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训练

2024-05-22

口算训练(精选十篇)

口算训练 篇1

一、算法多样化与优化

《课程标准》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有很多老师在口算教学中也确实重视这一点, 于是一个简单的口算题目在学生的讨论交流和教师的循循善诱中不断地产生一个个不一样的算法, 终于达到了“算法多样化”的目的.实际效果怎样呢?在这众多的算法中, 很多学生没有找到自己理解的、比较快速的算法, 从而埋下了以后口算速度慢的祸根.那么“算法多样化”到底该怎样理解?它是口算教学的目标吗?显然, 把“算法多样化”作为口算教学的目标是错误的.实际上, 算法多样化是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的, 是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掌握一种自己能理解的计算方法, 而大多数同学是能够接受理解一种比较快速的口算方法的, 不需要那么多的算法.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中, 在多样化的算法中, 提炼优化一种或几种算法, 使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这种比较快速的算法.剩下的少部分学生如果不能掌握, 可以在多样化的算法中选择一种自己能理解的算法进行计算.我想, 这就是算法多样化的目的.

二、口算训练方法的优劣

我们在课堂上常用的口算训练形式大致有“开火车”、“夺红旗”、“小组竞赛”等, 甚至还有很多老师借助专门的口算练习册搞题海战术.其实用心想一想, “开火车”等口算训练形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它没有使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口算过程中, 也就没有使大多数学生从口算训练中受益.另一方面, 这些方式只注重计算结果, 而忽略了计算过程、思维方法, 导致会的学生永远又对又快, 不会的学生一直没有进步从这个角度考虑, 在题量不多的情况下, 用指名回答结合过程汇报和方法指导, 从而做到一题一得, 照顾全体学生, 尤其对口算速度慢的学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口算速度的要求

老师总是希望学生的口算又对又快, 因此有些老师借助口算练习册搞题海战术, 认为熟能生巧, 练得多了, 速度自然就提高了.事实绝非如此!通过实践观察你会发现, 确实有一部分同学做到了熟能生巧, 可还有相当多的同学的计算速度一直在原地踏步, 甚至随着难度的增加, 有的学生的计算速度还会下降.一个班中的学生总是有差异的, 总不可能全部达到要求.那到底口算速度有多快就算达到要求了?《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的要求是:能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第二学段的要求是:会口算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这里的能熟练口算和会口算是有区别的, 会口算速度要求应该低于熟练口算.一般来说, 达到下表要求即可认为是能熟练口算了.

拿口算练习册来说, 每一页大约有60道口算题目, 如果内容是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 每页需6到8分钟即可, 但是到第二学段以后, 仍然要求10分钟以内完成就超过学生的能力水平了.实际情况是很多学生都需要30分钟才能完成一页口算, 而这些学生在老师眼里就是口算速度很慢了, 其实这些学生也是达到了口算速度要求的.所以, 我们不能对学生口算速度要求过高, 达到上表要求即可.

四、对口算能力的评价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段目标是本学段结束时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应允许一部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 随着知识与技能的积累逐步达到.”比如说, 第一学段的口算要求,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结束时达到目标, 也是允许的.而现实是老师往往操之过急, 把学段目标当成学年目标甚至学期目标, 学生不合格即否定, 没有给学生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的机会.

总之, 我们的口算教学与训练都要在理解《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上, 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 重视训练效果, 理性看待学生差异, 最终达到全部合格的目标.

摘要:《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要重视口算, 提倡算法多样化.一线教师非常重视这一重要思想, 但是在实际训练中却出现了各种不当的做法.本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从算法多样化与优化、口算训练方法的优劣、口算速度的要求、口算能力的评价四个方面指出了当下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做了简要论述.

口算训练经验总结 篇2

偏坡营中心小学:杨金霞

一、坚持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这是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组织教学与训练,如听算、看卡片口算、看题默算,反复强调先正确而后快。

二、强化基础知识,提高笔算能力。

在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是重点。笔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不管未来科技如何发达,笔算能力始终是小学生必备的一种能力。

使学生理解数学基础知识,掌握技巧是形成计算能力的首要条件。每种计算,都依据相应的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础知识而进行。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理解不正确,掌握不透彻,就无法进行计算。只有让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的运算性质、定律、技巧之后,才能在具体计算中应用这些知识来寻求简捷合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与加快计算速度。

