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装备

2024-05-01

教育装备(精选十篇)

教育装备 篇1

一、科学规划: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内在要求

1. 认清形势, 理清工作思路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是全国重工业区, 区内驻有南化、南钢、扬子等国家大型、特大型企业, 是知识分子密集地区, 历来有重视科技、重视教育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 企业办学与政府办学并存, 条块分割, 相互竞争, 教育装备也是处于“自为”状态, 缺乏统一规划, 水平参差不齐, 同时又存在资源浪费现象。至2004年10月底, 南钢、南化、扬子所属共16所中小学全部移交地方, 结束了教育长期条块分割的历史。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面对新的形势, 面对教育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的实际, 首先要考虑的是教育布局调整、资源整合问题, 按照先进生产力的要求改变落后的教育装备和教学方式, 从而使本区学校的资源配置相对均衡。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处理好当前与长远、整体与局部、投入与效益的关系。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确立了教育装备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科学规划, 逐步推进, 均衡配置, 整体优化。这一思路的确立, 标志着沿江工业开发区教育装备结束了“自为”时期, 开始了“科学”发展新阶段。

2. 充分论证, 科学进行规划

南京沿江开发区社会事业处将教育装备作为推行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位、培养新型人才、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 研究制定全区教育装备的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在研究过程中明确了建设、装备、管理和使用同步进行的要求。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以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为例。扬子中学为国家示范高中、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04年10月从扬子公司移交到地方。由于该校原来面向扬子公司职工子女招生, 办学规模较小, 不能适应移交到地方后日益增长的升学需求。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调研、科学论证, 对区内普通高中进行整合, 将南钢中学高中部、大厂中学高中部与南化一中合并, 建立一所三星级高中, 扬子中学按五星级标准24轨规模易地新建, 从而形成区内普通高中梯度化结构, 满足了不同层次初中毕业生的学习要求。

3. 严格要求, 合理实施装备

在规划制定过程中,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适度超前的理念, 根据学校实际和长远发展要求, 明确建设的目的和规模, 对照《南京市教育局中小学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中小学“五室”建设的指导意见》《南京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试行) 》, 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装备的目标和任务, 出台了《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十一五”教育装备发展规划》, 同时提出了“小学达市级实验小学标准, 初中达省级示范初中标准, 高中达四星级高中标准”的办学条件建设与教育装备要求。在装备实施的过程中, 我们坚持“高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核心, 统筹安排, 均衡配置, 使装备结构更为合理, 能充分满足不同学校、不同教育需求的需要, 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装备的功能。

二、科学管理:体现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 建立网络管理平台, 及时调配教育资源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运用现代管理技术, 将全区所有学校的教育装备进行造册登记, 校对核查。在此基础上, 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建立了学校教育装备网络管理平台。通过该平台, 不仅可以及时调配各校的教育资源, 同时可以了解各校教育装备的使用状况。例如, 实验管理平台, 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先制定教学实验计划, 上传管理中心。每个任课教师先要进行预约, 才可进行实验。其中, 包括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实验以及课外拓展实验等。该平台能够明确把握各学校实验教学状况, 主管部门能通过该平台实现远程管理, 使教育装备的使用更为科学化。

2. 定期进行维护更新, 保证正常投入使用

科学管理要求, 教育装备要经常进行维护与更新。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各中小学都有专人负责教育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同时建立了一整套装备管理、使用、处置制度。通过及时的维护与更新, 保证教育装备能正常投入使用, 不被闲置。在维护与更新过程中, 坚持能修的修, 能用的用, 克服盲目攀比、贪大求全、追求高尖的错误思想, 做到经济适用, 杜绝浪费现象发生。

3. 组织开展全员培训, 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就是将“物化”的现代教育技术变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实际能力。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遵循“全员培训、分层推进、注重实效、整体提高”的原则, 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区、校两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近年来, 区教师进修学校分三轮在全体教师中组织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内容涉及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实验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 并组织教师参加课件制作、网页设计、魔灯、几何画板、3DS MAX等现代教育技术的专题培训, 为各校培训了一批开展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在全体教师中基本普及了现代教育技术。如今, 全区各校中青年教师人人都通过了初级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核, 学校中100%的青年教师会制作课件。教师能够自学运用教育理论, 结合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 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普遍提高。

三、科学应用:发挥先进生产力的积极作用

1. 建立公共资源平台, 促进教育信息交流

教育装备转化为教育现实生产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建立公共的教育资源, 加快教育信息的交流与沟通, 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此,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充分发挥区教育信息网的作用, 使该网站成为连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与学校、家庭、社会, 实行信息交流、资源共享、电子政务的网络大平台。通过网络, 教师可以网上教研、远程学习、教学观摩、可以与学生和家长进行虚拟交流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 优化教育决策。学生与家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 及时反馈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和愿望。

2. 组织教学技能竞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全面普及现代教育技术的基础上,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更加注重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化成长。区教育行政部门坚持每年举办教学年会, 开展课堂教学竞赛活动。活动的主题就是教师们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有效教学。通过教学竞赛, 全区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了进一步发挥, 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近年来,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的教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中考、高考质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市前列, 其中, 2007年高考升学率达到88.19%, 本科率达到44.3%, 600分以上的考生达78人, 占考生人数7%;2008年高考成绩再创佳绩, 升学率达到88.5%, 本科率达到54.2%, 扬子中学有3人分别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区内两所高中连续3年获全市高中绩效评估综合奖和质量推进奖。

3. 加快装备功能研发, 推动素质教育发展

在管好用好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十分重视现有教育装备功能的研发, 为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深入实施保驾护航。例如:扬子中学认真开展并完成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省级课题研究, 将课题成果充分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为了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 学校对原有的技术应用实验室进行改造, 使之成为学生进行该项技术实践场所。为了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利用数字地理实验室开展课外地理兴趣活动, 师生在使用过程中感受现代科学技术对教学的重要作用的同时, 体验了探索我们地球的科学过程。现在, 扬子中学教师不仅是使用多媒体上课, 更重要的是开发出相应的教师“私本”教材与教学案。这些“私本”教材与教学案更适应该校教师授课班级学生特点与学习需要, 使教学达到更佳效果。

目前, 全区各校充分利用学校的装备与教育资源建立了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南师大附属扬子中学的“分层推进”教学, 大厂高级中学“收视课程”与美术、音乐特长教学, 扬子一中按全面发展育人理念开设的艺术、体育、文化和技能类几十门选修课程, 旭东中学美术、音乐特长教学,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澄心”教育, 扬子四小“儒香文化”特色, 南化四小的“个性化教育”, 扬子三小的“四园”文化, 南化实小的“名人教育”, 南化三小的“写字文化”, 扬子二小的“绿色生命”, 葛塘中心小学和九龙小学的课外阅读等。与此同时, 九龙中学、扬子二小、葛塘中心小学先后开展了“小班化”教学实验, 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九龙中学在市教育局组织的班级文化建设评比中得到好评。扬子二小小班化教育网站被市教育局确立为南京市小班化教育门户网站。校本课程的全面建构, 加剧了学校特色化进程, 也为素质教育的高质量实施开拓了渠道。在每年举办的中小学生“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活动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评比中, 广大中小学生踊跃参加, 展示了丰富的素质教育成果。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教育装备的实践与研究, 为本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 实现了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现代教育技术观念变革, 也为全市教育装备工作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和基本经验。今后, 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教育装备发展战略思路是:巩固基础, 优化配置, 突出效益, 加快转化。

