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绝经知识

2024-05-23

妇女绝经知识(精选十篇)

妇女绝经知识 篇1

1 国外研究

1.1 绝经期相关知识知晓率

国外研究显示, 欧美发达国家绝经期妇女对绝经知识知晓率较高, 而南非德班的黑人妇女40.0%有绝经期症状, 但只有19.0%的妇女知道轰热与绝经期有关, 7.9%的妇女知道性欲丧失, 4.0%的妇女知道阴道干燥, 3.0%的妇女知道性交痛与绝经期有关, 其他一概不知[3]。HRT应用的几十年间, 人们对其裨益的认识经历了崎岖的过程[4]。英国学者研究显示, 对于HRT能预防骨质疏松症和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韩国妇女的知晓率为40.0%和15.0%[5], 非裔美国人为42.6%和23.0%, 美国白人分别为70.8%和35.2%[6], 英国白人为90.0%和70.0%, 亚裔英国人为66.0%和48.0%[1]。几乎1/2的波兰妇女听说过HRT, 根据教育水平, 26.0%~38.0%的妇女知道HRT减轻绝经期的躯体和心理症状, 18.0%~32.0%的妇女知道HRT降低患骨质疏松的风险, 43.0%受过较高教育的妇女知道HRT增加乳腺癌和子宫癌的风险[7]。

1.2 HRT使用率

国外HRT使用率在2000年前为10.3%~20.7%。由于一些研究显示HRT对心血管疾病有负面影响, 使全球范围内HRT的使用率下降。在2000年后, 国外HRT使用率下降到8.7%~12.0%[8]。对巴林岛妇女的研究中只有一个妇女正在使用HRT, 使用率为0.4%。原因是被调查者的医师没有给予HRT的处方或医嘱。瑞典报道的HRT使用率是21.0%[9], 挪威是28.0%[10]。波兰妇女中HRT的使用率是12.0%, 比其他北欧国家少近1/2, 64.0%正在使用HRT的妇女使用口服制剂, 经皮吸收的仅占25.0%。

1.3 不同文化对绝经和激素治疗的态度

绝经被认为是一种自然现象, 不需要药物治疗。然而, 它引发的肥胖、心血管和代谢性疾病以及绝经相关症状会影响生活质量[11]。WHO将绝经症状作为女性生殖问题[12]。国外大量研究显示, 绝经期的概念作为一种疾病或生命中的时刻, 取决于妇女的保健知识、性格、文化和家庭传统观念。通常西方妇女的态度是消极的, 而东方妇女的态度是积极的。医生的态度、媒体的宣传在妇女做决定过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巴林岛妇女认为“绝经后, 妇女比绝经前对性更有兴趣;与丈夫的关系更好”的分别占41.9%和46.5%。这是因为在阿拉伯地区, 性通常与生殖力有关;此研究中的妇女因为怀孕的风险为零而普遍感觉欣慰的占78.8%。96.0%的被调查者认为绝经期妇女应看医生。Ingrid等研究显示, 德国67.3%的绝经前妇女对绝经持积极态度:有49.5%的妇女认为“再没有月经了”, 另一些则认为再不需要考虑怀孕之类的事了, 开始了一个新的生命阶段, 退休;95.2%的新几内亚绝经前妇女对绝经持积极态度:其中42.9%的妇女认为“不会有更多的孩子了”, 28.6%的妇女认为“没有月经了”, 14.3%的妇女认为不需要买卫生巾了;瑞典超过一半的妇女对绝经持积极态度。此结果显示, 绝经态度与自我意识的增加和更加强大的个体个性有相关性。

1.4 相关因素

绝经知识缺乏是绝经期妇女普遍存在的现象, 也是导致HRT使用率低的主要原因。其他原因有:害怕其风险没有保健提供者的建议。教育程度、医师的态度、媒体的宣传都与HRT使用率有关。仅接受基础教育的妇女比接受中等或高等教育的妇女较少使用HRT。

2 国内研究

2.1 绝经知识知晓率和HRT使用率

国内绝经期妇女在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HRT使用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周立峰等对上海1 313名50~60岁妇女的调查结果显示:绝经相关知识知晓率为75.2%~95.6%, HRT知晓率为47.6%, 使用率为11.7%。刘秀凤[13]对沈阳市396名40~60岁妇女的调查结果显示:HRT知晓率为25.2%, 使用率为3.8% (未进行绝经期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地域、经济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等是上述两项研究有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李丽等对与HRT相关的文献中的24 342例样本进行分析, 得出中国绝经期妇女HRT总体平均使用率为4.6%。少数民族妇女绝经期相关知识及HRT知晓率和使用率方面没有报道。

2.2 对绝经和治疗的态度

国内研究显示, 80.2%的妇女认为绝经是自然现象不需要治疗, 19.8%的妇女认为需要治疗, 而真正就诊者仅有9.7%。67.9%的妇女认为绝经期的人生态度是老有所为, 55.3%的妇女认为绝经无所谓, 没有必要去理它, 68.6%的妇女认为绝经期有必要看医生、定期体检[14]。目前, 没有少数民族妇女的相关报道。

2.3 相关因素

综合分析得出, 国内妇女HRT知晓率和使用率低与绝经知识缺乏、主治医生不推荐、害怕HRT致癌风险以及对绝经的态度有关。

3 结语

围绝经期妇女如何保健 篇2

围绝经期是正常的生理变化,大多数妇女没有任何不适,也有些人有某些不适。主要表现为:

1、月经改变:大多数妇女月经变化从40岁左右开始,绝经年龄平均为49.5岁。少数妇女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甚至造成严重贫血。

2、泌尿生殖道改变:生殖器官开始萎缩,粘膜变薄,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及性交疼痛,憋不住尿等。

3、神经精神症状:主要为潮红、阵阵发热、出汗等血管舒张症状。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抑郁多烦、记忆力减退、工作能力下降等。

