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心算教学赏识教育论文

2022-07-03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既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1996年,绵竹紫岩小学在四川西北“名酒之乡”、“年画故里”绵竹市剑南镇艰难起行。“5.12”地震后,学校涅槃重生,以一流硬件筑起了现代教育的起飞平台。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珠心算教学赏识教育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珠心算教学赏识教育论文 篇1:

夯实基础有效训练

摘  要:通过“珠心算”的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能够得到有效培育,学生左右脑得到平衡开发与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低年级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本文主要从常规方面阐述了有效開展珠心算教学的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珠心算;教学策略;教学方法

珠心算教学本身是一种创新的教学。因为珠心算是具有我国特色的一项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改革实验,它是以算盘作为教具和学具,融珠算、心算、笔算三种运算为一体,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并且通过长期口、脑、手、眼等多种感官的协调动作训练,能及早开发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创造良好环境。要使小学生学好珠心算,必须根据珠心算的特殊性,制定珠心算教学常规。加强这一常规的训练,是提高珠心算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1.基础培养是关键

基础培养包括:常规培养、基础知识的掌握等。常规培养是说从开始学习时,就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坐姿,拨珠姿势,并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正确的拨珠姿势将提高学生拨珠的速度;安静的课堂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算。第一堂课,我就利用儿歌的形式规范学生的坐姿:腰挺直,脚放平,两眼略低手略高,左手压算盘,右手拿好笔。从基础知识方面来说,是要学生掌握正确的拨珠、想珠、画珠的方法,从开始就要对学生渗透数译珠,珠译数,心算,快速记忆等方法,从简单到复杂,从慢到快,基础扎实了,学生就容易掌握更深的内容。

2.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容易受到新异事物的影响,特别是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对于算盘很是新奇,经常会把算盘当做玩具。我们要为其提供一个清净、安宁、整洁的空间,使其能够集中意志,专心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课程伊始,学生和家长对于珠心算学习会产生陌生感,教师在上课时也无法真正做到巡视每一位学生的拨珠过程。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拨珠的过程及方法,也便于家长进行课后巩固辅导,可以采取制作珠心算微课的形式。微课最大的优势在于内容可以重复播放,对于一些学习内容,部分学生不能完全听懂,由于时间局限,教师不能全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使用微课讲解一些重点,反复播放给学生看、听,教室里可以重复播放,家长也可以在家里重复播放,老师的讲解就在他们身边而不受时间限制并呈现,学生可据此自主学习。

学生从最初的拨珠算到脑中建立"脑象图",通过"珠算脑像图"进行心算,需要长期不懈的巩固与强化练习。我们的老师和家长要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积极地给予支持和鼓励,用赏识教育和纵向比较教育,帮助孩子减轻失败的挫折感,不断体验进步、感受成功,逐步建立自信。

3.合理地安排训练时间和训练内容

珠心算的教学要求教师精讲,学生多练,才能实现珠算向心算的转化。多练也并不是无限制花大量的时间练,必须要有一个"度"。儿童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如果教师一味地追求对儿童珠心算的训练,而忽视了对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培养和应有的知识的掌握,那么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因此,在珠心算的教学与训练中,除了每次课间要安排些休息,最好让儿童到室外做些全身运动。每周最好分散活动2-3次,每次30-40分钟,提高型每周最好安排课余活动5-6次,每次1至1个半小时,这样既能提高训练效率,又能使学习珠心算的儿童有时间参加一些其他活动,使他们德、智、体全面发展。

珠心算训练中,只有将训练要求与学生的实际水平及认知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训练目的。珠心算包括珠算和心算,学习珠心算的目的是学心算。学习珠算的目的是让孩子把拨珠的操作活动内化,在脑中根据珠算的运算模式进行计算。所以,珠算技能是心算技能形成的基础。因此,首先要学生学好珠算,重视基本功训练。这些基本功是进行心算的基础,要贯穿于珠算式心算训练的始终。同时孩子脑中建立"脑像图"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懈的多方训练。在教学中,根据儿童特点,先学习珠算再引入脑算,从有具到无具,从直观到形象,由潜入深,循序渐进。

4.有效地指导教学与训练

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是珠心算理论和心理学、教育学等边缘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的一门学科。如果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精力创造最佳的教学与训练效果,是教学工作者所期待的。