摘要:教育装备是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相关软件及其配置的总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根据区域特点适用科学策划方式对本区域的教育装备进行科学规划、优化配置, 在此基础上通过科学管理与应用促进教育装备效益的最大化, 将教育装备转化为现实的教育生产力, 为教育发展提供保障。本文就南京沿江工业开发区教育装备发展状况及其转化为教育现实生产力问题进行总结与研究。

关键词:教育装备,转化,生产力

参考文献

[1]黄文飞.教育技术装备为新课程改革保驾护航[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5, 9

[2]周碧松.教育技术装置的发展必须坚持需求牵引技术推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6, 3

[3]李建新.努力实现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跨越式发展[J].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6, 2

[4]马坚丽.教育装备整合与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7, 7

教育装备论文 篇2

亲爱的老婆 21:07:51

范围及内容:1.新课程实施后,实验教学的研究与探索 亲爱的老婆 21:08:37

2.新形式下实验室的建制,管理,效益的探究 亲爱的老婆 21:09:25

3.教学仪器设备的改制,自制,创新

亲爱的老婆 21:10:44

4.实现教学中应用实验教学设施设备的优秀教案及案例 亲爱的老婆 21:11:45

5.音,体,美,卫等教育技术装备在应用与实践的探索 亲爱的老婆 21:12:22

6.实验教学与各学科整合的研究与探索

亲爱的老婆 21:13:13

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研究 篇3

关键词 教育装备;成本效益;全寿命周期;绩效技术

中图分类号 G40-0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489X(2008)014-0003-02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繁荣发展,对教育的投入不断增加。教育投入不断增加意味着随着教育信息化、标准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教育装备无论从数量还是投入均非常巨大。教育财政每年都有大量的经费投入到教育装备中来,购买和使用维护新型教育技术装备的费用亦不断增长。以浙江省为例,2006年教育装备总投入达11.7亿元,比2005年增加了1.45亿元,增长比例为14.1%;其中财政经费投入5.2亿元,占总投入的44.4%,比上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生均教育装备经费投入187.6元,比上年增加15.1元;至2006年底,全省中小学教育装备总值99.8亿元,生均教育装备金额达到1 599.7元[1]。投入如此多的经费用于教育技术装备建设,这些装备使用效益如何呢?成本效益如何分析呢?系统化解决此类问题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研究应运而生。

2 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的研究现状

2.1 教育装备研究教育装备研究是教育技术学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对教育装备的研究并不少见,但理论性和规范性强的研究论文比较少,教育装备专著为零;理论研究队伍主要是首都师范大学艾伦教授、胡又农副教授及其团队;发表教育装备理论研究论文的刊物主要有《中国教育技术装备》《中国现代教育装备》《实验教学与仪器》《教学仪器与实验》《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理论研究大多集中在定义、分类、决策、学科体系、全寿命理论、管理系统等方面。

2.2 成本效益研究国外对成本效益研究一般停留在远程教育、软件系统、宏观的教育投入研究;国内对宏观上的教育投入与产出研究比较多,但从教育装备这个角度研究很少。Meg Sewell和Mary Marczak的《UISING COST ANALYSIS IN EVALUATION》认为,成本分析由低到高可以分成3个层次:成本分配、成本效力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Thompson M.S.的《Benefit-cost analysis for program evaluation》(1980)中详细阐述了成本效益分析的定量分析技术。

教育技术领域的成本效益分析目前主要集中在对远程教育的研究,对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研究的资料显示为零。James Taylor(1997) 在《Flexible Learning Systems: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es for Staff Development in Industry》一文中介绍了远程教育的成本分析;Hilary(2004 )估计了一般远程教育机构的资本项目及使用年限;丁兴富(1990)估计了电大的资本项目及使用年限,郑勤华、陈丽(2004)估计了我国网络教育学院的资本项目及使用年限;韩光艳、何烽(2005)提出了企业网上培训成本分析的框架。

2.3 教育装备成本效益从教育装备这个角度看成本效益,国外因为没有类似的理论概念,目前没找到相关的论文或书籍;国内研究也不多,仅见马艳霞(2005)、王涛(2005)、吕波(2006)、李刚(2006)、薛鹏(2006)分别从多媒体网络教室全寿命费用、网络机房故障与维修分析、高校教育装备采购效益、教育装备维修工作现状、绩效改进技术进行教育装备使用效益研究。但是这些研究都较微观,而且是基于军事装备管理中的全寿命理论进行分析的,缺少对教育装备成本效益宏观理论的研究,缺少基于教育装备特点的系统研究,缺乏成本方面的研究。

3 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的理论基础

3.1 成本效益成本—效益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决策方法,是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常用于评估需要量化社会效益的公共事业项目的价值。非公共行业的管理者也可采用这种方法对某一大型项目的无形收益(Soft Benefits)进行分析。教育装备的投资,既有学校的部分投资,也有政府的部分投资,但归结仍是公共投资。因此,将教育装备视作公共产品进行成本效益评估,有其可行性和必然性。

3.2 全寿命费用寿命周期费用(LCC,Life Cycle Cost)分析是近几年来国外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工程费用优化方法。我国多在军事装备方面开展研究,在民用产品方面涉及较少。目前,LCC方法已应用到许多国家,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1996年的可靠性和维修技术委员会上,正式颁布《寿命周期费用评价》标准。寿命周期费用理论从系统观出发,全面考察教育装备的投入、使用、维护直至报废的成本费用,并考虑到四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全寿命周期费用理论从微观上支持单项(件)教育装备的成本效益。

3.3 教育成本教育成本是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学习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教育成本由教育服务成本和教育机会成本两大类构成。教育成本依据其支出的目的不同、支出的主体不同、支出性质不同和支出的度量单位不同,分成若干类别。主要类别有教育直接成本和教育间接成本,教育社会成本与教育个人成本,教育物质成本与教育人员成本,教育总成本与教育单项成本[2]。教育装备部门从整体上虽然是精神生产领域,但同样可以借用教育成本理论的相关原理,对于考察教育装备投资的经济效益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3.4 绩效技术绩效技术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吸收了系统论、认知科学、行为工程学、人类工程学、人力资源管理、评价学、质量管理等多门学科领域的观点。因此,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角度出发给绩效技术下定义,就会有不同的定义。相比之下,笔者更认同Harless的观点:“人类绩效技术是一种操作方式,它通过确定绩效差距,设计有效益和效率的干预措施,获得所期望的人员绩效。”[3]绩效技术有助于从教育装备管理的视角考虑教育装备的效益问题。

4 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研究的框架

4.1 教育装备成本理论研究在研究教育装备基本理论(如基本内容、基本方法等)的同时,主要研究与教育装备使用、维护、管理过程中的人力、物力及其影响因素。可以从教育成本理论出发研究其成本构成,也可利用绩效技术确定管理的成本问题。为此,要研究国内外经济学、教育学、装备学的成本理论,并整合到教育装备成本研究中。此外,还要对教育装备的经费来源进行研究,以便于挖掘隐性成本或其他相关成本。

4.2 教育装备效益研究理论主要研究教育装备使用效益问题,包括社会效益、教育效益。可从全寿命周期和成本效益理论出发,就宏观和微观两层面进行教育装备效益的研究。系统研究从学生受益(教育收益)、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水平、管理者提高管理效能、社会对学生评价等多角度去评价教育装备的综合效益。系统研究单件(项)教育装备从使用到维护的人力物力成本与效益,系统研究一个部门(学校)的整体教育装备效益。

