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评分系统

2024-05-22

护理评分系统(精选十篇)

护理评分系统 篇1

关键词:急救护理,内科,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急诊内科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内科疾病,特别是一些内科的危急重症,既往的急诊医生多根据自身经验来判断患者病情的危急程度,这种缺乏客观标准的主观判断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早期预警评分系统(EWS)的问世为临床识别潜在危急重症患者提供了一个较为科学的客观标准,后来有学者对EWS进行了调整和优化,形成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1]。我院在急诊内科的抢救护理工作中引入MEWS,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急诊内科在2013年2月-2015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排除自动放弃治疗者及其他因素造成正常医疗程序无法继续实施者。将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院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18~88岁,平均年龄(43.62±11.28)岁;将2014年3月-2015年3 月入院的50 例患者纳入改良组,男31 例,女19例,年龄15~87岁,平均年龄(44.14±10.7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按照常规流程实施抢救护理,即在接诊医生对患者进行抢救和病情评估后,护理人员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建立静脉通路等。改良组使用MEWS对患者疾病进行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采取相应的抢救护理措施。具体处理流程如下:(1)在患者入抢救室后,护理人员立即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根据MEWS评分表对患者进行评分。MEWS评分表内容包括:① 心率,51~100 次/min计0分,101~110 次/min或41~50 次/min计1 分,111~129次/min或≤40次/min计2分,≥130次/min计3分;②收缩压,101~199mmHg(1mmHg=0.133kPa)、81~100mmHg、71~80mmHg或≥200mmHg、≤70mmHg分别计0、1、2、3分;③呼吸,9~14 次/min、15~20 次/min、21~29 次/min或<9次/min、≥30次/min分别计0、1、2、3分;④体温,35.0~38.4℃、<35.0℃或≥38.5℃分别计1、2分;⑤意识,清楚计0分,对声音有反应计1分,对疼痛有反应计2分,无反应计3分。(2)根据患者的具体评分佩戴相应颜色的识别腕带:蓝色(0~4分)、黄色(5~7分)、红色(≥8分)。佩戴蓝色识别腕带的患者实施一级护理,黄色识别腕带者实施二级护理,红色识别腕表者实施特级护理。(3)一级护理即对患者实施基础的、必要的护理;二级护理,即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并实施周密的护理方案,同时加强巡视;特级护理,即在急诊科进行就地救治,入急诊室后即开始实施特殊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尽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用SPS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预后情况改良组患者MEWS评分0~4分15例,5~7分20例,≥8分15例。0~4分患者中,1 例留观,3 例送入专科病房,11 例送入ICU;5~7分患者中,留观1例,收入专科病房15例,4例转至重症监护病房;≥8分患者中1例留观,2例收入专科病房,12例送入ICU。不同MEWS评分患者的预后情况见表1。从表1可知MEWS评分≥8分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5~7分和0~4分者(χ2=22.222、10.286),治愈率显著低于5~7分和0~4分者(χ2=33.333、33.333),P<0.05。

2.2 急诊抢救时间改良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时间为(28.33±5.26)min,对照组为(37.13±8.13)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26,P<0.05)。

2.3 死亡情况经抢救,改良组抢救成功46例,死亡4例,死亡率为8.0%,对照组抢救成功38例,死亡12例,死亡率为24.0%。改良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524,P<0.05)。

3 讨论

在急诊内科的抢救护理中,能否及时、准确地识别潜在危重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对于降低漏误诊率、提高抢救效率和抢救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MEWS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通过直观的分值化方法来反映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方便医务人员迅速、直观、准确地预测患者的死亡风险,以便在患者病情恶化前,采取有效的抢救干预措施[2]。

MEWS系统认为5分是判断患者病情严重与否的一个分界点,≥5分说明病情严重,恶化风险高,这类患者更易发展为危重患者,是潜在的危重患者[3]。因此,在抢救护理过程中应对这类患者引起高度重视,有必要对其加强观察与巡视,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送入专科病房或ICU进行治疗。临床研究显示[4,5],MEWS评分超过8分的患者,死亡率会明显升高。这类患者应当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在病情允许后迅速转至重症监护病房进行监护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结果显示改良组中MEWS评分≥8分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5~7分和0~4分者,治愈率显著低于5~7分和0~4分者,这提示MEWS评分越高,患者的预后效果越差,说明MEWS评分能够准确地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本文结果还显示采用MEWS的改良组,其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是因为应用MEWS能够迅速地判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便于医护人员及时地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降低了护理治疗的盲目性,这样不仅能够缩短抢救时间,还能使患者的死亡风险大为降低。

综上所述,在急诊内科的抢救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能够更为准确、迅速地评估患者病情,让急救护理措施更具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急救护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艳,金丽萍.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诊留观患者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8):61-62,66.

[2]李萍,丁岚,卫婷婷,等.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及两评分联合应用预测急诊内科患者预后能力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3):166-168.

[3]裔雅萍,孙志琴,谢欢,等.早期预警评分、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及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在急危重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2):930-933.

[4]陈兰,黄亚娟,张霞明,等.校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法在急诊预检分诊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2013,27(34):3937-3939.

护理评分系统 篇2

【摘 要】 目的:分析人流术后运用优质护理对患者SCL-90评分、QS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人流手术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SCL-90评分、QS评分改善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7dQ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1d、3d、5dQS评分、SCL-90评分以及功能恢复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妇科人流术后运用优质化护理能够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运用价值。

【关键词】 优质护理;人流术后;SCL-90评分;QS评分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39-01

人工流产作为避孕失败、意外妊娠的补救措施,目前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尽管人流术作为一个门诊小手术,由于患者医学知识缺乏,但仍旧会引起一部分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术后不规范的护理也不利于患者身体恢复,导致恢复时间延迟。近来有报道指出,优质护理以多角度、全方位护理为着重点,对患者护理效果良好[1]。本研究旨在对比分析妇科人流术后运用优质护理与常规护理后护理效果,探求更佳护理模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接受人流手术患者86例为观察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3例,平均年龄(23.1±2.8)岁,平均孕周(6.1±0.8)周;已婚患者23例,未婚患者20例。观察组:43例,平均年龄(22.7±2.1)岁,平均孕周(6.2±0.8)周;已婚患者21例,未婚患者22例。所有患者行常规检查均无严重疾病以及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进行人流术后干预。内容包括:①由护理人员以口头宣教或者发放宣教材料的形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讲。②术后2h内严密监护患者腹疼痛以及子宫出血情况,并且确保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③指导患者采用合适体位进行休养。④术后减少患者活动量,严禁接触冷水,半月内避免体力劳动,一月内禁止性生活。⑤严格控制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在基础营养上增加蛋白摄入量。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内容包括:①术后关注留意患者精神、心理变化,若发现不良心态患者应及时进行心里干预,疏导患者不良情绪,避免影响术后恢复。②患者术后抵抗力会有一定的下降,有利于风寒入侵,应注意患者个体体质保暖以及休养,冬季不急于减少衣服,夏季不急于冲凉。③视患者个体情况合理运用药物治疗,叮嘱按时规律服用抗生素以避免发生细菌感染。④明确患者个人饮食喜好,术后休养期间相应忌口,保证营养基础上,多食用高蛋白食物。⑤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紧张焦虑情绪,对患者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以及沟通疏导,解答患者个人心理疑问。⑥患者出院时予以个体化健康指导,包括个人卫生清洁、术后恢复期个人注意情况等。⑦人流后继续落实避孕措施,避免再次发生意外受孕情况进而再次实行人流手术。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患者QS评分、功能恢复时间以及紧张情绪等术后心理状态。

