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舞蹈教学教案

2024-05-07

大班幼儿舞蹈教学教案(精选14篇)

篇1:大班幼儿舞蹈教学教案

【活动准备】

1.音乐

2.手腕花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随音乐的节奏合拍地做动作。

2.学跳集体舞,在手腕花的帮助下尝试交换舞伴。

3.提高交往能力,让幼儿在集体舞中体验交往的快乐。

【活动过程】

1.随音乐和幼儿玩‘小鱼游”的游戏

2.教师讲“鱼游”的故事,引起幼儿对集体舞的兴趣。

3.学习基本动作

(1)教师示范讲解动作。

(2)教师哼唱旋律,幼儿连贯地做动作。(由慢至快,便于幼儿跟上节拍)

(3)幼儿随音乐练习动作。

4.幼儿两两合作

(1)授课教师和配课教师两人相对随音乐舞蹈。

(2)请幼儿观察并练习两人配合舞蹈。

(3)随音乐两人合作表演。

5、幼儿尝试交换舞伴。

(l)授课教师和配课教师示范交换舞伴的方法。

(2)请幼儿观察,练习交换舞伴。

(3)感受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6、幼儿随音乐完整尽情地跳集体舞。

篇2:大班幼儿舞蹈教学教案

1、舞蹈基本功节奏的训练。(难点)

2、幼儿学习一些舞蹈造型,能够大胆跟着音乐摆出造型,动作优美。(重点)

3、幼儿体会舞蹈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幼儿穿上自己的舞蹈鞋、坐垫、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

1、教师带幼儿做基本功热身。

2、提问:小朋友你们都拍过照片吗?那么你们拍照片的时候都喜欢摆什么造型呢?

请个别幼儿上台来展示,其他幼儿一起来学一学。

二、播放ppt。

1、师幼一起观察图片中幼儿的造型。

2、教师分动作教幼儿,提醒幼儿摆造型时的注意点。(提腰、顶胯、绷脚尖等)

3、提问:怎么摆造型最好看?

4、教师总结:摆造型时不能乱动、要微笑、要自信。

三、播放音乐,幼儿表演。

1、教师跟着音乐节拍表演,幼儿观察。

2、提问:你们觉得老师表演好不好?为什么?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老师在听音乐时候心里默默数节奏。你们想不想试一试?

3、教师带领幼儿一边做动作一边练习数拍子。

请能力强的帮助能力较弱的幼儿一起练习。

4、播放音乐,幼儿全体随一起表演。

篇3:苗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思考

能歌善舞苗族的人民在喜庆日子里都要举行歌舞盛会, 苗族舞蹈富有生活的气息, 汇集奔放、淳朴、自然于一体。若能将苗族舞融入幼儿教学, 不仅能激发幼儿创造力, 更能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民族之情。

一﹑苗族代表性舞蹈概况

对于没有文字的苗族人民来说, 苗族舞蹈在其文化领域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苗族人民善于将自己的文化依托歌舞等形式进行传承, 形成了苗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的代表性舞蹈主要有, 反排木鼓舞、锦鸡舞、古瓢舞、板凳舞、芦笙舞。

(一) 反排木鼓舞

反排木鼓舞流传于贵州省凯里市的台江县, 从文化方面来说, 其舞蹈是为了祭祀祖先和节日时而跳的舞蹈。[1]从舞蹈的表演形式上来说, 舞蹈奔放、狂野、豪迈。反排木鼓舞是打击木鼓发出其声作为乐器, 人们可根据鼓点的节奏来跳舞, 舞蹈基本动作有九十度旋转、三百六十度旋转, 前后甩手、翻越、腾越、反跨转体等动作特征反映了苗族的祖先不畏艰险, 在挫折中勇往直前。

(二) 锦鸡舞

锦鸡舞的发源地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排调镇, 相传苗族祖先在战败迁徙的过程中, 锦鸡带他们找到这片希望的土地, 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2]因此, 锦鸡在苗族人民的心中是吉祥物的象征, 每逢欢快的节日里, 苗族人民穿着盛装到规定的地点跳起锦鸡舞。锦鸡舞的舞蹈艺术风格以模仿锦鸡的动作为主, 伴随着主乐器芦笙的声音欢快地舞蹈, 轻巧的舞步, 就像锦鸡寻找食物, 舞蹈者两膝同时颤动, 手放于两侧, 手指往上俏, 悠然摇摆。

(三) 古瓢舞

古飘舞发源地是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的送陇、雅灰两个村及其他相邻的苗族村寨, 古瓢是一种古老的乐舞, 苗语叫“给哈”。[3]古飘舞表演形式为男生拉奏古瓢同女生一起舞蹈, 女生的动作是双手十指合拢, 手指分别朝下于小腹部位置, 跟随拉奏古瓢的声音在小腹前上下摆动, 类似抚摩小腹, 古瓢舞的文化内涵是对生殖的崇拜, 苗族人民跳古瓢琴舞的初衷是企盼民族兴旺发达。

(四) 板凳舞

板凳舞盛行于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安龙县和兴仁县, 是走亲访友的之际, 酒后即兴而起的一种舞蹈, 舞蹈时舞者双手拿小板凳拍击发出的声音为主要伴奏, 因而得名板凳舞。舞蹈选择在平坦的坝子里围圈而跳, 每人各持两只小板凳, 基本动作是右脚先向外跨步, 然后收回原地, 再向外跨步, 同时双手击打板凳两下, 再以右脚为重心, 左脚向内、向前点一次收回再点一次, 双手板凳也击拍两下, 重复三次, 向右边方向转一圈再拍打一次板凳, 又向左边的方向转一圈拍打一次板凳。

二﹑苗族舞蹈对幼儿舞蹈教学的价值分析

幼儿舞蹈的年龄跨度一般为3至6岁, 好动、思维简单、情绪落差大、动作协调能力不强、语言表达能力弱是这一时期幼儿的普遍特征。针对这个年龄段的特征应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学生动作协调、模仿能力, 又要加强对其思维能力的培养, 而传统的舞蹈教学题材样式单一, 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缺乏训练, 苗族舞蹈的引入可以填补这个漏洞。

(一) 在舞蹈教学中全面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当前幼儿舞蹈教学课程过于单一性, 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只知道单一的为了动作而动作, 没有了解其舞蹈的内涵。通过融入苗族舞蹈, 不但可以培养幼儿的模仿力, 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例如, 《锦鸡舞》的授课教师可以先把锦鸡带领苗族人民寻找家园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让学生们模仿锦鸡寻找食物的动作, 悠然漫舞的情节, 然后再教学生们正确的动作和舞步, 加上动听的芦笙乐器伴奏。这样的一次舞蹈教学不仅符合幼儿喜欢听故事的胃口“投其所好”训练其思维能力, 还能完成舞蹈教学的培养任务。

(二) 培养幼儿的自主创造和想象力

苗族舞蹈有丰富的着装要求, 在幼儿学习苗族民间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先给学生们观看相关苗族服饰和舞蹈的视频, 向孩子们展示苗族华丽的服饰, 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让他们幻想如果是自己穿这个服装在跳舞, 会是一个怎样的情景, 以这样的方式去教学, 既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又能增加幼儿的想象力。

(三) 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陶冶民族团结的情操

苗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 苗族的历史文化都是以代代口传的途径保留下来, 从我国的发展形式上看, 城市化发展趋势严重, 在许多苗族聚集的地方, 很多年轻力壮的人都外出打工, 而家里就剩下老人和幼儿, 民族的文化也即将面临失传, 所以, 将苗族优秀民间舞蹈容入幼儿教学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在幼小的观念里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

