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2024-05-12

电子商务操作能力(精选七篇)

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篇1

关键词:电子技术,操作能力,技术研究

应用电子技术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质的学科, 随着应用电子技术的普及推广和不断发展, 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我国在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领域涉足较晚, 但是在电子技术教育领域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和我国政府的大力扶持下, 我国在电子技术教育领域形成了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具有自身特点的专业。现阶段, 应用电子技术在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不断地推广和普及, 这给我国电子技术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1 电子技术领域操作能力的概述

1.1 缺乏准确的专业定位

因为缺乏相关的市场调查以及技术领域的科学论证, 我国的应用电子及技术专存在着定位不准确, 人才培养输出能力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

1.2 缺乏实践能力

应用电子技术设计很多个岗位, 现阶段电子技术领域更新发展速度过快, 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职业学校不能很好的针对专业特点设置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对于学生就业岗位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导致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偏低以及缺乏实践能力的现场。

1.3 缺乏先进的指导理念

在应用电子及技术教学事业发展中, 我们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同时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师存在着从学校到学校的现象, 虽然他们都掌握着丰富的理论体系, 但是存在着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更多的引入案例和开展教学活动, 但是这些案例和教学活动并非来自企业, 明显脱离社会实际, 导致目前我国应用电子及技术教学存在着设施少、缺乏实践操作等问题。这样就限制了我国应用电子技术领域培养输出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 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

2 电子技术领域中提高操作能力的策略

2.1 运用多媒体手段和高科技软件

在现阶段, 我国网络科技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 大大拓宽了现代学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仅仅依赖书本知识, 所以教师在进行应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 可更多的利用网络科技和各种多媒体教学, 这样很好的丰富了课堂内容, 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照本宣科的讲授模式, 使学生们面对生动多彩的课堂内容, 这样不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重要促进作用, 使学生深刻掌握了所学知识,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课程进度。

2.2 对电子产品进行实际设计

在应用电子及技术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能力培养的主线, 以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为基础, 以专业技术核心能力为重点, 引导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原则, 根据重点培养学生设计、维修、制造电子产品的能力。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课堂里, 可以引入电子产品实体作为教具, 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甚至是动手操作掌握电子产品设计、装配等技术,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校教习与日后学生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2.3 对电子产品进行实践维修及研发

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需要针对专业需求和就业情况展开调查研究, 以掌握社会对于本专业在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客观要求[4]。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需求更为突出。电子技术行业要求在职员工都能很好的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从业人员不但要胜任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和护理等工作, 同时还要具备对电子产品分析、检测、设计研发的能力。

2.4 引进先进的电子技术经验

在目前科技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 我国应用电子及技术领域也随之发展更新, 所以, 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 同步更新知识。现阶段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领域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各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此种情况组织开展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 对于高水平的教师也需要定期进行培训进修, 并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之外, 还应各方面兼顾,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我国应用电子技术教育事业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摸索, 在应用技术培养模式改革上有了初步进展, 在未来的应用电子技术改革中, 我们要紧密结合社会需求, 深化改革, 优化教育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方面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强化专业技能训练和文化基础课程的掌握, 只有这样方能为我国的应用电子技术事业培养出技术高超、能力过硬的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从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3, 02 (18) :101-103.

[2]陈江东.浅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08 (26) :63.

[3]刘桂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 2011, 12 (27) :172-173.

[4]陈静.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02:41-42.