4、皮肤皱纹逐渐增多,有的出现瘙痒、毛发开始变白脱落。腹部和臀部脂肪增多,容易发胖。

5、心血管系统变化:血压易波动,常出现高血压、心前区闷痛不适、心悸、气短,动脉硬化发生率增加,冠心病发病率也上升。

6、骨质疏松:从40岁左右起,女性骨质开始脱钙,每年钙丧失1%,如不补钙,可导致骨质疏松。其后果是脊柱的压缩,身材变矮,脊柱后突和行走困难,严重时产生脊柱压缩性骨折,容易发生骨折,常见于上肢桡骨远端及下肢股骨。女性骨折的发生率为男性的6~10倍。

从1994年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废弃“更年期”而推荐采用“围绝经期”一词。医学上所用的“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绝经前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征候群,多发生于45—55岁之间。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女性进入“围绝经期”有提前趋势。

围绝经期妇女饮食:

1.香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6,当女性体内摄入足够的维生素B6,会维持经前稳定的情绪。由于维生素B6可以进步神经传送素的分泌,可有效缓解经前各种焦虑症状。

2.菠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减少前列腺激素的分泌,而前列腺激素就是引起痛经的因素之一,因此摄入足够的维生素E可有效缓解痛经。

3.吃鱼可以补充更多的赘-3脂肪酸,研究表明,赘-3脂肪酸可缓解40%的痛经,同时赘-3脂肪酸可减少女性经期荷尔蒙的分泌,起到舒缓痛经的作用。

4.牛肉含有丰富的色氨酸,不少女性在经期那几天,晚上都会出现失眠症状,多补充色氨酸,可进步睡眠质量。

5.很多女性在经期就会出现面部爆长痘痘,这一现象是由于经期女性体内的锌含量较平常高很多,阻碍了正常的生理代谢,引起爆痘现象,多补充锌可缓解这种现象。

预防围绝经期妇女功血:

围绝经期功血是每个女人必然经历的阶段,它是卵巢功能衰退,生育功能趋于终止的表现,但每个人所表现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长短不一,长者可延续几年,短者几个月。轻者安然无恙,重者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疾病,故于围绝经期需做好充分的预防。

浅谈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篇3

【摘要】围绝期是指妇女绝经前后卵巢功能逐渐减退,逐渐向老年过渡的一个时期,此阶段间妇女的全身各个系统均会出现极大的改变,这种改变对部分妇女会引发许多心理和生理方面的问题,严重时会造成家庭不和等社会问题,因此针对围绝经期妇女健康问题应积极采用多层次的综合保健干预措施,对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的改善和预防围绝经期疾病,提高老年妇女生活质量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围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妇女保健

Shallow talk to round unique menstruation and unique through empress women health care

Feng Hua

【Abstract】Round unique period is women unique through in front and back ovary function gradual decrease, gradual to old age transition of a period, this women of the whole body each system will appear biggest of change, this kind of change cause to the parts of women's association many mental state and physiology of problem, severity hour will result in family at enmity with etc. society problem, so aim at to round unique menstruation women health problem should aggressive adoption multilayers of comprehensive health care intervention measure, to the women round unique menstruation symptom of improvement and prevention round unique menstruation disease, exaltation old age women life the quality all have importance of meaning.

【Key words】Round unique menstruation;Hormone act for a treatment;Health care of the women

1.了解并重视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接近绝经时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时至绝经一年内的期间,此期通常称为绝经近期;而绝经中期则是绝经后5至10年;绝经晚期指绝经10年以后。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殖机能从成熟到衰退的转折,是从生育年龄到老年的过度阶段。早期伴随着卵巢功能的衰退,常常出现月经改变,情志异常,失眠、潮热、盗汗、等不适现象,中期常出现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如阴道干涩、性交痛、尿急及尿道口肉阜等,远期则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及老年痴呆。据WHO报道,全球老年人口至2050年将占总人口的1/3,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老年人所占比例不断增加,一个妇女的一生中约有20~30年生活在绝经期和绝经后期。由此可知,围绝经期问题实属一个全球化问题,它关系到整个社会,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问题。而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保健的目的不单纯是关心疾病问题,而是使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能在更高的生活质量中度过。

2.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保健措施

首先要加强更年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的目的是改变人们有害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指导更年期妇女要有合理的生活方式:起居规律,饮食合理,保持心情舒畅,重视体育锻炼。并使她们能够了解更年期的变化,懂得如何调整自己,顺利度过更年期。针对围绝经妇女常出现异常心理,如心理疲劳,偏执心理,焦虑心理,孤独失落心理等,通过适当运动,转移注意力以及自我放松等调整方法得到改善保持。第二,保持外生殖器的清洁,预防感染。绝经期体内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自净功能下降,容易引发阴道炎,因此平时应注意局部卫生。第三,每年定期进行妇女病、肿瘤的普查以及全身检查。第四,要重视围绝经期月经改变及绝经后阴道出血。此外还应避孕至月经停止12个月以上。并且补充钙剂,防治骨质疏松。目前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妇女保健知识还很缺乏,绝大多数妇女渴望得到医疗保健专业技术人员对她们进行指导和宣传保健知识,社会各界都应给予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极大理解和关心,社区及医院可以开设更年期保健讲座班;编发更年期保健科普知识小册子;利用新闻媒体,编辑科普知识录像片、电台讲座、报社稿件等,一定条件下可以选择使用激素替代治疗及中医药治疗。

