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电子商务

2024-05-12

本土电子商务(精选十篇)

本土电子商务 篇1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 数码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也越来越快, 这就需要企业能够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推出新的产品, 以求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但在本土的市场当中, 很多山寨的数码电子产品充斥在我们周围, 它们价钱低, 很多都是模仿一些大品牌的产品进行设计, 所以也具备一定的市场份额。那么山寨产品的出现会给我们本土的数码电子产品的设计带来哪些影响呢?难道山寨产品的出现真的是通向自主创新的必经之路吗?本文将从山寨产品的起源和本质的研究出发, 探究山寨与创新之间的关系。

一、山寨产品的起源

“山寨”这个词来自广东话的俚语, 最早用来特指一些仿制或组装的便宜手机, 之后突然在网络间爆红, 继而在大众文化中流行, 并愈演愈烈。有人说它是赤裸裸的抄袭, 有人把它当做创新的土壤。山寨是模仿还是借鉴, 是剽窃还是致敬?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山寨”在中国的流行, 源自产品制造业, 尤以手机制造为甚。在这个市场上, 有人需要“好”, 有人需要“便宜”, 而更多的人希望“又好又便宜”, 于是, 山寨产品瞅准这个空子, 一头钻了进去。山寨产品设计者往往以极低的成本快速复制他人的成果, 并加以改造, 然后将一个个貌似“高性价比”的产品放到消费者面前, 最后, 一个买者“明知故买”、卖者更加肆无忌惮的循环就形成了, 双方各取所需, 皆大欢喜。

有人说, 这是中国人的劣根性, 源自贪图便宜和盲目攀比的消费心理, 但更深层的原因应是社会消费环境的不完善, 品牌文化与法律意识的缺失。最初的山寨产品, 是由中国巨大的贫富差距和庞大的低收入人群造成的, 山寨数码产品上的娱乐功能和大喇叭音乐功能正好满足了他们的内心需求。

二、山寨产品的实质

山寨产品最初的原型是在工业设计行业中, 采用借鉴与模仿的设计手段和方式, 进行产品的“再设计”的过程。也就是将同类型的产品作为设计产品时的参考对象, 来进行设计的一种方法。

山寨设计的表现形式有很多, 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一) 借鉴

通过找出同类型产品的优秀设计点, 将其移植到自己的产品中, 不管产品最终的整体效果怎样, 总之, 在移植了其他产品某部分精彩的外观、强大的功能或者巧妙的结构之后, 减少了自己研发的成本。这样的“拿来主义”的设计方式, 在我国的产品设计行业最初的发展过程中屡见不鲜。

(二) 抄袭

采用全部照搬的设计方式, 不管是从产品的外观、结构、材料还是功能方面, 还是从产品整体的包装、标牌还是品牌形象上, 都几乎能做到以假乱真。例如NOKIA、NOKILA、NCKIA等层出不穷 (见图1) 。

三、山寨文化下的本土数码电子产品设计

说到山寨, 数码领域是一个怎么也绕不过去的主题, 山寨现象发端于此, 也成长于此。据不完全统计, 2008年以来山寨手机的销售量约在1.5-1.8亿部, 稳占我国手机市场份额的至少三分之一。另外, 除了山寨的手机外, 其他品种的山寨数码产品也充斥着市场, 如山寨录音笔、山寨相机等, 只要是市场上有的数码类电子产品, 都可以找到相应的山寨产品。在山寨文化下, 我国本土的数码电子产品设计主要有以下两种发展趋势。

(一) 以抄袭和模仿为主的设计

将一些比较受欢迎的产品进行仿造, 或者是模仿其外观做一些变化, 然后低价杀入市场, 由于其价格低廉和外观造型较好, 也占有了一部分市场。这种抄袭就类似于“东施效颦”, 单纯的抄袭使厂家看到短期利益, 而对自己品牌的树立没有任何帮助。在抄袭的过程中, 厂家并没有结合自己的优势进行再设计, 只是照葫芦画瓢, 偷工减料, 再卖个低价, 目光短浅的商家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 (见图2) 。

(二) 自主研发与创新的设计

很多企业最初是以山寨起家的, 随着资本、技术、口碑、市场经验的积累, 随后转入正规的设计与研发的队伍中来。比如在手机领域, 天语和金立都是我国少数拥有自主研发实力并进入市场的手机厂商之一, 他们在公司成立之初, 也有过做山寨手机的历史, 但是, 它们并不甘于就此而已, 而是吸取了山寨手机市场运作快、价格便宜的优点, 不断地推陈出新, 从而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比如天语手机, 在2009年的统计中, 就曾稳居中国手机市场整体销售第3名。天语胭脂盒概念的X90手机在外型上非常独特, 四四方方的手机采用了旋盖的设计形式, 显得非常精巧。机如其名, X90“胭脂盒”拥有着非常时尚漂亮的镜面屏幕, 这块屏幕完完全全就是一块精巧的化妆镜, 受到了很多女性消费者的追捧 (见图3) 。

再如, 金立A320是一款面向低端用户推出的时尚商务实用型双卡双待手机, 双SIM卡同时在线, 使用户生活工作分别管理, 出差旅游自如转换。这款手机外观商务大气, 具有超长待机时间, 定价比较便宜, 所以也满足了相当一部分消费人群的需求 (见图4) 。

四、山寨不是产品创新的必经之路

无论山寨经济还是山寨文化, 说到底, 它们都是以模仿为核心, 一方面, 它可能会成为创新的起点和契机, 生发出更多自主创造;但另一方面, 它的急功近利也会让真正的创新望而却步, 甚至把真正的创新拉下马来, 到最后, 造成的伤害是不分敌我, 损害的不仅仅是一个厂商、一个消费者, 而是一个行业、一个产业链。