加强练习和技能训练是学生形成计算能力的关键。

比如小数除法,特别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错在在除数变成整数时,被除数没有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因而造成商错了。所以在计算练习中要加强基本计算技能的训练。熟记常用数据,提高计算速度

在四则运算中,如果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不仅有助于学生达到“正确、迅速”的要求,还有助于较好地掌握计算的技能技巧。比如:和、积为整百、整千的特殊数据(如25x4=100)

学会转化数据如:一个数乘以0.01相当于是这个数除以100;一个数除以0.01相当于是这个数乘以100。一个数乘以0.5相当于是这个数除以2;一个数除以0.5相当于这个数乘以2。一个数乘以2相当于是两个相同的数相加。

三、开展计算竞赛活动。

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学生在掌握计算方法之后,往往会随便应付,造成更多的计算错误。这时,我就会适当开展一些计算竞赛活动,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计算的兴趣,达到提高计算准确率的目的。本学期,我已经在班内开展了两次计算竞赛,以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在竞赛后,注意把学生易出现的错误整理起来,分析归类,然后再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扫清障碍。

四、热情鼓励学生,加强愉快学习的体验。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教师要热情鼓励。平时的作业批改中,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提出殷切的希望,促其改正缺点。

将口算训练进行到底 篇3

一、遵循思维特点,获得口算方法

1.直观演示,感悟口算方法。如教学“9+4”时:先出示共有10格的盒子,其中已经装有9个桃子,再出示盒子外面的4个桃子。

师:怎样摆就能一眼看出一共有几个桃子?

生1:我从盒子外面的4个桃子中拿出1个放进装有9个桃子的盒子里。

生2:我从装有9个桃子的盒子里拿出6个和盒子外面的4个放在一起。

2.动手操作,体验口算算理。如上述案例当学生建立表象后,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然后让同学们分别说说是怎样摆小棒计算9+4的。

3.强化说理,形成口算方法。如上述案例当学生通过摆小棒操作后,可以进行下面教学:

师:你能结合摆小棒用算式说一说9+4是怎样算的吗?

生1:9+1=10,10+3=13;生2:4+6=10,10+3=13;生3:9+1+1+1+1=13;生4:4+1+1+1+1+1+1+1+1+1=13

在学生总结出几种口算方法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与比较,寻求适合自己的口算方法,从而能正确口算出结果。

二、找寻计算规律,加快口算速度

当学生基本能在理清算理的基础上运用方法口算后,就应教给学生一些口算技巧和规律,让学生在准确口算的基础上达到脱口而出的地步。如出示一组9+2、9+3……9+9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结果后,可进行如下的教学:

师:仔细观察每题的得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十位上都是1。

师:得数个位上的数和第2个加数相比较,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生:得数个位上的数都比第2个加数少1。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第2个加数拿出1个和9凑成10了。

师:怎样很快算出9+8?

生:8-1=7,10+7=17。

知道这个“凑十法”后,学生只要碰到9加几的题目,就可以马上想到“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的口算过程,利用这个规律可以大大提高口算速度,并且为继续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起到了知识迁移的作用。

三、变换训练方法,培养口算兴趣

教师在进行口算训练时切记不要搞题海战术,而应采取多样化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品尝学习的乐趣,在趣味盎然中获取知识,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口算能力。

1.分散集中结合练,即先做专项训练,然后再做综合训练。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口算,可以先练习9加几,再练习8加几和7加几,然后练习6、5、4、3、2加几,最后把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合在一起练。通过这样层层递进的训练能使学生牢固掌握“凑十法”,熟练使用“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加剩数”的计算规律。

2.每堂课上安排练。每节数学课课前,教师可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安排3-5分钟的口算练习,训练内容一般是配套的《口算练习册》中精心选择和预留的;每次训练后,对做得全对的学生奖励一张书中的小贴画,对有错误的学生要求分析错题,找到错误原因后订正在旁边。这样长期进行,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多种形式变换练。为了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不使他们对枯燥的口算厌烦,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①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②利用卡片,加强训练力度;③学具操作,帮助弄清算理;④视听结合,调动多种器官;⑤口算游戏,提高学生积极性。

4.家长配合学校练。孩子的学习离不开家长与教师的密切配合。家长可以在饭前、饭后与孩子闲谈时,进行對答式的口算练习,或者当孩子跟父母外出购物时,让孩子用口算帮助家长算出买东西用了多少钱,这都是培养学生口算能力、反应能力的有效途径,还能使孩子体会到口算在现实社会中的巨大作用。