基于电子技术领域中操作能力的研究 篇2

1电子技术领域操作能力的概述

1.1缺乏准确的专业定位。因为缺乏相关的市场调查以及技术领域的科学论证, 我国的应用电子及技术专业存在着定位不准确, 人才培养输出能力无法满足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的客观要求。

保证一个国家最起码的建设要求首先应该保证每一个领域都有一定的专业人才进行操控, 只有这样, 才能防止我国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对于电子技术领域也是一样的, 目前, 我国在电子技术领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准确的专业定位, 这样首先就影响着该专业的目标设置, 从而影响后期我国电子技术的发展。如果初期的定位没有找准, 那么后期的发展就是盲目的。所以说, 缺乏准确的专业定位是需要及时解决的问题。

1.2缺乏实践能力。应用电子技术设计很多个岗位, 现阶段电子技术领域更新发展速度过快, 客观上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学习能力, 但是现阶段我国的职业学校不能很好的针对专业特点设置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 同时对于学生就业岗位没有一个很好的定位, 导致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偏低以及缺乏实践能力的现场。

如果学校的教育理念或者教育水平没有跟上, 那么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发展, 尤其是一门技术性学科, 如果不能很好地保证学生的实践能力, 那么就可以说是一半的知识是没有用的, 因此, 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又是目前存在的影响比较深远的一大问题。为了更好地保证学生以后的就业能力, 学校就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在出社会之前就有一定的实践基础, 同时学生的职业素养也是上学期间应该着重培养的, 所以说, 要保证我国应用电子技术的水平, 就应该从学生教育着手。

1.3缺乏先进的指导理念。在应用电子及技术教学事业发展中, 我们的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教师不但要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同时要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 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达到教学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师存在着从学校到学校的现象, 虽然他们都掌握着丰富的理论体系, 但是存在着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虽然更多的引入案例和开展教学活动, 但是这些案例和教学活动并非来自企业, 明显脱离社会实际, 导致目前我国应用电子及技术教学存在着设施少、缺乏实践操作等问题。这样就限制了我国应用电子技术领域培养输出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 无法满足我国社会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

一个国家的进步不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 还应该在全球化的文化中汲取能对自己有利的理念或者是技术。尤其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性教育, 更应该保证它的教育质量。提升教育质量和发展国家一样, 需要的不是闭关锁国、闭门造车, 而是应该引进先进的指导理念, 目前我国就是缺乏先进的指导理念, 导致发展起来比较缓慢。

2电子技术领域中提高操作能力的策略

2.1运用多媒体手段和高科技软件。在现阶段, 我国网络科技和多媒体技术迅速发展, 大大拓宽了现代学校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不再是仅仅依赖书本知识, 所以教师在进行应用电子技术教学过程中, 可更多的利用网络科技和各种多媒体教学, 这样很好的丰富了课堂内容, 让学生摆脱了枯燥的照本宣科的讲授模式, 使学生们面对生动多彩的课堂内容, 这样不但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有重要促进作用, 使学生深刻掌握了所学知识, 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课程进度。

2.2对电子产品进行实际设计。在应用电子及技术教育领域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坚持能力培养的主线, 以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为基础, 以专业技术核心能力为重点, 引导学生加强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理论结合实践为原则, 根据重点培养学生设计、维修、制造电子产品的能力。在进行实践操作的课堂里, 可以引入电子产品实体作为教具, 让学生通过观察研究甚至是动手操作掌握电子产品设计、装配等技术,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使学校教习与日后学生的工作紧密联系起来。

2.3对电子产品进行实践维修及研发。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需要针对专业需求和就业情况展开调查研究, 以掌握社会对于本专业在就业岗位、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客观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 特别是在电子产品制造企业需求更为突出。电子技术行业要求在职员工都能很好的掌握电子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从业人员不但要胜任电子产品装配、调试、维修和护理等工作, 同时还要具备对电子产品分析、检测、设计研发的能力。

2.4引进先进的电子技术经验。在目前科技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下, 我国应用电子及技术领域也随之发展更新, 所以, 应用电子技术领域的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要求, 同步更新知识。现阶段应用电子技术教育领域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所以各相关部门应有针对此种情况组织开展教师进行培训和学习, 对于高水平的教师也需要定期进行培训进修, 并且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引入各种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教师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之外, 还应各方面兼顾,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结束语

通过全文对于我国应用电子技术教育现状的论述, 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我国发展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事业已经有了良好的进展, 同时, 为了更好地保证我国教育事业中应用电子技术的发展质量, 就应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提升, 以保证我国能够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专业型人才, 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建设祖国的队伍中。发展应用电子技术的教育事业就是保证专业型人才能够在最为专业的教育体制下完善自己, 让自己有高超的技术和过硬的专业素养, 同时, 培养出最佳的电子技术应用人才也是我国发展电子技术的最初目标。总而言之, 克服目前存在的技术和教育问题, 让更多的人能够感悟得到我国发展进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让更多的人体会到科技进步对于国力提升的影响, 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的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张筱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 2013, 2 (18) :101-103.