1.4 评价标准 以门诊手术麻醉功能恢复指数(the Functional Recovery Index for Ambulatory Surgery and Anesthesia,FRI)评估患者功能恢复情况[2]:依据患者活动困难程度对患者功能恢复相关的14个项目进行评分,评分>0且<10分,总分为“项目评分总和×14/回答问题数量”,分数越低表示功能恢复越好。以患者术后FRI降至术前正常FRI时间计算功能恢复时间。

采用QS(quality of sleep)评分评估患者睡眠质量[3]:评分0分为睡眠质量明显无影响;评分>0分且<10分为睡眠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评分10分为完全不能入睡。

采用SCL-90(symptom check list-90)评分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绪[4]:0分为“无明显症状”;1分为“轻度”;2分为“中度”;3分为“较重”;4分为“严重”。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采用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护理干预之前均呈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情绪,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1d、3d、5dQS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7dQ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5.5±1.4)d和(8.5±1.7)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优质化个性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强化患者基础护理,落实护理责任,将专业护理知识深入到护理中,从患者生理、心理等全方位、多角度实施个体化的综合护理[5]。不仅可以有效地拉近医护之间的关系和距离,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也能够为患者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供可能,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身体疼痛。

由于患者对于人流手术存在一定的医学认知偏差,以及对于术后生育能力的顾虑,患者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紧张、焦虑的情绪,促使患者出现睡眠质量差等不利于术后恢复的情况。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个体化术后恢复指导以及个人疑虑的倾听、耐心解答,能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实现有效干预[6]。本研究中,术后7dQ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可能是由于患者术后7d左右机体趋于恢复完全,手术对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几乎消失。而观察组患者SCL-90评分、1d、3d、5dQS评分以及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表明优质化个性护理模式相较于常规护理,更能对患者实现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减少患者恢复所需时间。而与董小燕[6]研究结论一致。

综上所述,妇科人流术后运用优质化护理能够对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患者术后机体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美明.优质护理在人流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1(18):222-223.

[2]Jean W,Doris T,Yoshani D S,et al. Development of the Functional Recovery Index for Ambulatory Surgery and Anesthesia [J]. Anesthesiology,2009,110(3):596-602.

[3]刘贤臣,唐茂芹,胡蕾,等.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6,29(5):103.

[4]王征宇.症状自评量表 (SCL-90)[J].上海精神医学,1984, 2(2): 68-70.

[5]罗继珍.优质护理服务在人工流产术后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疗前沿,2013,3(16): 75,109.

[6]董小燕.优质护理在人流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1(6):202-203.

护理评分系统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ICU病房患者67例, 男47例, 女20例, 年龄21~72 (38.6±10.4) 岁;其中患者疾病类型分为:外伤26例、外科手术23例、消化道出血11例、心脏骤停复苏术后3例、中毒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平均分床方式进行护理:护士长根据患者数量和床位情况实行平均分配, 每个护士平均负责一定数量患者和床位的护理工作。

观察组采用ICNSS量表进行护理: (1) 翻译校正ICNSS量表, 通过专家审核并修正; (2) 正确评估护理干预措施, 评估项目包括体温、气道清理、营养代谢、交流障碍等项目, 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水平, 分别给予1~4分:如轻微宣传或心理护理等一级干预, 给予1分预防性护理;若患者需吸氧或胸部理疗等二级干预, 给予2分支持性护理;若患者需要呼吸机辅助等三级干预, 给予3分缓解性护理;若患者需完全呼吸支持等四级干预, 给予4分救助性护理;3) 按照ICNSS量表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 若评分为15~22, 护患比值为0.5:1;若评分为23~33, 比值为1:1;若评分为34~40, 比值为:1.5:1;若评分>40, 比值为2:1。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并发症发生率等, 并利用问卷或电话回访方式调查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满意度, 问卷设计包括护士服务、技术操作水平、药物知识介绍、病房环境等内容。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用+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表示, 采用χ2检验, 若P<0.05, 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住院时间、医疗费用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观察组中出现1例泌尿系感染, 1例肺水肿, 并发症发生率为5.9%, 对照组出现皮肤并发症3例, 胃酸2例, 口腔感染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21.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通过对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进行电话或问卷调查, 观察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ICU护理中采用的传统平均分床方式是按照患者总人数和一定的床位数, 护士长将患者平均分配给具体护理人员, 让每个护士负责照顾一定的床位和患者, 这种护理资源配置无法体现差异性[2,3], 缺乏对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自身护理能力的评估, 使护理工作量与专业护理人员能力不符, 影响护理人员操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和护理工作质量[4]。ICNSS量表依据ICU病房患者的不同情况和护理需求, 综合多方面因素, 在护理前对ICU专科护士进行专业培训[5], 引导护士了解和掌握ICNSS评分细则, 将护理人员合理分配, 使病情或轻微或严重的患者得到相对应的专业护理, 提高护理服务质量[6]。

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中的应用有很多优点, 首先, 通过ICNSS量表评分系统对ICU患者的病情和实际需求进行护理工作量评估, 评估多个与患者健康相关的项目需求和个人护理问题, 可信度高;将复杂的护理干预措施简单化、数据化, 取评分之和, 分值越高工作量越大[7]。将总的护理工作量合理分配到每个护士身上, 特殊情况下增加或减少护士数量, 灵活变动护士排班表[8]。其次, 通过IC-NSS量表评分系统合理配置资源, 提高护理质量, 缩减患者住院时间, 降低医疗费用和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有效控制患者病情,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最后, 依据ICNSS量表评分和护患比值, 合理地将人力资源分配到工作强度适中的工作中, 缓解护士工作疲劳感, 保证精力充沛, 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减少护理差错, 做到“以人为本”, 保证患者得到最好的护理服务, 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摘要:选取我院于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ICU病房患者67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4例, 观察组采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员资源管理, 对照组采用平均分床方式进行护理人员资源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 , 患者和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采取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进行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可促进患者康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满意度较高, 值得推广。

关键词: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ICU护理,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王春凤.应用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评价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状况[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3, 10 (1) :79-80.

