述初步认识变异现象。教师再提问“变异是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呢”引导学生观察交流课本的图片及例子从而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注意要强调变异应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差异不能叫变异。四幅图的参考分析如下 菊花和玉米是植物安康羊和果蝇是动物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两类牛物四种菊花同属一个物种但花瓣、颜色等性状各异五种玉米也属于—个物种玉米粒的颜色的性状不同三只安康羊同属一个物种但—只有角另两只无角二只果蝇同属—个物种但复眼的颜色性状有差异。这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的各种各样的差异就是生物的变异。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

1过渡 再提问“生物的变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为什么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引入探究活动。探究大小花生的变异现象 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完善计划、分析结果并得出结论几 大步骤。A提出问题各小组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进行探究。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差异吗 B作出假设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假设。如同是花生这个物种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大小这个性状存在着差异。C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自己的假设设计方案。参考方案如下 一目的要求 1探究生物性状的变异。

2认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3理解生物的变异和环境的关系。二材料准备 包括大小花生数量不少于30粒。圆规、直尺等。

三实验步骤 :1把所分发的花生粒用所做工具测量所测花生粒要从中随机抽取测量时测花生的长轴的长短长短以毫米计四舍五人如115毫米可算作12毫米。

2所测结果填人表格中。测量结果 1 2 3 5 6 �6�7 28 29 30平均值 大花生的长轴大小mm 小花生的长轴大小mm 3根据所得数据在坐标纸绘制曲线图水平轴为果实的长度纵轴为样品的个数依据两数的相交点连成曲线。

讨论题提示如下: 1用语言描述两个品种花生果实在不同长度范围内的数量分布状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生物的一些相对性状表现出的是数量差异如大小花生的果实大小。由于任何性状都是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基因组成相同的大花生果实的 1

长度也有长有短这主要是环境引起的变异。但环境影响所引起的变异程度是有限度的所以大花生或小花生的果实大小总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2计算并比较两个品种花生果实长度各自的平均值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两个品种的平均值可从探究过程中的表格算得。比较相对性状的差异应该比较它们的平均值。在相同条件下种植的大小花生正常情况下大花生果实长度的平均值应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值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差异引起的。

3把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壤中把小花生种到肥沃的土壤中它们结出的果实会怎样呢你作出推测的根据是什么 答大花生的种子种在贫瘠的土地上其果实将会变小小花生的种子种在肥沃的土壤中其果实会长大。因为环境的变化影响生物的性状表现。

4从大花生中选择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一定都是大的吗为什么 答不一定要看控制花生大小这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组成来确定。假设A为显性基因控制性状“大”a为隐性基因控制性状“小”。大花生的基因型可能是AA或Aa如果是从其后代均表现为大如果是Aa其后代就有大和小两种可能。也可回答不一定。如果大花生的大小是一种数量性状则大花生中一粒饱满粒大的种子种下去所收获的种子有大有小但平均值仍和原大花生品种相近若不考虑环境因素的话。板书设计

一、变异的普遍性

二、探究一种变异现象: 结论生物性状的变异决定于遗传物质也受环境的影响。变异产生的原因遗传物质基础环境因素。

1、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篇5:《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在人教版《 生物学》八年级下册“ 生物的变异这一课中,既有探究活动,又要通过探究的结论来突破重难点,课堂时间十分紧张。为了实现本节的教学目标,便于让老师捕捉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真实想法。采用师生互动探讨式教学,引导学生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收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二、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编排和作用

《生物的变异》这节书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包含3部分内容: ①生物性 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②由探究花生果大小的差异 找出变异的原因; ③人类应用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⑴认识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⑵举例子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⑶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2).能力目标

初步体验调查生物变异的方法,提高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调查结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增强学生对生物世界探究的好奇心及保护意识,培 养学生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热爱科学的兴趣。

3、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

⑴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⑵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2).教学难点

⑴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⑵变异在农业中的应用。

三、说教法

根据本节书的特点,在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鼓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起到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为此,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策略。

⑴创设情境让学生举例说出自己身边的生物变异的事例,并结合教材,得出 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⑵通过学生探究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明确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除了跟遗传 物质基础不同有关外,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延伸到由于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⑶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通过教材介绍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 辐射育种的三种途径,通过身边的事例(肉鸡、蛋鸡、观赏鸡)的例证,使学生从感性认识开始,理解有关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了解不同选种、育种等方法的特点。具体做法如下:

1、情景设置——激发感情,引起兴趣。

2、指导探究——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3、精析点拨——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四、说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人的性别遗传》,基本对生物的遗传现象有所了解,所以本课着重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且重点掌握能举例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以及生物的性状既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学法指导具体如下:

1、预习导学——整体感知,了解全文。

2、任务驱动——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3、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巩固提高。

4、当堂检测——查缺补漏,归纳总结。

五、说教学过程 教学前的准备

准备两种性状相差极大 不同品种酌花生,指导学生分组,收集相关资料,印发编好的学案。学生准备适当的测量工具,明确各自的任务,设计统计表格。(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引入:仔细观察P40四副图片并结合你周围熟悉的人以及生物,能不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种生物呢?

导入新课:世界上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两种生物,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既然生物性状的变异是如此的普遍。你对某一性状的变异做过较深刻的探究吗 ? 如果没有,就让我们在课堂上来探究某一性状的变异。

(二)、任务驱动,学案导学

阅读学案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全文,对学习内容整体感知。

合作探究

1、认真阅读教材P41-P43, 参考课本的探究实验,以四人一组为单位共同完成学案学习任务一 特别提示:

1、取样要随机

2、测量果实的长度以毫米计,四舍五入。如11.5可算作12毫米

表达交流,组内同学合作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并请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探究结果以及学案学习任务一的完成情况.结合学生的完成情况概括总结:变异是由于遗传物质基础的改变或环境因素的影响产生的,遗传物质基础发生改变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因素影响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阅读教材第44页至第45页内容,个人自主探究学习并完成学案学习目标二,知道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表达交流,组内同学合作交流,教师进行引导学生,并请学生代表展示本组探究结果以及学案学习任务二的完成情况。

(三)、概括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自觉回忆所学知识,加深对本节内容的理解。

板书设计:(与总结相结合,同步进行)

一、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变异分为

1、可遗传变异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

2、不可遗传的变异仅环境变化引

三、生物的变异在培育新品种的应用

1、高产奶牛

2、高产抗倒伏小麦

3、太空椒(四)巩固记忆

快速学案上和黑板上板书的重点内容,同桌之间相互提问。

(五)、根据学习的情况,完成学案的能力提升

根据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情况,当堂练习,当堂检测。加强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落实。

理化生组李海燕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

《生物的变异》这节课原本是测定花生果实的大小,但实验教师提供的是种子。因而只好用种子来做实验,当然从中也就发现果实与种子的区别还得强化。果真学生对花生果实与种子的区别还真模糊了。

前两天备《生物的变异》这节课时我还无法很好的把握对探究活动的重点应。昨天听了另一位生物老师的课后,我发现学生无法提出问题,无法正确画出曲线图。因而如何组织学生提出问题成为今天要解决的关键点之一。

我先对《生物的变异》的教材提供的材料做了分析,而后让学生围绕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大小与变异的关系提出问题。学生在讨论之后,依然把握得不好,从提出的问题来看,学生会将两个品种这个关键点给忘记了。如有的小组提出:我们为什么要测量种子的大小,我们测量种子的密度如何?当然也有同学提出:花生种子有大有小是变异的结果吗?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得到我的肯定,但如何做好计划呢?还有的同学提出,我们可以探究两种不同种子的脂肪含量。对此我都给予肯定。我告诉学生,这些想法都是很好的。说明大家有动脑。但今天我们在测量大小要学生画曲线图。如何理解曲线图的作用,也是我们这个实验的重点。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得出结论。认为问题要这样提为好:“两个品种的花生种子的大小存在变异吗?提出问题之后,大家开始动手实验。实验过程中,大家对量的控制基本不存在问题,我问过学生: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花生种子。学生都能回答出道理来。测量、统计之后,大家对如何画好曲线图存有疑义,不少同学举手提问。在指导之后,大家画得不错。

这个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我想应该包含不同品种之间的种子存在变异,同种品种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变异。