当下的山寨已经不是彼时的山寨, 现在的山寨行为已经变成扼杀创新的黑手。一些企业不再主动寻求创新, 而是通过抄袭和模仿的手段, 粗制滥造, 不追求品质, 利用人们贪图便宜的心理, 生产出价格低廉但外形和功能与高级产品相似的产品, 扰乱市场秩序。更有一些企业是赚一票就走, 产品得不到任何售后服务和维修保障。

山寨不是创意或创新的必经之路。因为山寨只是单纯的模仿和抄袭, 没有自己的思考和积累, 而创意和创新是需要思考的。就像学生抄答案, 想好好学习的学生, 抄答案的时候会把精力贯注于解题过程和思路, 并思考自己是哪里想得不对, 而压根不想好好学习的学生, 抄答案简直就是机械工作。长此以往, 好学生学会了更多的解题方案, 同时也锻炼了思考能力, 渐渐地可以开始自己创造, 实现自己的想法, 而差生还是原地踏步, 不抄答案永远也不会答题。

“抄袭”的真正境界是传承与提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抄袭”。这种“抄袭”是对原作品的创新和修复, 目的是达到最佳的意境和视觉目标。尽管原作品的设计者不是你, 但每个设计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来完成这个工作。让这个作品透出完美的气质和品相。它就像产品的升级换代。百年前诞生的产品到现在, 是经过多少代人“抄袭”传承发扬的结果。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抄袭和模仿, 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习他人并超过他人, 使本土的数码电子产品得到升级和优化, 从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

五、结语

在工业设计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抄袭与模仿, 正确的模仿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产品中好的一面, 从而学习吸收, 就像日本当年学习德国的产品设计一样, 从最初的模仿到最后的自主创新, 带动了日本产品设计的高速发展。我们本土的数码电子产品设计也需要这样的模仿与借鉴, 从而能开发自己的产品, 做到真正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周睿.山寨设计:伪民意的嫁接与草根民主的异化[J].装饰, 2010 (02)

[2]李彬彬.设计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1

[3]龙圣杰.产品设计因素分析[J].包装工程, 2009 (08)

[4]周雪琴, 石元伍.工业设计现代发展趋势[J].科技风, 2009 (06)

[5]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山寨来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6]王汉友.山寨手机与国产手机设计创新比较研究[J].包装工程, 2010 (12)

本土电子垃圾正迅速增加 篇2

但是,不从事电子垃圾行业的当地居民,对贵屿的污染却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有一批农民从邻近的广西省移居贵屿种稻,他们说不敢喝当地的井水。他们说,井水洗衣物,颜色会变黄。自称姓周的带头人承认了另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我们不敢吃自己种的稻米,这里到处都是污染。”他指着身边的水稻田说。

问他谁吃种出来的稻米,周回答:“我怎么知道?许多都卖掉了……他们不敢给米贴上‘贵屿种植’的标签。他们会写上米产自其他某个地方。”

这其实也不让人意外。5月份,广州市的官员发现,大米及大米产品的镉超标。但当地政府没有具体说明这些被污染大米如何进入该市的粮食供应链。

不过,贵屿政府似乎正努力限制外国垃圾,减少电子垃圾流入。“为什么他们现在阻止垃圾运抵?”一位经营塑料分选工场的男子感到不解,“这当然会损害我们的生意。”

从2009年到2011年,中国政府试点“家电以旧换新”项目,监管电子垃圾处理取得了一定成功。在政府大量补贴的帮助下,该项目收集了数千万废旧的家用电器。

但联合国同时警告,虽然中国政府在限制外国垃圾偷运入境方面取得了成功,但中国自产电子垃圾的数量正迅速增加。联合国报告称:“由于技术和经济发展,中国国内产生的电子垃圾增加很快。”报告引述的数字显示,过去16年,中国销售的电视机、冰箱、洗衣机、空调和计算机呈指数级增长。

为避免生产和家电处理导致的恶性循环,绿色和平组织游说制造商,在生产中使用毒性较小的化学材料。该组织还对那些频繁更换手机、平板电脑和计算机的消费者,提出一条建议。

“想想你的手机或器件去了哪里?”绿色和平的活动分子马天杰如是说,“想换手机或买新产品时,不要忘了你给这个星球留下的足迹。”

(青年参考)

“复活术”缺证据仍是商业活动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低温生物学研究员保罗·西格尔曾将活着的仓鼠冷冻2小时后复活。在仓鼠试验成功后,西格尔又对一只小猎犬进行试验。结果,他成功让小猎犬复活过来。

有专家表示,虽然冷冻实验在某些动物身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这种方法却并不一定适用人类。虽然目前有多家从事“人体冷冻”的公司,但很少有医疗机构介入。在专家看来,人体冷冻只是一个新的商机,而非医学。

国际低温生物学会前任主席、美国纽约州立大学低温生物研究中心主任约翰-鲍斯特此前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曾表示,人体冷冻组织的大多数成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也没有具有职业资格的医生。关于任何人体冷冻能复活方面的报道都没有一篇是出自科学期刊,也都没有一篇报道被证明是真实的。

上海理工大学低温医学研究所所长华泽钊明确表示,“从技术上,低温冷冻人体的实现是非常困难或者说是完全不可能的。”华泽钊说,按照目前低温生物医学的水平,大部分细胞以及部分组织能低温保存,但是心脏之类的器官不能低温保存。每种器官中都有不同种类的细胞,冷冻一个器官都很难成功。

