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研项目

2024-05-05

教科研项目(精选十篇)

教科研项目 篇1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科研项目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呈现了“渠道多、数量多、专业多”的良好态势,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承担科研项目的中坚力量,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有许多科研项目需要完成,这些科研项目同时需要使用各种资源,如人员、资金、仪器、设备等。此外,伴随外界环境的改变,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又不断形成新的符合项目特征的各种各样的任务,如单位发展规划、技术创新计划、流程梳理、客户服务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等。所以,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经常性的处于多项目管理环境之中。然而,由于资源有限、模式简单、方法单一等原因,造成科研项目管理整体效率不高,在应对多项目和多任务管理上缺少有效的方法。因此,在科研事业单位开展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方法研究十分必要。

2 多项目管理概念

在多项目管理环境中,组织不能仅仅考虑单个项目的盈利性、技术可行性,还要从组织整体角度出发考虑单个项目对其他正在进行的项目的影响和实施期间资源的可得性。因此,多项目管理是指站在组织层面对现行组织中所有的项目进行筛选、评估、计划、执行与控制的项目管理方式,即从组织的角度进行项目管理,以满足组织发展战略的要求。当组织中多个项目同时存在时,这些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对资金、时间、人力等资源上往往存在争夺关系或存在资源过载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多个并行项目的实施,直接影响组织的经济利益。因此,在多项目管理发生资源冲突时候,就需要在多个项目之间合理地调动资源,在各个项目之间交换各种信息,进行沟通和理解以处理好项目间知识共享问题,从而降低资源冲突程度[1,2,3,4,5]。

鉴于多项目管理的复杂性,不能用单项目管理理论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蒋景楠等[2]提出了由制定战略规划、计划管理和项目管理组成的多项目管理结构,并定义了四个基本的分工层次:高层领导团队、项目总的负责人、计划制定部门和项目团队。执行主管负责制定组织的远景、任务和目的;主办人负责将这些远景、任务和目的转译成切实的目标以便由若干项目实现;计划制定部门与项目团队合作,将若干分离的计划和日程安排调整形成一个综合的全面的方案,展示给执行主管和主办人;项目团队则代表职能部门和技术资源,负责按照组织的目标编制计划并执行行动。寿涌毅和王勇胜等[6,7]详细阐述了以色列物理学家艾利·高德拉特在约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关键链法(Critical Chain Project Management,CCPM),系统分析了如何应用关键链法进行多项目管理,并深入探讨了当前关键链法的优缺点和局限性。杨雪松等[8]在分析多项目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利用关键链机制建立了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方法(Critical Chain Multi-Project Management,CCMPM),并通过实例表明,CCMPM方法不仅能够很好减弱项目间的级联效应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消除项目成员的不良工作行为,缩短项目的工期,而且能较有效地解决项目间的资源冲突,改善多项目的执行环境。林晶晶等[9]在多项目环境下提出工序综合优先级概念,当不同项目间的并行工序发生资源冲突时,根据工序的综合优先级决定资源分配的先后顺序,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能够有效地解决项目间的资源冲突。蒋先旺[10]针对航天企事业单位既要强化项目管理,又要解决多项目协调问题的需求,提出了在矩阵结构基础上改进的三级项目办公室结构方案,实现了项目之间的标准统一和信息沟通,解决了多项目的协调问题。姚嘉琦等[11]针对航空科研单位面临的多项目研制的现实情况,分析了多项目组织管理的模式和特点,从航空科研型单位组织结构内部信息流动的角度,运用熵理论定义了组织结构分析的时效、质量和适应度,并从上述三方面出发构建了组织结构熵分析模型。通过计算分析了航空科研单位常采用的项目型和矩阵型两种组织结构,并提出了航空科研单位面对多项目并行的现实应注重增强其应变能力和敏捷性。张陇军等[12]论述了施工企业进行多项目管理的目标和多项目管理的特征,提出了基于进度计划的多项目管理的解决方法,并且分析了目前多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效益。

由上述陈述可知,国内学者已经开始从理论、方法、组织模式、资源分配等多个方面对多项目管理展开了研究,但总体上,理论多应用少,且应用也大多以项目型企业(如军工、建筑等)为研究对象,针对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却没有十分明确的解决办法。

3 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问题分析

近几年,随着国家对创新的重视和强调,科研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科研重要力量之一,普遍进入到科研项目高速增长阶段,项目数量猛增,项目种类和管理复杂度增加,为适应这种新变化,很多科研事业单位的组织模式也在不断优化过程中,如部分科研事业单位从原来的职能型结构变化至介于职能型和项目型之间,处于矩阵型(弱),保留了原有职能型的层级,对于一些重大项目,由单位级别专家(如副总师,一般挂靠在科研管理部门)亲自挂帅,因此科研管理部门在传统计划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协助单位级别专家进行重大项目跨部门管理协调的职能。

但总体上,科研事业单位在多项目环境下,缺少有效的方法对众多科研项目进行经济、有效的管理,在核心能力塑造、资源分配、管理模式和管理效率等几个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1)能力分散,项目个体与组织发展对接还需加强

在科研事业单位,业务研究部门一般按专业设置,多项目环境下,业务研究部门承担的科研项目往往仅从项目个体、业务部门自身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完成,即使是由单位级别专家作为负责人开展的重大科研项目也存在类似问题,专家之间对于项目个体与组织发展战略的对接上做得还不够充分,这些问题造成了项目个体的“单打独斗”,无法形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不利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2)资源冲突,资源配置规划及管理机制缺位

科研规模的扩大,对资源(如人员、资金、仪器、设备等)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虽然这些资源也可以一定程度增长,但相对科研项目而言,资源是有限的。但在现阶段,科研事业单位更多关注项目是否能够按期完成,没有形成对资源的有效管控,缺少管理机制,资源不断交替使用从而导致资源冲突,同时还存在资源配置不平衡(如还有一部分资源没有有效分配,造成闲置)、行为因素(如学生综合症和完工不报告)[8]等问题,此外,紧缺资源频繁地在几个不同项目之间切换使用,由于存在大量准备时间,极大降低了工作效率,从而又对更多项目造成了不利影响。

(3)模式单一,项目过程管理方法还需创新

一般来说,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沿袭计划经济时的体制,在按照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阶段进行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中,模式比较单一(如下达计划—>按年度进行检查—>项目验收),重视立项和验收环节,轻过程管理。在多项目环境下,由于项目数量多和管理资源有限,更是造成科研项目实施环节管控的缺失,使得科研项目的实时状态不能及时被决策层和管理层获知并存在重大的质量隐患[13,14,15,16]。

(4)多项目和多任务混杂,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低下

如前文所述,科研事业单位除了面对多项目带来的压力之外,自身还不断形成符合项目特征的多任务。目前,作为多项目和多任务的管理部门,缺少有效的管理思考和方法,大量的加班、经常延迟交付、经常更换工作的优先级、大量的时间浪费和较低的士气已经成了经常性的现象,科研管理效率低下[17]。

4 多项目环境下科研项目管理方法改进

针对前面分析的多项目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改进:

(1)建立多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塑造组织核心竞争能力

单项目管理是以“单个项目”为管理对象的,而多项目管理所考虑的问题范围不再是仅局限于一个项目(或一个大型项目),而是需要考虑整个组织的目标,即多项目管理是为了实现整个组织的目标所开展的统一协调的管理活动。对于科研事业单位,应该建立多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具体可参照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多项目管理机构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实施层三个部分,其中决策层负责制定组织的战略、远景和发展发展;管理层包括战略规划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和重大项目(总师)办公室等部门,管理层内部相互配合,从组织角度梳理技术体系和核心能力,下达一级科研计划、负责资源配置规划和掌控科研项目整体状态,实现科研项目个体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对接,确保组织战略、远景和发展方向“落地”;实施层负责按照一级科研计划分解形成二级科研计划并进行项目实施,对资源提出需求和反馈。因此,三个基本层次协同动作,着眼发展,破除项目孤岛,打造科研事业单位核心竞争力,共同定义、实施和实现组织目标。

(2)运用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方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

单项目管理中为解决资源冲突而简单的将资源错开使用的方式就是资源协调,多项目管理则需要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资源分配给各项目的问题,尽可能使组织目标实现达到最大化,而不仅仅是解决资源冲突问题。这就要求科研事业单位把注意力放在资源合理规划和项目之间的资源协调上,因此,可以采用关键链的方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效果,具体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在关键链多项目管理方法中,首先对各科研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为每项任务设定时间和资源计划,考虑各项目或任务间可能存在的任何相依关系(资源共享或任务相依)并确定优先级,然后对各项目和任务进行做出计划安排,避免资源冲突,识别关键链,考虑不确定因素和各种行为因素的存在,往往各项目和任务的安全时间设置过多,因此本着“风险前置、空闲后移”的原则,把各项目和任务中所包含的安全时间统一后移,缩短关键链整体时间,同时注重缓冲的设置,降低风险。一是在非关键链任务进入关键链任务之处,设置一个汇入缓冲区,以确保关键路径不受非关键路线延迟的影响;二是在关键链任务资源供应问题上,在关键链任务之前设置一个资源缓冲区,保证关键任务能及时获得所需资源,从而达到多项目的整体资源配置优化的目标。