4.3 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标准从教育装备的视角,效益问题涉及教育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如何真实有效地评价或衡量教育装备的效益问题呢?如何从影响效益问题的众多原因中迅速找到主因呢?如何构建区域性的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标准?这些都涉及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标准的制定。要系统研究教育装备目前的效益评价标准(事实上),考虑到教育公平、区域发展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单件(单项)装备、单个部门(学校)和某地(某省甚至全国)的教育装备效益评价标准。与此同时,由于教育装备有教学仪器装备、图书装备、信息技术教育装备之分,其效益评价标准显然必须有所差异,这也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4.4 教育装备成本效益分析系统研究为了便于基础教育部门全面掌握学校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状态,为学校提高管理效能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提高教育投资效益提供决策参考,同时为构建教育装备理论体系提供一个实际可开发的案例模型参考,丰富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理论。要根据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理论,设计开发出既符合用户需求,又符合教育装备成本效益分析模型的成本效益自动分析系统,使学校或教育装备管理部门随时能根据这个评价系统了解各学校的信息化教育装备使用效益,为提高基础教育装备效益、改进学校效能服务。

该系统采用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不同的调查对象(学生、教师、教育装备管理人员、县市教育装备管理人员等)进行调查分析,输出类似于SPSS或SMARTDRAW的专业统计图表,并最后根据人工智能模块的识别,自动分析产生相关的调查报告(由模板加入数据及建议、策略等)。研究者可以方便快捷地创建网络问卷并通过E-mail和网页等方式发放,反馈数据保存在数据库中,可直接对其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和制作统计图表。同时,为方便研究者进行数据的深度挖掘,系统也提供各种格式的反馈数据导出功能,可利用专业统计软件(如SPSS和SAS等)进行深入的处理与分析。

5 结束语

成本效益作为教育装备研究的一个重要视角,目前在研究实践上缺乏成功的案例,对教育装备实践缺乏显性的指导方案;在理论上急需整合军事装备理论、教育经济理论以及教育技术理论,形成比较专业的理论体系。为此,还需要系统研究教育装备成本效益理论,开发相关案例,设计出基于成本效益模型的教育装备反馈系统。这个新领域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士不断加入研究队伍,并为此作长期研究。成本效益研究作为教育装备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必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教育装备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参考文献

[1]施建国,郑鲁根.2006年度浙江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状况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7(7):1—6

[2]袁连生.教育成本计量探讨[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4

我与教育装备的亲密接触 篇4

1999年, 也就是建国50周年的时候, 我那时刚刚小学毕业。那会儿的小学教室中的教学设备还都相当简单, 一块黑板、三尺讲台、一本教案几乎就是整个教学内容的全部。由于教学条件有限, 授课老师就必须想尽办法来让同学们理解其所授的知识。比如在上数学课时, 为了使同学们对长方体、立方体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老师就用各种颜色的粉笔在黑板上画出各式各样的图形供学生们辨认。最难的是上自然课, 由于教学模型的短缺, 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只能通过书本上的图片和叙述来了解自然科学现象, 这无疑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不过也有令人值得高兴的地方, 那就是我们在上六年级的时候, 学校为我们添置了电脑机房。虽然上课配置的只是586的学生客户机 (当时算是最先进的了) , 系统也只是黑底白字的DOS以及WPS, 但对当时的我们而言依然是一段相当愉悦美好的时光, 此情此景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初中的时候, 时间已经步入了21世纪。我在中学时期有幸担任了班级生活委员一职, 这使我对教学设备的变化有了更深层次的感触。中学的教学仪器设备与小学相比有了明显的改善, 在上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时, 老师就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实验仪器为我们现场演示, 课堂教学环节立刻变得生动形象而富有立体感。同时, 在学校的实验室中, 我们更是可以亲自动手完成实验, 感受实验成果给我们带来的那份激动和喜悦。

我们还遇到了一件“新鲜”事物, 那就是闭路电视。由于受学校场地所限, 一些全校性的学生大会是不可能安排所有人集中到同一个场所举行的, 有时就要分成主会场和分会场, 但依然无法满足会议的需要。这时候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就应运而生了。通过电视对会议的“现场直播”, 学生们只需在教室里就能看到会场内的一举一动, 如同身临其境, 使会议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此外, 闭路电视还经常在午间休息时播放一些校园电视台所制作的节目, 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到了高中, 我又出任了班级电教管理员一职, 集中负责对班级教学设备的维护工作。高中时代的教学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信息化程度的大大提高。首先, 每间教室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套电子投影设备, 这样老师就可以将制作的课件直接拿到课堂上使用;其次, 在电子投影仪的基础上增加了实物投影仪。相对于以前小学和初中使用的幻灯机, 使用实物投影仪无需将所讲内容事先写在透明幻灯片上, 而是直接把教材放到上面即可。这样既减轻了老师备课的负担, 又弥补了普通幻灯机无法显示图像的缺陷。这对于文史类学科的学习, 尤其是英语学科的学习, 以及数学等学科需要制图教学的学习, 都具有相当大的帮助。此外, 生物、化学等一些学科的小型观察实验, 也可通过实物投影仪进行, 这就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除了电教设备, 高中时期的其他教学仪器设备无论从数量上, 还是从质量上与之前相比都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学生们上课时基本可以用上较新的实验设备。另一大变化则来自于教学环境的改善, 空调的添置、照明设备的更换使学生能够在一个更加舒适的环境中学习, 使学习精力更加集中。

2009年, 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 也是我迈出校园, 步入工作岗位的一年。此时的课堂教学与十年前相比已然发生了巨变。以电子化为代表的现代式教学, 正在逐步替代以黑板粉笔为代表的传统式教学, 成为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环节。老师的授课, 也从原来单纯的手写口述, 演变成现今的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 辅以教学课件进行讲述的生动模式。教学方式的改善, 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广大的在校师生。

(上115接页)

型使学生非常直观观察到化学键的形成和分子的空间构型, 使原来靠师讲授学生理解困难的内容变得清晰而容易掌握。

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创意, 制作出的课件是智慧的结晶, 是辛勤劳动的成果, 我们应为能够制作出好的多媒体课件而自豪。但是, 毕尽时间有限, 精力有限, 甚至外语水平所限, 完全由自己制作的课件终是少数, 大量的课件还需要到网上去下载, 或者进行二次开发。英特网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我们化学教师应该能够充分运用网络资源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解决同一个教学难点甚至可以找到多个课件, 我们要有比较地吸收、利用、改进和开发。

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 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须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应该处理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与传统媒体教学的关系, 粉笔和黑板仍然

展望未来教学设备的发展, 课堂教学无纸化和电子化的特点将更加突出。届时老师除了可以使用电子课件进行教育教学, 还能够使用由电子纸张和电子墨水制成的电子教案进行备课和讲述。与传统纸质教案和电子课件相比, 电子教案具有可重复使用性和低功耗的特效, 使用起来更加节能环保, 老师的教学工作将变得更加轻松自如。

另外, 现代互联网络技术和3G技术的飞速发展与普及也使师生间异地进行教学活动成为可能。老师只需在办公机上加装摄像头和话筒, 就可以在办公室或家中“现场”为学生们批改作业或为同学们进行答疑辅导, 以及处理班级日常事务, 甚至连家访也可以同过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 这样学生们在课下就减少了频繁出入办公室的麻烦, 使办公及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纵观十年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 我们不难看出, 教育事业的发展, 离不开教学设备的推陈出新。没有教学装备的“硬件”作保障, 多么先进的教学理念都将是空谈。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我国的教学设备水平已经逐步赶上并接近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普遍水平,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 我由衷地感到自豪和欣慰。

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 我们应该将多媒体课件作为课堂教学点睛之笔。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媒体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 它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实验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 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 放弃垂手可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

教育装备自查报告 篇5

根据《关于开展县域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的通知》及《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督导细则》,我校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组织进行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领导机构健全

