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电子商务

2024-05-08

海南电子商务(精选七篇)

海南电子商务 篇1

一、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随着国内旅游电子商务大环境的快速发展,海南旅游电子商务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是表现在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方面,数量仍然较小,且发展水平有限。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已经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中,有一半的乡村旅游景点已经在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上进行了投资,并且有的已经初具规模,网站内容不断丰富,功能日渐完善。例如海南槟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区的网站,网页设计精美,不仅具有关于其景点的简介、价格、交通信息等宣传内容,还能在网上实现网上预订和网上支付,在网页上还提供一些个性服务模块。但海南大部分的乡村旅游网站功能比较单一,偏重于一些最基本的信息交流功能,所含信息量较少且更新缓慢。

二、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通过分析海南主要的乡村旅游网站,我们总结出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中存在如下几个问题:

(一)网站内容单一,功能不齐全

从海南现有乡村旅游网站上来看,大部分网站都只是担当着一个信息展示的平台,网站的页面信息里都有关于海南乡村旅游景点的介绍,但是所含信息都只是对景点的泛泛而谈,缺乏深入、细致的信息内容。大部分网站的发展水平尚处于一个初级阶段,网站服务功能不齐全,比如在线交易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个别网站信息更新速度较慢,无法及时、快速地把信息反馈给旅游者,这也造成旅游信息和旅游产品价格等与现实情况不相符,给旅游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扰。另外,虽然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英文版本,甚至是其它语种的界面,但大部分网站还只有中文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外游客和国外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利于乡村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忽视客户关系管理,网站交互能力差

大部分的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客户关系管理水平滞后。网站的服务对象主要是针对旅游者,但对于其它一些利益相关者没有相关功能版块用于其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例如政府工作人员、企业人士和当地居民等,这样不利于他们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反馈,也造成了旅游企业缺乏获取反馈信息的渠道,损害了企业的长足发展。

(三)网站缺乏个性化服务

现有海南乡村旅游网站个性化服务严重缺乏。在网站上往往是一成不变的旅游线路,没有针对不同的客人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及服务,不同的客人对旅游的需求是不同的,旅游者旅游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而一成不变的旅游线路容易使大家感到厌倦和不满。很多网站缺乏个性化服务,网站内容趋于雷同,因此也就无法为乡村旅游企业带来更多的利益,网站的设立也就无法实现其真正的价值。

(四)协同能力差,整体协调性有待提高

目前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数量还较少,各乡村旅游企业往往都各自为战,缺少一个专门的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这也降低了游客的安全感,让游客对网站交易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当旅游者在网上交易利益受到损害时,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对其利益进行保障,所以有很多客户在旅游电子商务网站上只是浏览和交流相关信息,却无法安心地进行网上交易,这也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

三、发展海南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对策

(一)搭建海南旅游企业资源共享的乡村旅游网站平台

海南可以建立乡村农家乐旅游网站平台,通过乡村旅游经营者提供基本资料,并充分利用政府协助优势,与海南各个媒体、专业的旅游网和旅游论坛等进行链接推广,这就需要建立政府主导型的乡村旅游信息化专门管理机构,通过信息发展的长远规划和一系列旅游电子商务规范体系的制定,加强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还可以利用国家旅游行政管理系统网络信道,建立多层次区域乡村旅游网站平台,经营海南乡村主流的旅游产品。

(二)旅游企业应丰富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网站内容和形式

对于海南乡村旅游企业自己建立的网站,有很多存在使用率偏低、网站处于闲置的状态,导致这样的主要原因有网站域名难记、内容无特色、网站可信度低、下订单的数量少等等,所以海南乡村旅游企业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择符合自身特色、容易记的域名。

例如根据海南省黎族、苗族乡村历史文化及民族文化内涵,起具有民俗特色的域名,比如黎家乐、苗家乐等等。

2、突出网站特色,注重打造网站的体验性,及时更新信息。

乡村旅游网站可以在“虚拟旅游”空间上开辟新的天地,在建立现实旅游景观的基础上,给游客提供360度全景虚拟旅游,还能体验旅游活动及互动的模拟环境,这将成为今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3、加强线上与线下为游客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打造顺畅的信息互动平台。

海南乡村旅游网站应该注重用户的体验和自助服务功能的实现,海南乡村旅游企业及相关乡村旅游机构需要不断跟踪旅游者的需求,通过分析游客的这些需求变化及消费特点,推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特色产品。

(三)完善海南“阳光翼行”平台推进海南智慧乡村游

2014年3月7日,海南省旅游委与中国电信共同合作推出了“阳光翼行”手机旅游系统,对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这也是对国家提出发展智慧旅游的极大响应。用户通过手机下载该系统后,可以方便快捷的查询到海南旅游的相关信息,为游客提供旅游行程介绍、酒店预订、机票预订、景点门票预订等服务,并可实现在线支付,为游客了解海南、畅游海南提供了便捷的旅游服务。通过分析该平台现有功能及内容,建议可从以下几方面借助该平台发展海南乡村旅游:

1、增设乡村旅游版块

目前该平台上的主要产品以海南常规景点为主,专门介绍乡村旅游的线路及景点较少,鉴于此,建议可利用该平台,增设乡村旅游板块,将海南分散的乡村旅游点进行资源整合共享。

2、增设海南乡村土特产销售

利用该平台上“当地特色”版块,增加介绍海南乡村土特产的内容,并增加支付购买功能,刺激游客的购物需求。一方面使游客可购买到自然无污染的乡土产品,满足游客追求天然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为乡村农副产品打开销路,带动广大乡村农副产品的销售,增加农民的旅游收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3、增加360度全景海南乡村旅游点介绍

在景点介绍里面,增加乡村旅游点介绍,并提供360度全景虚拟旅游的方式,让游客预先从手机上就可游览到美丽乡村景色,勾起游客出行的欲望。

4、增设论坛功能

在系统上开设论坛版块,与游客进行互动,让游客可随时随地分享旅游照片、心得体会、评价意见等,增强用户体验性。

海南省商务厅商务信息中心简介 篇2

海南省商务厅商务信息中心简介 海南省商务厅商务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是隶属于海南省商务厅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根据主管部门的委托,规划全省商务行业电子信息化工作方案;负责全省商务信息网络建设、数据分析和商务自动化技术应用推广及咨询服务工作;承办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信息中心目前设有信息部、技术部、咨询服务部、办公室等部门,经过多年的发展,信息中心已经拥有自己专业的技术团队、高效的业务处理能力和优质的服务水平。已建设完成海南省城乡市场运行监测调控网、海南家政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并负责项目的具体运行维护工作。

目前信息中心承担海南农产品流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信息服务平台)的运行维护工作,并负责信息服务平台信息点的建设及管理。信息点建设是信息服务平台项目中的一个重要工作,是信息服务平台得于正常运行的保障。为了保证信息点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鼓励广大企业的积极参与,对信息点将投入信息采集设备、办公经费(宽带、办公耗材)、信息员补助等项目的资金支持,并为企业提供不定期的培训,同时在信息服务平台为企业做推广宣传。此外企业可免费享受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的相关经济分析报告、市场行情分析报告、农产品出岛量预测预警等行业信息。联系电话:0898-963123,0898-65393650

传真:0898-65393650

海南人游海南为主 篇3

海口市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从出游类型来看,小长假期间,海口旅游市场以海南人游海南为主,外地入岛自驾游温和增加;从出游方式来看,短线游、自助游、亲子游为主要类型;从出游目的地来看,海口观澜湖、火山口、动物园、红树林及琼北周边游受到游客和市民的青睐。

这位负责人认为,游客接待量之所以大幅增长,这与节前海口涉旅企业精心策划丰富的旅游产品,并做足宣传推广密不可分。节前,在海口市旅游委的组织下,海口市相关旅游协会和涉旅企业策划并发布了众多海口“五一”旅游产品、全域旅游主题线路、景区(点)优惠活动,以吸引游客。