(3)建立科研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运用信息手段进行项目过程控制

单项目管理对“单个项目”的管控是有限、分散的,而多项目管理从组织的角度对众多科研项目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多项目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应建立科研项目分级分类管理模式即把科研项目按照影响组织发展的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和排序,在管理层和实施层实施两级科研计划管理,管理层重点关注重要程度高的项目,定期听取专题汇报,其他项目主要在实施层内部进行管控,这样可以以有限精力完成对关键项目的管控。同时,在管理手段积极利用最新IT技术,努力提高科研事业单位信息化水平,建立科研项目管理协同工作平台,做到信息共享,以信息化促进管理现代化。

(4)提高多任务处理能力,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效率

多项目环境下,科研事业单位对科研项目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日常超负荷的工作中,科研项目管理人员甚至“没有时间”去进行管理改进,只是被动一单又一单地完成任务。因此,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如何提高我们的科研项目管理效率了。无论是科研项目还是符合项目特征的新任务,分解之后最终都是由任务组成的,任务称为工作的基本单元,所以,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效率就要从基本单元的处理能力开始,可以尝试从工作策划、个人时间管理、团队时间管理、会议管理、日常工作规范化、设定承诺、合理放弃、情绪疏导等方面提升个人和团队多任务处理能力,从而为多项目管理的效率提升打下良好基础。

5 结束语

教科研项目 篇2

教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操作方法及评分说明

项目

类别

操作方法及评分说明

检查方式

学生成果

(2分)

学生竞赛

获奖(2分):仅限由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有一名学生获区、市、省及以上分别得0.1、0.3、0.5分。同一人只获最高分,不重复计分。此项满分2分

查看相关资料及原件

教师学校成果

(3分)

发表:

教育教学成果在区级以上刊物发表

在省及以上、市、区级教育教学刊物发表,每篇次分别奖3、2、1分(新闻报道除外)。

查看原件

奖励:优质课、大比武、说课、优秀论文、优秀教案等

优秀论文、优秀教案等在区级以上获奖,一、二、三等奖每篇次分别奖:区级0.5、0.3、0.2分,市级分别奖1、0.8、0.5分;省级以上分别奖2、1.5、1分。

优质课、大比武、说课等技能竞赛获一、二、三等奖,区级每人次分别奖2、1.5、1分,市级4、3、2分,省级以上5、4、3分。(同一教师、相同内容奖励只取最高奖次,不重复计分)

查原件。以文件或证书为准

课题:教科研课题在市级以上立项、结题

教科研课题分别在省级以上、市级、区级立项或结题的分别奖3、2、1分。

查原件。文件或证书

奖励(1分)

承担区级以上教研活动和会议

1.学校承担有区级大型活动、会议奖0.5分。市级以上奖1分(以文件或相关资料为准)

2.教师承担讲课:凡承担区、市、省级以上教研会议讲示范课的,每人次分别奖0.2分、0.5分、1分。(学校提供相关资料)。

查资料,与教研室登记数据资料核对

表彰:在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获得教学成果集体奖

获一、二、三等奖,省级以上分别奖3分、2.5分、2分;市级分别奖2分、1.5分、1分;区级分别奖1分、0.8分、0.5分。

无等次的按一等奖计算

查原件。以文件或证书、奖牌为准

学校有特色,得到推广

学校教育教学有特色项目,参与面广,形成明显特色;充分发挥名校长、名教师、名班主任的示范引领作用,受到区教研室、教体局肯定(或在大会上交流发言)奖1分,受到市级以上肯定奖2分,以授牌或文件、会议资料为准,实地查看,查阅相关资料,访问、座谈

说明

学校出现舞弊、安全事故,或体罚学生、或师德、师风出现问题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实行一票否决。

查文件、通报

教研中心小学“三位一体”活动常规检查“十八条”

帮扶与发展(4分)

16、校际帮扶要真帮实扶,定期活动,借智发展,做好“四带四拉四统”,重点做好带课带研,共享试题、互学互鉴,共同发展。帮扶计划详实;(1分)过程资料完整。(3分)

成果与奖励(6分)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探讨 篇3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科研项目管理 ;经验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 S-01

农业科研院所是中国农业科研的主力军,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主体[1]。农业科研管理是农业科研院所比较核心的工作,而科研项目管理又是农业科研管理的重中之重。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对于促进农业科研单位事业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2]。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科技投入比例的加大,农业科研单位承担的科研项目无论是数量还是经费总额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如何发挥科研项目管理作用,实现科技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保证顺利完成项目既定目标,是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3-4]。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以下简称“环植所”)是国家级非营利性科研机构,主要从事天然橡胶、木薯、香蕉、芒果、荔枝、槟榔等主要热带作物病虫害监测与控制、农业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等前沿技术和基础、应用基础及共性技术研究。笔者介绍环植近年来在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加强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提供借鉴。

1 环植所“十二五”以来的科研业绩

近年来,环植所不断规范和优化科研项目管理,申请及获批科研项目的数量、档次、资助强度和成果产出均有大幅度增长。“十二五”以来,共组织申报各类科研项目453余项,获批立项3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217项,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项,拥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5名,综合试验站站长1名,立项总经费达1.1亿元,是“十一五”的2倍。科技成果在质和量方面都取得重要突破,鉴定和验收科技成果36项,发表科技论文篇771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53篇,主编专著26部,获授权国家专利36项,其中发明专利29项;制定农业行业标准21项,获软件著作权6项、光碟制品版权1项。共有32项成果获省部以上奖励,占全院的1/4,是“十一五”获得奖励成果数的3倍。“十二五”以来,环植所获批“农业部热带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农业部儋州农业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等部级平台2个,“海南省热带农业有害生物检测监控重点实验室”等3个省级平台,与美国夏威夷大学联合建立“热带植物保护合作研究中心”;环植所同时还是 “中国热作学会植物保护专委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热带作物病虫害防治专业委员会”、“中国热作学会生态环境专委会”、“海南省植物病理学会”、“海南省蜂业学会”等学会组织的挂靠依托单位,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哥伦比亚、马来西亚等国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合作交流关系。

2 环植所科研项目管理经验和主要做法

2.1 加强科研项目库建设

建设科研项目库是促进农业科研单位转变科技发展方式,提升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力,提高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和重要抓手[5]。为及时准确掌握植所科技创新动态和需求,优化科技资源,凝练科学目标,找准科技命题,加强科技项目申报储备,提高科技项目申报质量和竞争力,环植所依据国家、农业部及院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建立了科研项目库。从2011年开始,环植所陆续发布了《项目库管理办法》、《项目库建设方案》等制度和方案,组织全所科研人员以课题组为单位,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热区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和农民增收需要提出项目建议,由所学术委员会组织专家对征集的项目进行评议,择优入库。项目库的建设采取以下原则:(1)分级管理。根据科研项目大小和类型,建立所级、研究室级和课题组级3级项目库,由不同主体进行分级管理;(2)优先选用。优先推荐项目库中的项目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对于优秀和有重大前景的项目给予部分经费支持,用于开展前期预研;(3)动态管理。在做好项目的入库评价和出库推荐的同时,根据新形势和新要求,实行动态更新,不断调整、更新和充实项目库;(4)统一管理。将所有入库项目录入环植所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以方便对项目进行查询、使用和建设。通过项目库的建设,提高环植所研项目的申报质量,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例,近3年来环植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数量、获批数量、获批经费总额和获批率均居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院属单位前列。

2.2 加强科研项目策划

科研项目策划,是指科研单位组织科研人员据国家政策导向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向国家相关部委及地方科技主管部门提出合适的课题并进行项目申报[6-7]。环植所近年在项目策划方面建立了“科技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联动作用+与科研主管部门的沟通”模式,主要做法有:(1)鼓励科研人员在掌握国家、省部各级科技政策与科研管理政策基础上,从当前热带农业植保和环保面临主要问题科学出发,提出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并及时向相关主管部门汇报;(2)在院科技处的协助和指导下积极与农业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等有关部委及海南省科技厅、农业厅、林业局等地方科技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掌握其科技计划精神,并将掌握的信息及时反馈给科研人员,组织科研人员结合自身科研基础认真准备项目申报文本,做到有的放矢;(3)在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时,充分发挥各方力量,在整合单位内部相关优势力量的同时,联合有基础的兄弟单位进行共同申报;(4)及时组织所学术委员会对科研人员进行指导,组织科技人员编写项目申报书,并邀请所外专家对项目申报书进行充分论证,提高申请项目的竞争力。环植所近年在螺旋粉虱、椰心叶甲、香蕉枯萎病、槟榔黄化病等热区重大病虫害防控及热区农田土壤性状、肥力、墒情变动规律与监测等领域获得3项农业行业科研专项项目、1项国家科技援外项目和1项海南省重大项目课题的支持或意向支持(已上报农业部并通过评审),充分体现“科技人员+科研管理人员的联动作用+与科研主管部门的沟通”模式对科研项目尤其是重大科研项目策划立项的推动作用。

