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舞蹈教学策略

2024-05-12

幼儿舞蹈教学策略(精选十篇)

幼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1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多元感官互动,策略

前言

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幼儿特征, 结合幼儿状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 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幼儿舞蹈教学质量, 优化幼儿舞蹈教学效益。当前我国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对多元感官互动教学并不重视, 缺乏相应多元感官互动教学设计, 严重影响了幼儿舞蹈教学的发展。如何对幼儿舞蹈教学进行优化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 多元感官互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作用

(1) 挖掘潜能, 激发主观能动性

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多元感官互动能够从视觉、听觉、动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出发给幼儿相应的刺激, 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 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 这对幼儿主观能动性的改善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 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多元感官互动能够让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想象思维等全面提升, 这对幼儿潜能的挖掘具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实现了幼儿能力的全面培养, 为幼儿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幼儿为本, 构建和谐教学氛围

多元感官互动要求将幼儿放在教学的第一位, 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特征, 充分把握幼儿的舞蹈学习需求, 在上述基础上形成针对性教学, 对幼儿舞蹈教学体系进行调整和转变。在上述教学过程中幼儿能够充分把握舞蹈教学内容, 自愿与教师交流、沟通, 形成了良好的师生关系, 构建了非常和谐的课堂氛围, 从根本上改善了幼儿舞蹈教学质量。

(3) 多元结合, 实现能力全培养

多元感官互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感官出发, 对幼儿舞蹈教学进行设计, 让幼儿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发现、不断成长, 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舞蹈教学能力。在上述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幼儿能够将视觉、听觉、感觉等结合在一起, 从形象感知到互动情感体验, 实现自我展现, 构建完善的学习过程, 达到了能力的全面培养, 为幼儿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2. 多元感官互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1) 把握幼儿主体, 构建良好氛围

多元感官互动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幼儿的个体差异, 在幼儿个体差异基础上设计相应的舞蹈教学活动, 对幼儿舞蹈教学体系进行转变。要避免“满堂灌”教学, 对舞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进行相应调整, 形成不同的梯度, 让幼儿能够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 逐渐提升自身对舞蹈的认识。教师要积极与幼儿沟通, 对幼儿舞蹈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解并实施针对性处理, 对幼儿舞蹈学习进行改善, 让幼儿能够快速地掌握舞蹈学习的诀窍,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合理运用多媒体, 丰富教学内容

多媒体可以从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出发, 对幼儿舞蹈教学体系进行把握, 形成系统化层次教学内容, 对幼儿舞蹈进行丰富, 从而达到教学工作的全面改善。教师要对课堂活动、图片、多媒体视频资料等进行全面把握, 采用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体系, 通过多媒体展现舞蹈教学内容, 让幼儿能够在真实的视频资料中了解舞蹈动作, 降低幼儿舞蹈学习的难度。

(3) 注重引导教学, 把握舞蹈动作

多元感官互动在幼儿舞蹈教学应用的过程中要对感官进行强调, 通过教师实际引导、展现和教学让幼儿充分了解各个舞蹈动作, 认识各个舞蹈动作之间的衔接, 从而提升幼儿舞蹈学习效益。例如在《踏浪》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就对踏浪的各个动作进行分解, 将分解后的动作一个一个地展示给幼儿看, 让他们模仿学习。笔者在上述展示的过程中通过语言进行讲解, 点明动作中的注意事项, 让幼儿跟着上述动作姿态和动作指导进行学习, 从视觉和听觉出发, 全面提升了幼儿对舞蹈动作的认识, 使幼儿舞蹈姿态更加美观。与此同时, 笔者还手把手地对幼儿动作进行修正, 在切实的指导中让幼儿感受自身舞蹈动作存在的问题, 消除幼儿舞蹈动作中的误区, 帮助幼儿快速、顺利地进行舞蹈学习。

(4) 把握情景体系, 注重情景建设

幼儿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好情景体系的构建, 将幼儿舞蹈与幼儿生活结合在一起, 让幼儿能够通过熟悉的情景全面了解舞蹈学习内容, 掌握舞蹈的本质, 抓住舞蹈要领, 从根本上降低幼儿舞蹈学习的难度。在上述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运用好视觉、听觉、感觉, 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相应的舞蹈生活场景, 如《小燕子》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让幼儿观察生活中小燕子飞翔的姿态, 让幼儿模仿小燕子飞翔的动作将双手举向身后斜后方做“飞翔”状。与此同时, 教师还可以借助小活动构建相应的情景体系, 让幼儿在活动情境中深入了解舞蹈教学内容, 加深舞蹈教学印象。这种基于真实情景的幼儿舞蹈动作学习大大降低了幼儿舞蹈学习的难度, 从根本上改善了幼儿舞蹈学习质量, 已经成为新时期幼儿舞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部分。

3. 总结

多元感官互动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实践时要把握好幼儿舞蹈特征及幼儿个体差异, 在上述基础上形成针对性教学体系, 对视觉、听觉、感觉等进行合理调动, 通过情景、活动、多媒体完善课堂教学内容, 构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 从而全面提升幼儿舞蹈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改善幼儿舞蹈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方思斯.“舞”从“听”开始——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倾听环节的优化策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14, 11:199-201.

[2]齐颖.“现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艺术领域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20:52-56+58.

[3]贺娟.中国民族舞蹈在幼儿文化教育中的应用与传承[J].戏剧之家, 2015, 16:142-143.

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与改善策略论文 篇2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教育观念也随之更新与发展,艺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幼儿艺术教育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舞蹈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也越来越受人们的欢迎。但目前的幼儿舞蹈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教师热切关注的问题。以下我将对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幼儿;舞蹈教学;问题;策略

舞蹈教育是我国幼儿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舞蹈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修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我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践,从“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激发幼儿表现热情”“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贴近幼儿生活”和“表演角色,创新舞蹈动作,解放幼儿天性”这三方面入手,围绕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展开详细的分析。

一、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舞蹈教学融合了音乐、文学、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十分符合幼儿喜欢动、跳、表现和模仿的生理特点,但幼儿园的舞蹈教学现状却不那么理想。

一方面,从教师角度来看,许多幼儿园教师并不是专业的幼儿舞蹈教师,他们对舞蹈教育理念的认知是有限的,他们并不明确学习舞蹈对幼儿有什么意义,也不清楚幼儿舞蹈的教学目标是什么,更不清楚如何解决幼儿在舞蹈中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即教师讲示范,幼儿听然后模仿,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很少有互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能被有效激发,导致舞蹈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另一方面,从幼儿的角度来看,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都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其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都比较差。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出符合他们认知能力的引导,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和喜爱之情。但如果幼儿教师自身的能力有限,并不能给予幼儿有效的指导,那么幼儿舞蹈教学质量则难以得到提升。

二、改善幼儿园舞蹈教学现状的有效策略

(一)选取不同风格的音乐,激发幼儿表现热情

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虽然舞蹈教学的`重点在于舞蹈动作,但没有背景音乐的舞蹈教学是非常单调,没有活力的。对于幼儿来说,对不同的音乐背景他们会有不同的理解和反应,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在不同风格音乐下的表现,从而找出可以激发学生舞蹈热情,引起幼儿共鸣的音乐。因幼儿的理解能力有限,所以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会挑选一些歌词通俗易通,节奏鲜明的歌曲。