本土电子商务 篇3

首先, 本土优势是其在安防行业的最大优势。全球有80%~90%的安防监控产品是珠三角设计制造的, 地处深圳的比亚迪微电子能直面客户需求, 在公司的芯片生产过程中, 从研发到批量, 每一步都涉及到最终用户:客户的需求就是产品的前期定义, 通过跟客户的交流沟通, 了解客户需要的性能参数, 再加上比亚迪微电子对行业的预测及把握, 从而确定产品的规格;样品回来除了自己做系统测试, 更重要的是给最终客户送样评测, 结合客户反馈, 最终确定产品规格;直到量产, 客户的任何问题, 都会通过现场应用工程师再次反馈回研发, 做到真正贴近最终客户需求。

新岸线携全系产品亮相台北

Computex

在近期举办的中国台北国际计算机展Computex2013上, 新岸线的最大看点是最新发布的低功耗工艺的AP+BP方案的单芯片, 四核Telink7689。Telink7689采用Cortex异构四核架构, 主要支持3G语音与数据功能的平板电脑和大屏智能手机市场, 这款产品的亮相及投入使用将真正实现通讯计算一体化产品的产业化。

人脉库——商务社交本土化创新者 篇4

“中国的互联网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怪圈,总是在国外的网站上找模式,找概念,却忽略了供与求的根本关系。美国的LinkedIn满足的是美国人的需求,而不是中国人的需求,中国的互联网创业者却习惯性地寻找模仿复制它的机会。LinkedIn可以被称为新型的招聘网站,基本上他们的业务都集中在职场社交领域,但是在中国不应该仅仅是职场社交,还需要商务社交。人脉库要做的就是为中国的数千万中小企业商务社交服务,这些企业大部分分布在传统行业之中,它们的需求很大程度上被忽视了,解决他们本质上的需求才是国内商务社交网站的根本发展动力,而非要成为中国的Linkedin。” 在记者面前的这位儒雅而健谈的CEO表述了他对国内商务社交网站发展的看法。

“所谓的SNS、B2B、B2C都只是的概念上的名称,是针对目标客户的一种网站服务而已。人脉库的创新绝对不拘泥于网站的形式,我们可以推广自己的概念,因为人脉库的形式在国内外也是独此一站,但我更多注重的是推广实用的功能,是那些真正可以解决企业、个人用户商业需求的功能,他们如何畅快地沟通、了解、合作才是我们关心的本质。面对这个竞争激烈的国内市场,现在的中小企业想成功不能够单单依靠资金和技术,更重要的是人脉关系,商业机会很多时候都是隐藏起来的,需要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挖掘,人脉库就是担当了这个中间人的角色,帮助企业寻找和发现商业机会。”

朱义禄认为,阿里巴巴只是满足了中国大量的中小企业交易和营销推广的基本需求,不可否认它有考虑网站功能本土化,但欠缺的就是需求更深层次的挖掘。商务交易不仅仅表现在表层的商品上面,更来源于企业之间的沟通了解,企业的精神文化、企业的核心团队、企业拥有的其他客户……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需要更准确地分析自己的目标客户和正在关注自己的客户群体。

人脉库当前正在深度挖掘客户之间的交易价值,努力为客户提供更加精准和有效的服务。朱义禄表示:“人脉库正在建设一套数据分析系统,能够帮助用户分析大量粉丝中有多少个是潜在的客户,例如根据粉丝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等多方面信息进行匹配,确定哪些粉丝是你的目标群体,然后帮助你对这些潜在客户进行维护,之后逐步转变为自己真正的客户,当然这只是我们的一小部分功能。人脉库目前已经进行了三年发展规划,创新的部分简单说就是我们将客户的商业价值通过网站进行了更多层次的包装和传播,你将更容易找到自己的目标客户,也将轻而易举地被目标客户发现,你会发现你的客户会以百倍、千倍的速度在递增,我想这就是中小企业的真正需求。”

朱义禄以时下流行的微博为例,他说:“现在微博很流行,新浪微博的名人都有很多粉丝。我们作为一个比较专业的商务网站,如果我是一家20名员工的公司老板,我会让20个员工都加入人脉库,专门发展自己的粉丝,一个人发展1万个粉丝,20个人就可以发展20万。这些人都会关注公司的产品公司的采购,公司的销售,公司的动态、新闻等等。想让20万人一个月之内知道你这家公司的话,难度有多大呢?但是在人脉库上就变得很正常。”

人脉库,成功是必然的

在谈到如何从商务社交中挖掘价值、获取成功时,朱义禄给记者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日本有一个很成功的企业家,我在听他一次讲课的时候,他问在座的人,你们一盒名片通常用多久,有人说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有人说半年用不完一盒名片。他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成功吗?我平均每天要用一盒名片,这样即使其中只有一位成为我的客户,那么365天就至少能获得365个客户。”“我一直信奉人脉的价值,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人脉库,也用这个理念也经营了人脉库。”

朱义禄早年曾一直在传统行业耕耘,其业务领域覆盖了成品油、建材、房地产等多个领域,早年的打拼经历不仅让他积累了财富,更让他深刻体会到中小企业的需求。这也是他萌生创建人脉库,服务中小企业想法。在2007年他开始策划和筹建人脉库,在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内,人脉库就迅速聚集了近400万的商务人士,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来自各个阶层,彼此之间借助人脉库连接起来。可以想象,对于创业中的公司来说,最需要的就是市场,人脉库就是这个最大的市场,摊位无限量,机会无限量,所以人脉库的用户数量始终在迅速上升。如此多的创业公司成就了人脉库这样的商务平台,人脉库也同样成就了这些公司,其自身价值不言而喻。