2.3 加强科研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科研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高低对科研工作有举足轻重的影响[7]。环植所历来重视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科研办公室是科研管理工作的枢纽,几年来办公室的管理人员数量一直在4人左右,人员的学科布局基本涵盖单位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等主要学科领域。办公室内部针对科研办项目、成果、科技平台、学术交流、研究生等业务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相互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使得每个管理人员都能够在一线负责具体业务的办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业务能力和素质。同时,尽可能安排管理人员参加相关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管理理念和规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

日常工作中管理人员注重加强与不同人员的沟通交流:(1)加强与上级部门和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沟通,在沟通中学习、在沟通中熟悉业务,在沟通中领会工作要求、掌握最新项目申报信息;(2)加强与科研人员沟通,熟悉每个科研人员的研究领域,了解科研项目工作动态,尽可能提供服务和帮助,争取科研人员对科研管理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3)加强与单位内部与财务、人事、条件和开发等管理人员的沟通,保证项目执行顺畅;(4)选派新近科研人员到科研办公室进行短期挂职锻炼,使其快速、全面地了解全所情况和科研项目的管理全过程,在开拓其视野、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也增进了与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了解,为其顺利开展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4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作用

学术委员会是科研院所行使学术权力的主要载体,是科研院所进行学术评议、评审、咨询、监督和决策的最高学术管理机构[8]。环植所注重发挥学术委员会职能,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将科研项目库建设、重大项目策划、限额申报项目确定、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评审立项及各类科研项目申报、执行检查、结题验收等工作都交由学术委员会完成,起到了审核把关、决策咨询的作用,保证了科研项目的申报成功率。例如,在环植所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所学术委员会发挥的作用包括:(1)学术委员会在每年底召开申报动员会,邀请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和管理人员向科研人员讲解撰写技巧;(2)制定详细申报方案,要求全所科研人员在每年1月初完成申请书的初稿;(3)收到申请书初稿后,学术委员会召开专项的会议对申请书进行评议并提出修改建议;(4)在收到修改稿后,所学术委员会组织所外专家对申请书进行再次评议;(5)申请人根据所外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申请书进行修改后,所学术委员会还会对申请书进行再次评议,只有评议通过的项目才能提交到科研办公室进行上报。经过上述程序,提高了环植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申报成功率,2011年至今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5项,获批率一直保持在23 %左右,高于全院平均水平。

2.5 完善科研管理制度

科研管理制度是科研院所科研工作正常开展的依据和保障[9],环植所近年先后制定和修订了《科技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科技成果管理暂行办法》、《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实施细则》、《项目库建设方案》、《项目库管理办法》、《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办法》、《结余经费管理办法》、《学术委员会章程》等科研项目管理制度,细化了办事流程,将每项办事流程用流程图的形式印发给各个课题组,以便于执行,提高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同时,还制定了《科技奖励暂行办法》、《重要科技成果策划配套经费实施暂行办法》、《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奖励和考评制度,从项目申报、立项、发表论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获得、奖励获得等都给予经济奖励和考评加分,从而激发科研人员申请科研项目的积极性,为成功申请科研项目提供坚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制度保障。

3 环植所科研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项目中期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由于受管理机制不完善的影响,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存在“重两头(项目申报、结题验收),轻中间(项目执行)”的情况[3]。环植所的科研项目管理也存在这个问题,环植所对科研项目主要实行宏观管理,项目获批后,具体的执行由课题组负责完成。部分项目负责人对项目执行重视不够,科研计划制定不及时、经费预算编制不合理,加上科研管理人员精力有限不能做到对所有项目进行跟踪检查,导致部分项目存在进展缓慢、经费使用效率不高、产出未达预期指标等情况,有的还影响项目的最终结题验收。

3.2 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农业科研管理工作本身具有很强的横向性和综合性,要求科研管理人员既要懂得管理,又要熟悉不同的专业科学,既要做专才,又要做通才[1]。环植所主要从事热带农业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两大研究领域的科研工作,因此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懂得管理,又要熟悉对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专业知识。环植所从事科研管理的工作人员虽然是植物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专业出身,但从事科研的时间不长专业知识不够丰富,加上不是管理专业出身,因此在管理方法上缺乏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经验,尚需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

3.3 人员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环植所虽然制定了《科技奖励暂行办法》、《绩效考评暂行办法》等奖励和考评制度,激发了科研人员的申报项目、发表成果的积极性。现行制度由于过于注重项目和经费争取,加之考核办法中的评价指标、计分标准等比较粗放,造成科研人员“重项目争取,轻项目实施”的思想较为严重,也导致科研人员产生功利化倾向,只关注科研成果的数量而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同时,现有管理体制限制了科研管理人员从事专业课题研究,而农业科研单位的职称、工资等均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管理人员因忙于日常事务性工作导致成果较少或者没有,进而影响到职称、职务等方面的晋升,降低了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 加强科研项目管理的建议

4.1 强化科研项目过程管理

(1)项目立项时把好关。对已立项项目,督查项目负责人及时制定可行的科研项目计划和合理的经费预算,必要时可请所学术委员会对其进行评议,以保证项目执行思路清晰、目标明确、进展有序,同时也便于科研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跟踪检查; (2)加强对项目执行过程的管理。科研管理人员要积极深入项目组,了解项目进展程度,与科技人员一起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组织召开项目阶段性进展汇报会或学术报告会的方式来进行项目的阶段性检查,这样既有利于学术交流,也达到检查的目的;组织所学术委员会对照项目计划对科研项目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及时掌握项目的研究进展,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项目按时保质完成;科研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一起,加强项目经费执行情况检查和监督,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经费预算执行,在抓经费预算执行的同时结合追踪项目研究进展;(3)重视结题验收和后续管理。项目完成后及时督促、组织项目组做好结题工作,积极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对验收材料加强审查把关;对于重大项目在正式验收前,组织所学术委员会进行预验收;对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显著的项目,要协助项目组做好奖励申报、开发推广及成果转化项目的申报工作。

4.2 培养高素质的科研管理队伍

一是加强科研管理人员在科技、管理和政策法规等知识的学习,定期安排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和考察交流,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通过召开科研管理工作会、专题讨论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为科研管理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引进科学的管理方法,从根本上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总体素质,适应新时期农业科研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积极支持和鼓励科研管理人员申报相关的管理类项目,对于比较优秀的项目但未获得资助的项目,可从所基本科研业务费和改革启动费中提供部分经费用于支持其开展前期研究,通过执行项目,在提高管理理论水平的同时也能有成果产出,增加其获得职称和职务晋升机会;三是鼓励科研管理人员深入到科研项目工作第一线,加强管理人员对相关专业领域的了解,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便于把握项目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四是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任、动态管理、合理流动”的竞争和流动机制,提高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优化队伍结构;五是通过公开招聘的形式引进专门管理人才,完善队伍人才结构,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4.3 完善人员激励机制

科学的激励机制,是调动科研和管理人员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单位科研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建设一流研究所的强劲动力[10],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人员激励机制:(1)完善现有评价体系,在奖励和考评中加大项目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预期产出等管理薄弱部分所占比重;(2)加大对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应用性成果在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绩效评定的比重,提高成果转化效益;(3)对具有较大的探索性、创新性,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财力,而研究成果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体现的科研项目,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鼓励科研人员的探索精神;(4)采取有效措施缩小科研管理人员与科研人员在地位及待遇上的差距,建立完善的考核体系使得科研管理人员的职务、职称晋升不与科研成果直接挂钩,而以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效率、责任心和科研人员对其的评价等综合指标来确定。

参考文献

[1] 王文娟,张开春,陈梅香,等. 关于农业科研单位加强科研管理的分析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1,30(5):32-34.

[2] 王劲松,张富国. 提高农业科研管理服务水平的体会与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45-47,51.

[3] 汪秀华,张以山,邓庆飞,等.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探讨[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58-60.

[4] 巩亚东. 农业科研院所科研项目管理实践探析[J]. 甘肃农业,2014,392(14):60-61.

[5] 刘双清,匡 勇,伍小松,等. 加强农业科研项目库建设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发展[J]. 农业科技管理,2013,32(4):39-40,74。

[6] 黄忠德,郝 萍,于 淼. 科研项目的策划[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4):40-41.

[7] 汪秀华,王家保,杨礼富,等. 农业科研项目策划实践探讨[J]. 农业科技管理,2012,31(5):38-40.

[8] 袁宏伟,杜中军. 关于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学术权力的几点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2014,32(2):50-52.

[9] 罗劲梅,周 晶,马 帅. 浅谈科研院所科研制度的建设和管理[J]. 中国集体经济,2014(19):42-43.