四、注重习惯培养,提高口算能力

不良的口算习惯是学生口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表现为不能全面仔细地看题,不假思索,提起笔就匆匆写得数,做完了也不检查等,再加上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的不稳定性和较差的分配能力,这些都是导致学生口算能力薄弱,影响下一年级学习的原因。因此养成良好的口算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口算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看、想、算、检四个环节。1.看:做题前,先要完整地看清每个数字和每个符号,这是正确口算的前提。2.想:确定运算顺序和步骤。3.算:口算时,一些学生不是加法忘了进位,就是减法忘了退位,因此在确定运算步骤后,要认真地进行计算。4.检:教师要对检验提出明确的目的和严格的标准,做到每题必检查,每步必验算,保证计算的正确。

重视口算训练提升数学技能 篇4

一、技能培养需要“实”与“勤”

1. 实, 即算理要理解透彻, 算法务必掌握扎实

扎实掌握算理、算法, 是计算能力培养的前提与基础, 口算也不例外。教学中如果单纯追求口算结果, 忽视算理的理解和掌握, 则严重影响学生已有知识的运用, 直接导致口算速度无法提高。此外, 还要引导学生在口算之前看清数字、符号, 观察题目的特点, 认真审题等, 这是正确解题的习惯保证。

2. 勤, 即要求教师不厌其烦、反复组织学生练习

口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它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但有的老师在教学计算单元时加强口算训练, 而在其他单元则忽略训练, 这就直接导致口算训练的不连贯。所以坚持做到诸如每课前的三分钟专项练习, 课后组织学生相互出题练习等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训练题量可由少渐多, 训练难度要由浅入深, 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训练, 以此提高训练实效。

二、日常练习讲究“活”与“巧”

口算题是由数字与运算符号构成的抽象算式, 其本身就比较枯燥, 如果教师不注意教学方式和训练形式的变化, 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情绪, 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做到:

1. 练习形式要“活”

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 好奇心、好胜心强, 我们训练时必须采取灵活多样的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积极参与, 激发学生的兴趣。如: (1) 游戏类训练:扑克24点游戏、全班的口算接龙比赛等, 有条件的班级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闯关、积分等游戏; (2) 竞赛性训练:小组夺红旗、诱错练习如12+7-12+7、100-55+45等; (3) 逆向思维训练: () =8+1、 () =6-1等; (4) 活动性游戏:“开火车”“找朋友”“小白鸽送信”等; (5) 实践性学习:让学生采访卖菜的摊主, 学习他们不用计算器就能很快地算出商品的价钱的方法, 在班级开展“小小商店”的活动, 让学生在买与卖的“交易”过程中应用口算知识。这些形式让每位同学都能始终对口算训练充满热情, 兴趣盎然, 提高训练效果。

2. 运用知识要“巧”

即鼓励算法多样, 多中选优。例如口算16+9时,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了以下几种算法:

生1:把9分成4和5, 16+4=20, 20+5=25;

生2:把9看成10, 16+10=26, 再把多加的1减去还得25;

生3:把16分成15和1, 9+1=10, 15+10=25;

生4:把16看成10+6, 6+9=15, 15+10=25;

……

对于不同的算法, 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评价, 选择自己理解并擅长的方法进行运算, 多中选好, 好中选优, 要求学生尽量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这样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探索空间和创新时机, 让学生在享受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魅力的同时, 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随着学习的深入, 教师还可帮助学生梳理一些口算的技巧, 锻炼创新思维能力, 实现“巧”算。

三、强化记忆在于“准”与“拙”

对数学运算中出现频率很高、运用频繁的数据或算式结果, 可让学生强化记忆。对于需要强化记忆的一些常用知识, 首先要保证答案“准”, 即使记忆方式有时显得比较“笨拙”, 但对口算速度的提高还是大有好处的。比如: (1) 20以内的表内加减法、乘除法等必须熟记; (2) 各种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必须熟记。如a+b+c=a+c+b, a+b+c=a+ (b+c) 等; (3) 常用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互化结果必须熟记。如3/5=0.6=60%等; (4) 一些特殊算式的结果必须熟记。如1/2+1/3=5/6, 25×4=100等。

当然, 像这类值得强化记忆的“小知识”还有很多。运用“笨拙”的办法熟记以上结果, 不但对提高口算速度和准确度大有好处, 而且对学生的终身学习也将受用无穷。

四年级口算乘法训练题 篇5

一、口算下面各题。

25×431×3018×4300×870×11

120×7130×560×11100×2424×4

16×475×325×22×31070×13

21×6055×2450×3360×548×7

二、判断。

31×30=93( ) 30×50=1500( ) 200×12=2400( )

三、列式计算。

40个21是多少? 200乘18得多少?

