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类课程

2024-05-14

秘书类课程(精选九篇)

秘书类课程 篇1

一、培养目标与课程定位

搞好课程建设, 必须要有明确的课程定位和培养目标。人文学院将财经文秘方向本科的培养目标定位为:根据内蒙古财经大学的学校特色和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特点, 构建能主动适应内蒙古发展进步需要的秘书人才培养模式, 努力培养既具有系统的秘书学专业知识, 又具备较强的办文、办会、办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等专门人才。秘书类课程不仅是财经文秘本科培养方向的核心专业课, 也是学生专业能力构建提升的核心课程。秘书类课程不是单一学科的建设问题, 而是课程的族群建设, 涉及秘书学、秘书实训、公文写作、公关礼仪、秘书公关等学科知识, 与财经文秘本科的其他课程相比, 专业性、交叉性、综合性与实践性都比较强。不同学科具有不同的学科特点, 因此在族类课程定位的基础上, 各学科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进行针对性、差异化的教学十分必要。

二、师资队伍建设

搞好课程建设必须要依靠一支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科研能力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与传统专业相比, 新开设的财经文秘本科尤其需要加大师资建设的力度。目前就人文学院的秘书类师资来看, 整体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学校与学院、教师本人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能力建设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从课程对教师知识结构的要求来看:秘书类课程涵盖管理学、写作学、档案学、秘书学等专业领域, 这就要求各课程的老师既是本学科的专家, 又是知识面宽广的杂家;从财经文秘本科的专业特点来看:秘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 这就要求各学科教师, 既能传授理论知识, 又能传授实战技巧;从教师职业规划的角度看:教学研系统化利于教师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较高的教学水平, 还要积极开展科学研究, 学教研互长。因此, 进行秘书类课程的师资建设, 必须要几手抓:一是鼓励教师进修深造, 拓展专业知识;二是组织教师传帮带、开展教学观摩与研讨活动, 提升教学能力;三是鼓励教师开展有关的学术研究, 提高科研能力;四是鼓励教师挂职锻炼, 增强实践能力。只有教师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 课程建设才会得以保障。

三、教学模式的构建

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策略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质量。秘书类课程的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生为本、以培养职业秘书人为目标、以理论联系实践开展教学的理念, 搞好教学活动。首先, 要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 将学生的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 让学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具体的操作中, 可以采用情景设置、案例分析、任务驱动、启发、讨论研习等具体的教学方法,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和指导。教无定法, 为使课堂教学发挥最大的效力, 教师必须认真对每种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不断探索, 不断改进, 进而达到不断完善。只有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 才会减轻学生学习的倦怠感, 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 传统的“黑板·粉笔”式的教学手段, 在信息化的读图时代里尤其显得单调乏味、苍白枯燥, 所以教师一定要利用好多媒体, 加大功夫挖掘教学资源, 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影视作品中的很多资料都可以迁移到秘书课程教学中。另外网络互动也应该成为教学互长的重要途径, 在定时或适时的设问、答疑、讨论活动中, 达到课堂教学的延伸。通过以上各种方案的实施, 相信一套适合人文学院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一定会构建起来。

四、实践、实训、实习教学环境建设

秘书类课程是一组实践性特别强的课程, 要真正培养学生的职业操作能力, 必须要强化实践教学。新建专业的教学环境建设很难一步到位, 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不应按阶段、分步骤进行:第一步是引进一些实训教学的必备设施, 如电话、电脑、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设备、摄像机、碎纸机、远程会议系统等设施, 这是开展秘书课程教学的基础设施和必要设施。没有这些设施, 有些教育活动无异于纸上谈兵。第二步是对各种实训与实训中心的建设。这需要建立不同的秘书工作模拟实验室, 如档案管理实验室、会议模拟实验室、接待模拟实验室、值班模拟实验室等, 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验学习机会。第三步就是秘书实训基地的建设。基地建设需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 覆盖秘书工作的各个层面。建设完成的实训基地, 应该具有一个小型的企业或行政事业的结构层次。只有设施全备的实训基地的最终建立, 学生的单项技能培训和综合技能培训才能整体上得以提升。目前人文学院的教学环境建设不尽如人意, 急需改善。另外, 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一环, 目前人文学院已经与企业合作建立起了5家实习基地。课外实践的机会, 定会使学生对秘书职业的认识和秘书从业经验都有所提高。

五、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是保证教学活动有效进行、达到教学预期目标的前提条件。由于秘书学专业2011年秋天才进入教育部本科目录, 所以秘书本科教材的建设情况不甚理想。目前, 秘书类课程的教材多由高等教育学会秘书学会或各个开设有秘书专业的高校教师组织编写, 其中多数教材与内蒙古的地区特点和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学生特点不匹配。为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急需组织课程组的各学科教师在借鉴参考国内外各种教材资源的基础上, 精心编写适应财经文秘本科培养目标、体现地方性本科特色的教材。信息化大环境下, 立体化教材建设必须要重视。为打造一流的精品教材, 课程组的教师必须要积极学习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立体化教材建设的经验,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 编写和制作纸质教材、网络教材和多媒体教材, 以期做到主教材与配套的资源如电子教案、电子解题指导、电子模型库、视频库、电子习题答案库等系列教辅材料的建设, 使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扩充, 思维得以拓展。从纸质教材到网络教材的扩展, 不应是教学媒介的简单变化和教学内容的机械重复, 而是教学内容的扩展和延伸, 体现着教学思维的创新和学科研究的最新进展, 对利用网络提升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语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 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 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的财经文秘本科是新建专业。秘书类课程教师不能盲目依靠“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 而要针对学校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 进行秘书课程建设。秘书类课程建设虽然只是财经文秘本科课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该课程群建设的成功与否却关乎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秘书学各门课程的教学一定不能掉以轻心。故作此文, 以示警醒。

摘要: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以内蒙古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财经文秘本科为研究切入点, 对秘书类课程的课程定位、师资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探讨, 以期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指导。

五类职业秘书资格证书 篇2

秘书作为公司的“主管”,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各类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都需要这类人才,因此秘书工作具有广泛的就业空间。同时,由于秘书职位接近中枢,可以接触学习更多的业务知识,加之与上层接触机会多,更易获得横向发展机会。

我国对秘书实行职业准入制度后,拥有秘书职业资格证书已成为进入这一行业的必要条件,各类秘书证也随即成为秘书专业学生求职时的敲门砖。

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证书

该证书是1997年劳动保障部推出的第一个全国统考秘书职业资格证书,也是秘书行业的入门标准证书。此秘书资格证具有普遍认可性,一般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的文秘招聘都以拥有此证书为基本标准。适用人群:各类在校大学生,正在或准备从事办公室工作者均可报考此秘书证考试。

权威性:这是含金量较高的秘书资格认证。证件由国家社会和劳动保障部颁发,是在国内从事秘书职业的资格准入证明。证书等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四级、三级和二级。

考试内容:采取情景录像测试和书面笔试模式。考核认证内容和等级将以《秘书国家职业标准》和《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为依据,主要考核完成秘书职业功能和工作内容所必备的技能和知识要求,其中包括专业外语考核。

考试准备:文秘专业的学生一般准备3-4个月即可。考试中涉

及的文书写作、公关礼仪、档案管理、办公自动化等内容,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都有涉及。只要认真准备,通过比较容易。颁证机构: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全国商务秘书(CBSC)资格证书

该证书是中国商业技师协会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国家文件设立的考试项目,旨在培养具有策划能力的复合型商务秘书人才。该认证重视商务技能的培养与考核,帮助考生提升文档管理、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及商务活动策划等综合业务能力。

证书等级:初级商务秘书、商务秘书、高级商务秘书。

考试内容:分理论和技能两部分。根据各科目内容采用不同考试形式。专业理论含商务秘书理论与实务、商务电脑实务理论部分和商务英语,为闭卷笔试考试;商务电脑技能部分为上机考核。颁证机构:中国商业技师协会。