“生物的变异”一节主要是让学生认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并让学生探究一种变异现象——教材上列举的“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通过举例学生很容易明确变异是普遍存在的,例如:“自然界中找不出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兄弟姐妹之间的差异。”学生又例举了更多的实例。这一任务很简单的就过去了。在学生自主进行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时,主要是由学生结合课本有关的对话提出自己小组要探究的问题,然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探究。鉴于时间关系和客观条件,只是让学生从理论上加以分析讨论,然后老师让各组学生代表总结各自讨论结

论,最后由老师引导提出问题:如大、小花生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说出,让学生进行比较看出大花生中也有个别的长度比小花生中个别长度要小的,不能以某一长度来作为衡量大小花生的标准。再让学生得出大花生和小花生的区分依据是果实的平均值,大花生的平均值要大。

该教学案例较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教改精神,提高学生分析资料探究性学习能力,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缺乏两个品种的大小花生供学生实际操作,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此实际操作。

《生物的变异》教学反思

篇6: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四节生物的变异。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生物的变异》这节课是生物遗传的延续篇,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决定了生物的遗传,而遗传物质的可变性又使生物可以发生变异,而且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生物性状的的改变是可以传递给后代的。特别提出生物的性状既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的影响,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和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为以后《生物的进化》和《生物与环境》两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包含3部分内容:①变异的类型及其意义; ②遗传变异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概述变异的概念和特点

举例说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并能说出引起两种变异的原因; 举例说出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以及在生产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生物变异的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高科技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来解释生活现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变异的概念和原因是本节内容的重点。教学难点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二、教学方法

前面几节课已经对遗传方面的知识有了系统的讲述,加上本节课有大量的素材供学生去探究、讨论和思考,在新课标理念下,首先要充分利用课本的资源,鼓励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对各种现象加以理智的分析,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教师加以适当的引导,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根据本节课的特点,在教学方法上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老师的主导地位,通过适宜的情感激励,促使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形成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教学策略:

1、创设情景让学生举例说出自己身边生物变异的事例,并结合教材,得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结论。

2、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设计和实施,明确生物产生变异的原因除了跟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有关,还与环境因素有关,进一步延伸到由于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的变异可以遗传,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

3、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通过教材介绍的人工选种、杂交育种以及辐射育种的三种育种途径,通过身边的事例(高产奶牛、抗倒伏小麦、太空椒)的例证,使学生从感性知识开始,理解有关育种选种知识和意义,了解不同育种、选种方法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投影: 鹦鹉羽毛的灰红色与白色 各花的花朵形状 果蝇的红眼与白眼)

根据投影片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上述相对性状的产生原因?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结论: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板书)

探讨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

举两个例子,由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遗传的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而引起的变异,由于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变化,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这样的变异叫做不遗传的变异。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1、用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2、李登海与杂交玉米作为过渡,引出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华民族创造过无数的辉煌,许多优良品种来源于中国(水稻、家猪等)。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吸引学生去学习培育新品种的知识。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实例:

1、高产奶牛的培育

2、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

3、太空椒的选择培育 课堂小结

篇7: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对于处于产业链条下游的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2010年是非常值得期待的一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 我国政府为了抵御金融危机的影响, 先后出台各项刺激国内经济的政策, 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率继续在8%以上, 这在全球经济体中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在我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出口上, 由于欧美经济的严重衰退而大幅降低的情况下, 有针对性的把经济增长的重点放在刺激国内消费上, 4万亿元的投资就是拉动内需的重要举措。而中央空调是一个相对处于下游的产业, 4万亿元的投资大部分虽已在2009年开始实施, 但是在中央空调的设计、采购、招标上, 还没完全体现出来, 预计大部分会在2010年后逐步得以实施。从这种意义上讲, 2010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才会是中央空调的黄金时期。

一、政策基调保持不变

对2010年中国经济的前景, 在2009年11月CPI由负转正后, 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谨慎乐观的判断。在此环境下, 政府后续政策是否转向调控引起广泛的关注。2009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 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 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重点, 关注民生成为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共同“重点”。关注民生的政策实际上就是改善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 在这一大政方针之下, 中央空调作为改善生活质量的产品, 受惠是肯定的。所以, 我们有理由相信2010年市场对中央空调产品的需求是旺盛的, 在需求旺盛的环境下没有理由不看好2010年的市场。对央行2010年1月2日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后, 很多人担心这是政府政策转变的信号。但是,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张建华表示,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调控货币总量并非货币政策紧缩的标志, 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只是为了对冲额外投放的货币。张建华认为, “存款准备金是一种中性的工具, 针对目前基础货币供应量过多, 运用这个工具对冲额外投放的货币比较合适, 不能把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看成是政策转向紧缩的标志”。因此, 我们还无理由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的货币政策有所转变 (图1) 。