在教学训练中,可以采取趣味练习,例如,青蛙过河、超市大换购等形式,激发儿童学珠心算兴趣,调动儿童积极性。同时,还需要根据培养目标和珠心算学科的特点,把握珠心算教学的方向,努力形成训练实在、新授有效、练习灵动、特色评价的珠心算课堂教学模式,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与训练效果。

听是珠心算和珠算教学与训练中的一种形式,也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从珠心算教学效果看,无论是珠算还是珠心算,听是看的基础,一般先听后看,在听、看交替较为理想。最后加强珠算操作,从珠心算的形成过程中可以看出,珠心算来源于珠算,是珠算的最高形式。如果教师忽视了珠算的训练,那么珠心算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珠心算的水平就无法提高。

总之,儿童珠心算是一门新兴的思维学科,有它独特的教学与训练方式,教师必须掌握其形成、发展及其教学规律,不断地探索珠心算教学与训练方法,才能使珠心算这朵民族之花开得更加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高志霞.珠心算教学研究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20)

[2]胡育林.论珠心算教学中的有效性策略[J].珠算与珠心算,2013(03)

[3]郭云博,杨岚.珠心算教练应做到“七勤”[J].新理财,2003(02)

[4]高红梅.小学低年级珠心算教学策略之我见[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07):59

作者:顾晓雯

珠心算教学赏识教育论文 篇2: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奠基孩子一生发展

构建特色校本课程,既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校特色发展的要求。

1996年,绵竹紫岩小学在四川西北“名酒之乡”、“年画故里”绵竹市剑南镇艰难起行。“5.12”地震后,学校涅槃重生,以一流硬件筑起了现代教育的起飞平台。乘着新课程改革的东风,学校以丰厚的课程文化构筑孩子生命发展的基石:以“致力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和“承紫岩风骨,做博雅之人”的校训引领,践行“化知识为智慧,积文化为品行”的文化观、“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学习观、“人人有个性,个个有特长”的特色观、"推崇赏识教育,发挥个体潜能"的学生观,开发出《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诵读》《快乐珠心算》《绵竹年画》《快乐体育》《红十字在紫岩》等具有儿童特性、泥土气息的校本课程,促进了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

一、把准课程开发的基本思路

校本课程是以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充分体现学校特点并基于学校自主开发实践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助于破除“校校同课程,生生同书本”的同质教育现象,促进学生全面、个性、可持续发展,形成学校教育特色,提高办学水平。我校形成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的基本思路。

一是紧密结合办学理念。作为集中表达学校价值诉求和精神本质的办学理念,是学校教育的方向引领和行为指南,是学校教育的灵魂。校本课程开发只有结合办学理念,才能植根学校文化土壤而赢得生长力。我校以“致力于孩子一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引领,让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兑现办学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二是发掘地方特色文化。校本课程建设须发掘地方文化精髓,在整合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才能赢得学生喜爱、社会认同。我校所在绵竹市是一座悠久的历史文化名城,蕴含丰富而具传承意义的教育资源,引入地方特色文化是开发校本课程的切入点。

三是尊重学生发展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书指出:“教育必须满足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校本课程建设应从发现、尊重、培养学生兴趣出发,以丰富的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在享受学习中主动发展,形成鲜明的个性特长。

二、构建健康丰富的课程内容

以学校核心理念和现代课程观引领,我校师生创新开发逐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体系。

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诵读。以“诵中华经典,品古文精华,积智慧品行”为主旨,2004年以来我校全面实施《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诵读》校本课程,通过“精选内容,构建教材体系;规范管理,落实诵读时间;注重落实,完善考核评价;营造氛围,搭建展示平台;开展研究,探索教学模式”,形成较为完善的经典文化诵读教材体系、家校结合的诵读教学模式和考评机制。学生徜徉在历史经典的长河里,充分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先贤哲人的睿智品行,心性得到澄净,语言得到丰富,生命成长抹上了清新亮丽的底色。

快乐数学。校本课程《快乐数学——走进探究性学习》,是对现行数学教材的补充和扩展。这一课程贴近学生实际,内容组织上注重处理过程与结果、直观与抽象、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内容呈现上,主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为材料,让学生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探究,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快乐珠心算。珠心算是锻炼大脑的体操,有利于开发大脑潜能、发展思维。2004年我校启动“珠心算”教学实验研究,开设了实验班,形成与人教版教材整合的《快乐珠心算》校本教材和《天天练》练习册。学生在算珠輕舞中,感受了“美在姿势、妙在节奏、精于创新、巧在练习”的数学精彩。