教科研项目 篇4

关键词:教科研,项目评审,网上申报,管理服务

科学研究作为高等教育的三大基本活动之一,已经和教育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紧密地结合在一起[1]。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代表着教师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工作所必备的各种素养的质的要求[2],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能够很好地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组织好教科研项目的申报与评审,是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项目研究、营造浓厚教科研氛围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项目的申报与评审过程中,大多数工作很大程度上还依赖人工来进行,利用Excel、Word等办公软件处理大量数据[3],还需要打印大量的纸质申报书等材料,这种做法严重影响项目申报与评审的工作效率,同时造成了很大的资源浪费。研究利用现有校园网和信息化管理平台,设计切合工作实际的教科研项目网上评审系统,实现项目申报和评审信息化和网络化,简化项目申报和评审流程,很好地保障项目评审的公开、公正和透明,为项目申报者、管理者以及评审专家提供高效服务,从而提高教科研项目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营造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

1 现状分析

1.1 项目评审人力与办公成本大

目前在高等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组织开展教科研项目申报与评审过程中,多数采用的依然是传统的申报与评审方式,即申报者持相关纸质证明材料和纸质项目申报书到多个相关管理部门签字盖章,然后再报送到项目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经过形式审查后,将项目申报书复印一式多份用于在项目评审会上发给评审专家。对于准予立项的项目,项目申报者还需要根据评审意见进行修改,然后再重新打印上交。这样在项目的申报与评审过程中,既增加了申报者与项目管理者的工作量,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纸张等办公资源的浪费。

1.2 评审人为因素多,过程冗长,结果计算繁琐

采用传统的项目申报与评审方式,项目评审多数采用会评方式,将收集到的项目申报书在评审会现场发给评审专家,并要求现场进行打分和计算结果。这种评审方式,一方面,评审专家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评阅项目申报书,由于会评时间紧张,很难对项目申报书的内容进行研究与甄别,势必会影响专家做出中肯评价;另一方面,评审专家可以一览无余地查看项目申报书的全部内容,无法有效地屏蔽申报者的个人信息,这样就可能增加了项目评审的人为因素。同时,项目管理人员要在会评现场对每位评审专家的评价结果按照事先制定的规则进行合成,例如计算评分平均值,这样会使得整个评审过程冗长,评审效率不高。

1.3 项目申报过程不规范

在组织教科研项目申报时,均要求申报者需要经过院系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核,然后才能上报到项目管理部门,但在实际中由于种种原因无法真正做到层层审核把关,使得项目申报过程不规范,这也影响教科研项目申报工作的严肃性。

基于多年组织教科研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经验和对传统的项目申报与评审现状的深入分析,并结合当前校园数字化建设形势,笔者认为:研究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教科研项目网上评审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进行项目申报、评审和管理,并利用合理的流程设置,使相关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到项目的申报与评审过程中来,简化项目申报与评审过程,提高项目申报与评审工作效率,同时通过技术手段来保障项目评审工作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性。

2 项目评审系统的需求分析与设计

2.1 系统流程设计

教科研项目网上评审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实现项目申报与评审的网络化、信息化和科学化,提高项目申报与评审效率。结合笔者供职学校工作实际,分析设计教科研项目网上评审系统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在一般情况下教科研项目申报需要经历以下几个过程。

1)项目申报过程。教科研项目申报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由教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在组织申报前会做出具体要求,包括申报者资格、选题范围、申报流程、申报限额划分和评审要点等。经过前期准备工作之后下发项目申报通知。项目申报者按照通知要求,在网上填报项目申报信息,并上传项目申报书和相关证明材料的扫描文档;申报者所在系、部通过系统进行网上审核后提交到项目管理部门。如果需要分系、部等教学单位限额申报,那么项目须先在系、部进行推荐评选,然后再推荐提交至项目管理部门。同时将系、部审核或推荐结果反馈给申报者。

2)项目审核过程。项目审核工作是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过程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项目管理部门需要对所有申报者的申报资格、选题情况以及申报书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和申报书填写格式等内容进行逐一审核。在审核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向申报者所在系、部和申报者本人进行反馈,项目审核结果直接关系到项目能否进入项目评审阶段,也即意味着该项目能否取得立项的可能性,所以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慎之又慎。

3)项目评审过程。项目评审过程是整个项目申报与评审的中心环节,也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立项的关键环节。项目管理人员先通过系统屏蔽所有项目申报者个人信息,然后按照专业领域划分将项目派送给相应的评审专家;评审专家在网上点击查看项目申报书内容,并将评审意见录入系统同时给出评价分数。等所有专家评审完成后,系统按照规则自动统计评审得分,同时将专家评审意见进行汇总。最后再召集评审专家举行评审论证会,结合网上评审情况确定立项名单。

4)项目评审反馈及结果公布过程。经过项目管理部门整理后,通过系统将专家意见及时反馈给申报者,同时公布项目评审结果和并对立项名单进行公示。公示后无异议的项目,申报者须按照专家评审意见以及项目管理部门要求,对项目申报书进行修改完善后再通过系统上报申报书终稿,同时将纸质申报书送交项目管理部门进行存档。通过项目评审系统,可以让项目申报者实时查看自己所申报的项目审核、评审情况,同时仔细查看评审专家意见,从中得到很好的学习提高。

2.2 系统功能设计

教科研项目网上评审系统在具体进行项目申报与评审时,在整个业务流程的每个环节都需要由不同的人来执行相应操作,直到经过修改完善的项目申报书完成提交。在整个流程中,项目申报与评审的参与者主要包括项目管理员、项目申报者、系部管理员和评审专家,在设计开发系统时结合各环节的参与者特性进行功能划分和设计。系统功能结构设计如图2所示。

1)基础数据维护模块。基础数据模块主要负责录入和更新系统中所需的基础数据,例如人员、系部、项目类型、账户信息等系统中各种对象的基本数据信息。

2)项目管理员模块。项目管理部门通过项目管理员模块实现项目申报与评审的各种操作,包括下达申报通知、设置申报限额、项目审核、为项目分配评审专家、合成评审得分、反馈审核信息和专家意见、公布结果等一系列操作。

3)项目申报者模块。申报者通过该模块可以进行网上项目申报、项目信息修改、跟踪项目审核状态、查看专家评审意见、查询评审结果等。

4)系部管理员模块。系、部等教学单位通过系部管理员模块了解本系、部教师的项目申报情况和进行审核推荐等。

5)评审专家模块。评审专家通过该模块对自己负责评审的项目进行逐一评阅并在网上提交评审意见和评价分数。6

6)通用查询模块。校内教职工可以通过通用查询模块查询和项目有关的一些信息,例如历年项目立项名单,项目评审要点等信息。

3 系统实现与关键点

系统实现采用ASP.NET与SQL Server 2005数据库相结合的技术开发Web应用程序,选择C#作为开发语言进行代码设计。为增强系统的使用效果,运用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思想。

3.1 采用B/S架构

采用B/S架构,更加有助于系统的维护和扩展[4]。教科研项目网上评审系统需要将传统的项目申报与评审各环节通过计算机网络加以实现,为方便各环节的参与者能够轻松使用系统完成相应工作,系统选用B/S架构,所有参与者的工作内容只需要通过浏览器进行操作即可完成,而系统的核心功能和数据均被封装在服务器端,这样既保证了开发和维护效率以及数据安全,同时也使系统简单易用。

3.2 设计数据接口,共享数据

系统在开始实施时需要录入大量初始化信息,例如人员基本信息、系部和专业基本信息等,同时一些基本信息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比如人员的职称、系部的负责人等。开发系统时,在基础数据维护模块中专门设计了数据抽取接口,可以从现有的其他业务系统中按照一定的对应规则提取系统需要的数据,共享来自其他业务系统的数据,从而减少数据初始化工作量,缩短系统调试运行时间,同时保证了数据更新的及时性和一致性。

3.3 程序设计采用三层架构思想

在系统开发的代码设计中,采用三层架构思想,整个系统的程序架构包括表示层(即页面及后台代码)、业务逻辑层(即业务接口、业务实体、业务逻辑)和数据访问层[5],同时在层与层之间尽可能地使用接口来进行耦合。采用这样的开发思想,一方面在设计开发时,当开发文档确定好之后,项目组成员可以独立完成自己的开发任务,另一方面,增强了系统的可维护性、扩展性和移植性。例如开发时采用的是SQL Server数据库,如果以后需要改用Oracle数据库或其它数据库,只需要修改负责读写数据库的数据访问类,而不需要改动程序的其它任何部分即可完成,大大提高了系统模块的复用性,降低了维护费用[6]。

3.4 采用开源组件,增强文档在线显示效果

在项目评审过程中,评审专家需要不断的查阅申报书内容以及相关证明材料,如果每次都需要下载文档,肯定会影响评审效率。系统使用了开源组件Flex Paper实现在线浏览文档,系统先将申报者提交的word版的项目申报书自动转换成浏览器通用的SWF文件,然后运用Flex Paper组件,使评审专家无需下载项目申报书电子文档,而可以直接在浏览器中进行查看,从而大大提高了评审效率。

3.5 增强系统处理能力,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系统在项目申报与评审期间访问量较大,尤其是在专家评审期间系统的并发数也较大,所以在开发系统时采用了多种技术来增强系统处理能力。例如,对数据库的读写尽量利用存储过程来执行,其效率要比直接执行SQL语句高很多倍,同时能够有效减少网络流量[7];对一些常用的查询结果生成静态网页供用查询,有效降低了web服务器的运行负载,这些设计细节上的考量大大提升了系统的整体运行效率。