3.激素治疗现状

激素治疗应用指南明确指出三大激素治疗适应症:①绝经相关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常见症状包括:潮红、发热、盗汗、心悸、烦躁、激动、焦虑、孤独感、失眠、记忆力减退、头晕、体重增加、关节痛、腰背痛、皮肤感觉异常、脱发、体力、精神下降等。同时指出绝经早期应用HRT疗效更好。②泌尿生殖道萎缩相关问题。阴道做为重要的靶器官,缺乏雌激素后,阴道黏膜上皮细胞层数大为减少,阴道变薄。依赖雌激素的胶原纤维消失,酸度降低,阴道皱襞消失,使阴道缺乏弹性和扩张性,症状表现为外阴、阴道干涩、瘙痒、性交痛、阴道炎。阴道萎缩比子宫萎缩发生的早而且显著。提倡用雌激素软膏经阴道给药效果明显。同时可减少口服药物的剂量。③低骨量及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40岁后出现缓慢的骨质丢失,绝经后失去雌激素的保护作用,骨吸收增加,骨质丢失加速,早期容易桡骨骨折和椎体骨压缩性骨折,60岁后易发生股骨颈骨折。绝经早期开始应用HRT对骨丢失和骨质疏松更有效。激素治疗应采取个体化治方案,根据妇女年龄、全身状况以及对月经的意愿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而制定。一般包括雌孕激素序贯法,雌孕激素连续联合应用以及单用雌激素三种。此外,激素治疗不能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

4.中医药治疗

中医药对于绝经综合症治疗机制是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其具有调整神经、内分泌、免疫及循环系统的综合作用。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本病的传统方法,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妇女即将进入绝经期,肾精亏虚,冲任脉虚,天癸将竭,月经将断,生殖功能逐渐消失,致使阴阳失调,脏腑气血逆乱而成围绝经期各种病症的的基本病机。中医称之为“绝经前后诸症”。中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为辨证论治,主要有肾精亏虚、相火偏盛,水不涵木、肝失疏泄,心肾不交、心火上炎等证型。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不仅能有效缓解围绝经期症状与体征,更能从神经、内分泌等多方面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起调节作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而且副作用少,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防治开辟了新途径。

绝经后妇女由于缺乏雌激素,出现骨质疏松症及心脑疾病等已成为公众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妇女权利和妇女地位的提高,围绝经期保健受到妇女及社会的广泛重视。运用围绝经期保健干预指导,建立建全围绝经期妇女保健制度,普及系统检查,以随诊跟踪为目标,综合调理,采用心理和药物综合治疗,满足围绝期妇女对综合保健的要求,使围绝经妇女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妇女绝经知识 篇4

1 对绝经问题的认识

早在1816年即出现“更年期综合征”一词, 人们已认识到雌激素不足引起绝经前后一段时间内出现一系列症状。20世纪60年代西方医学界认为“绝经是一种疾病”, 给予雌激素可预防, 导致围绝经期妇女普遍使用雌激素。70年代初, 美国>50岁的妇女有1/3常规使用雌激素。随后发现雌激素可能引起子宫内膜癌,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同时加用孕激素, 可对抗单用雌激素这一可能的危险。90年代, 医务工作者认为绝经是一种内分泌失调, 强调绝经本身不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 但部分妇女因雌激素不足可发生严重的心理与生理改变, 需要补充雌激素。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妇女性激素替代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 延缓及预防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症以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有学者用低剂量性激素补充疗法 (HRT) 对绝经后妇女性功能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1/2HRT组和1/4HRT组用药前后阴道健康评分及性激动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安慰组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最后认为低剂量性激素补充疗法能够明显改善绝经妇女阴道萎缩性症状, 提高性功能及性生活质量。

2 绝经期的内分泌变化

2.1 绝经过渡期的内分泌变化

首先出现孕激素不足, 并持续发展至完全缺乏。雌激素开始时有所下降, 继而可能出现一过性代偿性相对升高, 然后波动性下降而进入长期的绝对缺乏状态。卵泡刺激素 (FSH) 可能有所升高或仍在正常水平。

2.2 绝经后的内分泌变化

(1) FSH、黄体生成素 (LH) 在绝经后均有升高。早期FSH值升高更为明显, 至绝经2~3年达到最高水平, 较正常育龄期增加10~15倍;LH值增加3倍;绝经10余年后FSH下降到最高值的1/2。 (2) 雌激素:绝经后明显下降, 其中雌二醇 (E2) 下降90%, <80pmol/L, 低于维持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基础水平。 (3) 孕激素:由于绝经后卵巢不再排卵, 孕酮仅为正常卵泡期的30%。 (4) 雄激素:绝经后在高LH的刺激下, 卵巢间质及卵巢门细胞也产生一定量的雄激素, 故其稍增加;随着年龄的增长雄激素也逐渐减少。 (5)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在绝经后脉冲分泌的幅度增加。 (6) 甲状旁腺素: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7) 降钙素及β-内啡呔:绝经后均减少。

2.3 围绝经期相关疾病

(1) 骨质疏松症:由于雌激素缺乏致骨吸收>骨形成, 使骨量加速丢失; (2) 心血管疾病:雌激素可降低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 (3) 阿尔茨海默病 (AD) :近年来研究提示女性AD患者的发病与绝经后雌激素缺乏有关, AD患者有选择性神经元退化, 绝经后妇女补充雌激素, AD发病危险率要比未用者低35%。

2.4 HRT的应用与发展

HRT是一种医疗措施, 这种医疗措施可用于任何性激素缺乏的临床情况。卵巢功能生理性减退, 内分泌失调, 最终雌激素不足是绝经前后心理及器官功能失调, 以致发生退化性病变的基本病因之一。理想的HRT应能有效缓解绝经症状, 预防泌尿器官、生殖器官萎缩, 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保护心血管功能, 促进心理健康等。

2.4.1 HRT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适应证: (1) 绝经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2) 需要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者; (3) 需要预防冠心病者。禁忌证: (1) 雌激素依赖性肿瘤; (2) 原因不明的阴道出血; (3) 患有严重肝肾疾病; (4) 近6个月内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 (5) 结缔组织病; (6) 血卟啉病; (7) 脑膜病。