例如,《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歌曲,结构十分工整,有明显的节奏。歌曲中包含了小羊、小猫、小狗、小鸡等动物以及它们的叫声。在播放时,幼儿会对歌曲里的声音感到十分熟悉与亲切,这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音乐做相应的舞蹈示范,幼儿也会随着教师一起舞动。再如,《小星星洗澡》这首歌曲,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它展现的是小星星讲卫生,跳进小河洗澡的情境。我适时地引导幼儿回想自己洗澡时的动作与心情,在舞蹈表现时,可以将自己的洗澡动作与小星星的洗澡动作结合起来。如此一来,幼儿的表现欲望可以得到有效激发。大量实践证明,在选择舞蹈的背景歌曲时,一定要挑选内容形象具体、节奏清晰分明、旋律欢快动听的儿童歌曲,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有效地辅助舞蹈教学,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

(二)创设游戏化教学情境,贴近幼儿生活

游戏是儿童天性,在游戏过程中,幼儿是全身心投入且身心愉悦的。基于此,我们幼儿舞蹈教师可以将舞蹈教学与游戏完美地结合起来,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舞蹈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

例如,在《我的身体》舞蹈教学中,根据歌词,会涉及低头、耸肩、展胸、转腰、抬腿等动作,教师可以根据歌词内容,带领学生进行游戏。在多次练习后,教师可以以问答的方式,先让幼儿说出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并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提问时还可以打乱顺序,或以抢答的方式进行,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后对动作全部正确的幼儿给予奖励,对没有全部做对的幼儿,也要给予鼓励。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不管是教师的口头表扬,还是书面表扬,适时的赞美都可以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潜力,使其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因此,通过游戏比赛的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与动力。此外,这个游戏还可以增强幼儿对自己身体各个部位的认知,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

(三)表演角色,创新舞蹈动作,解放幼儿天性

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给予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对幼儿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深远的教育价值和意义。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幼儿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舞蹈动作,在动作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动作创新出新的动作。角色表演可以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开发幼儿舞蹈的编创潜力,因此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我会适当地引入故事进行舞蹈教学。在故事中我不会把每个动作都教给幼儿,而是让他们根据自己所表演的角色自由地进行发挥与创作。

例如,在《三只小猪》舞蹈教学中,我先给幼儿讲述了三只小猪的故事,然后又让学生反复欣赏三只小猪的音乐,之后引导幼儿尝试表演“盖房子”的情景。我选出了四个幼儿,让他们分别用舞蹈动作表演“猪妈妈”和“三只小猪”交代盖房子的情景,接着让他们随音乐随机创作盖“草房子”“木房子”和“砖房子”的舞蹈动作。在幼儿表演之后,教师可以对幼儿创编的舞蹈动作进行夸大的模仿表演,以此来启发幼儿大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而言之,幼儿舞蹈教学是符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教学活动。舞蹈教学不仅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注意力,还可以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鉴于此,幼儿教师一定要加大对舞蹈教学的重视,找到行之有效的舞蹈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唐虹.浅析启蒙教育视角下的幼儿舞蹈创编与教学[J]。科技视界,(5)。

浅论幼儿舞蹈创新教学策略 篇3

关键词: 幼儿教育 舞蹈教学 创新教学 策略

素质教育是针对少年儿童身心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它与传统应试教育有所区别,是一种推进学生全方位发展的教育。在以往的幼儿舞蹈教育中,主要采用灌输式的应试教育方法,忽视对幼儿其他能力的发展和培养,限制幼儿的表现力,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发挥。在素质教育的大前提下,笔者针对幼儿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幼儿舞蹈教学创新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策略:

一、选择具有儿童情趣的舞蹈教材

以往的舞蹈教材成人化,缺乏幼儿教学的针对性,对幼儿缺乏相应的吸引力。笔者建议,在幼儿舞蹈教学中,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教材,具体而言,就是从文字到图片到视频和音乐都具有儿童情趣。针对幼儿的舞蹈教学,教师要根据班级或幼儿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与幼儿心理相符合的教材,教材要契合幼儿的兴趣,具有儿童艺术色彩。如两只老虎、三只小猪等幼儿歌舞就深受幼儿的喜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教材内容,一方面按照教材内容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和补充。

总之,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既不能不重视教材的作用,又不能完全按照教材内容教学,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针对不同班级和个人进行不同的教学指导。这既贯彻了素质教育理念,又印证了古人“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

二、将舞蹈教学与幼儿的兴趣爱好相结合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尤其如此,将舞蹈教学与幼儿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中,教师应针对幼儿群体的兴趣爱好,教给孩子们不同的舞蹈技能,并运用不同方式进行舞蹈教学。

具体而言,指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教师要抛弃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教育,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积极观察幼儿的兴趣所在,使用正确方式进行舞蹈教学。因为,只有教学内容契合幼儿的年龄及爱好,幼儿才能对舞蹈学习产生更多热情和学习主动性,教师也才能事半功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将舞蹈程式简易化,同时重新编排舞蹈,使之活泼、形象,充满儿童情趣,这样可以帮助幼儿理解舞蹈内容,提高幼儿学习效率。比如在猫和老鼠有关的舞蹈中,可以选择一部分幼儿扮演猫,而另一部分幼儿扮演老鼠,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学习猫和老鼠走路的样子、学习猫和老鼠的声音。这样,孩子们在获得角色扮演快乐的同时学会舞蹈,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幼儿舞蹈教学应摒弃成人化教学方式,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除了上述角色扮演方式外,还可以将舞蹈内容编成故事,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接受舞蹈内容,进而通过正式的舞蹈学习掌握整个舞蹈。

三、通过情感因素进行舞蹈创新教学

幼儿对教师抱有强烈的依赖性,所以幼儿舞蹈教师要拥有一颗爱心,用丰富的情感感染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加上舞蹈本身是一门艺术,具备欣赏美和表现美,如果教师态度生硬,那么幼儿在学习中不但很难融入舞蹈中,甚至会造成心理阴影。情感可以催化教育,美感中总是带着情感特征。教师要进行舞蹈教学创新,首先要抓住一个情字,通过情的感化达到教学目的。

一方面,教师本人要有丰富的情感,在教学中利用情感感染学生。幼儿教师尤其是幼儿舞蹈教师应有较强的感染力,不能冷冰冰,也不能将烦恼和忧愁都挂在脸上。要和幼儿打成一片,一起唱唱跳跳,仿佛教师自己也是长不大的孩子。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忘我地陶醉,积极营造课堂氛围,用充满艺术性和欣赏性的动作打动学生。如在孩子们扮演小动物唱唱跳跳时,教师可以加入其中扮演一个角色,这样能带动班级气氛,同时使教学效果更好。在幼儿动作和神情表现不出情感时,教师可以训练孩子的眼睛,让小朋友的眼睛随着教师指定的方向移动,这样幼儿能表现出一定的情感。

另一方面,面对情感脆弱的学生,教师应运用情感因素激励他们。幼儿舞蹈教师应具有正确的儿童观念,不但自身要积极热情,还要注意训练幼儿的自尊和自信,压力式教学并不能使孩子积极向上,相反会使孩子性格更压抑。因此,笔者建议在课堂上用激励的办法教育学生。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的化身,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和优点,幼儿舞蹈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及时予以鼓励。比如有些幼儿上舞蹈课时,因为胆怯不敢放开动作,这时教师应予以多多关注,如多看一眼,多一个微笑,经常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孩子,当孩子做错时不要横加指责,当孩子有小小进步时及时指出其闪光点,使孩子形成积极开朗的性格,大大提高孩子的舞蹈表现力和创造力。

综上,幼儿舞蹈教学应去成人化,选择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材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应将素质教育理念融入舞蹈教学中,摒弃应试教育中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利用丰富的情感,春风化雨般感染孩子幼小的心灵,从而使孩子在舞蹈的表现力和创造力上更上一层楼。只有以情感对待幼儿,才能真正实现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教学创新目标,也只有对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才能实现舞蹈教学和素质教育相融合的目标,让幼儿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分会编.浙江幼儿教育研究文集[M].北京:新时代出版社,1999.