三﹑苗族民间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路径构想

(一) 为幼儿创设苗族舞蹈的学习环境

在幼儿学习舞蹈的教室内, 可以布置一些苗族的百皱裙、牛角杯、银项圈、银帽, 服饰等, 让幼儿去接触实物, 戴一戴银项圈, 拿一下牛角杯, 穿着百皱裙, 以这样的方式去吸引幼儿的学习苗族民间舞蹈的兴趣, 同时收集一些苗族舞蹈的图片在墙面上分类布置让幼儿感知苗族舞蹈的魅力。

(二) 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安排舞蹈内容

苗族人民以歌舞抒发情感, 以歌舞体现生活劳动, 丰富多彩的苗舞类型为幼儿舞蹈编排提供了不尽的资源, 但并非每个舞蹈都能适合幼儿舞蹈教学, 幼儿舞蹈工作者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 寻找适合幼儿的苗族民间舞蹈题材进行加工提炼。例如可选取动作难度不大并且比较形象的舞蹈锦鸡舞、古飘舞、欢快的芦笙舞、板凳舞等作为尝试。例如教师可根据幼儿的身心特征, 针对《板凳舞》的教学定做适合幼儿用的小板凳使幼儿拿起小板凳时不为板凳的沉重而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 《芦笙舞》的教师可以让幼儿围成一圈, 拿起小芦笙边吹边跳。

(三) 开展丰富多彩的苗族舞蹈主题活动

在主题活动中, 教师应针对活动主题让幼儿采用多种方式体验和表达特别是采用音乐舞蹈来表现内心的情感, 鼓励幼儿努力的去表现主题素材。除了舞蹈课程教育的各种内容外, 还可以精心设计以苗族舞蹈为主体的课间操内容, 如《反排木鼓舞》它鲜明激烈的节奏可以使幼儿精神的换发, 有利于增强幼儿的参与兴趣。

结语

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已经成为当下一个亟待妥善处理的问题, 在幼儿舞蹈教育过程中融入民族特色的舞蹈内容, 加强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识, 对于我们保护传承民族文化有着积极的作用。

摘要:苗族是一个善于把自己的文化融入舞蹈进行表达的民族, 通过研究苗族民间舞蹈可以把握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旨在摸索出一条幼儿舞蹈教学与传统苗族舞蹈相结合路子, 实现幼儿教育与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双赢。

关键词:苗族舞蹈,幼儿教育,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龙朝晖.台江反排木鼓舞蹈艺术考察[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11) .

[2]欧光艳.浅析贵州苗族原生态舞蹈“锦鸡舞”的艺术特征[J].大众文艺, 2011 (14) .

篇4: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教案

关键词:幼儿音乐;音乐教案;《刷牙歌》

在幼儿音乐课教学中,教案设计有很重要的作用。笔者以小袋鼠蒙氏教育音乐教材中《刷牙歌》为例设计教案,基于教学设计意图,明确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对幼儿音乐教学有所帮助。

一、教学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活动”。“刷牙歌”一课,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在音乐学习的同时,体验自由表达、创造快乐。《刷牙歌》作为一首幼儿歌曲,节奏轻快,歌词朗朗上口且富有童趣。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旨在让幼儿在简单的儿歌学习中,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还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准备

【教学目标】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编排舞蹈动作,创编刷牙节奏,享受快乐,同时让幼儿具有清洁卫生,爱干净的基本认知,体验牙齿健康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倾听《刷牙歌》,创编刷牙节奏,创编象声词,并能与《刷牙歌》间奏连贯表演;学习《刷牙歌》,表现刷牙美感。

【教学准备】幼儿:具备正确的刷牙习惯,牙齿保护的基本常识;

教师:认真备课;

教具:光盘、多媒体、课件、图片、牙刷实物。

三、教学活动

1.倾听歌曲,学唱歌曲,了解《刷牙歌》内容

教师先出示课件,演示懒洋洋牙疼的表情,提出问题:“小朋友们,大家看懒洋洋怎么了?”幼儿答出牙疼的答案。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课件演示,选择幼儿熟悉的卡通人物,吸引幼儿眼球,以问题的形式,引出课题。

播放《刷牙歌》:

小牙刷,手中拿

我呀张开小嘴巴

刷左边,刷右边

上下里外都刷刷

早上刷,晚上刷

刷得牙齿没蛀牙

张张口,笑一笑

我的牙齿刷得白花花

在儿歌播放的同时,给幼儿播放歌词内容视频和图片,再次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熟悉歌词,教师提出问题:“小朋友们,谁能告诉大家歌词里唱了什么内容呀?”

【设计意图】幼儿听着歌曲,看着视频,借助视频熟悉歌词,理解歌词内容,一目了然地学习歌曲,对歌曲产生兴趣。

在幼儿非常熟悉歌词内容的基础上,教师反复给幼儿播放歌曲,一句一句地教给幼儿歌唱,让幼儿记忆歌词内容,学习完整演唱。

2.探索尝试,自编动作,表演刷牙歌律动

让幼儿合唱《刷牙歌》,熟悉歌曲旋律,一边唱歌,一边合着节拍做刷牙动作。在幼儿学习正确刷牙动作后,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向幼儿提问:“小朋友们,在刷牙的时候,除了歌曲中刷左边,刷右边,上下里外都刷刷的动作,还有什么刷牙动作,大家知道吗?谁能做出动作,我们一起学一学。”

同时,教师结合歌曲间奏处,引导幼儿回忆刷牙情境,创编刷牙象声词,如表示快乐的节奏和“啦啦啦啦,嘻嘻嘻嘻”等象声词,“咕噜咕噜噜”“咕噜噜噜”等漱口的水声。

在幼儿创编结束后,教师应集中反馈,让幼儿完整歌唱,注意间奏处的节奏、象声词。

【设计意图】结合《刷牙歌》旋律,引导幼儿创编刷牙动作,创编刷牙象声词,跟随刷牙歌节奏表演律动,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提升幼儿创编的动作,丰富歌曲舞蹈美,将创编的动作连贯成完整的律动舞蹈。

3.拓展学习,完整跳舞,体验律动快乐与美感

教师和幼儿一起听《刷牙歌》,做刷牙动作,跟随节拍发出象声词,做律动,探讨舞蹈队形,完整连贯地跳舞,注意跳舞时,刷牙的表情、动作,感受刷牙美,享受快乐情感,一起跳,体验歌曲快乐与跳舞美感。

【设计意图】此环节为总结归纳与拓展应用阶段,在幼儿学习歌曲和创编舞蹈的基础上,获得正确刷牙的基本认知,通过音乐学习,养成正确的生活习惯。

四、教学反思

《刷牙歌》音乐课符合幼儿认知规律,歌曲节奏鲜明,歌词朗朗上口。在整节课中,教师设计“懒洋洋牙疼”“听歌曲”“创编律动”“完整跳舞”四个亮点,能够有效激发幼儿的高昂兴趣,积极引导幼儿参与音乐活动。刷牙歌音乐课的教学相对开放,幼儿能够通过理解歌词内容,结合生活刷牙情境还原,结合自身理解表现律动。教师应顺势而导,紧抓幼儿思路,注意幼儿表现,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编刷牙律动,规范幼儿刷牙动作节奏,给幼儿自由的表现机会,让音乐课活起来。从音乐课教学实践看,整节课幼儿都积极参与,教师和幼儿互动较多,增强了幼儿音乐学习的快乐感。

参考文献:

吴巧云.激发幼儿音乐活动兴趣点滴谈[J].考试周刊,2016(73):187.