[2]王芳.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ICU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 2012, 10 (5) :1195.

[3]廖常菊, 杨明全, 邹雪梅, 等.治疗干预评分系统在ICU护理工作量评估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研究, 2012, 26 (7) :641-643.

[4]刘卫珍, 罗丽, 熊楚梅, 等.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在重症监护病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0, 24 (1) :09-11.

[5]汪蓉, 杨宝义.重症监护护理评分系统在重症医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 2014, 28 (1) :90-91.

[6]唐银萍, 环晓锋, 蒋玉梅.护理活动评分系统在ICU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2) :58-59.

[7]谢海莉, 黄德斌, 韦艳, 等.使用TISS评分系统对ICU病人进行分级管理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 (1) :183-185.

基于多属性评分的酒店推荐系统 篇4

【关键词】推荐系统;协同过滤;属性;偏好

引言

如今互联网已经深入到各个行业,和酒店结合产生了酒店电子商务。据相关报告显示,中国酒店市场总交易额为2986.3亿元,其中在线酒店市场交易额为614.6亿元,占总交易额的20.6%[1]。为了从在线交易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蛋糕,酒店企业加大了在互联网的信息量。酒店信息量的剧增拓展了消费者选择空间,但同时也带来很大的信息负担。如何帮助游客快速查询所需信息,将潜在游客变为购买者是酒店电子商务面临的挑战。

个性化推荐系统是一种解决信息过载问题的技术,它是根据用户的兴趣爱好,推荐符合用户个性化的对象。它已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如商业领域,教育领域等。

1.相似性计算方法

1.1 传统的相似性计算方法

协同过滤推荐是根据其他用户的观点产生对目标用户的推荐列表,它是基于这样一种假设:如果用户对一些项目的评分比较接近,那么他们对其他项目的评分也会比较接近。目前协同过滤已是电子商务推荐系统中应用最广泛的算法[2]。相似性计算是协同过滤算法中最关键的一步,计算相似性的方法主要有:余弦相似性、相关相似性以及修正的余弦相似性[3]。

余弦相似性:用户评分被看做是n维项目空间上的向量,用户间的相似性通过向量间的余弦夹角来度量,余弦值越大表明两个用户的相似度越高。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

(1)

相关相似性:设Iij表示用户i与用户j共同评分项目集,则用户i、j之间的相似性如式(2)所示。

(2)

修正的余弦相似性:在余弦相似性计算方法上没有考虑不同用户的评分尺寸问题,修正的余弦相似性计算方法通过减去用户对项目的平均评分来改善上述缺陷,设经用户i和用户j共同评分的项目集合用Iij表示,Ii和Ij分别表示经用户i和j评分的项目集合,则用户i和j之间的相似性sim(i,j)如式(3)所示,其中Ri,c表示用户i对项目c的评分,和分别表示用户i和用户j对项目的平均评分。RR

(3)

在计算相似性时使用的数据集是用户-评分矩阵,它表达了用户对项目的评价情况。这种用户-评分矩阵都是基于用户对单个项目的打分数据,而单个打分无法非常准确地描述用户的偏好,从而不能根据用户的偏好向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

1.2 基于多属性评分的相似性计算方法

酒店作为服务行业,应该考虑客户的偏好,提供更趋向于个性化的服务。对酒店通过多个属性来描述和提供用户评分,考虑用户在不同属性上的偏好能够进行更有效的推荐[4]。例如携程网、美团网等为用户在对酒店评价时除了总体评价外提供了多个属性的打分。在多维度打分的情况下,用户可以为项目的多个属性评分,表达了对不同方面关注的差异,也更精确地反映出用户的偏好。本文将研究用户的多属性评分,提出一直基于多属性评分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由用户的多属性评分矩阵计算出用户对各个属性的偏好,得出偏好序列,根据所有用户偏好组成的偏好矩阵找到相似用户,这样不仅可以降低由于引入多属性增加的计算复杂度,而且可以有效的解决数据稀疏性问题,从而提高对用户推荐信息的满意度。

1)计算偏好序列

对项目总体打分只能够反映用户对该项目的喜欢程度,而通过多属性打分却能进一步表明为什么。根据这种情况可以从用户对项目的多属性打分矩阵中挖掘出用户对属性的偏好。用户在对项目打分时,通常用户重视的属性评价对总体评价影响更大,属性评分与总体评分差异大,则说明该属性在用户心目中不重要。因此对于一个用户i给项目p打分,Rip0表示用户i对项目p的总体评分,Ripc表示用户对项目p中属性c的评分,定义Dc表示用户对项目的总评分和属性c评分相差的绝对值,Dc=|Rip0-Ripc|,Dc差值越小,说明用户对该属性重视程度大;Dc差值越大,说明用户对该属性重视程度小。然后在用户i所有评分项目的集合Ii中求Dc的平均值,如式(4)所示。

(4)

Dic’揭示了用户对属性c的偏好程度,它们之间成反比例关系,这里用公式(5)表示。

(5)

其中Wic表示用户i在属性c上的偏好,|c|表示项目属性的个数,由于分母Dic’值有可能为0,进行了加1处理,最后四舍五入取整。

按照這个方法计算所有的属性的偏好值,将得到用户i偏好序列。

2)基于属性矩阵的相似性计算方法

不同用户的评分尺寸问题,造成在计算偏好序列时同样会存在差异,所以在计算用户相似性时选择修正的余弦相似性方法。基于用户属性矩阵的相似性计算公式如式(6)所示。

(6)

其中Wic和Wjc是用户i和用户j在属性c上的偏好值,和是用户i和用户j所有属性偏好的平均值,n为属性的个数。

2.实验结果

2.1 数据集

本文是提供的是应用于酒店的推荐系统,由于没有现成的数据集,本文使用的是从携程网(www.ctrip.com)上抓取并整理的。携程网是我国最先进的综合性旅行服务公司,会员酒店的注册量超过3万家,注册的会员用户超过1.4亿,每月的酒店预定量超过1000万/夜。从携程网抓取的数据中筛选出8000条评分数据作为实验数据集,并保证数据集的稀疏等级。

2.2 实验结果

为了检验本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以传统的总体评分数据集作为对照,使用相同的修正余弦相似性算法,计算其MAE,邻居个数从5增加到20,间隔为5,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算法比较

3.结束语

本文根据传统的协同过滤在酒店推荐系统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多属性评分的协同过滤算法,并通过实验证实在推荐质量上优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因此本文提出的算法可以应用到酒店的推荐系统,甚至其他领域的多属性打分环境中,因而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参考文献

[1]劲旅咨询.2013年中国在线酒店市场研究报告[OL].http://www.ctcnn.com/html/2014-01-14/357805809.htm.

[2]刘鲁,任晓丽.推荐系统研究进展及展望[J].信息系统学报,2008,2(1).