[2]陈江东.浅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3, 8 (26) :63.

电子智能操作器 篇3

可自动接系统 (或调节仪) 的给定信号和阀位的反馈信号, 根据二者的偏差进行调节, 输出相应的控制量, 并可取代小功率伺服放大器直接驱动阀门, 可接在各种调节器或计算机控制系统之后作备用仪表。

●功能特点:

1.自动校准和人工校准功能;

2.自动到手动的无扰动切换;

3.可分别带有一路模拟量控制输出、一路开关量控制输出;继电器正转、反转控制及一路模拟量输出, 适用于各种测量控制场合;

4.多重保护、隔离设计、抗干扰能力强、可靠性高;

5.良好的软件平台, 具备二次能力, 可以满足特殊的功能;

6.先进的模块结构, 配合功能强大的仪表芯片, 功能组合、系统升级非常方便。

●技术指标:

1.基本误差:0.5%FS或0.2%FS±1个字;

3.显示方式:双排四位LED数码管同时显示, 上排显示测量值, 下排显示阀位反馈值或输出量;

4.采样周期:0.2S;

5.报警输出:二个报警继电器输出, 对调节信号或阀位反馈信号报警, 报警值、报警方式、灵敏度可分别设定, 继电器输出触点容量AC220V/3A;

6.控制输出: (1) 继电器正转、反转控制接点; (2) 固态继电器脉冲电压输出 (DC12V/30mA) ; (3) 单相/三相可控硅过零触发; (4) 单相/三相可控硅移相触发; (5) 模拟量4~20mA、0~10mA、1~5V、0~5V控制输出

电子胃镜应用与操作 篇4

1胃部消化系常见病症

生活节奏加快, 工作压力增加, 胃部疾病成为了目前常见的疾病, 其常见的病症如下:食管、胃部及十二指肠疾病;胸骨后疼痛, 有灼烧感以及吞咽困难;消化道息肉及隆起性病变;消化道有出血症状;上消化道慢性炎症, 慢性萎缩性胃炎等都为胃部消化系常见疾病, 都可以通过胃镜及时诊治, 确诊病症。

2电子胃镜临床应用上的优点

2.1操作简单、灵活、方便由于电子技术的应用, 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 操作者和助手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能在监视器的直视下进行各种操作, 使各方面的操作者都能配合默契且安全。因此, 操作起来灵活、方便, 易于掌握。

2.2降低了病人的不适感传统胃镜在诊治时, 胃镜操作复杂, 而且患者经常感到很恐惧, 电子胃镜镜身变得细径化, 在镜身插入体腔时, 降低了以往胃镜的疼痛感。

2.3诊断效力增加由于CCD的应用, 诊断时的像素比传统胃镜能力增强, 图像更加清晰逼真, 且有放大功能, 分辨能力也增强了, 可以观察到胃粘膜的微细结构, 包括为小区、胃小沟等部位, 观察到粘膜的肠上皮化生的绒毛状改变、溃疡周围的再生上皮、新生血管、粘膜下血管等显微镜下组织结构, 而且电子胃镜前端广角增大, 增加了内镜的视野。

2.4便于教学及临床病例讨论由于是在监视器屏幕上观察图像, 可以供更多人员共同观察学习, 进行病例讨论, 同时, 也为提高诊断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5为教学、科研提供可靠的资料由于电子内镜可以对检查过程进行录像、照相, 所以为今后的教学、科研提供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2.6人们把图像分析技术用于电子内镜检查, 电子胃镜可以调整颜色, 并可以探查胃的血流图, 对病变进行定量分析、温度测定, 还可以将超声探头装在内镜前端进行腔内超声探查。此外, 还可以利用通信线路将电子内镜图像传至远方, 进行临床疾病的会诊。