篇5:大班幼儿舞蹈教案

1、通过学习舞蹈《小红花》,培养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2、培养幼儿大胆的表演及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

分段教学时注意引导幼儿区分不同的动作用不同的表情去表现。

教学难点:

用舞蹈表情、动作来表现对4-5岁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重难点克服方法:

故事说明法、语言引导法、镜面示范法、分组教学法、鼓励表扬法、教学游戏化等等。

教学准备:

1、课前组织幼儿观看图片

2、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熟悉乐曲,了解舞蹈情节

1、听乐曲跟老师做基训动作(舞蹈准备动作),既熟悉乐曲,又舒展身体。

2、教师讲述舞蹈情节

3、教师放乐曲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分段欣赏舞蹈,分解练习动作

①引导幼儿运用不同的神态及动作来表现

②给幼儿音乐,并让他们分组表演,教师及时给予评价。

三、完整地跟随音乐的跳舞

1、教师提醒幼儿根据乐曲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并注意舞蹈动作的合拍,协调。

2、教师表扬有创造力的幼儿,并请他们将创编的躲藏动作及表现的恐惧神态表演给大家看。

3、,共同进行游戏。在乐曲结束时,教师的追捉形式督促幼儿迅速回到自己的位置。

四、教师评讲并与德育相结合

1、教师再一次鼓励和肯定大胆表演舞蹈动作的幼儿,要求幼儿在以后的学习中都可以表现出这么丰富的表情和灵巧的动作。

篇6:大班幼儿舞蹈教案

本课以观察、体验、探究、合作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的学练为主旨,重点体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兴趣性、探究性和特色性、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能动性,学会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突出合作学习、在学练中为每位学生提供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练中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愉悦感。

二、教材内容

1、民族传统体育:竹竿舞

2、现代舞:街舞

三、教学对象:

水平四(八年级)

四、教材分析

依据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和开发宝贵的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资源,民族民间体育教学模块的教学要求,结合云南少数民族比较多的特点,选择黎、(苗)族竹竿舞健身舞蹈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以往教学基础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敏性。

本课通过竹竿舞基本动作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编能力。教材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选定,突出了八年级学生的体育健康目标要求,符合本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一两种地域性民族运动项目的技能技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培养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竹竿舞基本节奏学习

2、教学难点:竹竿与跳杆的协调配合

六、学情分析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云南省是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学生应适当学习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发扬本地文化。本课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学习水平在水平四。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初步具备了独立思考、判断等能力,通过多年的体育课训练,身体锻炼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运动能力。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把动体与动脑很好地结合起来,给学生提供科学学习民族文化、以及创造性应用所学动作的机会。

七、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竹竿舞的学习,增强学生民族传统体育知识,拓宽视野,了解竹竿舞的基本动作。

2、技能目标:学生通过学习竹竿舞的基本动作,掌握竹竿舞的动作要领,发展学生合作创编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民族传统体育带来的乐趣,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品质。

八、教学设想

课堂上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学生可以尽情地表现自己,展现自己。教师只是提出一些基本的活动要求,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动作,掌握技术,教师只起到组织引导作用。这些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体育实践能力,又使学生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全课教学的内容及手段采用循序渐进,整体、个人和小组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互评与自评,既引起学生兴趣又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全课的组织结构不拘泥于过分的统一规整,而以服务练习与教学目标,力求合理,紧凑,流畅,新颖。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九、学法指导

(一)教学方法

采用指导法、激励法、合作法、尝试法、体验法、讨论法和互评法。

(二)学法设计:

1、鼓励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加强对学生技能动作的指导,提倡小组合作学习。

3、发挥体育骨干的作用,加强协作能力的培养,增强竞争意识。

十、教学流程

让学生充分领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在体验、实践、演示、分析比较和多向交往中形成正确的动作表象,积极参与到民族传统体育的学习当中。

十一、教学过程

(一)收心引趣

课堂常规,提出“云南省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同学们了解的少数民族健身和娱乐项目有哪些”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二)愉悦身心

结合黎、(苗)族舞蹈《竹竿舞》进行拉伸操帮助学生活动身体各关节,预防伤病的发生。

(三)合作学习,掌握技能

1、教师讲解示范竹竿舞基本动作要领,学生跟随学习。

2、学生分小组进行竹竿舞基本动作的练习和串连。

3、学生进行小组展示和评价。

4、游戏:喊数抱团游戏。

提高学生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活跃课堂气氛,培养集体荣誉感。

(四)陶冶情操,整理与评价

1、背景音乐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身心的调整与放松。

2、课堂小结,师生互动,学生和教师共同评价总结本节课学练情况。

篇7:幼儿大班舞蹈活动教案

大班的幼儿已经接触了三年的音乐、舞蹈,在舞蹈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各方面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因此让幼儿单纯地模仿教师做舞蹈动作并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于是我决定让幼儿自由地、以自己的动作来表现自己对外在事物的理解。之所以选小鸭子是因为本班幼儿对学小鸭子的动作一直都很感兴趣,对小鸭子这一形象也比较熟悉,因此创编起来可能会比较容易一些,并且他们一直很习惯于学老师怎么去做,让他们来自己创编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不让他们失去兴趣,所以我选择了让他们创编小鸭子的舞蹈,也当作以后教学的一个过渡吧!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感受小鸭的各种动态姿势。

2、大胆创编小鸭的舞蹈动作,体验创编舞蹈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鸭头饰若干、多媒体一台、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播放音乐,让幼儿随音乐模仿各种小动物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师:孩子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许许多多的小动物,今天呀,就让我们一起学学小动物的各种动作,好吗?(带领幼儿模仿小鸟、大象、小鸡等动物的动作)

二、基本部分

(一)播放多媒体画面《孔雀舞》,教师向幼儿简单介绍杨丽萍的孔雀舞。

提问:你们知道她是模仿什么动物做这些动作的呢?

师:这个舞蹈叫做《孔雀舞》,是我国一位有名的舞蹈家杨丽萍阿姨模仿孔雀的各种动作跳的,她为了创编这个舞蹈,观察了孔雀很长时间才创编出来的。今天我们也一起来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创编舞蹈,你们能不能试一试?那你们想模仿什么动物呢?(幼儿自由发言)今天老师拍了一段小鸭子的动画片,让我们一一看,然后把它编成舞蹈好吗?

(二)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引导幼儿大胆创编小鸭的各种姿势。

1、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全段,幼儿欣赏,观察小鸭子游戏时的各种姿势,感受小鸭的愉快情绪。

提问:小鸭子在做什么呢?(小鸭在走路、在喝水、游泳、开心地跳舞。)你们能不能学学小鸭子的这些动作呢?——让幼儿在整体感受小鸭子的各种姿态后,尝试来模仿。

2、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一片段,幼儿自由模仿并创编小鸭子走路。

3、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二片段,幼儿自由模仿并创编小鸭子喝水和游泳的动作。

4、播放多媒体画面《小鸭子》第三片段,幼儿自由创编小鸭子跳舞的动作。

5、让幼儿自由讨论,把创编的三段小鸭动作结合起来,组成舞蹈《小鸭子》。

师:小朋友们真能干,把小鸭子的走路、游泳、喝水等好多动作都做出来了,那我们能不能来扮演一下小鸭子,把我们刚刚做的动作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放音乐,发头饰,让幼儿跳舞,老师也在一旁跳,还可以模仿一些幼儿的动作,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三、结束部分

篇8:浅析当代幼儿舞蹈教学

一、幼儿舞蹈教学的教育目标

幼儿舞蹈的教学目标应体现国家的教育方针, 即将社会需求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相结合, 培养幼儿其具有高尚的情操、优良的品质、健全的身心、开朗的性格、顽强的意志, 开发幼儿的智力和能力, 提高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以及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 锻炼幼儿的反应力和动作协调性, 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幼儿舞蹈教师只有明确这样的目标并不遗余力地践行, 才能让幼儿在舞蹈的世界里陶冶情操、培养能力、健康成长。