红火的旅游也带动了海口的消费市场。据统计,节日期间,海口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4.42亿元,同比增长了9.5%。其中,商场商品销售总额约3.7亿元,同比增长9.1%,餐饮销售额约7142万元,同比增长11.6%。

(摘自《海南日报》,2016-05-03,许春媚、钟礼元/文)

海南电子商务 篇4

关键词:地方特色,电子商务,快递物流

2008年以来, 海南省快递业发展迅速, 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以每年28.67%和22.09%的平均增速增长。同期, 中国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以每年35.27%和23.05%的平均增速增长。海南省快递业务量和业务收入比全国增速稍逊;在淡季, 海南省快递进出岛平均快件量比为5:1, 旺季为10:1, 且出岛快递的商品类别单一, 主要为医药和手工艺品, 而在中国的经济发达地区进出平均件量比在4:1甚至更少。

海南经济以旅游和热带农产品为主, 目前多数海南热带农产品出岛渠道以传统物流为主, 尤其是海南热带生鲜农产品。造成海南省增长速度比全国稍慢、进出岛平均业务量比例差别大的原因有很多, 有快递企业自身在管理上、人力资源、融资等方面的问题, 也有海南本身的经济发展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主要原因是海南本地的电子商务发展不畅, 造成进出件比例失衡制约了海南快递物流的发展。

一、海南发展特色电子商务的可能性

1. 独有的消费者资源。

海南发展具地方特色电子商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政策优势, 还有着独有的消费者资源。2012年全省接待过夜游客人数3320.37万人次, 同比增长10.6%, 接待入境游客人数81.56万人次, 同比增长0.1%, 实现旅游总收入379.12亿元, 同比增长17%。

2. 海南省拥有丰富的适合电子商务销售的产品

适合快递业的电子商务产品需具有:产品信息网络易传播性、极强的地域性、适宜快递运输环境等特征。

(1) 海南特色农副产品。海南拥有丰富的热带农产品和海资源产品。如福山咖啡;椰子类食品和饮料, 腰果仁、热带水果类产品, 胡椒类产品, 槟榔类产品, 白沙绿茶和五指山红茶, 海南野生苦丁茶、各类海产干品等。

(2) 海南民族特色产品。海南有享誉海内外极具有浓郁黎族文化的黎锦产品, 如黎锦制作的妇女统裙、上衣、裤料、被单、头巾、腰带、挂包、披肩、鞋帽等, 保留着传统的民族风俗, 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海南特色岛服;各种贝壳类摆件、挂件、手链、项链等饰品;各种椰壳类摆件、挂饰、挎包等;各类珍珠、水晶等产品。

(3) 海南工业品:如药品, 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和海洋资源, 有利用海洋资源生产的特色医疗药品、保健品、护肤品等;海南特色酒类:山兰玉液、鹿龟酒、坡马酒、槟榔酒、金岳玉液和地瓜酒等。

(4) 独特的离岛免税店。

以上这些消费者日用、休闲和娱乐消费品的产品均具有产品信息的网络易传播性, 独特海南地方产品、适宜快递运输环境, 适合B2C或C2C这样的电子商务销售模式推广。

3. 全岛布局的快递网络。

至2011年止, 海南快递企业共计200家, 其中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快递企业34家, 快递企业总部或分支机构遍布海南省海口市、三亚市和18个市县;每日进港快件约12万件, 出港快件约3万件, 旺季日处理快件量约15万件;从业人员共计2306人。

二、海南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电子商务的建议

1. 发展海南特色商品的电子商务

地方特色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目前比较经典的是“北川模式”。北川政府建立了文化旅游产品交易所和北川维斯特商品交易所, 将北川所独有的羌禹文化、地震文化和红色文化这些特色文化向全国人民展示, 进而吸引和带动旅游文化市场的发展, 利用电子商务手段, 实现有形商贸市场与优质高效的无形市场协同发展的现代商贸经济形态, 通过网络交易平台和体验店展示相结合的方式, 游人和顾客既可以通过网络也可以实地体验产品, 为特色产品的电子商务发展开拓了一种新模式。

目前在网上开设海南特产大型电子商务网站的主要是海南特产商城。此特产网是2010年建成, 由三大部分构成, 一是在天猫商城开设大博金海南特产官方旗舰店, 主要经营椰子类产品、海南特产茶叶、辣椒酱、少量的胡椒产品和文昌鸡等海南特产。二是在拍拍网上有一个网上店面, 但成交量极低。三是化妆品专卖店。

通过观察海南特产官方旗舰店的交易量和产品品种等, 发现交易量和产品品种均不大, 交易量最大的是椰子类产品, 主要的原因有二。其一, 此网站利用率不高、没有知名度、在广告宣传上不到位;其二, 销售的产品种类少、产品不专一, 此特产网不仅销售海南特色食品还销售进口保健食品。同时, 通过查询客户评价记录, 客户反映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客服人员态度不好。 (2) 产品包装容易破裂或变形。 (3) 快递速度慢。 (4) 部分产品价格贵。 (5) 部分产品存在质量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 提出以下对策:

(1) 政府应加强引导购物旅游, 将购物旅游加入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中, 在政策上、资金上等方面进行扶持和指导。 (2) 企业应练好内功, 使产品更适宜于电子商务销售特征。在产品的质量上把好关, 使商品标准化、等级化, 尤其是农副产品, 要彻底消除农产品的消费特征与电子商务存在的矛盾。使客户不仅对商品满意, 也对整个购物过程是满意的。 (3) 企业在快递包装方面要做好防护, 要保证产品质量的延续, 提高快递速度, 改善客户服务态度, 提高服务意识, 在客户对商品或快递等环节有疑问时, 应第一时间解决, 不要相互推诿。 (4) 企业应通过各种渠道做好网站宣传和产品宣传, 为产品的销售铺好路, 为网站打出品牌。

2. 发展网上离岛免税店

2011年5月1日起, 海南正式实施离岛免税政策, 成为继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之后, 第四个实施该政策的区域。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是指对乘飞机离岛 (不包括离境) 旅客实行的每人每年限2次、每人每次累计购买金额不得超过8000元, 同时各商品品种购买数量不得超出规定范围, 在海南三亚免税店和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免税店内购买商品并付款, 在机场隔离区提货离岛的税收优惠政策。这一政策为海南旅游带来了又一发展契机。

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现存问题, 海南实施离岛免税政策的目的缩水, 客户在购物时有不尽兴的感觉, 主要表现在: (1) 允许的金额太少, 每人每次仅8000元的限额;免税商品不乏奢侈品, 这些商品的价格远远高于8000元的限额。 (2) 一年2次次数太少。 (3) 购物者每人每年只能使用自己的金额限额和次数限制, 不能几个人合并使用。 (4) 购买者只能是选择飞机离岛时在海南省的两个免税店内进行购物, 购物地点和区域受到限制, 而且在选择离岛出行方式上也极大的受到限制。

免税商品均是标准化、不宜变质、容易邮寄的商品, 符合电子商务产品特征;很多离岛顾客因各种原因, 无法在免税店特定时间和地点进行购物。借鉴日本冲绳岛、韩国济州岛和马祖、金门等实施离岛免税政策和香港免税购物等成功经验, 结合海南岛免税店特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离岛免税政策, 开设“网上离岛免税店”, 弥补这样的缺陷。是为从海南乘坐飞机离岛, 但因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在免税店购买商品的旅客开设一条在网上购买享受免税的商品的渠道, 顾客通过在线的网上免税店查看免税店的商品, 当需要购买时, 将各种购买免税商品的材料寄过来, 说明购买的商品, 通过支付渠道支付, 符合购买条件, 将商品快递给客户的一种方式。

这种方式弥补了顾客只能在海南乘机离岛时才能购买免税商品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充分利用海南国际旅游岛的离岛免税政策, 开设网上离岛免税店, 为顾客增加了一条购物选择渠道, 也使海南离岛免税政策为海南经济发挥了更大的效用, 而且还能增加海南出岛快递业务量, 改变了海南快递业务量进出岛差别比例大的格局。