伦敦工商会(LCCIEB)秘书证书

LCCIEB(英国伦敦工商总会考试局)是全球最大的职业技能证书发放机构之一。LCCIEB的证书适用于需继续进修的专业秘书,特别是去国外深造的学生,世界上许多大学都把LCCIEB证书列为入学条件之一。该认证目前在国内30多个省市设立了考试中心。

适用人群:所有LCCIEB考试均对外开放,在任何一个依照规定建立了注册中心的国家,任何国籍的考生都能参加考试。因此对于想出国工作的学生来说,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含金量又较高的资格认证。

权威性:LCCIEB是一家国际性的考试机构,在世界90个国家设有考试中心。它所颁发的证书和文凭在这些国家受到普遍承认。由于LCCIEB是职业资格鉴定组织,因而其证书有“秘书工作绿卡”之称,其最大的用处就是增强就业竞争力,帮助证书持有者在国内外、特别是国外工作。

考试等级:考试等级分为三级,国内目前开考的是二级和三级。考试内容:二级考试包括商务英语(二级)、商务管理和文本产生三门;三级考试包括商务英语(可自选二级或三级)、商务实践、商务管理(三级)和文本产生(三级)。

考试准备:准备时间需一年左右,考试难度很大,对办公程序和速记要求较高,考生最好通过专门的培训来进行强化训练。颁证机构:英国伦敦工商总会考试局。

剑桥办公室管理国际证书(剑桥秘书)

该证书由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中英中心从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引进,是按国际标准开发的秘书技术和职业培训课程。此证书为国际、国内双认证证书,除了可以满足学员就业需要,也可以满足从业人员提高技能的需要,是较高层次的秘书资格认证项目。目前全球有160个国家认可该资格证书。

适用人群:剑桥秘书证书考试共分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级别,主要是依照学历不同的人群来划分层次:初级适用于高职、高专学生;中级适用于本科学历的学生;高级适用于本科以上学历的学生。权威性:UCLES(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是世界上著名的考

试机构之一,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设计的职业证书考试已在世界上160多个国家开展,每年有600多万学员参加考试,具有相当高的权威。

证书等级:初级、中级、高级。

报考条件:中专以上学历在校生及从事办公室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考试内容:核心课程,如文字处理、商务沟通和任务管理、办公室管理;选修课程,如速记、客户服务、组织会议和活动、人际商务技巧、信息与沟通技术。考生可以根据考试级别任选考试模块。考试准备:准备时间一般在半年左右,考试采用作业设计和实践考核等方法相结合,有几大模块,考试难度相对较大。

颁证机构:中国教育部考试中心、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IAAP秘书资格证书

IAAP是国际职业秘书协会的英文简称,是全球著名的跨国性职业组织,在2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作为全球闻名的秘书协会组织,其考试影响力不可小觑,在业内被称为“博士级”的资格证书。目前,IAAP在北京和上海等大城市已设立了培训点和考点。报考条件:高中以上学历,且具有6年秘书工龄。

考试内容:包括企业法、企业行为科学、企业管理、人际学、秘书会计学、秘书技能、办公室秘书工作程序等。

秘书类课程 篇3

关键词:秘书岗位 秘书写作 课程改革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备受重视。高职文秘专业核心课程秘书写作教学如果还停留在“讲讲写写练练”上,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与职业教育的目标渐行渐远。因此,秘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按照“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职业教育目标,秘书写作课程应该贴近职场,强调写作技能培养。因此,我们主张,在秘书岗位角色分类视野下,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过去的几十年,由于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分工细化,秘书的岗位角色也越来越鲜明,在不同的岗位角色上所担任的写作任务有所不同,不同的单位对秘书的写作能力的要求也有所不同。秘书写作为事而写、为领导而写、为单位而写的特色也日益凸显并愈来愈趋向细致。因此,在这种形势下,笔者认为,我们应该适应当今社会中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公司企业对各类秘书写作能力的不同要求,针对各类岗位开展有针对性的秘书写作教学,并在教学中初步灌输岗位理念,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不同秘书的写作任务,在学习中了解不同的秘书写作,能及早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也能够进一步体现毕业即上岗的高等职业教育优势。同时,采用岗位角色分类进行秘书写作课程教学改革,采取职场情景模拟的教学方式,通过每次课布置职场写作任务,以领导身份引领学生进入秘书的职业状态,也有利于学生尽快熟悉各种秘书岗位角色,实现与社会秘书岗位的无缝对接,完成培养“职业人”的高等职业教育目标。

一、结合三级秘书考证要求,贯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凸显职业导向”的教学理念

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结合三级秘书考证要求,重新构建课程体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及具体岗位的就业要求,打破传统的行政公文与事务文书两大模块,分别设为:行政秘书实用写作、企业秘书实用写作及公关策划秘书实用写作,针对行政秘书、企业秘书及公关策划秘书在职业环境中所遇到的不同文种进行不同的写作实践。

首先,行政秘书岗位工作内容主要以《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中规定的15种法定公文写作实践为主,结合三级秘书考证内容,加强对学生写作能力及应试能力的培养。企业秘书岗位内容主要以经济类文种写作为主,结合企业营销特点,主要培养学生在经济类文种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常用文种写作。公关策划秘书岗位的工作内容主要以公关交际类文种为主,培养学生公关交际类文种的写作能力,凸显以职业内容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结合三级秘书考证内容,强化对写作格式的掌握及不同工作情境下文种的运用,分清各文种的适用范围。

其次,充分利用好笔者学校的商务秘书事务所,以事务所中的职业活动为示例,进行写作训练与实践指导。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商务秘书事务所资源,将学生带入具体的职业写作环境,以不同部门不同职业岗位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写作能力。这样能力提升与职业素养相结合,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实现能力与素质并举。

二、以模块为载体,推进项目任务式情境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形式上,推进模块式教学,将具有职业岗位特点的知识分门别类,以职业活动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各个任务项目,将理论与职业活动结合起来。按照秘书岗位角色分工,将秘书写作分为行政秘书、企业秘书、公关策划秘书三大模块,每个模块下再根据文种特点分多个项目任务。

教师要突破传统的讲讲练练的教学模式,引入项目任务式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组长负责制的形式,并将课堂情景式写作结合课外阅读任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设置具体的职业情境,且每次课设置一个具体任务。教师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组指定一名组长负责。组长类似于公司部门经理,实行组长轮流负责制,教师每次课指定不同的同学担任组长,使全体学生都投入到这个职业角色中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代入秘书职业角色,强调“学中做、做中学”。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掌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写作方法,主动完成写作任务并提交。教师再针对学生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不足和缺陷进行提示、讲解。

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起来,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通过布置任务、完成任务,让学生主动问,主动学,主动寻找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写作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寻找知识。

三、读写结合,注重写作实践能力培养

改变以教师为主的理论讲授授课模式,强调读写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以及适应各岗位各种写作要求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将采取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注重对学生写作实践能力的培养。

针对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阅读量不足的问题,教师可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任务的方式,要求学生在一定时期内必须完成一定的应用文阅读量,并要求学生在读后要能够写出所读应用文的大纲,确保学生的阅读质量。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还将进一步提高他的写作能力。同时将此项任务作为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计入期末总评成绩。

此外,教师还可以依托商务秘书事务所工作,聘请校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讲授本课程在职场中的重要性及运用,传授本行业的新知识、新观念。教师也要讲这些内容及时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为学生拓展理论学习的平台,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

四、创建网络互动写作平台,加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课余互动,实现教学相长endprint

以精品课程网络为基础,创建秘书写作网络互动写作平台。主讲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共同进步,也可将相关写作技巧在平台上进行分享,使学生在课余时间也能得到写作方面的帮助,增进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同时学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向教师提交问题,或者互相切磋写作技巧,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与教师联系,就像面对面交流一样,拓宽了课堂领域,无形中延伸了课程的学习时空,使《秘书写作》课程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学生有问题随时提出,教师通过网络进行答疑解惑,解决了课堂教学单一和不连贯的问题。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此平台布置写作任务,并将优秀作品展示出来,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改,使学生成为写作主体,通过平台展示督促学生及时完成写作任务,使学生能主动向本班的优秀写作之星学习。教师成为资源的组织者、编制者、分享者,学生成为教学资源的吸收者,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利用网络去探求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积极性。