1、行政上有明确分工。指定沈栋林副校长分管教育技术装备。

2、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领导小组。丁为民校长任组长,沈栋林任副组长,组员有教务处章新民主任、总务处孙士荣主任、德育处处付兴超主任及各处室副主任、各村小校长。

3、成立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检查小组。沈栋林副校长任组长,赵光霁、靳如生任副组长,组员有乔湘凌副主任(负责检查电教一块)、郑建华老师(负责检查图书阅览一块)、孙士荣主任(负责检查实验教学)、乔湘凌副主任(负责音乐、美术室及音乐、美术教学)、郑平老师(负责体育室及体育教学)。

二、硬件设施情况

我校现办学规模为小学平行3轨,计19班,对照省ⅱ类标准,在硬件设施上基本达标:

1、关于专用室设置。专用室设置在种类、数量上符合要求。学校现有科学实验室1个,仪器室1个,藏书室1个、音乐教室1个、音乐器材室1个,体育器材室1个,美术教室1个、计算机网络教室3个。

2、关于实验室装备。科学实验室、仪器室硬件建设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有关要求,面积基本达标,内部设施较好好,有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等措施,仪器完好率不低于95%,每年安排实验教学的专项经费,且占有合理的比例,做到专款专用,仪器设备摆放规范,管理制度健全,仪器设备帐册齐全,帐目规范,能按课程标准要求完成实验教学任务,每年都能组织开展教具制作、论文评比、实验竞赛、教学观摩、教学研讨等教研活动。

3、关于信息技术装备。能积极为教师提供信息资源;拥有学生机房3个;建有校园广播音响系统,为日常教育教学需要提供了便利。

4、关于图书室建设。图书室分布较为合理,全天开放,全开架借阅,满足不同层次、多样化需求,实行定期开放。

5、关于音体美器材配置。音乐教室现有钢琴1台,音响1套,五线谱电教板1块,音乐器材室有竖笛、锣鼓、小号等乐器十多种,目前,不到位的是音乐教室缺多媒体设备,器材室缺乐器架,橱柜偏少,乐器种类不够丰富,没有舞蹈房,也无多媒体设备、音响系统、化妆台、保健箱、资料柜等。美术室电配置到位,小型器材到位,如学生画架、写生画板等。体育方面,生均活动场地面积10平方米,150米跑道,篮球场3片,排球场1片,室外乒乓桌4张,室内乒乓桌1张,单双杠区和成套器材集中安置,区域自成一体。体育器材方面,只是因损耗、损坏等原因,略有不足,需要再增添些。

三、软件建设上达标

重视了器材使用和资料台帐积累,做到了:

1、规章制度齐全。学校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修订、完善了规章制度,整理成册,明确职责、执行规范。所有规章制度均上墙,起到了提醒、督促作用。

2、开齐课程上足课时。音、体、美、计算机等学科课程均能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开设,同时,加强了课程管理,学校每天安排有行政人员对教师执行课标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了课标的权威性和执行力。

3、提高器材使用率。学校每学期计划中均有提高器材使用率的明确要求。保证了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开出率;保证了音乐、美术、计算机等课程上课到专用教室,用好用足器材,提高学生直观形象,增强了学生上机机会,锻炼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正常开放图书室,学生生均学期到图书室达10次以上;积极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了学生每天有1小时运动时间,长年开展师生长跑活动,师生身体素质得到增强。

4、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学校定期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系列专项竞赛,内容有写教案、说课、解题能力、打字、多媒体课件制作等,积极倡导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查阅资料,拓宽知识面,同时不断提高应用能力。积极参加校际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等,让教师展示能力、风采。

5、认真进行资料管理。学校每学年有教育技术装备项目计划和总结,学校管理制度健全,档案分类装订成册,历年统计资料齐全、数据准确。仪器、图书等设备帐册齐全,帐目规范。实验记录、图书借用记录、计算机上机记录、体育器材借用记录等资料齐全。

6、做好公物管理工作。制订《老张集中心小学公物管理制度》,对所有公物指定专人负责,总务处每学期期初、期末进行核查。同时,做好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落实防火、防潮、防腐、防尘、防盗、维修措施,确保实验仪器完好率在95%以上。

从自查情况看,经过省“四配套工程”验收、省规范管理达标校创建等活动,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得到了推进,近年来学校设备设施方面投入较大,不断完善,但对照上级标准、要求,我们还有需要努力的地方,我们将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地方党委政府、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不懈努力,争取早日达标。老张集乡中心小学

教育装备 篇6

【关键词】通识教育 人文教育 文化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 职业素质教育

职业技术院校是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其最终目的应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而不是只懂技术片面发展的“工具人”(指人在生产活动中与机械一样,只是一种工具)。“职业人”首先是一个健全的“社会人”,具备普通公民的基本素质,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公民;其次作为从事特定职业的公民,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素质。需要具备其职业活动所要求的技术知识与技能,还必须具备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职业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以及一定的人文素质,如将此视为素质教育理念在职业院校的深化,可归结为职业素质教育。而目前教育界关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有不同看法,主要存在以下四种代表性观点,本文将各观点与职业技术教育阶段的素质教育理念进行比较分析。

一、通识教育 (General Education)辨析

通识教育起源于西方,从19世纪初被提出以来,有一定代表意义的表述达50多种。1945年,哈佛大学委员会发表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将通识教育界定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首先作为人类的一个成员和一个公民所应接受的那部分教育”指出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健全的人”和“自由社会中的健全公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对教育质量非常不满,发出了“国家处于危险中”的呼声,因而“回归基础”的呼声高涨。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术能力等的训练,许多学校将英文写作、数理统计、自然科学、口语表达、逻辑思维、批判能力等视为学校教育基本要求。所以20世纪80年代左右哈佛学校发表的《哈佛大学关于核心课程的报告》开启了核心课程作为通识教育标志和特征的新时代。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通识教育课程,这些核心课程涉及文理学院六个领域。包括文艺领域、史学领域、社会领域与哲学分析、科学领域、外国文化领域、道德思考领域。

通识教育与素质教育毕竟不同。通识教育相对应的概念是专业教育(Speci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是关注学生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教育,它是包括文化、道德、情感、体力等各个方面内容的非专业性教育,通识教育更多在培养一个公民;而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是特定专业技能人才。素质教育是从人的素质结构的具体操作目标入手解决全面发展教育理论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运用,素质教育包括了通识教育中的内容,同时专业教育中也有素质教育的内涵。

二、人文教育(Humanism Education)辨析

人文教育是培养人文素质并促使其内化的教育活动。其中人文知识及方法是人文素质的基础,人文精神是人文素质的核心,人文行为是人文素质的外化。

杨叔子院士认为:“人文素质就是做人的素质。人为本,做人的素质,特别是人格,是本之本”。可见,人文教育是如何做人的教育,通过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相关知识的学习、熏陶、感悟、内化、积淀,使人形成正确的行为态度,能够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虽然人文教育与素质教育落脚点都在人身上,但人文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素质教育还蕴含着其它诸如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教育。

三、文化素质教育(Cultural Quality Education)辨析

文化素质和文化知识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文化知识是指经过各种文化课程的学习而得到的种种具体知识;而文化素质则指一个人的知识、才能、鉴识所构成的文化造诣或素养的一般体现。

主要是通过对学生加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同时对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可见,在我国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人文素质教育,但文化素质教育涵盖了人文和科学素质两方面的教育,内容比单纯的人文素质教育更广。

与素质教育相比较,文化素质教育则是把文化素质单独提出,旨在培养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是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不仅涵盖了人文素质培养,还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