二、幼儿舞蹈教学的任务

1.培养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艺术情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大脑的一种定向探究反射机能, 连接着大脑皮层中最大的兴奋中心。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 当幼儿注意、了解、欣赏舞蹈并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时, 就会对舞蹈产生兴趣, 感觉就会灵敏起来, 理解力也会随之提高, 并能主动探索认识它的方式和手段。此外, 幼儿舞蹈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也是确保幼儿保持兴趣的良策, 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和专注时间, 恰到好处地变换教学形式, 让新鲜和好奇充满课堂, 从而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他们感受美、表现美的艺术情趣。

2.培养幼儿欣赏美、创造美的艺术能力

第一,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发展幼儿艺术才能必不可少的因素, 培养观察力是认识的第一步, 是获得知识、学习技能、进行思考的前提。处于学前教育期的幼儿好动、好奇、喜欢模仿, 教师要从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入手, 使其通过简单的“看”来认识舞蹈, 从而感受这一特殊表现形式, 有目的、有选择地引领幼儿感知舞蹈。我们常说“手舞足蹈才是舞”, 这说明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对不同动作特征的观察能力。

第二, 培养幼儿的注意力。教师在教学中合理地组织教学能够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对幼儿舞蹈教学而言, 教师组织教学要贯穿课堂的全过程, 须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训练方法, 合理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方式提高注意力。例如在需要重点掌握的动作部分, 可以引入具体事物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同时, 教学要强调目标要求, 很多舞蹈动作既单一又辛苦, 这需要教师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发挥想象, 变换授课方式, 完善教学环节, 做到既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第三, 培养幼儿的表现力。舞蹈艺术是以表现美为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 培养学习者的表现力无疑是重要一环。教师应以生动的示范、准确的讲解和动听的音乐素材实施教学, 展示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 所选用的音乐或伴奏应贴近日常生活, 帮助幼儿了解舞蹈形象、抒发艺术情感、激发表现欲望, 从而培养他们丰富的表现力。然而, 有很多舞蹈教师缺乏对幼儿身心特点的了解, 忽略了幼儿对舞蹈的情感体验, 因此, 他们只注重让幼儿模仿舞蹈动作, 以学会“规定动作”为主要要求, 而忽视了帮助幼儿理解舞蹈的内涵, 如此一来, 在教学中过多地强调规范性和准确性, 不提情感体验, 单一重复的舞蹈动作容易导致幼儿厌倦, 并时常在学习中感到疲劳。

第四, 挖掘幼儿在舞蹈学习中的社会功能。幼儿舞蹈的社会功能是对幼儿进行德、智、体、美的教育, 并从中挖掘幼儿的艺术潜力, 为培育一代新人打下基础。因此, 幼儿舞蹈教学要在训练形体健美的同时, 增强对幼儿的集体主义观念和组织纪律教育, 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自信心和意志力。

三、幼儿舞蹈教学的常用方法

第一, 启发法。教师以符合幼儿身心的选材指导幼儿听一段音乐或节奏, 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用动作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 以提高舞蹈表现力。

第二, 示范法。教师的示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 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后, 要以富有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形象完成动作, 再鼓励学生模仿表演。

第三, 练习法。教师提出练习的要求, 然后让幼儿做动作, 采用全体练、分组练、个别练等练习方法, 并加以指导, 及时纠正错误。

第四, 分解、组合法。教师把舞蹈动作中的重难点动作分解成若干部分, 让学生先进行分解练习, 然后再组合完整。

第五, 观察、模仿法。教师先让幼儿通过观察来记忆动作特点, 然后由教师做具体动作, 幼儿模仿, 边看边模仿。

第六, 游戏法。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舞蹈教学, 从而增强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

第七, 讲解、提示法。优美的语言促使兴趣的产生, 教师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技巧帮助幼儿理解、感受, 使他们更到位地表达内容和感情。同时, 在遇到学生不会的动作时, 教师要及时提示, 帮助他们加深记忆。

篇9:了解幼儿舞蹈教学与舞蹈创新

一、了解舞蹈知识

舞蹈知识是以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方式与能力特点在舞蹈中反映,我认为:“幼儿一开始就具有模仿的本领,模仿就是学习。幼儿模仿能产生表象,是日后形成思维的准备,而模仿又恰恰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增长知识和能力的主要方式。”如幼儿在舞蹈中模仿小闹钟摇摆的自由形态,在模仿小闹钟动作中体会“时间再走”的感触,明白人要懂得珍惜时间。但我们要注意的是幼儿舞蹈绝非是模仿性舞蹈。只有在模仿中纵向深入,取其精髓,幼儿舞蹈作品才可能是对幼儿生活的真实写照。

例如,幼儿舞蹈《飞呀飞》描绘了一群由小姑娘演变成的翱翔在天空自由自在的小鸟。该舞蹈以爱为发展主线,既表现了小鸟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也表现了小鸟们相亲相爱温暖的画面。既表现了幼儿细微的观察力,也表现了幼儿对生活的热爱。这就是舞蹈所表现出来的丰富内涵。

二、体会舞蹈生活情趣

幼儿舞蹈源于生活,很熟悉的一段话。那我们要怎样让幼儿舞蹈源于生活呢?首先,它需要通过精心的选择、提炼与组织,采用比拟象征的手法,把生活动作典型化,形成富于表现力的动作,给人以美的享受。我们在平日教学时,要引导幼儿根据有趣的形象动作想象出这个动作传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让幼儿根据某一动作想象这是表现雨天戏耍的情景,还是过小溪时那种踩在石头上小心翼翼的心情等等,逐步吸引幼儿共同参与舞蹈的创作。

三、丰富舞蹈幻想性

幻想性通常是幼儿最显著的标志。因为幻想是幼儿心理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能够发挥幼儿想象力。在舞蹈中,她们可以是穿行于太空的小超人等等。幼儿在幻想过程中真实而强烈的情感直接表露想象的特点,这正是幼儿舞蹈艺术形象的依托。因此,教师应该用心的去感受生活,在平时的舞蹈教学中尽可能激发出幼儿无限的想象力。

例如:幼儿舞蹈《时间快跑》很直观的体现出幼儿的表现力,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用自己的身体表现时间快跑。教师们凭着丰富的想象力传授给可爱的孩子们,告诉她们怎样表现生活当中看到的时钟,让孩子们幻想一下怎样用舞蹈动作表现快跑这个词。同时通过这个舞蹈的形式告诉可爱的孩子们在生活中要懂得珍惜时间,要懂得与时间赛跑。这样孩子们通过感受生活,通过丰富的幻想让幼儿打心底里喜欢舞蹈,从而感受快乐。

四、舞蹈教学核心部分—创新

在以往的幼儿舞蹈教学中,应挖掘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而这些需要在舞蹈创新教学中进行尝试。当今的幼儿舞蹈需要不断求新,寻找有新意,富有时代气息的。这样的舞蹈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所以舞蹈编排的核心部分是创新。就此,我们就围绕创新谈谈以下几点:

1.通过兴趣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它是推动幼儿去探索知识并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它是指人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学习的一种情绪状态。兴趣就像是老师,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们常常想着怎样提高幼儿的兴趣,从这些微小的细节中,老师们才能从孩子的点滴行为中找到灵感。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目标上应把激发幼儿的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让幼儿学习最基本的技能技巧。

2.通过人物模仿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我认为,人善于模仿是本能,在任何舞蹈中,如果没有模仿就没有创新的可能。幼儿模仿力的提高来源于我们老师们在生活中点滴的训练。从以往我的教学经验来说可以简单的从人与物的模仿开始训练。训练一定程度后就从人物神情着手,一步一步加深难度。老师们就从幼儿训练中捕捉幼儿的新颖神情,从而去开拓新的构思,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找到新的亮点,所以我觉得模仿是舞蹈中必不可少的。