三、发展海南特色电子商务和快递共赢的建议

1. 海南快递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商品、不同的客户开展不同的快递产品, 为海南热带农副产品和免税店做物流支持。

2. 海南快递应在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大力度, 提高服务意识、减少快件毁损、丢失短少现象, 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3. 为支持特色电子商务和网上免税店, 要建立与特产网商流

无缝对接的快递物流网保障体系, 无论是服务质量、服务范围、服务速度上;以提升客户体验, 提高客户满意度和海南特产商品的知名度, 支持海南特色农产品、海产品发展。

通过构建海南特色产品电子商务, 打造相宜的快递物流系统, 同时充分利用海南特色产品和海南离岛免税政策, 促进海南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共赢发展, 尤其是改变进出岛比例不协调的快递业务量的结构。为海南特色产品打通物流渠道, 让其能为更多人喜爱和拥有。

参考文献

[1]雷婕.谈海南离岛免税政策的“蝴蝶效应”[J].经济, 2011

[2]汤炎非, 黄静.快递业季节性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参考, 2013 (5)

海南省电子政务“十一五”发展规划 篇5

出处:海南省工信局 日期:2006-12-30

一、背景

随着当代政府改革运动的开展和现代社会信息化的加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世界各国富有远见的政府相继展开国家信息化和政府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建设是国家信息化的龙头工程,是实现政府信息化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世界性潮流和全球发展趋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积极推动电子政务建设。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将电子政务的发展与政府改革紧密结合,制定电子政务的发展策略和战略规划,利用互联网络实现资源共享,从根本上改善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在由应用型向服务型方向转变,“以公众服务为中心”已成为各国电子政务发展的主要趋势。

我国的电子政务建设正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2002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出台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目前,国家“金”字工程全面推进,网络基础设施全方位建设,政府网站、办公系统、对外服务系统相继实施并逐渐完善,面向服务、规模应用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的主要发展方向。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1997年提出“信息智能岛”发展战略,将电子政务作为主要建设内容,不断安排财政资金进行系统建设,全省逐渐形成电子政务建设的良好势头。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系统建设水平较低,信息共享难、资源利用率不高,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有限,全省的电子政务建设在全国处于中下水平。如何整合现有资源、从海南实际出发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已成当务之急。

为加快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进程,加强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规划及投资管理,按照国家和海南省委、省政府对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要求,结合当前海南省电子政务现状制定《海南省电子政“十一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2006—2010年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统一部署。本《规划》包括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总体框架、主要任务、项目建设优先序列、投资原则、重点建设项目、保障措施和市县规划指导等。《规划》将为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提供指导,为省财政、发改等部门计划、审核项目提供决策依据。

二、现状与需求

(一)现状

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 “信息智能岛”以来,我省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到2004年底,覆盖全省高速、宽带、大容量的信息基础网络已形成,通信骨干网向纵深方向延伸,光缆干线通达所有市县,支线通达201个乡镇,光缆线路总长度达22617公里,互联网用户47万户;建设了省政府门户网站并两次改版,加强了服务功能,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网站;97%省直厅局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实现了信息发布到提供部分电子政务服务的转变;开通了省党政综合信息网,公文交换系统和党政机关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运行顺利;财政、工商、税务、公安、统计、国土、药监、测绘等部门的系统建设和应用取得初步成效;海口、儋州、琼海、五指山等市县建设了OA办公系统,澄迈、儋州、琼海、昌江、琼中、海口等市县设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并开通网上审批业务和网上查询等服务。

但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水平不高,与北京、上海、广东、福建等相比差距很大,处于全国中下水平。根据调研全省121个单位情况(包括19个市县政府和省财政拨款的单位,即省人大、省政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委14个部门、省政府63个单位、团省委、省妇联等),多数单位的网络建设、网站建设、应用系统建设等属起步和初级应用、简单应用阶段,安全措施、建设资金和技术人员均严重不足。

——网络建设现状: 2003年8月开通了省党政综合信息网,实现了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等97个省直机关各职能部门及各市县党政部门的主干网络互连;党政121个单位中84个单位建了局域网,还有31%的单位没建局域网,主要是社会团体和贫困县市,不能满足电子政务日常办公的需要。

——政府网站建设现状:省政府门户网站1996年开始建设,1999年和2003年进行两次改版成效较显著,2004年在全国31个省级政府网站评比中我省政府网站排名居中(和广东、甘肃、贵州、四川并列第13名),但由于2005年政务服务、网上办事功能较弱,评比只名列28;党政121个单位中67个省直单位和100%市县政府在互联网上建立了网站,但网站建设多以信息发布为主,服务功能弱,许多网站信息更新差;还有29%的党政部门没建网站,不利于政务公开和服务公众。

——应用系统建设现状:在办公系统建设方面,全省党政部门的公文交换系统已建成,但在121个单位中只有44个单位建设了内部办公系统,63%的单位无办公系统,81%的单位无档案管理系统。在已经建设办公系统的单位中,只有少数单位系统运行较好。因此,有必要开发全省统一实用的办公系统和档案管理系统,与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相配套,形成全方位电子化的公文交换与处理。在行业、部门业务系统建设方面,各部门的发展不均衡。以金字工程带动的业务部门(如税务、财政、公安、社保等)和信息化意识强的部门(如工商、药监、统计、国土等)业务系统建设走在了前列;121个单位中,53个单位建设了业务系统;221个业务系统中,50%的业务系统仍是单机系统,不能实现信息的充分利用;许多系统相对陈旧,不能适应当前业务发展的需要;许多系统标准不统一、数据共享难。

——安全措施现状:121个单位中51个单位实施了安全保障措施,16个单位采用了物理隔离、CA认证、防火墙等三种以上安全措施,主要集中在应用系统建设和使用比较好的单位。

——组织机构和技术人员现状:我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计算机操作水平整体较好,85%的工作人员可以操作计算机办理简单业务。但多数部门管理保障体制不完善,机构设置不健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维护困难。121个单位中,有309名技术人员,但技术水平相差较大,且80%(247人)集中在少于20%的单位(19个单位)中;只有21个单位设置了信息中心或信息处、35%的单位配备了专职技术人员。

——建设资金来源情况: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资金总体投入不大,2004年省级财政投入近5000万元;各单位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支持,据统计,72%的单位来源于省级财政,7%的单位来源于行业系统,21%的单位依赖于双方面的支持。因此,我省在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和有效利用资金的同时,要积极争取国家资金和社会资金,采取多渠道的融资方法建设电子政务。

(二)存在的问题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与电子政务发展需要和先进省市相比差距还较大,存在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1、各自为政、低水平重复建设。机房、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有的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装修机房、建设专网、配置高档服务器,但只运行了一两个简单应用系统,网络和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不能充分利用;有的部门专网带宽低、机房建设标准和服务器性能都不高,不能满足应用的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对一些基础设施进行整合,以发挥其综合合力。

2、“信息孤岛”共享难。各部门业务系统独立、业务数据封闭,大部分系统建设未考虑数据共享公共接口,部门重复采集数据,数据利用率低;软件系统和数据库建设中,数据、技术、安全等没有统一标准,信息共享程度低;部分行业纵向业务专网和系统建设自成体系,没有互联互通。

3、应用系统建设水平较低。大部分应用系统建设未能构架在J2EE国家电子政务标准框架下,系统业务流程相对固化,有些单位还在使用单机版的应用系统,软件系统不能随着政府机构改革和业务流程变化而变化,很多系统将成为摆设;应用系统的应用和服务领域窄,许多政府部门业务流程互相关联,但建设的信息系统一体化程度低,难以实现跨部门和跨地区的业务处理,跨部门业务协同几乎空白。

4、信息化管理机构设置不健全,技术人员缺乏、分散,多数部门和市县无专业化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和运行维护人员,阻碍了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

(三)需求

针对我省电子政务建设现状,为使省电子政务建设上一个新台阶,在国家电子政务框架指定下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本省的电子政务建设:

1、建立统一的电子政务运行基础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及政府部门间网络的互联互通。

2、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加强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和有效利用,使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最大化。减少部门重复建设,避免投资浪费。

3、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省政府数据中心为基础,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实现对人口、企业、市场、社会经济状况、自然资源情况等信息的全面监控,为提高政府宏观决策水平和宏观经济调控能力提供信息化保障。

4、进一步完善部门、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强部门间的业务协作,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监管水平和对外服务的质量,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政务公开和公共服务。

5、通过电子政务的建设,加强政府“综合协调、调度、指挥”的能力,为各类紧急事件的预防和处置提供保障。

6、加强电子政务保障体系建设,从资金、组织、人员、制度、技术、安全等方面全面保障电子政务的建设与运行。

三、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办事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为目的,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适应我省战略发展目标需要,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政府。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体现五个有利于:有利于政府资源整合和互联互通;有利于政府运作模式改革和流程再造;有利于政府投资环境改善;有利于政府办公效率、行政监管能力、公共服务水平和宏观决策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

1、加强领导,统而不包

各级政府、各党政部门要加强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一把手”亲自抓,保证各项工程建设取得成效。全省自上而下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基础性、共性的共享平台和数据中心;部门、行业业务系统按省统一部署各自分步实施。

2、整合资源,互联互通

加强现有网络基础、信息资源、业务系统整合,促进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发挥现有资源最大效益。

3、突出应用,提升服务

立足海南实际,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体制改革,根据政府业务和社会公众需求,突出应用、稳步推进,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对外服务质量。

4、统一标准,加强保障

海南电子政务各项系统建设严格遵循国家、省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建立健全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安全等保障体系。

四、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在2006--2010年,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全省党政机关(涵盖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省高院、省检察院、人民团体及厅局、市县政府)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政府数据中心,有效整合、开发和利用政务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共享程度明显提高;推进重点业务系统、政务办公系统、为民服务系统的建设;逐步实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高政府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

具体目标是:

1、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内网和政务外网平台,实现省、市县和乡镇三级党政机关网络的互连互通。政务内网覆盖县级以上政府和各厅局;政务外网覆盖省、市县和乡镇各级政府机关并能与有关社会机构逻辑隔离信息互通。

2、建成资源高度集中和共享的政府数据中心,为全省的所有省属政府部门提供安全可靠的应用系统运行环境;通过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依法应该共享的政府部门政务业务数据通过共享平台实现共享。3、100%省直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建成局域网;95%以上省直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的公务员熟练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4、建成并推行全省统一的办公信息系统,省级党政机关和市县政府通过统一的办公业务平台实现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信访、汇报演示等通用办公业务的电子化和自动化,进一步提高政府办公决策的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

5、工商、财政、税务、宏观经济、公共安全、质量监督、社会保障、农业、旅游、海洋、信用监管、业务协同等优先建设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业务逐步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系统处理。

6、政府门户网站以用户为中心,成为政府信息公开、提供公共服务和接受社会监督的重要平台和窗口;省政府9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查询,60%以上行政许可项目实现网上在线处理。

7、政务信息公开、资源共享和电子政务的运行、安全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人才支撑、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能够适应我省电子政务发展需要。

(二)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2006年-2007年)目标: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实现全省党政机关网络的互联互通;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标准体系,保障电子政务工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政府数据中心,初步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省直机关建设统一的政府办公系统,提高政府办公效率;组织实施“金字工程”,建设一批重点业务系统,提高政府决策水平和决策能力;建设全省统一的“一站式”审批服务系统,基本搭建起面向社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

第二阶段(2008年-2010年)目标:将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到乡镇一级,实现省、市县和乡镇三级政府网络的互连互通;进一步将政府各部门的信息资源纳入到数据中心管理,为政务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创造条件,提高政府的宏观决策与宏观监管的能力;推广和完善政府办公系统,实现全省政府办公的自动化;继续组织实施“金字工程”,建设一批跨部门的综合业务系统,提高政府“指挥、协调、调度”的能力;完善面向社会的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广泛实施网上业务办理,提高政府执政的透明度和政府服务质量。

五、总体框架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框架是: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满足各党政部门之间、各市县之间、政府与公众之间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数据中心;建设信息资源库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建设政府办公、公众服务、社会管理所需要的支持系统,建设各行业各部门实现业务职能加强业务管理所需的重点项目;建设面向公众、企业和社会服务的重点应用系统和门户网站;建设有效的电子政务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完善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及建设见附件一《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框架体系》.六、建设任务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重点任务是:一个平台、二个中心(数据中心、电子政务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三大应用(办公业务系统、公共服务系统、行业业务系统)、五类数据库。

我省力争在5年内通过以下任务的实施完成,使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达到我国中上水平,实现我省总体建设目标。

(一)建设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平台

我省电子政务网络由省政务内网、省政务外网以及党政机关局域网构成。政务内网与政务外网及因特网之间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因特网之间逻辑隔离。

1、政务内网建设:按“最小化”原则和《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政务内网主要连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办公厅和其它需要传输涉密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党政机关局域网,以及省直其它党政机关各部门保密室、各市县办公室以及需要传输涉密信息的市县四套班子领导及其他重要党政机关。政务内网实现涉密信息的跨部门传输,也为四大办公厅和重要党政部门办公自动化系统的运行提供网络平台。

2、政务外网建设: 政务外网连接全省各级党政机关,是非涉密网,主要用于运行面向机关内部的办公和面向社会的监管服务等非涉密业务,是各部门构建业务专网的基础平台,实现跨部门、跨行业信息交换和协同办公的工作平台,并为网上政府服务提供后台支撑。政务外网要设立国际互联网统一出口。

3、党政机关局域网建设: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四大办公厅以及其他需要传输涉密信息和重要信息的党政机关(包括小部分市县),建设物理隔离的两套局域网,一套按涉密局域网建设,接入政务内网;一套按非涉密局域网建设接入政务外网。以局域网方式接入政务内网的单位,其涉密局域网建设需经省国家保密局审批。全省其它党政机关(包括大部分市县)只建设一套局域网,接入政务外网。2010年前全面完成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局域网建设。

(二)政府数据中心、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建设

1、政府数据中心

海南省政府数据中心是一个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中心、电子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中心、电子政务应用系统的运行管理中心。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为了实现政府信息系统和资源的整合与综合利用,避免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复投资。本规划中建设的应用系统,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政府办公系统、公众服务系统,以及一些部门的应用系统(如工商等)都将在数据中心运行。数据中心的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电子政务公共应用支撑平台建设。

2、电子政务安全认证和密钥管理中心

在网上电子政务应用服务中,全省采用统一的数字证书实现身份认证、数字签名和访问权限控制等服务,保障电子政务用户的应用安全;根据有关规范,建立省级密钥管理中心,实现对电子政务网的密钥管理和提供密码在线服务。

(三)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库

政务信息资源库包括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法人单位信息、宏观经济信息、人口基础信息、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政府综合信息资源库、各行业的业务信息资源库。政务信息资源库原则上都存放在省政府数据中心,按照安全管理及访问控制的要求提供全省共享。各行业的业务信息资源库将在各行业的业务系统中进行建设,本处着重描述电子政务四大基础信息资源库、政府综合信息资源库建设。

1、企业法人单位信息库

为解决目前存在的机构信息分散、数据一致性差,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以组织机构代码为统一标识,以工商、税务、财政、政法、社保、卫生等部门业务管理系统中的法人单位数据为基础,整合和统一不同部门的法人单位基础信息,建设企业法人单位信息库。实现法人单位信息资源共享和动态更新,加强政府对企业的综合监管。

2、宏观经济信息库

全面采集我省经济的运行状况、形势判断、热点分析和趋势预测、政策法规和相关研究报告,形成我省宏观经济信息库。本库具体反映我省财政、税收、投资、消费、出口、外贸、物价等方面的宏观运行状况,以及产业经济、地区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运行态势。为领导决策、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3、人口基础信息库