二、内需仍是拉动增长的火车头

“扩内需、促消费”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是作为2010年的主要任务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2010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为重点, 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这就意味着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来扩大内需是2010年经济工作部署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对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肯定是从外延上扩大了市场空间, 而且具有长远利好的作用。另外, 中央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投资适度增长, 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加大信贷政策对经济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等方面的支持, 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排放和产业过剩行业的贷款。这就意味着, 2010年政府投资“铁公机”的力度将减弱, 而公共服务投资将加强。就“铁公机”减弱, 公共服务加强而言, 也可以看出对中央空调是一个潜在利好。因为, “铁公机”投资金额大, 但涉及中央空调产品少, 而公共设施对中央空调的需求要比“铁公机”大得多。

三、适度通胀有利于消费增长与提升

在2009年我国新增货币投放9.59万亿元, 创货币供应量历史天量, 世界主要国家为刺激经济复苏也投入巨额, 通货膨胀问题已成为市场广泛关注的焦点。最近经济数据显示, 我国的物价持续回升的苗头非常明显, 由此所导致的通胀预期不断增强。因而, 才会出现央行突然上调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专家指出, 我国目前很多行业是产大于需、供过于求, 在总需求相对不足的情况下, 单纯的货币供应快速增加引发实体经济通胀的可行性比较小。历史经验告诉我们, 在通货膨胀初期或者是适度通货膨胀情况下, 特别有利于消费的增长与提升。这对作为改善生活质量的中央空调产业来说, 是一个市场发展的绝佳机会。

四、在建项目促进中央空调的市场繁荣

中央工作会议特别强调要重点用于完成在建项目, 这对中央空调产业来说也是一个促进发展的机会。为了应对金融危机, 2009年政府投资并带动了民间投资超过数万亿元, 各种建设项目遍地开花, 投资“铁公机”的必然会有车站、机场、港口, 而这些必定会设计、安装、使用到中央空调产品。投资公共服务项目, 又有哪一项不涉及到中央空调的。况且, 2009年这些项目是出于立项、设计、招标、开工阶段, 而且开工也仅仅是在土建与主体建设上, 真正涉及到中央空调, 预计会集中在2010年及今后几年内。所以说, 2009年仅仅才是开了个小头, 真正惠及到中央空调还需要加以时日, 2010年或许是集中爆发的开始。

五、出口回升增强经济继续走好的信心

全球市场在2009年各国政府刺激经济恢复政策下, 出现回暖的迹象非常明显。美国知名的独立经济学家凯文·罗根说, “全球经济复苏已见曙光”, 道琼斯指数在过去一年中涨幅接近90%, 亦预示经济发展前景可期。在这场严重的全球经济衰退发生的2年后的现在, 全球经济趋向活跃, 工业生产与国际贸易也迅速恢复。花旗银行常务董事兼首席分析师罗伯特·伯克兰也认为:“全球正在从经济阴影中快速复苏”, 前景一片光明。美国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 当美国的经济确定企稳回升的话, 全球经济就将走好得到了一定的保证。而欧美是中国出口的主要目的地, 欧美经济复苏必然会使需求增加, 这对我国出口恢复到金融危机前的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海关进出口数据统计显示, 从2009年5月份我国进出口就开始启稳, 12月份比5月份出口增加了32.1%, 恢复增长的态势非常明显。人们普遍认为, 投资、消费与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的三驾马车, 金融危机爆发后出口这驾马车显然动力不足, 2009年拉动国内经济增长保8主要是靠投资与消费。2010年如果出口得以恢复的话, 不仅实实在在对经济起到拉动作用, 关键还在于增强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虽说, 出口不会直接对中央空调产生效益, 但人们对经济前景信心有所增强, 那么对中央空调的消费间接上起到促进作用 (图2) 。

在总体上看好2010年中央空调市场的同时, 我们也不能忽视2010年必须面对的困难与问题, 而且有些困难需要我们从开始就得做好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 否则一旦一些问题不期而至就会打乱我们的计划, 甚至会造成整个市场再次陷入低迷。因此, 对于一些明显对产业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 我们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增强