[2]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

[3]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为了每个幼儿的健康成长[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4]黄嘉敏.舞蹈人才教育观的时间历程——从珠海舞蹈培训班的教育实践看我国的舞蹈教育的发展前景[J].舞蹈,1999.

[5]黄式茂.幼儿舞蹈教学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1.

幼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4

关键词:幼儿教育,集体舞蹈教学,动作学习

目前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动作学习过程异象丛生,导致教学秩序混乱, 更有甚者出现了教学活动无法进行下去的现象。主要问题:其一,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能力不够熟悉,不能提供难易适中的动作模板;其二,教师对幼儿的动作学习缺少有效策略,大多数还停留在教师示范,幼儿一遍遍练习层面,在重复练习过程中缺少进一步的推进机制。快乐的音乐活动变成了机械的动作练习, 导致幼儿对活动失去兴趣,进而拒绝活动,表现出吵闹、不合作……如何让幼儿在集体舞动作学习中学得轻松高效、舞得欢快活泼,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结合几年集体舞蹈教学实践,谈谈动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动作经验化策略———运用经验,加工迁移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原有的经验是学习的基础, 知识或信息的获得过程是学习者新旧知识反复双向交互作用的过程。只有针对学习者已有经验的教学,才能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主动、有效、深入。因此,我们在开展舞蹈教学动作学习过程中, 应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动作或对已有的经验动作进行重组、加工、迁移。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幼儿学得主动、轻松、高效。可以说,动作是整个舞蹈的“血肉”,动作学习不仅能帮助幼儿积累越来越丰富的动作表达词汇,而且有助于儿童发展“模仿”、“迁移”、“探索”、“创编”等各种基本学习能力。

1.生 活 化 动 作 的 运 用 。

幼儿由于受生活经验的限制, 最多的经验动作就是生活化动作。生活化动作包括一般生活动作,如:走、跑、跳、点头、弯腰、屈膝、摇摆手臂等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动作,还包括模仿动作,如:刷牙洗脸等生活活动动作的模仿、扫地擦窗等劳动动作的模仿。在集体舞蹈教学中的动作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幼儿对生活化动作的回忆, 在生活化动作基础上进一步提炼、加工,让幼儿轻松学习舞蹈动作。如:中班《邀请舞》中有重复出现的邀请动作,在学习这一动作时,教师首先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用什么动作邀请朋友; 其次在幼儿呈现的生活化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加工;最后形成舞蹈中所出现的邀请动作:左手往左侧伸长,左腿向左边伸出并勾脚,右手背在身后同时身体向左边倾斜。四拍后换右侧,动作相同。

2.已 会 舞 蹈 动 作的 迁移 。

集体舞蹈动作学习过程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幼儿已经学会的舞蹈动作, 运用“动作迁移”学习新的舞蹈动作。如:学习大班的藏族圆圈舞《多快乐多幸福》时,教师先带领幼儿复习新疆舞;示范新教内容———藏族舞的“退踏步”;再与幼儿讨论藏舞的“退踏步”与新疆舞的“进退步”之间的异同。通过这样的对比,幼儿就能发现两者间动作的差异,在已经掌握“进退步”的基础上学习“退踏步”就容易多了。

二、动作层级化策略———难易分级,逐步累加

在动作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觉得非常简单的动作,幼儿却总是学不会。如:小班教师经常会要求幼儿合节拍一边拍手一边走进活动室, 成人觉得这 是再简单不过的动作,孩子的表现却是不是忘记拍手,就是走路不合拍,可见,教师对动作的难易掌握不准确。根据达尔克罗兹的分类,动作种类分为不移动动作、移动动作与综合动作。在音乐中做动作,不移动的上肢动作是最简单、最容易合拍的;不移动的下肢动作比不移动的上肢动作难;移动动作是最难的。简单地说,上肢动作容易、下肢动作难,哪怕是行走这样最普通的日常动作,因为它是下肢动作移动,所以当要求合乐、协调时,对于幼儿而言也是难的。在了解了动作难易规律之后,我们对每个集体舞蹈动作进行难易分级,运用层级化策略进行教学。

1.递 进式 策略 ———由 易 到 难 ,层层 叠 加 。

在一般的集体舞蹈教学过程中, 我们会把舞蹈动作分解,由易到难、层层叠加。先学习上肢动作,学会之后再增加下肢动作,当上下肢动作都能协调后,教师再带领幼儿进行动作空间、时间上的移动。通过这样的分解组合,幼儿能比较轻松地掌握一组相对复杂的舞蹈动作。如:我们在组织集体舞教学《欢乐鼓》时,先引导孩子们在座位上做拍腿、摆臂的动作, 简单的上肢动作孩子很快就能合乐协调地表演动作。接着让孩子离开座位,在原有动作的基础上,把拍腿动作改成拍同伴的手,同时增加扭胯动作;摆臂同时踏步。虽然这组动作是上下肢同时进行的,但是在已会上肢动作基础上增加同频率的下肢动作,就比较容易学会。最后带领孩子们把踏步动作改为向前行进,产生了移动动作……这样由简单动作到难度动作逐步增加的过程,就如在攀登悬崖时,在地面与悬崖之间架起一级级台阶, 孩子们就能比较轻松到达顶峰,也就是高效地学会这组舞蹈动作,同时能体会到身体动作表演带来的愉悦感。

2.包裹式 策 略 ———先 难 后 易 ,逐 个 添 加 。

有的集体舞蹈在编排过程中会出现一两个比较复杂的又多次重复的动作,这个关键动作掌握不好,直接影响整个舞蹈的效果。碰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就采用先难后易、重点突破的策略。心理学中有一个反映时间与注意关系的反U曲线,它告诉我们:活动的前十分钟,幼儿的注意呈上升曲线,也就是注意力越来越集中。在十分钟左右到达最高点,之后慢慢下降,也就是注意力开始分散。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们在开展舞蹈教学时,把难点动作前置,利用注意最集中的时间段让孩子学会这个“中心动作”,再逐个增加其他较简单的动作。如:我们在组织大班集体舞《逗牛舞》动作教学时,先把一个比较复杂又多次重复的中心动作“侧身换位”前置,教师通过放慢动作速度,把“侧身换位”动作分解成上下肢动作等方法,让幼儿学会这个中心动作。然后逐个增加“侧身换位”前的同伴两两面对面拍手,“侧身换位”后走步找新朋友、与新朋友面对面拉手……把这些相对较简单的动作如制作玫瑰花般, 一层层包裹在“中心动作”这个花蕊周围。