3.通过选择教材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选用适合幼儿年龄段及幼儿具体情况的,具体教育性、代表性、兴趣性的教材。在选择教材时,要尽量选择从歌词到音乐,从体裁到形式,从结构到风格都能贴近幼儿生活,体现幼儿情绪的教材。例如:舞蹈《找朋友》,幼儿对此歌曲熟悉,从歌词中理解,让老师不断的潜心研究小朋友们在做这个游戏时的动作、神情,提取可用的素材,让幼儿通过表演受到启发,陶冶幼儿情操,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4.通过情感交流进行幼儿舞蹈创新

人是感性的,对于幼教来说情感是教育的催化剂。老师们面对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应该可以表现丰富的情感,这种情感的交流是发自内心的。在平日的教学中,孩子们给老师们一个甜甜的微笑就足以让老师们甜得像蜜。因此,老师们在幼儿舞蹈教学中,抓住“情”字,通过师生间的和谐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教学的目的。

五、结语

篇10:幼儿园大班舞蹈教案

2010-01-13 17:43:55 作者:佚名 来源:幼儿园 网友评论 0 条

分享到: 腾讯微博 QQ空间 新浪微博 人人网 开心网 网易微博 更多 1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能自如地随音乐舞蹈,表达出小朋友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体验欢乐的气氛。

2.初步培养幼儿与同伴的合作交往能力及自学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图谱两张,歌曲《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2. 五个小组的标记(白、红、黄、蓝、绿五种颜色的花形标记,幼儿各有一枚,活动室地面贴上相应花形标记)

3.舞蹈用小道具(腕花),幼儿人手一副。

三.活动过程:

1. 随《母鸭带小鸭》律动音乐幼儿愉快地进活动室。(要求幼儿能随音乐形象而有节奏地表演小鸭走路,游水的动作)

2. 练生曲《你好,你早》(模仿小动物的叫声,能与同伴自然地面对面表演唱,声音整齐动听)

3.复习歌曲〈欢乐颂〉

请外圈的小朋友站起来唱歌词,里圈的小朋友哼唱“啦”,合唱的时候声音要整齐和谐。

4.创编舞蹈〈欢乐颂〉

(1)幼儿听音乐想动作(引导幼儿感受音乐,初步设想舞蹈动作)

教师:“刚才小朋友的歌声真好听,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编〈欢乐颂〉的舞蹈动作,首先请大家仔细地听音乐想动作。”

(2)幼儿分组商量讨论,设计舞蹈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在小组协商的基础上创编舞蹈动作)

教师:“接下来要请每队小朋友站到标记上,互相商量,为这首乐曲配上合适的舞蹈动作,开始。”

(3)引导幼儿集体创编舞蹈动作,教师及时记录动作——画在图谱上。(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引导幼儿编出与众不同的优美的动作,并着重表扬动作富有创意及在创编时能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幼儿)

教师:“刚才小朋友都编得很认真,现在哪一队先来试试,把你们设计的动作表演给大家看。”

(4)回忆创编动作,为连贯舞蹈作准备。(引导幼儿通过仔细观察图谱,想象动作)教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的舞蹈动作已经全部编好了,先请大家看着图谱来回想一下动作。(播放音乐)

(5)看图谱学跳舞蹈。(能在参照图谱的基础上,初步随音乐完整练习)

教师:“现在请大家找好舞伴一起来跳。”(特别提醒幼儿在需要合作舞蹈时两人能互相配合好)

音乐连续播放两遍。

(6)小朋友跳得真好,现在请大家带上腕花来跳,你可以学图谱上的动作,也可以自己想动作。(幼儿集体戴上腕花练习,能在音乐的伴奏下投入地表演)

5.结束。

小朋友的舞跳得真美,以后我们再到小舞台上去表演,好吗?现在我们一起跟客人老师说再见!(幼儿随《母鸭带小鸭》音乐愉快地出活动室。)

篇11:幼儿园大班舞蹈活动教案

经过一年的集体舞教学研究,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舞蹈经验,能较好地演绎单圈、双圈集体舞、队列舞等有固定队形的舞蹈。但对于更为自由、开放的广场舞却从未接触过。在平时的音乐活动中我还发现,孩子们不太会合理利用已有空间,经常挤在一起活动。基于以上原因,我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初步学跳散点结伴舞,感受俄罗斯民间舞蹈轻快、幽默的风格。

2.能在固定空间中自由穿行、舞蹈,不与同伴碰撞。

3.在手腕花的帮助下与同伴合作舞蹈,体验集体舞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快速地找到舞伴,并两两合作舞蹈。

活动难点

会合理利用空间,并在音乐结束前找到朋友。

活动准备

1.音乐《萨沙》;

2.幼儿每人右手上戴一个手腕花。

活动过程

学习表现朋友见面时的惊讶动作

1.直接导入。

师:“今天我们要一起跳一个好玩的朋友舞。”

2.表现惊讶的动作。

师:“当你某天出门散步的时候,突然碰到了一个很久没有见面的好朋友,你会怎样”

师总结幼儿的回答,并示范指着对方说:“是你是你就是你!”

(动作:单手叉腰,右手伸出食指,身体后仰,指着对方说:“是你,是你,就是你。”)

3.师幼互动,练习碰面后的惊讶动作。

引导:“很惊讶地说话时,身体会怎样”(身体向后仰,表情很惊喜)

提示:用戴手腕花的手指着朋友说。

4.幼儿互动,两两练习。

(评:活动开始,老师利用语言创设了一个有趣的情境,通过师幼、幼幼互动,让孩子不知不觉地融入到情境中,自然、愉快地学习表现惊讶的动作。语言节奏的加入,更使幼儿兴趣浓厚,表现到位。)

学习听辨音乐找朋友

1.欣赏第一段音乐(找朋友的音乐),师用动作带领幼儿听辨乐句。

“音乐有几句你能听出来吗一起听着音乐用动作告诉大家。”(再次听辨音乐)

(评:听辨乐句是活动的难点,老师利用手指走路的动作,让幼儿清晰地感受到了四个乐句。幼儿通过模仿学习,在“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了音乐,学会了听辨乐句,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2.讲解找朋友的规则。

“音乐响起,我们都在大街上散步,各处的风景都要去看看。等到音乐快结束的时候,找一个离你最近的朋友,面对面,互相指着对方说:是你!是你!就是你。”

3.幼儿尝试跟着音乐散步、找朋友。

师鼓励幼儿散步时充分利用教室空间。

4.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在音乐快结束时找到朋友

5.幼儿再次尝试听音乐找朋友。

6.完整表现找朋友及找到朋友后的惊讶动作。

(评:散点结伴舞需要培养幼儿自如找空间的能力,老师利用散步这一情境,引导幼儿多观赏周围的风景,从而帮助幼儿明白:找朋友时不要扎堆,要善于寻找空地方。“如何根据音乐迅速找到朋友”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方法,而是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尝试,最终明白:第三句音乐结束后去找朋友。体现了尊重幼儿的教育观。)

学习两两合作动作

1.两位老师示范合作舞蹈动作。

问:“我和朋友跳了哪些动作”

2.和老师空手练习互拍动作,提示从戴手腕花的手开始。

3.幼儿两两结伴练习。

讨论:怎样快速地转换动作

4.听音乐练习。

(评: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学习能力显著提升,在早操锻炼中幼儿也有了两两舞蹈的经验,所以老师采用了模仿学习的策略,让幼儿学做动作,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满足了幼儿主动学习的需要。舞蹈过程中需要快速转换动作,这时幼儿碰到了困难,老师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鼓励每个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并给予支持与建议,使幼儿获得了自信与满足。)

完整舞蹈

活动评析

集体舞是全体幼儿共同参与的,强调在队形变化中进行人际交流的舞蹈形式。它的价值体现在让幼儿获得合作交流的快乐、感受表达的快乐、自我成长的快乐。该活动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结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层层展开,自然累加,让幼儿充分感受了集体舞的独特魅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体现了快乐舞蹈的理念