四、职业素质教育(Professional Competence Education)辨析

素质教育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出现。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于1987年在《努力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的讲话中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基础教育不能单纯办成升学教育,而应当是社会主义的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公民的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叶澜(2006)认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宗旨,处于一切教育活动之魂的地位,而不是一个规定化的教育活动的模式。在教育目标上,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宗旨;在教育内容上,要求施以较全面的教育;在教育方式上,充分重视学生主体积极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教育途径上,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在教育评价上,重视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品质的养成,并鼓励不同特色的培养。严格上讲,素质教育对教育效果的衡量重基础、重长远,不重眼前。

素质教育在每个教育阶段应有所不同。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应“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虽然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系统提出职业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只零散于各期刊中,多数从探讨的角度进行分析,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较缺乏。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职业素质内涵与构成的探讨。对于职业素质的构成,有一定分歧。孙晓霞(2008)提出职业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素质;宫玉杰(2007)认为除上述四项外,应将业务素质也涵盖其中;吉飞(2009)则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方面。更有学者将职业素质进一步细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审美素质、专业素质、社会交往素质、适应素质、创新素质等(周光宇,2009)。职业素质在不同的岗位上有不同的要求,不同角度进行研究得出结论自然不同,故对其构成有不同认识。在借鉴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职业素质教育虽然在不同行业、不同岗位上有所不同,但仍是具有共性的。本文将职业素质概括为身体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职业技能和职业心理素质5个方面。

第二,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陈和(2007)认为职业技术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可从职业理念教育、职业能力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和创业素质教育5个方面实现。职业素质教育要在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同时,重点加强社会主义价值观、人生观,职业道德(含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遵纪守法意识等)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素质的培养(杨东进,2008)。黄三平(2008)从校园文化角度提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使之成为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

目前对职业素质教育的培养途径研究有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操作中,职业素质教育多数仍停留在形式上,普遍存在着模糊化、形式化和简单化等问题。职业素质养成是以知识为基础,课程教学仍应是职业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课程设计是重点,但不能忽视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进,否则难以渗透到教学活动之中,落实到位。

五、结论

我国职业技术教育飞速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高技能人才,但职业技术院校在重视技能教育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人的全面發展。纵观国外发达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情况,在技术能力培养上不仅注重实践操作技能,且在人才培养上注重职业品质的培养,即重视培养技术能力又重视职业素质教育。从目前我国教学现状来看,一些职业技术教育只重视职业技能培训,而忽视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心理素质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播科技,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在职场中为人处事和如何思维,但是现今的职业院校培养很难达到以上要求,目前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应提倡职业技术教育应以“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点,才能凸显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李曼丽,林小英.后工业时代的通识教育实践以北京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American Task Force on General Education Report.1998.

[3]杨叔子.人文教育:情感、责任感、价值观[J].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通讯,1999(3-4).

[4]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5]叶澜.清思反思再思--关于“素质教育是什么”的再认识[J].人民教育,2007(1).

[6]孙晓霞.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11).

[7]宫玉杰.论高职人才职业素质教育[J].辽宁高职学报,2007(1).

[8]吉飞.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有效途径探讨[J].教育与职业,2009(8).

[9]周光宇.浅析高职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辽宁高职学报,2009(6).

[10]陈和.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途径[J].职业技术教育,2007(23).

[11]杨东进.职业核心能力与职业素质教育[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教育装备部门的职能定位思考 篇7

一、不同时期教育装备部门职能概况

1. 完全计划经济时期

1958年, 为改变教育底子薄, 办学条件差的状况, 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部和商业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商业部门将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的供应工作移交给教育部门, 教育部首先成立“教育部教学仪器供应社”, 各省市相应的成立教学仪器供应社、站。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省一级装备部门不能满足学校对教学仪器的需要, 各省地市、县也随之成立教学仪器供应站。教学仪器供应社的主要职能定位为配备、供应教学仪器, 其模式为教育行政部门划拨经费, 教育部仪器供应社分配教学仪器, 仪器供应社向学校调拨仪器。供应社供应仪器的对象, 主要以中小学为主, 部分省市承担高校的供配任务。在仪器配置较多之后, 参与管理仪器。统购统销是仪器供应的主要特点, 供应社不能自行采购仪器, 其职能单纯而简单, 概括为“统计、分配、调拨和管理”。当时, 供应社与行政单位一样, 所有经费来源由教育经费划拨, 没有创收任务。在物质匮乏时期, 仪器供应社尽管职能缺乏灵活性和独立性, 但是适应了当时社会要求, 满足了教育行政部门的需要, 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中介作用得到充分, 支持了教育的发展。

2.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

改革开放后, 电化教育和实验教学工作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各种全国性电化教育工作会议、实验教学工作会议频频召开, 教育装备事业获得快速发展。普及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 学校对教学仪器需求巨大, 各种教学仪器校办工厂大量出现, 仪器设备品种、数量也得到了丰富。为顺应加强仪器设备生产、管理与监督的要求, 在机构设置上, 教育部成立了生产供应管理局 (后更名为条件装备司) , 各省市仪器供应社挂生产设备供应处牌子。教育装备部门承担着仪器质量检查、标准制定、价格审核、生产许可证发放、产品推销, 新产品研制开发、中小学实验教学的管理、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 此阶段奠定了教育装备部门“建、配、管、用”基本职能定位。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正是计划经济开始过渡到市场经济时期, 且国家机构改革也逐步在推进, 实现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分开, 鼓励事业单位创收。教育装备部门既享受着向学校计划调拨行政权利, 又可获得参与办企业、开公司的双重收益。改革开放至教育部条件装备司撤销之前, 教育装备工作获得国家层面的行政政策的重点扶持, 也享有计划调配权和全额财政拨款经费支持, 也可参与近似垄断性质的生产和供应, 因此教育装备事业业务范围获得拓展、工作职能明确而具体、经费来源充裕, 整体而言, 此阶段是教育装备工作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双重机会之下, 教育装备工作内容能很好的贯彻执行自上而下的政策要求, 能服务好教育行政部门的教育发展策略, 也能满足学校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的实验教学需要, 但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有政策性、工作方式非独立性、工作职能阶段性的特点。

3. 市场经济时期

市场经济的确立, 与之相适应的是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公共财政制度是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 于是教学仪器计划调拨和盈利性的采买的模式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教育装备部门失去了市场保障。1998年教育部将原国家教委条件装备司撤销, 只在基教等司局里设置一个行政职能的教育技术装备处。原省市教育行政部门中的教育技术装备处也随之撤销, 只保留事业单位性质的教育技术装备部, 从此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在国家行政管理层面也失去了部门和政策保障, 步入自求生存和发展的道路。于是, 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跟随着市场经济的大潮探索着自己的发展道路。10多年来, 各省市教育装备部门在抱怨、怀疑、犹豫和思考中不断地探索自己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改革似乎为教育装备部门带来生机, 从近几年来看, 作为改善教育的办学条件,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装备工作, 依然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能缺少的成分。在现有的教育制度和财政体制之下, 仍然需要有单位来承担政府和学校之间的中介, 也需要有部门来监管教育装备工作, 但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已经完全不同于前两个阶段, 如何定位自己的职能, 如何提供更好的服务, 是教育装备部门必须尽早确立的内容。

二、影响教育装备部门职能定位的因素分析

1. 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因素决定了教育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发展方向

教育装备部门是事业单位, 为社会公益目的服务, 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 没有行政机关固定的行政权力, 也不是企业以营利为主要目的, 其职能受到举办主体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发展的需要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从建国初装备部门的成立, 到上世纪70年代末电化教学的兴起, 再到80年代实验教学的开展, 以及现在的课程改革的实施, 教育装备部门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一直都在随之而改变, 教育政策层面的因素一直改变着教育装备的发展。