2.4.2 HRT给药个案:

选择恰当的性激素种类, 用药途径和剂量。性激素种类及应用模式: (1) 单用雌激素:适用于已切除子宫, 不需要保护子宫内膜的妇女。 (2) 单用孕激素:有周期及连续用2种, 前者多用于绝经过渡期妇女, 改善卵巢功能衰退过程中伴随的症状;后者可短期用于绝经后症状重, 需要HRT又存在雌激素禁忌证者。 (3) 合用雌、孕激素:适用于有完整子宫的妇女, 加用孕激素的目的在于对抗雌激素促子宫内膜的过度生长, 此外, 对促进骨形成可能有协同作用。可分序贯合用和联合并用2种。前者模拟生理周期, 在用雌激素的基础上, 每月加用孕激素10~14d。后者每天并用雌孕激素。此两者又派生出周期性和连续性方案, 周期性即每月停用药4~6天, 连续性即每天都用, 不停顿。在序贯法及周期联合法中常有周期性出血也称为预期计划性出血, 适用于年龄较轻, 绝经早期或愿意有周期性出血的妇女;连续联合的方案可避免周期性出血, 适用于年龄较大或不愿意有周期性出血的妇女, 但是在实施早期, 可能有难于预料的非计划性出血, 通常发生在用药的6个月内。 (4) 合用雌、雄、孕激素:也适用于有完整子宫, 并需加用雄激素者。

2.4.3 HRT的用药途径:

(1) 口服制剂:以片剂为主包括:①雌激素:有倍美力等, 倍美力为结合雌激素, 每次口服0.625mg为HRT的生理补充量, 其肝通过作用较微粒化E2稍强;诺坤复是微粒化17β-雌二醇 (E2) , 每次口服2mg, 且吸收迅速, 是人体内起主要作用的雌激素。尼尔雌醇 (维尼安) 是我国80年代研制的雌三醇 (E3) 类缓释剂, 主要作用于阴道上皮, 还具有竞争性拮抗E2与受体结合作用, 对子宫黏膜的作用较小。②孕激素:使用安宫黄体酮最多, 因接近天然孕酮。③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目前应用最多的有倍美安、倍美盈, 可分别用于连续联合及序贯方案, 利维爱是有弱雌、孕、雄激素活性的甾体化合物, 其代谢产物强烈抑制雌酮向E2转化, 故无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的危险, 补充雄激素可使绝经后妇女精神饱满及促进性机能, 且用药期间阴道出血相对较小, 被认为是当今较接近于理想的绝经后HRT药物。 (2) 经皮肤用药:①皮贴:贴内基质可缓慢、稳定地释放E2, 多为每周2贴。②皮埋片:片肉食有结晶型E2植入皮内一片25mg, 可稳定释放E26个月, 特别适用于绝经后妇女。③涂抹胶:含有E2的胶状物, 涂在肩、臂、腹部皮肤, 每天1次。 (3) 阴道用药:主要适用于患有萎缩性阴道炎和泌尿生殖道疾病妇女, 包括霜剂、栓剂和片剂。

口服与经皮肤疗法在缓解症状, 及预防远期疾病上有同样的疗效, 但口服疗法易实施, 易停止, 效果可靠, 比较廉价, 仍为多数人选用, 但有肝首过效应及三酪甘油胆石症、高血压及三酰甘油胆固醇的可能, 并增加凝血作用及降低纤溶抗血栓作用;经皮肤疗法则无上述的不利作用, 但用药局部有刺激性反应, 且该途径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改善较小。对于有慢性疾病 (胆石症或胆囊疾病、糖尿病、慢性胃肠疾病) 或对药物引起的转氨酶升高的妇女, 经皮肤疗法可能是理想的选择。

2.5 HRT的监测与随访

实施HRT前要确认接受者雌激素影响的状况、绝经时间、子宫内膜情况及乳腺基础情况, 检查骨密度、血脂、血糖、肝功能、凝血因子等。一般在开始应用HRT4~8周随访, 若无异常可6个月随访1次, 并选最低有效剂量, 还应个体化。要监测疗效 (症状、血E2、血脂、骨密度) 及安全性 (血压、质量、乳房、子宫内膜厚度、阴道出血情况、有无新发疾病) 。另外, 对绝经期妇女还应重视补钙, 适当体育锻炼及保持健康心态的综合治疗, 真正全面地提高妇女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虹, 周淑芳.围绝经期与绝经后期妇女性激素补充疗法的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1, 17 (4) :207-208.

妇女绝经知识 篇5

【关键词】围绝经期;绝经期;取环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080-01

宫内节育器是一种安全性较强、经济长效的避孕工具。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处在育龄期的妇女有50%以上的人使用宫内节育器进行避孕[1]。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取环手术的74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37例妇女在进行取环手术前服用补佳乐进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取环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取环手术的74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年龄46~65岁,平均年龄(45.5±2.5)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其中,观察组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44.5±1.5)岁,绝经时间6月~14年,平均时间为(7.2±1.5)年,放环时间7~20年,平均放环时间为(14.5±2.0)年;对照组年龄44~65岁,平均年龄(43.5±2.5)岁,绝经时间8月~15年,平均时间为(6.5±1.5)年,放环时间8~21年,平均放环时间为(14.5±2.5)年;取环前对两组妇女进行盆腔检查,判断其都为金属环,有不同程度的宫颈萎缩。两组患者在年龄、放环时间等一般资料的对比上没有较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取环手术前对两组妇女均进行B超检查,了解其节育器的形状、位置等情况。观察组妇女在取环手术前指导其服用补佳乐[2],每次1mg,坚持服用一周。而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取环手术。取环的方法为:对外阴道进行常规的消毒,使窥阴器暴露宫颈,弄清宫腔的深度,用取环勾进行取环,对于宫颈萎缩的妇女,使用弯钳、扩宫器、药物等方法的辅助,进行取环。

1.3效果评价

对两组妇女的取环效果采用顺利、困难两个等级进行评价。顺利:妇女在取环手术中能完整取出宫内的节育器,节育器内有任何变形的情况发生;困难:能够取出节育器,但节育器出现断裂、变形等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妇女的取环效果比较