快乐体育。我校展开《传统趣味体育游戏的传承与开发》课题研究,开发出《快乐体育》校本教材,在体育课中实施。该课程精选学生喜闻乐见的传统体育游戏,开发体育场地和器材,形成大课间活动与竞赛机制,以及每年一届的传统体育游戏节。学生在踢毽子、玩陀螺、跳绳、滚铁环等快乐时尚、神奇动感的传统游戏中,发展了身心素质和生命品质。

西文经典诵读。整合英语课程教学,把“西方经典文化导读”作为辅助教材贯穿在日常英语教学活动中,我校形成了《西方经典文化导读之童谣篇》《西方经典文化导读之寓言篇》《西方经典文化导读之诗歌篇》等校本教材,并配备诵读光碟一并使用。教学中通过播放CD领读、教师课堂指导熟读、学生与家长一起诵读,通过诵读比赛、英语小广播、英语圣诞晚会等平台,学生在学习精粹语言、熟读成诵的同时,获得了西方优秀文化的浸润熏染。

绵竹年画。作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的绵竹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教育价值,成为我校艺术学科校本课程的一大宝库。我们成功编撰《绵竹年画》及其练习画册,作为美术学科的补充教材。在传统技法训练中,学生感受了绵竹年画造型粗犷、夸张、色彩鲜明和富有浓厚民间情趣的独特魅力,并在研习传统绘画方式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尝试“吹塑纸”刻版绘年画、布艺年画、花草年画等新的表现形式,获得了年画文化的长期滋养,发展了美育素养和美育能力。

红十字在紫岩。这是富有红十字特点、紫小特色和儿童特性的校本教材,也是学校培育红十字精神的有效载体。图文并茂、内容丰富的“红十字在紫岩”校本教材,既有救护知识的普及、滋润心灵的温情故事,更助力学生在阅读和实践体验中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学校由此成为“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

我校还根据传统优势、教师优势、学生兴趣爱好,开展课外特色活动,开设了铜管乐、民乐队、跆拳道、曲棍球、国际象棋、蛋糕烘焙、手工制作、播音与主持、手影与手偶等多种校本课程,拓展了学生选择学习的机会和个性发展的空间。

三、突出鲜明的课程特点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健康地发展,使人的发展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在校本课程设计与实践中,我校在课程设置、内容选择、过程实施、考核评价等方面,突出了鲜明的课程特点。

生活性。陶行知指出“教育即生活”,强调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校本课程设计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生活之水引入教育之源,将教育之道与生活融合。充分利用生活环境的有利条件,积极运用感官,让孩子多看、多想、多说、多做,培养生活力和创造力,既改善促进现实生活,又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我校学科拓展课程注重与学生生活充分融合,如体育课程加入源自民间适合儿童的趣味体育游戏,美术课程融入具有地方特色的绵竹年画,在拓展课程外开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特色课外活动。

趣味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课程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会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在紫小校园,你会看到学生主动参与传统体育游戏,看到学生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创新年画,看到学生捧着“读经小能手”、“诵读小明星”、“珠心算小博士”的喜悦场景。我们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并与其年龄特征相符的校本课程内容,教材设计图文并茂、充满童趣,课程实施采用游戏、活动等方式,课程评价突出鼓励性、过程性评价,尽量让孩子体验学习的成功。

自主性。作为学习主体,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处于自主、积极、主动的状态,校本课程学习更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观能动性。校本课程构建应从学生需要出发,注重潜能开发和情感升华。在课程内容组织与学习活动安排上,应赋予学生主动参与的空间和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主动思考、实践体验、获得感悟。

教育性。蔡元培先生强调,“教育者,养成人性之事业也。”我校校本课程建设,尽可能做到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实施因地制宜,竭诚帮助学生拓宽领域、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生活品位和人生自信,奠定后繼发展的坚实基础。

实践性。校本课程大多属于实践性课程,强调在活动中学习,注重直接体验和经验积累。校本课程以培养主体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以及动手能力、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重,不以读书、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而是围绕学生需要研讨和解决的问题组织多样性、动态性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调查研究、讨论探究等活动中生动活泼地学习。

四、建立规范的课程管理体系

建立机构,完善制度。校本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管理。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领导与工作小组,设置了研发推广中心,形成“开发指南”、“管理细则”、“评价指南”、“使用说明”、“奖励办法”,构建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体系。