尽管双政策主基调不变, 但“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提出, 以及上调银行存贷款准备金率, 已经充分说明政策微调已经开始。虽说不会针对中央空调产业, 但毕竟会给人们在心理上有了顾虑, 会对社会消费产生制约作用。中央空调终归是建设的附属设备, 在资金面紧张、对未来预期担忧的情况下, 选择消费的热情就会明显降低。这就是从政策层面对中央空调的影响与制约。况且, 随着经济走势发生变化, 政策还存在巨大的调控空间。一旦出现明显通胀的苗头, 政策调控的力度势必加大, 这样肯定会对中央空调产业带来影响。

二、房地产受调控会影响市场需求

2010年对中央空调产业最为明显的因素, 应该说就是房地产市场的走势。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过热, 一方面各地楼市价格不断走高, 造成了很多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购地已经是不惜成本, 各地地王频繁出现。房地产市场的过热表现, 已经引起政府的广泛注意。突然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回笼商业银行的过剩流动性, 也就从根本上收缩了市场的过剩流动性。这对于楼市将带来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造成: (1) 实实在在收缩了市场过剩资金, 将会影响到楼市的资金流; (2) 信心和预期上的打击和影响。上调准备金率将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的房贷资金, 从而影响到住房的购买力等问题, 楼市过热将会逐步降温。楼市一旦大幅度降温, 必然会使面对家装的小型机市场大幅萎缩。这一点将使那些以户式中央空调为主营的企业遭受到巨大的压力。我们可以发现, 2009年12月份的全国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已经回落了2.78%, 这一现象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三、大宗商品价格走高导致原材料涨价

2009年中央空调企业的盈利水平明显好于往年, 除了下半年项目比较多是个基本原因外, 还与2009年在金融危机阴云笼罩下, 原材料价格始终是在低位徘徊有关, 低成本的制造是盈利的关键因素。但是在2009年年末不难发现, 以石油、金属、煤炭为代表的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已经开始走强, 石油从年初的40美元/桶涨到了年底的80美元/桶, 完全是翻了一番。铜的价格也从2009年初的29 000元/t上涨到年末的61 000元/t, 翻了一番还要多。钢材虽然涨幅没有石油、铜材的涨幅大, 但是上涨的趋势也是非常明显。如果全球经济恢复还会持续的话, 原材料价格一路上涨的势头仍会继续延续。原材料价格走高会给中央空调市场带来2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是产品价格随之上升, 会抑制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大了制造成本, 使得企业的盈利水平相应降低 (图3、图4) 。

四、部分市场受意外因素制约可能会出现下滑

影响中央空调市场变化的因素很多, 以上所说的是可以预见到的, 还有许多意外因素恐怕是无法预知的, 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因而, 我们在判断市场前景时要留有一定的余地, 不可把话说得太满, 计划也必须保留一定的余地。还有一些区域性的因素, 当然其对全国市场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但是对局部却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 上海要在2010年5月份召开世博会, 据了解4月份以后上海城区不再会有新的项目开工建设, 在建项目没有完工的也要求停止施工。因此, 对上海区域来说2010年市场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一些工程商、经销商已经把市场转移到上海周边的浙江、江苏区域。这样不仅会对上海市场造成影响, 还会对周边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2009年国内经济数据显示, 保8的经济目标已经超额完成, 国内经济呈现出V形反转的态势非常明显, 对2010年的经济继续走好已经没有任何疑问。在此经济环境之下, 对中央空调来说是遇到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好时期。况且, 低碳经济、节能环保也给中央空调产业带来了转型的契机。只要中央空调企业能够审时度势, 加强产品的研发创新和服务升级, 就一定能够借助经济快速增长的东风, 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要能实现这一发展目标, 还必须在以下5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

(1) 要密切关注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虽然我们说2010年全球经济已经走出低谷, 经济前景向好是大趋势, 但是我们还是要关注经济的变化, 谁都无法排除全球经济会出现反复的情况。一旦经济出现反复, 势必会影响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 也就会联动到人们消费的行为。有经济学家早就警告说, 2010年全球经济还有可能会出现二次探底。经济发展的不确定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经济环境的变化。同时国内政策变化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如果经济持续回升, 通胀的压力就会显现出来, 政府为了经济长远的健康发展, 势必也会调整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来预防经济过热导致的通货膨胀。一旦政策调整, 不仅会打击消费的信心, 也会构成资金面的紧张, 这都会对中央空调市场产生不利的影响。