观察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为94.59%,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取环成功率67.5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影响取环的因素

2.2.1年龄因素

按照年龄将74例妇女分为三组:41~51岁组共24例,其中困难2例,占8.33%;52~59岁组共27例,其中困难4例,占14.81%;59岁以上组23例,其中困难5例,占21.74%。随着年龄的增加,取环的难度增大,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

2.2.2绝经年限

将74例妇女按照绝经年限分为三组:22例绝经年限<1年,没有出现取环困难的情况;28例绝经年限1~3年,2例取环困难,占7.14%;24例绝经年限>3年,6例取环困难,占25.00%。随着绝经年限的增加,取环的困难程度增加,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

2.2.3宫颈萎缩程度

38例宫颈轻度萎缩的妇女,3例取环困难,占7.89%;36例宫颈重度萎缩的妇女,5例取环困难,占13.89%。宫颈萎缩的程度越严重,其取环越困难。

3讨论

在临床医学上,绝经后的妇女的卵巢功能完全衰退,体内的雌性激素会逐渐下降,相应的生殖器也会萎缩老化[3]。宫颈会出現短平坚硬、宫口闭合以及宫腔内径的缩小甚至粘连的现象。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体内的节育器因为其材质的关系,其顺应性较差,容易与子宫壁产生不同程度的粘连,会大大增加绝经后取环的难度。另外,一些女性对取环手术存在一定程度的恐惧感,以及其自身忍耐疼痛的程度较低,也从另外一方面增加了取环手术的难度。

在手术前指导妇女服用补佳乐,能促进阴道上皮细胞的角化,改善阴道的弹性,修复子宫内膜的腺体,缓解雌激素不足的现象。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服用补佳乐,能有效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松弛宫颈口,以利于节育器的松动,可以保证医生在手术时可以顺利将其取出。另外,小剂量的服用,也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能提高取环的成功率。

本次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进行取环手术的74例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妇女在取环手术前服用补佳乐治疗,对照组妇女进行常规取环。对两组妇女的取环效果进行分析,观察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为94.59%,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的取环成功率67.5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两组妇女的取环成功率与其年龄、绝经年限、置环年限、宫颈萎缩程度等因素有关。随着年龄的增加,取环的难度增大;随着绝经年限额增加,取环的困难程度增加;宫颈萎缩的程度越严重,其取环越困难。综上所述,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进行取环手术时服用补佳乐,可以提高其取环成功率,取环困难程度与妇女的年龄、绝经年限以及宫颈萎缩程度等有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李红.围绝经期及绝经期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及体会[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8):2111-2113.

[2]徐向云,陈颖君,张智慧等.50例围绝经期妇女和绝经期妇女取环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2(15):267-268.

绝经后妇女好发疾病与激素替代疗法 篇6

1 绝经后妇女好发疾病与激素的关系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

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病因很多, 例如:低体重、高绝经年龄、低性激素水平, 身材矮小也有重要影响以及营养、运动都有很大关系。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研究表明, 雌激素水平低落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而特殊病因。

1.2 绝经后冠心病

绝经前妇女冠心病的发病率较男性低, 但绝经后发病率开始升高, 绝经后10年发病率与男性接近,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雌激素具有使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 高密度脂蛋白增加的作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 β脂蛋白合成增加, 易诱发冠心病。

1.3 肥胖

绝经后妇女由于性激素缺乏糖脂代谢产生了相应的变化, 因而与绝经前妇女比较脂肪分布发生了变化, 脂肪沉积增加, 而肥胖又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1.4 神经精神症状

绝经后抑郁症亦可由内分泌因素引起, 而与性激素缺乏有关。

1.5 阴道萎缩。

2 绝经后妇女激素替代疗法新进展

2.1 激素替代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2.1.1 适应症:

临床上有明显症状的绝经后妇女。例如:潮热、阴道萎缩、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精神神经症状的及部分无症状的绝经后妇女应考虑激素替代疗法。是否应用可根据“绝经评分”取舍, 评分项目包括年龄、骨质、冠状动脉疾病、吸烟、体质指数、乳腺癌、子宫切除术, 每项均根据估计替代疗法的危险和益处的相对统计数, 评分为2-6分, 对治疗有益的评正分, 对治疗危险或不利评负分。根据此评分系统评5分或以上的绝经期妇女应用激素替代疗法, 4分或以下者, 激素替代弊大于利应禁用。

2.1.2 禁忌症:

正在发病或有发病史者以及外源性雌激素可使病情恶化的疾病:乳腺癌、子宫内膜癌、肝功能损害凝血性疾病或抗凝血治疗期间活动的血栓性静脉炎、激素依赖性血管栓塞等。

2.2 激素的种类, 用法, 用量及副作用:

2.2.1 雌激素:

大量资料曾报导用雌激素治疗绝经后妇女好发的骨质疏松, 以及心血管疾病, 对延缓或阻断绝经后快速骨丢失, 降低骨折率及缓解更年期症状有重要作用。可口服, 针剂, 也可经皮肤投药 (埋植膏剂或贴剂) 例如:国外使用戊酸雌二醇、微粒化雌二醇1mg/d-2mg/d、结合雌激素0.125mg/d, 当摄钙量达1500mg/d时, 激素可减半, 有改善血脂, 预防冠心病的作用。

因为雌激素除了有预防和治疗作用外, 还有促进子宫内膜及乳腺增生的副作用, 长期大量应用有致癌危险, 因此掌握剂量十分重要。一般来说, 可口服, 相似与健康, 有生育力妇女血清中E2浓度的生理剂量, 并且对患者治疗方案应个体化, 时常监测服药后积压E2浓度, 对患者体型特征进行评估。孕激素雌激素有使子宫内膜增生致癌等副作用。而孕激素可减少上皮细胞的DNA合成, 雌激素加孕激素疗效要好些。目前有人用孕激素 (醋酸甲羟孕酮) 加上雌激素替代疗法 (HRT) 中每月用孕激素或雌激素加孕激素, 有每月阴道出血、乳痛、不按期出血率高等缺点。为此, 有人前瞻性认为每季度加孕激素可接受。但人工合成孕激素加雌激素替代治疗时孕激素有对抗雌激素作用, 降低雌激素对冠状动脉有致粥样硬化作用。