目前人脉库(renmaiku.com)已经成为中国领先的商务社交及人脉搜索引擎,致力于为商务人士的联系交流以及各种商务需求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并将打造国内最大的商务社交诚信服务平台作为自己的使命。有这样的用户基础,有这样持续的商业用户需求,朱义禄坚信人脉库的成功是必然的,而且将来一定会更加成功。

人脉库,梦想实现时,照进盈利

在记者问道网站的盈利状况时,朱义禄透露,虽然在人脉库上已经投入数千万的资金,但还不急于盈利,因为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梦想。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劳务成本的上升,中国的中小企业的日子越来越艰难,创业之初经受过艰难考验的朱义禄深有体会,而利用互联网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拓展商务机会必然会越来越受到他们的重视,所以人脉库现在的任务就是雪中送炭,坚持免费,他希望人脉库跟着越来越多加入的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再一起盈利。

据朱义禄所说,人脉库每年都会做用户调查,人脉库曾对1000人做电话调查,基本上60%-70%的用户都会获得合作机会,大概有40%的用户能够成功谈成合作。合作金额达到两千万以上的有好几个,金额达到100万、200万包括500万的也有几十个。所以当越来越多企业能够在人脉库得到盈利时,对人脉库也产生更多依赖时,人脉库的盈利问题自然也迎刃而解。人脉库新的计划将在今年12月份推出手机客户端,进军移动互联网。现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通过移动终端进行办公,这些都是人脉库的潜在用户,也会转化为人脉库将来的盈利资本。

当然在将来的盈利模式上,朱义禄也是相当有计划的:“由于用户群体主要是中小企业,我们很重视收费的性价比,希望用户在这里投入更少的钱而获得更多的收益。比如说一家中小企业注册了,一年被访问10万次,那么这10万人是通过粉丝或者粉丝的粉丝过来的,可能就是你的潜在客户,要达到这种效果,用户可能只需要支付几千元。所以人脉库的性价比远远超出其他企业,而人脉库的盈利也从中国这庞大的中小型企业中得到了不菲的回报。”

目前人脉库的诸多举措已经引起了很多投资公司的关注,譬如英国的蓝橡等投资公司正在积极的向人脉库抛出橄榄枝,至于融资,朱义禄本来的想法是希望可以等人脉库再进一步的发展后考虑融资,但是如果有非常合适的投资合作伙伴,尊重人脉库的发展理念,也不排除尽早吸取融资,迅速壮大网站。

本土电子商务 篇5

英飞凌科技 (中国) 有限公司中国区汽车电子业务负责人兼事业部高级总监徐辉在汽车电子开发者大会的致辞中表示:英飞凌在研究中国汽车电子市场的时候, 发现厂商和科研机构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 相互优势难以得到互补, 所以英飞凌希望通过建立英飞凌汽车电子生态圈, 为双方搭建一个交流的平台, 以期未来实现共赢。英飞凌作为这一平台的主导者, 为提供汽车电子系统方案的产业化合作伙伴提供直接技术支持和研发投资, 并通过搭建汽车电子生态圈网站和开发者大会这样的线上线下平台, 为产业链各个环节牵线搭桥, 推动本土设计产业化, 谋求多方共赢。

于近期上线的汽车电子生态圈, 产业化的在研项目已经有190多个, 724个工程师直接参与到这些项目之中, 并且已经有超过70个成熟的系统方案在网站发布。

本土电子商务 篇6

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上海地铁单程票芯片的独家供应商,自2005年至今,累计供应了超过3 000万张非接触卡单程票。如今,单程票已经应用在上海的全部8条线路上。2009年,上海地铁公司将发售更多形式的旅游单程票,预计年供货量将超过1 500万张。多年来,复旦微电子始终坚持以客户满意为宗旨,以最优产品和完善服务,与上海地铁携手发展,共创城市轨道交通事业,成为上海地铁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2009年,在世博会即将来临之际,上海地铁授予复旦微电子公司“地铁票卡优秀服务单位”称号。

由复旦微电子自主研发设计的“用于轨道交通单程票的超薄型非接触卡”厚度仅有0.45 mm,采用当时最高端的Flip Chip倒装工艺,是单程票制作的大胆创新,首开地铁薄卡之先河。轻松解决了轻轨、地铁购买单程票的乘客线路间换程问题,并且此技术也应用到磁悬浮票务系统中。非接触单程票的成功应用使得上海地铁轨道交通的票务系统成为全国地铁轨道交通的典范。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所科技查新,该超薄型非接触IC卡大规模用于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本土电子商务 篇7

近几年来, 随着我国翻译市场的迅速发展, 众多高等院校纷纷开设了相应的口译课程。与此同时, 各式各样的口译教材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然而, 多数口译教材都是针对本科院校、高等翻译学院、高级职业译员等编写的, 如梅德明主编的《英语口译教程》 (2003) , 崔永禄、孙毅兵的《实用英语口译 (英汉) 新编》 (1994) , 林赵伦的《实战口译》 (2004) , 庄绛传的《英汉翻译简明教程》 (2003) 等。这类教材内容涉及广泛, 专业性较强, 练习材料主要来源于国际性会议、报刊、国内外网站文章、我国对外宣传的英文资料等。专门针对高职高专口译课程编写的口译教材则寥寥无几, 目前被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的主要有三本, 由徐小贞主编的《商务现场口译》 (2006) , 卢玮主编的《商务英语口译训练教程》 (2008) 和刘杰英主编的《世纪商务英语口译教程》。根据对比发现, 该三套教材都基本涵盖了常见的商务情境, 而且对口译技巧都有不同程度的涉及。然而前两套教材基本未摆脱口译教材编写的单一、陈旧模式, 按专题分类再附以一些口译技巧说明;后者虽然按口译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设计内容, 但仍然缺乏专门的翻译市场针对性, 无法体现不同地区的口译情境和内容。教育部[2004]1号文件明确指出, “高职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 以服务社会经济为目标, 坚持以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为主要的服务方向, 以培养生产一线的实用性人才重点任务, 突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 作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教材内容也应充分体现高职教育特点, 根据地方经济特色, 结合实际岗位要求, 设计和编写适合高职学生使用的口译教材。因此, 本文提出了关于建立在工作过程基础上的本土化高职口译教材编写构想。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本土化口译教材内涵