40的15倍是多少? 600个12相加,得多少?

四、两数相乘

例:145×12= 1、135×12= 2、176×46=

3、325×26= 4、237×83= 5、322×35=

例:54×145= 6、36×254= 7、83×217=

8、43×129= 9、32×164= 10、25×328=

11、12×124= 12、85×215= 13、28×153=

14、85×142= 15、16×134= 16、34×246

例:160×30= 17、220×40= 18、160×60=

19、180×50= 20、290×30= 21、460×80=

例:360×12= 22、390×14= 23、350×15=

24、320×16= 25、280×15= 26、430×26=

例:36×120= 27、18×230= 28、26×320=

29、23×340= 30、27×150= 31、87×410=

例|、106×30= 32、206×40= 33、208×30=

34、305×50= 35、108×90= 36、209×60=

例:73×207= 37、26×108= 38、25×306=

加强口算训练 提高计算能力 篇6

一、加强算理教学

1.帮助学生理解算理。计算教学中,教材编排了很多有趣的情境图,一年级的“9加几”中有帮助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盒子,二年级上册有探索9的乘法口诀的算理图。如二年级下册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中教学整十数乘一位数,通过设置问题“1头大象运2个十根木头,那么3头大象运多少根木头”来帮助学生理解,其实就是求3个20是多少,可以启发学生先想3个2是多少,可以用口诀“二三得六”,继而再思考3个20就是60。用好算理图,使学生在计算的时候弄清为什么这样算,只有明白算理,才能为学生正确计算做好铺垫。

2.要求学生叙述算理。当学生掌握了口算方法之后,要安排相应的口算练习,让学生说一说口算的过程,这样既可加深对口算算理的理解,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如“9加几”的教学,可先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物操作过程,通过操作学具及眼、手、口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帮助学生形成表象;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9+4可以表述为:把4分成1和3,9加上1得10,再加上3得13);最后通过9+3、9+5等练习,概括出“凑十法”的规律。这样经历了观察、思考、概括三个阶段,学生实现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这一认识过程,保证了初学时的正确性。

二、鼓励多样算法,多向选择

1.尊重学生,放飞思想。有这样一道口算题:34+25,我问学生:你想怎样来算?生1:我把25分成20和5,先用34+20=54,再用54+5=59的方法。生2:我用30+20=50,4+5=9,50+9=59。

对于这两种方法,我组织学生讨论、比较、优化。从教者的角度来看,觉得第一种方法更好些,因为只有两步,方便快捷,再说,教材上用的也是第一种方法。可是结果却不尽然,很多学生喜欢用第二种方法,认为第二种方法算得既快又好,还有学生家长参与进来,在家中让学生分别用这两种方法各计算了10道题,还记录了时间。结果,的确是第二种方法用时少。因此,我没有把教材的那种方法强加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由选择。事后我又仔细研究了这两种算法并发现,第一种步骤少,但是心算的难度加大,要把34加20的结果54记在心里,再进行第二步加5的口算。而第二种方法比较直观,学生可以在计算时把十位相加先记录在等号后边,再把个位相加记录下来,相对来说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像这样,当教师和学生的观点有了冲突时,不妨宽容一些,多给学生一些空间和时间,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口算,效果会更好。

2.帮助观察,适度提高。在一年级的数学课本中,有连加、连减这一内容的学习,当学生能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准确计算后,我又设计了一节活动整理课,让学生观察图意列出算式(左边有4个苹果,中间有7个苹果,右边有6个苹果)。师生对话如下。

生1:4+7+6=17。

生2:还能用4+6+7=17。

生3:我是用6+7+4=17。

师:这些算式都对吗?

生总:当然都对啦,得数都一样!

师:好棒啊!你们觉得哪一个算式算得又对又快呢?

生4:第2个最好算,4+6正好等于10,10加6就是16。

师:呵呵,不错不错。老师也喜欢这种算法呢。我这里还有一道算式“7+2+8”,你能猜到老师会怎样算吗?

生5:老师,你肯定是先用2+8=10,10+7=17,对不对啊?