活动情节设计简单,充满情趣,以找朋友为线索,表现了碰到朋友时的惊喜场面及一起舞蹈的快乐场景。在老师略带夸张的肢体动作及语言情境的带领下,幼儿的舞蹈热情被极大地激发出来,很自然地表现出了惊喜、快乐等情绪。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参与过程中,体验了集体舞所特有的合作、平等、积极、自然的情绪交流,充分享受了舞蹈的快乐。

2.关注个体,指导有效

篇12:大班幼儿舞蹈教学教案

本资料由幼教廖老师分享,如需配套音乐请加扣扣:一零一四四八二八四一

◆动作建议

前奏:全体幼儿分成两条龙,上举龙把立正姿势准备。

●A段: [1]一[12]小节,在龙头的带领下,上举龙把绕活动室场地跑动;

[13]-[20]小节,手举龙把做大幅度左右摆动(4拍1次);

[21]小节,上举龙把立正姿势过渡准备。

●B段:

在龙头的带领下,随音乐边做慢速左右摆动(2拍1次),边按“S”形或圆形走队形;

●C段:

在龙头的带领下,上举龙把随音乐按逆时针方向跑动成螺旋形,在尾声处保持造型不动。

二、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百叶龙舞动的姿态和气势,学习根据音乐的句段结构较准确地表现舞龙动作。

2、借助队形变化图,尝试多人合作舞龙。

3、了解“百叶龙”是浙江省的民间艺术,喜爱民间艺术。【活动过程】

l、说说神奇的“百叶龙”

与幼儿一起回忆“百叶龙”的传说。

2、欣赏舞动的“百叶龙”

(l)欣赏舞蹈第一遍

你看到百叶龙是怎么样的?心里有什么感觉?

(2)欣赏舞蹈第二遍 百叶龙舞出了哪些形状?

(据幼儿的回答,教师边哼唱音乐旋律边用简单的符号记录队形,如直线状、圆形、波浪形、螺旋形等,引导孩子找找龙头龙尾的位置。)

(3)倾听音乐,教师指画队形图

(4)讨论队形与音乐的变化特点

3、试试合作舞龙

(1)教师带领幼儿初步感知空手舞龙的方法。

(2)简单介绍草龙(数一数一条龙有几根龙把),将幼儿分成两组,推选出“龙头”。

(3)幼儿尝试随音乐合作舞龙。

(4)分享交流,自主讨论解决活动中出现的困难。

(5)幼儿再次舞龙。

4、活动延伸

篇13:幼儿戏曲舞蹈教学初探

戏曲集体活动包括:唱、念、做、舞、制、画、欣赏、模仿。其中“舞”是可视性最强的, 也是难度较大的教学。考虑此因素, 我们在每周下午安排两个课时实施教学。如何开展幼儿戏曲舞蹈教学呢?我们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学策略

1. 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小班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审美情感。

对幼儿来说, 音乐活动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 他们在唱歌、跳舞、欣赏、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 逐渐受到了音乐艺术美的熏陶及感染。在这些音乐活动中, 音乐伴奏、人体动作必不可少, 而戏曲舞蹈也具有相同的特性, 只不过戏曲舞蹈中的音乐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儿童音乐, 而是具有一定民族、地域风格的戏曲音乐。既然两者差距不远, 笔者认为, 戏曲舞蹈的教学可以借助于音乐活动来实施, 但如何有机地渗透, 首先就是审美情感的培养。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态度的反映。愉快、喜爱等情绪会引起人的积极态度, 反之, 使人产生一种否定的情感及消极的态度。审美情感是人的一种高级的情感, 在舞蹈欣赏或舞蹈创作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是对美的追求的起点。因而在小班的戏曲舞蹈活动中, 这种“审美情感”的培养对今后的戏曲教学至关重要, 将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策略1】培养孩子对戏曲舞蹈的兴趣。

兴趣对于任何活动的参与、学习都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前提, 何况对于一个幼儿完全不曾接触、了解的戏曲活动, 更显得尤为重要。小班幼儿的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情绪化的, 音乐恰恰是激发孩子们兴趣的调剂品。他们往往会“闻声而动, 听音而舞”。为此, 我们选择了一些节奏欢快的戏曲音乐, 如《小放牛》来让幼儿进行表演。在活动中老师运用双手的变化模仿出了牛角、牛爬山、牛叫、牧童吹笛等一系列表现这首音乐内容的动作, 这些形象有趣的动作及有别于其他儿歌的音乐, 很快吸引了大家, 他们纷纷兴高采烈地模仿了起来, 还边舞边说起了音乐中的念白:黄莺在枝头叫, 把牛儿赶上山, 赶———上———山……节奏欢快、鲜明的音乐, 动作形象生动的表演, 使幼儿对戏曲舞蹈有了初步的兴趣。在接下来的活动中, 我们逐渐运用了戏曲中的道具———彩带、手绢、扇子等进一步丰富幼儿对戏曲舞蹈感性上的认识, 以提高幼儿对戏曲舞蹈更大的兴趣。

对小班幼儿而言, 游戏是他们的最爱, 因而在活动中, 教师注重了以游戏来引导幼儿学习, 有了它的帮助, 将更有效地促进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学习与认识。例如, 在《小小手绢花》的教学活动中, 笔者以三个游戏贯穿其中:《蒙头摸人》、《捉尾巴》、《玩手绢》。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了解手绢在戏曲中的名称及其作用, 培养愉悦的情绪。

有趣的游戏在欢快的民乐声中愉快地进行着, 在前两个游戏中幼儿知道了游戏的道具叫“红绒八角绢”, 除了玩游戏, 它还可以用来表演。于是, 在第三个游戏中, 教师示范了戏曲舞蹈中手绢的一些技巧———转绢、顶绢、抛绢, 他们一下就变得异常兴奋, 纷纷要求老师教他们学习。这样, 戏曲舞蹈中技能、技巧的学习在游戏中就被幼儿的兴趣所推动, 而变为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寓教于乐”。因而, 在戏曲舞蹈活动中, 提高幼儿兴趣才是保证整个活动实施的关键所在。

【策略2】创设环境、自由感受、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陈鹤琴先生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 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 有兴趣地与环境发生互动, 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 才能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这句至理明言同样适用于戏曲舞蹈教学。在活动中, 我们注重创设良好的戏曲环境, 让孩子天天接触戏曲、听戏曲, 生活在充满奇异的音乐环境中。

(1) 恰当地利用一些空余时间, 如幼儿晨练、饭前、离园前等时间播放戏曲音乐, 让幼儿欣赏、倾听, 教师时常以优美的舞姿伴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孩子们往往会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 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参与其中, 现在即使在没有老师的带动下, 孩子们也会一听到自己熟悉的音乐, 便会尽情地手舞足蹈起来。

(2) 墙饰是孩子们天天都要看到和接触到的事物, 为孩子创设一个新颖美观的墙饰天地, 是培养孩子对戏曲的感受、欣赏的一个有利途径。我们将戏曲中的人物脸谱, 如:旦角、花脸、红脸、黑脸用彩纸板做成半立体的墙饰贴在墙上, 那微微颤动的翎子、靠旗, 发髻上色彩绚丽的花饰, 随风而动的髯口, 无一不深深吸引起孩子们的目光。他们常常会好奇地去看一看、摸一摸、学一学, 教师会不失时机地表演几个相关的舞蹈动作, 并不时鼓励孩子们自由发挥。慢慢地, 孩子们会看着不同的人物脸谱自信地表演着舞蹈动作, 如:走步、晃手等, 有时会三五一群地合作性舞蹈起来。除了脸谱以外, 还运用了传统剪纸、绘画来展示戏曲人物的动作、形态, 使幼儿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戏曲中的美, 并乐于表现它的情感。