三、动作形象化策略———形象记忆,生动表现

3~6岁的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表现为他们依靠事物在头脑中的形象开展思维活动。因此,我们给动作赋予合适的形象,便能促进幼儿主动思考,主动追求动作的形象化,有效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

1.给 动 作 赋 予 多 种 形 象 。

对于幼儿园孩子而言,给动作赋予一定的形象,他们就会对动作产生感情、表现起来会更灵动,具有形象的动作有助于幼儿记忆。在开展集体舞蹈教学时,我们会给一个个动作赋予形象。如:在开展中班集体舞《山谷回声》时,我们把前半部分的带领动作当成表演山谷回声。带领者拍手,集体回应拍手就成了山谷的回声。有了这一形象的提示,集体回应拍手时孩子们就会主动追求拍得整齐但又不能太响,更接近“回声”这一形象。

2.为 动 作 绘 制 固 定 形 象 。

舞蹈和音乐一样是流动的艺术, 舞蹈动作总是随着音乐的流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虽然有一定规律, 但是对幼儿来说,记忆动作的变化是有难度的。动作变化相对多的舞蹈,我们会采用绘制动作图谱的方法, 让流动的动作形象化、固定化。如:我们在开展大班集体舞《螃蟹舞》的教学时,把一组变化比较多的动作:向左走四步、向右走四步、转圈走四步、点头吐泡泡……用形象的图案绘制出来。孩子们一眼就能看懂动作的变化方向、频率,在图谱引导下能更轻松地学习动作、记忆动作、表现动作。值得一提的是,动作图谱只能作为教学支架,教师要把握好退出的时机,引导孩子主动表现动作,感受动作表演带来的快乐。

四、任务意识策略———问题前置,关注要点

集体舞蹈的动作学习是以“观察模仿”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前置的方式,提醒幼儿观察的任务,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从而明确学习重点,理解教学目标。

1.提 问 的 准 确性 。

教师在示范前的提问会吸引幼儿选择性注意, 使幼儿注意教师提问中提到的信息, 有助于幼儿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的示范前提问要确保准确性。有的提问指向所观察动作的特殊性,比如:“老师拍手拍了几下? 跺脚跺了几次? ”有的提问指向动作结果的反思,比如:“拍两下手再举起还是拍四下手再举起? ”有的提问指向概念活动,比如:“刚才我们跳的是新疆舞的进退步, 现在注意看老师跳的舞步与进退步有什么不同? ”通过任务前置的提问,让幼儿带着问题在观察过程中有意识地关注教师的动作, 准确地感知动作的结构和反复的次数。

2.反 馈 的 有效性 。

教师对示范后的幼儿回答必须作有效的反馈, 这是帮助幼儿确认动作要求的关键所在。有效的反馈包括判断式,比如:“对! ”或“不对! ”;重述强调式,比如:学习有一定难度的动作时,教师对幼儿回答的反馈就要采用重述强调式;加工整理式,比如:当孩子的回答不够完整时,教师应对孩子所回答的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给幼儿明确的指令。所有反馈都是为了帮助幼儿明确动作的走向、频率、组合、结构,让幼儿的动作学习更准确。

幼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5

关键词:幼儿;舞蹈;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80-01

近年来,幼儿舞蹈的创新教学有了极为大的进步,并且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问题,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把幼儿当成知识灌输的容器的教育理念和家长的跟风报班学习现象,导致孩子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学习教育。忽略了幼儿的主体想象力,让幼儿盲目的模仿老师单一的动作教学,忽视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因此,在新的教学改革下,研究幼儿舞蹈的创新教学理念就显得十分迫切。尽管幼儿舞蹈教育已经渐渐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被人们关注且重视,在一些幼儿园中也逐渐将幼儿舞蹈教育当作一门课程来学习,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应付了事的现象出现,幼儿舞蹈教育还不曾出现一个相对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

一、幼儿舞蹈课堂中音乐的创新教学与策略

(一)幼儿舞蹈的概念。

幼儿舞蹈,简而言之就是用儿童的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的生活。这种学习可以相对的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动性。学习幼儿舞蹈是幼儿从小开始接触艺术,培养情操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的受教育意识也在不断地提高。在近两年,人们越来越重视幼儿的启蒙教育,其中幼儿的舞蹈教育表现的极为明显。

(二)音乐在幼儿舞蹈课堂中的创新策略。

1.选择幼儿思维的音乐进行课堂教学。

不少幼儿园和培训机构甚至与过去一样把美育仅仅看成是音乐和美术,而对舞蹈美育能够极大地提高学龄前儿童的身心素质和全面能力熟视无睹,有的幼教老师认为孩子舞蹈就是教孩子跳会一支舞蹈,参加一下文艺汇演或是舞蹈比赛;在学校或者在家长的思想当中,会认为孩子最重要的就是健康成长,而舞蹈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没有实质的教育意义。同时,孩子出生后一直到入学前的这一个阶段,是发挥家长启蒙教育的好时期,这个时期的家长不要盲目的让孩子过早的接触书本教育,而是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孩子们的记忆力,学习幼儿舞蹈是非常重要的。

2.选择节奏感强的能带动课堂氛围的音乐进行教学。

一个好的教学理念少不了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所以音乐在舞蹈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特别是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小朋友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兴趣低沉,在这种现象出现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掌握学生的注意点和兴趣点。以往的“叫喊式”教学会在课堂中显得苍白无力,而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可以给人带来快乐、悲伤、兴奋和激情。所以音乐也是能带动课堂氛围的最佳方法,要选择节奏感明显和旋律欢快活泼的音乐,音乐可以很好的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从而带动课堂教学的氛围。

二、幼儿舞蹈课堂中基础教学的创新与策略

(一)从软开度方面进行创新教学。

在幼儿舞蹈基础教学中,软开度是必学内容之一。但是现在的家长以及孩子都认为基本功教学和软开度教学是件很“可怕”的教学模式,小朋友对软开度的惧怕感增多,所以软开度教学的创新是提升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过程。教师在幼儿舞蹈教学课堂中,对软开度的练习要施行奖励制度。

(二)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上进行创新教学。

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流程上的创新是给学生带来一种人性化的教学,让学生对课堂有一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课堂的最开始可以用热身操和游戏来对学生进行活动练习,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中进入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先选择中间的站姿练习和坐姿的练习来慢慢加大课堂难度。在站姿练习中,教师可以先说“让我们来看看哪位小朋友背挺的最直,脖子伸的最长,最像小公主。”然后再慢慢的推动课堂教学内容,并且给与学生一种奖励休息制度,也就是当教师在教新的课程内容的时候,可以明确的告诉小朋友,如果可以连续三遍做好,就可以有五分钟的原地休息时间。如果在整堂课中的表现都很好,就可以有十分钟的游戏时间。

三、教师在幼儿舞蹈培养方面的策略

(一)充分发挥幼儿主观能动性。

我国第一个进行儿童创造力科学研究的学者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他在1943年发表《创造宣言》,宣称:“处处是创造之地,处处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号召“解放儿童的创造性,从事创造工作”。在平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能不是很能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弊端。在老师教授舞蹈动作的过程之中,学生很可能在心里已经对于这个舞蹈动作产生了自己的想法,甚至可能有自己的表现手法,这就是创造力的一个体现,但是老师就会对这种儿童最初的想法充耳不闻,这样做就不能充分的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作为老师而言,对于学生创造的小火花应该给予保护,让这样的火花一直慢慢的发展、壮大。