海南省人口基础信息库以数据中心和政务外网为依托,实现对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民政、教育、计生、税务、统计等部门人口基础信息的整合,实现对人口基础信息的一致性、准确性、完整性的管理,实现人口基础信息面向政府及社会的共享和综合应用。

4、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库

自然资源和基础地理信息库的建设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空间地理信息数据,整合国土、规划、测绘、房产、建设、林业、水利、交通等部门基础空间数据,构建我省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为政府各部门提供专业系统建设的数据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库是海南省建设“信息智能岛”的基础。

5、综合信息资源库

综合信息资源库包括主题操作数据库、政府办公文本资料及多媒体资料数据库、省情信息库、档案资料数据库等。主题操作数据库,存有经常使用的业务数据;政府办公文本资料及多媒体资料数据库,文本资料主要包括国家的政策、指令等文件,本省政府颁发的各种文件等信息;多媒体资料,它包括各种政务图像、视频,用于宣传报道和视频点播;省情数据库涉及全省基本情况、政治概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档案资料数据库,包括全省国家综合档案馆、省直机关档案室保存的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信息。

(四)建设办公业务系统

1、政务外网办公信息门户

建设全省党政机关办公信息门户,实现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统一身份管理、网上协同办公、信息采编发、资源共享、公务电子邮件等功能。

2、电子公文交换系统

在全省党政机关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简报和公文的无纸化传递,提高工作效率、工作透明度和公信度,降低行政成本。

3、办公自动化系统

紧密结合海南省党政机关办公业务的特点,研制开发全省统一、支持跨平台、支持功能与流程定制的办公自动化系统,实现各单位组织机构管理、日常办公、公文管理(公文信息管理及公文审批管理)、会议管理、资源管理、督查督办管理、文档及多媒体信息管理的信息化、自动化,并建成办公信息资源数据库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

2006年完成办公自动化通用软件开发,2007年20%省直党政机关推广使用;2008年逐步推广到所有省直党政机关。

4、党务、政务信息系统

依托省政务内网建设省委办公厅党务信息系统和省政府办公厅政务信息系统。实现党务组织机构管理、党员管理、党务办公业务管理;实现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信访等主要业务网上办公,提高办公决策的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

5、人才、干部人事和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人才信息系统、干部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干部监督信息管理系统和干部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对全省人才、干部人事和公务员进行安全、准确、快捷、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推进组织部门管理信息化。

6、数字档案馆信息系统

建设档案目录数据库、档案全文数据库、现行文件数据库和档案多媒体数据库,逐步实现对各类档案(文献档案、人事档案等所有档案)的接收、整理、归档、利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提供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7、领导辅助决策服务系统

依托省政务内网和政府数据中心建设领导辅助决策系统,实现施政追踪的自动化,了解政务计划、交办事项执行情况等信息;实现政务管理,了解内部政务工作各方面的情况、重点项目的进展状况等;实现对各类政务基础信息、综合信息、办公信息等信息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和深度挖掘;实现对人口、企业、自然资源及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情况的全面监控和综合管理,提高政府在“社会管理”、“经济调节”、“市场监管”方面的管理能力和对公共服务的水平。

(五)建设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系统

1、省政府门户网站和部门政府网站建设

(1)省政府的门户网站:是政府部门在互联网上提供公共服务、发布政务信息和接受公众监督的平台和窗口。通过省政府的门户网站充分实现政务信息公开和便民服务。

(2)省级部门及市县政府网站: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各种公共服务,各网站向服务更便民、资源更丰富、功能更齐全的方向发展。鼓励省委各部门、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以及有条件和积极性的省级其他部门建设网站。

2007年省直单位服务项目80%以上实现网上查询、30%实现网上受理。2010年省直单位服务项目90%以上实现网上查询、60%以上实现网上受理和在线处理。

2、“一站式”网上行政审批系统

建立网上虚拟审批大厅和行政服务大厅行政审批系统,将网上的虚拟审批大厅和物理的行政服务大厅有机结合,集中公开政府各部门审批事项、审批流程、审批办理工作状态和审批结果,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实现“一站式服务”,逐步实现跨部门联合审批在线办理。

2007年实现省直行政机关和授权组织近600项行政许可事项和审批事项的信息查询,2010年逐步将全省审批项目实现网上受理和在线办理。

3、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建立全省统一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进一步整合110、119、120、122、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防汛指挥调度系统、紧急救援服务系统、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重大事故隐患监控系统等应急指挥资源,建设覆盖全省全部辖区的应急联动指挥和决策支持系统。

4、农业科技服务“110”信息服务系统

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智能化农业科技服务“110”,实现远程指挥、培训、交流;及时指导、解决农业生产技术难题,促进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快速、便捷、有效为“三农”服务。

5、企业信用系统

以政务外网为依托,以数据中心为基础,充分利用国家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等现有资源,依据企业信用制度和规则,整合金融、税务、工商、质监、财政、劳动保障、公安、司法、海关、统计等领域企业信用记录,建立企业信用监管体系,促进海南省信用体系的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改善海南省投资环境。

6、电子口岸系统:建立口岸相关管理部门联网综合管理模式,利用海南电子口岸平台整合海南口岸部门的信息化应用系统,为企业提供“一点接入”、“一站式”口岸通关服务;扩大应用范围,开发新的口岸物流管理项目;实现与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的互联互通。

(六)“金字”工程及其它业务部门系统

为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优势,加强资源的复用,减少重复投资,原则上各政府部门将不再新建或改造机房,现在各部门使用的主机设备将逐步转移到省政府数据中心机房或自然淘汰。“金字”工程及其它业务部门新建的应用系统原则上都放在省政府数据中心统一管理,已建的应用系统(国家有特殊要求的除外,但共享部分数据必须向省政府数据中心提供)将逐步向数据中心迁移;垂直和双管单位的系统建设以中央为主,但应有数据公共接口与省政府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省政府数据中心通过政务外网与各部门相连;暂不能纳入省政府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的“金字”工程和部分特殊信息系统要与省政府数据中心实现对接。

1、推动“金字”工程建设:

(1)“金税”工程:依托政府数据中心,建设全省统一的地税大集中征管等系统。

(2)“金财”工程:以大型信息网络为支撑,以细化的部门预算为基础,以所有财政收入全部进入国库单一帐户为基本模式,以预算指标、用款计划和采购定单为预算执行的主要控制机制,以出纳环节高度集中并实现国库现金的有效调度为特征,详细记录每个用款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的来龙去脉,覆盖财政收支管理全过程,减少预算执行随意性,监控任一时间点的财政资金收支状况,从根本上防止财政资金的体外运行和沉淀。“金财工程”的建立将覆盖GDP20%的资金流动。

(3)“金盾”工程:建设公安省级人口信息管理、公安刑事案件综合信息管理等系统,建成省级公安人口业务信息库。

(4)“金保”工程:建设《医疗保险与7家定点医疗机构实时联网系统》、《金保工程“一期”(社会保险项目)》、《海南省社会保险IC一卡通系统》等。

(5)“金审”工程:建设审计业务管理系统,完成审计业务管理、联网审计等系统建设。

(6)“金质”工程:建设质量技术监督综合业务管理系统,完成全省计量业务监督管理、企业质量档案、产品质量技术监督管理、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监管、全省及国家、各省执法打假快速反应等系统的建设。

(7)“金农”工程:建设完成农产品市场预警系统、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畜牧疫病监控防治信息系统、外来有害生物监控系统、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产业化信息系统和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省内、省外两类信息资源,形成依托海南省政府数据中心的农业数据中心。

(8)“金土”工程:建设耕地保护基础数据库和监管系统,矿产资源管理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建设,省数字地质矿产资料馆管理信息系统,全省城镇和农村地籍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

2、推进与政务信息资源库建设相关联的业务部门系统建设

(1)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依托省政府数据中心,完成企业登记系统、市场监管系统、工商案件办理系统、工商行政管理综合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建成省级经济户口数据库,基本实现工商各项监管工作信息化和各级机构执法联动。