生6:我看出来了,老师喜欢把凑成10的数先算,算得快。

就这样,我不着痕迹地渗透了简便运算的基本原理,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三、合理安排口算练习

1.注重基础训练。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时,不要好高骛远,要让学生从最基本的练起。基础性的训练是进行一切复杂口算的基础,一年级上学期的10以内的加减法、下学期的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二年级的表内乘除法等,都是将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松懈不得。

2.坚持天天训练。每节数学课开始后的3~5分钟的口算练习,是必不可少的。例如,进位加的练习课中,可以安排这样的几组题:65+3,65+6,23+5,23+9,来让学生将新旧知识进行对比,比较出异同点,提醒学生注意些什么,加强知识间结构的联系。

3.设置典型错误训练。在口算训练中,应设置一定的典型错误练习,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小医生,进行找错、纠错、改错的训练,学生乐于接受,这样能防止有类似的错误发生,对自身也是一个警示作用。

4.加强课外练习。课堂上进行的口算训练有助于教师及时掌握教学情况,调整教学节奏,而课外训练则可弥补课堂教学中训练时间短、训练不到位的缺点,配合课内训练进行,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如每天由父母出10道口算题进行练习,请家长批改后给出得分,教师每周进行点评,鼓励优秀生,促进后进生。日积月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夯实了低年级学生的口算教学,到了中高年级面对复杂的计算题时学生才能应付自如、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应从数学学习的起始年级就坚持不懈地抓好学生的口算教学。

口算训练 篇7

一、注重创新兴趣培养,提升口算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心理成分之一,它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当学生对口算练习产生兴趣时,他就会心情愉快、积极主动地学习,不会觉得口算练习是一种负担。有兴趣的练习能使学生集中注意、积极思考,从而迅速掌握口算的规律和方法,提高口算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对口算的兴趣,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认识口算在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在数学学习中,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在简算、速算、估算、珠算等各种数学计算中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无论是购物、生活活动的时间安排、以及各类物品的尺寸丈量等等,都离不开口算。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种种有趣味的实例来说明这个道理,从而使学生对口算练习发生浓厚的兴趣。另外,口算练习的形式应当多样化,以免学生感到单调乏味。例如可以采用听算、视算、口算、卡片图表、口算游戏等。教师能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以上各种方法,生动活泼地开展口算训练,那么学生对口算的兴趣和能力一定会迅速得到提高。

二、注重创新数理理解,增强口算的能力

认数是计算的前提基础,反过来,计算可以加深对数概念的认识, 两者是通过数的组成和分解有机地连在一起的。要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概念和计算方法,不能离开学生的亲手操作,这是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指出的“数学首先是,也是最重要的,是作用于事物的动作。”从本学期一开始,我特别重视学生通过学具的亲手操作,去获得数概念,领会计算方法。如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没有急于揭示计算方法,而是花了较多时间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使学生从操作中领会“凑十法”。这样做,使我班学生都较好地掌握了“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了基础。

同时,口算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口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并形成口算能力。为此要重视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例如:在20以内的加减法的口算中,学生要会正确运用数数法、接数法、凑十法、口诀法等。在这里凑十法是小学低段比较常用的方法,所以,我首先要求孩子要会凑十,会熟练记忆哪两个或几个数能凑成十。还要教会孩子一些巧算的方法。在口算中常用的凑整法、凑十法、以及熟记一些常见的数据等。

三、注重创新思维训练,领悟口算的规律

虽然多练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但一味地注重数量,只会损伤学生计算的兴趣, 最后得到的是适得其反的效果。因而练习一定要有针对性,针对那些易错、易混的题目进行练习,让学生在辨析中真正提高计算能力。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可以是针对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也可以是本班学生经常出现的错误,还可以是一些不同题型的计算题,如直接写出得数;看谁算的有对又快;在圆圈中填上大于号、小于号或等号;在方块中填上合适的数……在不同的题型中既可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也可以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譬如:教师可以出示这样一些题目:2-2,7-7,9-9,10-10,13-13,4-0,6-0,8-0,0+2,3+0,11+0……先让学生计算, 算完后思考,你能把这些题目分类吗? 怎样分? 你的理由是什么? 在分类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和思考中, 学生可以发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必得0, 一个数与0相加还得这个数, 一个数减去0还得这个数……这些规律。如新内容在初学时可以采用必答法,让学生把思维过程说出来,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对口算法则的掌握情况,并及时指导学生采用便捷的口算方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口算练习中,培养出“有意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算得又对又快,并不断提高口算能力,最终达到脱口而出。