学习研究,提升能力。加大教师学习力度,开展教师读书活动,定期开展校本研讨,帮助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提升理念,保证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不断完善和纵深发展。

明确方案,注重落实。确保校本课程落到实处,我们在《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中明确了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原则、实施方法,拓展了课程实施路径:一是开设统一学习课程,如《中国传统经典文化诵读》《快乐数学》;二是建立年级特色班,如珠心算班加入珠心算学习,英语特色班加入《西方经典文化导读》学习;三是设立课外活动特色班,学生根据爱好特长选择进入。精心安排教学时间:一是设置专门课时,纳入课表;二是整合学科课程,将校本课程与学科课程融为一体,纳入学科课程规定课时,如《快乐珠心算》;三是融入日常学科教学,如《快乐体育》;四是利用零散时间,如早读10分钟的中西文诵读、下午课前15分钟的英语活动等;五是设置统一的特色活动时间,即周五下午。

搭建平台,体验成长。校本课程建设应尊重儿童天性和身心发展规律,赋予其体验展示的平台。我校系列化的校本课程活动已成为传统:“古韵悠悠”经典诗文诵读节已举办六届,“阳光体育节”已举行九届,“迎新春英语圣诞晚会”举行七届。还有“珠心算比赛”、“快乐数学——走进探究性学习”、“新年音乐会”、“校园歌手大赛”等展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重视评价,反馈修正。建立课程评价机制,目的在于诊断和修正课程,确认和达成课程价值。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类型和特点建立评价机制,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和活动中综合运用能力的过程,以及参与课程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兴趣、态度和能力,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校本课程评价模式。如诵读考评坚持平时考核、学月考核和学期综合考核相结合,每学月组织语文教师对各班诵读情况进行考核,学期末对教师开展诵读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平时诵读时间是否到岗、组织是否有效、本月诵读任务是否完成等,并将考核结果纳入“经典诵读先进班集体”和“先进个人”评选。根据诵读态度、诵读内容完成状况等考评学生诵读质量,评选“读经小能手”“十大国学少年”,评价结合学生年龄特点、认知水平和个性差异,力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实现课程的教育价值

校本课程建设带来了丰厚的教育价值,有效促进了学生发展、教师成长和学校特色发展。

学生得到全面、生动、主动发展,学习兴趣得到激发、个性特长得到张扬、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连年学科素质检测,我校学生成绩优异;学生参加“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荣获全国一等奖,学生女子曲棍球队获全国亚军,绵竹年画兴趣班每年为绵竹年画节作精彩表演。2013年,我校学生荣获四川省青少年国际象棋锦标赛团体第二名;在德阳市第四届珠心算少儿个人争霸赛中,我校学生获得3个特等奖、7个一等奖;在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中,我校35名学生晋级四川半决赛;同年我校两名同学在河南卫视参加《成语英雄》比赛,展现了丰富的成语积累、扎实的语文功底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一大批教师在教材开发、课程实施、课题研究中成长起来。全校101名专任教师中,涌现出高级教师38名,省、市各级骨干教师22名,许多教师参加过市级、省级乃至国家级赛课、献课活动并获优异成绩。

校本课程建设凸显了办学特色,学校先后成为“全国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红十字模范学校”、“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中国特色教育理念与实践项目学校”、“四川省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中国教育报》以“紫岩风起十五载,致力孩子一生行”的醒目标题,报道了学校深化课程改革、打造活力课堂的创新探索。

六、校本课程建设面临诸多难题

校本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办学优势和特色,促进师生优化发展难度系数颇高的系统工程。建设校本课程,我们尚存一些困惑:教师的“课程国家化意识”仍然突出,须进一步转变课程意识、提升课程能力;受升学竞争压力影响,家长、社会认识不足,增加了学校实施校本课程的风险;学校在物质条件和教师负担过重的情况下,校本课程建设面临师资、场地、经费等诸多困难。

(作者单位:绵竹市紫岩小学,四川,德阳 618200)

作者:谭克 刘正兴

珠心算教学赏识教育论文 篇3:

改变家长观念 促进家园合作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了许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理念、其中再次强调要树立大教育观和教育资源观、不断探索和实践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一体化的幼儿教育。如何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提高教育实效,这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在研究的话题。幼儿教育不等同于幼儿园教育,这也是在每个幼教工作者头脑中早已存在的理念。然而在家园合作的实践工作中家长处于非常被动的状态,家长资源利用率不高。