2.2.2 雄激素:

绝经后睾丸酮水平明显下降。如果患者接受结合性雌激素治疗时, 使性激素结合球蛋白升高导致睾丸酮减少, 睾丸酮下降也会影响生活质量。有研究表明接受雌激素雄激素替代治疗者与单纯性雌激素治疗比较, 躯体症状和心理症状缓解均较单纯性雌激素治疗明显改善。其副作用是痤疮增多和LDL下降等。

3 讨论

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体会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年7月—2013年6月来我站要求取环的绝经后妇女56例, 按本人意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均为放置金属单环。所有患者术前均常规B超检查, IUD宫内定位, 同时了解IUD的类型;常规妇科检查, 了解子宫大小的位置。排除生殖道急性炎症、生殖器肿瘤, 雌激素及利多卡因应用禁忌证等。年龄45岁~69岁, 平均年龄57岁。身体状况良好, 绝经时间1年~18年不等, 全部为2胎以上经产妇。

1.2 方法

对照组17例术前不做处理, 直接取宫内IUD。试验组39例, 在门诊常规取IUD前一次性口服尼尔雌醇片4 mg, 并嘱第7天来站取宫内IUD, 术时2%利多卡因5 m L行宫旁神经阻滞麻醉。

1.3 统计学方法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39例一次性成功取出IUD36例, 成功率92.3%;对照组17例一次性成功取出IUD12例, 成功率70.6%, 2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 见表1。

3 讨论

绝经后取IUD是计划生育工作中难度比较大的一项手术, 绝经时间长的妇女取宫内IUD尤为困难。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体内雌素水平降低、生殖器官也随之发生一系列变化, 阴道黏膜变薄、干燥、弹性差, 阴道口萎缩变小, 宫颈变硬失去弹性、宫颈管变得非常狭窄, 宫口难以扩张, 造成节育器崁顿, 使取器困难。在这种情况下硬行扩张宫颈, 增加患者痛苦, 易发生心脑血管综合征, 因此减轻患者疼痛, 软化宫颈、增加宫颈的松弛程度是取环成功的关键。国内报道了多种软化扩张宫颈的方法, 但均因暴露时间长而增加手术时间, 我站对试验组患者采用口服尼尔雌醇片1周后, 术中给予利多卡因的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尼尔雌醇片为人工合成的雌三醇衍生物, 具有较强的雌激素活性, 在体内代谢为炔雌三醇而发挥作用。可使萎缩的阴道黏膜上皮及宫颈组织增生、充血, 阴道及宫颈黏膜腺体分泌增多、黏液量增加, 黏膜弹性增强, 从而使萎缩的阴道、宫颈变软, 宫口松弛, 子宫内膜轻度增殖[2], 使器械易于通过。利多卡因能改变神经纤维膜的通透性, 阻断子宫颈及子宫体向心传导, 降低迷走神经的兴奋, 使宫颈肌肉更有效松弛。受术者痛觉减轻[3], 同时减轻因迷走神经的兴奋而引起人流综合征的发生, 从而使宫颈在原有软化基础上得到了有效松弛, 使取环更容易, 减少取环困难引起环变形或断裂。二者合并应用使器械易于通过宫颈, 使IUD取出成功率增高, 减轻了受术者的痛苦。

通过实践观察, 我们认为尼尔雌醇片配合利多卡因用于绝经后IUD取出术具有安全、经济、实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64-371.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534.

围绝经期妇女不良心理因素分析 篇8

中老年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严重危及其身心健康。据有关资料统计, 全国每年因围绝经期综合征引发重大疾病的妇女高达800万以上。女性大约40岁就要进入围绝经期, 围绝经期是从性成熟期逐渐进入老年期的过渡时期, 是人体衰老进程中的一个重要且变化特别明显的阶段。在这期间, 90%以上的女性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严重困扰着广大中老年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为探讨其客观影响因素, 笔者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进行总结, 并提出相关的家庭恢复措施。

1 心理表现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由于围绝经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 所引起的各种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征的综合症候群[1]。围绝经期妇女有的可以通过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达到新的平衡而无自觉症状, 但大多数妇女会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不稳定, 对外界的适应能力降低等诸多症状[2]。根据中华妇女协会调查, 有80%的妇女在围绝经期表现出能力和精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情绪波动较大、紧张、抑郁、焦虑、入睡困难或失眠, 并常感觉到头痛、头晕、乏力等不适, 这些症状是多变的, 而且无特异性[3]。

2 影响因素

女性围绝经期是一生中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 易合并身心疾病, 此时虽然有器质性病变的表现或确定的病理生理过程, 但社会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中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围绝经期妇女出现异常心理的原因, 一方面是生物因素, 另一方面是社会心理原因。虽然围绝经期妇女在各方面趋与成熟稳定, 但与此同时又将面临成年子女离开自己;年迈父母需要照顾或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职业妇女还要面对升迁、退休等问题。国内有些学者认为在围绝经期心理变化较大的大多是那些在生儿育女过程中付出很大精力或平时工作中压力较大的妇女[4]。

3 预防及对策

3.1 正确认识疾病, 稳定情绪

处在围绝经期的妇女应特别注意心理卫生保健, 应加大宣传教育, 提高围绝经期妇女对这一生理过程的正确理解, 解除不必要的顾虑, 正确认识疾病的症状、体征和各种功能不适的感觉, 尽量减少或免除应激因素对躯体健康的影响。