根据德国老耐尔教授 (Felix Rauner) 的“工作过程导向”理论, “工作过程, 即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也就是说, 高职口译教材应以口译工作流程为主线, 根据口译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进行设计。而本土化则指, 结合口译人才所服务的地区经济、文化、地理等信息, 设计口译教材的具体内容和信息。

鉴于学院地处浙江东阳, 紧邻“国际小商品之都”义乌, 外贸、商务类翻译市场非常活跃。加之往年的毕业生跟踪调查显示, 学院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较大部分选择义乌、宁波、台州等地区的中小型外贸企业为实习地或就业地, 从事相应的随同口译、涉外商务助理、外贸业务员等岗位工作。因此, 本文拟以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 对商务口译教材进行本土化、工作过程导向化设计, 并将其具体定义为基于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商务口译工作流程的高职口译教材编写。

三、商务口译教材设计

(一) 以口译工作流程为主线

根据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立足地方经济, 面向浙江中小型外贸企业, 培养具有商务英语方向岗位能力、专业技能, 能在生产、服务、管理一线从事涉外商务助理、外贸业务员、随同口译员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同时结合多年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实习生走访等信息, 总结归纳出高职学生承担的口译工作主要为面向外贸企业的基础型口译任务, 其详细内容主要划分为以下三个模块 (见表) :

于是, 该口译教材内容的编排主线大致可定为:接机、入住—宴会招待—公司、产品介绍—商务谈判—城市观光—购物、送别, 其中展会和产品发布项目可根据需要在以上工作主线中适时穿插或安排。

这样, 学生在口译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 能非常清楚地了解该岗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该课程也能做到课堂学习与工作岗位的紧密衔接, 实现真正的“零距离”、“零过渡”。

(二) 以地方经济文化为背景

学院较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集中在义乌、台州、宁波等地就业, 其中在义乌中小型外贸企业从事商务英语方向工作的最为广泛。义乌不仅境外公司企业代表处繁多, 商品辐射至200余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国际商贸城的经济外向度就高达65%以上, 有常驻外商10 000余人, 每天有上万余名境外客商进入市场。而且, 义乌的会展业发达, 外贸主导的义博会、文博会、消交会等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外商, 每天商户要和来自不同国家的客户进行交往。

因此, 口译教材可选取义乌为主的经济、文化、地理等背景信息, 并将其编排成真实的口译训练内容。比如该课程中的两家合作公司可真实地选取义乌一家名为和美服饰的公司以及美国的维纳国际贸易公司;其中接机、入住这块内容, 可以将接机地点具体设为杭州萧山机场或义乌国际机场, 入住的酒店为义乌绣湖广场附近的伊美大酒店;宴会招待口译训练内容则可结合美国客户的饮食习惯以及义乌地区的食品特色进行设计, 比如以下一个关于宴会招待的口译对话节选:

Li:上次凯瑟琳小姐说自己喜欢吃中国菜, 是真的么?

Katherine:Yes.I even know there are manydifferent cuisines in China, like Sichuan cuisine, Zhejiang cuisine, Guangdong cuisine, right?

Li:哇, 您还是很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 今天令我刮目相看啊。

Katherine:I’ve really been overpraised.And I’mwondering if we could taste the local specialties today?

Li:当然没问题, 今天我们来品尝下义乌的几个特色菜。

Katherine:Oh, that’s excellent.What are thesespecial cuisines?

Li:有香炸羊排、干菜闷肉、东河肉饼和义乌烤饺。

Katherine:Great.They sound so delicious.I can notwait to have a try.

Li:希望你会喜欢。那么酒水就品尝一下国酒茅台。茅台是我国最负盛名的烈酒, 专门用来招待贵宾的, 它口感好, 也不易醉。

Katherine:Ok, I really feel greatly honored.But I’dlike to have some.

Li:请入席。咱们边吃边谈。

Katherine:Thank you for preparing such a splendidand special dinner for me.

……

从以上对话可以看出, 该训练内容真实地结合了本地或本国经济、文化等内容, 使课堂枯燥的口译训练变得形象、具体, 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切实体会到相关知识与技能的实用、实在, 为其今后走上工作岗位提供大量经验积累。

(三) 以口译技能训练为核心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的培养模式, 学生在校时间短, 口译课程开设周期短, 加之学生的专业基础和素质总体上偏弱, 因此, 高职口译课程应该针对基础类或中级口译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 强调技能为中心, 口译理论适用为度, 以保证在有限的口译教学中更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口译技能的训练, 使学生掌握今后口译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翻译技能。