五、优化考核方式,强调写作能力培养,形成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对写作纯知识点的考核,对写作能力的考核不太重视。应转变传统的考核模式,树立能力考核中心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平时成绩的比例,要求学生多多参加各种阅读和写作的活动,形成多元评价的考核方式。多元评价指评价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式多元,通过多元评价实现考试内容与职业活动相结合、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职业技能评价与职业素养评价相结合,解决了一元评价考核片面,考核结果难以客观公正以及忽视职业综合素质考核的问题。

笔者认为,对学生的考核不应该仅仅是一张试卷。在评价主体上,应该纳入校外专家评价、教师评价、生生互评等多重评价主体;评价内容上,侧重考查学生对各文种的使用能力和写作能力;评价方式上,要摒弃单一的试卷考试方式,不仅有试卷考试成绩,还应纳入平时表现进行综合考核,将期末总评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项,各占50%。在平时成绩中,学生课外要完成一定量的应用文阅读任务,拓宽词汇量,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语言感受能力,这一项占期末总评的25%,其他平时表现如作业、到课率等占25%。在期末试卷的制卷上,教师要打破过去以客观题、死记硬背知识点为主的模式,强调学生的写作能力,以职业情境为向导,加大主观写作题的出题量,细化写作题评分规则。由此构成“课外阅读(25%)+平时写作实践(25%)+试卷(50%)”的综合考核方式,强化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秘书写作作为文秘专业核心骨干课程,开设时间长,学习内容较多,学习起来较枯燥。进行细致的秘书岗位分类,有利于学生带着目标学习,对自己将要进入的职场环境和即将面临的工作任务也更为熟悉,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秘书岗位角色分类视角下进行秘书写作课程改革,能够将任务驱动与网络写作平台相结合,读与写相结合,职场模拟与岗位角色特点相结合,全方位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李鸣镝.浅谈秘书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J].教育与职业,2008(15).

[2]郭海鹰.激活写作课堂实现乐学乐教——《秘书写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3(6).

秘书类课程 篇4

一、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管理类课程的意义

高校秘书专业在我国自设立以来已经经过近30年的发展历程, 高校为秘书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很大努力, 也为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素质的秘书人才。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 社会对秘书人员的多样化需求愈加突出, 如复合型秘书、专业型秘书、应用型秘书、管理型秘书、研究型秘书等。高校作为秘书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应建立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秘书人才培养机制, 不断提高秘书人才培养的专业化、科学化、现代化水平。

(一) 设置管理类课程有利于复合型秘书人才的培养

秘书职业是一种社会从属性、服务性、辅助性职业。伴随着社会信息化、网络化的高速发展, 社会分工愈加细化, 各行业、各领域管理工作中的领导决策活动与辅助性活动已分离, 为领导实施有效管理提供辅助性服务的秘书人员在各个工作领域内的作用愈加突出。据相关调查显示, 秘书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 秘书职业仍将是一个热门职业。然而, 现在的秘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秘书, 而是真正的实用性复合型人才。实际工作中, 秘书人员作为领导者的管理助手, 每天的工作内容大多为琐碎的事务型工作, 如:文字档案管理、协助经营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组织沟通协调, 公众与政府关系等。秘书人员要做好这些平凡、细微、琐碎的事务性工作, 要求其既要懂得本行业的专业知识, 还应具备相应的事务管理知识与应变能力。

(二) 设置管理类课程有利于秘书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现代秘书职业是一项综合性的职业, 对秘书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愈来愈高。要做一名合格的秘书, 除了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功底, 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 还应具备敏锐的政治头脑, 较强的社交能力、应变的能力、办事能力, 如日常的上传下达、办公品管理、车辆管理、对外交往、公务沟通等。从某种程度来讲, 秘书人员也是管理者, 秘书工作是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秘书职业与管理理论知识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秘书专业的学生学习一定的管理理论与管理技能, 有利于秘书人员综合素质, 团队合作能力, 信息获取与信息处理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心理素质和创新的能力的提高。同时使秘书人懂得, 要学会处理日常的各种矛盾与社会关系, 注意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融入组织环境之中。

(三) 设置管理类课程有利于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 作为行政管理协助者的秘书职业已经在社会各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秘书人员作为领导的辅助者, 其工作中有相当部分是参与组织决策管理的。秘书人员日常工作中有着大量的与基层人员接触的机会, 能够搜集到组织各方面的信息, 对组织的整体战略发展有着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 领导在日常的决策中, 往往会听取秘书人员的相关意见和建议, 并授予其辅助领导实施日常的管理的权利。可见, 秘书人员了解和掌握相关的管理学知识, 不仅有助于更好的发挥辅助管理职能, 更是社会的发展需要。作为为社会输送专业秘书人才的高等院校, 应在课程设置中安排一定比例的管理学知识, 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与自己所属行业相关的管理学知识, 如党政机关的秘书应掌握相应的行政管理学知识, 商务秘书应具备企业管理学的相关知识。

二、高校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 在我国开设秘书专业的高等院校共800多所, 高校秘书教育工作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了大量的秘书专业人才。在西方发达国家, 秘书专业已成为一种常态化的社会热门职业, 不仅企业会聘请专门的秘书人员, 很多私人也聘请专业的秘书人员为其提供专业化的秘书服务。在我国, 秘书专业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 近几年的大学生就业数据统计表明, 秘书专业一直排名在前十位。笔者经过查阅众多高校对于秘书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后发现, 我国许多高校在秘书学专业的管理类课程设置上还存在问题, 下面以笔者在网上查阅到的我国某高校2012级汉语言文学 (秘书学方向) 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加以分析。

(一) 管理类课程开设门类较少

该校秘书学专业的学制为4年, 修业年限3—6年, 总学分157学分 (必修课程116学分, 选修课程41学分) , 毕业授予文学学士学位。专业主干课 (必修) 有:速记与速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秘书学、管理学原理、逻辑学、应用写作基础、社会调查原理与方法、办公自动化、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秘书实训。从该校秘书学专业开设的专业主干课可以看出, 管理类课程只开设了管理学原理、公共关系学这两门课程, 两门课程的总学分只有7学分, 仅占专业主干课总学分的15%, 这远远不能满足秘书人才对于管理类知识的需求。

(二) 管理类课程设置目标较为模糊

根据培养方案所列的专业主干课可以看出, 管理类课程的设置目标定位不清, 秘书专业课与语言文学类、管理类课程的比例关系还没有完全清晰的界定。现行的培养目标还是以中文专业为背景,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以中文专业的语言学、文学以及写作学为基础。该培养模式下培养出的秘书人才语言表达能力强, 人文知识丰富, 精神素养高。但专业知识结构较为单一, 实践能力较差, 专业视野不广, 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秘书人才的需求。

(三) 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够

秘书专业是一门实践极强的应用型专业, 管理理论知识的掌握必须通过学生一定的实训实践来掌握。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与课程设置的安排中, 过于强调理论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 即便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教学, 终因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无法落实而流于形式, 难于落实, 学生没有得到实质性的锻炼, 缺乏真正走向社会的实践经验。此外, 日常教学中, 缺乏足够经验的管理类“双师”素质教师。大部分教师多为“半路出家”, 有的由中文专业转为秘书专业, 有的由管理专业转为秘书专业, 导致教师缺乏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教学的经验和能力, 最终实践教学无法落实。

三、完善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设置的建议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 用人单位对专业秘书人才的需求正在呈多样化和多元化的趋势。因此, 高校在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顺应社会需求, 面向社会进行秘书专业的课程改革。