四、注重创新训练形式,培养口算的习惯

从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中不难看出,加强口算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口算内容遍布每一个练习,教师要利用教材来强化学生的口算练习,把口算教学作为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有心的教师不难发现:口算练习见效快,成绩提高显著,优等生越练越聪明这自不用说,差生练习后也能够从不断提高的成绩中找到自信, 并树立起信心,从而对数的运算感兴趣,就会花时间去学习,去追求,甚至感到乐在其中,而且趣味无穷,变厌学为乐学。这样,促进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从而达到多方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这一根本目的。总之,口算能力的形成,要通过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实现,且训练要多样化。包括:分散集中结合练。每堂课上安排练。多种形式变换练,如:开火车、听算训练、抢答口算、找朋友、口算游戏、口算接力等等。

口算训练与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篇8

一、口算要求算得快, 有利于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

思维敏捷性是指思维速度迅速、反应快。口算首先要求算得正确, 其次还要求迅速地回答要解决的问题。如7+6=13, 可以采用凑十法, 即把大数7加3再加3得13, 这是一般的思考过程。为了提高速度, 使学生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 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口算训练。如进行7+4、7+5、7+6、7+7、7+8、7+9的练习, 使学生掌握7+几的一般思考方法, 并利用4+7、5+7、6+7、8+7、9+7的练习加以巩固。再进行13-6、13-7等逆运算的练习,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各式之间的相互关系, 达到7+6得13能够脱口而出的程度。这时学生计算7+6, 已从原来的低级凑十法思维向高级的思维发展, 缩减了思维的中间过程, 使思维的敏捷性得到提高。为了口算算得快, 学生要熟记一些特殊的数据, 如25×4=100, 125×8=1000。这样当学生计算25×48时, 就可以利用25×4=100, 然后采用简便的方法进行口算。因此, 口算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得到很好的训练。

二、口算要求有技巧, 允许找捷径, 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学生的思维出发点、思维方向和思维方法的多种多样。口算要求学生对形形色色的计算能够迅速求得计算结果, 这就要求学生迅速地选择最佳的简捷方法进行计算。如25×48可用下列方法计算: (1) 25×4×12; (2) 25×40+25×8; (3) 25×4×4×3; (4) (25×4) × (48÷4) 。学生选 (1) 、 (4) 两种方法就能迅速算得结果。这样学生在解题过程中, 不局限于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 而是运用已有的知识, 从各个不同角度去思考,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选择最简捷的方法, 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三、口算要求选择不同的解题方法, 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时, 能注意到事物之间的联系, 从多方面去分析和研究问题。口算, 除了教师教给的一般的思考方法外, 还可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方面, 采用其他多种方法来计算。如7+6, 一般方法是7+3+3=13, 而有的学生会这样思考:6+6+l=13, 7+7-l=13。因为学生对两个同数相加的结果更感兴趣, 而且记忆牢固, 所以当口算7+6时, 不用凑十法, 采用上述方法同样算得正确而且迅速。这样让学生从各个角度选择最简便的方法计算, 有利于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培养。

四、口算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正确得出答数, 有利于学生思维逻辑性的培养

思维的逻辑性是一种较高的思维品质, 即要求学生按逻辑规律进行思维。学生一定要有合乎逻辑的思维, 才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正确得出口算答案。如计算63÷9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呢?因为七九六十三, 所以63÷9=7, 63÷7=9;42÷7的思维过程是怎样的呢?因为六七四十二, 所以42÷7=6, 42÷6=7。做除法想乘法, 学生从事物间的联系, 推导出事物的关系, 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当然, 我们设计题目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 并不是要学生掌握什么逻辑思维知识, 而只是潜意识地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 口算才能熟能生巧并准确无误

小学数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就必须坚持抓口算训练。小学六年, 要根据各个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特征来进行口算训练。对低年级学生设计的题目要尽可能地简捷、灵活, 重在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高年级学生设计的题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 但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除了在课堂中要经常进行口算训练外, 还应该在课外也进行适当的口算训练, 应该做到持之以恒, 常抓不懈。另外, 我们老师对学生进行口算训练要有计划性, 避免口算训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只有这样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学生的口算才能熟能生巧并准确无误, 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广阔性和逻辑性。