2. 教育公共产品的财政制度, 决定教育装备的分配模式

多年来, 教育装备的业务范围一直围绕“物”展开, 执行行政部门的政策意图以“物”作为媒介, 实施计划、采买、配置、管理, 这种公共产品的分配完全依靠政府的财政制度。教育装备部门主要的业务三种实施模式计划调拨、自行采买和政府采购, 决定于不同时期的财政制度。

3. 服务对象的需要是装备部门职能定位最稳定的决定因素

从教育装备职能历史概况来看, 一直缺少独立性和主动性。在特定的时期这种职能形式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 但一旦失去政策层面的支持, 就该审时度势, 在可能的政策允许范围内, 研究服务对象需要, 把对象的需要作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装备部门直接的服务对象是学校, 间接服务对象是行政主管部门。为直接对象服务, 就是为间接对象服务, 目标一致, 方式不同。

4. 装备部门自身的能力是职能定位的最直接影响因素

按照哲学观点, 事物的发展总受到内因和外因影响, 但内因决定外因, 内因是根本原因, 内因第一, 外因第二。自身能力包括人才、管理、决策、执行、审时度势、上下协调、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等等因素, 这是一个既复杂也简单的问题。

三、新环境下教育装备部门职能定位

1. 新形势下“建、配、管、用”定位不足的分析

教育装备无论是作为一个行业, 还是作为一个专业方向, 几十年来一直都有大众认可而固定的工作职能或工作范围, 就是装备人耳熟能详的“建、配、管、用”, 后来又加“研”、“评”、“考”、“培”等等用词。“建”就是建设, “配”就是配备或者配置, “管”就是管理、“用”就是使用。《汉语大词典》释义, “建设”指创建新事业或增加新设施;“配备”指调配、分配, “配置”指配备布置, 在此“配备”比“配置”准确;“管理”就是料理、治理;“使用”就是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在现阶段分析“建、配、管、用”的职能, 已经不太适应解决教育装备所处的困境和发展的需要。首先, 承载主体不一致。“建、配、管、用”都是以物 (教学仪器) 作为对象, 四个功能的主体并不都是教育装备部门, “建、配、管”是由教育装备部门承载, 但“用”的主体是教师、是学生, 装备部门的职能应是采取措施促使教师、学生使用, 是属于管理的范畴, 而非使用。主体不一致, 造成概念的混淆和责任的扩大。其次, “建、配、管、用”以物作为对象, 局限或者缩小了教育装备部门真正的服务对象, 没有体现为行政部门的服务职能要求。教育装备部门的直接服务对象是学校、间接服务对象是教育行政单位。第三, 现阶段装备部门无法独立、主动地实施“建、配、管、用”所包含的职能。学校办学条件的改善由教育行政部门预算控制和政策导向, 教育装备部门实际无法独立和主动实现“建和配”, 只是承担完成任务的职能。“用”由于主体非教育装备部门, 受到学校管理者和其他因素的制约。第四, 新环境下其他应承担的职能要求, “建、配、管、用”未包含。教育装备部门作为行政单位、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和中介, 若以“物” (教学仪器) 为媒介, 需要有监督企业和指导学校配置的职能。

2. 新环境下教育装备部门的职能定位

教育装备作为辅助行政、为教育提供公共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 其职能范围有其特点和条件, 需要围绕举办主体的政策和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 需要明确最直接的服务对象需求, 调整和确定自身的职能范围。依据教育装备部门所处的位置和几十年的发展历程, 笔者提出自己对教育装备部门职能的一些看法:

(1) 协助规划

教育装备部门无论是作为公益类还是辅助行政类事业单位, 都需要把行政部门作为服务对象, 协助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全省或全市教育装备整体规划, 提出教育财政经费在办学条件领域的分配方向和投入方向。因此装备部门需要统计所有教育部门的各种装备数据, 为行政决策提供依据;分析各区域装备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2) 协助建配

教育装备的建设和配置, 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决策, 教育装备部门协助完成的。办学条件标准是行政意志办学的规范, 需要根据整体发展水平和学校的实际需求制定, 直接体现为学校服务。协助建配包括制定符合全市或全省经济条件的办学条件标准, 依据学校需求组织制定市场无法采买的教学资源, 按照投入方向承担大宗设备的采买和配备。

(3) 参与督导

教育装备工作是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把教育装备工作纳入教育的整体环节, 有利于教育的良性发展。无论是从经费投入还是教育装备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手段来看, 教育装备都对整个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教育督导不能缺少装备领域的行家, 参与教育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参与督导有利于提高教育装备采购质量, 有利于整体发展。因此装备部门需要加强教学仪器的质量监控, 实时掌握学校办学条件, 为参与督导提供数据支持。

(4) 坚持管理

教育装备的管理内容非常丰富, 管理工作是几十年来教育装备的主要业务工作之一, 也是服务间接对象和直接对象有力手段。管理的内容包括资产管理、人员管理、使用管理、行业协会管理、新产品的技术鉴定等。资产管理是保证建配后的装备完整性、有效性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 人员管理是提高队伍业务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 使用管理是采取措施提高装备的使用效益等。

(5) 组织研究

加强研究工作是掌握装备发展方向、跟随政策导向的条件, 也是装备部门克服工作被动性和受政策影响的关键。研究的内容包括研究教育的政策发展方向, 研究直接对象和间接对象的需求, 研究自身的业务发展能力, 研究行业发展方向, 研究管理制度的创新等等。

教育技术装备与职业教育 篇8

一、经费投入问题

谈到教育装备, 首先涉及经费投入问题。近年来, 北京市财政局对职业院校的经费投入力度很大。本人在参加全国院、校长会议时, 其他省市的院、校长都很羡慕北京的高职院校。北京几家规模较大的高职学院, 现在年均经费投入已达1亿多元人民币!记得10年前, 我去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考察时, 新加坡政府每年给他们1亿元的经费, 当时我就想那可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当年我们学校的年教育经费还不到500万元, 1亿元的经费投入, 是一个难以企及的梦想!

现在我们说“不差钱”, 不仅是学校, 而是当今世界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在过去的2009年, 中国经济一枝独秀。G D P总量达到33.5万亿元, 这个数字与日本大致相当, 是美国的1/3。我国外汇储备2.4万亿美元, 居民储蓄余额60万亿元。这么多钱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呢?其实, 财富的积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只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中国的财富增长更加凸显了!经济学家将中国财富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制度创新, 所谓制度创新, 就是改革开放30年的制度变革, 使中国财富走上“资本化”进程。最典型, 也是最能反映“资本化”魔力的领域包括: (1) 企业财产和未来收入流的资本化。比如纳斯达克, 早些年的网易、搜狐, 后来的百度、盛大等, 催生出很多亿万富翁。目前仅A股市值就达到24万亿元。 (2) 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资本化。2009年全国的土地出让收入近1.6万亿元, 据学者测算, 目前全国房产总市值达到100万亿元。 (3) 政府未来财产收入的资本化。政府发行的国债, 目前的国债余额为G D P的25%。此外, 还有许多其他的“资本化”, 像社会个人和家庭未来劳动收入的资本化等等。在现代金融体制下, “资本化”进程可以使财富迅速放大。

二、北京高职院校经费问题

现在, 外省市院、校长很羡慕北京的高职院校, 因为北京高职院校的生均拨款是全国最高的, 超过了1万元, 但还有很多省份包括非常富裕的省份, 对职业院校的财政拨款则要少得多, 有的不及北京的一半。这个现象说明, 政府财政宽裕并不意味着学校经费也宽裕。这个问题值得深思!从2009年的G D P总量看, 北京在全国排第12位, 位列前三名的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号称“三万亿俱乐部”, 广东GDP接近4万亿, 经济总量超过新加坡、沙特阿拉伯、阿根廷和南非,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富可敌国。从人均G D P看, 上海、天津排在北京之前, 浙江、江苏、山东、广东等也不错。从财政收入看, 目前地方财政收入约占GDP的20%左右。因此,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在“保障措施”中特别指出“教育经费支出占G D P的比例, 2012年达到4%”, 真正落实、“优先发展”的方针或将任重道远。