[3]邓爱林,朱扬勇,施伯乐.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软件学报,2003(09).

[4]曾子明,张李义.基于多属性决策和协同过滤的智能导购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8(2).

护理评分系统 篇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危重病患儿8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观察组中, 男22例, 女20例;年龄6个月~11岁, 平均 (6.08±1.75) 岁;疾病类型:感染18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1例, 应激性溃疡6例,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3例, 脑疝2例, 休克2例。对照组中, 男19例, 女23例;年龄8个月~12岁, 平均 (6.16±1.84) 岁;疾病类型:感染20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0例, 应激性溃疡7例, 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3例, 脑疝1例, 休克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一般情况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危重症护理。观察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进行评分, 再根据评分情况给予分级护理。评分标准:根据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等进行评分。经评分后观察组42例患儿中<70分20例, 给予密切监测护理, 并做好随时抢救的准备;70~80分14例, 转入重症监护室, 配备责任护士, 行24 h密切监护, 发生异常及时予以治疗;>80分8例, 根据疾病类型及病情转入到相应科室, 并给予针对性的诊治和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及观察组中不同分值并发症发生率, 并进行统计分析。

1.4疗效判定标准 (1) 临床效果根据患儿病情发展、症状、体征分为显效、好转、无效、死亡。显效:经治疗后, 患儿脱离生命危险, 临床症状消失, 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进食正常;好转:经治疗后, 患儿脱离生命危险, 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生命体征趋于正常, 进食一般;无效:经治疗后, 患儿未脱离生命危险, 生命体征无改善或极度不稳定, 拒食或进食受限;死亡[4]。总有效=显效+有效。 (2) 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形式, 分为满意、一般满意及不满意[5]。

1.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3观察组中不同分值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中<70分、70~80分、>80分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3讨论

随着急诊临床医学的成熟与发展, 评估危重患儿病情的方法随之改进和完善。1995年中华儿科学会急诊组和中华急诊医学儿科组制定《小儿危重病评分法 (草案) 》[6], 其主要标准包含各项客观指标如血压、心率及脉搏等, 能直接显示出患儿的生命状态与功能, 不会受到医护人员的主观影响, 客观性强, 易于获取[7], 有利于医护人员获取相关证据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迅速、准确的判断, 并制定治疗方案[8]。另外,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还排除了患儿年龄、性别等因素, 对病情发展、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等进行针对性评估, 以掌握患儿病情发展方向和态势, 并对其死亡危险性作出有效预测[9], 此评估具有动态性的特点, 可优化临床治疗效果, 亦可显著提升护理工作的科学性[10]。依据小儿危重症的评分结果, 分值越低, 则表示患儿的病情越严重, 器官衰竭加剧, 预后不良[11]。本研究中, 观察组中<70分、70~80分、>80分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下降 (P<0.05) , 提示分值越低, 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患儿预后越差。有研究采用小儿危重病评分法对患儿的病情发展方向和态势进行了针对性且动态化的评估, 结合分值预计患儿的死亡率为85%, 结果显示实际死亡率为86%, 两者基本一致[12]。另外多项临床试验均证实小儿危重病评分法可准确评估患儿病情程度[13,14,15]。在本研究中, 观察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也表明观察组患儿评分情况给予分级护理, 临床效果也更满意。

综上所述, 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危重病患儿84例,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危重护理, 观察组采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评分后再给予分级护理, 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及观察组中不同分值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效果、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观察组中<70分、7080分、>80分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下降 (P<0.05) 。结论: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应用于小儿护理临床效果显著, 可有效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护理评分系统 篇6

1.1 手工判卷时间长, 精度低

过去的现场考试, 都是由考生在现在圈划正确答案, 然后统一回收后, 由阅卷人员进行判读, 因为工作量大, 所以判卷时间长, 并且由于长时间判题, 疲劳等情况也造成了判卷的精度降低, 直接影响考生成绩。

1.2 判断标准不统一, 难以控制结果

由于林业竞赛活动不同于数理化的考试, 有统一标准, 林业竞赛活动选手的答案往往对不同的阅卷人员判读可能有不同结果, 这样就失去了统一的标准, 难以达到全面公平, 影响考生心情。

1.3 不能现场阅卷

由于考试是在野外现场进行, 考生考完后, 对自己的成绩不能立即了解, 使考生对考试的公平性产生怀疑, 对竞赛的组织是不好的影响。

2 VBA

本系统的实现关键技术是VBA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 , 是微软开发的应用程序共享的一种自动化语言, VBA是新一代标准宏语言, 集成在Office套装软件中, VBA提供了面向对象和程序设计方法, 提供了相当完整的程序设计语言。VBA易于学习掌握, 可以使用宏记录器记录用户的各种操作并将其转换为VBA程序代码。另外, 由于VBA可以直接应用Office套装软件的各项强大功能, 所以对于程序设计人员的程序设计和开发更加方便快捷。

本系统是以Microsoft Excel作为VBA的宿主程序, 在Excel中通过使用VBA程序, 可以对散点图、计算、选择、打印进行控制, 增加该应用程序的功能。

3 开发过程

在竞赛的开始, 已经对每株树已经测量好横、纵坐标, 所以为了更好直观地显示考生采伐情况, 利用了Excel中的散点图, 但散点图只能显示全部的分散点, 不能显示选择的操作情况, 所以对散点图进行了改造, 使他可以不但显示全部标注树木, 也能显示选手采伐情况, 即采伐正确的用▲来表示, 采伐错误的用X来表示, 如图1所示。

因为散点图是用坐标表示的, 可以把应采木和保留木分别表示, 在散点图的选择中, 分成4个系列即应采伐木、应保留木、考生选择正确、和考生选择错误4个系统, 每个系列都是动态显示, 实现方法是考生录入所标记的株号码, 然后和正确答案进行比对, 用公式IF (ISNA (VLOOKUP (A9, $B$2:$B$38, 1, 0) ) , "", VLOOKUP (A9, $B$2:$B$38, 1, 0) ) , 找出正确株号码, 然后再用VLOOKUP (A6, Sheet2!$C$2:$C$50, 1, 0) 找出正确株数的横纵坐标, 找出横纵坐标后, 单元格的空白地方必须用IF (ISNA (D10) , NA () , C10) 来替代, 否则散点图会把空白部分视为零而错误显示, 在散点图中添加相应系列, 并选择相应范围, 这样我们就可以动态显示散点图, 正确, 错误一览无余。