本地众多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口译任务主要是联络陪同口译、日常商务信函、通知、产品信息、贸易洽谈等翻译, 因此高职口译教学的重点应有所侧重, 提高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比例以及学生的实践能力, 真正使口译课程做到“教、学、做”一体化。那么, 对应的口译教材更应切实体现这一点。比如, 难度较高的口译技能在教材中可简明介绍, 编排一些入门性练习, 如笔记技巧、同传技巧等。而对于一些常用的基础性口译技能, 如复述能力、概括能力、数字口译、公开演讲、一句多译等技巧则应重点强化, 相应的练习材料和内容也应该增加。具体的口译技能训练可采用仿真化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此外, 在强化课内口译技能的操练与应用的同时, 我们也应充分重视校内安排的口译实训周、学生课后的自主口译练习以及每年的寒暑假时间, 鼓励学生到外贸企业、展会和翻译公司等进行翻译实践。

四、结论

建立在真实口译工作流程上的口译教材能较好地让学生了解到相关岗位的具体内容以及知识、技能等要求, 帮助其明确该课程的学习目标。同时, 在教材中充分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地理等背景内容和信息, 能使学生们在口译训练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内容的真实性、形象化, 激发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以帮助其更好地掌握相关口译技能, 为今后从事口译岗位工作奠定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 2004 (24) .

[2]文军, 张瑜清.国内口译教材 (1988-2008) 研究[J].上海翻译, 2009 (2) .

本土电子商务 篇8

在2012年IIC展会期间, 本刊记者在参观圣邦微电子展台的同时, 有幸对圣邦微电子有限公司总裁张世龙博士和业务拓展部总监姚若亚博士进行了专访。针对圣邦微电子的发展历史、现状、机遇、成功和面临的挑战等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张总首先介绍了圣邦微的创建和主要的发展情况。圣邦微电子是专注于研发高性能模拟集成电路的一家本土企业, 主要产品有信号链路和电源管理这两大类别。这些类型的器件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都十分广泛。过去, 这类高性能器件大部分由国外公司提供。面对这种局面, 在海外工作、学习多年的张世龙博士有了自己的想法——创建圣邦微, 立志打造一家世界一流的中国本土模拟IC公司。

自公司创建以来, 圣邦微一直坚持“自主创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不走捷径, 目光长远。数年的时间里, 在各个细分的产品线中都推出了一些具有世界领先技术和性能的产品。尤其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 圣邦微的营业收入更是取得了近30%的增长。当记者问及主要增长来源时, 张总十分自信地说:“圣邦微的增长主要来源于创新。我们在2011年推出了一些适合市场、有亮点的新产品, 比如我们推出的SGM8141单通道超低功耗运算放大器, 静态工作电流低至380 nA, 最大失调电压2.5 mV。再比如我们推出的最低功耗的比较器SGM8701, 其输入电压范围为1.4 V~5.5 V, 速率为1.5 V/ms, 静态电流低至290 nA, 共模抑制比为80 dB, 电源噪声抑制比为80 dB。我们还推出了高电压低功耗LDO SGM2200, 其输入电压可达26.5 V, 静态电流低于2μA。圣邦微推出的一系列超低功耗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对功耗有严格要求的终端产品中。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 对低功耗芯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 圣邦微所拥有的世界领先的低功耗模拟芯片和电源管理芯片将会获得更加广泛的应用。”张总和姚博如数家珍般地介绍着圣邦微的高性能产品, 内心的激动和自豪溢于言表。

当记者询问圣邦微的成功经验时, 张总则十分低调地说:“要说圣邦微这几年还算取得了一定成绩的话, 应该说是运气比较好, 赶上了好的市场坏境。近几年本土的终端电子产品设计能力发展很快, 给本土的IC企业带来了比较好的机遇。当然, 我们非常注重产品的性能和质量, 非常关注用户的需求和感觉, 并充分考虑应用环境的复杂影响因素, 在十分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完成产品的可靠性测试, 有效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最后, 圣邦微的发展要归功于我们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虽然不敢说都是精英, 但确实聚集了一支志同道合的团队。大家有共同的理念和志向, 那就是要实实在在地为振兴民族IC企业做些事情。就像我们眼前的姚博士, 既是专家, 又十分博学, 对产品的应用领域非常熟悉, 并满怀做事的激情。圣邦微营造了一种非常人性化的、尊重人的企业文化氛围, 在这里, 每个圣邦人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自身价值。”姚博诚恳地告诉记者:“我在外面听到的最高兴的两句话就是‘圣邦微的产品性能非常好, 圣邦微的团队非常正’。”

与张总的交谈过程中, 张总谦虚、低调、务实的作风始终感染着记者。而大家都知道, 做模拟IC与做其他的设计不同, 模拟领域产品繁多, 客户的需求多种多样, 因此需要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做, 需要长久的积累和修炼。甚至有人将模拟IC工程师比作老中医, 这一点也不夸张。而张总为人处世的风格恰恰与模拟电路设计的这种特点相吻合——没有急功近利, 没有浮夸。做模拟IC不就需要这样的领军人物嘛!

本土故事 本土化叙说 篇9

建国后十七年期间进城的作家,因“革命需要”,他们一直讲述着乡村故事,是乡村文化最坚定、最自觉的代表,他们的身份变了但角色没变。而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城的作家,其代表意义却在悄然的变革。他们的进城无疑具有了新的象征意义,那就是代表了中国正在向城市化、现代化迈进的进程。70年代后进城的诗人刘益善,虽然从身份到生活、从面貌到谈吐迅速地“城市化”了,并且早已成为文学庙堂的精英,位居湖北省作协副主席高位,但大多数时候,却依然深情地讲述着乡村的故事。因为他知道,他的祖先、亲人、血脉、情感、记忆、经验,所有这一切的“根”都在苍茫乡村大地的深处。拒绝或切断这条“根”,就有可能让他失去爱、激情、灵感和想像力,甚至失去与当代对话的能力和作为作家的存在价值。