3.2 自我调节的能力

健康心理的神经内分泌有自我调节能力。围绝经期是女性生理周期的必然过程, 由于雌激素的减少, 生理平衡发生巨变, 往往会出现情绪不稳定、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失眠多梦、皮肤干燥和失去弹性等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表现, 但并不是所有的女性进入围绝经期都发生此类综合征。根据北京地区妇女围绝经期抑郁症状调查结果表明, 只有4.65%的围绝经期妇女发生较严重的精神症状, 有38.5%的围绝经期妇女只是出现轻微的心理情绪波动[5]。现代医学对情绪影响生理归纳成4个方面: (1) 直接影响神经系统; (2) 影响免疫功能; (3) 影响内分泌功能; (4) 引起神经生理的变化。所以必须提高心理素质和自身修养, 掌握对情绪的自控能力, 树立自身价值观, 面对生理变化和工作压力使自己的情绪坚强饱满, 保持健康的心理和愉悦的心情, 以促进神经内分泌的自我调节,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减缓围绝经期的心理变化过程, 平稳过渡到健康、充满活力的生活中去。

3.3 培养广泛兴趣、陶冶情操

生活规律化是走出围绝经期困惑阴影的重要措施之一, 包括科学安排休息时间、生活节奏有规律、充足的睡眠、全面均衡的营养和适度的运动等。

3.4 健康教育和咨询

在预防和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心理异常时, 健康教育和咨询是调整围绝经期妇女心理、维护其身心健康的重要措施。通过各方面的健康教育, 告知其在绝经期可能出现的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症状, 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并强调: (1) 自我意识对机体身心的主动调节作用, 对身心疾病的恢复、发展及预后的重要作用; (2) 做放松活动, 使自己的思想情绪和肌肉都处于松弛安静的状态; (3) 多途径多形式开展围绝经期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活动, 提高其对围绝经期的健康认识, 如使用宣传栏、宣传小册子或举办围绝经期妇女及其子女心理卫生教育培训班等, 是指导妇女顺利度过围绝经期的好办法。

3.5 增加活动, 调整饮食

运动可以使食欲增大, 加强消化功能, 促进食物中的淀粉转化为葡萄糖再吸收到血液中, 以供应神经细胞的需要, 加强脑功能的活动, 而促进思维的运动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神经紧张、失眠、烦躁及抑郁等围绝经期易产生的神经性不良症状。若以20~39岁的正常妇女热能摄入为标准, 则40~49岁应减少5%, 50~59岁应减少10%。另外, 碳水化合物应占总热量的55%~60%, 以谷类为主, 限制甜食, 脂肪摄入应控制在30%以下, 并以植物油为主。应有一定数量的瘦肉、鱼类和蛋类等动物蛋白, 适当补充豆类制品, 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钠盐的摄入量应控制在5g/d以下。

3.6 注意卫生, 定期检查

进入围绝经期, 阴道黏膜缺乏雌激素的刺激和支持, 变得菲薄, 上皮细胞内糖原减少, 阴道酸性降低, 局部抵抗力削弱, 易受致病菌感染, 故需特别注意阴部卫生。每3~6个月做1次妇科检查, 倘若月经周期紊乱, 经量增多或经期延长, 应及时就诊, 以免因失血过多, 导致贫血。如果出现好强、易激惹、焦躁不安、头痛失眠、多疑敏感、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需要到医院接受治疗。首先, 采取心理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的方案, 如暗示疗法。常用药物有谷维素、地西泮等以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其次, 进行社会治疗, 协调家庭关系, 希望家属对患者多给予关心、体贴和温暖, 解除患者的忧虑, 创造安定的家庭环境, 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乐杰.妇科学[M].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382-385.

[2]苏应宽, 徐增祥, 江森.实用妇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5:558-563.

[3]高晓玲, 王哲蔚, 华嘉增, 等.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 1998, 13 (5) :294-296.

[4]何敏慧, 冯永林, 王政科, 等.城市市区更年期居民抑郁、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中华精神科杂志, 1999, 32 (4) :239-241.

绝经后妇女宫内节育器取出体会 篇9

1 术前准备

1.1 心理疏导

消除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心理,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1.2 选择最佳时间

选择月经不规则至停经半年。

1.3 询问病史

行妇科检查及阴道分泌物检查, 超声波检测宫内节育器位置、形态、有无异位, 对取环难易程度进行分析。妇女绝经后生殖器官萎缩, 宫颈组织变硬、弹性差、宫颈内口紧闭, 难以扩张, 致使取器困难。

1.4 术前准备

早晨8点空腹米非司酮50mg, 晚8点空腹米非司酮25mg, 次晨8点空腹米非司酮25mg, 晚8点空腹米非司酮25mg, 当天早晨7点空腹米非司酮25mg, 8点阴道塞入卡孕栓1枚。无痛术则术中宫颈注射1%利多卡因1ml。

2 术中处理

术者要有高度责任心, 熟练的技术, 做到稳、准、轻、柔, 宫颈内口扩张器选择由小到大, 逐步扩张, 大部分宫内节育器可取出。对宫内节育器少部分嵌顿者, 用取环钩钩住环后, 轻轻往一个方向旋转拉出, 待宫内节育器环丝大部分拉出时, 近宫口处剪断一端环丝, 剩余的环丝慢慢拉出, 取出后检查环是否完整, 必要时做超声波检查。对“T”型“V”型、"吉妮"环等用专用取环钳拉出。对环异位、子宫畸形、宫颈粘连等其他取出困难者, 可在宫腔镜下取出。

3 术后注意事项

注意个人卫生, 预防感染, 密切观察阴道流血, 如出血>2周及时复诊。

社区妇女围绝经期保健的探讨 篇10

【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围绝经期妇女的健康意识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妇女保健指导,帮助她们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加强围绝经期多发病、常见病的预防并最终减少疾病的发生。

【关键词】围绝经期;保健;健康意识;妇女

【中图分类号】R271.1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063-01

ァ続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peri-menopausalwomen's health awareness, puts forwards some suggestions on women's health care guide, to help them improve their self-health awareness, strengthen peri-menopausal frequently-occurring disease, the prevention of common diseases and, ultimately, to reduce diseases.ァ綤ey words】: peri-menopausal; health care; health awareness; women