虽然散点图的问题解决了, 但答案的选择是用公式解决不了的, 由于现场已经建立好了6块样地, 并且对每株对进行了标注, 通过选手的有目的的选择, 对林地进行采伐, 提高森林生长质量, 6块样地采伐强度分为高、中、低3种, 6块则是18种作业方式, 并且对采伐均匀度, 采伐有无优质树都提出了要求, 先把6块区域的正确答案及采伐强度, 评分标准依次输入Excel的6张新建工作表中, 取名1-6, 在VBA编辑器中, 插入窗体, 在窗体中设置相应选择按钮, 在按钮单击事件中, 用for each in语句遍历所有工作表, 如果是在1-6中, 那么再用selet case语句判断采伐强度, 然后在相应的工作表中把正确的答案粘贴到相应的位置, 这样就完成了自动选择正确考生所选地块正确答案的方法, 如图3所示。

主要程序代码如下:

解决以上问题, 在窗体上在设置文本框控件, 用它来输入考生所选采伐株号码, 把所按钮设置成录入, 在单击过程中输入已下程序:

让录入的数据显示在sheet2 A列上, 并且每次回车, 都清空文本框, 并使焦点返回, 在此设计中, 必须在“确认”按钮中设置default为ture (默认为false, 注意:在一个窗体上只能设置一个) , 这样就可以在文本框中直接回车, 而不用再频繁地按“确认”键, 提高了录入效率。

录入考生数据后, 即可用vlookup () 及其他函数来找出考生选择正确的株号, 差集便是错误的号码, 在此基础上为散点图提供了正确编号, 并为计算考分打下基础。

计算考生成绩主要是用函数完成, 根据要求设置相应的函数, 这里不一一概述。

4 结语

程序的完成使过去判卷平均20分钟缩短为2分钟, 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并且减少了人为因素, 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比赛原则, 保障了比竞赛的顺利进行, 通过这次小程序的开发总结出, 利用Excel函数和VBA语言, 能很好地解决现实中的一些问题, 提高工作效率, 在林区电脑普及高而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下, 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志东.Excel VBA技巧应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赵志东.Excel VBA基础入门.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护理评分系统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3年1月—10月我科收治排除新生儿及慢性疾病危重状态的危重患儿237例, 男126例, 女111例;年龄1个月~12岁, 平均年龄 (1.7±0.6) 岁。原发病涉及神经、呼吸、血液、消化、泌尿、循环和内分泌七大系统23种疾病。

1.2 评价方法及标准

1.2.1 PCIS标准方案

对所有重症患儿进行心电监护, 常规检查血常规, 肝功能, 生化, C反应蛋白, 尿常规, 大便常规, 胸部X线等。建立危重儿护理评分系统, 检测指标包括心率 (HR) 、血压 (BP) 、呼吸 (R) 、血酸碱度 (p H) 、动脉血氧分压 (Pa O2) 、血钠 (Na+) 、血钾 (K+) 、肌酐 (Cr) 或血尿素氮 (BUN) (二者中选择升高较明显者) 、血红蛋白 (HGB) 和胃肠系统表现等10项, 分别在入院24 h、72 h和7 d时各评分1次。参照中华医学会《小儿危重病评分法》[3], 每项分4, 6, 10分3个分度, 按病情由重至轻依次加分, 总分100分, 实际得分>80分为非危重, 71~80分为危重, 分值≤70分为极危重。见表1。

1.2.2 PCIS简化方案

在PCIS标准方案的基础上去掉Pa O2、p H和HGB, 测试指标7项, 总分70分, 分值>56分为非危重, 分值55~49分为危重, 分值≤49分为极危重。检测对象、时间和方法标准方案一样。

1.3护理方法

对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患儿相应采取特别护理、重点护理及一级护理措施, 对特别护理、重点护理的患儿要及时应用设备加强监护。

1.4统计学方法

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入院24 h时评分结果为非危重98例, 危重56例, 极危重83例;入院72 h时, 除5例患儿死亡外, 其余患儿中, 非危重154例, 危重41例, 极危重37例, 入院7 d后, 除又有2例患儿死亡、74例治愈出院的患儿外, 其余患儿中, 非危重134例, 危重16例, 极危重6例。3次评分中, 标准方案与简化方案评估各类危重人数及占比虽略有差异, 但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例 (%)

3 讨论

3.1 进一步简化小儿危重病评分法的可行性

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不同年龄、疾病不同发展阶段, 评估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一般说来, 病情评定原则是客观、全面、简便、合乎实际。儿科护理中过去多用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 其采用生命体征、血气、血生化等20项量化指标评估患儿疾病危重程度, 排除了患儿体质量、性别、诊断等因素干扰, 指标全面, 但并不简便[4]。1984年北京儿童医院等13家单位共同拟定了《危重病例评分法试行方案》, 199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会急诊学组经反复调查研究, 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新的《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 2001年又再次进行了修订。目前, PCIS已广泛用于临床, 成为危重患儿病情和预后评定的基本方法[4]。医学总是不断发展和进步的, 对危重患儿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方法也不例外, 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PCIS操作性强也符合小儿生理特点, 检测指标包括了主要器官系统有代表性的生理参数, 但客观性和适应性仍需加强。如紫绀是低氧血症的重要临床表现, 也受血红蛋白含量、外周血循环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诊断低氧血症, 测定Pa O2和HGB十分有用, 但作为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则不太合适[5]。此外, 危重患儿病情变化大, 动态观察要及时, PCIS中某些检查项目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完成, 一些缺少专用检测设备的基层医院采用PCIS客观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 PCIS评分指标数量有必要进一步减少, 这也符合简便和合乎实际的基本原则[6]。在本观察中, 我们将PCIS中的10项指标精简为7项, 结果两种方案评出的极危重、危重和非危重对象基本一致, 差异无显著性 (P>0.05) 。说明PCIS简化方案也能反映患儿病情和预后, 更有利于临床推广。

3.2

简化小儿危重病评分法在临床护理中的指导意义评估疾病严重程度能更准确地掌握病情, 加强治疗和护理的针对性。在护理实践中应用简化小儿危重病评分法, 一是增强了护理工作的针对性, 可以根据每名患儿不同时间的危重分值变化绘出曲线, 显示病情变化趋势, 指导护理人员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对极危重患儿采取以设备监护为主及时加强监护, 密切观察病情, 准备好抢救仪器和药品, 随时准备抢救;危重患儿住入重症监护室, 实施24 h监护, 同时配合临床医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 促使病情转归。二是提高工作效率, 节约医疗资源。简化小儿危重病评分法可将评分系统各指标制成表格附于病历后, 也可将其制作成评分卡使用, 还有利于开发相关软件, 借助于电子病历使评分更方便、更快捷、更准确。同时, 对危险小的非危重患儿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处理, 既节约护理资源, 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CU的工作压力。三是化解护患矛盾, 提高患儿家属的满意率。推广使用简化危重病例评分法, 能及时掌握患儿病情严重程度, 向家属做出解释, 取得家属配合, 避免医患矛盾发生。也有利于更规范地做好护理工作, 准确、合理地分别做出留观、住院、监护、转院等首诊处置, 使一些急危重症患儿能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治疗[4], 从而对儿科急诊医学的发展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总之, 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更有利于推广使用, 尤其是条件不足的医院使用简化评分法对做好临床监护指导更有实用价值。当然, 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也存在不足, 项目简化后, 某些重症患儿分值与实际病情会出现差异。因此在使用简化评分法时要注意结合患儿具体情况综合分析, 同时也要不断总结积累经验, 对测定方法本身继续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

[1]罗秀状, 林梅, 李强.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应用[J].中外健康文摘, 2011, 8 (44) :432-432.