刘益善的小说创作以短篇为主,阅读他的小说,如同咏读他的诗歌一样,总会感觉到有一种泥土深处的清新向你扑面而来。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刘益善精心描绘了一幅幅江夏水乡的生动图画,成功刻画了那些具有复杂性格的农民形象。他虔诚勤勉,站在新世纪社会转型期的时代高度,从自己的体验出发,从乡亲日常的凡俗生活出发,真实地表现了农民生活的每一个细腻场景,虔诚地在自己的文学创造中,表达出他对这个生他养他的乡村世界的感知。他对农村的深切关注,同时也透露出他对现世农民生存的焦虑。当年的农村生活经验,使刘益善的乡村叙事既生动厚实,又具有一种与现实保持一定认知空间的审美距离。刘益善以他个人的乡土经验,成就了江夏乡土生活的浮世绘,以本土故事,本土叙说的叙事策略,表达了他对当下中国乡村社会生活的某种理解、洞察和悲悯,极具“原生”性。

在这部短篇小说集中,刘益善着力探究的是围绕在我们四周的那种令人迷恋,也让人窒息的千年农耕文明留下的怪圈式氛围。他笔下最有质地,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乡村普通农民的形象。刘益善编织的乡村故事,没有乡村政治的博弈,也没把笔力过多伸向支配乡村政治运转的秘而不宣的潜规则,而是把自己独到的理解和深切的体恤,倾注于这些当年与自己同命运的人们。他让人物群像在他们的生活情境中发自本性地喜怒哀乐,让人物在自乐自嘲中自省。在小说集中,记忆、经验和个人化的历史想象力成为强大的载体,负载着简陋温暖的故乡、卑微的生存场阈以及阵痛中扭曲的时代病。这无疑是吸附刘益善灵魂和良知的巨大能量的磁盘。

刘益善是一个朴素的叙事者。在他的本土化叙事中,生活浊流与情感热流伴着泥土的芬芳融浑一气,尤其对乡土的那份深切忧虑,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成就了自己本土化的叙述,这种本土化的写作使我们感知到了他血液的流动,感知到了他心脉的跳动。他以“思想者”的刀锋切入乡村生活的肌体,企图使自己的乡村叙事能够寄寓现代或后现代的哲学思考,能够表达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消亡与阵痛。在小说集中,他将中国当代现实和精神性的历史无限压缩在“金水河畔”这个小小的入口处,而他又同时通过放大镜的方式将所面对的一切,提升到最为宽远的精神空间和寓言化图景。而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是,这些精神性文本中的细节、场景离中国的当代“现实”究竟有多远。是的,在一个如此诡谲的时代,我们进入一个时代的“内部”是如何的不易,而进入一个无比真实的“现实”是怎样的艰难。

刘益善是一位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悯情怀的作家。他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中国农民的生存状态上。从曲折的命运际遇到艰辛的生存境况,从吊诡的乡村伦理到复杂的人性纠葛,有关农民生存的种种外在困顿与潜在不幸,都是他自觉关注的焦点,也是他孜孜以求的探讨对象,更是他倾力表达的审美目标。

在刘益善的小说里,乡土作为一本永远翻用不尽的词典,承载了无尽的生命和历史的灯盏。故乡这片土地上衍生的故事是沉静而疼痛的,而现实和历史就是如此不可分割的胶着在一起。对这片土地的任何挖掘、损毁,在他看来都是不能接受的。正是这种历史、生存和现实在他的内心和背脊上洒下了无尽的芒刺,而同时他仍然在此境遇下“秘密”地爱着自己的乡村、他的理想、他的文字。因此,刘益善的短篇小说便同时具备了两种不同的精神向度:迎拒与挽留、温暖与寒冷、现实与记忆、疼痛与慰藉。而这种不同精神向度的产生,一方面来自于作者对“金水河畔”生命履历的温暖而失落的感怀与记忆;另一方面则来自于乡村和个体在强大的工业和城市化时代的浪潮中的剧烈阵痛,以及现实生存的压力、时光的流逝和温润的农耕情怀的丧失境遇下的分裂与伤痛。

乡村是一个巨大的象征物。乡村对文坛,对当代社会,对我们所有人,是一种精神取向,一种价值取向,是能寄托、寄放、寄存我们整个灵魂的地方,而不仅仅是一种现实问题的说明、表现和书写。乡村是我们的归宿,是我们的乡愁,是我们的梦境。乡村还代表大地,乡村有一种非常宽大的胸怀,是生命、生存、生与死的所有的一切的表演场。乡村的贫穷、落后甚至苦难,都是文学的母题,是关乎心灵的事情,它超越了题材与时空限制。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精神的作家,任何有关乡村的书写,都不应该逃避贫穷、落后、苦难,而应该正视他们的真实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苦难也是上帝对人类的赠予。这些苦难,有着人类自然的形态,它们从不同角度寓言着我们人类永恒的局限,从而使人类反躬自省。

这部小说集虽然也触及到一些社会现实问题,但刘益善采取的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姿态。他以建设性的眼光和一颗灼热的心,来呼唤、迎接新农村建设的正确道路。刘益善对农民命运的艺术诠释,延续了传统现实主义精神,透显了作家生命的深切体验,隐痛、跌扑的泥土以及亲人的哀愁与血泪。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他将自己的赤诚之心融入大地,贴着乡亲,与他们共命运同呼吸,即使在写一些负面东西时,也往往为他们的行为设置种种理由,体现出作者的宽容和悲悯情怀。