(一) 加强课程设置改革, 重新定位管理类课程的学科地位

根据秘书学对于秘书的定义可知, 秘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管理活动, 秘书人员日常从事的档案管理、文书管理、事务管理、大中型会议综合组织等活动都需要一定的管理知识与管理能力。因此, 高等院校在秘书专业的学科设置上, 应该重视管理课程的学科设置, 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从全国各大高校在秘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 大多数高校为秘书专业所开设的管理类课程有:现代管理学、档案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传播管理学、领导与管理学等。现代秘书人才应该是“通才”与“专才”复合型人才, 秘书教育的培养方案应顺应这一趋势, 重视通用型人才的培养。因此, 应加强秘书专业的课程改革, 将相应的管理类课程作为基础学科, 不断提高秘书人才的管理教育。

(二)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增强课程设置的专业性

自1984年上海大学创办秘书专业以来, 秘书专业在我国仅有不到三十年的发展历程。总体来讲, 我国高校对于秘书专业人才理论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还不尽科学。目前, 我国大多高校将秘书专业置于中文专业之下, 这种模式之下, 课程设置以汉语语言文学、写作及传统文化为主, 培养出来的学生较浓厚的人文素养、语言能力与文字功底, 但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实践能力差, 综合能力不强, 学科视野有限, 很难适应当前社会对秘书人才的发展需求。因而, 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秘书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中必须明确所培养的人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具备的基本技能及相应的课程结构, 课程结构中应安排科学合理的管理类课程体系。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秘书专业的学科建设和研究, 使得秘书专业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三) 安排合理的教学时间与学时分配

众所周知, 教学时间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宝贵资源, 教学时间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选择起着关键性的决定作用。因此, 秘书专业在管理类课程的安排上应根据学科特性与学生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现代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企业管理学》等课程作为管理类的基础学科, 建议安排在低年级开设, 总学时54学时, 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掌握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为其他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档案管理学》《传播管理学》《市场营销学》建议安排在中年级开设, 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管理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了解管理学在特定学科领域的应用;《领导与管理》《公共关系学》《组织行为学》安排在高年级开设, 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 学会用管理学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管理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 切实培养学生一种自觉运用管理学原理和方法解决并分析问题的基本习惯, 为毕业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四)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实践教学

教师是教育根本, 教师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前, 我国各个高校普遍存在秘书专业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很多高校缺乏秘书学科班出身的专业教师。这导致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秘书学学科的整体把握和理解, 很难在短时期内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上有所成就和突破。因此, 秘书学专业要走向成熟, 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类有关管理类课程的培训班, 选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进行挂职锻炼, 聘请校内外管理类专家做报告等途径, 来解决秘书学学科教师紧缺的问题。于此同时, 高校必须适应社会化的发展需求, 通过实训课程加强秘书人才的培养。根据秘书专业的培养目标, 企事业管理实务培训是秘书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因此, 管理类课程的教学应突出该类课程应用性的特点, 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以实训教学为主。在日常教学中, 可以采用案例教学与情景模拟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 应选择一些紧贴时代、典型性强的案例, 指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培养秘书人员的职业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中亦可采用情景模拟法, 让学生参与到特定的情境之中,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潜能,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这样, 才能满足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复合型秘书人才培养目标。

摘要:秘书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秘书人员也是管理者。作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一名合格秘书, 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与管理技巧。本文从实践教学出发, 阐述了高校秘书学专业设置管理类课程的必要性, 以及管理类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并就如何完善秘书学专业管理类课程的设置提出了相关建议, 以期促进秘书学学科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秘书专业,管理课程,课程设置,教学思考

参考文献

[1]杨锋.秘书学概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

[2]杨蓓蕾.现代秘书工作引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

[3]潘月杰, 刘淇.如何做好秘书工作[M].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7.

[4]聂小雪.高职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设置探析[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 .

[5]张可莉.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管理类课程的教育学[J].现代营销, 2012 (5) .

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建设述评 篇5

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建设和秘书实务类、秘书写作类教材建设往往一同进行, 这三类教材一直是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教材建设的重点。据研究资料, 我国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最早的秘书文档类教材是吴凤祥、何坦野主编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出版, 由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材编委会组编。此后至今近十年, 陆续有其他版本的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出版。

一、主要版本

吴凤祥、何坦野主编《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 (2001) 该书是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材编委会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教材中的一种, 从现有研究资料看, 这是我国第一本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该书编者将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 力求按照现代文书档案工作的实际, 以培养应用型和操作型人才为目标,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的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的有关法规, 在阐述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 着重讲清机关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中的实际操作问题。在文书工作部分分别讲述了文书的分类及文体特征、文书的撰制、文书工作的组织、文书的处理工作、文书的立卷与归档等内容。在档案管理部分分别讲述了档案的整理、档案的价值鉴定、档案检索工作、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声像档案的管理、科技档案的管理、人事档案的管理、会计档案的管理等内容。书后附录了国家有关公文处理和档案工作的法规文件。这种将文书工作和档案管理结合在一起的教材结构体系也是后来大多数秘书文档类教材所采用的结构体系。该书的思考与练习仍然是传统的填空、名词解释、简答等形式, 有的章节设计了适量的技能训练。该书机关工作色彩较重, 这是教材建设较早而对高职教育秘书专业认识不足的原因所致, 但也是后来许多秘书文档类教材的通病。

赵映诚主编《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 (2003, 2007) 该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编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职高专教育秘书专业教材中的一种。该书仍然将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结合在一起, 主要包括文书的体式与稿本、文书的种类、文书的形成、文书的处理、文书的整理与归档、档案的收集与鉴定、档案的整理与保管、档案的检索、档案的提供利用、专门档案的管理与利用等内容, 在内容体系上并没有多少创新。该书于2007年5月出版了第二版。第二版在各章增加了新的知识和内容, 并增加了电子档案一章, 突出实际案例和技能训练。在体例上正文前设置内容框架、学习目标、本章点睛, 正文中穿插特别提示、小知识、相关链接等, 正文后设置同步训练, 较第一版显得活泼。第二版同时开发了配套的电子教案、网络课程、考试系统、自测系统等电子教学资源。该书是目前已经出版的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中唯一的国家级规划教材。

徐拥军主编《商务档案管理》 (2003年) 该书是中国高教学会秘书学会组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高等教育商务秘书系列教材中的一种。该书同其他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相比, 其新颖之处在于显著的商务特征, 完全从现代商务视角来介绍档案管理工作。首先介绍了商务档案的价值、商务档案的所有权及其处置、商务档案管理机构和人员、商务档案管理的基本理论、商务档案管理的业务环节等基础性问题, 然后分别对会计档案、商务合同档案、商标档案、专利档案、市场营销档案、信用档案、电子商务档案的知识作了详细的说明和分析。该书从企业档案管理的实际出发, 力求全面反映企业商务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档案的管理工作, 其针对性很强, 改变了秘书文档类教材中以介绍国家机关档案管理工作为主的原有面貌。不足之处是关于档案管理中的操作性环节即“怎么做”的介绍仍显较弱, 这可能也是文档类教材建设中的难点。

刘萌主编《商务秘书信息与档案工作》 (2005年) 该书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组编出版的21世纪全国高职高专商务秘书专业教材中的一种。该书的特点是将商务信息工作与商务档案工作结合在一起来介绍, 前半部分介绍商务信息工作, 包括商务信息工作概述、商务信息获取与整理、商务信息交流、商务信息存储、商务信息开发利用与反馈、市场信息调查、商务信息与经营决策等内容。后半部分介绍商务档案工作概述、商务档案整理规则、商务档案保管工作、商务档案鉴定工作、商务档案的利用服务等内容。应该说, 从内容选择上看, 该书注意了企业文档类工作的实际, 也较符合高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在体例上每章前都设置了一个小案例, 引出本章的学习目标;正文行文较为简洁, 并穿插了大量的图表和提示性内容, 显得直观活泼, 符合高职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每章后设置了课堂讨论、本章思考练习及学习实践。该书在结构、行文等方面较以往的同类教材有了较大改观。