3胃镜临床应用

3.1诊断电子胃镜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胃部粘膜的形态变化, 可以做一些组织检查, 对于出现粘膜颜色质变或者产生糜烂、溃疡及肿瘤等病变, 均可以清晰判断。电子胃镜还可以在做完检查与摄影后, 对胃溃疡病变区域做活体取样, 然后在对活体取样品做细致诊断。3.2电子胃镜的电凝电切技术高频电流 (500~2500kHz) 可以产生高温, 使人体细胞水分气化、蛋白分解, 起到切开、凝固效用。可根据病变程度选择不同的波形, 如切开波、凝固波和混合波, 微波治疗。3.3电子胃镜激光治疗激光能产生高热能, 使组织凝固、气化, 可用来凝固、止血, 治愈病变处。

3.4电子胃镜的药物注射是指通过内镜活检孔道, 将内镜注射针送入胃内, 可在直视下对病变部位做药物注射, 如硬化剂、抗癌药等。通过胃镜还可以使用各种不同式样的钳子做异物钳取, 可将进入胃内的异物如硬币、戒指、刀片、义齿、别针等取出, 避免了手术的创伤。

4电子胃镜操作

4.1给患者咽喉部麻醉, 一般使用利多卡因胶浆。利多卡因胶浆使用后, 会出现咽喉部麻醉现象, 有肿、胀、麻等感觉, 并且在旁暗示患者情绪, 减少插管时的不适。

4.2送镜, 左手先慢慢up (下旋大按钮) , 看到梨状窝后 (多取左侧) , 左手轻轻down (上旋大按钮) , 并略微内旋的动作, 右手送镜子。未顺利进行者, 嘱病人做吞咽动作, 左手抬高, 略内旋, 在吞咽完成的瞬间轻轻顺势将镜子送入。或尝试从右侧梨状窝送镜, 通过舌根后, 左手轻微外旋, 右手送镜。通过咽部后, 左手竖起并略向内旋, 即可看到食道在视野正中。

4.3食道胃接合部进入食道入口后, 左右旋钮仍保持固定, 送气, 一边观察憩室、狭窄、肿瘤和静脉曲张等病变是否存在, 一边慢慢送镜。

4.4胃窦部进入胃内后, 尽量减少送气, 通过胃体到达胃窦。通过胃体时, 左手为水平位, 到达胃角附近时, 左手竖起变为垂直位, 同时略微up, 继续进镜。

4.5胃角维持用力up, 镜身继续后退, 看到胃角。左手外旋观察胃角前壁侧内旋观察胃角后壁侧。也有可能无论怎样up, 都没有看到胃角, 也可先放弃, 最后检查时再次尝试。

4.6从胃角直上到胃体下部小弯侧, 继续后退, 越过胃角看到胃体下部小弯侧, 此时视野中也能看到胃体下部前壁后壁 (左手外旋或内旋) , 观察。继续后退, 观察胃体中部小弯侧;继续后退, 观察胃体上部小弯侧。

4.7胃底 (反转) , 略微down (原为用力up) , 充足送气, 观察胃底。如果黏液池有黏液, 可吸引或使患者右侧卧位。为了不吸引到粘膜, 胃镜前端应与液面平行的没入液面下吸引。

4.8胃角对侧大弯用力up, 左手180°外旋, 回复到原来位置, 然后松开大小左右螺旋, 送镜至胃角对侧, 开始检查。首先观察胃角对侧大弯, 然后向后退镜, 观察胃体下部中部上部的大弯, 左手外旋或内旋观察前壁或后壁。到达胃体上部时, 将胃内空气吸引。

4.9最后退镜时再次检查食道, 有无遗漏病变。

参考文献

[1]鲁发朝, 王春萍, 朱建新, 等.消化道异物132例内镜诊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1, (02) .