(2) 要加大对节能环保产品的研发。在2009年哥本哈根大会之前, 中国政府就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 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下降40%~45%, 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好评。中央空调作为生活耗能大户, 对节能减排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此, 今后节能产品将是发展的一个方向。政府对节能环保产品出台有相关的扶持政策。比如, 冰蓄冷和地/水源热泵技术产品属于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还属于经济有效节能技术, 具有环境效益显著的特点。国家发改委对类似这样的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补贴, 有的地方发改委也对此有经济补贴。一些具有技术领先的企业已经开始在节能产品上有所作为, 比如美的新近推出的变频离心热泵技术, 在高效节能方面具有领先水平, 制冷部分负荷COP可以达到11.2, 制热部分负荷COP最高达到9.6, 为打造绿色节能建筑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毕竟, 产品是行业发展的基础, 没有跟得上时代发展需求的产品, 其他所谓的创新都是空中楼阁。

(3) 密切关注全国市场重点的转移。为了促进全国经济的平衡发展, 国家在出台各个产业振兴计划的同时, 也出台了区域的振兴计划。比如, 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重庆市建立“两江新区”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 这一系列的区域振兴规划所指向的地区, 基本都是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从国家的长远规划来看, 提高区域发展协调性, 缩小东西地区的经济差距是未来几年中国的发展大势。可以看出中西部市场是今后中央空调发展的空间所在。因此, 中央空调产业也应该与时俱进, 在巩固沿海经济发达区域市场的同时, 也要积极向中西部市场挺进。只有把中西部市场拓展出来, 才会保持持续发展的势头。

(4) 不能忽视售后服务的重要性。近年来, 中央空调产业每年都在以接近30%以上的速度发展, 很多厂家在重视市场开拓上可以说是不遗余力, 但是在售后服务方面却是得过且过。其实, 中央空调售后服务是常态, 产品品质很多方面都体现在售后。这个道理任何一个厂家都知道。可是, 很多厂家都在在喊售后的重要的同时, 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还是忽略了售后这个环节。不仅在体制设置上售后部门地位低下, 管理上漏洞百出, 而且在售后人员在待遇、技术培训等诸多方面远不及生产和销售人员, 甚至有的厂家把售后外包给社会维修单位后, 像甩包袱一样把售后服务抛弃。因而, 在企业做大市场规模的同时, 我们希望不要忽视了售后服务, 以保证企业品质的良好口碑, 否则在市场发展进程中肯定会被淘汰。

(5) 抓住卖产品到提供解决方的转型时期进行行业的整合。个性化解决方案是中央空调区别于其他空调产品的主要特点, 从卖产品到提供解决方案是一个从思维到发展模式整体转型的一个过程, 或许也是行业洗牌的一个重要手段。从目前的行业状况看, 有实力的品牌已经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整合。比如, 江森自控整合约克、英格索兰整合特灵、开利整合铭基, 都是力图通过整合凭借智能楼宇控制领域的专业技术和能力, 为中央空调提供优化解决方案, 为客户带去更加节能高效的建筑。一旦这种气势形成, 对于行业来说就是一次整合洗牌的过程, 有实力的品牌要趁早介入智能控制技术领域, 为自己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篇8:第五节生物的分类教案设计

二、生物分类的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

“种”为分类的最低等级

三、生物的分类地位:

油菜: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白花菜目、十字花科、芸苔属、油菜种。

河蟹: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方蟹科、

绒螯蟹属、中华绒螯蟹种。

注:1.分类等级越高,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少;分类等级越低,所包括的生物体间的共同点越多。

2.“品种”不是分类学上的分类单位。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

(A)界 (B)种 (C)品种 (D)个体

(2)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约有( )

(A)200万种 (B)450万种以上

(C)200万~450万种 (D)1500万种以上

(3)下列常见动物中,最高等的是( )