陈祖芬主编《职业秘书资料与档案管理教程》 (2008年) 该书是清华大学出版社组编出版的21世纪职业秘书专业教材中的一种。该书的独到之处是改变了以往大多数秘书文档类教材由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两块内容结合的体系, 而是将资料管理与档案管理结合在一起, 因为资料管理实际上已经是企业秘书的经常性工作, 而在以往的秘书文档类教材中资料管理的内容则是一个空白。在加强资料管理内容的同时, 该书适当地减少或舍弃了多数教材已有的内容, 集中力量对已有教材中谈论不够深入的问题作了讲述。这样, 该书以秘书工作为载体, 以资料与档案的管理程序为主线, 分别探讨了资料与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加工、检索和利用六大模块。在体例上每章开始均以案例导入, 有的小节也如此, 正文中穿插小案例、想一想、工作任务、小贴士、知识链接等, 形式活泼, 改变了以往秘书文档类教材说理过多、面孔严肃的局限。该书所举案例以企业为主, 政府、事业单位可作参考, 更贴近学生的就业实际。应该说, 这是近年来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建设的“亮点”之作。

二、总体评价

1. 成绩。

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经过近十年的建设, 基本上满足了教学需求。 (1) 教材从无到有。1999年, 国家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在此背景下, 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中国高教秘书学会组织的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迅速启动, 秘书文档类教材的建设同时着手进行, 并于2001年出版了首本《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 此后各种秘书文档类教材陆续编写出版, 基本满足了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文档类课程教学的需要。 (2) 版本日趋丰富。近十年来, 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在数量上虽谈不上洋洋大观, 但教材版本还是呈现了多样化的趋向, 从出版单位看既有国家级的出版社, 也有地方的出版社参与教材建设;从品种上看, 从一开始的着眼于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 到后来的针对性更强的商务档案管理、商务信息与档案管理、资料与档案管理等, 其教学适用性更为突出。

2. 不足。

(1) 教材内容的适用性存在问题。尽管一些教材版本做出了新的探索努力, 但从总体上看教材内容的适用性问题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在教材所讲述的内容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际距离较大, 即绝大多数教材仍然以国家机关、专业档案馆 (室) 对文档工作的管理内容与要求来构建教材体系, 而且理论化倾向较大, 与企业文档管理工作的实际距离较远, 与高职学生就业的需求较远。 (2) 教材形式的多样性存在问题。目前, 除高等教育出版社已配套开发了电子教案、网络课程等电子教学资源, 总体上看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主要还是纸质教材。到目前为止, 纸质教材中的配套性的辅导用书、实训教材等都还未见到。而基于信息化、网络化背景的多媒体教材建设则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文档类知识本身就存在着枯燥的问题, 学生学习起来往往兴趣不大, 再加之纸质教材本身的“呆板”, 就使得这个问题更加突出。而纸质教材也应该探索怎样做到行文活泼, 图文并茂, 以例说事。

3. 针对上述存在的不足, 建议今后应当首先着力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1) 加强教材内容的针对性。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打破学科性的束缚, 针对学生将来的职业岗位来选择内容, 突出强化能力和重在应用的要求, 在适当介绍“是什么”和“为什么”的基础上, 多介绍“怎么做”;另一方面要突出企业文档工作的内容, 这是高职教育学生就业的去向决定的, 在教材建设中可以参考国家关于公文处理及档案管理等法规, 但不能过分依赖, 更不能简单地用到高职教育秘书文档类教材中, 这个问题必须要解决好。 (2) 实现教材形式的立体化。立体化教材建设需要一个过程,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显得过于缓慢。

参考文献

[1]金常德.高职教育秘书专业教材建设概述[J].中国职教, 2006 (6) .

[2]金常德.“十一五”以来高职秘书专业教材建设[J].文教资料, 2008 (17) .

秘书类课程 篇6

关键词:石油类高校,专业化秘书,专业知识,技能教育

高校院系秘书包括二级学院的党务秘书、行政秘书、教学秘书、科研秘书等, 是高等院校二级院系负责管理工作的专门人员, 是具体负责组织、协调、管理、推进全校各项工作的职能部门, 要组织协调全院党政、教学、科研工作正常运转, 保证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一、石油类高校院系秘书的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原因

目前,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理学院系秘书的学历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提高, 研究生学历已经达到43.6%。但高学历并不代表高水平、高素质, 必须不断加强素质化、专业化教育, 才能适应石油高校的发展和需求。

(一) 现状

片面追求高学历、忽略业务能力要求, 易引发“学历高、能力低”的现象。有些具有“研究生”学历甚至是“海归”的院系秘书, 虽然学历、文化水平足够高, 但在具体工作中却“眼高手低”, 工作能力远不及本科或专科学历的原有职工。

对院系秘书队伍建设认识不足, 缺乏长远规划和有效措施, 存在使用多、培养少的现象。编制数量少、配套经费短缺, 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在时间和资金方面均无保证。院系秘书个人提高空间小、上升机会少, 致使新进人员不愿意到院系办公室工作, 原有院系秘书不满于现状、转岗到其他部门的现象时有发生, 极大地影响了院系秘书队伍的稳定性。

(二) 原因

学校对院系秘书队伍的归属划分不明确, 编制指标、岗位级别、工资津贴由学校统一调配确认, 具体工作和考核却由各院系负责, 使用与管理脱节。校、院二级领导对院系秘书队伍未来发展均无明确规划, 职工与学校只是简单的“聘用”关系, 与院系为实质上的“使用”关系, 使员工缺少归属感, 幸福感降低, 影响院系秘书工作积极性。

支持力度小, 院系秘书的职称评定、职务提升、津贴待遇等存在机会少、空间小、待遇低等现象, 队伍凝聚力下降、人员流动频繁。

高校院系秘书队伍是院系开展各项活动的基础。但各级领导对院系秘书队伍定位不准确, 仅仅把秘书的作用定位于“上传下达”, 对其职业素质尚无严格要求。对院系秘书既无培训、进修计划, 更无相应的配套经费。对院系秘书的继续教育、提升业务素质工作缺乏有力的鼓励措施, 缺少系统化的学习提高模式。院系秘书整日忙于应付日常事务, 缺少提升自身工作水平的平台, 个人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提高缓慢, 进而影响院系办公室的工作效率, 对院系各方面工作运行极易产生不利影响。

二、石油类高校院系秘书队伍建设的宏观把控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 高校院系秘书职能、地位、作用都发生了新的转变, 工作任务繁杂, 责任重大。正确认识高校院系秘书队伍面临的问题, 不断提升高校院系秘书队伍的创新综合素质成为一项新的研究课题。强化院系秘书的继续教育工作, 加强院系秘书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专业化教育, 使每个秘书都能成为职业型的专业化人才, 促进高校院系秘书队伍的提高和发展。

(一) 转变观念

教师是关键, 管理是支撑, 高水平的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石。高校必须转变重教学轻管理、重教师队伍建设轻管理队伍建设的思想, 扭转轻视院系秘书队伍建设的理念, 加强高校院系秘书团队建设, 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高校要确保内部协调运作, 必须以高效率管理为基础。只有不断提高院系秘书队伍的整体水平, 才能确保院系各项工作协调有序运行, 不断提升院系的党建、教学、科研水平。

要全面提高管理效率, 必须引进、培养高素质的院系秘书人才, 特别是负责教学、科研、行政和学生工作的秘书, 不但要具备较高文化与专业素养, 还应具备极强的协调、组织等相关的管理和沟通能力及较强的心理素质。因此, 必须要选好人才、用好人才, 才能够真正提升行政管理效率。

(二) 政策支持

高校院系秘书承担着高校院系的日常行政事务, 包括财务、人事、教学、科研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工作, 具体负责落实学校的各项决策, 参与事务的决策、执行、控制、反馈整个活动过程, 起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桥梁和纽带作用[3]。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院系秘书队伍是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需建立有利于院系秘书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保障。

学校应从院系秘书队伍的编制、工资津贴、职称评定、进修培训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 加大改革措施, 加强队伍建设, 重点培养院系秘书的综合素质, 提高专业知识技能、加强政治思想教育, 建立一支具有全局观念、广博知识、较高综合能力、精通文秘业务、政治思想过硬的具有石油特色的高校院系秘书队伍。