[2]张洁, 郭树梅.小儿危重病护理评分法对于小儿护理的干预指导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2) :331-332.

[3]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急诊学组.小儿危重病评分法 (草案) [J].中华儿科杂志, 1995, 33 (6) :371.

[4]马文成.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在院间转运中的应用[J].广州医药, 2010, 41 (4) :37-38.

[5]张祥钦, 郭霞, 张红敏, 等.简化小儿危重病例评分体系评估危重患儿预后的价值[J].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1, 3 (4) :169-171.

护理评分系统 篇8

目前,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在日常工作中使用率非常高,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针对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自动评分系统也被广泛采用。但从Office2007及以后版本,Microsoft公司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数据格式对数据进行组织存储。这种新的数据格式就是Office Open XML。2008年4月OOXML获准成为国际标准,这标志着其他的办公自动化软件以后都将采用该格式,办公自动化软件将逐步抛弃其他的格式,进入一个统一的时代。因此针对OOXML格式的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与研究就显得更有意义。

1 OOXML

在Office2003以前,由Excel, PowerPoint和Word创建的文件以独有的,单一文件格式进行保存,它们称之为二进制文件。对这些文件的操作往往首先需要在程序中建立Excel, PowerPoint和Word的对象,然后在对象中对文件进行操作,评分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容易对文件造成破坏。或者直接拿考生的文件与标准答案的文件进行比较,采用比较方法的评分系统几乎没有扩展性。

OOXML格式是基于XML和ZIP压缩技术创建的,和早期Microsoft Office版本类似,2007的文档保存在一个单一的文件或者容器中,所以管理这些文档的过程仍然是简单的。但是,与早期文件不同的是Office Open XML格式的文件能够被打开显示容器中的部件,能够访问此文件的结构。

一个OOXML格式的文件被看作一个容器或者包(packet),包中包含组成该文件的各个部件,除去文件中包含的图片、声音等,其余的部件全部采用XML格式存储。部件主要分为3种类型。

①关系(Relationship)。关系指出了包中各个组件之间的关系,也可以说关系指明了包中各个组件之间的组织关系,反映了文件的结构。

②部件(Part)。对应于包中一个文件,部件被看作组成文件的逻辑部件。几乎每个部件都是使用XML格式存储。

③内容项(Item)。内容项是OOXML文件的元数据,用来描述每个部件的内容类型,并指出文件中每个部件的存储方式。

针对OOXML格式的文件,Microsoft公司提供了一系列的应用程序接口,其实就是对XML文件操作方法的包装。因此对OOXML格式的文件进行操作不需要在程序中建立对象,就像操作普通的XML文件一样简单方便。

2 自动评分系统的模块组成

自动评分系统的模块组成如图1所示。

登陆控制模块主要是验证考生的信息是否合法并对是否允许进入系统进行控制;自动组卷模块是对合法进入的考生按照系统设置进行自动组卷;自动评分模块从考生试题中抽取关心的信息,并与正确答案做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自动打分;试题备份将考生的试卷备份到指定目录中,以备考生或其他用户查询使用;考场设置与监控主要进行考试时间、转移考试机、延长考试时间,查看考生登录情况等。

其中比较重要的模块式自动组卷模块与自动评分模块。

2.1 自动组卷模块

自动组卷策略采用随机抽取与难度系数控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将试题加入数据库时,给该试题指定难度系数d,所有试题的难度系数组成一个集合D={d1,d2,d3,…,dn},自动组卷时,根据系统设置的试卷的难度系数Dd,对集合D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得到一个多元线性回归方程。

Dd=x1d1+x2d2+x3d3+…+xndn (1)

对系数x1,x2,x3,....,xn进行进行向下圆整,得到整数序列{x′1,x′2,x′3,…,xn},该序列即为各个难度系数试题的数目。然后在试题库中在相同难度系数的试题中随机抽取相对应的试题数目,组成试卷。因为对试题数目采用向下圆整的方法,所以试题的实际难度要低于系统设置的难度系数。

2.2 难度系数的动态调整

难度系数的首次确定采用教师指定的办法,但是这种指定并不十分科学,因为同一个试题对于不同的教师他们指定的难度系数也不完全一致。为了更加科学、客观反映试题的难度,每次考试完毕,将所有考生试卷中相同的试题提取出来,得到每个考生每个试题的得分,每个试题的难度系数采用公式(2)进行计算。

di=Snn*St(2)

其中,Sn是每个考生的实际得分,∑Sn即为考生对第i道试题的实际得分总和,n为参加考生的人数,St为第i道试题的理论分数,n*St即为i试题的理论分数,则第i道试题的难度系数应为di,将di替换数据库中原先的难度系数,随着系统的运行,难度系数将会越来越真实的反应试题的真实难度。

2.3 自动评分方法

因为自动评分系统主要是针对OOXML格式的文件,因此对试题的评分可以通过Microsoft Office Open XML SDK进行。Microsoft Office Open XML SDK是微软公司提供的针对OOXML格式的工具包。通过该工具包在系统评分过程中不需要内建Excel,PowerPoint,Word等对象,而是直接对文件中的各个部件直接操作,就像读取文本文件一样简单、有效。评分的速度也大大提高。

自动评分的过程步骤主要可以分为以下3步。

①从考生试卷中获取需要的信息。

②获得标准答案。

③将获取的考生试题信息与标准答案做比较,根据比较结果,给出得分。

因为对Office的考察主要集中在考生对现有文件内容格式等的设置,因此获取考生答题信息的主要操作是查询,而且SDK工具包支持LINQ to XML技术,因此获取考生答题信息的查询字符串存储于数据库中,评分时首先从数据库中读取该查询表达式,执行查询,得到考生答题的信息。然后将读取的信息与标准答案进行对比即可。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3 结束语

针对OOXML的自动评分系统由于不需要在评分过程中生成相应的对象,而且采用Office Open XML SDK对Office文件进行操作更加灵活、快捷,在查询信息或者更新信息时不需要顺序读取文件,而是读取相关的部件,以上种种特点使得自动评分系统运行速度更快,扩展性更好,更易维护。在系统中采用随机抽取与难度系数控制的组卷策略,使得系统对考生的评判更加客观、公正、也更加具有人性化。

现在,OOXML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因此本文提出的方法与思想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与推广价值。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

摘要:因在Office 2007及以后系统中,采用了Office Open XML(OOXML)存储格式,对Of-fice自动评分系统也会产生一些影响。针对新的存储格式的评分系统进行研究与设计,主要阐述了其中的组卷模块与评分模块。由于采用OOXML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使得系统中的组卷与评分更加灵活,同时也使系统更容易扩展与维护。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自动评分,存储格式,组卷

参考文献

[1]胡海峰,赵阳.VB编程题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浙江: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6):78-81.