(A)麻雀 (B)鲫鱼 (C)老鼠 (D)青蛙

(4)下列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A)鱼和蛙 (B)水稻和葱

(C)松和小米 (D)白菜和小麦

2.课后作业

(5)蝗虫、梭子蟹、蜈蚣三者所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和足分节 (B)幼体和成体都有蜕皮现象(C)都用气管呼吸 (D)头部都有一对触角

(6)从生物分类等级来看,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 ;同纲不同目的生物比同科不同属的生物之间的共同点要 。

3.参考答案

(1)B(2)C(3)C(4)B(5)A(6)多,少。

4.简要分析

(1)“种”是生物分类的最低等级,“品种”不属于生物分类上的名词。(2)略(3)从进化上看,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所以选C。(4)生物分类等级来看,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点越多;反之,共同点越少。水稻和葱同属禾本科,故具有较多的共同点。(5)这三种动物同属节肢动物,故选A。(6)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差异。

2.了解被子植物分纲的依据。

(二)技能目标

1.初步学会用列表法对事物特征进行分类。

2.初步学会判断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

(三)情感目标

1.体验从局部到整体的观察历程。

2.体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思想。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的差异。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标本,梳理出被子植物两大纲的差异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各种双子叶植物与单子叶植物(带花)及种子,以上材料每组学生各若干种,教师课前对学生中的标本作适当取舍。种子须泡胀。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从油菜与水稻的分类地位引入被子植物分为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分类依据。

(二)初步分类

发给学生一表(见附表)。要求学生以同桌为单位开展观察活动。

在仔细观察水稻和油菜实物或图片的基础上,把各自的标本按照与水稻和油菜在形态上的相似程度分为两大类。并在表上记录分类的依据。

(三)观察标本,探究差异

按照表上的要求,仔细观察两类标本,比较两类标本的差异,并在表上记录。完毕后,各组互相交换表格。比较各组比较结果的相似性。

附表:

甲组(与水稻相似)

乙组(与油菜相似)

叶脉类型

根系类型

茎皮是否易剥离

花瓣数目

种子子叶数目

(四)修正概念,落实目标

在学生分类观察及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说明:子叶数目的差异是区分两类植物的根本特征。进而提出单子叶植物纲与双子叶植物纲的名词。

要求学生阅读课本图4-25,对上表进行修正。

教师出示几种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标本及它们的种子,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形态上特征区别它们分别是哪一纲的植物。学生回答后问:光凭形态上的特征能肯定吗?学生不难回答:不能肯定。进而由学生得出关键要看子叶数目的要求。教师配合学生要求对种子进行解剖,证实学生的判断。

教师小结。

五、板书设计

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区别:

单子叶植物纲

双子叶植物纲

叶脉类型

多平行脉

多网状脉

根系类型

多须根系

多直根系

茎皮是否易剥离

茎皮不易剥离,长成后不再加粗

茎皮易剥离,能逐年加粗

花瓣数目

3或其倍数

4、5或其倍数

种子子叶数目

1片

2片

举例

水稻、小麦、葱、蒜

棉花、桑、杨、南瓜

六、习题与解析

1.随堂练习

(1)下列常见花卉中,属于单子叶植物的是( )

(A)菊花 (B)月季 (C)五针松 (D)水仙

(2)松与桃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 )

(A)植株高大 (B)不开花

(C)叶呈针状 (D)种子裸露

(3)下列不属于藻类的是( )

(A)紫菜 (B)金鱼藻 (C)衣藻 (D)水绵

2.课后作业

(4)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

(A)根 (B)茎 (C)叶 (D)花和果实

(5)动、植物的本质差异是( )

(A)同化作用方式不同

(B)异化作用方式不同

(C)动物能运动,植物不能

(D)动物对刺激能作出反应,植物不能

(6)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主要不同之处是:双子叶植物种子内子叶数目为_个,单子叶植物种子内子叶数目为_个。

3.参考答案

(1)D(2)D(3)B(4)D(5)A(6)2,1

4.简要分析

(1)略(2)松属于裸子植物,桃属于被子植物。所以松的种子裸露。(3)金鱼藻是一种水生草本植物,属被子植物。(4)由于植物的花和果实受环境影响相对较小,其形态结构比较稳定,因此能反映植物的基本特征,被作为植物分类的主要依据。

上一篇:学校禁烟国旗下讲话下一篇:第一声喝彩 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