三、石油类高校院系秘书队伍建设的微观措施

(一) 加强专业化教育

石油类高校院系秘书专业化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优良的综合素质和合理的专业知识技能教育, 综合素质包括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身心素质等, 专业知识技能包括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

基于石油行业的特殊性, 石油类高校院系秘书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政策素养、热爱石油教育、勇于奉献、自觉的法制观念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及高校管理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以及秘书学、文书档案学、管理学、写作知识等相关技能, 具有收集整理、归纳运用相关信息的能力和相关学科专业基本知识。

石油类高校院系秘书要秉承石油人的光荣传统, 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保持强健的体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有较高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抗压能力。优化石油科学领域的知识技能结构, 对石油科学领域有一个全面的、综合性的了解。

熟悉高校院系秘书工作规范及流程, 加强基本工作能力建设, 包括公文写作和处理能力、科学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公关协调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增强完成突击性任务的本领。积极应对新形势对高校院系秘书的挑战, 不断学习新理论, 更新观念, 提高综合能力, 实现院系秘书队伍整体转变, 达到具有出谋献策、综合处理信息、科学化管理、主动服务的水平。

(二) 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体系

高校院系秘书的素质是影响院系管理水平的重要因素。首先, 要明确办公室行政人员的岗位职责, 针对岗位进行分析, 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体系和行政能力, 有针对性地对行政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其次, 岗位培训也是一个长期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 各种信息复杂而多变。因此, 应建立长效、定期的相关业务培训机制, 了解最新的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 树立学无止境、终身教育的理念, 全面发展、不断提升院系秘书的业务能力。

对于新入职人员重点是职业理念、行业操守、岗位技能的教育, 除了参加学校的入职教育外, 还需接受从事的管理工作相关的业务培训。

石油类院校毕业的职员要着重进行教育学、心理学的学习, 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掌握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非石油类院校毕业的职员要尽快了解石油石化行业特点、加强石油学科扫盲教育, 尽快融入石油石化行业氛围, 培养热爱石油、献身石油的理想信念。

借鉴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理学院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实行院系秘书导师制培养制度, 由经验丰富的中高级职员传帮带, 使新职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具备基本的上岗技能。建立实习、助管制度, 工作第一年, 在导师指导下学习各项技能, 熟悉各部门工作流程, 协助中高级职员工作, 考核合格后根据个人能力与特点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 杜绝根据应聘材料等“纸上”数据来决定新员工的岗位和职务的现象。

对于具有多年工作实践、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素养较高的老员工, 要加强新观念、新技能、科学化、规范化的教育, 树立学无止境的理念, 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建立科学健全的规章制度, 保证秘书队伍学习培训工作制度化、合理化、规范化, 全员定期参加培训, 更新知识结构和教育理论。在管理观念、管理制度、管理手段和方法上不断创新, 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 适应新的形势发展, 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 构建学习型、研究型团队。

轮岗锻炼, 打造多面手。打破院系秘书在一个岗位上一干多年的传统模式, 实行院系办公室内部轮岗制度。实现院系秘书合理流动、掌握多项技能、一专多能, 增进办公室各个管理环节的融合与协调。出台强制政策, 要求在某一个岗位工作3~5年, 即轮换到不同的岗位, 促进高校院系党建、行政、教学、科研及学生管理工作的协调与合作, 避免出现短板, 全面提高管理水平。

四、结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石油类高校院系秘书作为高等院校的管理人员, 应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式的教育活动, 树立文秘工作无小事的观念, 培养快、准、细、严、勤、苦的优良作风, 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政策水平, 承担起辅助决策、协助管理、沟通信息、协调关系和保守秘密五大职责。正确领会贯彻领导意图, 始终围绕中心工作,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不断探索工作规律, 打造一支高水平的高校院系秘书队伍。

参考文献

[1]王红英.加强高校管理人员继续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继续教育, 2010 (Z1) :78-80.

[2]李欣遥.高等学校行政管理效率探析[J].经管论坛, 2014 (5) :157.

技校秘书专业口才课程改造探索 篇7

据相关数据统计,现代职场,秘书平均每天有64%的时间是在打电话或做其他的口头沟通工作;在劳动部规定的八种职业核心能力 (交流与表达、数字与运算、革新创新、自我提高、与人合作、解决问题、信息处理和外语应用) 中,交流与表达能力排在了首位。因此,在职校教学中,口才教学的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笔者在技校担任了多年秘书口才教学工作,在现代职教理念的指导下,纵观秘书教学的现状,发现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在以往的秘书课程设置中,以传统的“办事、办会、办文”为主线,强调培养秘书的日常事务管理、会务管理、文书拟写及处理等凸显职业特色的“硬能力”,而秘书在职场中更需要的沟通交往、团队协作、岗位适应等“软能力”的培养,仅仅通过开设《演讲口才》、《核心职业能力》、《沟通基础》(此课程内容还是附属于《秘书实务》课程中)等极少课程实现。二是口才训练的课程在秘书课程中的位置,只是作为基础课程存在,所占比重小,课时少,也没有贯穿于学生在校整个学习期间。三是沟通课程的教学中,往往重视文字沟通(如各种文书写作)的大量训练,而轻视口头沟通的训练,因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增强效果甚微。四是口才课程的教材缺乏针对性,专业特色不明显。所用教材往往是适应所有专业的通用教材,没有突出秘书岗位能力“点对点”的指导,因而针对性不强。五是传统的口才教材和实际授课,基本上是将各个训练要素,如语气语调、普通话、态势语、朗读、解说等分解开来,逐一训练,是在静止、无变化的模拟情境中进行的。而秘书身处职场中的口语交流与沟通,是在具体的岗位环境中,面对繁杂的工作任务,要应对各种不同的人物所完成的动态的、复杂的、包含丰富情感的行为表现。学生在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下得到的训练不是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完整系统的训练,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其口才对高效完成一个完整的秘书工作任务帮助甚微。

传统的秘书口语课程不能满足职场岗位对秘书口才的需求,笔者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尝试对传统的秘书口才课程进行改造设计。

二、课程改造基本思路

(一)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秘书岗位口才训练》

2. 学时:每周2节,四个学期均开设,共160学时

3. 授课对象:技校文秘班

4. 学分:2学分

5. 课程性质:秘书主干课程

6. 前导课程:《技校语文》

7. 后续课程:《应用文写作》、《秘书职场学》等

(二)课程定位

《秘书岗位口才训练》是为培养技校秘书专业人才开设的一门主干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领悟、听话、说话、沟通交际等能力,掌握秘书岗位口语交际的基本技巧,奠定扎实的理论和技能基础,提高职场竞争力,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本课程尝试对传统口语交际课程内容进行重构、开发和创新,结合秘书人才培养需求,建设一门以秘书口语交际能力为核心,辐射悟、写、做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新型秘书主干课程。

(三)课程设计

1. 课程目标设计

(1)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正确应用秘书口语交际技巧,应对秘书岗位不同环境,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2)知识目标。明确口语交际的本质特点,了解秘书岗位中口语交际的有效沟通方法及技巧。