(二)重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对学习拥有积极性和求知欲,尤其是幼儿,兴趣更是可以吸引他们去尝试和接触新鲜事物的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占据着主动学习地地位,而不是让教师充当课堂的主角,让学生充当主角有一个非常大的好处,就是学生对舞蹈不会产生厌烦感,不会丧失自己的兴趣,在充满兴趣的基础上,在学习舞蹈动作就会有一种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提升幼儿思维想象力。

在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难题:在某些舞蹈动作编排中出现瓶颈期。这个时候正是培养幼儿对舞蹈的思维想象力最为重要的时候,想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动性,就需要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孩子们根据音乐并以自己的思维理解能力和方式来舞动,随之发现好的舞蹈动作,这对于一个学生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老师在平常教育的时候应该多采取这样的方法。

舞蹈是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孩童进行舞蹈教育,很大程度上是在孩子的身心当中埋下一颗艺术的种子,孩子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教育手段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开发自己的智力,增强自己的创造力,这不仅对于孩童在身体上,在知识上是一种启蒙教育,而且对于孩子们的心理发展同样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启蒙阶段。

参考文献:

[1]孙俏.谈幼儿舞蹈教育的作用[J].湖南:艺海,2012。

[2]袁婷婷.探析幼儿舞蹈教育[J].贵州:音乐时空,(理论版),2012。

[3]李春燕.浅谈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要求[J].新乡: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幼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6

大一学生。他们舞蹈语汇匮乏, 没有舞蹈创编的经验。大一基训课主要以基本功练习为主, 适当的选择幼儿舞蹈的动作, 将课堂上学习得内容简单得进行改编运用到幼儿舞蹈中;在训练中选取一些当下耳熟能详得欢快得儿童歌曲, 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得训练环境中掌握节奏, 培养学生在不同节奏中做动作以及习惯节拍。大二学生。进行了一年的幼儿舞蹈模仿、表演的练习可以简单的探索动作的元素、舞蹈的题材以及民族舞蹈的特色。大二主要以民族民间舞的训练为主, 这个时期学生已经有了正确的体态, 步伐训练上也可以适当的增强难度, 队形也可以适当的进行变化。大三学生。具有一定的舞蹈知识储备, 主要学习目的就是认识舞蹈的形式、风格、素材, 学习的内容就是进行独立的幼儿舞蹈编创。大三的任务主要就是幼儿基本舞步、律动、集体舞、表演舞、幼儿舞蹈的选材、结构、编舞, 培养学生如何选择音乐, 运用音乐的律动、歌词来编排主题动作在进行延伸创作出舞段、最后完成整个舞蹈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独立性。

二、学前舞蹈活动创编教学内容

(一) 舞蹈赏析, 强化理论知识。

舞蹈欣赏, 是人们观赏舞蹈作品时产生得一种精神活动, 是心灵与舞蹈得交谈, 欣赏者感受、体验和理解舞蹈作品得过程。学生通过作品中得形象、动作、构图、技巧、表情、音乐等形式, 去认识舞蹈作品做反应得社会生活、思想情感, 以及编导对舞蹈的审美评价。

学前舞蹈赏析的作品应以幼儿舞蹈作品为主, 舞蹈作品应具有审美性、适宜性、教育性同时具有丰富性和多样性。在观赏过程中提高学生对幼儿舞蹈创编的理论知识。1.要有强烈的艺术性。通过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 在视觉和听觉上都能为观众带来审美的享受。2.主题和立意要积极向上, 富有教育意义。通过正面健康的舞蹈形象陶冶和丰富幼儿心灵世界, 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对美好的向往。3.应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舞蹈作品的内容、形象、情感贴近幼儿的生活, 易于幼儿接受与理解。形式要简单、结构单纯、工整。4.在题材、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等方面要丰富多样, 开拓幼儿舞蹈视野, 丰富幼儿肢体语言, 舞蹈题材上可选择自然界动物、植物;生活细节, 对祖国和民族的歌颂等等。表现形式也可选择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舞剧等, 舞蹈风格上以民族民间舞, 自娱性舞蹈为主。

(二) 舞蹈创编, 夯实实践技能。

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的舞蹈储备, 进行舞蹈实践创编。首先, 选择一些幼儿成品舞进行模仿和练习, 分析作品的主题、风格特点、韵律、表达的主题思想、并且模仿主题动作。其次, 在模仿的基础上, 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合理的改编舞蹈作品中的动作以及队形。并讲述改编动作的意义, 分组进行学习和评价。再次, 通过之前的练习, 分组挑选幼儿音乐, 主题, 内容, 素材, 进行舞蹈作品的创编。对舞蹈作品的人数、风格特点、队形、道具等做统筹。最后, 进行实践编排, 按舞蹈创编方法, 将动作进行练习和编排, 把不恰当的动作进行修改, 结合主题, 反复推敲, 与音乐结合, 最终形成第一稿作品。再不断修改。

三、教学方法

(一)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个人的主体性, 使学生通过启发式的舞蹈创编教学, 增加学生对舞蹈的兴趣, 能够达到自主学习, 理解运用。启发式教学体现了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相互统一的关系。在舞蹈创编教学中, 主动开启学生的创造想象空间, 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审美意识, 尊重其对舞蹈作品编排的兴趣、爱好。同时, 教师在示范过程中也要使学生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 激发对舞蹈的喜爱和创作的灵感。用生动的形象、语言启发学生对舞蹈动作的学习。教师应结合音乐, 为学生示范, 让学生理解歌词对舞蹈动作创编的作用, 用说唱的方式能够方便动作记忆。比如:《我不上你的当》中, “我不上不上我不上你的当, 我怀疑你是传说中的大灰狼。”

(二) 情感式教学法。

更多强调自信心的培养和客观的评价。大部分学生在初学舞蹈时都不太善于用肢体表达自己, 不会模仿, 不会运用表情等等, 这时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一种丰富、温暖、安全、信任的课堂氛围, 不断的鼓励学生展现自己, 同样的一个内容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理解也会运用不同的肢体动作去表达, 那作为教师这时就要鼓励学生, 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在经过不断的训练后, 学生自信心建立, 敢于表现自己, 这对学生独立创编舞蹈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学生在创编一个舞句一个舞蹈组合或一个完整舞蹈作品时, 教师应该给以有效、客观的评价。对好的地方应该保留并继续提高, 不足的地方应该给以合理的解释, 并做出示范或讲解, 使学生能够深刻的理解。

(三) 实践性教学法。

实践性教学法, 主要就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不要总是停留在理论知识学习和对舞蹈作品的模仿。通过观察幼儿行为、表情以及自然界的动植物, 体验现实生活, 在课堂上进行模仿, 创造, 通过自己身体、手、脚、动律、体态的不断变化, 来生动的刻画作品所表达的人物形象或主题思想。不断的积累幼儿舞蹈创编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 更好的发挥想象力, 创编出富有新意的舞蹈作品。

摘要: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国家一线幼儿教师, 直接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教师不但要舞蹈基础好, 舞蹈素养高, 舞蹈教学强以外, 舞蹈编排能力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幼儿舞蹈创编是学前专业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提高学前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幼儿舞蹈教学策略 篇7