(2)海南省“数字民政”工程:完成全省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全省优抚安置信息系统等系统建设。

(3)海南省统计业务信息系统:建设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快速调查网络系统和统一的统计业务处理管理平台;以政府数据中心为基础,建立海南省统计数据资源中心,确立全省统计数据资源基础框架。

(4)海南省计生业务信息系统:升级改版省县乡三级育龄妇女信息系统,建立服务站信息管理系统,规范服务站管理,加强育龄妇女的跟踪服务,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5)海南省价格管理监测调控鉴证系统:建设全省价格预测预警系统、建设与国际市场价格和进出口商品价格信息有关的国际市场价格信息系统、进出口商品价格信息系统、价费审批和价格行政许可办理系统、涉案财物鉴证和价格评估系统等。

(6)海南省建筑领域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城乡规划监管系统、建筑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建筑工程招标交易系统、海南房地产预警预报管理等系统,规范我省建筑业、房地产业市场、净化投资环境、为领导提供决策依据。

(7)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初步建成海南计算机教育网络与海南卫星电视教育网络相结合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体系和平台,满足农村和边远地区中小学接受教育的需要。

(8)海南省学生学籍与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小学至高中)学生学籍电子档案管理,推进高招、成招、中招网上报名和远程录取;实现国家、省、市县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管理信息化,促进全省教育资源共享。

3、推动海南“一省两地”、生态省战略目标和保障安全的系统建设

(1)海南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海南旅游资源管理、海南旅游服务、海南旅游监管的信息化。

(2)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渔政指挥、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海洋与渔业统计、水产品市场信息、渔业船舶及船员管理、海洋灾害预警等子系统;依托省政务外网,完成省、市县、乡镇三级联网。

(3)海南省食品安全与药品市场监管信息系统:建设食品安全综合监管信息系统、药品市场监管信息系统。

(4)海南省公共卫生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全省公共卫生、医疗检查诊断信息共享数据库;建设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全省公共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管理系统和全省卫生疫情直报系统。

(5)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建成全省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管理平台,逐步建立全省重点污染源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网络信息系统和环境事故应急响应信息系统,实现对重点污染源、区域环境质量和污染事故的在线管理,改善海南省投资环境。

(6)海南省“天平工程”建设:建设法院审判业务系统,实现案件信息、审判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建设审判信息交换系统实现各级法院间及法院内部各部门间信息交换的电子化。

(7)海南省防震减灾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建设适应防震减灾业务管理、应急指挥和公共服务需求的全省防震减灾基础数据库和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全省防震减灾业务信息的统一、规范和实时管理,以及对地震、火山、地震海啸等突发事件的统一指挥和快速联动反应,为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其他系统建设

为使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迈上新台阶,政府将进一步组织实施其他“金字”工程建设和各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各部门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的互联互通。此类系统的建设任务将根据国家有关规划和部门信息化建设规划,遵循“项目建设优先级别”和“海南省电子政务投资原则”进行论证、评估后再列入计划。

2006年-2010年全省电子政务重点项目及任务分解见附件二《海南省电子政务重点项目表》。

七、项目建设优先级别

(一)优先建设的项目

按照“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项目优先考虑9类项目:

1、能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共享度、集成度高且能纳入省数据中心管理的项目。

2、能增加政府监管能力和税收收入的项目。

3、能极大提高办公效率、为省领导决策服务的项目。

4、改善投资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显著的项目。

5、能保障百姓生活、生产安全、利于“质量兴省”的社会监管项目。

6、能广泛提高人员素质的公共文化教育项目。

7、国家要求建设的重要项目,包括国家“金”字工程、中办和国办要求的重要项目等。

8、推动海南省“一省两地”战略目标的项目。

9、政府已进行部分投资且急需和效益明显的项目。

(二)缓建的项目

1、建设单位不完全具备建设条件的项目(包括领导重视度、运行维护人员素质及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环境)。

2、服务社会范围窄小、社会效益不明显的项目。

3、不能纳入数据中心共享交换的业务系统。

(三)省财政不支持的项目

1、封闭独立的纵向网络建设。

2、严重重复建设的项目。

3、没有应用、不能共享的纯数据库建设项目。

4、各部门的新建机房类建设项目。

八、投资原则及投资概算

(一)投资原则

我省电子政务建设投资原则如下:

1、财政投入为主、其他渠道投入为辅。

2、省级统一的政府数据中心、电子政务网络平台、政府办公系统、跨部门的综合类应用系统以及涉及公益性、行政性的项目由省、市县财政投资。

3、国家要求建设且需要地方配套资金的项目,配套资金由省级财政、市县级财政投资。

4、省级要求建设且需要市县配套资金的项目,配套资金由市县级财政投资。

5、垂直和双管单位的电子政务系统建设以中央财政投资为主。

6、鼓励部门自筹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我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

7、建立有效的审批和评估机制。各政府部门自己要求建设,并要求省财政支持的项目,需进行调研、论证和评估,满足“优先建设项目”要求的纳入计划,由财政、发改和信息产业主管部门共同审批;中央、部门自筹以及其它渠道投资的新建电子政务系统,必须纳入政府统一规划和管理,并经信息产业主管部门批准。

(二)投资概算

电子政务建设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特别在起步和发展阶段,还需要逐年增加投资。据统计,我国政府电子政务投资额2002年、2003年、2004年分别为298.7亿元、350.1亿元、411.5亿元;其中2004年的投资占政府财政收入的1.566%,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0.3018%。预计2005年投资额为481.5亿元,最近5年的年增长率平均为15.88%。

我省2004年用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投资额为4779.15万元,仅占省本级财政收入的0.41%,为全国投资水平的四分之一;考虑市县及其他投资来源,占我省生产总值的0.16%,为全国投资水平的二分之一。可见,我省电子政务远远不能满足建设要求,应加大对电子政务的投入。

按2004年全国投资的平均水平计算,我省2006年省级财政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应该增加一倍,即为9000万-1亿,以后每年按10%增长。2006年-2010年五年内我省电子政务的投资总额为5亿左右,投资来源于省财政、国家财政、单位自筹等。硬件、网络和数据中心的投资为2.7亿,占投资总额的54%;软件、数据资源建设的投资为2.3亿,占投资总额的46%。5年投资分配见附件三《海南省电子政务项目投资概算表》。

九、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电子政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涉及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和部门间的利益调整,组织协调难度很大。为促进电子政务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按照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总体部署,成立相关机构,明确分工,共同推进,确保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

1、成立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组,成员由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等部门相关领导组成,组长由省政府办公厅领导兼任。协调组在省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研究和协调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报请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审定。

2、省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指导、推进和组织协调省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制定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总体规划和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计划,配合省发改、财政等部门进行项目论证和资金拨付,负责项目实施中的协调、监督和检查,对重大的技术、管理、规范等进行决策,并向电子政务建设协调组汇报工作。

3、成立“海南省政务信息中心”,隶属省信息产业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承担“省政务内网”和“省政务外网”平台、省政府数据中心以及应用系统平台的建设、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受委托承担政府部门局域网和应用系统的运行维护工作。根据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需要逐步设置运行维护中心、信息安全中心、信息资源管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培训教育中心等组织机构,最后构建电子政务“大网管”的管理体制。

4、各部门设立政府CIO(首席信息技术主管),由具有政务和信息技术两方面专业素质的高级行政领导担任,专门负责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协调工作,CIO直接对部门一把手负责,并接受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协调组的业务领导。设立部门网络管理员(有条件的部门设立信息中心),负责本部门网络运行维护。各部门政府CIO和网络管理机构将为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保障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5、充分发挥海南省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作用,承担电子政务规划论证、咨询、项目方案审查、项目绩效评估、电子政务专题调研和课题研究等工作,并全程跟踪、监督全省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组织结构示意图如下:

(二)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是保证电子政务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手段,从实现本规划所确定的预期目标和满足电子政务建设需求等出发,拟定需建立和完善的规章制度,重点包括信息资源共享、信息公开、项目管理、安全认证、公共服务、项目绩效评估和相关标准规范等。

1、《海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实施意见》:作为全省电子政务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主要明确电子政务建设任务、建设资金、管理机构和部门职责、建设任务及分工等。

2、《海南省政府信息公开管理办法》:规定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和形式,政府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3、《海南省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规定》:规定部门间信息的交换、共享、整合、应用的机制和规程,从立法的高度强制性地对关系到信息资源共享的重大要素进行明确规范和约束,解决政府信息共享的人为限制和部门间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按照部门职能和应用需求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为建成政府数据中心并发挥其功能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4、《海南省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配套文件:《海南省政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已于2005年6月以省政府规章形式发布,立法目的是为了避免重复建设、促进项目有效应用、提高政府投资效益,按照统而不包的电子政务建设原则,规定对部门电子政务建设项目实行统筹规划、分别建设,统一管理。需要制定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明确项目从论证、立项审批、实施到验收的管理流程以及有关管理部门的职责分工。

5、《海南省政务数字证书使用管理办法》:规范行政机关电子政务认证业务规则、政务数字证书的使用和管理等,促进电子政务信任体系的建设。

6、《海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管理办法》:将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建设、功能、管理职责等内容制度化、规范化,为使省政府门户网站充分实现公共服务功能、综合业务处理功能和体现“一站式”服务的门户作用提供制度保障。

7、《海南省网上联合审批管理规定》:对实行网上联合审批流程、要求、管理等进行规定,为系统的有效应用提供制度保障。

8、《海南省政府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公布、使用的过程和相关部门职责,为解决企业信用系统信息来源问题提供制度保障。

9、《海南省电子政务项目绩效评估办法》及相关标准:针对许多电子政务项目基本建设完成并开始投入应用的情况,为保证政府投资效益,项目应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开展绩效评估,制定评估办法和标准。

10、标准规范体系:包括信息共享标准体系、政府网站建设标准、电子政务安全认证标准规范等。

11、根据需要,为保障重要业务系统有效应用而制定的其他规章和规范。

(三)安全保障

根据中办[2003]27号文件《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的精神,采用积极防御和综合防范战略方针,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框架。

1、加强对网络与信息安全的领导,建立全省统筹协调、各司其职的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管理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逐级建立信息审查、系统安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

2、推行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根据国家信息系统安全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组织有关专家对电子政务建设项目进行技术安全检查和评估,划分保护等级,进行安全规划和安全方案设计,实施安全保护措施。

3、加强信息安全测评体系、信息保护和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信息安全应急响应与服务体系等建设,提高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要与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应用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十、市县规划指导

市县电子政务建设要点:

1、在全省电子政务规划的指导下编制本地区规划,注意避免重复建设和盲目投资。

2、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协调、建设和管理机制,为市县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保障。

3、按照省电子政务建设的统一部署,接入省政务内网、省政务外网和省数据中心;充分利用省级网络平台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上市县不宜建设政务内网,按单机方式接入省政务内网,确需局域网接入省政务内网的,其局域网需按政务内网的要求和规范建设并经省国家保密局审批。

4、充分利用互联网建设市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以政务公开和服务公众为主要目标。通过本级政府门户网站推进政务信息公开,根据本地开展公共服务的实际需求,统筹规划本地公众服务系统,重点是直接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交互式服务。

5、应用系统建设符合省电子政务规划“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有关要求,结合当地实际,使应用系统真正发挥效益,为全省电子政务的建设起到推动作用。

海南电子商务 篇6

旅游电子商务是指通过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旅游商务活动各环节的电子化, 包括通过网络发布、交流旅游基本信息和商务信息, 以电子手段进行旅游宣传营销、开展旅游售前售后服务;通过网络查询、预订旅游产品并进行支付;也包括旅游企业内部流程的电子化及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一、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背景

1.国内旅游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产业规模大

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迅速、潜力巨大。据《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报告》研究成果显示, 2010年中国旅游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经达到2000亿元人民币, 占整体旅游收入份额将近15%。在旅游市场持续扩容和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双重推动下, 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旅游电子商务主体得以快速发展, 例如我国3大旅行社之一的中国国际旅行社其收入的80 %来源于电子商务。今后5年世界主要旅游客源地约四分之三的旅游产品订购, 将通过互联网进行。因此, 以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海南更应该将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放在重要位置。

2.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将电子商务应用到旅游业中, 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旅游企业的运营成本, 提高旅游业的服务品质, 杜绝零负团费、黑车黑导等不良现象, 为净化旅游市场环境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还有利于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快捷的旅游资讯, 给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一站式的旅游服务, 从而加大游客进行全方位旅游消费的需求。因此,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是旅游业提升竞争力的需要。

二、海南旅游电子商务的SWOT分析

SWOT是企业常用于系统内部分析的方法, 即根据企业自身的内在条件进行分析, 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 S代表优势, W代表弱势, O代表机会, T代表威胁。

本文将联系海南当前的旅游环境利用这一先进的分析方法对海南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 以此帮助我省旅游行业为实施旅游电子商务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及对策。

1.海南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优势

(1) 旅游资源丰富, 先天性优势明显

海南的旅游资源在全国来说具有先天的优势。首先, 少数民族蔚为大观、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目前海南已确定的名胜古迹31处, 社会民俗风情9处, 可供开发的旅游资源潜力还很大。

其次, 海南的自然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目前海南已初步划定国家级风景区7个, 省级风景名胜区23个。可以作为自然风光旅游资源开发的山岭28处, 江河湖泊旅游地21处, 野生动植物基地21处。

最后, 海南旅游资源开发潜力非常大。环岛高速公路已全线贯通, 一南一北两个国际机场, 电信基础网络全部实现数字化。2003年开通的粤海铁路与全国铁路实现联网, 2011年, 东环高铁已经投入使用。这就基本形成了协调配套、功能齐全的旅游资源和设施供给体系。

(2) 散客游超过团队游, 在线企业作用凸显

据统计, 截至2011年中旬, 海南已经连续4年旅游散客超过团队客, 标志着海南旅游正朝着个性化、时尚化、体验性的方向发展。

当前海南正在不断改善高速交通网络, 从而大大缩短人们的旅途时间。例如, 西环高铁计划2012年3月正式动工, 2016年正式建成通车;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将在2012年开工建设、2020年建成通车。据悉, 跨海大桥建立后, 驾车跨越琼州海峡只需20分钟, 随着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岛, 以自驾的方式来海南度假旅游的游客将会越来越多, 可以预见跨海大桥的建立将加剧自助游和散客游这种个性化旅游消费的趋势。

而相关的数据已经表明, 超过90%的自助游客会通过网络了解出游目的地、机票、酒店、景点等信息, 海南的在线旅游企业作用凸显, 发展空间广阔。

2.海南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劣势

近几年, 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在省政府的支持扶助和国内外大旅行社的压力下有了一定发展, 但在经过对海南传统的旅游市场和50家在线旅游企业进行调查分析后, 发现存在很多问题。

(1) 旅游市场良莠不齐, 黑社黑导屡禁不止

当前海南的旅游市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低价格竞争、服务质量差、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粗放、行政干预过多等问题, “黑社”、“黑车”、“黑导”、“零负团费”等现象屡禁不止, 影响了海南整体的旅游形象和投资环境,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海南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在线旅游企业专业特色程度不高

海南旅游网站数量繁多, 截至2009年年底, 海南五千多家的在线网站中, 旅游网站就有2000多家, 占了40%的比例以上, 但是经研究发现, 这些在线旅游企业大多数专业特色程度不高, 网站目录结构单一, 服务项目少, 无非就是关于旅游资讯、航班查询、网上订票、酒店预订、租车等服务上, 很少涉及到在线支付, 商务电子化程度较低。同时这些网站重复建设问题严重, 对旅游资源的开发缺乏自身特色, 较少涉及旅游线路设计、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 缺少对景点的历史文化内涵的挖掘, 没有突出海南人文旅游的特色。