4 总结

4.1 规范项目申报流程

教科研项目网上评审系统将具体的项目申报、评审等业务流程通过计算机加以实现,各个环节均需要按照要求并按次序在系统中进行逐一处理,才能完成整个项目申报与评审过程,并且申报者可以对各个环节的处理结果进行及时的查询。这样一方面增强了项目申报的规范性,同时也大大增强了项目申报的透明度。

4.2 节约办公资源,提高评审效率

项目从申报、逐级审批与推荐、评审到结果公布全部都通过网络在计算机中完成,一方面省去了因打印、复印项目申报书而花费的纸张和时间,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项目申报与评审效率,例如在项目评审中计算机会根据事先制定好的规则自动汇总评分情况,而不需要人工去逐一计算。

4.3 公开评审信息,保证评审公平

《个人科研项目总结》 篇5

在那段“痛并快乐着”的时期里,在将近一年我们曾洒下汗水,也曾播种了希望;我们曾付出心血,也曾收获成功。从确定课题到申请立项,从搜索学习文献到问卷调研,从一步步调查研究到一个个调研数据,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到补充提高完善成果,一路走来,感觉收获颇多。在研究方面,最深的体会就是要善于勤于思考,主动动手动脑。做的课题中,有许多东西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是一个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没有人告诉我们一步步该怎么做。需要自己去找文献查资料,去弄明白实验的原理,然后确定要创新的方向。按照这个方向一点点努力,所以每一步都需要独立思考。

当然,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这个时候除了寻找帮助,最重要的还是自己思考。 在创新方面,首先要确定创新的方向和目标。方向和目标是贯穿整个科研的核心,只有明确方向,围绕这个方向努力下去,才可能有结果。创新点可以从很多方面确定,不一定是很高深很前沿的东西。只要不是照搬别人已经做过的东西,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就好。当

然,能做出更大的成就最好。有时思维可能会出现“停滞不前”的现象,好像只能思考到这个程度了。这时要用发散思维多方位的考虑,作出大胆的猜测。但要始终围绕创新点,不能偏离主题,也不能随意猜测,而要有根据有目的地做出假想,再一步步实践去论证自己的猜测。其实,每一个伟大的`成就都是这样“平凡”地一步步得出来的。总之,在这次科研实践里,我们学会了认真负责对待调研;踏实勤恳地去做调研;坚持不懈地完成调研;在懒惰面前克制自己;在困难面前乐观积极。

我们根据Logistic模型应用方法,将问卷数据进行拟合优度检验、似然比检验和参数估计。这三种分析对我们建立Logistic模型有效。根据分析,在检验过有效数据后,我们继而建立了Logistic模型,并利用有效的数据检验了其有效性。我们套用模型进行大学生人力资本结果分析,将Logistic模型应用到现实中去。经过一系列应用的检验,并基本实现了Logistic的效用。根据SPSS分析我们建立了模型,得出了模型的各个参数,对各个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初步的结论。下一阶段,我们将初步成果与老师沟通,请老师指出不足和缺点,将模型更好地修改、完善。并思考如何将模型更好地应用到大学生中去,实现研究Logistic模型的意义。

科研是一个需要摸索的过程,要达到预期的研究成果,可能存在许多途经,这就需要我们在诸多途经中探索出一条可行的科学途经。

科研的源泉就是学习和多做分析,多看参考文献。多看资料、多思考,从中学会思考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活跃的学术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学习来自于书本、来自于大量的阅读参考文献、来自于向师兄和师姐或者老师、师弟、师妹的学习,实验方法的学习是学习,课本的学习也是学习,只要你是一个有心人,学习的机会随时都有。光学习不思考也不行,思考可以使你有所创造,思考可以给你产生科研的动力,也可以使你在科研中投机取巧,事半功倍。我们不但要常思考,还要持续思考,对科研中的问题或科研思路或方法的问题,你一直在想,想不出来就查资料或问别人或与导师讨论,最终问题一定会解决的,你也可以产生出很巧妙的思路或方法。持续思考使你比别人高明的法宝。

不论是学习,还是科研都要善于总结和及时总结。不总结光学习就是一个机械的人,学习的效果不会很好。我们在科研过程中要做学习记笔记,经常进行总结,我们才可以找出自己的问题,我们也才能改进自己。科研也是这样,详细记录,经常总结,在总结中就会督促你看资料,督促你思考问题,督促你做一件事情善始善终,追求完美。

科研中,我认为不论你水平高低,就是要常写科研项目报告,只要你认为和你有关,你有精力可以做的我们都可以写。实际上每次我们在写科研论证报告的时候,你都会想许多问题,你也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怎么组织人员,怎么分析数据。如果你写报告了,你就会想这些问题。老老实实做学问,多积累科研经验和科研成果。

教科研项目 篇6

关键词 科研项目管理: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2.2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随之不断提高,科学研究工作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项目作为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其投入比例的加大,在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如何对科研项目进行高效的管理,保障科研项目顺利实施,提高科学研究水平,促进科技进步与发展成为当前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科研项目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分析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应对之策成为重中之重。

1 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重”项目申报,“轻”项目执行

近年来,各农业科研单位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科研项目的数量、规模和科研经费等方面,对项目的实施过程及执行质量鲜少重视。项目申报过程中,认为多申报项目可以增加项目立项的命中率,甚至出现项目申报“来者不拒”的现象。项目实施过程中,科研人员往往只看重论文和专著等科研成果,不顾及科研项目实际组织和实施过程的情况。项目立项之后,很多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往往不重视实施中的具体细节,项目申报者把精力转向新的项目申请,或是参加各类研讨会、交流会等,无法将精力放在开展科研技术攻关等实验工作中:科研管理人员又开始协调新的项目申报,同样忽视对项目执行中的监督管理。总之,这样的现状很难保障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或是结题,更谈不上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科研项目研究的成果和应用价值因此大打折扣,造成了学术研究的恶性循环。

1.2 “重”成果鉴定、报奖,“轻”成果转化、推广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科技成果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实现并转化为生产力。如今,发展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要实现知识的经济化和市场化,即将科研所创造的知识成果转化为可运用的技术,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源泉。然而尽管科研体制改革很多年,但是部分科研人员仍未从传统的科研模式中解脱出来:科研项目负责人往往将精力集中在立项、成果鉴定和报奖上,忽视科研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导致部分科研项目的成果没有形成直接的产值收益:或是对项目成果没有进行大力推广,致使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流产。还有一些本该是科学研究带动生产,生产带动效益,但缺乏有效的推广机制来支撑科研成果转化,使得很多科研成果没有发挥科技服务人民的作用。

1.3 缺乏团队合作意识

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取胜,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同时又能高效地完成科研项目的目标,科研团队建设显得格外重要。但现实中,科研人员欠缺团队协作的精神,论资排辈,只作“鸡头”、难为“凤尾”的情况也屡见不鲜。部分科研人员之间相互不合作,甚至出现相互封锁、相互拆台现象,本应该众志成城,抱团方可取胜的团队,却日渐分化为单个个体,严重影响了科研力量的集成,也大大地限制了资源共享。而在知识经济时代,靠这种“小打小闹”的“单兵作战”,不进行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和联合,是不可能产出大的高水平的成果。

1.4 缺乏科技创新意识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科研机构也在稳步发展,但科技创新方面依然存在明显不足。现阶段存在着改革步伐缓慢,同时科研人员还面临着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审等方面的压力,在申报项目的时候以“实用”、“功用”、“效用”为价值取向,忽视了科研项目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大部分科研机构在年终考核和职称评审中仍以科研成果量化作为考核形式,以有关科研项目的论文、专利、获奖、著作及科研项目的数量等作为衡量被考评人员水平的重要条件。这种量化的考核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和提升科研人员申请项目、发表论文、申请专利的积极性,但是若“尺度”把握不当,过度量化等不科学的考评方式也将会导致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片面追求数量的功利化倾向,以至于有些科研人员“弃本逐末”,不潜心研究从事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创新研究,从而磨灭了科研人员的创新意识和动力,长期以往将极不利于科研事业的持续发展。

1.5 科研管理队伍意识及能力不能适应创新需求

目前,农业科研单位的科技管理现状不容乐观,还未形成一支成熟、专业的科技管理人才队伍。科研项目管理本身是一门专业,目前从事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项目管理的专业训练,缺乏掌握项目管理相应的知识和技术;与科研人员沟通协调不够,缺乏主动性、创新性:或是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不能真正发挥管理者的作用,经常陷入日常烦琐的事务活动中,无暇对战略规划与战略策略进行思考。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以下方面提出应对之策,以期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2 加强农业科研单位科研项目管理的对策

2.1 加强科研项目全过程服务工作

2.1.1 项目申报阶段

首先,要做好申报前动员工作。科研管理部门在收到项目申报通知后,首先,科研管理人员要认真研读,掌握科研项目所涉及的申报范围、条件及要求等要素,帮助科研人员解读及理解科研项目指南。其次,科研管理人员要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鼓励相关科研人员积极申报,适时组织申报人员开会,这样既让大家相互了解和分享此类项目申报过程的一些经验和申报项目的相关信息,同时又能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重复现象,提高项目的命中率。