[2]李爱玲.基于VBA的WORD文档自动评阅技术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8,8(17):4859-4863.

[3]李文江.利用VBA实现对Word文档的自动评分[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26(2):73-77.

[4]励红英,魏红君,阎俊.对象技术的自动评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河北: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6,8(3):114-116.

[5]秦玉平,刘宏.C语言在线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3:64-65.

[6]宗德才.操作题自动评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0,31(5):1156-1160.

护理评分系统 篇9

【关键词】英语作文 自动评分系统

在英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一直被师生共识为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但是,考虑到时间、精力、作文收发等方面,又不得不承认效率不高。在大规模语言考试中,作文又是必不可少的题型,阅卷工作量和阅卷的信度等问题一直以来都不能让我们如意。针对这一难题,电脑智能自动评分系统提供了可以信赖、值得期盼的解决方案。

在PEG、IEA、E-rater、冰果、MY Access、IntelliMetric等几种智能评分系统中,本文选取IntelliMetric系统进行研究,对其评价标准进行理论分析,对其所评分的作文进行跟踪评析,发现其通过对学生作文按照若干评分标准问题进行回应和打分的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解决了作文评分的效率问题,可靠性和准确性不亚于人工评分的水平,完全可以作为人工评分的补充手段。由此看来,智能评分系统的发展值得期盼。

一、IntelliMetric系统概述

IntelliMetric系统发布于1998年1月,是第一个提供给教育机构的智能作文评分软件,相比传统的人工评阅具有许多优点,如:准确度大于个人评分,尤其大于单人人工评分;提供即时反馈等等。发布以后,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IntelliMetric系统作为一个智能评分系统,充分模拟了人工评分的过程。系统开发时经过了大量的测试培训,即不断通过人工纠正其自动认定的给分点,直至契合。值得提出的是,系统不是将所有的给分点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分析给分点之间的聚合关系,模拟人工从整体上看待作文并给出判断,这一点上跟人工评分的过程是一致的。

对于每一个给分点刺激和提示,IntelliMetric系统创建了一个独特的解决方案,主要的给分点、次要的给分点、聚群给分点和分散给分点,都有不同的分数赋值。每一个刺激或提示,这相当于人工阅卷时我们先将作文的得分点做上标记,然后回过头来审视通篇看所有的这些给分点是否形成整体,主题是否突出,连贯是否流畅。正因为如此,IntelliMetric系统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高匹配的评阅结果。

二、IntelliMetric系统评分依据

IntelliMetric系统的评分依据主要根据其对作文进行的300多个变量的分析,这些变量包括语义学、造句法等与主题有关的一切因素,其数量和认定的准确度还在发展当中。概括起来,IntelliMetric系统评分依据从宏观到微观具有几个方面功能特征:

首先是聚焦度(Focus)和整体性(Unity),系统高度关注指向写作目的的聚焦度和一致性,对给分点的聚合关系赋值有统筹考虑,同时,也不排斥出现的单个观点的出现,注意到意义的关联度,做到点和面的全盘考虑。

其次是深化(Development)和拓展(Elaboration),系统关注文章内容的广度和概念的拓展深度,关注对主题的深化表述论述过程,注意意义点之间的线性关联,做到点与点的流程考虑。

三、IntelliMetric系统局限性及关于智能评分系统的思考

IntelliMetric系统再好,它还是属于工具,少不了它的局限性。 首先,系统测试时大大依赖于标准的人工评阅专家。系统需要明确的给分点提示和整体把握流程,而这样的专家往往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很难取得统一。输入不够导致输出局限,使用系统进行机评时我们会发现系统遗漏了给分点或整体把握不灵的情况。

从目前各种智能评分系统的使用看来,各种系统的设计都利用了多种现代信息处理技术, 主要包括自然语言微观和宏观处理技术、检索技术和统计分析技术等,但由于所使用的各种技术成熟程度不同,主要由于对自然语言处理微观宏观标准的建立和人工智能化程度还远远不够,系统的分析能力难免存在较大局限性。目前,由于涉及专利问题,各种智能评分系统所采用的自然语言处理微宏技术都还没有公开,这是一个遗憾,对我们进一步开展研究很不利。

智能评分系统在对评分模型进行训练并建立基础数据库、形成建模,是提高其工作质量,即作文评分的信度的关键。接下来,我们应充分借鉴语言测试领域的成果,充分发展自然语言处理微宏技术,在语言表述、思想内容和结构等方面进行联动赋值,并植入智能系统。还要在程序上进一步模拟人工流程,对自动评分模型进行反复训练调试,才能提高机评的信度,为语言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辅助。

【参考文献】

[1]Huang, S. J. (2006). A Case Study of EFL Students’ Writing Errors on a Web-Based Writing Program. In the Proceedings of 2006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and Workshop on TEFL & Applied Linguistics.

[2]Page, E. & Peterson, N. S. The Computer Moves into Essay Scoring: Updating the Ancient Text [ J]. PhiDelta Kappan M arch, 1995: 561- 565.

智能在线考试评分系统的设计 篇10

本文对智能在线考试系统的开发和实现过程做简要的介绍并解决了智能组卷、随机出题、自动阅卷等关键技术, 实现了真正的无纸化考试。

一、系统设计

(一) 功能分析。

考试系统实现选择、判断以及简答题等题型的考试。系统包含前台考试和后台管理两大功能模块。前台考试包含考生登录、试卷生成、线答题、试卷回收、自动阅卷和成绩统计分析等功能。后台包括用户管理、题库管理和班级管理、成绩管理等。根据用户不同分为三个功能模块。一是管理员模块。主要完成题库管理、班级管理、用户管理、角色管理;二是教师管理模块。试题及答案的添加、删除、编辑, 考试范围、题量、试题难度、考试时间管理, 考生成绩管理, 试卷分析, 成绩分析;三是考生模块。主要包括在线考试、查询成绩、考生个人信息维护功能, 其中在线考试, 是该模块最重要的部分, 要实现按设定要求完成试题随机抽取、剩余时间提醒、定时自动交卷、自动判卷功能。

(二) 系统各模块设计。

1.用户登录和注册。

在册的用户名不能够重复。注册完后用户进行信息核对, 如果出错可以让用户返回注册页面自行修改注册信息。反之, 则注册的口令要等到管理员审核通过之后才能使用, 如果用户使用未通过审核的口令进行登录, 系统要给予人性化的提示, 当用户注册成功后, 应该引导其进入到登录页面。用户所属的角色不同显示操作页面也不同。如考生登录时, 显示生成试卷等待页面;教师登录时, 显示题库管理页面;系统管理员登录时, 显示系统维护页面。