一、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分析

(一) 培养目标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主要如下。第一, 通过专业的训练让学生收获挺拔的身形体态, 对于我国大部分常见的民族舞的基本动作有一个较为初步的掌握。同时, 通过学习, 具备一定的舞蹈创编能力。第二, 具有一定的舞蹈审美能力, 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觉去判断一个舞蹈作品的优良好坏与否。第三, 由于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儿童, 因此, 学前教育的学生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歌曲演唱实力。能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边唱边跳的教学。第四, 能够指导幼儿进行舞蹈学习, 并对幼儿在舞蹈中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第五, 作为幼儿园教师, 必须能够胜任相应的教学任务, 并能够帮助其他教师完成相应的课外活动。

(二) 教学意义

舞蹈课程是高职院校学前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之一, 是学前教育综合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 学生掌握了舞蹈表演、儿童舞蹈创编、舞蹈动作示范等多方面的内容,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效的提升了自己的很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同时, 通过舞蹈课程的学习。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创编教学现状

(一) 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对于民族舞蹈教学过于重视, 忽视了其他舞种的教学。目前, 很多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 民族舞蹈的教学时间和内容所占的比重都十分巨大。长时间学习民族舞蹈, 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无法有效提升。第二, 教学的内容过时陈旧。时代在不断进步发展, 但是舞蹈教学的内容却多年来保持不变, 芭蕾舞、古典舞、民族舞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而对于现如今流行的新型舞种, 教师在教学中则鲜有涉及。

(二) 教学方法

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大部分教师使用的教学方式都很是单调, 无非就是教师先将需要教学的舞蹈动作进行一一的示范和讲解, 让学生在明了之后对其进行模仿即可。这种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需求,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十分被动, 也十分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其次, 教师对于学生课余时间的利用程度不足。根据笔者的调查, 大部分舞蹈教师都希望自己传授的知识学生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消化。但是实际上, 单单依靠课堂那丁点的时间, 学生想要消化全部的知识是很难的。其实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巩固自己的教学成果。

(三) 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教学的形式十分的单一无趣。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通常喜欢采取小组教学的方式, 且这个小组的成员几乎都是固定不变的。这种小组教学的模式固然有着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在这种模式下, 素质好的学生始终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充分的锻炼, 而素质较差的那部分学生则始终得不到相应的关注, 始终无法提升个人能力。第二, 教师的教学形式往往是多年不变。学生在成长, 在进步, 但是教师却年复一年的使用着一层不变的教学形式, 让学生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 对于教师的教学, 学生仅存的那丁点兴趣也渐渐变得荡然无存。

(四) 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上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 在高职院校中, 相应的舞蹈考试的内容十分传统。一般情况下, 大部分的学校所涉及的考试内容都是考察学生的舞蹈表演技能等方面。主要考察的范围是不同民族舞蹈的表现形式。而对于很有实践意义的幼儿舞蹈创编方面的考核, 学校则很少有所涉及。其次, 舞蹈考试的成绩往往是“一考定终身”。换言之, 大部分学校都是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 辅之平时的出勤率即可。对于学生在平时课堂的表现, 则显得评价不足。这种单一片面的评价机制使得学生认为只要平时按时上课, 最终参加期末考试即可。对于在平时学习中的学习态度等则显得不屑一顾。这种考核方式对于那部分基础不是很好, 但是在平时表现却十分积极努力的学生而言十分不公平。最后, 现有的评价机制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主体, 教师认为好的学生就是好的, 学生在评价方面完全没有任何发言权。这种“一边倒”的评价方式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性, 很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进行思考。可想而知, 最终的评价效果也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

(五) 教学实践

在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在教学中, 教师对于学生舞蹈表演的技能提升显得不甚重视, 甚少为学生提供舞蹈观摩或者是上台进行舞蹈表演的机会。就算学校有一些与舞蹈相关的活动, 但是教师往往都显得漠不关心, 教师的这种态度直接“传染”给学生, 让学生也不热衷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 而只能通过参与活动才能积累到的实践经验, 学生几乎无从获得。第二, 教师对于教育实习显得不够重视。对于学生而言, 教育实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 通过教育实习, 学生完成相应的查漏补缺工作, 以便于以后更加顺应社会的需求。但是由于学校和教师的不重视, 学生最终所经历的教学实习往往形同虚设, 如同走一场形式而已。

三、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编创能力的策略

(一) 熟悉幼儿心理特征

想要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编创的能力, 了解并数学幼儿的心理特征是基本前提。在教学中, 只有以幼儿心理为基础的活动才能充分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让舞蹈成为他们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目前, 在幼儿园阶段内, 幼儿的年龄跨度比较大,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 其相应的接受能力和认知能力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学前教育的学生应该结合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开展具有区别性的幼儿舞蹈创编教学活动。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学前教育的学生还应该仔细观察生活, 深入的挖掘幼儿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种种情绪和心理特点, 将这些点滴的内容积累起来, 最终成为自己的编创素材。这种生活中有效的积累能够有效的防止幼儿教师的编舞过于的成人化, 不能有效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 提升知识与舞蹈专业修养

学前教育学生具备专业的舞蹈修养和技能也是提升幼儿舞蹈编创能力的一大“利器”。只有具备了这些, 才能在课堂教学上游刃有余, 让学生系统的学习舞蹈的各种知识理论。在高职学前教育具体教学环节中, 教师应该让学生充分了解幼儿舞蹈创编的基本规律及特点, 并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完成幼儿舞蹈的创编工作。

(三) 改革考试并重视实践

为了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幼儿舞蹈创编的能力, 改革相应的考试内容并重视实践环节也显得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考试环节中, 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期末考试的成绩, 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则显得很不到位。因此, 在新形势下, 必须扭转这一教学现状。在考试中, 将学生的考试表现和平时实践表现进行相互结合, 通过全方位的考核让学生成长为一个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在具体操作中, 将考试细分为舞蹈基础内容考试和实践教学内容。对于实践部分的考试, 由于没有真正的幼儿授课对象, 可以让一些同学进行相应的情景模拟, 并在模拟教学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教案, 选择适合自己又适合幼儿的舞蹈教学方法。通过这样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舞蹈创编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进行教学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质的飞跃。

(四) 选取与幼儿相符的题材

在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 所选择的题材应该与幼儿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舞蹈的创编不应该脱离生活, 而是应该源于生活。一般而言, 幼儿舞蹈题材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 题材的选择从幼儿的生活入手。学前教育的学生可以亲身走进幼儿园, 观察幼儿的日常生活, 真正发现和体会幼儿的所感所想, 站在幼儿的角度上捕捉幼儿生活中的小情趣, 进而收获更多的舞蹈创编素材。第二, 幼儿舞蹈的题材也可以来自于大自然。大自然是幼儿接触最为频繁的内容, 将这些内容融入舞蹈创编中更加有利于幼儿学生接受和理解。例如, 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创编一个名叫《蝴蝶》的舞蹈。蝴蝶是幼儿在大自然中常见的一种小生物, 蝴蝶翩翩起舞形象的动作很利于学生进行模仿也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很显然这种与大自然相互贴切的舞蹈创编是很“接地气”的。

(五) 选在适合幼儿舞蹈特点的音乐

在进行幼儿舞蹈创编过程中, 所选取的舞蹈音乐也必须符合几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 舞蹈音乐要与舞蹈情绪和舞蹈内容相一致。任何脱离了舞蹈本身的音乐再动听, 再悦耳也不适合。