其次,要把好申请质量关。申请书的撰写不仅是科研人员科技知识的体现,更是评审专家评审项目是否顺利通过的重要依据,所以把好申请质量关的关键是规范、科学、合理、专业地撰写申请书。科研管理部门要从以下方面对申请书进行严格审查:①申请书的填写模式,要有规范、完整、统一的字体及格式。杜绝出现漏填、乱填、格式混乱等现象发生,避免给评审专家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②立论背景、研究内容、目标及技术路线。申请书的研究领域背景要详细,详尽列出主要的参考文献,为立论依据作重要补充。研究内容的填写更要具体,研究目标要明确,根据所要研究的内容提出研究目标,保持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前后一致,同时要有分析、有思路,体现出项目的独创性和研究的独特之处。针对研究内容和目标,要提出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可执行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来达到研究目标,同时研究方法和实验方案需进行一定的可行性分析:③项目研究基础。项目申请者要写明申请该项目有关的论文、鉴定、获奖情况、前期研究工作积累和取得的成绩等,为项目的申请奠定一定的基础:④预算。要紧跟财务预算的相关政策,科研管理部门初步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同时要科学、合理地分配预算;⑤工作进度。要配合研究内容、立项技术路线及项目申请期限,合理、科学地安排研究计划,同时体现各阶段具体的研究进展及相关结果汇总。

nlc202309040934

最后,抓好项目启动前的安排。项目获准立项后,科研管理人员应将立项通知及有关管理办法及时通知并转发给项目组,重点是抓好项目组研究人员、研究计划、研究经费的组织落实工作。

2.1.2 项目立项实施阶段

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监管是项目过程管理的关键。从项目立项开始,项目管理人员就要及时地了解和掌握项目进度,以“请上来、走下去”的方法,定期组织报告会了解项目进展,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开通多样沟通渠道,保证科技信息的及时通报,形成互相沟通、相互促进的良好氛围l 7l。“请上来”,即在项目执行一段时间后,所主管科研的领导主持召开关于项目进展工作的报告会,请各项目负责人对科研工作的进展情况、困难、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汇报。“走下去”即科研管理人员深入项目组,参加项目组会议,及时了解科研动态,检查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对科研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调解决,保障科研项目按计划顺利完成。

2.1.3 项目验收阶段

项目完成后,科研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地配合项目组成员搞好项目的评审、验收工作,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项目验收:对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的项目,要协助项目组做好报奖、开发推广的材料准备工作以及课题档案材料立卷归档工作。

2.1.4 成果转化阶段

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农民收入,保障粮食生产安全是农业科研单位的主要任务。科研管理部门应该积极提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服务方式,主动促进各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部门、相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并建立长期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引导科研人员注重研究成果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确自主技术创新成果不要只停留在论文、报告等文字形式上,而要尽可能地转化成为可操控的技术和可交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产品。只有将科技知识真正地变成产品专利、可生产标准,并最终在市场上取得经济效益,或生产上服务农业发展,才是真正科研目的。这样的产业化科学研究需要以生产有需求的产品、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为导向,科研管理部门也能更方便地为科技人员的科学研究进行专题、专项服务,也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员的利益,促进农业科技的扩大再生产,保障农业科技队伍的稳定与发展。

2.2 打造高效的科研团队

组建科研团队重在培养科研人员的团队意识和协同合作的能力。当今社会仅靠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一个高绩效的科研团队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促进科研单位的建设和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组建科研团队不仅是为了申请项目,更是为了自身的发展。然而,一个高效团队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团队中每个成员的资历、能力、地位各不相同,但每个人都值得尊重,尊重彼此的意见和观点、尊重彼此的技术和能力、尊重彼此对团队的贡献;另一方面,作为科技管理人员,应及时地了解科研团队的实际情况,全面掌握科研资源和人员的情况,穿针引线,并做好沟通、疏导和协调工作,组建高绩效的科研团队。

2.3 完善科研评价机制

适应科研发展新形势的要求,采用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过程管理模式来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制度和方法:首先,在评价标准方面,不仅要注重科研项目的申请和研究结果,更要关注科研项目的执行和研究过程,做到评价科研结果与过程并重:其次,在评价指标方面,不仅要注重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的数量,更要关注研究成果的质量,做到数量与质量相结合:最后在评价主体方面,不仅要注重对科研项目管理部门的评价,还应注重对科研项目相关的承担者、利益相关者、相关专家以及社会公众等第三方评价。总之,全过程的项目管理评价机制就是要实现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的有效结合。

2.4 提高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2.4.1 加强政治修养

科研管理部门本质上是一个专门为科技人员服务的部门。科研管理人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熟悉所在单位科研人员的研究情况,掌握科研项目涉及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对学科的发展脉络和前沿动态有所了解。充分发挥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积极性,保障科研项目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实施。

2.4.2 提高组织协调能力

科研管理的宗旨是服务。在加强学习自身业务的同时,要注重保持与上级主管部门和科研人员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及时向科研人员反馈信息,尽量做到信息公开透明,多渠遭开拓信息交流。同时,科研管理部门要与财务部门加强沟通和协作,及时有效地了解项目经费预算情况,利于项目的顺利执行。

2.4.3 创新管理模式

科学研究是创造性劳动,所以科研管理更需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才能为科学研究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支撑动力和源泉。这就要求科技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才能为科研服务工作创新管理模式奠定强有力的基础,也才有可能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目标和新管理。首先,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创新的理念,不断地结合自己积累的工作经验和所处的工作环境,提出即符合实际又有利于当前科技发展潮流的管理模式。其次,科研管理人员要善于创新方法。现今社会是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科研管理人员要善于利用现今的信息化管理模式,将科研管理网络化、信息化,促使科技管理事业在创新中得到不断发展。

总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科研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科研管理人员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学习和创新,为科研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在科技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农业科研单位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教科研项目 篇7

一、科研项目支持的方向

其一, 国家科技计划经费。主要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973) 。主要支持科研机构和高校开展面向重大战略需求的基础研究和承担相关性重大科学研究计划。专项经费优先支持国家重点研究基地及优秀团队依托单位, 承担973计划任务;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863) 。主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围绕规划纲要提出的前沿技术和部分重点领域中的重大任务开展研究工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开展自由探索的基础研究;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攻关计划) 。主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开展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示范。

其二, 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主要包括:行业应用基础研究;行业重大公益性技术前期预研;行业实用技术研究开发;国家标准和行业重要技术标准研究;计量、检测、检验技术研究等。主要支持公益性科研任务较重的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 围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组织开展本行业应急性、培育性、基础性科研工作。

其三, 重大转型研究项目。主要包括:重大新药创制。主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 研制防治重大疾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药品种 (包括中药) ;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项目。主要支持科研院所、高校、内资或内资控股企业对以上重大传染病的预防、检测、临床治疗和追踪等技术、药物的研究。

二、科研项目选择与申报应注意的问题

瞄准国家财政支持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主要包括一是《规划纲要》确定的重点领域和优先主题, 要对纲要进行认真的学习和研究, 理解和把握其核心内容。二是认真研究各类项目规定的支持重点。如973项目的重点是基础研究;863项目的重点是前沿技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重点是自由探索基础研究;支撑计划的重点是重大公益技术、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公益类行业的重点是实用性技术前期预研、实用技术、行业技术标准和检验检测技术等, 不要偏离研究方向和重点;正确定位和结合本所院的研究方向和学科优势选择项目;选择申报的项目所具备的人才、设备、图书及预研成果条件及优势;考核协作、合作单位的优势及可行性、可靠性。提倡发挥整体优势, 联合攻关, 避免“单打独斗”;具备自筹匹配自有资金的能力;申报项目的立足点是要放在提高科研水平和科研能力上, 不要立足于争取更多的经费, 缓解经济状况, 提高职工福利, 改善设备配置状况上。

三、科研项目申报书的编制内容

充分论证项目的研究背景, 阐明本研究项目是根据什么背景提出来的, 体现出社会发展、民生所需、人类健康所涉及的焦点和关键问题, 以激起评审专家浓厚的兴趣;充分论证本研究项目的紧迫性及完成后对国家科技事业, 学科领域, 社会和谐, 人类健康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充分论证本研究项目要达到和实现的目标, 要清晰、明确的予以定位;充分论证项目研究实施的技术路线和组织方式;充分论证项目负责人的职称、从事过的主要研究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和在国内外的学习、培训及研究经历;充分论证本单位申报该项目具备的人才、设备、图书及预研科研成果的条件和优势;充分论证项目研制过程中需要国家财政支持和解决的问题。