电子商务操作能力 篇5

一、出现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数控车床车间的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 我国大部分的车床车间都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 操作员在进行实际作业的过程当中做不到有理可循和有证可依。由此可见, 每个实验室的操作员应该将自身的责任感高提高上来, 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进行作业。除此之外, 相关的管理人员也需要将管理制度建立完整, 在日常的工作中对操作员进行严格的管理, 避免出现不规范操作对车床设备造成损坏的情况。

2数控车床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问题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 我国大部分的数控实验室所采用的都是经济型的车床以及数控系统。经济型数控系统最大的特点就是价格便宜, 所以就会在某些细节中出现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无法将文字与图形的大小进行控制;机器控制按钮不够灵敏;机床在作业时有损坏零件的现象以及不能够确定图形的真实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操作员在日常作业中非常容易出现不安全操作的情况, 其中包括车床的安保设施尺寸不够、保护门的开关不灵敏以及车床尾部的底座出现无限位块等。

3培训和监督人员数量不够

数控车床操作员基本都是从专业技校毕业的学员, 根据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现状不难看出, 由于经费不足的原因导致了硬件设备不全以及优秀教师数量缺少。这就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专业技能不强的情况。除此之外, 当操作员进入到实际岗位中时, 由于他们的实际经验不足, 如果单位不能够派遣相关的培训和监督人员对操作员进行岗位指导, 将会对车床的安全使用造成很大的威胁。

二、提升操作员对于数控车床安全操作能力的方法

1正确选择切削参数

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 对于数控车床操作员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他们需要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之下将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也同时进行熟练的掌握。数控车床在实际作业中需要使用计算机对切削的速度和刀量进行准确的测量。如果切削参数选择不当的话就会让零件造成浪费, 并且也极容易出现崩刀的危险结果。笔者建议, 操作员应该在实际操作中谨慎而行, 将各种参数使用计算机进行集记录和计算, 并且将对零件的装夹问题考虑在内。例如:当车床零件之间的衔接较为坚固, 就可以采用大横向的切削量;反之则可以选择小横向的切削量。

2培养责任感和认证的工作态度

当操作员进入到车间进行作业时, 就应该保持一个非常认真的工作态度。认真按照工作流程进行作业。针对一些较为精细的工作, 例如切削、调试等等都需要在作业之前进行试切削, 坚决将车床操作碰撞的情况彻底扼杀在摇篮当中。

3重视对数控理论知识的学习

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不同于普通车床, 针对普通车床来说, 操作员仅仅需要熟练的掌握技能即可, 不需要再学习如计算机操作之类的额外课程;但数控车床却要求操作员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之下将专业属于和相关的数控理论进一步的学习。其中包括坐标的尺寸、系统以及切割刀具等工具的安全使用方法等。

4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

由于数控车床零件所使用的加工工艺较为复杂, 所以操作员在日常的作业中必须要将每个零件的精度进行准确的掌握, 这就需要操作员能够在作业之前选择出合理的加工方法, 从而达到车削零件的精度要求。笔者总结了四点选择合适加工工艺的方法, 具体如下:

(1) 首先在设计图纸上将对工艺要求交稿的车削零件选择出来, 将其一次性完成, 以此来保证车削零件的完整性, 除此之外, 表面粗糙一些的车削零件应该使用曲面的方式来进行切削, 并且要注意使用均匀的速度进行作业。

(2) 对于切削刀具数量的选择需要严格的控制, 尤其是精度较高的车床零件更要尽可能的减少刀具数量。

(3) 当进入到编程之后, 操作员需要把精准度高的车床零件转换成平均尺寸, 同时将精准度低的车床零件进行角度保持, 以保证零件的相切等值不变。

(4) 操作员需要在作业时及时将存在误差的尺寸进行修正, 对于调整之后的车床零件需要进行重新编程, 并且对关键位置上的尺寸进行确定, 从而保证与图纸上的要求达成一致。