女性围绝经期即为由生育旺盛的性成熟期过渡到老年期的一段岁月,是妇女一生中的重要时期[1]。通过对大量资料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围绝经期妇女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出现围绝经期症状的女性较多,如:情绪不稳定、易激惹、焦虑、抑郁、失眠等。但保健意识不强,多数人认为围绝经期症状发生是自然现象,随着时间推移自然而然就会消失,没有治疗的必要性。这可能就导致围绝经期症状日益加重,这对社会和家庭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1围绝经期妇女健康意识现状

本文通过对广州黄陂医院2006年10月~2008年10月妇科门诊接诊的围绝经妇女876例进行健康教育问卷调查发现,普遍缺乏保健知识,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知识知晓者在45%左右,妇科检查率65%左右,乳房自检率仅为30.8%。文化程度较高者优于文化程度低者。在本次调查中显示,3年以上无体检史者占28.65%,因此对一些疾病不能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意识不强、保健知识贫乏的现实,促使我们妇女保健工作者要把围绝经期保健知识作为重要内容来普及,从根本上提高围绝经期妇女的保健意识,使她们能愉快地、健康地度过围绝经期。

2围绝经期妇女保健的重要意义

妇女一生有1/3的时间是在绝经后度过的。妇女进入围绝经期特别是在迫近绝经期的这段时期内,围绝经期妇女的卵巢功能迅速减退,雌激素水平明显波动及下降,体内睾丸酮失衡,血浆吲哚类物质含量变化,免疫功能下降,加之一系列社会、心理因素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妇女身心健康。因此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是强调在这个特定生命阶段内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保持妇女应达到的健康水平,以预防老年退化性疾病,提高生命质量。这对本人、家庭及社会都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社区围绝经期妇女保健指导

3.1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1.1合理营养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合理营养是健康的物质基础,平衡膳食是合理营养的惟一途径。研究表明[2]我国大多数妇女的饮食结构仍不够合理,特别是缺乏奶制品和豆类食品的摄入。目前,许多研究已证实,高血压、冠心病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与高盐、高脂饮食及肥胖有很大关系。钙摄入量较多的妇女绝经较晚;经常喝牛奶,摄入鱼、虾等胆固醇类较高的食物的妇女绝经晚[3],此可避免早绝经给女性健康带来的危害。因此,饮食安排应注意:①少食肥肉;②保证优质蛋白和钙质的摄入,如牛奶、豆制品;③多吃水果、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④常吃海带、紫菜、大蒜等以降血脂;⑤少油炸、低盐、少糖;⑥吃好早餐,定时定量,不吃零食;⑦勿吸烟、酗酒。

3.1.2保证充足的睡眠每晚睡眠7~8h,避免睡得过晚。尤其对于心悸、失眠者应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睡前避免喝浓茶、咖啡以及看紧张、刺激的小说或电视等[4]。充足的睡眠既能消除身心疲劳,又能提高免疫力。

3.1.3坚持适当的运动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练太极拳、参加舒缓的文娱活动,有利于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体内氧自由基的清除。但由于老年妇女体弱,生殖器韧带等支持组织松弛,易发生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等盆底脏器功能障碍,所以,应做到劳逸结合,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或不适宜的体位。

3.1.4维持正常体重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是一组互为因果的代谢综合征。国外有研究显示[5],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节食、行为改变等),有利于围绝经期妇女控制体重和治疗过度肥胖,其中最基本的是要进行有规律的身体活动。

3.1.5注意个人卫生特别是要保持外阴清洁,勤换内裤。

3.1.6保持和谐的性生活围绝经期妇女要保持规律和谐的性生活,但要注意避孕。和谐的性生活能够增进夫妻间的情爱,巩固婚姻关系,家庭和睦;有利于妇女的身心健康。要摒弃“绝经即绝育”的错误认识。出现性冷淡、性欲减退和性交疼痛应及时就医。

3.1.7维持心理平衡WHO用“三良”来定义精神健康[6],即“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事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因此要注重劳逸结合,正确地对待各种矛盾冲突,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身体上出现的暂时性不适,学会自我调节、自我疏导,必要时进行心理咨询。

3.2学会进行定期自我监测和记录围绝经期妇女应掌握健康的标准和常见病的早期症状,提高自我监测能力,定期进行自我监测和记录,及时发现疾病,及时矫治,维护健康。自我监测内容包括:①健康的自我评定:WHO衡量健康的标准即五快(食、便、睡、说、走)和三良,要经常以“五快三良”的标准来对照衡量;②记录月经卡:以及时发现异常;③定期测量体重和腰围;④常见妇科病早期症状的识别和记录: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症状,尤其是潮热发生情况,寻找诱因,以避免发生;⑤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和乳房自查。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出现与社会因素、文化程度、个体心理素质、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因此,妇女保健工作者应对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生理知识的详细介绍,帮助她们以科学的态度认识自我的生理变化,做出自我调节以适应自然规律。指导她们要注意适当休息,营养均衡,多交朋友,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文娱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指导消除不必要的紧张和顾虑,建

立和保持稳定的心理情绪,提高生存质量,从而逐步平稳过渡到老年期。

参考文献

[1]张惜阴.实用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859

[2]赵更力,王临虹,张文坤.围绝经期妇女饮食结构与更年期症状关系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2):162-164

[3]张淞文,王军华,周红,等.北京地区女性绝经年龄调查与相关因素分析[J].北京医学,2002,24(3):177-180

[4]崔妫.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状的心理干预[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9):702-704

[5]Dubnov G,Brzezinski A,Berry EM. Weight control and the management of obesity after menopause: the role of physicalactivity[J].Maturitas,2003,44(2):89-101

[6]吴敏霞.围绝经期妇女的心理干预[J].甘肃中医,2005,18(5)

上一篇:组培培养下一篇:兰州市民营科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