(3) 在线旅游企业规模偏小, 品牌优势不足

海南省目前90%的旅游企业是中小型企业, 比较有实力的品牌网站数量不多, 旅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抗风险能力弱, 网站没有品牌优势, 无法形成规模经营。截止到2011年, 海南省在线旅游企业入选为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的只有中国国旅 (海南) 国际旅行社e假海南旅行网一家。由于缺少大型旅游企业和权威旅游电子商务网站的带动, 所以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相对缓慢。

3.海南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机会

首先, 海南把旅游作为支柱产业来发展, 政府部门重视程度正不断加大。

其次, 国际旅游岛上升为国家战略, 在这一大背景下, 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战略规划已明确提出来要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度假胜地, 并提出要在2015年达到游客增长15%、旅游产业盈利增长20%的目标。

最后, 海南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是实施旅游电子商务的保障。据相关部门统计, 截止2010年年底年海南省网民的规模已达到303万人, 互联网普及率达35.1%,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网站总数达到8350个, 网络应用范围广, 商务类应用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些为我省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海南发展旅游电子商务的挑战

作为国际旅游岛, 开放的政策会有机会让更多的国外旅行社参与竞争, 而国外旅游企业凭借比较完备的旅游管理和服务、先人一步的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等有利条件, 它们引发的决不是简单平等的传统旅游竞争, 必将冲击我省传统的旅游企业包括在线旅游企业。

据一些业内人士预计, 一旦旅游市场全面开放, 网络旅游迅速成熟, 那么, 全国现有的十数万大小旅行社90 %将不复存在。海南由于起步晚, 旅游电子商务发展水平更是比国内其他发达省份落后。这是海南旅游业必须面对的激烈的竞争形势。

以上的SWOT 分析表明, 海南的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是机遇和威胁、优势和劣势共同存在的。

三、海南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选择

1.政府加大引导扶持, 促进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发展

旅游电子商务要获得持续健康的发展, 离不开政府主导的发展战略。

首先, 政府应当通过立法使旅游电子商务有法可依。就目前而言, 我国还没有成文的旅游电子商务法律或政策, 这严重制约了旅游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作为地方政府海南可在适当的时候, 制定地方性的电子商务法规和有利于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的有利政策, 使海南旅游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有法可依。

其次, 建设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周期长, 企业运转会有功利性太强、诚信度不高的弊端, 这就需要政府引导和扶持旅游企业在电子商务中的建设和运营, 要“扶一程, 送一程”。

2.实行个性化定制服务, 突出历史文化内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相对集体式、机械化方式的跟团旅游, 人们更向往符合自己的经济实力、消费特点、个人爱好安排的自助旅游模式。因此, 海南的在线旅游企业应该积极针对这一市场实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 设计旅游精品线路、自助旅游安排、网上虚拟实景旅游等项目, 同时要重视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的内涵, 将人文资源融入旅游形成自身的特色, 如将旅游与电子商务购物和《印象·海南岛》等多种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 从而突出自身特色, 提升海南旅游产业在网络空间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3.建立旅游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当前海南的旅游企业发展不平衡, 特别是旅游企业与景区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旅游服务企业信息化基础比较薄弱, 若选择自主投资建设电子商务平台, 一方面投资成本较高, 另一方面也造成重复投资, 不利于节约社会资源, 因此海南实施旅游电子商务应当采取政府主导, 旅游企业积极配合的模式, 由政府牵头整合现有的旅游电子商务资源, 建立集旅游品牌宣传、公共服务、商务运营为一体的公共电子商务服务平台, 为电子商务的主体提供电子商务技术与业务服务。

为适应国际旅游岛的要求海南旅游公共电子商务平台应构建多语种网站、开展国际订票业务、提供门票在线预订服务、做好旅游产品的整合宣传工作。

4.开展移动电子商务

当前手机网民已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庞大的手机用户群意味着对手机网络应用的巨大需求, 也为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用户基础。今后移动旅游电子商务将成为商业模式创新的主战场之一。

海南对移动互联网的建设, 应抓住3G商用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先机, 尽快掌握移动互联网关键技术, 同时鼓励运营商推出创新移动互联网应用, 尤其是与海南旅游业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应用, 助推移动旅游电子商务的产业化发展。

5.着力培养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旅游电子商务涉及到计算机网络、商务管理、旅游管理等多个学科。虽然海南省内的高校大多数都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 但像旅游电子商务这样操作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却很少涉及。使得学生就业后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运营和管理相对比较陌生, 不能够适应旅游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因此, 一方面, 省内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和旅游管理专业都应该结合当前市场的需求, 适当调整当前的课程结构, 建立系统的人才培养机制, 积极的为海南培养、储备适应未来旅游业国际化运作的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 旅游企业要重视对人才的培养, 通过与省内高校合作的形式, 如互动实习等形式积极的培育旅游电子商务人才。

6.建立跨国性电子商务平台

入境接待旅游在海南旅游业的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以往的国际市场营销中, 海南大多采用设立办事处、参加国外旅游展销会等方式, 收效甚微。相比之下, 通过网络向外国营销海南的旅游形象和旅游产品, 优势明显。

如东南亚是琼籍华人华侨的集聚地, 而海南又位于东盟中心区位。为拓展东南亚客源地, 我省应利用网络优势, 建造跨国性的电子商务平台, 与区域内各国开展网络联营, 共同宣传旅游景点, 共同制定跨国旅游路线, 共同凸显特色。考虑到海南与东盟各国的需要, 网站制作要有简繁体中文、英文等多种语言版本, 并开设外语导游库, 提供在线实时咨询等周到服务。

7.举办网上旅游博览会

海南可以适时地在网上举办“海南网上旅游文化节”和“海南网上旅游博览会”。“网上旅博会”可与国内外旅游管理机构、旅游企业展开合作, 通过建设多功能虚拟展馆、产品交易系统、供需项目对接等功能, 整合各地旅游产品与信息资源, 促进企业上网交流与在线交易, 实现广阔、快捷、低成本的营销推广。

综上所述, 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 海南旅游企业只有积极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技术, 建立、完善、运用旅游电子商务系统, 适应国际旅游需求的新特征和国际旅游交易的新方式, 才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 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旅游市场激烈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

摘要:旅游业作为一种信息依托型和信息密集型产业, 通过网络平台来展现自己、发展自己具有先天性优势。因此, 发展旅游电子商务不仅是海南旅游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也是国际旅游岛背景下, 海南旅游业面临国际旅游业竞争的需要。本文采用SWOT法对海南的旅游电子商务进行分析,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战略。

关键词: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电子商务,SWOT

参考文献

[1]巫宁, 杨路明.旅游电子商务[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04.

[2]王有玲, 陈孟炎.我国旅游电子商务发展前景浅析[J].经济师, 2005, (1) .

[3]沈怡君.浅析贵州省旅游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 2011, (2) .

海南电子商务 篇7

《海南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发展规划 (2011~2015) 》近日经省政府批准印发实施。规划提出, 至2015年, 海南将基本形成覆盖全省的多元化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体系和规范化拆解处理体系,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 企业为主体, 社会共同参与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和处理机制, 提高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全面防止和控制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环境污染。

据了解, 该规划由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牵头, 会同省发改委、省工信厅、省商务厅组织编制。规划以科学发展观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 紧紧围绕促进我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健康发展的主题, 全面分析我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预测“十二五”期间废弃电器电子产品产生量, 提出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回收市场和强化拆解处理企业监管等一系列措施。规划的实施对全面规范我省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企业管理, 实现废弃电器电子产品的全过程管理, 促进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行业专业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南省每年产生的工业危险废物超过10 000吨, 医疗废物也有3 000多吨, 其中很多是废弃电器电子产品。按照已实施的《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规定, 未取得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资格擅自从事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活动的, 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查出的, 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业、关闭, 没收违法所得, 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款。

上一篇:服装形式美法则研究下一篇:财务有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