5充分利用数控车床的检验功能

在进行实际作业之前, 操作员需要进行试切削, 这种方式主要是为了将数控机床的走刀轨迹进行掌握, 从而保证车床辅助功能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 当车床开始运作之后, 操作员需要对车床的自动作业进行实时监控, 如果发现程序有错误的出现要及时的进行修改。对于废弃的零件也需要进行二次回收和利用, 从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结语

如今, 国家需要大量具有高素质的数控车床操作员, 笔者建议相关的教育机构将教学水平提高起来, 帮助工作单位培养出专业素质高且责任感强的优秀学员。并且, 数控车床的安全是将来需要重点对待的问题, 操作员自身也要加强对于切削精准度和加工工艺知识的学习, 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 避免在工作中出现由于操作失误而导致的破坏。

参考文献

[1]顾京.数控加工编程及操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赵长明, 刘万菊.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3]李郝林, 方键.机床数控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4]何学崇.数控车床的手动对刀方法[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2) .

[5]杨丰.数控车床对刀方法的探讨[J].机械工程师, 2004 (04) .

培养操作能力拓展学生思维 篇6

一、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是一种由多个感官参与的以感知形式为主的认识活动。美国华盛顿国立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 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 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 便真正理解了”。可见, 动手操作, 实践探索, 亲自参与是何等的重要。兴趣是积极主动地探索事物的心理倾向, 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功能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兴趣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是思维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对学知识一旦产生浓厚的兴趣, 就会产生无限的热爱和学习热情。

二、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多种感官协调参与的学习活动, 是最基本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 给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 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不仅让学生动眼、动耳, 而且还要动手、动脑、动口, 学生通过自己看、白已做、自己想、自己说进行积极探索、发现, 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 主动参与学习, 体验成功。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学习数学, 是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动手操作就是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索、猜测和发现的环境, 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探求新知识的活动中去, 最终达到学会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目的。因此, 加强操作活动, 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获取新知, 使操作、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猜想、验证等活动有机地结合, 使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而且在启迪思维、解决问题, 以及情感与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有所发展。

例如, 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先让学生拿出14根小棒, 平均分成2份、3份、4份、5份、6份、7份, 并记录每次分得的根数和剩下的根数,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从操作活动中发现, 在平均分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正好分完, 一种是不能分完。当不能分完时, 余数总比除数小, 进而理解和掌握有余数的除法。

三、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人培育者, 又是智慧的创造者。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这些联系起着两个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 使之更加明智:脑使于得到发展, 使之变成创造的聪明工具, 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由此可见操作与思维之间的辩证发展关系。操作起动思维, 思维服务于操作。动手操作的过程是手脑配合并用的过程, 是促进思维发展的一种有效于段, 是学生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必要条件。如, 在学习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这四种图形后, 指导学生动于操作沟通这四种图形之间的联系。在操作中观察、比较, 探索规律, 以平行四边形为基础图形, 建立几种多边形之间的联系。先让学生在钉子板上用橡皮筋围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然后向左 (或向右) 方向移动平行四边形的上底, 使其变成一个长方形, 学生自己概括出: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变成直角, 这个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长方形, 如果将平行四边形上底左 (或右) 端的顶点沿上底向另一顶点靠拢, 平行四边形变成了梯形, 若继续靠拢, 使上底的两个端点重合, 四边形就变成了三角形。由于图形之间有紧密的联系, 所以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也都可以用底乘以高来进行统一。操作时, 要注意操作过程, 创设条件让学生人人动手, 按要求进行操作, 在操作中充分感知, 形成初步的感性认识, 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 从而清楚地知道, 这四种图形的关系, 而且牢固地掌握了这四种图形的面积计算的方法。同时, 也对学生进行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教学实践表明,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动手操作, 动手试验来发现一些数学规律和结论, 实际上是一种有效的探索活动, 这种探索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件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狠抓动手操作, 提升参与能力 篇7