(3)素质目标。通过学习,具备礼貌文明的语言,取得得体、高效的交谈效果,培养优雅大方的秘书气质。

2. 课程内容设计

3. 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设计两个大的项目贯穿在整个课程设计中。

项目一:口才技能比赛。在三个模块, 即课内三个大项目完成后, 根据本项训练重点, 打破班级、年级的限制, 在全系文秘学生范围内举办一次大型的秘书口才技能赛, 内容涵盖知识抢答、工作场景口才展示、演讲、辩论等。能力训练子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项目二:创办“会务服务公司”或“律师事务所”等机构 (模拟组建———联系业务———展开运营) 。其内部组织架构完全按照真正的公司架构, 设置经理、办公室、公关部、业务部等, 所有的职务都由学生担任。经理统筹安排公司内的一切事务, 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管理, 公关部负责公关策划、对外接待, 业务部应安排较多人员, 负责承办具体会务。公司业务范围可以包括承办新闻发布会、研讨会及各种展示活动的策划与实施剪彩、签字、捐赠等仪式及各类庆典活动的安排, 各类促销活动的规划与实施, 展开商务洽谈, 等等。这个项目的实施主要是利用课外时间、周末进行, 其目的是提升学生利用口才技巧进行社会实践的能力。班级学生分成不同小组, 轮流实践。它是课内各能力训练点的一个补充、检测、延伸、提升和综合能力实战演练, 让所有学生有机会与外界接触, 进行社会实践积累更多知识和经验, 提高秘书口才技能。模块名称学时日常社交口才40公务活动口才80公关交际口才40 (1) 介绍口才训练 (2) 接待、拜访、慰问等口才训练 (3) 电话口才训练 (1) 能用恰当的言语介绍自己、他人。 (2) 能用礼貌客气的言语接待、迎送、拜访、慰问客人。 (3) 能用得体、简洁言语进行高效电话沟通。 (1) 了解秘书人际沟通口才的相关知识。 (2) 掌握与领导、同事、下属、客户沟通的技巧。 (1) 案例引入 (图片、视频、讲述等) 及研讨。 (2) 情景模拟 (3) 总结归纳 (4) 巩固练习。训练方式为模拟与练习。 (1) 访谈、调研等口才训练 (2) 会议主持口才训练 (3) 汇报总结口才训练 (4) 商务旅行口才训练 (5) 业务洽谈能熟练运用口语技巧顺利完成秘书的各项日常事务和公务活动。 (1) 了解秘书日常事务处理口才的相关知识。 (2) 掌握公务活动等公务活动口才技巧 (1) 案例引入 (图片、视频、讲述等) 及研讨。 (2) 情景模拟。 (3) 总结归纳。 (4) 巩固练习。训练方式为练习

课内项目训练表如下:口才训练 (6) 推销、

4. 一次课的教学设计示例———《有效沟通》

(1)案例导入及研讨:某县林业局办公室收到一封本县苦水镇清山村村民写来的投诉信,大致说县林业局所辖林业公司,卖给当地农民的果树苗是假冒伪劣产品,树木茁壮成长,却始终不见“结果”。县林业局派出办公室副主任张翔、秘书王军和技术员林峰三人火速赶往事发地点调查情况,解决问题。一到目的地,三人即刻分头查看了该村村民种植的果树,办公室张副主任查看的出果率仅为20%。他一见林峰,便斥责起来:“你们林业公司为一己私利,竟干出这种坑农的事来……”林峰心里很不高兴,因为他查看的几户村民的果树都很正常。年轻气盛的他,与张副主任吵起来……过了一会儿,秘书王军回来了,觉得气氛有些不对。

问题研讨:如果你是秘书王军,该怎么协调此事?

案例要点:如何妥善处理工作问题,解决矛盾,进行有效沟通。

(2)达到的能力目标及训练方式: (1) 学生五人为一组,分批扮演案例中角色,模拟表演如何协调。秘书王军的角色轮流扮演,展示个人不同的协调语言和方式。 (2) 师生共同点评不同的协调效果,归纳有效沟通的语言技巧。

(3)学习目标及内容:有效沟通概述;有效沟通口才技巧。

(4)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有效沟通的语言方式和技巧。

(四)考核方案设计

1. 平时技能训练过程考核占40%。将各个子项目训练得分累加, 每次训练得分由自我评分、小组长评分、同学评分、教师评分等四项按2:2:2:4的比例计算形成。结果

2. 课外实践考核占40%。将每次实践过程及成效进行具体量化而形成。

3.期终考试占20%。主要考核理论知识, 以试卷形式考核。

4. 学生最终成绩由以上三者各乘系数之总和构成。

(五) 教材、资料

1.教材:自编教材。

2.参考资料:《秘书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五级、四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6年。

三、创新课程特色

本课程创新特色可以概括为“三化两性”:

“课程目标岗位化”———本课程建设以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 以培养秘书专业学生的岗位口才能力为目标, 将各知识点、技能点有机结合, 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 突出了以口语交际能力发展为主线的软实力的培养。各项秘书日务和公务活情境, 展示在工作环境中

“训练内容项目化”———贯穿课程的训练内容以项目形式 (大项目和子项目) 展开, 训练方式以活动模式展开。课内子项目采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手段, 训练学生实际岗位口才;大项目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有效利用了社会资源, 增强了口语实训的实战性和挑战性。才表达技巧。

“评价考核过程化”———考核评价突破传统的结果评价模式, 以过程考核为重点, 实现了由“总结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的转变。就各自观点演讲及论辩, 过程中展示

“内容循序渐进性”———课程训练内容对传统内容进行重组, 所设计的项目在程序上的安排, 既遵循学习规律, 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 又遵循秘书岗位成长规律, 由前台接待到部门文员到公司秘书, 采用层层递进的阶梯训练模式, 极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了提高教学实效的目的。技巧。

“课内课外互补性”———课内的日常演练侧重于分模块分项目的能力训练,课外实践演练覆盖秘书口才技能的各个方面,与课内互相补充映照形成体系。

总之,经改造后的秘书口才课程《秘书岗位口才训练》较之传统口语课程在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方法设计、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有着鲜明的改进。作为秘书教学人员,我们将进一步更新观念,积极探索秘书口才课程建设,为技校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

摘要:针对传统秘书口才课程现状, 《秘书岗位口才训练》课程建设以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课程理念为指导思想, 在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设计、教学方法设计、考核方案设计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关键词:秘书口才,课程设计,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肖守琴.演讲与口才.课程教学设计.文学教育, 2010.2.

高职《秘书实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篇8

《秘书实务》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秘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 是高职文秘专业系列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本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秘书人才为目标, 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 具备在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1 现状分析

秘书实务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 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文秘工作中所能应对的各种挑战性工作, 但从目前相关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看, 很多高职毕业生, 实践操作能力很差, 毕业工作后很长时间不能独立顶岗, 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负担, 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可见在高职文秘相关专业中加强秘书实务技能训练的重要性, 从一侧面也可看出秘书实务实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 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特别是前几年, 《秘书实务》课程要开展实训教学, 很少有设备、器械可以借助, 而且设备不足、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实训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观念尚未切实转变。近几年, 随着《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出台, 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不断展开, 按照“以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要求, 各高等职业院校逐步建设和完善了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能力为基点的实训课程体系。

2 确立以职业能力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加强社会专业实践, 强化学生专业素质

传统秘书学教材主要是以党政机关秘书工作为编写对象, 与高职学生毕业求职定位有很大脱节, 而目前高职学生毕业后主要是进企业工作, 所以秘书实务所有内容必须适应企业秘书的要求, 以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培养为重点,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2.1 课程实践教学中, 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学生社团活动等多种方式, 强化实践教学。

在课程组老师指导下, 为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庆典等大型活动设计会务方案, 参与材料的文字输入、编排、校对、缮印、装订、分发等各个环节, 不断强化与训练学生综合技能。

2.2 鼓励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专业实践和专业调查。

特别是学校如果地处开放城市, 每年都会举办许多国际国内赛事、商品交易会等较有影响的活动。每到此时, 客流量大, 需要各种文秘会务人员也相应地大大增加, 这是本门课程进行课外实训教学的极好机会, 也是本门课课外实训的主要场所。

2.3 结合国家秘书资格证书考核, 进行对应的专业实践教学。

3 秘书实务实训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3.1 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教学模块秘书实务教学内容设计职业指向性很强, 主要是针对中小型民营企业的秘书工作岗位。

企业秘秘书书职职业业岗岗位位的的实实际际工工作作任任务务可可以以整整合合成成““办办文文””、“、“办办会会””、、““办办事事””三三大模块,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办公室布置、电话时间管理、接待工作、信息工作、调研工作、值班等一些具体的项目, 这些项目贴近企业、贴近岗位, 实操性强, 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 所有内容的安排都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来展开, 使学生通过情境化的任务来驱动学习, 同时兼顾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证内容, 从而真正实现了“课堂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结合。