关键词

家庭教育家长资源家园合作

陈鹤琴先生提出:“幼儿教育应与家庭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相一致,家园在教育观、儿童观方面形成共识后,能更好的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家园合作能为教师和家长、家长与家长之间提供一个交流和经验共享的机会:一方面家长可以分享幼儿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家长那里获取更多有关儿童的有效信息,了解家长对教育的理解和期望,从而顺利开展工作。

然而,由于对家长的科学指导工作大多由幼儿园来实施,所以,家长未必能在孩子一出生就给孩子科学的教育,来幼儿园后也不是一下子能以合作者的身份介入,而用“不会”、“没时间”来推卸自己的责任。其实这也说明家长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因为家庭教育是和生活融合在一起的,幼儿期的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不需要大段的时间,所以关键在家长的教育观念的改变。

一、研究家长心理,寻找改变家长教育观念的突破口

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以及人们对家庭教育职能的片面理解,致使在家庭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严重阻碍了家庭教育的效益。其表现为:

(1)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成为极大多数家长的强烈愿望。很多家长按着自己的意愿对孩子进行多项“兴趣”培训:珠心算教学、识字教学、钢琴班、舞蹈班、绘画班,他们追求的是高质量、高效率,而不是真正培养孩子兴趣,让本来在游戏时期的孩子提前进入了紧张的学习之中。

(2)“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十分明显。很多家长把督促子女好好学习当成家庭教育的第一职责,他们十分重视子女的早期智力开发,而忽视了其品德的早期培养和行为习惯的早期训练。谦让、宽容、大度、节约、爱劳动等一些良好的品质在这一批独生子女身上很少看到。

(3)缺少科学的育儿方法。现在有些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包办代替,影响孩子动手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有些家长又太严,不容许孩子出错,经常打骂孩子,让孩子变得怯懦、消沉、无所作为。

虽然家长的文化水平不一,家长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他们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都能成才,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所以,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家长知道在幼儿期孩子需要的是什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更好地促进孩子全方位的发展,才能让孩子终身受益。当家长明白道理以后,就自觉地配合教师,才能有效地进行家园合作。

二、进行家长培训,成为改变家长教育观念的着力点

浙江成长教育心理研究所所长、杭州市青少年热线顾问吴锦良教授认为,改变父母是成功教育的关键。对孩子来说,父母是其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物,处于强势地位,居于主动的一方,所以,改变孩子的前提是改变父母。家庭教育正确与否关键在家长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教育工作者的引导。

1、专家引领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出众,而孩子能否成才并不在于他的天赋如何,而是取决于父母对他在0至6岁之间的早期教育的方法如何。我们每学期定期邀请专家,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家长。

小班组我们开展了以“改写孩子一生的赏识教育”为主题的讲座的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乐观、自信。中班组我们请专家进行《开发幼儿多元智能,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讲座,让家长了解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 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大班组我们和小学教师联系,进行教学互助,请小学低年级老师对家长进行做好幼小衔接方面的讲座。

除了固定的讲座,我们还根据家长实际需要,不定期的安排家长学习活动。如我园开展过《关注孩子心理健康,促进孩子快乐成长》《我爱读书》《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系列专题讲座。今年根据肥胖儿有增多现象,我们安排了区妇幼保健中心医生前来肥胖儿家长进行讲座,医生耐心详细地讲解肥胖儿的危害和预防,家长听讲后,积极配合幼儿园的工作。一个月多名肥胖儿就出现了好转,有两名幼儿恢复正常,有一名幼儿从中度肥胖减之为轻度肥胖。

2、自我学习

为了增加家长的育儿经验,培养孩子从小爱看书爱学习的习惯,每年九月,新生报到后,我们义务为家长征订教育杂志。我们根据往年家长的订购情况,向家长推荐四本优秀杂志,家长从刚开始的不理解,到后来家长踊跃参与订阅。去年九月我们为家长征订《东方娃娃》157份、《早期教育》(家教版)125份、《莫愁》(家教与成才版)46份、《好儿童画报》276份。幼儿园园刊《荷露报》每学期三次定期免费发放给每个家长,园刊从本园的实际情况出发,展现最近教学动态,提出新的合作要求,解决家长实际问题。

每年六一前夕,我们会主动和教育书店联系,进行送书上门活动,避免家长带孩子去书店的辛劳,同时避免家长盲目购书。

幼儿园不断创设条件,为家长营造良好的自学氛围。自我学习不仅提高的家长自身的文化素质、也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解放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幼儿园教育实效。