(3) 在音乐角中, 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些戏曲小道具———手绢、彩带、团扇、折扇、髯口、官帽等, 让孩子们可以自由地玩耍、自由探索。他们舞一舞、动一动, 各自展示着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儿拿着手绢左右转动, 俨然是一束正在绽放的花朵;有的摸着髯口, 吹胡瞪眼, 还真有一点戏里武将的风范……孩子们在音乐角里无拘无束, 尽情表演, 充分激发了幼儿对戏曲舞蹈的喜爱, 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 可真是其乐无穷。

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 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 而良好的戏曲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 一点点、一天天逐渐听懂戏曲、学习戏曲、表演戏曲。

2. 在中班戏曲舞蹈教学中培养孩子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 仍然注重技能、技巧的培养, 而忽略了对孩子音乐欣赏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育模式使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及创造力的培养有一定的局限性。美国音乐教育家穆塞尔提出:“音乐教育就是欣赏教育, 就是为了欣赏而进行的教育”。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同样适合于我们的戏曲舞蹈教学中。

【策略3】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在欣赏教育中首先要有一个好的作品, 而要对这个作品有一定的了解, 必须为孩子提供视觉、听觉方面的帮助。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 在教学的初级阶段, 笔者为孩子提供了画面生动的戏曲影像, 这样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我们选择了孩子们比较感兴趣的军事题材———《智取威虎山》中的“夜袭威虎山”片断, 让孩子们在安静的环境中反复地欣赏, 指导他们将其中故事的内容与音乐结合着看, 并运用一些引导性的提问:“看, 剧中的叔叔怎么了?”“听, 这时候出现了一种什么声音?”“为什么要用这样的音乐和声响呢?……”逐步地将孩子们无意识的观看逐步转向对音乐的有意关注, 使幼儿逐步了解和体会故事情节的变化, 是与声响效果有一定联系的。待孩子们有了一定的听辨能力后, 就采取听音乐讲述的方式, 启发孩子们自由想象:这些解放军在做什么?把听到和想到的东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由于孩子们已有了先前的视觉印象, 再通过自己的奇妙想象, 有的孩子说:“解放军在用马鞭打马屁股, 让它快跑!”有的孩子说:“解放军骑着大黑马、白马、黄马飞快地向前跑!”有的说:“许多解放军骑着马去和敌人打仗……”孩子们绘声绘色地讲述中有着这么多丰富的想象力, 着实让人吃惊, 也充分说明了自由想象是在对音乐的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中产生的。在戏曲音乐欣赏的基础上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是有一定的成效的。

【策略4】提供宽松、和谐的环境, 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音乐欣赏包括欣赏性和创造性。在音乐欣赏中尽量放手给幼儿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 使每位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喜好、原有的经验来进行自由的想象、自由的表现和自由的创作。

例如, 在《小小马鞭》戏曲舞蹈活动中, 笔者在幼儿对戏曲音乐及故事情节有了一定了解之后, 启发式提问:“想让马跑得快, 怎样用动作来表演?想让马休息一下呢?……”然后放上音乐, 幼儿自由组合, 按老师的提示创编解放军骑马的动作, 并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编的动作, 同时还教老师和其他同伴进行学习。这种换位教学, 对幼儿创造力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还树立了其自信心, 就连那些平时胆小、内敛的孩子也纷纷展示着他们创编的动作, 到了该总结的时候, 请孩子们推荐最好看的动作, 并把它们进行了有效地综合, 还配上了与之相吻合的儿歌, 《马鞭舞》就这样诞生了。孩子们在音乐戏曲中尽情地舞蹈, 这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不仅愉悦了孩子们的性情, 还促进了孩子们个性化的发展。

3. 将两种活动有机渗透, 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幼儿音乐活动与幼儿戏曲舞蹈活动同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范畴, 它们有着相同的教育特点:通过对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而当前幼儿园素质教育中特别强调幼儿个性化的发展, 因而, 我们在教育过程中, 将两者互相结合、有机渗透, 让幼儿在得到艺术陶冶的同时, 发展幼儿智力与非智力, 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策略5】综合两者的教学方法, 因人施教。

(1) 儿歌教学法。在音乐教学活动中, 幼儿对于歌曲的学习掌握较快, 其原因是歌词浅显易懂, 并且反映的都是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及所见所闻, 学唱起来朗朗上口, 中班的幼儿还可以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创编一些体态动作, 边歌边舞。这种把唱、跳结合在一起的生动教学, 称之为“综合教学法”。为此, 根据幼儿的年龄差异及以上特点, 我们在教授戏曲舞蹈时运用了“儿歌教学法”———即把技巧性的动作用通俗易懂的儿歌来实施教学。

如:小班《手绢花》———“八角手绢手中拿, 找准圆环握住它, 手腕用力转一转, 手绢好似小飞盘。”在这首儿歌里已包含了“转绢”的教学方法, 它比起一般的说教, 孩子们更乐于接受。在边说边舞的过程中, 孩子们轻松地学到了戏曲舞蹈的动作。

如:中班《马鞭》———“小小马鞭套手里, 赤橙黄绿青兰紫, 马儿的名字任你取, 摇摇摆摆当马骑, (上马动作) 八大大仓———才———仓……”儿歌的内容充满了游戏的味道, 在说说跳跳已中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及创作意识, 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及经验给自己的“马”取着名字:白龙马、斑点马、小飞马。任意创编着“上马”的动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启发幼儿积极进行创造性活动, 甘愿当孩子们的观众。事实证明, “儿歌教学法”对于戏曲舞蹈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是一种适合于各年龄段幼儿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整个活动中, 说、唱、跳有机结合, 促进了孩子全面的发展。

(2) 示范法。在音乐活动及戏曲舞蹈活动中, 教师要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进行表演, 使幼儿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 随着语言的讲解, 面向幼儿做镜面示范, 此方法能激发幼儿的学习愿望和热情。

(3) 游戏法。游戏是适应幼儿内部的需要产生的, 是幼儿主动自愿进行的活动。在音乐活动中有孩子们喜欢的音乐游戏《拔萝卜》、《小手爬》……孩子们连续玩上若干遍, 仍然兴趣盎然。在戏曲舞蹈活动中, 我们同样借鉴了音乐游戏, 注意将歌、舞、乐三者相结合, 集创造、表演、欣赏于一体, 使幼儿产生持久投入活动的热情, 只不过我们将游戏的儿歌音乐换成了戏曲音乐, 教师带着孩子们玩手绢、骑马 (用马鞭) ……幼儿在游戏娱乐中不仅增长了知识, 而且还愉悦了自我。

二、探究结果

在戏曲舞蹈的探索过程中, 我们从多方面对幼儿的戏曲舞蹈学习进行了策略的研究, 测查结果如下 (50人) :

结果证明, 探索活动丰富了幼儿的生活, 对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有了很大的帮助。

三、探索实践中的启示

1. 创设宽松、良好的戏曲氛围, 激发幼儿从不同角度感受戏曲舞蹈。

卡尔奥尔夫认为:“完全没有音乐感觉的孩子是罕见的, 几乎每个孩子都能理解和享受音乐。”所以, 我们应注意随时让幼儿在各种环境下体验戏曲音乐, 并学会去理解它, 活跃他们的思维, 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 注重因人施教, 有计划地指导。

由于幼儿年龄、认识水平及心理发展存在着差异, 这对他们在学习戏曲舞蹈过程中的感受、领悟、表现及创造都会有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洞察力, 根据各年龄段幼儿安排不同量的教学内容, 时间长度要因人而异, 在张弛有度的教学中, 逐步引导幼儿去表现、创造戏曲舞蹈。