尽管全国职业院校的经费状况存在一定的不平衡性, 但纵向比较, 近几年学校的教育经费增长则非常明显。因此, 接下来就是经费合理使用的问题。这里我有两条建议, 分别提给企业和学校。

三、给教育装备企业的建议

对于教育技术装备生产企业, 当务之急, 一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二是提高产品的品质。我们学校10年前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建设“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 采购德国一家知名公司的设备。现在来看, 这个实验室可以算做一个成功的建设案例。这家德国公司的装备, 无论是产品的功能设计, 还是产品的加工品质, 都值得称道。虽然10年过去了, 但在教学中仍发挥着十分显著的效用。

因此, 在新形势下, 我们期待中国也能够诞生世界一流的教育技术装备企业, 或者在向国际水准迈进中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决非毫无可能, 以我校所在的北京电控公司下属北方微电子有限责任公司为例。众所周知, 集成电路装备制造是高技术装备的典型代表, 长期以来, 我国集成电路装备制造从核心技术到产业规模均处劣势。在国家政策扶持下, 北方微电子公司“十五”期间进入高端集成电路装备制造领域, “十一五”末取得突破性进展, 初步实现100纳米高密度等离子刻蚀机产业化, 成为100纳米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中国制造企业。总结北方微电子的成功经验, 至少可以给我们两条启示:第一, 以全球化视野整合资源, 创造了“海外人才+高端平台+产业运作”的模式, 实现了“后发优势”;第二, 整合产品价值链, 实现“优质产品+核心技术+增值服务”的盈利模式。

四、给学校的建议

对于学校我特别要强调的是需增强成本意识!近年来学校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中出现了种种浪费现象, 如盲目决策问题、重复建设问题、脱离教学实际需要问题以及过分追求奢华倾向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反映出学校建设与管理的不同层级上的种种问题。如盲目决策或错误决策问题, 暴露出的是学科领军人物缺失或专业带头人水平不高;重复建设问题的症结在于学校专业布局的不合理或内部管理的混乱, 脱离教学实际需要, 把实训基地建成了一个大型展室。

学校和企业不同, 一般很少真正涉及成本概念, 而在企业, 成本是一个战略问题。但我认为, 学校也要有成本意识。现在大家都在说“不差钱”,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 目前这种财富的增长是否具有可持续性?现在很多学者对此表示担忧, 如经济学家、社会学家等, 两会期间也发表了许多意见。举例来说, 目前财政收入的增长率是两位数, G D P在30年中基本保持在10%左右, 而居民收入的增长却很有限, 有些年份甚至是负增长。另外, 从财政收入占G D P比重看, 中国和美国已经很接近, 都在20%左右。但在使用上, 美国多用于社会保障、医疗、教育等领域。中国目前的民生问题, 如住房、医疗、社保等, 也是政府和百姓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 将决定政府财政的投向。我在学校经常与系主任交换意见, 今年拿到了数百万元的财政专项经费, 并不意味着明年还能拿到, 因为这里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要合理利用好每一分钱!实际上, 我们整个社会的财富增长也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当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 在金融创新日新月异的背景下, 财富的增长既呈现出倍增效益, 也蕴藏巨大风险。在杠杆作用下, 两者都被急剧地放大。在这种不确定性剧增的大环境下, 治理国家、经营企业、管理学校,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 我们更要有危机意识和成本意识。

教育装备有没有审美可言? 篇9

一、多元

“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只有以开放的气度才能造就多元的模式, 只有以开放的胸襟才能吐故纳新, 才能保持教育装备事业的旺盛生命力。

以我们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为例, 自2011年部门集中采购针对供应商设置会员制这一创新举措实施以来, 会员供应商总数目前已达525家。2012年度后更是每月对外开放, 2012年和2013年每年分别吸纳新会员100余家。新鲜的血液, 为我们带来新的技术, 更多优秀公司的加入也提升了业内的优质竞争;公开、公正的招投标和竞争机制形成良性循环, 促使我们装备采购部门更加重视规范、专业。越来越多的有志于教育事业的设备供应商的加盟, 为南京的教育装备市场带来了许多优秀的教育解决方案与产品, 提升了整个南京地区教育装备的发展水平。

以课桌椅项目为例, 采购选型之前, 开设专题展会, 让会员供应商及非会员供应商充分展示, 让学校了解选型, 最终才选定常用款型供大家采购。钢木、实木、塑钢十余款不同型号的产品进入学校。数字化移动学习终端项目中, 我们汇集了基于Intel架构的Windows学习本, 基于Arm架构的安卓平板, 基于iOS架构的iPad平板, 让不同技术均有接受用户检验的机会。不仅如此, 我们还研究文笔趣点交互系统等更加简单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技术, 还有实验移动笔记本项目。

多元化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实验与研究, 让学校有不同的选择。塑造开放多元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育装备环境, 也是装备人对装备管理应该具有的审美要求之一。

二、简单

简单, 或者简洁、简便, 是指技术设备给教师等用户的技术体验, 小到一件设备产品、大到一套装备项目的系统, 用户可能并不需要, 甚至也不感兴趣去懂得其背后复杂而冗长的技术实现与方案设计, 他们关注的就是这些技术、设备最终能不能给教学带来促进和改变。所以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设备, 最终的落脚点还是要给师生使用时带来简单与便捷、完美而愉悦的美好体验。然而简单是需要规范与技术来支撑的, 否则就像失去水分的水果, 便也无所谓审美了。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南京市拉萨路小学等学校以及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的数据中心 (如图1所示) , 看上去简洁大气, 打开机柜, 走线接近矩形, 机柜中无多余线头, 无一根凌乱的跳线。标准的设计、规范的施工造就视觉的简洁明亮, 检修时线路、构件的简单明了, 不仅考虑技术与设备的使用要求, 也考虑到其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与美观。

同样是含电脑的触控一体机项目, 南京市外国语学校河西分校、江宁幼儿园的做法是, 用HDMI接口将内置计算机的信号引入一体机, 并引USB, VGA延长线到黑板边缘连接快拍仪或外接电脑 (如图2和图3所示) 。先进的技术改变了课堂的格局, 教师不再受讲台位置的限制, 使得教室空间灵活多变、利用率高, 体现出系统方案设计的技术优势。

而验收时看到另一所学校为了实现同样的功能, 一体机中电脑接中控再回到电视, 为了中控、电视机电源又画蛇添足般多拉出一根线头, 使得整个项目的布线凌乱不堪。

三、和谐

设备和建筑、周边的环境融为一体, 与学校教学特色融为一体, 成为整个学校教育发展系统中体现独特气质的一部分, 这也应该是装备审美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装备项目系统时, 不仅要从技术本身考量, 还要注重从细节着手进行优化。

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小学电子显示屏的放置与空调外机围栏的处理让笔者领悟到这种和谐之美。夫子庙小学地处名胜秦淮大成殿边, 校园是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极具中国明清时代古典风情。学校的LED终端显示屏正对校门, 但巧妙地用青砖做成了一个照壁, 将屏体嵌入其中, 现代化的装备与古典建筑浑然一体, 让人不觉得突兀 (如图4所示) 。空调的外机围栏不是白色的金属隔断, 而采用类似花格窗般的红格围挡, 与建筑中的花格窗风格保持一致, 没有破坏整体建筑的风格 (如图5所示) 。这样的细节考量, 让装备充分融于学校整体环境氛围中, 校园整体呈现和谐之美。

四、结束语

教育装备——撬动教室革命的杠杆 篇10

通过这些我们看到了信息化教学的光明前景, 那反观地处农村的学校现状, 又是怎样一种光景呢?