2.管理员模块。

(1) 角色管理。

添加角色修改用户、删除用户、角色权限管理。

(2) 用户管理。

添加用户、修改用户、删除用户、分配用户的角色。

(3) 科目管理。

添加、修改和删除考试的科目。

(4) 班级管理。

添加、修改和删除参加考试的班级。

(5) 试题维护。

设置试卷的代号, 考试时间, 试题的类别及分值等。

3.教师模块。

(1) 试题管理。

主要实现试题的添加、删除、修改和排序功能;按照不同学科、不同科目的试题类型分为以下几类: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改错题、简答题等题型。由教师给出每种试题的具体分数及正确答案,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试题量的大小, 设定答题时间。

(2) 成绩管理。

显示该课程所有学生的成绩信息, 成绩信息包括选修这门课的学生的学号、姓名、班级和考试成绩。在成绩管理中, 教师还可以对学习成绩进行增加、修改和删除, 并能够打印报表。

(3) 试卷分析。

对考试试题进行难度及区分度分析。

(4) 成绩分析。

对考试成绩进行平均分和总分的计算, 并排序、汇总统计及绘制分布图。

4.考生模块。

(1) 在线考试。

动态随机生成试卷并显示试卷, 使用遗传组卷算法动态地从题库中取得试卷的题目, 每次生成的试卷是不同的。 在考试时系统自动显示每一时刻的在线人数, 管理员严格控制整个考试过程, 实行时间的监控与权限的控制, 考生需要在限定的考试时间内交卷, 如果考试时间到而考生还未交卷, 则系统应该自动强制为他交卷。

(2) 成绩查询。

考生可通过输入考号及考试科目查询个人的考试成绩。

(3) 考生个人资料维护。

添加、编辑个人资料信息, 包括学号、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信息。

(三) 系统体系结构。

采用基于B/S模式, 其特点是集中管理, 源代码、数据库的内容等都放在服务器端, 极大地简化了客户端的工作。整个系统由Web服务器统一进行管理, 用户使用浏览器以HTTP协议向服务器发出请求, 并接收和显示服务器提供的Web信息。在服务器端运行脚本语言代码、SQL命令和HTML代码, 通过ODBC驱动程序, 连接到支持ODBC的数据库来访问数据库。该模式的最大优点是成本低, 充分利用校园网络且后期维护简单。

二、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

(一) 智能组卷。

智能组卷就是通过计算机利用用户设定好的组卷条件从已有试题库中抽取符合要求的各类型试题组成试卷的过程。 大多考试系统采用随机选取法和回溯试探法。随机选取法方法结构简单, 对于单道题的抽取运行速度较快, 但是对于整个组卷过程来说成功率低, 消耗时间长。回溯试探法是一种有条件的深度优先算法, 对于状态类型和出题量都较少的题库系统而言, 组卷成功率较好, 但在实际应用时对内存的占用量很大, 程序结构相对比较复杂, 而且选取试题缺乏随机性, 组卷时间长。以上两种方法对于现今流行的考生网上实时随机提取试题的考试过程来已不符合要求。 在这里可以应用遗传算法实现试卷的生成以便让知识点尽可能按照教师所期望试卷的难度系数。在设计遗传算法时一般按以下步骤:一是设计编码方案;二是确定适应函数;三是确定选择策略;四是选取控制参数;五是设计遗传算子;六是确定算法的终止准则。

(二) 阅卷评分。

目前大多数在线考试系统中, 考题基本上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阅卷的原理根据题目不同采用的策略也不同。 客观题目采用与数据库中的答案内容一一对应的匹配策略进行比较。系统抽取考生答题库中的考生答案表中有考生所做的答案, 根据关键字 (考生姓名、考生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 确定考生答案字段的内容。而在考试题库中考试题表中取出包含有正确答案的字段。如果考生所做答案与正确答案值相匹配, 则表明该考生答题正确可得分, 否则该题不得分。 主观题目自动阅卷实现原理是系统采用智能匹配策略, 阅卷时利用“中心句”的办法, 其后的内容文本的匹配利用动态规则策略字符, 采用从整体到局部的匹配策略, 动态挑选最佳解, 最大程度地减少误差。

(三) 试卷分析。

阅卷结束后, 系统除可计算总分、平均分、成绩排序等, 还可分析该测验试题的难度及区分度用来反映试题的质量。系统的试卷分析应达到以下三个方面才能帮助教师进一步改进试题, 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一是体现学生的掌握程度, 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案, 促进教与学互相发展;二是反应试题库的设计是否合理;三是能给出指导性反馈意见。

1.难度分析。难度分析是指判断试题的难易程度。

(1) 利用undefined (式1) 可求得题目的难度。

式中, Pj为第j题的难度, Sj为考生的第j题的平均分, Fj为第j题满分分数。通过该式可知考生平均分数越高, 该题难度越低。

(2) 如果有n个考生, 还可用公式 (2) , 可直接求得第j题难度。

undefined (式2)

式中, Xji为第i个学生第j题的得分。

(3) 采用0, 1记分法, 即答对记1分, 答错记0分, 也可用

Pj=1-Cj/n (式3)

求得Pj值, 式 (3) 中, Cj为答对该题的人数, 难度越大, 表示做错者越多。Pj=1, 表示无1人答对该题, 该题难度高;Pj=0, 表示每个学生都答对了该题, 该题难度低。因此, 教师在编制试题时应考虑它的难度系数, 难度低的和难度高的题目数量都不应选取的太多, 多数应以难度适中为宜。

2.区分度分析。

区分度d表示该题对能力高的学生和能力低的学生的区分程度。

d= (Hy-Ly) /m (式4)

式中m为各组测试人数, Hy为高分组中答对人数, Ly为低分组中答对人数。d=0, 说明该题未能区别学生能力;d>0, 正常;d<0, 与整个试题相违背, 全靠猜测做题或题意不清。此系数说明, 总分数高的人对某一题目的答对率也应该是高的。

系统在进行试题分析后会得到这样的分析结果 (在高分组和低分组中分别选择10人) 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该题难度适中, 区分度正常, 所以该题选取得当。

(四) 成绩分析。

反映学生考试成绩好坏的总体情况以及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系统除可计算某一项目考试的全班的平均分、各分数段的人数, 以及对成绩进行排序外, 还应绘制出成绩分布统计图, 根据图形情况分析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只要学生的成绩接近正态分布, 就表示该次考试达到教学要求;若出现正偏态或负偏态, 则表示该试卷难度偏低或过高应。这样教师得此信息后可予以修正。

三、结语

上一篇:妊娠合并胰腺炎下一篇:口算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