四、科研项目预算的编制

其一, 科研项目预算编制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一是坚持三性原则。项目预算编制应当根据项目任务的合理需要, 坚持目标相关性、政策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目标相关性。预算的支出内容要紧紧围绕项目拟实现的总体目标, 不能偏离目标, 不能安排和项目目标不相关或关系不近的支出内容。不能将改善单位的科研条件和缓解经费压力同科研项目搅在一起。政策相符性。符合国家的财经政策、财务标准制度、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海关进口审批、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经济合理性。设备的品种、价格、台件、出国人次、会议规模次数、样本采集的数量、原材料的种类价格数量、外聘、返聘人员数量报酬等, 是否经济合理。二是项目预算的编制应当同时编制来源预算和支出预算。来源预算中除申请财政转型经费外, 有自筹经费来源的应当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必须是货币资金, 是单位自有资金;二是转型用于该项目研究的其他货币资金。不得以房屋、设备、科研材料和提供水、电、气、暖保障等折合资金代替。支出预算应当按规定的11个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来编制, 不得在11个支出科目以外另外增加支出科目, 如“其他”、“协作费”等。同一支出科目不得同时列支转型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当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三是有多个单位共同承担一个项目的, 要同时编制列示各单位承担的主要任务, 由项目总承担单位负责汇总。四是项目预算由项目负责人, 协助项目承担单位的财务部门共同编制。明确财务部门负责编制, 项目负责人协助, 关系明确。预算由财务部门编制, 是因为财务部门熟悉国家财经法规和标准制度, 而且预算的执行要由财务部门管理和核算, 项目负责人熟悉科研业务, 能说清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及价格等。五是编制项目预算时, 需要同时申明项目承担单位现有组织实施条件和资源, 以及从外单位可能获得的共享服务, 并针对项目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资源和成果, 提出社会共享方案。

其二, 预算编制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认真详细地编写预算说明情况, 要同项目研究内容和要实现的目标紧密相扣, 逐个支出科目都要有标准、数量的计算, 不要怕篇幅长;凡国家财政部明确标准的, 一定要依据标准计算。不可自定标准, 超标准计算;采用市场价格计算的, 要依据市场公允价, 不可高估冒算;购置主要的设备和材料要有两个以上厂家的报价单附在预算的后面;预算说明不要太简单笼统, 不要有“用于支付出差人员的费用在10万元左右”的类似语言。不要用“大约”“可能”等模棱两可的词句;预算各支出科目一定做到依据充分, 取费合理, 计算精确。不留悬念, 不留疑问, 科学论证增强说服力, 以取得专家的信任和支持。

五、科研项目的执行

科研院所科研外协项目评价方法探索 篇8

在提升科研院所内部“核心竞争力”这一思想的主导下, 科研外协项目已成为各科研院所所科研项目实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科研外协项目的顺利实施是完成其各项指令性任务、实现各科研院所发展战略目标的保证。随着各科研院所科研任务的不断增加, 外协的规模也在逐年增多, 外协项目的立项评价在科研外协项目管理中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处于项目管理的“龙头”地位, 外协项目立项评价的合理与否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单位项目的研制进度或周期, 同时, 合理的科研外协评价可以促进主体项目的成功, 提高科研院所内部技术的进步和储备, 反之, 不合理的外协可拖延主体项目的进度, 甚至造成企事业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

在某些科研院所内部, 并未建立适合的外协立项评价机制, 只是运用依赖工程经验的专家评判方法, 评价主体的素质直接影响评价结果, 使得评价结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片面性、随机性。这里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对科研外协项目立项进行评价, 确保突出重点和有限目标。

1 科研外协项目评价的意义

对科研外协项目进行合理评价, 旨在促进工程研制目标实现和技术能力发展的前提下, 保证资金节约与合理利用、平衡年度经费指标、避免重复工作与资源浪费、提高研制质量的同时缩短项目研制周期。

科研外协立项评价过程中, 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a) 外协项目立项评价遵循公平、公正、客观、科学的原则;b) 外协项目评价与改进工作相结合, 提升科研外协项目的效力;c) 综合考虑所属总项目的标准规范、研制方案、项目计划及经费预算等;d) 以外协项目技术方案为核心, 以项目开展可能取得的效益为重点, 综合考虑各项目之间是否有重复。

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指标体系的设计是科研外协项目评价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适用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有效开展评价工作、取得可靠评价结果的基础。构建科研外协评价指标体系时应考虑如下原则[1,2]:

(1) 指标体系应尽量少而精, 并便于操作, 科研外协立项评价体系应列出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指标, 各指标之间应尽可能相对独立, 不交叉, 以便评价过程的操作。

(2) 以可操作性为前提, 从不同的侧面选择若干重要指标, 同时主要方面不能有遗漏, 以保证评价内容的完整性。

(3) 选择的指标应易于量化, 不能直接量化的性能指标内涵应清楚明确。

(4) 广泛征询专家意见, 对各指标反复研究, 认真予以审定。

3 科研外协评价指标体系与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评价指标体系是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反映特定评价对象数量规模与数量水平的, 它是一个“具体-抽象-具体”的辩证逻辑思维过程。这里以构建科研外协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为指导, 在多指标综合评价逻辑思路的主导思想下, 以型号工程及项目研制类外协的评价标准为例, 形成了两级指标的科研外协评价体系, 如图1所示。

在确定了评价指标体系后, 还需要确定指标体系中各评价指标的评价标准。按照科学性、合理性以及符合专家评判的逻辑思维习惯的原则, 将评价标准分为5个等级[3]:非常必要0.9, 很必要0.7, 必要0.5, 一般0.3, 不太必要的0.1, 如表1所示。

4 科研外协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相对于某种评价目的来说, 评价指标相对重要性是不同的, 并通过其权重来体现, 指标权重确定的是否合理, 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可信度。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科研外协项目评价指标权重, 将专家的判断进行量化。经过专家调查, 对于科研外协项目构造的各级判断矩阵如下:

4.1 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本文对各项指标的重要性进行比较, 构建B、C层两两判断矩阵, 见表2所示。在科研外协立项评价之前, 应组织有关专家对构建好的判断矩阵进行讨论, 确保各项指标之间的比较符合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中, C层中指标C7和C8的判断矩阵与C6的相同, 均见表5。

4.2 计算最底层指标相对于目标的合成权重wij

5 科研外协项目的排序

基于已确定的评价指标、指标权重和评价尺度, 采用模糊隶属度的方式[4], 度量评价分析对象, 计算出科研外协立项评价顺序的有关信息, 并对多个科研外协项目进行排序。

依据科研外协项目立项评价指标体系和项目A自身情况, 假定有8名专家, 参照评价标准对A的C层各要素进行打分, 并将8名专家对项目A的C层指标做出各级评价的人数统计如表6所示。

根据表6可以得到项目A的隶属度矩阵R如下:

其中, 权重向量w= (0.228 0.069 0.1250.171 0.085 0.136 0.115 0.071)

评价尺度向量E= (0.9 0.7 0.5 0.4 0.30.1) T

项目A的优先度NA为:

同理可以求出其他科研外协项目的优先度, 并对其进行排序。

6 结束语

在科研外协评价过程中, 在明确了构建科研外协项目评价指标体系原则的基础上, 沿纵向构建三层科研外协评价体系, 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隶属度结合起来的评价方法, 具有赋值合理并且较为简便的特点, 降低了加权过程中人为因素的影响, 从而使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可靠。

值得关注的是, 1) 科研外协种类较多, 在核心技术研究领域的某些技术攻关中, 如研制进度许可, 应尽可能让本单位内部人员进行研究, 避免“花自己的钱, 提升别人的能力”的这一现象, 在节省资金的情况下, 提升单位整体研究水平与能力。2) 对已开展的外协项目, 应加强外协管理, 尤其是应积累试验/试验件加工/其他研究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经验数据:周期, 费用, 人力等, 为后续外协项目的评价提供经验参考。

摘要:科研外协项目的立项评价在整个外协管理中举足轻重, 合理的评价结果为立项提供依据和支持。为了对科研外协项目进行科学评价, 以综合评价方法为指导, 构建科研外协项目评价的指标体系,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 在此基础上, 用模糊隶属度的方式来度量评价分析对象, 从而获得科研外协项目评价结论 , 评价结果表明该综合评价方法能够较科学合理地对科研外协项目进行立项评价。

关键词:科研外协,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

参考文献

[1]王炎坤, 钟书华等.科技奖励论[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1:127-129.

[2]王玉英, 姚友雷, 雷源忠.基金项目成果的评价系统初探[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1996 (12) :2-4.

[3]沈建明.国防高科技项目管理概论[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328-331.