(1) 针对音乐活动和戏曲舞蹈存在的差异, 在活动中教师除了具有灵活性和洞察力之外, 活动前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做好多种活动预案, 反复示教, 同时还要善于针对每个活动、每个方案、有个性儿童做好文字记录及反思, 写出研究性、探索性方案研究报告。

(2) 幼儿容易受到戏曲舞蹈所规定板式的局限, 有些儿童容易显得过于拘谨、呆板。除“戏曲博大精深”受到儿童年龄特征的局限外, 还与幼儿所在班级教师的教育活动的引导、指导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戏曲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味学戏和模仿, 使儿童学戏后, 变得“死板”、“定格”、“城府”……失去儿童的童趣。因此, 教师的落脚点应该在于“创编”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克服不同的教育者对于教学存在着专业技能和指导策略的差异, 努力达到同步协调。

3. 将活动贯穿于素质教育之中, 注意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灵活性。

幼儿园素质教育中提出: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 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 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面。戏曲舞蹈教学是遵循了幼儿园素质教育这一宗旨的, 它的引进是素质教育的多种手段之一, 在实践活动中, 教师应充分重视幼儿审美情感在戏曲舞蹈活动中的作用, 充分调动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戏曲舞蹈, 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生动有趣的教学形式, 培养其想象力、创造力,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戏曲舞蹈活动和音乐活动互相促进、相互渗透。

音乐与戏曲都是艺术活动, 艺术是需要人们用情感来表现的。在两种活动中, 幼儿情感的感受、体验显得尤为重要, 这也是幼儿园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对于博大、精深的戏曲, 我们和音乐活动一样, 不只是片面注重幼儿的技能、技巧的满堂灌式教学而是要注重培养幼儿的发展能力、创造意识、探索精神, 两者在幼儿园活动中, 应有机结合, 互相促进, 共同为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而努力。

篇14:民族舞蹈在幼儿舞蹈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民族舞蹈;应用;幼儿舞蹈教学;融入

舞蹈既是文化载体,又是文化内容。我国是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都根据自己民族风俗特色编创出独特的舞蹈,并世代传承和发展。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较为丰富,欣赏价值较高,如果将民族舞蹈融入到幼儿舞蹈教学中,不仅能开阔幼儿视野,提升其艺术审美力,强化其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还能让幼儿了解到民族特色和传承民族文化,进而提高幼儿综合素质,使其健康成长。因而,民族舞蹈融入幼儿舞蹈教学的意义重大。

一、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的价值

(一)民族舞蹈能够丰富幼儿舞蹈知识和增强民族感情

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能够激发幼儿想象,激发其舞蹈学习积极性。许多民族舞蹈中都内含着古老传说,在舞蹈教学中可以先向幼儿讲述传说,以此来激发幼儿想象力和调动其热情,提高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认识。幼儿可以通过民族舞蹈来领略各民族舞蹈的风格,并强化其学习民族舞蹈的兴趣[1]。幼儿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了解民族、认识民族和继承民族精神是幼儿的历史使命。由于幼儿活波爱动的天性,使得舞蹈深受幼儿喜爱,在幼儿舞蹈教学中加入民族舞蹈,能够使幼儿了解到民族舞蹈的美丽,感受其魅力,进而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也深化其对民族舞蹈的认识。比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筷子舞、骑马舞及傣族舞等少数民族的舞蹈,不仅能丰富舞蹈教学内容,还能强化幼儿对民族舞蹈独特魅力的领略,了解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及生活习惯等民族文化,激发其探知少数民族的欲望,进而增强其对少数民族的感情。

(二)培养幼儿对民族传统的尊敬感

民族舞蹈中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蕴含着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民俗文化,民族特色和民族情感非常强烈[2]。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能够使幼儿体会到少数民族的生活及生产,增强其探寻民族文化的欲望,进而萌生对民族文化的敬意。例如在舞蹈教学中融入傣族舞时,可以采用葫芦丝伴奏,让幼儿在此伴奏下翩翩起舞,以感受傣族民族风格和民俗氛围,利用锣声让幼儿感受拉祜族的民族生活;利用民族舞蹈中的独特服饰和民族音乐、风俗照片等让幼儿了解民族风情,了解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和民族文化。

二、幼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

(一)民族舞蹈氛围的营造

活波爱动是幼儿的天性,活波也是民族舞蹈的特点之一。因此,在幼儿舞蹈教学中融入民族舞蹈,首先应营造活波的舞蹈氛围,以体现民族舞蹈的特点和贴合幼儿的天性,再选择欢快活波的民族舞蹈音乐,比如维吾尔族的《阿拉木汗》《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小黄马》等蒙古音乐,以此欢快的民族音乐来营造欢快、活波的民族舞蹈氛围,让幼儿在此氛围中去感受民族舞蹈的魅力。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将民族舞蹈同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学习民族舞蹈,以提高教学效果[3]。此外,将幼儿舞蹈教学分成舞蹈表演、舞蹈知识及舞蹈手工等板块,每个板块的内容各不相同。舞蹈表演板块主要为幼儿提供少数民族服饰、道具及民族音乐,引导幼儿换上民族服饰表演民族舞蹈,为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服务,满足幼儿的表现心理,以提高其学习民族舞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民族舞蹈知识板块中主要是帮助幼儿了解民族风情和舞蹈文化,以开阔幼儿视野,丰富其舞蹈知识。如傣族孔雀舞,向幼儿介绍孔雀的美丽和吉祥寓意,孔雀舞代表着傣族人民对幸福、善良和勤劳的追求及向往。民族舞蹈手工板块主要是教师引导幼儿搜集少数民族风俗照片、民族乐器及舞蹈服饰等资料,让幼儿对民族舞蹈知识及民族音乐进行充分了解,并制作相应的民族舞蹈服装及相关视频。比如傣族的孔雀舞学习中,教师引导学生制作孔雀头饰、裙子等;制作维吾尔族的方帽、小马甲等。

(二)民族舞蹈教学内容的设置及对教师的要求

由于民族舞蹈具有较为丰富的类型和内容,一些舞蹈虽然具有较高的欣赏性,但动作难度较大,不适宜幼儿学习和表演。加上幼儿接受能力的限制,动作难度过大,幼儿很难掌握其精髓,进而使其丧失学习信心和降低民族舞蹈的学习热情。因此,幼儿舞蹈教学中民族舞蹈的融入,应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种类。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置上应适合幼儿学习能力,以简单易学且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舞蹈为宜,比如蒙古族的《骑马舞》、傣族的《孔雀舞》等。选择合适的民族舞蹈,不仅使幼儿体验到民族舞蹈的独特和优美,还能保障其掌握和理解舞蹈动作要求,以提高舞蹈教学效果。当然,合适舞蹈的选择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民族舞蹈技能和知识,且教学经验丰富。幼儿民族舞蹈是民族舞蹈的特殊表现形式,如果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则很难把握幼儿民族舞蹈同民族舞蹈的差异,进而影响到幼儿对民族舞蹈的理解和传承。可见,舞蹈教师应提升专业水平,不断学习民族舞蹈教学新理念。当然,幼儿园也应强化民族舞蹈教师的技能培训,规范教师行为和提高其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和灵活应用各种方法,以提高民族舞蹈教学效果和效率。

总之,民族舞蹈是幼儿舞蹈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学习激情和普及、传承民族文化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在民族舞蹈教学中应贴合幼儿心理和天性,注重舞蹈文化的全面渗透,不断完善和调整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和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

【参考文献】

[1]唐媛姝.幼儿学习民族舞的重要性[J].黄河之声,2013(20):107.

[2]孙雯.提高幼儿舞蹈教学魅力的策略分析[J].商,2013(22):349.

上一篇:打工之旅为题的六年级作文下一篇:资产管理业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