一、操作前明确要求, 让操作行之有效

操作前要有明确要求, 有些教师在课堂上, 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些材料, 再简单交代一下怎么做, 然后学生就动起来了。课堂看起来非常热闹, 可是学生究竟能从这样的操作活动中收获什么, 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得到了操作, 值得思考。操作活动时, 如果学生不知道为什么活动, 那么在这样的活动中, 学生只是“操作工”, 而不是“探究者”。不管是学生独立操作, 还是小组合作操作, 就操作而言, 想要有效, 在操作前就应该提出具体的要求, 让学生清楚将要做什么、怎么做、做完之后怎么办。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一课, 有一个人人参与的独立操作活动:每个人利用自己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及三角尺、直尺等工具, 通过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正因为明确了要求, 操作过程中, 学生操作得很顺利, 在短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试想, 如果要求不明确, 直接让学生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边和角的特征, 很可能出现一部分学生拿着长方形和正方形, 而无从下手的情况, 而从这个操作要求中, 学生知道了可以量一量, 如果图形太大无法量, 那就可以折一折, 比一比来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这样的操作当然是有效的。

二、操作中人人参与, 让操作源于自主

现代教学论强调:要让学生动手做数学, 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心理学研究表明, 经过学生逐步形成个人亲身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更能把已知的真理变成学生的真知。感知动作同人的心理活动是密切联系的, 动作记忆保留的时间更长久, 小学生在其数学思维活动中视觉印象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如果通过操作活动强化动作思维, 有利于使记忆以动作效果来储存。因此, 教学中要让学生人人动手参与操作, 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操作, 自己发现, 自己探索。

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师安排了一个小组操作活动:给每个小组学生两副相同三角板、钉子板、一张方格纸、一张白纸, “做”出正方形或长方形。汇报时, 教师先让用两副三角板拼的学生汇报, 因为这种操作最简单, 跟进的问题是:“你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特征?正方形呢?”“为什么这两把三角尺拼出的是长方形, 而另外两把拼出的是正方形?”突出重点。接着让在方格纸上画的学生汇报, 跟进的问题又进了一步:“如果每一小格的边长是1厘米, 那么你画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宽是多少?”然后让在钉子板上围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围的, 为什么这样围?最后让用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的学生汇报, 这里可以让学生初步体会正方形与长方形的联系。层层深入的汇报, 使操作活动的价值显得更为丰满。

三、操作后启发思考, 让操作支撑思维

数学课中学生的动手操作不是单纯的活动, 动手操作要让学生借助直观的活动来支持其内在的思维活动。如果没有思维的参与, 动手操作就失去了价值。因此, 既可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启发学生思考, 也可以从操作的结果中进行思考。

从操作过程中的思考: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一课。学生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和长方形的角比一比, 比了四次, 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操作后, 教师提问:能不能让比的次数少一些呢?有的学生发现把纸对折, 只要比两次, 如果对折再对折, 只要比一次。随后, 教师要求学生再用这种方法折一折, 比一比。教师看似随意的一个问题,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更简便的方法。在随后动手验证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时, 学生很轻松地就想出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 看是不是完全重合。原本简单的操作过程, 在教师的引领下多了一些探索和拓展, 也使课堂上多了一些“数学味”。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途径和方法之一, 是数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了思考、交流、探究的空间, 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感悟知识的形成过程, 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操作活动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 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的。

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 还要进行抽象, 概括, 从而发展思维。因此, 教师应该注意让学生感受认知冲突, 产生操作的需要, 从而使操作为思维的推进服务。当学生在操作过程中, 感性认识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丰富的表象基础上及时抽象概念, 使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常汝吉.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2

[2]华应龙.我就是数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10) :147

[3]余飞.新课程 (小学版) [J].山西省出版集团, 2010 (3) :29

[4]黄爱华.黄爱华与智慧课堂[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1) :56~57

[5]刘东翠.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 (教研版) , 2008 (7) :49

上一篇:光分配网络下一篇: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