小学数学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时间最长。在已经进入信息化社会的今天, 小学数学计算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思想已经融入我们的生活, 口算能力已经成为我们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不仅是学习的需要, 也是生活的需要。我们数学老师若能在计算教学中加强口算训练, 使学生对口算题目脱口而出, 并做到迅速准确, 相信一定能够提高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为以后进入高一级学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口算训练方法之我见 篇9

一、保证开展遵循规律有序练习

小学生的口算活动依靠头脑中的智力能力所实现. 如果学生已经能够熟练掌握必要的口算能力,并经过一定程度的训练,就会自动完成口算过程,在头脑中进行压缩计算过程,常常自己也感觉不到口算活动的进行. 所以, 在进行口算训练的过程中, 也应该遵循从展开到压缩的形式进行. 所谓的“展开”就是保证具有一定的计算正确性;“压缩”就是保证高效的口算速度,通过一定的训练,能实现速度要求.

比如,这里通过“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学习为例. 首先,教师将口算的主要要点进行清晰的讲授,让学生大声念出,然后,在心中进行过程默念. 具体过程如下:

在此基础上, 根据上述图形, 进行口算过程的复述,然后,在心里默想一遍.

根据上述,完成心理默想,填上过程中所缺的数值.

最后,通过一定数量的强化练习,逐步掌握口算中的技巧方法.

通过以上的课堂教学可以达到的系列化的练习,能够将口算问题进行有效的分解,保证实现口算中的简化、压缩要求,培养高效的口算技能. 让学生们掌握运算技巧,并且熟练地运用到实际中去,不但能够提升学生的口算能力,而且能够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二、采用形式灵活的趣味练习

小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对于容易转移的兴趣的实际情况,应该采用具有一定趣味性且灵活多样的口算训练形式.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

第一,利用手脑并用的方式,建立良好的思维方式,能够通过实物的直接感知而进行表象的运算形式,充分重视低年级口算工作.

第二,利用多样化的活动,保证兴趣得到激发.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保证能够利用多样化的趣味教学活动,保持练习中的较高兴趣程度,能够进一步锻炼口算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计很多有趣的学习环节,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口算训练, 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有兴趣去钻研口算,从而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也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三、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类练习

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班级中都存在口算能力比较差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从学生特点出发, 结合实际分析口算出错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第一, 学生对于口算存在较大的紧张感. 教师就应该给予必要的鼓励,应该从情感教学入手,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浓浓爱意. 比如, 在我的班级, 遇到较为容易回答的口算问题,我一般都是选择这类同学进行回答,并及时给予他们积极的鼓励,通过不断地练习,他们能够克服紧张情绪,具有一定的成功感.

第二,学生在进行练习过程中,存在粗心问题也比较多.在这样的情况下, 教师应该从低年级小学生的特点出发,他们对于事物的认识往往比较笼统,所以,经常可能存在口算过程中马虎的问题, 不用心往往是造成口算错误的原因.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求他们应该看清(听清)数字、符号,然后才能进行下笔练习,比如,在书写过程中,由于自身的不仔细,容易将“7”写成“9”或看成“1”. 另外,教师除了让学生体验一定的成功感,在学生犯错的时候,更要予以鼓励,利用犯错这件事,培养他们坚韧的性格,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非常认真地对每一类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同时给出正确的练习方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地展开练习,这样不但让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最大化的提升,而且能让学生自己完成和自己水平相符的练习以后心里会得到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会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进行口算训练,对学习效果非常有帮助.

总之,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还应该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个别辅导没有掌握口算方法的学生. 只有教师从自身做到为学生负责,就一定能开展好课堂教学,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我相信,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一定会提升小学生的口算能力.

摘要:本文从当前小学低年级的口算练习入手,结合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了低年级口算训练方法,希望对今后的小学口算教学具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教学,训练方法

参考文献

[1]林桂良.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口算能力的策略[J].好家长,2014(48).

[2]杨兰霞.浅谈小学低年级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0).