其次, 所选取的音乐节奏要与舞蹈的动作相一致。只有节奏一致音乐的配合才能让幼儿在进行舞蹈学习的过程中, 坐到动作整齐划一, 利于幼儿情感的表达。

最后, 所选取的音乐品质必须是高质量的。只有高质量的音乐才能让幼儿在舞蹈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并且传递美。

(六) 编排适合幼儿舞蹈的动作

舞蹈的第一要素即为舞蹈动作, 舞蹈动作选择的不恰当是很多学前教育学生容易犯下的错误。第一, 幼儿舞蹈的动作必须适合于模仿。因为模仿是此阶段幼儿学习的主要特征。第二, 舞蹈动作可以从多民族的舞蹈中吸取灵感和精华, 将其进行适当改编后成为适合幼儿学习的舞蹈。

四、结束语

想要提升高职学前专业学生幼儿舞蹈的编创能力, 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齐下功夫方能完成。教学中, 以幼儿各种基本特点为教学前提, 让教学的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且有的放矢。通过系统化的学习, 学前教育学生才能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和素质。

参考文献

[1]孙玲.试论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幼儿舞蹈创编的技能技巧[J].赤子 (上中旬) , 2015 (11) .

浅析当代幼儿舞蹈教学 篇8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教育目标

幼儿舞蹈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 即将社会需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结合, 培养幼儿其具有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健全的身心、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 开发幼儿的智力和能力, 提高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锻炼幼儿的反应力和动作协调性, 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幼儿舞蹈教师只有明确这样的目标并不遗余力地践行, 才能让幼儿在舞蹈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健康成长。

二、幼儿舞蹈教学的任务

1.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艺术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大脑的一种定向探究反射机能, 连接着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当幼儿注意、了解、欣赏舞蹈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时, 就会对舞蹈产生兴趣, 感觉就会灵敏起来, 理解力也会随之提高, 并能主动探索认识它的方式和手段。此外, 幼儿舞蹈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也是确保幼儿保持兴趣的良策,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专注时间, 恰到好处地变换教学形式, 让新鲜和好奇充满课堂,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艺术情趣。

2.培养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能力

第一,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发展幼儿艺术才能必不可少的因素, 培养观察力是认识的第一步, 是获得知识、学习技能、进行思考的前提。处于学前教育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喜欢模仿, 教师要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入手, 使其通过简单的“看”来认识舞蹈, 从而感受这一特殊表现形式, 有目的、有选择地引领幼儿感知舞蹈。我们常说“手舞足蹈才是舞”, 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动作特征的观察能力。

第二,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组织教学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幼儿舞蹈教学而言, 教师组织教学要贯穿课堂的全过程, 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合理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注意力。例如在需要重点掌握的动作部分, 可以引入具体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 教学要强调目标要求, 很多舞蹈动作既单一又辛苦, 这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想象, 变换授课方式, 完善教学环节, 做到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 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舞蹈艺术是以表现美为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 培养学习者的表现力无疑是重要一环。教师应以生动的示范、准确的讲解和动听的音乐素材实施教学, 展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 所选用的音乐或伴奏应贴近日常生活, 帮助幼儿了解舞蹈形象、抒发艺术情感、激发表现欲望, 从而培养他们丰富的表现力。然而, 有很多舞蹈教师缺乏对幼儿身心特点的了解, 忽略了幼儿对舞蹈的情感体验, 因此, 他们只注重让幼儿模仿舞蹈动作, 以学会“规定动作”为主要要求, 而忽视了帮助幼儿理解舞蹈的内涵, 如此一来, 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规范性和准确性, 不提情感体验, 单一重复的舞蹈动作容易导致幼儿厌倦, 并时常在学习中感到疲劳。

第四, 挖掘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社会功能。幼儿舞蹈的社会功能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 并从中挖掘幼儿的艺术潜力, 为培育一代新人打下基础。因此, 幼儿舞蹈教学要在训练形体健美的同时, 增强对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教育,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幼儿舞蹈教学的常用方法

第一, 启发法。教师以符合幼儿身心的选材指导幼儿听一段音乐或节奏,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以提高舞蹈表现力。

第二, 示范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后, 要以富有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成动作, 再鼓励学生模仿表演。

第三, 练习法。教师提出练习的要求, 然后让幼儿做动作, 采用全体练、分组练、个别练等练习方法, 并加以指导, 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 分解、组合法。教师把舞蹈动作中的重难点动作分解成若干部分, 让学生先进行分解练习, 然后再组合完整。

第五, 观察、模仿法。教师先让幼儿通过观察来记忆动作特点, 然后由教师做具体动作, 幼儿模仿, 边看边模仿。

第六, 游戏法。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舞蹈教学, 从而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第七, 讲解、提示法。优美的语言促使兴趣的产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技巧帮助幼儿理解、感受, 使他们更到位地表达内容和感情。同时, 在遇到学生不会的动作时, 教师要及时提示, 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幼儿舞蹈教学浅议 篇9

一、了解幼儿身心特点和动作发展规律

幼儿是指三至六岁的孩子, 这一时期的幼儿体格发育速度比乳儿期、婴儿期相对减慢, 但大脑功能发育较前更为完善, 智力发展增快, 理解力逐渐提高, 求知欲加强, 好奇、好问、好模仿。在这一时期重视让幼儿参加适宜的各种舞蹈教育和教学活动, 不仅可以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发展, 促进幼儿心脏和呼吸器官机能的成熟, 并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同时, 对于发展幼儿的认识力、想象力、审美力和加强思想品德教育, 培养优良的心理品质, 促进幼儿心理健康都是极为重要的。如在教授小班的舞蹈《大红花》时, 幼儿在学习小碎步跑, 半蹲左右摆臂, 模仿解放军叔叔握抢, 向解放军叔叔鲜花, 手拉手小碎步换位跑等基础动作的同时, 他们的动作协调性得到了发展, 身体机能得到了锻炼, 心理得到了愉悦, 也使幼儿之间增进了友谊, 促进了情感的交流。

二、循序渐进地实施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过程, 从引导欣赏、激发兴趣, 设计游戏增加趣味性, 熟悉音乐调节情感, 再到创编提高创造美的素质, 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过程, 每个环节都很重要。

1. 引导欣赏, 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三至六岁的幼儿, 兴趣对他们来说更为重要, 有了兴趣他们才能专注于某一件事情, 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 教师可利用自己声情并茂的表演, 结合多媒体播放舞蹈让幼儿欣赏, 或请大一些的幼儿表演, 同伴的表演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更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做好了这些铺垫, 相信幼儿已经跃跃欲试了。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热情, 他们学习舞蹈的积极性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这时进行舞蹈教学会很顺利的。例如, 在教授小班律动《走路》时, 首先我进行了形象的示范表演, 小兔、小鸭、小乌龟、小猫等幼儿常见的可爱的小动物在我的表演下活灵活现, 有的幼儿在我表演时就已经坐不住了, 学着我动起来, 他们也想做一只只活蹦乱跳的小动物。有一次, 我要给中班的小朋友教《绸带舞》, 想到现在大班的幼儿已经学习过这个舞蹈了, 就请了大班的几个小朋友来作示范表演, 我们班的小朋友非常高兴, 跟着大班的小朋友甩着绸带跳起来,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