随着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对教育均衡的关注, 地处山区农村学校之一的道佐小学, 现在的教育装备在全市范围内属于中等水平。学校目前共有六个年级, 每个年级一个班, 学生总数227人。学校有两间计算机室, 共有教师机2台, 学生机80台;六间教室中均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联通了教育内网, 下载的网速能达到1M/s;有一间固定多媒体教室, 两台移动多媒体设备, 教师办公室配有电脑, 供教师备课、查阅资料使用;学校范围内还实现了WIFI全覆盖,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均可接入互联网。这些资源的配置是近几年才装备的, 比起前些年来可以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安装交互式电子白板之前, 固定多媒体教室是最受老师们追捧的, 经常有很多老师争着使用。移动多媒体因其使用不如固定多媒体那么方便, 受欢迎程度稍弱。而计算机教室除了上信息技术课以外, 几乎闲置。对于只有六个班的学校来说, 每周30节课的教学时间中就有24节课是闲置的。从某方面来看, 这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浪费。

在交互式白板走进班级教室后, 老师们使用得最多的, 是其中的实物投影功能。这也是操作最为简单、学习使用成本最低的一项教学辅助手段。很多老师还没有把交互式白板的资源真正发掘、利用起来, 更多的是在用“新壶装老酒”。

面对这种情况, 学校应该怎样整合各种现代教育装备力量, 来促进课堂教学改革呢?如何才能提高教育装备使用的有效性呢?

一、用好现代化教育装备, 推动教室革命

我国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为班级授课制。经过多年的实践与研究, 其优点和弊端早已深入人心。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主要依靠教师口授、板书, 学生耳听、笔记。“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是教学活动的主导, 是知识的传授者, 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媒体是教的工具, 教材是教的内容, 教学计划是教的计划, 学生的成绩是教师教的水平的反映, 课堂作为教学的主要环境则是提供给教师表演的舞台。”随着PPT逐渐走进课堂, 因其自身强大的预设性播放效果, 课堂教学在“教师把控课堂节奏”的路上越走越远。学生要想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更是难上加难。

1. 充分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

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 能很好地解决“预设性”过多的情况, 教师能根据课堂需要, 方便快捷地生成更多形成性的东西。当然, 前提还是教师观念上要先转变。

交互式电子白板常用的操作功能主要有:翻页、退出、标注笔、橡皮擦、全屏清除、遮屏显示、聚光灯、屏幕快照、无限克隆等。教师熟练掌握这些功能的使用后, 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勇敢地让出舞台, 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把“教室革命”变为可能。

在《新路径英语》三年级下册中, 有一篇关于Numbers的教学内容。教师在导入部分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电子白板上呈现了两幅颜色鲜艳的卡通图画 (两幅图中有多处微小的不同) , 让学生仔细观察后, 找出不同点在哪 (当找到不同之处后, 点击该区域, 会自动标识) , 并要向全班同学用英语汇报。这下, 学生们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不多一会儿, 他们的小手举得高高地, 主动上台与同伴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这个环节中, 教师只是活动的布置者、组织者,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这样的课堂, 难道不正经历着“教室革命”吗?

2. 用好学校计算机教室、网络资源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互动性和生成性方面,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主动性不足的缺点, 但由于一个教室里只有一套这样的设备,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来学习, 更多地依赖于教师的引导与支持。在学校现有的教育装备中, 计算机教室是发掘学生学习个性、让学生主动学习的最好阵地, 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主动地去探索新知。

目前, 有很多在线教育做得有声有色, 对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资源开发得很多。比如“一起作业吧”网站中有很多个版本的语文、数学、英语资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选择相应的版本, 进行跟读、拼写、检测、速算等练习, 并将练习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和老师, 这有效地解决了教师个别辅导时间不足、精力不够的情况。同时网站上还有很多可以拓展的绘本、阅读资料、闯关游戏等, 学生在练习的同时不会感到枯燥。类似的网站还有很多:高思教育、乐乐课堂、纳米盒、61Flash……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这样的平台和机会, 学生在计算机室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稍微薄弱的内容进行学习, 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转变观念, 才是撬动课堂革命的前提

无论装备了多么先进的现代化教育设备, 只要授课老师不采用, 也不过是一堆冰冷的机器。因此, 转变教师的观念, 才是撬动教室革命的前提。

江苏省常州市北郊小学校长徐青, 曾被天宁区文教局评为“十大教育人物”, 同时也曾受到过家长发帖炮轰:“北郊小学新生入学强行购买苹果IPAD”, 引起了轩然大波。他选取了一个班做实验, 全班每位同学都有IPAD, 里面装载了30多个APP, “爱拼音”、“爱汉字”、“爱数学”、“爱美术”……“速算盒子”就是其中一个。他说, 传统口算练习, 都依赖口算练习册去布置作业, 学生做完后上交, 老师再花时间批改, 劳心不省力。“现在, 有了速算盒子, 我在手机上出题, 题数和难度由我任意组合, 十分方便。另外, 学生作业做完后, 系统自动批改, 学情报告自动呈现, 既省去了老师批改作业的负担, 又让老师知晓全班作业情况, 对症进行二次教学, 十分方便。”且不论徐校长的学生将来如何, 从目前来看, 他在转变观念的道路上, 脚步声是多么地铿锵有力!

人是能动的, 只有教师从观念上转变过来, 用好各种教育装备资源, 才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室革命。对于农村学校来说, 如果在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那“活用资源、有效教学、推动教室革命”就绝对不是一句空话。

1. 信息技术教师应带头钻研, 成为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的中坚力量

“一花独放不是春”, 为了让学校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活用起来, 必须把信息技术教研培训工作开展好。现代教育理念要求第一线的教师要逐步实现由“经验型”向“科研型”的转变, 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教研能力增强以后会以点带面地发挥中心辐射作用, 当其他学科教师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能力, 他们都会乐于学、喜于用, 从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2. 学科教师要主动钻研学习,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学科教师必须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育装备, 这是实现教室革命的核心。

教师首先要熟练操作计算机, 并能够随时使用计算机获取信息和学习资源, 用于上课, 这样才能把握现代教育教学发展的方向, 体现现代化教育装备的优势。举个例子加以说明。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想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新学的知识点, “提问”是最好的办法。教师提的问题也是分层次的:哪些问题是基本问题, 要求所有学生能回答;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 只要求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回答。当教师提出基础性问题时, 全班的同学都把手举得高高地, 教师该选择哪个学生来回答呢?抽优生的话, 教师不知道学困生学得怎样;只抽学困生, 又打击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怎么办?有一个叫“随机点名”的应用程序就能解决这个问题。教师课前把学生的姓名录入程序, 在遇到这种基础性问题时, 打开程序, 随机选择, 就可以快速、公平、随机的检测到学生学习的情况, 大大节省了课堂教学时间,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很好地弥补了传统教学中的小不足。

另外, 学科教师要多提供让学生操作计算机的机会,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独立操作计算机, 这样, 他们接受到的是自己迫切想知道的知识, 是自己学到的, 而不是教师“灌输”的, 学生学起来会更加积极, 记得也更牢固。同时, 这样还可以缩短反馈的周期, 发现问题可以及时补救。“为用而学”比“为学而学”强得多。

上一篇:环形外固定架下一篇:跨国企业人才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