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赏识教育”在作文教学中的实践

2022-09-12

在多年的语文作文教学中, 我认为, 一篇好的作文只能代表学生个人的天赋。而一个班级整体作文成绩才能代表教学的能力。而一个班级作文能力的培养除了阅读量和阅读面的强制提高外, 更重要的就是要推进“赏识教育”在学习中的运用。

1 作文教学中推行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的加以赏识”。所谓赏识就是充分肯定学生, 通过心理暗示, 不断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 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 常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 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 0%~3 0%, 而当他受过激励后, 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 因而在学习过程中, 激励的存在, 至关重要, 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 在教育教学管理中, 强化手段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另一类是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实践证明, 学生对惩罚往往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逆反心理) , 而对赏识却欣然接受。因此,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 因为它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

古人云:“言为心声”、“文如其人”, 一篇好的文章要求作者必须要有正确的心理和深刻的自我认识。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健康的心态。现代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认定心理健康的标准第一条就是有适度的安全感, 有自信心, 对自我成就有价值感。其中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保持自己的个性, 有个人的独立见解, 有判断是非的标准。这种标准也符合现代教学素质教育的要求。而要达到这种目的笔者认为就要在作文教学中推行“赏识教育”。

2 赏识教育的实质

2.1 赏识教育是人性化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首先是人学”,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眼中, 学生是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他们也有自己的情感、自尊, 有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赏识, 其本质是爱。学会赏识, 就是学会爱。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 允许失败的教育, 是充满人情味和生命力的教育。是让所有学生欢乐成长的教育。赏识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 逐步形成燎原之势, 让学生在“我是好学生”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学生的弱点和短处, 小题大作, 无限夸大, 使学生自暴自弃, 在“我是坏学生”的意念中消沉。

2.2 赏识教育是民主教育

充满赏识的教育, 是一种民主的教育。它的实质就是从人性化的角度出发充分发觉和培养学生自尊心、自信心、更多的激发学生的潜能, 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从民主的角度出发尊重他赏识他, 让学生觉醒。从而使教育行为由灌输向引导和自发转变。赏识导致成功, 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 而是抱怨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坏。

2.3 赏识教育是宽容教育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赏识学生”就要求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心灵世界, 而尊重学生的心灵就应该保护而不是扼杀学生的个性, 让学生多一份爱好, 多一些修养。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长久以来, 笔者认为, 我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在教学过程中磨灭了学生的个性和天性, 把一群尚未定型、活泼烂漫的小天才, 全部教育成为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孩子好学生。一些个性张扬的孩子被打入另类, 或皈依正统或从学校消失。而从人才学的角度讲, 越有个性的人, 将来越具有创造性, 而个性和创造性都必须在“赏识”的过程中舒展生长。所以从这个角度讲, 赏识教育应该是一种宽容的教育。

3 作文教学实践中赏识教育应该注意的要素

3.1 赏识教育不能流于形式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学生独立地发现应有的结论。“被动式的表扬”, 对不值得一味表扬的回答, 老师机械地让学生“拍拍手”、“你真棒”, 老师与学生之间缺乏真诚的交流。教师学生根本没有独立思考冷静分析的空间与时间, 这样不利于学生个人能力的发展。实质上, 这种赏识只停留在形式上, 不容易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只有恰当的、准确的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的。否则只会误导学生或者学生感觉不到您的真诚以致于产生逆反心理。

3.2 赏识教育不能走入误区。

我们在实践赏识教育时也不能机械的照搬, 而应有自己的思考, 不能认为赏识就是教育的全部。赏识只是是教育的必要条件, 而非充分条件和唯一条件。如果以为面对学生, 教育者只要“赏识”便行了, 这将走入另一个误区。我们应该学习“赏识教育”的精神实质, 而不仅仅去学一些做法或肤浅的形式模仿, 要使我们“赏识学生”的行为转化为每一位学生对自己的赏识。

3.3 构建和谐关系是赏识教育的基础

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作文教学实效的前提。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关系融洽, 共同沉浸在教学内容之中。

“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我们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爱护学生, 关心学生。广泛地使用赞扬、激励、批评的目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引导、启发学生思维, 调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创设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将信任与赏识、关爱与要求、教育与期待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让学生敢想、敢问、敢争论、敢创造。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去探索尝试、讨论交流、质疑解疑, 把课堂交给学生, 把自主还给学生, 让他们时时刻刻体验到成功与自信, 汲取到智慧和力量, 在平等的“对话”与“交流”中实现师生互动, 相互沟通, 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4 赏识教育离不开环境氛围的营造

国内有位教师在参观美国的学校时发现, 他们教室的墙壁上贴满了各种教学图片和学生作品, 尤其是在黑板正上方的数学专栏非常醒目, 既有固定栏目, 如“数学家的故事”;也有每天更换的栏目, 如老师根据当天学习内容所布置的作业。他们为何如此重视教室的布置?原来数学是美国学生感到最难学的科目, 所以教师尽量营造数学学习的氛围, 使学生能全身心受到数学熏陶, 激发学习兴趣。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我在作文教学中以赏识教育为基础, 以环境影响为辅助, 使学生们放开了束缚心灵的绳索, 灵感如同天马行空般的纵横捭阖, 文思如泉般奔涌而出, 以前大家公认的难点教学--作文教学开始取得成果, 学生的作文不再是公式化、无病呻吟、空洞无物的, 学生的作文成绩节节攀升。

总之, 赏识教育是一种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的全新教育理念。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更是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相对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 它是一种最具有活力的教育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充分运用这种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有利于形成一种长期的良性发展机制。

摘要:赏识教育是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理论观点, 对教育对象以褒奖、鼓励、赞赏, 使其不断增强信心, 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 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 达到希望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正确认识赏识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 并积极运用到作文教学实践中去, 不仅能极大鼓舞学生, 促进其成长, 还能够教学相长, 产生更大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赏识教育,作文教学,作用

参考文献

[1] 周弘.赏识教育经典案例分析[J].2002年兰州大学出版社.

[2] 初中语文教育网.http://www.yuwen789.com.

上一篇:浅谈陈家山煤矿423综采工作面设备维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方案下一篇:艺术摄影中摄影技术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