2. 游戏增加舞蹈的趣味性

幼儿园的教育是让幼儿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游戏在幼儿园的教学中非常重要, 幼儿的学习缺少了游戏, 枯燥无味, 黯然失色。在教舞蹈教学中, 游戏也很重要, 比如, 舞蹈《蝴蝶花》, 课前, 我领幼儿去小区里的公园找蝴蝶花、找蝴蝶。看到一簇簇长得像蝴蝶的花儿, 幼儿兴奋得小脸通红。看到一只只在花丛中翩翩起舞的蝴蝶, 幼儿高兴地手舞足蹈, 我及时地提醒幼儿, 让他们观察蝴蝶怎样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回到教室, 我设计了找蝴蝶的游戏, 幼儿兴高采烈地在游戏中学会了舞蹈, 整个舞蹈学习得非常顺利。又如, 在学习舞蹈《洗手帕》中, 我和幼儿一起游戏, 拿着自己的小手帕, 端着小盆, 模仿洗手帕, 搓、漂、晾, 幼儿模仿得惟妙惟肖, 做完游戏, 幼儿已经对舞蹈的动作要领有所掌握, 再学习舞蹈动作就轻车熟路了。

3. 音乐调节情感

音乐和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中起源最早、最典型的孪生艺术形式。在一般情况下, 有舞必有乐, 音乐和舞蹈同步进行, 舞蹈借助音乐表达舞者情感, 音乐直接刺激人的动作, 并通过人体动作直接体现音乐感受, 吴晓邦在《新舞蹈艺术概论》中说:“任何舞蹈在艺术形象上都必须通过音乐, 才能把它的意想完整地表现出来。”在幼儿舞蹈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教会幼儿舞蹈动作, 而且让幼儿在学习舞蹈艺术的同时逐步了解音乐世界。教师告诉幼儿音乐是舞蹈的好朋友, 会引起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在幼儿学习舞蹈时, 他们掌握了所有动作以后先别忙着合音乐, 而是让幼儿安静地聆听整首舞曲, 可向幼儿简单介绍舞曲的基本旋律、情绪、背景, 让他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并重复听音乐, 让幼儿熟悉音乐并喜欢音乐, 通过多次聆听和动作练习, 让音乐和舞蹈成为幼儿自己所熟悉的“东西”, 这将有利于教学、训练和排练, 使幼儿舞蹈艺术得到进一步提高。

4. 创编提高创造美的素质

创编是舞蹈的升华, 创编的过程是对幼儿舞蹈素养培养和提升。幼儿创编舞蹈的素材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如《洗手帕》, 幼儿已有洗手帕的生活经历, 教师再加以逐步的启发引导, 让幼儿模仿洗手帕的过程, 再现生活情境, 然后强化动作, 就会很顺利地完成创编。又如, 在舞蹈《蝴蝶花》的学习中, 首先引导幼儿观察蝴蝶花和蝴蝶怎样飞舞, 巩固幼儿观察模仿的动作, 完成舞蹈的创编。整个创编过程, 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模仿力, 还培养了幼儿创造美的能力。

幼儿园音乐舞蹈教育策略初探 篇10

关键词:幼儿教育;音乐舞蹈 ;营造氛围; 循序渐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幼儿园也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幼儿园数量众多,质量却良莠不齐。当前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偏重学科知识性教学而忽略音乐舞蹈教育的现象。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有语“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3-6岁的幼儿时期,正是学龄前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舞蹈对儿童在智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们常常简单地认为音舞教育只是唱唱跳跳,在教学活动中存在注重唱歌、跳舞技能技巧教学,忽略对幼儿主动学习和充分利用身体各种感官去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的培养。

那么,如何掌握幼儿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法,有效的开展音乐舞蹈教育呢?结合本人的工作实践,笔者现提出如下策略:

第一,创设音乐舞蹈的环境。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众所周知的,尤其是对初入尘世的幼儿而言,环境的影响作用更是不言而喻。创设环境不妨从如下方面著手:一,视觉环境。以用各种美术手法美化三维空间为主要形式,给幼儿以视觉的美的熏陶。视觉环境的布置,还可以动员孩子们参与环境的设计创设,为孩子美的感受与表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二,听觉环境。在一日活动各环节中播放不同性质的中外名曲供幼儿欣赏,让孩子们生活在音乐的氛围中,从中提高音乐鉴赏能力,愉悦幼儿身心。 三,舞蹈环境。在班级的活动区为幼儿提供舞蹈的条件,化妆台、服装柜、欢乐舞台等等,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兴趣及才能的条件与机会。

第二,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

教学内容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植于幼儿生活,童化自己,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特点结合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幼儿才喜欢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的舞蹈,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这些产生于生活学习间隙中的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很容易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第三,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童趣盎然的气氛。

幼儿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需要在生动活泼的环境中学习会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不必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主要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游戏不仅使幼儿学会舞蹈,还会大大提高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第四,注重音乐与舞蹈的融合。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不止是陪衬。在幼儿音乐舞蹈的教学中,应该充分重视音乐和舞蹈的融合。

首先,舞蹈教学时要选择、寻找适合幼儿特点的音乐。一首好的幼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只要音乐与舞蹈动作相适应,符合幼儿特点,就易于被幼儿接受。

其次,让幼儿充分感受音乐。只有让幼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幼儿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只有让幼儿充分融入到音乐中,让幼儿的想象力与音乐对话,那样幼儿跳起舞来就会神采飞扬,因为幼儿知道自己的肢体语言所表述的意思。当幼儿在音乐中畅游时,音乐带给幼儿的是一种美的体验,幼儿也成为音乐中舞动的小精灵,音乐和幼儿发生了互动的作用。

再次,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跳起来。平时生活中的孩子多活泼好动、手舞足蹈,音乐教学过程要让他们安安静静、正襟危坐是不可能的,只有将孩子们这种健康、愉快、随意、天性中本能的肢体动作,运用到歌唱过程,才是我们所需要的。动,不要求所有动作整齐划一,只要能恰当表现音乐即可。 跳与动不同,是集体在老师的编排组织下跳。其形式可以是能够表演的幼儿舞蹈,或者是娱乐性的集体舞一类。这些舞蹈结构简单,动作统一,可边唱边演,用歌声和动作来传情达意,在动作、队形变化过程中培养孩子的表现力、感受力等。

第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水平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幼儿与幼儿之间有着年龄的差异,而同龄之间的幼儿又有着水平的差异,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水平来进行相适应的音乐舞蹈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培养幼儿初步的艺术创造力时更要注意循序渐进,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选择不同的内容。

第六,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有了一定生活、音乐积累后,幼儿可以开展一种无拘无束的即兴创作活动,这也是幼儿教育教法创新、教改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培养幼儿舞蹈创造力时,首先要引导幼儿观察身边美好的事物,积累创造素材。观察是创造的基础。身边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我们引导幼儿观察的对象。让幼儿观察可以作为舞蹈素材的事物,并试着用肢体语言来表现它们。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幼儿掌握观察的方法,把观察的重点放在观察形态、动态、神态上。其次,要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幼儿体验创造的快乐。创造力要借助充分的表演来表现。因此,在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应该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表演机会。还可在走廊里创设音乐角,投放了手巾花、腰鼓、小乐器等,供幼儿自由选择。通过演出,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都会增加,表现力与创造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上一篇:班会主题多元化下一篇:原因、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