科研项目结题通告 篇9

首都师范大学青年教育艺术研究所于2007年10承担了《“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DHA060136———“教育实验与课堂教学变革研究》的子课题“教育艺术与演讲美学研究”,项目申请获国家教育部批准,项目研究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9年12月。课题项目由郭海燕教授主持。在课题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该课题已全部顺利完成。研究成果均已公开发表。论文发表情况如下:

《教育人生的精彩乐章》,作者石红英(《教育艺术》2009年5期);《高奏求真务实与勇于创新的交响曲》,作者刘艳军(《教育艺术》2007年9期);《“许三多现象“对大学生发展的启示》,作者李彩英(《高教研究》2009年4期);《论大学生在发展过程中的焦虑心态》,作者李彩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3期);《对营造和谐课堂氛围的初步尝试》,作者李彩英(《教育艺术》2008年2期);《再论教育战略与教育艺术》,作者郭海燕(《教育艺术》2008年10期);《浅谈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情感教育”》,作者郑晓舜(《教育艺术2009年2期);《学会尊重别人的思维模式》,作者郑晓舜(《教育艺术》2009年6期)。

在此谨向给予课题组大力支持、认真指导的国家教育部总课题组、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社科部致以崇高敬意。

科研项目管理策略 篇10

一、项目管理概况

(一) 项目管理的内涵。

项目管理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相关理论知识、工具和技能, 加强对项目的管理, 以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管理中要协调各项目主体之间的关系, 注重项目的质量、成本、范围、进度及风险, 进而创造高质量的项目产品。

(二) 项目管理的特点。

项目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项目本身及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组织的活动。项目管理要求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巧将项目看成动态的系统进行管理, 注重项目的生命周期。同时, 项目管理要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 确立项目组织。但是, 项目组织是临时性的, 只为这次项目服务, 一旦项目完成就可以解散。另外, 项目管理应注重管理方法的先进性和综合性, 充分运用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 提高管理效率。

(三) 项目管理的应用领域。

项目管理适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既适用于商业部门的管理, 也适用于政府、教育及军事部门的管理。同时, 项目管理对大型的复杂性管理工作十分有效。科研项目具有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环节多等特点, 因此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二、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一) 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

传统的科研项目管理中存在着管理松散、缺乏专业人才、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 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而实施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生命周期及科研项目的各个方面进行管理, 并且在管理过程中采用先进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 项目管理能够协调项目的利益关系, 提高项目产品质量。项目管理的优势能够弥补传统科研项目管理的不足, 提高项目管理质量, 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共组。由于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 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二) 科研项目需要加强管理控制。

科研项目内容复杂、管理周期长、管理环节多等特点要求科研项目管理具有动态性, 并建立专门的管理组织和管理团队, 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控制。项目管理具有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技巧, 能够对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和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 并加强管理组织内部的交流与合作, 形成管理合力, 实现项目目标。在科研项目中运用项目管理能够对科研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和科研项目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并根据科研项目的动态变化调整管理方法, 提高管理质量, 进而促进科研成果的研发。

(三) 科研项目需要成果转化。

科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成果转化, 将科研成果运用到社会经济中, 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但是, 当前由于我国的科研工作十分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 导致大多数科研工作在选择科研项目时, 倾向于科研成果转化难度小的项目, 导致我国科研工作缺乏技术创新项目。针对这种情况, 科研项目管理应积极采用项目管理方法, 加强对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和动态管理, 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提高科研项目的成果转化效率。因此, 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

(四) 科研项目需要整合资源。

随着科研工作的发展, 科研项目研究朝着协同创新的方向发展。高校与企业、政府相互合作开展科研工作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 高校、企业与政府共同研发科研项目需要实现资源共享, 加强企业、高校与政府之间的合作。这就要求科研项目积极整合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而科研项目资源整合需要实施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能够有效集中各方力量, 整合科研资源, 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 进而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因此, 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极为必要。

三、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策略

(一) 科研项目的生命周期管理

首先, 科研项目阶段划分。科研项目有着自身的生命周期, 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包括项目申报、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策略应明确科研项目的发展阶段, 并确定每一阶段的管理内容和管理方法。例如, 在科研立项阶段, 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建议、项目分析及项目合同签订;在项目实施阶段, 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跟踪、目标调整和项目评估等工作;在项目验收阶段, 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目标、组织绩效及合同指标管理。

其次, 科研项目立项管理。第一, 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科研项目的项目建议主要分析项目研究的必要性、项目研究的技术运用于项目研究方法、项目研究的必备条件、项目目标等。科研项目与工程项目不同, 很少从经济角度来进行项目建议;第二, 项目可行性分析。科研项目往往有国家的支持, 政府对科研项目有着资金投入和相关政策支持。因此, 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主要分析科研项目的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可行性首先要满足理想目标, 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三, 项目合同的签订。签订合同是立项工作的最后一道程序, 既要总结项目可行性分析的结果, 又要为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提供依据。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 要注重项目的关键技术、项目目标和项目经济指标的规定, 确保科研项目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再次, 科研项目实施管理。第一, 制定科研项目计划。科研项目技术是开展科研工作的主要依据, 直接关系到项目目标的实现。因此, 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全面考虑科研项目工作的各个方面, 并根据科研项目的特征做出周密安排。同时, 科研项目计划的制定要以科研目标为中心, 确保项目目标的实现;第二, 项目跟踪管理。在科研项目实施管理过程中, 要对科研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加强对科研工作的监督和控制, 确保科研工作按计划进行。同时, 当科研工作出现意外时, 项目跟踪应根据项目的进展采取科学的管理措施, 减小项目损失;第三, 项目进展评估。项目进展评估指对项目的进程进行评价, 检查项目的完成情况、质量、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及时发现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采取科学的解决方案。

最后, 科研项目验收管理。第一, 科研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 检查项目的达标情况, 并根据项目合同的考核指标对项目的完成情况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第二, 项目验收管理要重视项目组织管理, 确保项目经费使用的合理性, 协调项目负责人和项目主管单位之间的关系;第三, 项目验收要注重项目绩效管理, 对项目成果进行评价, 评价科研项目成果的学术价值、经济价值及社会价值, 促进科研项目成果转化。

(二)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管理

首先, 实施阶段的过程管理。第一, 要对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进行识别和分析, 策划项目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方案。同时, 要重视对项目的资源支持, 确保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人员需求及项目的资金保证。另外, 项目管理应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和项目的评价改进, 促进项目研发;第二, 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建立过程模型, 以项目的实施过程为核心, 确保项目目标的完成, 并对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评价改进。同时, 项目管理工作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 实现项目过程模型信息资源共享;第三, 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项目过程的控制, 积极控制项目的策划过程、资源支持、实施过程及评估过程, 确保项目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其次, 实施阶段的目标管理。第一, 要加强对项目的质量管理, 确保项目成品的质量及项目各个研究阶段的质量, 对项目研发工作进行全程监督, 严格控制科研项目成品的质量;第二, 要加强对项目的进度管理, 确定项目研发活动及活动的排序, 并计算研发活动的用时。同时, 要对项目工期进行编制, 确保科研项目能够按照计划进度进行;第三, 要加强对项目的成本管理, 预算项目成本, 并细化每一阶段的项目成本, 增强项目管理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 全面控制项目成本。

(三) 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 科研人员管理。第一, 要掌握科研人员管理的规律。科研人员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和科学知识, 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 科研人员管理应采取柔性管理方式,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人文关怀, 积极重视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 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第二, 项目管理应不断提高科研人员管理水平。为此, 项目管理应改进传统的管理观念, 加强对科研人员的科研素质的重视, 以科研人员为中心开展管理工作。同时, 项目管理部门应建立科研人员管理政策和管理制度, 积极采用激励机制。另外, 项目管理应注重科研人员的培养工作, 全面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

其次, 科研组织管理。项目管理工作应加强对科研工作组织模式的管理。目前, 常见的科研项目组织模式主要有项目式、矩阵式和职能式。职能式组织具有层次化的特征, 在科研项目中运用最为普遍。当前, 我国大多数科研机构按照学科划分部门。但是, 这种划分导致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与合作, 而科研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和多个学科之间共同合作。这种项目组织模式忽视了项目的整体性。项目式组织使科研项目独立存在, 有着自己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但是, 这种组织模式容易导致设备重复购置和资源浪费。矩阵式组织是新兴的科研项目组织形式, 能够将职能式组织与项目式组织相结合, 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利用业务优点, 解决项目的进度问题。因此, 科研组织管理应积极建立矩阵式项目组织。

最后, 科研沟通管理。第一, 科研沟通管理应积极制定项目沟通计划, 确定项目沟通的时间、技术和方式, 为项目沟通提供科学指导;第二, 项目沟通管理应积极落实项目沟通计划, 在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及项目验收阶段积极开展项目沟通, 加强项目管理。

四、小结

随着管理行业的发展, 新兴的管理方法层出不穷, 并且新的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工作效率。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当前管理行业发展的新方向。项目管理在管理行业已经成为重要的管理方法。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十分必要。这是因为科研项目需要科学的管理方法、需要加强管理控制、需要成果转化、需要资源整合。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项目管理。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加强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管理, 注重科研项目的阶段划分、立项管理、实施管理及验收管理。同时, 项目管理应对科研实施阶段进行管理, 注重实施过程及目标管理。另外, 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应注意对科研人员、科研组织、科研沟通的管理。分析在科研项目中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并探索项目管理的实施策略不仅有利于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 提高科研项目管理的科学性, 而且对科研成果研发有着重要意义。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创新意识的不断增强, 社会经济对新技术和新成果的需求量不断增大。科研项目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科研项目管理工作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本文从项目管理概况入手, 着重分析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并积极探索科研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的策略, 以促进科研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

关键词: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实施,必要性,策略

参考文献

[1]孟玉环.高校科研项目质量管理有效性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2.4.

[2]张志生, 张健, 曹献飞.基于科研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 2011.3.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教科研项目】相关文章:

教科研天地05-07

教科研论文题目05-02

教科研水平范文05-20

教科研讲稿范文05-20

我与教科研范文05-21

学校教科研总结04-22

教科研培训心得04-28

教科研培训记录05-01

小学教科研制度05-07

教科研总结好好05-13

上一篇:规范工程造价下一篇:高度测试