巧用策略提高课堂口算训练有效性 篇10

计算做得久, 学生就会感觉到枯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首先要让学生对于计算有一定的兴趣, 让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只有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学生才会在兴趣的激励下尝试各种各样的计算策略, 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比如, 教师在培养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时, 可以让学生在游戏、竞赛当中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口算、自己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训练的展开, 有助于学生对于计算产生兴趣, 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起良好的计算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获得成功的动力。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知识变成精神生活的因素, 吸引人的思想, 激发人的兴趣与热情的时候, 才称之为真正的知识。”

1.注重直观, 激发兴趣

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学具, 如投影、图片、教学挂图、小棒、磁板等直观教学手段来进行口算训练,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训练中, 我们还可以通过用手表示数答口算题、抢答、笔答口算争奖章、小组比赛夺红旗、口算接龙、卡片辅助找朋友、课堂擂台赛等形式多样的口算竞赛,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口算能力。

2.引入游戏, 燃起热情

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 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 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 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于口算的兴趣, 燃起对于口算的热情。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 科学地采用游戏进行教学非常有益。

我在课堂三分钟口算训练中运用了大量的游戏形式, 使得学生在游戏结束时还意犹未尽, 常常自己利用下课时间三五成群的结伴玩口算游戏。例如:口算接龙游戏“小鸡小鸭快快跑”、口算抢答游戏“小花朵朵真美丽”、读口算比赛练习“你追我赶谁第一”等都是学生们钟爱的游戏。学生们乐此不疲地在游戏中提高口算能力。

二、科学设计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 切实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训练的形式必须要多样化, 才能引起学生对口算的兴趣, 才能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才能切实做到口算训练的有效性。

1.视算听算结合训练

视算和听算是口算练习中两种基本的形式。视算是通过眼看题目脑算、口说得数;而听算则要求通过耳听、脑记和脑算, 方能算出得数, 难度较大。在口算中经常调换口算形式, 将视算和听算相互结合起来, 交替使用, 可以提高学生口算的兴趣, 使他们的学习心理始终保持着渴求积极状态。

2.形式多样的口算训练

(1) “快嘴小鸭呱呱呱”口算抢答

口算抢答训练可以提高口算速度, 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教师提前把口算题写在卡片上, 通过快速地出示卡片, 让学生抢答。

(2) “神算博士”笔录口算训练

这种练习可以加大练习量和练习面, 教师提前设计一种精美的“神算博士”奖章备用。练习时教师用投影仪出示或口述提前设计好的算式, 全班学生在作业本上将口算结果快速地写好, 前几名上台互批, 全对的当场奖一枚“神算博士”奖章。

(3) “小鸡小鸭向前冲”小组口算比赛训练

这种练习, 在培养口算能力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集体荣誉感, 训练时将全班平均分成四组, 老师出示准备好的四组算式, 每组八道题, 每小组出八人参赛, 由老师发令同时开始, 每组只用一支粉笔, 每组第一个人做完第一道, 才允许第二个同学接算下一道。哪组又快又对哪组就能获得优胜奖章。

(4) “蹦蹦和跳跳”数数传球口算训练

这种形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老师发令开始数数, 拿着皮球的同学开始按顺序传球, 老师背对学生说停, 球在谁的手里就算一道口算题。

(5) “找朋友”卡片口算训练

每人准备一套20 以内数字卡片, 课堂上就运用这些卡片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找朋友游戏, 每人拿一张, 如果前二名学生用卡片出示8+ 7, 看他俩的朋友是谁?

(6) “今天看我的”课堂擂台赛口算训练

练习时, 大家推荐一名学生为擂主, 手持十张20 以内数的口算卡片。让全班学生轮流“打擂”“, 打擂者”如能流利地答对擂主出示的十张卡片上的题, 就算打擂成功。而成为新的“擂主”, 擂主再出示十张卡片上的题, 其他同学“攻擂”, 依次类推, 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为了充分发挥游戏效应, 我有时还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如“小蝌蚪找妈妈”“、手拉手找朋友”“、龟兔赛跪”“、抽签答题”等, 以上这些游戏都适合在每节课的课堂三分钟内进行练习, 由于形式多样学生兴趣浓厚, 并积极地把这种形式的训练延伸到课外。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和实践的过程, 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刚刚学习的知识比较容易遗忘。例如, 退位减, 前一位退了1, 可计算时忘了减1。同样, 做进位加时, 又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 连续退位的减法, 忘加或漏写的错误较多, 这些都与儿童记忆不完整有关系。因此, 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 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 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 可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错处加上评语导出错因, 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 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 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 知错的基础一把错题重做一遍, 对正确的知识再次加深认识巩固。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口算训练】相关文章:

四年级口算乘法训练题04-17

口算题06-02

小学口算05-03

乘法公式口算04-24

《口算练习》教案05-09

口算除法教案06-12

教案口算乘法06-15

加强口算能力06-07

口算教学反思范文05-29

口算除法教案范文05-29

上一篇:护理评分系统下一篇:民营粮油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