3、经验分享

幼儿园每年都会利用五一假期,开展“家教征文”比赛活动,共同来探讨家庭教育的最佳方法。通过家长将生活中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或平时对孩子的观察,及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佳话、奇事、趣事整理成文,介绍给大家,让大家一起分享。每年我们都会收到很多优秀的家教作品,今年我园收到征文作品396篇。今年大四班毛王家长在《给宝宝真正的快乐》一文中说:“为宝宝的未来设计,就需要从现在开始,给宝宝一个真正的快乐。这里的快乐,不仅是指适度满足宝宝物质层面上的需求索取,还应当包含宝宝在学会谦让、学会孝敬、学会合作、学会同情过程中获得家人与他人表扬后,又能与家人及他人共享这种快乐的快乐。”看到这样的文章我们很欣慰,因为家长的教育理念有了很大改变。

三、鼓励家长参与,找到改变家长教育观念的落脚点

通过家长的理论学习,家庭教育观点也得到大大改变,也能够认识学前教育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幼儿园单方面能够完成的,知道家园合作的重要,这时教师要创造一切条件,鼓励家长参与,让家长在合作中,看到孩子更快、更好的发展,让家长切身体会家园合作的甜头。

1、参与班级主题活动

让家长积极参与主题活动,最重要的是要让家长充分了解和认识到主题活动对幼儿发展的意义以及自己在主题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每次新主题活动的开展前期,我们会通过不同形式向家长介绍我们的活动意图,并鼓励指导家长参与主题活动物质上和孩子知识经验上的准备。

每次一个主题结束,我们都会用板报等形式向家长总结汇报,将孩子在活动中快乐的场面和进步用文字及照片的形式展示出来,当家长看到自己提供的一些废旧材料给孩子带来那么多的乐趣时,当看到自己为孩子积累的知识经验让孩子在活动中能大胆、自信地展现在同伴面前的时候,觉得自己付出的努力“值了”。

2、做好义工服务工作。

家长们通过学习和参与,家园合作的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能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探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种种利弊。同时,家长们看到教师整天为孩子忙碌时,他们有了自己能为老师、能为幼儿园做点什么的想法。于是,幼儿园成立家长义工小组,义工小组成员有全职妈妈,也有退休在家的奶奶,有些做生意的爸爸也愿意参加。幼儿园专门成立一间家长工作坊,每周四下午开放。家长的参与把教师能从繁重的制作教玩具的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有了更多的时间了解孩子和研究教材。

家长义工除了制作小手工外,还协作老师护导外出参观、在幼儿运动会时做裁判等,家长在活动中也体验到与孩子在一起时的那一份童趣与快乐。

3、成立家长助教团

由于我园生源多,拥有相当丰富的家长资源。不同家庭文化及成员的职业、经济条件、信息都有其独特的一面,让家长充分挖掘自身潜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家教资源的优势,能适时的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充当一角,并成为我们一支强而有力的“流动教师队伍”。 如医生爸爸为大家上了一堂“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增强孩子的血色素”,让家长们更正了传统中的旧观念,获益匪浅。

幼儿园有一块种植园地,我们邀请农村奶奶传授种植小窍门,充分利用这些“奶奶家长”的种植优势,请她们带孩子到种植园地去进行种植活动,让孩子们和老师懂得了很多种植小秘密。

4、运用网络进行交流学习。

我园是苏州市网上家长学校的实验基地,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传播的模式,网校为广大家长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提供一个更为便捷更为广阔的课堂,为宣传家庭教育工作传播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开辟一条更为畅通的渠道。我园充分利用网上家长学校“路路通”短信频道,利用信息及时与家长联系,教师根据孩子学习情况让家长在家配合教师进行教育,也可以根据新主题要求家长帮助孩子丰富或整理经验知识,达到资源共享的作用。

总之,家园合作不仅有利于幼儿的发展,也有利于成人的提高,而儿童的发展,又是以成人的提高为基础的。幼儿园作为专门的教育机构,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合作”中应该持一种更为积极主动的态度,但必须真心实意地把家长视为自己平等的“对话者”和合作伙伴。因为只有改变家长教育观念,才能加大家园合作力度,才能充分利用家长资源,从而更好的促进幼儿的成长。

作者:范玉娟

上一篇:农村金融体系下金融论文下一篇:省域内农村金融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