刘益善的乡土小说源自广袤的大地,源自流水淙淙的山野;源自黄昏时幽静的村庄;源自田野里弯腰拾穗母亲的背影。刘益善小说中情感的真挚在于随物赋性,他将自己真挚的情感融会于所要写的事物之中,从而使他的小说作品达到情景互融美学境界。显然,刘益善的小说并不是那种锋芒毕露的小说,但仔细阅读他的小说,我们也不难看到他文本中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其实也是作者的一种真实生命状态。另外,小说提供的人物的生活和精神状态是真实可信的,正因为它真实可信,才更值得我们反复深入地思考。因为这些来源于“逼真”现实的小说,其言外之意,不是人生问题,而是人生况味,而且深深地触动了我们。读他的小说,我们不是激动,而是沉默和思考。

(作者单位:武汉市文联)

本土电子商务 篇10

一、典型性原则

政治课教学本土化方能达到“以偏概全”。《经济生活》是高中政治教材中与人的生活最直接也最直观的一本书, 我们更应该充分利用本土资源结合课本实现教学本土化。本土资源选择利用要具有典型性, 最能体现政治课知识规律, 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还能避免过多的简单机械重复, 还要立足于学生的情况, 淡化理论的表述, 增强事例的理论性, 尤其是政治课理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可以因教学对象、要求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所以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做到典型又灵活多变。如:在上《影响价格的因素》一课时, 教师就可用本地特产作为教学的背景, 围绕《螃蟹价格上下爬》材料, 从时间纵向跨度看螃蟹价格“下爬”, 从横向跨度看节日与平时比螃蟹价格“上爬”, 从两个角度探究影响螃蟹价格的因素。学生理解起来直观易懂, 有学生自己家就是螃蟹养殖户, 所以更身有体会。案例的典型性不仅能鲜明地结合政治课理论, 还能灵活替换, 如用过材料《螃蟹价格上下爬》后, 可以把螃蟹换成大米、大枣甚至是常见的商品, 这样可达到举一反三、以偏概全的效果, 使学生理解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

二、时效性原则

政治课本土教学资源时效化方能实现它的实效性。时效性是指信息在一定时段内对决策有价值的属性。我们在政治教学中应紧紧把握本土化的时效性, 与时俱进地分析本土资源并为提高政治课教学服务。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时, 本地正处于民间非法集资 (本地俗称“放爪子”) 期, 有学生在选择理财方式时就选“放爪子”, 学生有的笑、有的甚至还附和赞成起来。这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地请附和赞同和发笑的学生分别谈谈他们的看法。这种时效性的本土资源在正反两面对比下 帮学生厘清了投资渠道要合法化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课本理论。

我们要注意课堂上即时生成的本土资源, 因为学生上课虽然是被动的听, 但是他们的思想并不被动, 教学中一个不经意的事例会给学生很多灵感, 让他们对身边的事例浮想联翩, 如果把学生的这些生成性的思想及时地开发出来, 那将会大大提高政治课的课堂实效。但是这种资源的开发要与教材知识点相联系, 明确解决什么问题, 否则会耽搁时间还会乱了课堂, 影响实际效果。

三、情感性原则

政治课本土化教学融合了情感性方能“以假乱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情感是有效学习的关键性条件, 现代教育的悲剧之一, 就是认为唯有认知学习是最重要的。这一悲剧仍在中国上演, 而且有愈演愈烈之“疯”。高中政治课本身就有点“讨人嫌”, 如果课堂教学还单纯强调认知, 那样的课堂将会给学生带来灾难。教学隐喻于情知统一, 是育人的活动。概念带着情感传授是可生长的, 具有活性, 而且随时间的推移具有延伸性, 高中政治教材中有些概念要求学生理解并记忆, 所以记忆是政治学习不可少的手段。斯坦纳关于记忆过程的观点是华德福教学法的主要信条之一, 教学各方面要带动学生的情感。在政治课教学中, 充分利用学生对家乡产物的亲切情感加深对课本抽象概念的理解是非常必要的。在讲到《公司的类型》时, 用本地酒厂从小作坊发展壮大为全国百强白酒业的事例。学生通过这个事例, 不仅清楚企业、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含义特点、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等课本理论知识, 而且还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的情感认识, 更升华了对家乡的自豪情感, 真正实现了政治课情感育人和育人情感的目的。

四、关联性原则

实现教材与本土资源的关联化方能“以丰补歉”。“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姆认为, 掌握学科的基本态度或方法是‘发现’某种关联性。即发现知识的整体和事物的普遍联系, 而不是孤立的事实本身和零碎的知识结论。”孙悟空拥有七十二般变化, 一个跟头就能翻十万八千里, 可是要从西天取得真经, 还必须头戴紧箍、心中有真经。关联性原则的核心是围绕教材知识, 主旨是实现学生的发展。在《经济生活》整本书的本土化教学中, 我们不可能“一例到底”, 这样体现不了我们生活的丰富多彩, 也限制了课堂的生动活泼。在《经济生活》本土化教学资源的利用中, 应以本地特色为核心发散式扩展, 组合本地各种资源要素, 呈现一个四维景象。如整本《经济生活》可以以水为核心诠释本地的美, 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发掘本地的教学资源, 让学生感受自己身处的环境的美, 体验自己所学理论的真。用材料的丰富弥补理论丰满的欠缺, 实现“以丰补歉”。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本土电子商务】相关文章:

本土文化05-08

本土市场05-18

地方本土05-31

本土经验06-02

本土油画06-06

本土体育资源05-06

本土文化导入05-10

本土连锁企业05-12

本土研发能力06-01

本土酒店集团06-03

上一篇:工业法下一篇:布置小学数学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