3.2 采用项目教学法, 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在教学方法上推

行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 特别是推行“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即每节课通过创设情境, 给学生提供一个工作任务, 并且提出具体的实训要求, 让学生分组查找资料、解决任务, 进行实践操作;然后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 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最后, 通过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 拓展学生思路, 真正实现在“学中做, 做中学”, 达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在项目任务驱动下, 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去掌握, 变被动为主动, 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能”、“我会”、“我要”这样的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态度。只有这样, 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3.3 在课堂中设立“虚拟公司”, 真实模拟角色与场景进行教学。

打破理论与实务界限, 以工作实例作为每章切入点, 让秘书真正作为该公司中的一员进入角色。在课堂内, 虚拟某个机构完整、各部门活动规范的公司, 将教学活动与内容, 全盘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做。通过创设公司运作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并设定学生为公司的不同员工, 按公司领导要求做一系列秘书参谋、助手工作, 增强学生身临其境之感, 让学生在扮演角色、模拟工作中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与技能。

同时, 可以利用会议管理和公文写作软件, 运用软件虚拟现实的技术, 虚拟项目、虚拟情境、虚拟工作过程, 通过这些虚拟的仿真环境, 架起“学”与“做”的桥梁, 实现所学知识、技能与工作岗位的对接。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秘书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在教学中, 只有通过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实训教学, 才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 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秘书专业人员。而本门课程的建设也必将是一个长期性的过程, 只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了解社会对秘书专业人才的具体要求, 才是秘书实务课程建设的根本出路。

摘要:秘书实务课程有着鲜明的应用性、实用性、实践性特点, 建构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 在合理的理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课程建设, 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训与实践教学环节, 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围绕高职秘书实务课程实训教学的现状、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详述了《秘书实务》实训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及教学重点, 并就如何达到实训目的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秘书类课程 篇9

《秘书实务》是一门实操性较强的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 但在独立学院却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

第一, 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相对于公办本科院校比较薄弱, 人员流动大, 年轻教师居多, 大部分任课教师从学校毕业走向从教岗位, 缺乏社会各行业的了解与实践经验, 导致教学案例不够生动实际。聘请外校教师进行教学, 又因外校教师时间有限, 很难给学生实际的实践指导, 往往是教授完理论内容后安排学生到学校办公室象征性实践一下, 见习指导不精良, 跟踪不到位, 导致实训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第二, 教学方法陈旧、考试形式单一。在独立学院, 一是年轻老师缺乏岗位经验, 大多只能以传统的教法进行教学。二是教师工作量大, 难以充分备好实务课程, 拟好上课方案。三是外聘授课的教师多为高职称的老教师, 对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软件不能一一通晓, 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 学生也学不到关键的办公自动化知识。《秘书实务》是专业必修课, 考核性质为考试, 在大部分学校当中都是采取试卷形式考核, 限制了学生的动手创新能力。

第三, 教学设备、实训基地、实验室等硬件缺乏。独立学院财政收支是自负盈亏, 能分配在教学上的经费十分有限, 部分教学设备陈旧, 不能及时有效的辅助教学。实训教学基地少, 只能就学校的各职能部门安排短时间见习。党政、事业单位的秘书仅占30%, 而70%的秘书人员分布在其它领域。学校与企事、公司等签订的实习基地较少, 无人专管, 导致大部分的学生无法了解各行业的秘书岗位工作。毕业时真正走向工作岗位后难以适应繁杂的秘书工作。

二、《秘书实务》课程改革的方法

1.提高教师的任教水平

《秘书实务》课程教师不应只是理论教育者, 更应是业务实践者, 所以要创造条件安排教师深入秘书工作一线, 参与秘书业务实践, 增强认识, 掌握业务技能。任课教师在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也要积极利用假期到企事业单位跟班学习, 从事一定时期的行政秘书工作, 了解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 加强实地考察, 为《秘书实务》课程列举详细真实的案例做好准备。任课教师针对培养计划, 就地取材, 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能力与学校的情况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发挥学生认识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秘书实务》是一门与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课程, 随着现代办公设备、办公软件的不断推陈出新, 要求秘书从业人员动手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才能适应岗位需求, 而传统意义上认为高职称、有经验的教师才胜任教学的观念已显然不适用于当今的实务教学。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味的传授书本的理论知识, 较少涉及专门的岗位知识与经验, 学生理解起来枯燥乏味, 进而产生厌学现象, “学以致用”的理想效果就无从谈之了。更有学生反馈:“老师, 您教的知识, 书本都有, 我们好像也用不到。”学生的谈话让教师更应该反思现存的教学方法。

3.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

第一, 从“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实践式”教学。《秘书实务》是一门动手能力极强的技能课程, 如何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中解放出来, 转变为“实践式”、“体现式”教学?笔者认为可以“以点带面”进行教学, 如在讲授秘书写作时, 多让学生阅读模仿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往来的文书, 让学生切身领悟公文的作用、运用的范围及行文的要求等。学生平常的实践成绩纳入期末考试成绩, 实践可分为多个模块, 每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拿到不同等级的分数, 并且当场公布成绩, 而非期末一卷定结果。这样可以大大的增强学生的参与度, 在你追我赶中发挥聪明才智。

第二, 丰富教学内容, 增强学生软实力。现代秘书是一个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职业, 秘书除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外, 也要掌握管理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秘书不仅是做杂事的, 更应是一名职场的高手。因此, 《秘书实务》课不仅要培养秘书人员具备专业的听、说、读、写能力, 更要侧重培养秘书人员公关礼仪、语言表达技巧、化妆、服饰、社交等软实力。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 信息共享, 交互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秘书人员从事各行各业所需的能力也有所差距。国企要求秘书能写, 外企要求秘书能说, 小公司由于人员配备不齐, 要求秘书的能力就更为全面。秘书软实力是考核一名秘书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对职场晋升与业绩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三, 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在进行《秘书实务》教学中, 可以采用形象有趣的视频进行教学, 如社交礼仪的展示、会议会务的展示、口语表达技巧与训练等。通过观看视频短片, 组织学生模拟练习, 可以加强学生的礼仪素养、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创造能力。通过举办模拟会议, 录制视频, 过后进行查漏补缺, 既能让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又能让学生参与其中, 为培养优秀的秘书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四, 多学习现代办公软件。作为从教《秘书实务》的教师, 应当熟悉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等基本办公设备, 也要熟练运用word、excel、PPT、OA等办公软件。信息快速共享的时代, 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利用邮件、Q群、微信公共平台、单位内网等媒介传输信息。授课教师只有掌握好这些基本的办公设备、 办公软件, 才能更流畅讲授办公室管理的基础知识, 也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学校更要加强实训室的建构, 引入先进的教学设备, 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训环境。

三、校内见习与校外实习多向治学

1.加强校内见习

高校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各部门分管整个学校的事务。根据《秘书实务》课程的特点, 充分利用好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作用, 为学生提供见习的机会, 把课堂带入办公室, 进行实地教学。如整理档案、统计数据、处理文档、表格、熟悉各种办公设备、协助接待等,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学生在耳濡目染一段时间后, 再回到课堂中进行上课, 会更容易理解理论知识, 明白自身的不足之处。

2.加强校外实习

教学改革就要融入“走出去, 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学生一是可以利用寒暑假或周末到公司或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 真正走向工作岗位, 积累检验。二是邀请经验丰富的秘书代表入校讲学, 这样能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加深对秘书工作的认知。不同的岗位会有不同的需求, 在实践中出真知, 在实践中练本领。学校负责人或老师本身可以多与企事业单位联系, 为学生挖掘更多的实践机会, 也为今后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3.加强学生沟通联系

学生在见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惑, 指导教师应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一是为了掌握学生在实习过程的安全问题, 二是可以为学生的疑惑提供及时的疏导帮助, 三是为以后的教学提供良好的教学素材、教学实案, 为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事实依据。

总之,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秘书实务》的教学改革应当是与时俱进的, 为培养出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的高素质秘书人才, 改革的手段与方法也应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伟林.金常德.秘书实务课程教学在的问题及对策[J].秘书之友, 2004, (12) .

上一篇:针灸推拿结合穴位注射下一篇:交通灯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